一位乡村母亲散文(集锦12篇)由网友“lk411080095”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位乡村母亲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位乡村母亲散文
一位乡村母亲散文
干枯的寒风夹杂着密集的雪花疾舞在美丽而繁华的城市上空。她从专家门诊出来,就在心里无数遍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癌症患者,我在世的日子已经不长了!”
她茫然地走在人行道上,割不断的仍是那心头肉的儿子。儿子在天涯海角打工,多年失去联系。儿子挺优秀,念高一就入了党,高二时父亲为儿子烧炭挣学费摔在悬崖绝壁,硬是没收到尸。此后,全凭她一人打山货、喂猪养羊供给儿子念书。她常打山货在山里露宿。那次,她携上苞谷面馍馍釆山茶,在荒无人烟的岩屋里露宿了两夜,毒蛇“野鸡枪”嗅到她身上的汗臭气味爬到身上,她胡乱一抓,蛇狠狠咬了她右手大拇指一口。“野鸡枪,早上咬,中午葬。”她借着月光旋即剁掉拇指。
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某著名政法大学。毕业时,欠大学一万五千多元学费,末能获取毕业证书和享受国家的分配待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包分配。一想到儿子,她深眍的眼里就淌出清泪,心的疼痛远远超过癌症的疼痛。
路过一家乐器店,她犹豫了一下,走进去。“有洞箫吗?”她当闺女的时候,非常会吹箫。乡村小姑娘会吹箫,这在大山深处是挺罕见的事。她挑了一支最满意的.箫,如果不是得癌症,她永远也不会知道竟有如此昂贵而上好的洞箫,更不会买。
从乐器店出来,她心里很平静,平静得清清晰晰真真切切地知道自己是一名肝癌晚期患者。当然,也难免有一丝激动,这一生终归买到了一支盼望数十年的上等洞箫。
她叫了的士,来到长途客运站,刚好赶上回本县的最后一趟客车,永远离开了这座陌生而美丽的城市。
世界对于任何一个面临死亡的人都是美丽的,她想多活一天,所以撇下手边很多家务不做了。每天夜晚,她超计量服下安乃近和去痛片,右肋下就由刺痛转为隐痛。她就坐在空旷沉寂凄清迷茫的月光下吹洞箫。箫音湿沱沱的,浑厚凝重,完全是母亲最悲哀的哭声!每吹一阵,她都要倚门而坐,气喘得厉害。
这个夜晚月光如水,把整个黑茫茫的群山都照得清晰明亮,美丽动人。她觉得今天的精神特别好,数月来想起油荤就作呕,今天却想吃肉,想吃煎鸡蛋。她从墙上取下那块为儿子留了不知多少年的腊坐子肉,切下一条,弄得很有味道,煎了鸡蛋,吃得很饱,长久没有这样吃过饭了,只是腹胀得厉害。美好的月光使她产生了极浓厚的吹箫的兴致,她强忍着腹胀的痛苦,哪怕气力非常短促,应该一口气吹完的音调她却要用三四口气才能完成。喘气歇息的时候,她总扳着指头算并在心里说:“儿啊,足有二十年妈不见你的踪影呢!应该四十一岁了吧。只怪家里穷,你又没做见不得乡亲们的丑事,怎么就一去永无踪呢?”
次日清晨,一村民到山中下铁猫子拴野猪,从她门口路过,发现她死在门口,仍是倚门而坐的姿势,口鼻流血,面部扭曲,眉头紧锁,可见她死的时候是多么痛苦。她那只伴她十多年的老黄狗蜷缩着身子紧挨着她的腿睡在地上。
那支她心爱的洞箫被她紧紧地攥在右手里,地上落了一张她儿子的照片,高中毕业时的登记照,早已发黄。
篇2:乡村散文
乡村散文三则
一、我的处女作情结
十八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了乡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借着白云苍狗赋予我的灵性,用读书留下的铅笔,在算数本上写字。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我将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字,盛进牛皮信封内,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按照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的地址投了出去。
绵延起伏的青山山脉,沉重的耕播岁月。让我的思想长出蝴蝶一样的翅膀,我要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我一直鄙夷脚下贫瘠的土地,春华秋实,却又放不下这一程山水,一程故人。于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枕着一窗蛙鸣,那些被称作小说和散文的河,在我的笔端潺潺流淌。一梦千寻,归根结底,就是县城叫文联的地方。
早秋的一个上午,在堤坝割了一捆青草扛在肩上,小山包似的向家移动。裤脚被露水打湿,布鞋遭的泥歪歪的。太阳开始毒辣起来,我走一段路,站住歇一会儿。仰脖儿望望蔚蓝的天际,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嚎着掠过头顶。羊肠子土路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经常来生产队给大家送书信邮件的邮递员小郭。
我没有理会,自从离开校园,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村庄的伤疤。谁会关注我一棵绿草的荣辱兴衰?我紧了紧肩上的青草捆儿,朝家挪去。
小郭一身绿色的邮政服装,令我眼前一亮。他慢慢蹬着海燕牌自行车,走近我歪着头问了声:“喂!山妹子,挺能干的,打听个人,你们这里谁叫张燕?”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有我书信?投递出去的稿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泥牛入海了,我都不想发表的事了。
“你找她干什么?”我继续赶路,脖子被青草捆儿压的生疼。“嗨!我来给她送一封信,她的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就像锅里沸腾的热水,一把掀掉压在肩膀的草捆,惊喜的说,“在哪?我瞅瞅!”
小郭是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他见我急吼吼的样子,故意卖关子,“啊哈,你也不是张燕,我可没权利把她的书信给你看哦!要清楚,私拆别人信件,偷窥对方隐私是要蹲大牢的。”
小郭胳膊高高举起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大信封。四四方方的,很厚的一本书。我红着脸说:“给我呗,我是张燕。”说着,我上前去夺书信。
小郭躲闪着,过来一辆三轮车。我惊慌失措,脚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狗抢食趴在地上。咦?怎么软绵绵的,睁开眼正同小郭的眸子相碰。我居然趴在他身上,刚才小郭伸手拉我,惯性使然,我把他扑倒。我羞的满脸潮红,赶忙起身,拿着书信就往院子跑。
“妈,我发表了!妈,我终于上杂志了!”“哎哎哎!臭丫头,你的青草不要了,啥人啊?连句谢谢都没有。”小郭嘟囔了句,扶起地上躺着的自行车,站在大门口,回味着什么?轻轻地笑了,转身骑车走了。
这晚,妈擀了一疙瘩面,酸菜打的卤子。就着一盘红绿相间的辣椒,喝的我大汗淋漓,爸抿了一杯米酒。“嗯,稿费不少呢,三十元。”爸盯着稿费单看了几遍,不肯放下。
妈说,“你不说闺女写字没用,不当馍吃吗?”爸嘿嘿笑着,“谁知道这个?燕,你就写呗,别耽误过日子就中。”
月色如水,我在灰暗的灯泡下,一次次闻着淡淡的墨香,闭上眼睛,呼吸着,陶醉着。发表的是两首诗歌,题目是《山路弯弯》,另一首是《父亲的犁铧》。一位姓林的编辑特意为我写了很长的推荐语。
这篇处女作,让我幸福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直到小郭送来文联对我的邀请函,我还沉浸在接到发表处女作杂志的幸福氛围中。县文联本着积极挖掘和扶持新作者的宗旨,邀请我去一趟。
那是人间四月天,我第一次坐客车去了县城。好不容易找到文联,踟蹰在编辑部门口很长时间,不敢叩门。手心都是汗,我不知道门里的人会如何看我?红格子花褂,黑色紧身裤,一条黑黝黝的麻花辫子垂在身后。
鼓足勇气要敲门,门吱嘎开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衣着碎花素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你找哪位?”我捏着辫梢,羞答答的说:“我找文联的老师们。”“哦,这就是文联,你是本土作者吧?”我深深点了点头,闻着女子身上的香粉味儿,有些迷茫。“快请进,来来来。”对方拉着我的手,进了宽敞明亮的编辑室。
眼睛不够用了,书橱上排列着各种书籍,窗台十几盆花草活的有声有色。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姓林,又将文联主席王老师引荐给我,我说了我作品的题目,两位老师热情让座,林老师为我倒茶。几个人谈了一上午,从人生,家庭,到文学的发展方向。了解我在山区,经济条件差些,临走前,王老师吩咐林编辑取出厚厚一摞稿纸,要我带回去写作用。
县文联的王主席,林编辑是我文学的引路人,我的处女作情结延续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文学滋养着我的生命。如今,老家那条街上再也听不到邮递员按动自行车铃铛的曼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快递员嘟嘟嘟的粗重喇叭响。
那日走在修成柏油路的村子大街上,恍惚之间,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耳畔轻轻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张燕,你的书信。”而我用第一笔稿费,为父亲添置的那柄犁铧,时至今日还活在父亲的手掌心。
二、活成叶子的优雅
我很想活成一枚叶子,绿色的,柔柔地烟波,在一棵粗壮高大的菩提树上。对,菩提树。一直以来喜欢菩提树的安静和担当,为了做菩提树的叶子,我对着一面凹凸镜练习面部肌肉,我希望我的表情很接近菩提树,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看出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没黑没白的训练,练我的牙齿,如果我参差不齐的牙齿变成米粒般的玉牙,我的眸子像星星闪烁,我的舌头比弹簧有韧度,或许,我就是一枚接近成功的叶子了。
事实上,我身体里横刀立马的活着一个村庄,我走不出那块土地。无论它贫穷和富足。我都没法忘掉,就像每一个白昼,我嘴里叼着一只馒头,手中捏着一棵大葱赶向我上班的地方。我刻在骨子里的底层形象,就这样裸露了我的身份,还有未老先衰的年龄。
没事的时候,我对着凹凸镜数着额头的褶子,这些褶子比珍珠还金贵,随着褶子我找回曾经的青春,爱情以及那个遍地盛开着我乳名的村庄。
这样的`姿势我深情不倦,我愿意在凹凸镜里看到我公主一样的模样,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我的,我可以骄傲地行走在众星捧月的目光下,可以坐在白马王子的马背上一起驰骋辽阔的大草原。
可是,我还不是一枚叶子。现实把我打醒了,我囫囵吞枣的消灭掉早餐,然后去挤公交车。和很多人如出一辙,要为生计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活的不自在,不知道明天是春意盎然,还是雪花飘飘的冬天。
我不羡慕办公室里看报纸品茶的人,羡慕不来。他们喝着雀巢咖啡,吃着麦当劳,嘴上依旧喊着很累很累,没有更好的生活。而我呢?我今天的饭碗端着,不管是干饭还是稀粥,只要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甚至过了今天,我不知道我的腿朝哪个方向迈?我常常要为生存的环境绞尽脑汁,不过,我坚信只要弯一弯腰,就会有一只面包或者矿泉水等着我。
所以,我多么想活成一枚叶子,在菩提树的手心中坦然淡泊地吞吐着每一口生命的气息。
三、芦苇
这个季节,芦花已经谢了。它从容地将对尘世的深情交付于西风,于是,在很多情节里,芦苇做了配角。芦苇和所有大地上的植物都是村庄的配角,它以树的姿态聆听着村庄的悲欢离合。
芦苇宁肯把自己活成一位安静的诗人,一柄月牙镰收割一茬一茬的芦苇,芦苇和村庄上的人一样,一代一代的走来,离去,喂养着村庄。
芦苇紧紧偎依着几棵桑葚树,闻着桑葚的香气,一遍遍敞开心灵。或许,只有村庄能给芦苇唐诗宋词般的万种风情。所以,芦苇选择了在水一方的孤旅。和村庄并肩,听着唢呐一次次送走在这里活了一辈子的人,芦苇波澜不惊。
当芦苇荡撑起碧绿的青纱帐时,我却要向村庄辞行。我不愿呆在没有了牛马的村庄,不肯守着贫瘠的土地整理那点干巴巴的收成。
我做了村庄的逃兵,在河之岸,芦花旋起洁白的雄风,它在为我壮行。而我真的能走出这片大地吗?
芦苇无声,村庄沉默。
直至我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回头。我咬着牙,站立成一棵芦苇的样子。我知道,我是逃不掉村庄的劫,我的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的咸腥。于是,我向上或者跳跃行走的意念中,都是村庄的秉性。
那些个漂泊的夜晚,尽管在城市有了一张床,一把通向家的钥匙。心则在长久地思念中,把一切有关村庄的记忆翻阅了一遍又一遍,爱在村庄每一个角落图腾。
村口那片芦苇荡,它是村庄的一粒纽扣,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让我百转千回的遐想,情思,然后一张车票扑进它的怀抱,便再也不想远方。
母亲送我一次,芦苇就老了一年,母亲呢?就在和母亲一回回地送别中,我把自己瘦成城市乡村边缘的一弯象牙月。
其实,只要是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游子。即使繁华都市楼房几栋,那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没有了芦苇被风卷起的沙沙声,没有了池塘的蛙鸣,都是漂泊,都是水中浮萍。
我一次次寻找返乡的借口,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芦苇岸边,看着一只蚂蚁爬来爬去,听着耳边淙淙地流水声,闻一闻芦苇清香的气息,哪怕只是故乡的一缕风。
篇3:散文:母亲
散文:母亲
―― 作者“如歌女人”
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 ――题记
我的母亲就是一辈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兄妹的人!
如今,母亲己年近古稀,头发花白,脊背褴褛,站在我面前矮了半截,平时做事也不像过去那样雷厉风行了,常常是做了这个忘记那个,看到如今的她,真的不得不承认母亲真的老了,心中不免有几许淡淡的忧伤,我们长大了,她却老了。
母亲现在年龄大了,常常和我们回忆他们小的时候。母亲兄弟姐妹十个,她是老二,大姨视力不好,所以妈妈早早就干家务活,她只上了两年的学,所以每次提起这事还是很遗憾。大点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她从小就勤劳节俭,家务活样样精通。母亲自己没有文化就想找个有知识的人,嫁给父亲时,她知道父亲是中专生,可是爷爷家境贫寒,一个人照顾六个儿女,家里负担非常重,母亲进门后就担当“嫂娘”的角色。父亲是一个很有才的.人,用过去老人的话说是能描龙能画凤,唯独对农活是不灵通,因此全部的生活压力都在母亲那并不宽大的肩上,母亲一边照顾一家老小,一边操持家务,本来并不高大的身影越来越矮小了!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兄妹也渐渐长大了,大哥高中毕业,二哥和我都是中专毕业,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求学时家里的拮据可想而之,母亲总是精打细算,生活也算过得去。
等到我们都成家后,生活的磨难再次降临到我们身上,大哥夫妻离异,从九岁起大侄儿一直跟着父母生活,再成家的大哥生活更加困难,大嫂心脏病大手术,二嫂癌症两次治疗,手术化疗花去了高额的医药费,二侄儿上大学时的经济负担,家里的琐碎事情太多,无形的让母亲更加苍老了,这么多年母亲为儿孙付出了很多,无论精力还是钱财。每每看到母亲的背影我便相起了生活的点点的滴滴,忘不了侄儿求学时的担心;忘不了二嫂癌症两次手术复发时的多日陪伴;忘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时的悲伤;忘不了这五年来每天中午母亲准备好饭菜等待我们母女,那一幕幕仿佛回到眼前,不禁让我潸然泪下!
母亲也是一个爱美的人,有段时间她常念叨就喜欢项链,就是有点舍不得,听到她的话,我想了许久,儿女有需求几万块钱她二话不说就拿出来,等到用在她自己身上别说买项链了,就是生病打点滴都舍不得。后来我给她买了一条项链,看到爱不释手的样子,看到她戴在脖子上美得合不拢嘴,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其实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我们能为老人做点事是多么幸福的事!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让我们多关心一下你的身体,常回家看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母亲在的每一天,别留任何遗憾让自己悔恨!
微友 如歌女人 /文
篇4:母亲散文
母亲散文250字
那是我最无助的时候,
母亲常握住我的手,
抚弄着我的头发,
把我用于怀中。
母亲是那雨中的伞,
母亲是那暗中的灯。
忘不了那如水般的眼神,
忘不了那阳光般的怀抱。
当我上学后,
母亲不辞辛劳接送我,
风雨不改。
回家时第一句话总是问我是否开心。
上班时第一个想的人也总是我。
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开心果,
其实父母是儿女快乐的源泉。
都说儿女是父母最珍贵的,
其实父母才是儿女独一无二的'。
儿女的一个问候能使父母感动流泪,
儿女的一个吻能让父母感受到温暖。
所以,
爱你们的父母吧!
篇5: 母亲散文
有关母亲散文
原本这个构想,是我早年的一位同学,在酒后如诗的吟唱,而今已成为大名编辑的他,不知是否还能记起这些琐屑小节。我的母亲去世多年了,随着时间地推移,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在我记忆里渐渐模糊成淡墨山水般的风景。静神凝思,尘世的喧嚣和工作的忙碌,抑或有意使我淡忘过去的一切。阴历七月十五,我回到故乡去祭拜母亲,在老屋后面,又看到了那棵极尽衰老的杏树,抚摸着那粗糙的树皮,仿佛抚摸着母亲因整日劳作而干裂的双手。我的脑际豁然开朗――我童年的记忆,骤然复苏了。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听母亲说,有好几次差点送了命。五岁时,和我一起玩耍的几个大孩子都上学了,我哭着也要去,父亲起初不同意,后来母亲说:“反正家里也没人照看,让他玩上两年算了。”
我就去了学校。那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母亲不仅要在生产队里下地干活,还要料理一大家子的家务。为了解决我们姊妹几个的温饱,母亲在劳动的间隙里做裁缝活。每做好一件衣服,有时能挣几毛钱,有时换回几个鸡蛋,也有在母亲的工分薄上记些工日的。母亲做裁缝活,大部分是在晚上,我们一觉睡醒了,母亲还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做衣服。当我背着母亲用各色碎布片拼制的花书包到学校,同学们别提有多羡慕了。
就这样,母亲用她超负荷的劳作,换来了一家人的丰衣足食。在七十年代,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是多么地不容易啊!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由于经常为衣服打包边,母亲右手的食指中间,磨下了一道深深的“小河”。
在我家的屋后,有一颗杏树。整个春夏两季,它是我最好的伙伴。早春三月,杏树刚打花骨朵,我便爬上屋顶,折几枝杏枝,插在盛满水的瓶子里,放在向阳的窗台上,提前观赏杏花。那心中涌动的融融春意,让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满树的杏儿。当杏子才有羊粪蛋大小时,我们几个小淘气就开始行动了,一直吃到杏子成熟下树。甜杏核在当时可以算是“美味佳肴了”,至于苦杏核,孩子们先在地上挖一个窝,每人在窝里埋下相同数目的杏核,再用一个较大的杏核去打窝子,打出的杏核就归自己。也有人砸核取仁卖到药店的,但因为价钱太低,卖不了多少钱。
因为摘杏子而挨母亲的打,我还是第一次。当时,我偷偷地爬上房,上到树上去摘杏子,不料树枝断了,要不是书包挂在枝头拉住我,那可就惨了。母亲叫人从树上放下我,拿起一截断枝,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当时,我年幼无知,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只认为母亲小气,还生了她好一阵子气呢。现在想来,母亲只是为我的安危着想,另一方面也心疼杏树罢了。
1980年,农村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学生小学毕业后,家长就不让读书了,可母亲却谆谆告诫我们兄妹四个,一定要好好学习。几个叔叔婶婶,在母亲面前泼冷水:“朝里没名字,头急成个蒜槌子。”然而,母亲仍然义无反顾地供我们上学。更为可敬的是,母亲对儿子和女儿平等对待,我的姐姐和妹妹,也一样读完了初中。当我拿到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母亲高兴得哭了:“平儿,我总算没有白养你。”她买了新布和新棉花,为我做了新被褥,还一再坚持要亲自送我去城里上学。
在我上师范的三年里,母亲老怕我吃不好,村上有人进城,她总要给我带些烙饼。她知道我爱吃杏子,每逢杏熟季节,总要让妹妹捎杏子给我。寒假回家,我还能吃上母亲晾晒的杏干,那香甜味,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记得在师范临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几个同学聚在一起,酒酣耳热之际,离情别绪便洋洋洒洒地抒发出来。有“小不点诗人”雅称的一位同学喝醉了,他抒情地大声吟唱着:“母亲/你是一颗杏树/你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留给大地佝偻的身影……”
当时,我哭了。是啊,母亲老了,她一生辛勤劳作,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长期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纫,母亲的视力衰退了,肺部也被黑烟熏坏――她得了严重的哮喘,一出重力便上不来气了,须仰起头休息一阵才行。
走上教师岗位后,我为母亲配了一副老花镜,每月还给她买两瓶乳白鱼肝油。她逢人就夸我有孝心,这使我在村子里着实荣光了一阵子,也使叔婶辈们羡慕不已。关于我找对象的事,母亲态度很明朗:“社会兴自由恋爱,儿子说了算。”我结婚以后,妻子在供销社上班,孩子只好由母亲照料,直到孩子四年级才转到城里。
母亲信仰佛教,每有佛经中不认识的字词,就会问我。我也替母亲抄过几本佛经,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佛说阿弥陀佛经》了。洋洋洒洒近四千字的经文,母亲竟能背得滚瓜烂熟。凭着还算扎实的古汉语基础,我也时常为母亲解释经文,这使她在同行的居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就连我也倍受尊敬。母亲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她常常周济那些生活贫穷的人们――尽管我们本身并不富裕。
那年冬天,母亲病倒了,腿脚肿得无法走路。住院治疗了一个时期,仍不见好转。我们拗不过她,只好把她送回老家休养。春节回家,母亲的身体有点好转,居然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她风趣地说:放心,我死不了。元宵节过后,因为学校开校,我得去上班了,没想到,那竟是我和母亲的永别。
母亲走了,她用一生的辛劳,为子女们换来童年时代弥足珍贵的幸福生活。如果说,积劳成疾的母亲有什么功德的话,那就是他的子女们依旧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母亲也带着佛教徒虔诚的灵光,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依照母亲生前的愿望,我们把她安葬在了故乡亥母寺对面的山坡上。
谨以此文遥祭一如杏树的母亲――愿母亲在九泉下安息。
篇6:散文《母亲〉(网友来稿)
王新存
尘封了三十年的记忆,愈加模糊,无论怎样开启,都不再明晰。只记得那一夜,天好冷夜好黑,
爸爸将三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半夜叫醒,匆匆带到 医院 你卧病的床前,眼前阵势让人心寒。你的气
息奄奄,不再能知晓眼前四人的望眼欲穿。再后来是披麻戴孝守在你冰冷的没了气息的床边。多少次
我想法很大胆,想揭开单子再将你看一看,十二岁的我还是没敢。再一夜我在那送葬队伍前面,泪流
满面,夜还是那样黑,天还是那样冷,脚下的路是那样漫长。
后来才知道,艰难的日子是那一夜慢长路的延续。没有了母亲,孩子没有了欢笑,丈夫没有了自信
没有了威严,家象一潭让人窒息的死水。父亲的眼里布满血丝,神情是那样沮丧,动作是那样疏懒。他
三十二岁的年轮上怎能经受青天霹雳般刀劈斧砍,此时,经常忙于公事的他,对母亲的失去,或许更多
愧疚,更多无奈。
三十年后的今天,往事如烟。你那一夜痛苦的声音,还在耳畔;你那一脸疮瘐,犹在眼前;你那临终前
几天的嘱托,还是那样沉甸甸;你爱吃的五厥巅,还牢记心间。只是记忆的锁链是那样易断,连接是那样困
难。我只能永埋心间。
我早逝的母亲,我会记住你年轻的面容,想你念你到永远。
您的儿子:新存
.2.19.
作者邮箱: tgzxwxc@163.com
[散文《母亲〉(网友来稿)]
篇7:母亲散文
母亲散文
我8岁那年,被我的妈妈扔在她家门口。这个生了我的女人说“你若跟着我,只有死路一条。你爸爸死了,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那天,风很大,雨也很大,我妈紫色的衣裙在拐角消失的时候,我已经连泪都流不出来了。我在雨里大喊着追她,跑了好几条马路,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便站在马路中央,期望着有哪辆车把我撞倒,让我离开这个世界……傍晚的时候,我还是坐在了这个叫李春花的女人家门口。她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冷得发抖的孩子,一个装着几件衣服的箱子。她紧捏着我的胳膊,脸阴沉许久,一语不发地把我带进屋。
给我换了干净的衣服,她问我:“你妈还要你吗?”这话将我隐藏的泪全部引了出来,我点头又摇头,咬着唇,泪流了一脸。她有些不知所措,过后,把我拥在怀里,许久没说话。
我仰头的时候,看到她眼角的潮湿,她拿着吹风机帮我吹头发,她的手指柔软,怀抱里有浅浅的薄荷香。她说:“你看你的头发,和他一样,又直又硬。”她忽然丢了吹风机,“呜呜”地哭了。她说:“小暖,从今往后,有大妈的一口饭吃,就有你的一口。”我觉得这世界怪得很,她的男人在一个夜晚,为了给他的情人去买一份糖炒栗子,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而我,她的男人和情人的私生子,竟然来投奔她,并被她接受。
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爱情,我相信再没有一个人会比她更爱我爸爸。她常常会抚着我的头发,吃饭的时候,也会盯着我的眉眼走神。她说“你怎么这样像他呢?”她给我转了学,领着我去报到的时候,她说:“有什么不开心的,你就告诉大妈。”8岁的心,已经为她的话语无比惶恐,只不过半天的时间,我便跑回来找她。她在上班,机器“轰隆隆”地响,她跑出来着急地问我怎么了。我只顾着哭,不知道该说什么。是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张口告诉她,班里的孩子都鄙视我,我的同桌,那个扎着花蝴蝶结的小女生,撇着嘴巴骂我无耻。她说:“你一个私生女,还厚颜无耻地来找人家养你。”我咬着唇,反驳不出一句话,她说的句句都是真的。
她问了半天,看我除了哭没有任何的回答,不禁有些上火,借了自行车到学校去找我的班主任。晚上回来的时候,她说:“这边房子价格涨得很好,我想把它卖掉或者租出去”我扒着碗里的饭没做任何回应,白日里那个孩子的话一遍遍在我脑子里回想,扎得我的心生疼。
夜里,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她的房门半敞着,我看到她辗转着在床上没有睡着。我蹑手蹑脚地开门走出去的时候,听到她很警惕地起了床。
坐在小区的椅子上,夜这么黑,世界这么大,我已经不知道应该去哪儿。
我听到她一声声喊我的名字,看到她着急地从小区里跑出去。我把自己藏在黑暗里,张张嘴却说不出一句话。只不过一个星期,我已经知道她的善良,她给我买了漂亮的床,很多的衣服和发夹;她每天都要从存折上取钱出来,为我“哗啦啦”地花出去:她还无比细心,才不过七天,我吃饭的喜好便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做饭不再放姜,西红柿记得剥皮她的好,让我惶恐,我以为她对我应该是恨呢,因为我的出现,眉眼里全摆明了她男人的背叛。我怎么可以留在她的身边,亵渎她的善良?
天快亮的时候,她在我母亲的小区门口等到了我。她说“你母亲说你没回来过,我知道你会来。”她只穿着一个外套,里面是单薄的睡衣,这个女人,在冷冷的石板上坐了五个小时,而我的母亲却在她离开后始终没有出来问过。
她说“大妈对你不够好,是吗?”我摇头,说一“是我配不上你的好。”她摸摸我的头发,“小暖,我们搬家。”只不过两天的时间,我们就从城西搬到了城东。我知道她的意思,因为这里再没人知道我的一切,没人会笑话我。城东的房价普遍要高,我们的房子租给了别人,每月还要再拿出一部分来租我们现在的房子。她给我找了学校,并和班主任谈了很久,送我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她竟然蹲下来亲了亲我的额头。那天的阳光那样好,她的身上像是披了金色的彩霞。
我没想到会惹她生那么大的气,15岁的那年夏天,巷子里的一个李姓男人送了我一串珍珠项链,光泽晶莹而诱人。他带我去他家,给我削水果,倒饮料。
我们刚坐下几分钟,她便砸响了房门。原来她下班早,邻居家的阿姨告诉她看到我进了那个男人的家,她便发疯一样追进来,冲着我大声吼,拉了我就走。我嘟囔着,她却急了,回手给我一巴掌。
打完之后,我们都愣了。她伸出手,想拉我,却又空空地收回去,转身回家。
第二天,她拿了很多钱,带我坐长途车,到了省城的一家西餐厅。看了半天菜单,点了芝士披萨、烤土豆、黑菌鹅肝牛排,还点了香浓的百利甜酒,一杯就30元。每个都是小小的一份,她自己却不吃。她说:“先前怪大妈了,女孩子是要富养的,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了,在诱惑面前才不会迷失。那个男人劣迹斑斑,你怎么可以要他的东西?”这个女人,花了几百块钱带我吃这一餐饭,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真的懂了,却不是因为这一餐饭,而是因为她满眼的焦急。我说:“妈,我知道了。”我叫得有些含混,她依然听清了,她突然哭了。
回来的路上,她絮絮叨叨地跟我说了很多。她说,她始终不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她理解他,恨过,爱过,最终选择了原谅。
我纠正她,不是爱过,是爱着。
彼时,我15岁,已经明白了她的爱情,并为此震撼。家里依然有他的东西,他的衬衣领带都整齐地摆在衣橱里,他的父母她依然每隔几个周末会去看望,他的女儿她在养着……如果不是爱情,谁可以做到这些?
我18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回来找我,我的生母。
她在我的学校门口,让我跟她走。她说:“我现在一切都稳定了,你继父答应给你办出国手续,你大妈在给你收拾东西。”她的嘴一张一合,似乎这是再应该不过的事情。她说“那时候,我真的很难,什么都不能给你。”我摇着头,此时,心里想的全是她,李春花,这些年,她也真的.很难,但是,她竭尽所能地给了没有任何血缘的我。
母亲说“我已经对她说了,她同意了我带你走。”我的心轰然而响,怎么可以?她真的如此舍得我?
我一口气跑回家的时候,她在我屋里,坐在我的床上,摸着我的枕头,只这一个动作,便让我的心疼了再疼。她说:“你妈给了我好多钱,你看。”那叠钱醒目地放在桌子上,她拿着它们,挤出来笑容。她说“你走吧,要不然,这些钱你妈要收回去的。我现在退休了,这些钱对我有用。”我离开的时候,在门口给她行了大礼,跪在地上,磕了头。她低着头,直到我离开都没有抬起来,我看到她的脚面上有东西“滴滴答答”地砸下来,湿了一大片。
我没出国,只是去了离她几百里的城市。很快,我便收到她的汇款单,那些钱,她一分不差地给了我,附言上,她说“谢谢你陪我这些年。”我是哭着去邮局的,坐在邮局的台阶上,抱着那些钱不停地哭。妈妈,我何尝不知道她说那些话是让我离开,而我哪能不懂她。正因为懂她,我才乖乖离开,过她期望我过上的生活。
我每日坐地铁去上班,城市的人很多,立交桥复杂得很,常常让我迷失了方向。每次,我都会想起她牵着我手一路走的温暖。
我终于留在了这座城市,买了小小的房子。生母跟她的男人去了国外,她说:“你不去,我也做不了你的主,反正对你也是仁至义尽了。”可是,我对她,那个养了我十年的女人仁至义尽了吗?
我们像是有心灵感应,我买了车票回去看她的路上,接到了她的短信。她说:“小暖,我很想你……我最近身体特别不好,不知道为什么晕过去两次,这种时候,你知道我是多么多么想你啊!”她从来没用过这样的语气同我说话,她用了很多的感叹号,让我的心全部揪起来。我退了火车票,改乘最快的一班飞机,其实再赶到机场,辗转着只能快半小时而已。我发现我怎么有那么多的泪水,从安检到候机室,从起飞到降落,我不停地流泪。
邻座的孩子悄悄地问妈妈“这个阿姨为什么一直在哭啊?”他妈妈说“因为她想妈妈了吧。”我咧开嘴对她笑了一下,我真的是想妈妈了回家后,她正躺在我的床上,手里翻着我小时候的影集,看到我,竟然是满脸的愧疚,她说“啊,你真的回来了?你看,我怎么这么麻烦呢?”夜里,我躺在她的怀里,一直想告诉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去北京吗?其实,只是因为她一直向往那个城市。她说,爸爸曾经带她去过一次,她说,那是她最美的一段时光,于是,便喜欢上了那个城市。她说,只要想起那个城市,便会觉得温暖。
我把这话牢牢记住了,我想让她跟着我去那个城市,我想给她我父亲欠她的一切,我想让她一直温暖幸福……
篇8:母亲散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百花齐放、莺歌燕舞,当暖暖的春风轻轻地吹过,就像母亲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脸庞,无比幸福快乐。
曾经有多少诗句,多少优美的语言都在赞美母爱的伟大,是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感受阳光的温暖,这般的,足以赶上太阳给予大地的恩惠。有人说,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健全的人。母爱就像一条清清的溪流滋润着孩子干涸的心。只有母爱才能塑造一个完美的心灵!荷马说:“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他们都要长久。”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一个人不论有多么大的.成就,起点就是拥有生命,而生命的孕育者就是母亲。她并不求回报,但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并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个愿望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更是神圣的。母亲的笑,像一枝盛开的康乃馨,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温柔,给人以安慰,给人以信心。每当我忧郁,难过的时候,总有母亲亲切的指导和教诲,让我走出阴影,重拾信心,永远坐在前排。
那是去年的一个冬天,傍晚我独自走在孤独的回家路上,寒风无情的吹在脸上和身上,不时打个寒颤,路边的小树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生机,此时此刻,我也早已忍不住这般凄凉,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终于,我还是领会到考试失利的痛苦。“对”与“错”一直在脑海里回旋,环绕,抹不去,忘不掉,就那么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着,走着。不远处,在眼泪的映照下,隐隐约约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她微微笑着,向我招手。那好像是妈妈,我一时有些慌张,“怎么办,我该怎么解释呢?妈妈一向对我要求严格,她一定不愿听到这个吧!”我放慢了脚步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一向细心的妈妈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不对劲。妈妈轻轻的问:“我的宝贝女儿,你怎么了?”我竭力忍住内心的悲伤,可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妈妈,我——我”此时,我不知如何向母亲诉说,一下扑在了妈妈怀里失声痛哭起来。母亲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可她什么也没说,也紧紧地抱住我。一会儿后,我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回到家,母亲没有再问我,我也终于是什么也没说,就这样一直等到晚饭过后。我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在晚饭过后,我鼓起勇气,走到妈妈的卧室。她正坐在那里看书,看到我进来,说:“有什么事么?说就行。”“妈妈,我——我这次单元考试失利了。”我哽咽着,用极小的声音。母亲听后,看了我一会儿,而我的眼泪却又一次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母亲并没有对我发脾气,而且我也没有感到一丝暴风雨的气息。而她对我微微笑着却让我更加不知所措。母亲轻轻地对我说:“你能告诉我,真好!我一直希望你能主动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你知不知道,当你抱着我哭的时候我心里有多么痛苦,妈妈只希望你能坚强,能不怕困难,这次没考好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你不能正确看待,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你一定要记住,不能害怕挫折,分析原因,在努力一些,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忽然感到心里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还哽咽着。“天色不早了,快去睡吧!”我走回房间,不禁又流下了眼泪。
那番话,让我感到无比温暖,让我重拾信心,更让我感到了母爱的力量。从那以后,我很少哭过,真的坚强了。感恩母亲吧!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感恩母亲吧!是她让我们充满力量;感恩母亲吧!没有她,我们就不可能拥有春天。
篇9:母亲经典散文
母亲经典散文
母亲的生日正好赶上省厅来验收规范化财政所。无奈之下,电话告知了母亲,母亲连忙说工作要紧,你忙吧。等到省厅的领导离去,已经接近中午,匆忙地请假、打车,匆忙地赶到母亲家,全家人除去弟弟先头去了饭店外都在家里等着我。母亲见我来了,嗔怪地说:“这么忙又这么远,还跑啥?”我接过她递来的水杯,却分明看到了她红红的眼睛。丈夫偷偷告诉我:“刚才咱娘一接到你的电话,就忍不住哭了。”
母亲今年66了。都说66是闯年,母亲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是有些隐忧的,尤其是她的娘家还有不良疾病的家族史,所以今年的生日对母亲尤其重要,而且还要过得不露痕迹;所以再忙我也要赶过去,陪她说说话、聊聊天。我知道,儿女绕膝的欢乐没有什么可以替代。
说实话,我从来没意识到母亲是接近70岁的老人了。她在我心里一直是那么年轻、那么精力旺盛、那么不辞辛苦。每次来看她,想帮她做点儿家务,她总是说你弄不了,快去歇着;或者说哪有什么家务,早做完了,坐下喝水吧。每次给她打电话她都是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一旦有一点儿情绪低迷、声音低落,我就会紧张。因为她的忙碌、因为她的精神,我真的忘记了她的年龄。
有一次跟父亲闲聊,说起他们年轻时的事情。父亲说:“你娘那时候也算是他们村的风云人物呢,19岁就担任妇女队长,带领全村的妇女下地劳动;还是村里的宣传队员,经常参加公社(那时候的乡级政府叫公社)的文艺汇演,一条大辫子甩来甩去的。”我见过母亲举着红宝书演唱的照片,一条大辫子搭在胸前,确实挺惹眼的,我也见过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很帅,应该说比母亲还好看。他们的好姻缘是母亲的表哥——我父亲的同学从中撮合的,还因此惹恼了另一个和他们关系都不错的男同学,以至于从此和他们不相往来。
后来问起母亲,她笑而不答,只说自己从来没后悔过嫁给家贫的父亲。那时候,父亲是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5元钱工资,而那个人是村支书,家境很好。也许母亲是喜欢父亲身上的书卷气吧。
年轻时的母亲很要强,凡事不甘人后。我的堂姐曾经帮我家做过农活,每次说起,总会告状似的说:“我婶子那人干起活来不要命,叫我们去打短工,中午都不让回家吃饭,一个凉馒头,一杯白开水就打发了,简直是剥削!”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我却笑不出来。80年代的农村,干活不像现在,什么都机械化,10多亩地,全凭她一个人,又不想耽误我们,又想有个好收成,除了压榨自己实在没有好办法。
生活稍微有些好转之后,母亲又非要盖房子,说就想住宽房大屋,敞亮。其时,我刚上班不久,大弟还在读大学,小弟读初中,负担依然很重。我们全家都反对,甚至鼓动了亲朋好友来劝她,但是母亲是少有的坚持。为了准备来年盖房用的砖瓦,母亲和父亲在那年的寒冬腊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烧了一窑砖(买不起太多的砖,所以买一少半儿,自己烧一大半儿),并一点点筹备其他物料。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料终于差不多备齐了。瞅了个好天气,全家人搬到原先的大门洞里,拆掉了老房子,打算第二天破土动工。谁知夜里天气突变,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鹅毛大雪,经久不停,只下到第二天中午时分,积雪足有半尺厚。父亲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雪愁坏了,紧锁眉头不住地唉声叹气:“这下麻烦了,日子可怎么过?”母亲却意想不到的乐观和坚强,反过来劝父亲:“怕啥?房子肯定能盖起来的,不就是下雪嘛,过几天雪化了,咱照样盖!”
早些年盖房不像现在这么省心,可以包工包料,而是非常的.操心受累。要买菜、买酒给工人们准备一日三餐,要给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除了工具之外的所有东西,晚上还要看料,里里外外,千头万绪。因为父亲还要给孩子们上课,所以基本上都是母亲一人操持。经过半个多月的殚精竭虑,房子终于盖好了,是我们村第一座前有回廊的厦房。母亲看着这一溜七间宽敞气派的大瓦房,直了直腰,幸福地说:“这看着多舒坦、多提神,在这房子里住着,就算是喝凉水都痛快!”
房子盖好后,母亲累病了。我十分心疼地埋怨她,不该这么好强,原先的房子又不是不能住,现在倒好,一身饥荒不说,还累出了一场病。母亲叹叹气,幽幽地说:“你知道啥?你和你大弟弟都考出去了,以后的日子肯定错不了,你小弟念书不好,将来恐怕是出不去的,我不趁着现在给他盖起房子来,将来怎么给他娶媳妇?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我也不能亏待不是?”虽然小弟后来也走出了农村,没能住上母亲给盖的新房,但是,母亲的这一番话却令我感叹不已,以至于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不久之后,奶奶又病重了,瘫痪在床。母亲和奶奶的关系原先不是很好,因为奶奶出身大户,非常讲究,极爱干净。她看不得我们脏兮兮的样子,也看不得我们家徒四壁、日子总不见起色的样子,所以很少在家,一直随伯父生活。病重之后选择了回来。母亲伺候的非常尽心。有时候奶奶会整宿的叫骂,我听着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儿,想去劝劝奶奶,母亲却拉住我,说让她骂吧,她心里难受呢,你只装作听不见就行了;有时候又会将粪便抹上墙,母亲再耐心地弄干净。到了最后,奶奶不认识人了,但惟独认识母亲,她跟母亲说:“难为你了,老五家的。”
母亲没怎么念过书(只上到三年级),但是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在偏僻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农村,作为家中长女,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母亲从来没说过让我退学的话。她说,不管闺女小子,只要你愿意念,我就供。于是我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人。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母亲。
其实,她在婚后还上过几天村里办的扫盲班。虽然只有几天,母亲却津津乐道,跟我说她写的字其实挺工整的。父亲也说,你娘特别聪明,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母亲的字我没见过,但是母亲的聪明我却深有体会。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些年画什么的贴在墙上以示喜庆,母亲却很少买。她只买些红纸回来,到了家,只消半天工夫,就能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比如连年有余(鱼)、双喜临门、彩云追月、腊梅报春……等等,贴在窗户、墙上和顶棚上,分外好看。剩下的红纸留给父亲除夕那天给各家各户写春联。村子里有人娶媳妇、嫁女儿,更是少不了母亲的身影,她缝的被子,做的衣服总能令主家满意,更关键的是母亲开朗善谈,有她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
母亲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心灵手巧上,她还有很高的领悟能力。就像现在,退休的父亲爱书法,经常临摹各种字帖,一丝不苟的。母亲不认识几个,却能看出父亲字的缺陷,说父亲的字太拘谨,老感觉缩手缩脚的,伸展不开,还说这跟父亲的脾性有关,一辈子小心谨慎,字也放不开。我赞同之余,很有些惊讶母亲眼光的独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脾气也改了不少,但是对知识的渴求却一如往昔。在南方带孙女的那几年,她抽空上了老年大学,学习绘画。虽然没文化,但是丝毫不妨碍她对绘画的热爱。家里摆满了水彩笔,宣纸,颜料,一有空就画两笔,买了好几本关于牡丹的画册,还让弟弟给下载教授绘画的视频。从南方回来的时候,自己的杰作也一并带了回来,挂满了屋子,还有厚厚的一卷,经常拿给我们欣赏。还别说,画的还真挺不错的。“如果有文化,肯定会更好。”母亲一张张仔细摩挲着、端详着,叹息着说,言语之间透着些许遗憾和骄傲。
回德州时间久了,母亲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节奏,加入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为太极柔力球队的一员,学得认真又执着。我每次去,他们都要给我表演一段,赶上有活动,还会带我一起去看。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说让我们留心第二天××频道的电视节目,里面有他们的访谈。不等我细问,说还要通知别人,急急忙忙地挂了电话。藏不住的一份欣喜。
那是一档叫做“快乐英雄会”的娱乐栏目,推介各种民间的娱乐活动。因为他们的球打得好,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有了名气,得以去电视台录制节目;又因为父亲是队里唯一的男队员,和母亲又是唯一的一对夫妻组合,他们的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引起了主持人的注意,专门对他们做了访谈。父母激动得不行,在电话里一遍遍地说,活这么大岁数,没想到还能上电视。我看着他们在电视里的样子,心里暖暖的,眼里竟然溢出泪。他们是我的父母啊,精神矍铄,乐观开朗,尤其是母亲,谈笑风生,看不出半点儿有病的样子(母亲有糖尿病)。
过完母亲的生日还有两天就是母亲节。临走时我笑着告诉她:“后天我就不来了,叫你儿子送你康乃馨吧。今天提前说了,母亲节快乐!”母亲有些依恋,但是没说什么,父亲说到时候打个电话吧。写到这里,心里突然有些酸酸的。母亲是有年纪的人了,对儿女的依恋越来越深了。我以前很少这么想过。
就要母亲节了,我的心里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谨以这几个文字写给我的母亲,祝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篇10:冬夜乡村散文
冬夜乡村散文
冬夜,清丽中安详,静谧中灵动,这个冬天,夜晚给我的感觉。
近年,身体一直虚弱,知道锻炼是个好办法,因此,每天晚饭后都会和好友出去锻炼一会儿,努力着,坚持着。冬天的夜晚就这样不紧不慢走入了心里,也喜欢上了冬天的夜晚。
如果任何的事物走入了心里,就愿把心灵打开,把情感交付。这个冬天,愿意把心灵敞开,让冬天的夜晚在心里灵动,在心里安详,常常透过贴满冰花的窗户看冬天的夜晚。
窗外的冬夜静谧灵动,遥望冬夜的天空,天幕上沾满窗花的镂空,仿佛古老的剪纸画贴满夜空,夜空古典婉约起来,竟有了些诗意,于是,轻抚诗意与古典,看星星徜徉其中,像一朵朵莲花盛开,纯静优雅,给天幕染上一抹亮色,没了生硬,只有妩媚,像一个个眼睛,明亮清透,照亮了黑暗,给天幕一份坚强。
但窗外的冬夜只能定格在镂空的冰花里,虽喜也忧,总觉有些虚无。
还是喜欢行走中的冬夜,虽然有点寒冷,但冷的清丽,如果遇到漫天繁星,写尽铅华的月亮安静地看着大地的一个夜晚,那是最好不过。
夜晚虽朦胧却透明,路旁枯萎的草木,虽有些凄凉却不悲不喜等待春天的复苏;冬青依然傲傲的青翠,夜幕下,却多了一份端庄与蕴秀,沉稳和安祥。行走中,伴着和朋友的闲叙,平常日子不是个话多的人,此时,却愿意把心灵打开,用心倾述,用心聆听,硬冷的夜晚,寒冷凝滞,尝浅辄止的.温柔仿佛一缕暗香弥散在空中。其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冬夜,寒冷中有些萧瑟,只因喜欢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感悟,只因把情感交付才会这样的感悟,任何的事物都是如此吧。
在冬夜下的乡村行走,安享一份原始的宁静,一份古老的韵味,那是跌入灵魂深处的一份柔情。
今冬,延续着夏夜一直在矿上临近的一个村子的一条平坦而干净的道路上锻炼。进入冬天的夜晚,路上的锻炼者少了很多,没有了夏夜的熙攘,虽寒冷却清新。冬夜下的乡村就这样在行走中走入了心里,自己愿意用心体悟,用心聆听。故乡村庄上也有如此的夜空吧,两旁也有错落有致,高低不平的古老的房屋。门扉上古老的扣环沧桑中透着别样的韵味,青瓦野蔓,觉得有了一种最原始的野草蔓蔓诗经的味道,几声狗吠打破了宁静,热闹一会儿归于平静,安静的道路上只留下和朋友不疾不徐的脚步声和轻轻的谈话声。这样的行走中,常常会勾起心底最柔软的那份深思,这个时刻往往想起故乡。
两旁瘦骨嶙峋的山石,那种顶拖着乡村的根基,经过无数日月的风吹日晒,依然的不悲不喜,迎来送往着自然的更替,生命的轮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时常在想生命的无奈世事的沧桑。这样的夜晚,忽然领悟,其实,不必短嘘生命的脆弱无常,不必感叹世事的无奈沧桑,夜晚过后,那轮红日照常升起,冬天过后,一切都会勃勃生机。我的心路一展无余,庆幸和这个乡村的冬夜相随相依一段的时光,和友人相伴相随一段的经历,多年以后,我想,我定会时常想起。
林清玄先生的的一生一会的禅意渗透着这个清丽安谧的冬夜。
很高兴,这个冬天,把心中的柔情,永远的痴恋交付给了这个夜晚下的乡村,知道,它是我生命初始的源,是我起步成长的根,也是我生命历程中一份深深的眷恋。
很喜欢,这个冬天夜晚,带着几分的的柔情,几分的笑意,几分的自由自在,一直在行走。
不变的是,日子也在一天天行走,每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日子,矿山的夜空都会被烟花沾满,今年的烟花绽放的地点正好是每天锻炼的那个和矿山紧邻的村子临界处,更是巧合,从自家的阳台看过去,璀璨的烟花正好开放在圆圆的明月旁边,灿烂了夜空,灿烂了整个小村,也灿烂了自己的心思。虽然喜欢静谧,但烟花灿烂的一瞬同样能震撼自己,知道过后总会归于平静,冬天的夜晚依然清丽静谧,冬夜下的乡村依然会安享宁静,安享原始质朴。
一句话在心里暖起,一世静好,现世安稳,冬夜下的乡村,祝福你!
篇11:乡村老了散文
乡村老了散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几户散落的人家,掩映在大山的褶皱里,很偏僻也很安静。那里有我儿时的欢声笑语,有我奔跑嬉闹的记忆。自从随父母住到县城,忙于学业,回去的日子倒是越发的少了。
在一个秋日的周末我回老家去看望年迈的爷爷。中巴车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半路上陆陆续续的搭载一些乘客。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扶着栏杆艰难的走进车内,缓缓的放下物品。还未站稳,便听见售票员冰冷的提示音:去后面坐。她听见,没有作声,依旧缓缓地弯下腰,提起物品,缓缓的向车厢后挪动着。奶奶原本便是佝偻着的,这时就变得更加的矮小瘦弱了。
从头到尾,我只是看着她,我至今都没明白:在那一刻,我为什么没有伸出手帮她一下。尽管对老奶奶充满同情,尽管不满于售票员的冷漠,可从头至尾,我扮演的只是一名旁观者。我一直在想,她的儿女呢?老人家这么年迈,还让她独自出门,她的儿女放心吗?万一路上发生了点什么,行动极为不便的老人该如何面对?车子重新启动,似乎也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回神的自己,望了望周围的乘客,有几个不是年迈的老人呢?看着一车的'乘客我突然间觉得,家乡老了。
到站下车,走进村里,只有寥寥的几户人家。村里人很热情,看我回来都微笑着寒暄,我礼貌的回应。我见到村里只剩下十几位老人,年轻一点的都外出打工了。唉,他们要怎样熬过这漫长的秋冬,要怎样耐得住这噬骨的寂寞。看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出于好奇的我问爷爷:原本村中的小路,现在怎么不见了?原来有年轻人在家,他们去割草、修路,现在村子只有几个老人家,路早就让杂草给毁了。听到这个答复,内心感到压抑,无端的想起那句名言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今,人们各自外出谋生,人走了,也带走了乡村原本的活力。
家乡老了,老了的村庄是留不住年轻人的,我明白。年轻人出去谋生是生存的必然,而老一辈对故土的执著也合乎情理,可万一老人在家中生病了,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岂不是晚景凄凉?谁能使他们老有所依?
没有同龄人的相伴,我也觉得无聊,习惯地爬上了家对面的山顶。坐在石头上,微冷的山风吹动着身旁的树叶也吹动着我的头发。山里的天黑的早,太阳开始一点一点西沉。夕阳下的远山就像啼哭的孩子的脸,先是胀成了紫色,然后慢慢消散,再一点一点隐没。我仿佛听见风中有个声音对我说乡村老了。是啊,大凡时间里的事物终究会老,可如果有一天乡村真的消失了,那么何处能安放我们的灵魂。
篇12:乡村纪事散文
乡村纪事散文
打沙枣
生在塞外的人,想必同我一样,对沙枣树怀有一份特殊的情结。不仅因为沙枣能让我们一饱口福,更因为打沙枣的过程纯粹就是一场痛快酣畅的游戏。
沙枣树,如同塞外土生土长的姑娘,质朴无华,既没有杨树般挺拔的身躯,也没有柳树般柔媚的线条,更没有红柳那样的实用价值。它的样子甚至有些丑陋,躯干是扭曲的,叶子是灰白的,而且浑身上下长满了刺,稍不留神,就会扎人一下。
但我们这帮孩子,都特别钟情于它。那时候,村子周围长满了沙枣树。别看沙枣树其貌不扬,但花朵的香味却异常浓郁。每年的四五月份,小村便弥漫在沙枣花的芳香中。繁星一样的花朵挂满枝头,细碎地簇拥在一起,像一串串精致的小喇叭。摘一枝回去,插到瓶里,满屋生香。一些女生,还喜欢将沙枣花夹到书籍里,书香染着黑香,渐渐风干成漂亮的标本,但芬芳却经久不散。
沙枣树看起来都差不多,结的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饱满甘甜,有的干瘪酸涩。我们这帮孩子没有耐心,总是在刚刚挂果的时候,就开始摘沙枣了。在割草的间隙,放羊的同时,也不误爬上一棵棵沙枣树。特别是校园围墙边上的那一溜沙枣树,构成极大的诱惑,常常会有男生猴一样爬上去。我班有个男生,一下课便骑在墙上摘沙枣,正摘到兴头上,突然听到铃声响,匆匆忙忙下墙,结果扯烂了裤裆,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沙枣树事件,也使得他成了小学时印象最深的男生。
我们会不厌其烦地挑选,尝遍看到的每一串沙枣,经过精挑细选,后院三爹家的那棵树被公认为结出的沙枣最好吃。那是一棵已经生长了十来年的树,足有三四层楼高,树干很粗,枝繁叶茂。哥哥们才敢攀爬上去,我们这些女孩子只能顺着房梯爬到屋顶上,揪一些旁梢末枝上的果实。哥哥骑在枝桠间,开始用棍子使劲敲打,沙枣便如雨点般洒落一地,大人娃娃抢着捡。沙枣又大又圆,身上布满如同被火熏烤过的黑红点子,嚼到嘴里,甘甜醇香,回味悠长。
吃得多了,我们这些小屁孩渐渐总结出了经验:那些年久高大的树,经过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岁月的打磨,结出的果实才更饱满甘甜。沙枣树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可惜,后来三爹进了城,房子卖了,新来的主人嫌占地方将沙枣树砍了,大树倒下的那一瞬间,我们都心疼地嘘唏。从此,与这棵树相关的趣事快乐也一同被连根拔起,那样地道美味的沙枣只能在梦里咀嚼回味。
沙枣的挂果期特别长,能耐得住风霜,如果不去碰它,能从秋天一直挂到冬天。果实的颜色也会越来越鲜艳,由初秋时的青白逐渐变成动人的鲜红,挂在叶片稀疏的枝干间,像一串串诱人的红玛瑙。有一年,我们过年的节目便是到西沙窝打沙枣,一帮孩子成群结队,沿着结了薄冰的小渠,步行十几里,到达目的地时,已近中午。我们挥舞着葵花杆,一边打一边哼着儿歌:光脚爬上树梢梢,一杆一杆打沙枣,小篮篮装不下故乡的秋,雨点点落下了红玛瑙,打呀打呀打沙枣,树梢梢上挂满开心的笑……
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一直打到日落西山才恋恋不舍地回了村,新衣服兜里鼓鼓囊囊塞满了沙枣。对于我们的集体失踪,父母们早已心急如焚,一边使劲拍打我们身上的土,一边不住地埋怨,但因为过年,谁也没有挨打。那一天,也成为记忆中最有趣味的春节。
现在,沙枣树越来越少了。上次回村,想带着孩子们去打沙枣,走了一圈,好不容易在胖嫂家房后找到两棵。如我们当年一样,三个孩子异常兴奋,抢着上树爬墙摘沙枣。受孩子们的影响,我也伸出了手,感受那久违的快乐。摘沙枣的过程很美妙,微风裹挟着清香,断断续续钻入鼻腔,沙枣叶悉悉索索响着,熟透的沙枣一串串在你面前晃荡,轻轻一捋,便顽童似的劈里啪啦蹦跳着四散逃去,急得人手忙脚乱,只能逮着其中的几个。
摘下的沙枣外形干瘪,还有些酸涩,吃得多了嗓子眼像是糊了一层东西,但孩子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几日来,不厌其烦地摘了好几趟。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是过程,结果怎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或许,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根植着这样一棵树,无论时光怎样流转,世事如何变迁,它始终枝繁叶茂,青翠依然,这棵树的名字叫--童年。
刨籽瓜
已记不清是从哪年开始,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大面积种植籽瓜。从父母的谈话里隐约知道,这种农作物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于是,我的每个暑假,便被刨籽瓜这项农活几乎占据了。
籽瓜和西瓜外表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起初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分不清它们的。后来,在母亲的讲解下,开始明白一二。籽瓜的颜色起初会更暗一些,瓜身上的条纹和底色比较接近,不像西瓜的条纹那样清晰。成熟后的籽瓜渐渐泛黄,且皮会变得越来越软。打开后,是白瓤或黄瓤,里面嵌着饱满的黑瓜籽,颜色对比分明。籽的个头儿也比西瓜籽足足大一倍或是更多,这种籽瓜叫黑大片。
待籽瓜成熟后,瓜蔓开始枯萎,地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球一样的籽瓜。起初,我们一人拿一个洗脸盆,边挪边刨。熟透了的籽瓜瓤是瓤,籽是籽,很好刨,撒裂后一挤,籽便顺着瓜水流到盆里,若不太熟的籽瓜,则需用手使劲抠。抠着抠着,会看到颜色较深甚至泛沙的瓜瓤,我们会不由地吃一块,味道还不错,酸酸甜甜的。
后来,大家意识到这样刨的话太慢了,开始将籽瓜攒成一堆,在旁边支口大锅,大锅上架一块木板,木板上做一个简单的压板,将籽瓜一个个压碎到大锅里,我们只需围在锅边捞瓜瓤。这样的话,我们不用满地挪动,刨得快了许多。
这种方式持续一段时间,后来几个爹爹又想出更便捷的方法。将四轮车直接开入地里,将籽瓜用箩头抬到四轮车斗里,几个男人穿着雨鞋,在车斗里踩一番,然后捡出瓜皮,再用枸杞枝拣出一些大的瓜瓤。这种方法效率很高,但很废力气,尤其是踩的人上蹿下跳,在烈日下大汗淋漓。踩过后,脚底生疼。踩的过程中,瓜水四溅,一天下来,衣服上糊满了瓜汁。糊了瓜水的衣服,晒干后直挺挺梗梆梆的,走起路来发出刷啦刷啦像纸一样的声响,而且味道十分呛鼻。
再后来,打籽瓜机便诞生了。人们只需将籽瓜一个个塞入机器的大口,便会瞬间被粉碎,且自动分离,瓜汁从底部漏下去,瓜皮和瓜瓤从侧面涌出来,而瓜籽从机器的最末端流出来,一粒粒现刨的瓜籽又黑又亮,滑溜溜的,如一尾尾小黑鱼,汇成一道哗哗的瓜籽流。父亲和四爹两个人用尼龙袋紧跟在后面接,依然手忙脚乱。
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籽瓜机打籽瓜。不过,村里籽瓜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人们随市场导向种起了更多繁杂的农作物。而我的父母,也因上了年纪不再种地。但刨籽瓜的场景,总是在我脑中浮现,人们拉着各种工具,迎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劳作,伴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尽管烈日毫不留情,尽管蚊虫不住叮咬,但大家说说笑笑,边干边聊,没有人发愁抱怨,也没有人偷懒耍滑,地里躺着的那一袋袋瓜籽,为大家带来最妥帖的安慰和最绵长的喜悦。
劳动是艰苦的,但劳动何尝不是滋生快乐的源泉。若干年后,当我在午夜写下一篇篇文字时,我似乎才明白了政治老师曾讲过的那句话: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透过纷繁复杂的商品现象,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煮蔓菁
蔓菁这东西,并不是塞外的主要农作物,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它却是冬天猪的主要食粮。
在春天,蔓菁绝对不是主角,人们不会用整块田来播种蔓菁。往往是小麦收割后,天气已经开始转凉,父亲将一垄垄麦茬翻过后,才撒入蔓菁籽。在没有大棚的年代,在塞外短暂的种植时间段里,蔓菁和白菜是最常见的第二茬农作物。
播种后不久,蔓菁便长出来了,绿茵茵一片。用不了多久,它硕大的根茎便已长成,成为秋收的人们闲暇时的零嘴。只要路过一块蔓菁地,人们总会到里面挽几株,拧掉蔓菁叶子,将蔓茎的皮削掉,享用它脆甜脆甜的果实。当手头没有刀具时,我们这些孩子更喜欢啃蔓菁,蔓菁的皮与果肉比较容易分离,我们用牙咬着皮一条条撒下来,啃得热火朝天,不厌其烦,与其说是吃蔓菁,不如说是在玩一个游戏。
蔓菁收回来后,一部分去茎除叶,囫囵腌渍到大瓮里。更多的则被储存到地窖里,煮熟后喂猪。于是,在寒假里,我隔三岔五便会拉着风箱煮蔓菁。
蔓菁被一箩头一箩头倒入凉房里的大铁锅里,堆得小山一般,上面覆上厚厚的塑料布。有时,母亲会将一些个头较小的土豆或萝卜也一并煮到锅里。煮这些东西很费时间,通常煮透了需要两三个小时。
那个时候,觉得煮蔓菁是项艰巨的任务。一边拉着风箱的我常常在想,猪是多么养尊处优的家畜。其他家畜都担负着一定责任,牛要耕地,狗要护院,鸡要下蛋,羊要生仔,就连人这种高级动物,也需要劳动。唯有猪,吃了睡,睡了吃,甚心不用操,只负责长膘,还得人伺候着。
煮熟的蔓菁冒着热气,散发出一种植物的馨香。引诱得我们,常常从里面挑拣一些煮得恰到好处的蔓菁或是土豆。蔓菁绵烂,土豆沙甜,再从瓮里舀一些腌汤,蘸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其余的蔓菁被捂在锅里,第二天捣碎了拌玉米面或麸皮,成为猪最为可口的伙食。在此后漫长的两个月中,猪就是靠这种精致营养的美食养出一身肥膘。
现在,人们早已不再煮蔓菁,更多新型多样的饲料加入猪的饮食。猪的伙食更丰富了,猪被加速催肥,猪的寿命也缩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猪也变得不幸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一则犹太格言。有时,我们很难说清科技的泛滥,为我们带来的是幸还是不幸?就如现在的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却常怀念地里挽起的那株带土的蔓菁。
作者:菁茵
★ 怀念我的奶妈散文
★ 乡村的夜的散文
★ 乡村拾零散文鉴赏
★ 乡村的炊烟散文
★ 乡村动物记散文
★ 腊月欢乡村作文
【一位乡村母亲散文(集锦12篇)】相关文章:
又见炊烟作文750字2022-04-30
乡村印象优美散文2023-03-30
论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内涵 毕业论文2023-01-15
乡村笔记的散文2023-11-30
让自己的心温暖的优美散文2022-05-21
城市隐者散文2024-01-19
怀念枫株湖畔的草垛散文2023-07-20
故乡炊烟和家的味道散文2022-10-26
母亲节里的怀念散文2023-05-13
乡村的乐章散文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