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时间:2023-11-06 08:01: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集锦7篇)由网友“梦琼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篇1: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邓伟志教授在浙江省委党校的讲演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心向往之,问题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一、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        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中国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概括起来,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因素繁多、社会资源丰富的社会。然而,同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一样,“丰富”也有二重性。不丰富,相互关系简单,容易协调;丰富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协调起来就难了。常量、变量、多变量,函数、反函数,线性、非线性,有时候要协调好,简直是难上难。可是,如果不协调好又不行,非协调好不可。        和谐社会是一曲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后,两大对立阶级不复存在了,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可是这决不等于没有阶级了,更不等于没有阶层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少不了分层。当今中国有哪些阶层,尚在讨论中,不管是八个,还是十个,总而言之,是没有人否认中国还有阶级、阶层存在这一客观实际。        根据现代阶层理论,阶层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或经济标准,或政治标准,或职业标准。根据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        首先,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就连纯粹的产业工人,也因从事不同产业,如夕阳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工人,老工业基地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工人,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岗职工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工人等,因职业性质的明显差异,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也有明显差异。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变,工人总归是工人。孙中山先生曾高呼“劳工神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工人的地位呢?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化为企业职工。还有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没有稳定职业,形成了流民性质的群体。第三,知识阶层在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与新地位,知识经济的出现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第四,私营个体阶层在发展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阶层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参与政治的愿望与兴趣越来越大。第五,企业经营管理阶层逐渐凸现出来。在计划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直属于党政干部系列。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不同阶层存在,不同阶层之间就会有矛盾,有磨擦。比如说,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冲突不是和谐。可是冲突能够转化为和谐。阶层矛盾普遍存在,问题是如何处理。阶层是执政党的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卓越的执政党面前,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也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执政党犹如交响乐的指挥。指挥有方,荡气回肠。        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高低悬殊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中,逐步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将从现在的“洋葱头形”,即底层很大但中间阶层发育不起来,演变成为“扁平化”的理想状态,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二是受到改革不及时、不配套的制约,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病态的社会阶层结构,其结构形态可能继续保持现在的“洋葱头形”。三是由于改革出现重大失误,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停止发育成长,从现在的“洋葱头形”退化为“蜡烛台形”,即底层越发庞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终无法壮大,中间阶层不大,头也不大,这样的一种畸形社会形态和社会骨架,根本无法促成现代化发展。        为了实现阶层“扁平化”,应当调整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应当提高所得税,增加利息税,扩征遗产税。要让富人懂得:抽肥补瘦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的做法。要让富人懂得:缩小差距以后仍然有差距,富人依然是富人。要让富人懂得,这样做也是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阶层“扁平化”,应当在政策上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再扣除彼此重叠的部分,中国的困难群体大约有1.4-1.8亿人。不承认有困难群体存在,就是无视困难群体。不承认有困难群体,就会导致困难群体越来越大。邓小平同志1993年9月16日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社会分层是天经地义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分层犹如棱镜可以把一束光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历史地落实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文化的认同,宪法的赋予。执政党的使命就是要协调阶层关系。        二、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优化社会结构        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因此,不断完善社会结构便是社会持久和谐的有力保证。中国的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则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会,而判断处于哪种结构的依据在于持有户口的类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这是由身份壁垒、不平等交换、城市化滞后乃至包括户口、粮食供应、住宅等组成的不平等现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在户口迁移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割开来。这使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就业和粮油供应方面存在极大差异,更为严格的还是户籍制度方面的管理。这一制度限制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上允许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并允许城市中的某些国营企业从农民中招收部分临时工、合同工,其他所有制企业和个体户从农村中雇工也不再受到禁止。在这一政策推动下,农村人口可以说获得了一个较为自由的活动空间。配第和李斯特将这一现象称为“推拉现象”。也就是说,农业耕地的有限性与人口压力是迫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推力,而工、农之间的收入差异则成为劳动力非农化的拉力。在这样一个双力作用下,农民纷纷涌进城市谋生,形成了我们国家这一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民工潮。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是否正在消失呢?非也!我们认为,我国社会现阶段正处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并存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逐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化路径,但是,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等同的机会,他们的就业,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因为,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和市民一直处于冲突和对立,突出表现为市民对农民的歧视,以及农民对市民的厌恶。而这种归属的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导致农民很难在城市空间场域中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纳入市民的关系网络中去,从而很难在城市中积累自身的社会资本,也更无法利用社会资本来寻求更好的工作。于是,他们只能利用他们在家乡长期建构起来的社会资本――同乡关系、亲缘关系,在城市中求生存。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就是阶层关系的分布问题。这种不合理的分布,从根本上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        人是社会化动物。尤其是现代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很难以个人的形式来满足需要,而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增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需要的能力和可能。因此,在社会分工基础上,把追求特定目标的人群,按一定的社会规

[1] [2] 下一页

范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几百年来,这类社会组织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组织形式由初级走向高级。现在的世界上,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参与社会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尺度。中国的社团纵向比,突飞猛进;横向比,发育得还很不够。千人拥有社团的数量只抵法国的九十分之一。我们应当在努力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的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不具备政府职能,可是,它能起到政府起不到、政府也不应当起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市场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再说把市场泛化了也会带来很多弊端。讨价还价、买官卖官无论如何不行吧?很明显,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必须有非政府组织。        我们一直说,转移政府职能。试问:转移到哪里去呢?最佳的去处是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无限政府”所不应承担的职能,从而把“直接政府”变成“间接政府”。不要小看了这里的“间接”二字。间接了,有利于发挥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间接了,有助于政府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     我们一直说“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就是社会组织要发育起来。“大社会”大不了,“小政府”便小不了。为什么过去政府越简越繁?为什么政府难以“瘦身”?为什么“吃皇粮”的那么多?还不是因为社会组织不发达吗?政府的肩上有千斤重担,社会组织也能挑起八百斤。       社会组织的功能是很大的。它具有服务的功能,为成员办实事。社会组织是自治的。社会组织所固有的自生自灭的特性,促使社会组织必然以服务为天职。社会组织具有协调的功能。既有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利益的功能,也具有协调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功能。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具有监督的功能。尽管这种监督是柔性的,可恰恰是这种柔性的监督具有客观性,富有人情味,是人性化的监督。社会组织具有公证的功能。社会组织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这种“兼顾两头”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组织要公正。公正最起码的表象之一是公证。社会组织还具有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近年政府出台的大思路有不少来自于社会组织。这是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表现。       由于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吸纳了一批离开政府的公务员,同时也扩大了人们就业的机会,既保护了富人的合法收入,更扶植了一大批困难群体。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社会组织充当了安全阀的作用。社会冲突各国都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社会冲突起于青苹之末时,最先觉察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社会组织。早觉察,发预警,就可以避免把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避免把只要有心解决就能够妥善处理的矛盾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社会组织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重要作用,为“化干戈为玉帛”做出贡献。     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互动的关系,是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从治理国家来讲,政府是主导;从管理社会来讲,社会组织是主力。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的参与。不论是政治领导型的、还是业务管理型的社会组织,不论是利益代表型的、还是公益服务型的社会组织,不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社会组织,都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血脉。        四、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从制度入手,才是科学执政。从制度入手,才是民主执政。从制度入手,才是依法执政。     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在T・帕森斯的语境中被称为规范和价值。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正式制度的约束通常称为法治。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与法治相对应,在学术的语境中,我们称之为德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在人类行为的约束体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所以说,制度创新应该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入手。     “法治”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还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确立,从而为国人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真正剥离附着在每个交易主体身上的神秘外衣,使市场规律、法律充当交易竞争的裁判员。要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社会力量的发育成长提供有利的空间和养分,从而在政府与个人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桥梁,缓和二者间的紧张状态,同时也为个人营造阻挡强权侵扰的屏障。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要将执政党的性质、地位、职能、领导方式及其与政府、立法、司法、社会民间及公民个人的关系、相关的法律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化、制度化,使得对执政党的约束与监督落在实处,具有可操作性。还要严格界定党的政策、决定与法律的界限,使其服从法律的'规制,防止其超越法律的规定,形成隐性立法。同时,应注重我国的政权建设水平,在减少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注意各级、各类权力机关之间的有效制约与平衡。     五、管理的重心转向社会管理     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不仅要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绝对数,而且要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相对数。要制定尽可能完整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在提高,现代经济的运行常常要走文化快车道,现代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增强。这既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化的特点。     现代化事业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相当重要。政府的职能不论有多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都应当是最主要的。     首先是要发展社会管理的硬件,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比例。随着经济发展,不仅要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绝对数,而且要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相对数。社会事业投资要与GDP同步增长。鉴于有些社会事业过去投资较少,在一定时间内应当以更大幅度增加。要把那些建立在牺牲社会事业基础上的、破坏社会和谐的经济超常高速度降下来,用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同超常的高速有联系。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是忽视社会发展的片面发展观的产物,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次,是要制定尽可能完整的社会指标体系、人文指标体系。指标是领导的指挥棒。指标是考评的依据。指标是办事的分寸。指标体系不完整,必然会乱提口号,瞎订目标,诸如动不动就吹什么“世界一流”等等。这无不是因为不懂得“世界一流”有什么指标要求的缘故。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当然,指标,一要切合中国实际,二要与国际接轨。人文指标,是要在崇高的人文精神指导下,在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后,订出来。现在一说指标,有人就拿出当年“评工记分”那一套本事来,那是把指标庸俗化。     第三,要把繁荣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有的国家提出:“文化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都将越来越维系于这个文化轴心。”巴塞罗那更是响亮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很多有名的城市、很多有名的国家,不是因为经济而出名,而是因为文化而出名。文化的辐射力大于经济。儿童可能不知道安徒生的出生地菲英岛,甚至还可能不知道安徒生出生的国家是丹麦,可是不大会不知道安徒生的童话。“言必称希腊”,不是说希腊的钢煤粮棉如何如何,而是说言必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恩格斯说:理论思维是铁的花朵。这花朵不是昙花一现,不是易燃的绢花,一把火就烧掉了。现在有些人是物质上的大富翁,在文化上却穷得很哪!我们要强化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现代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在提高,现代经济的运行常常要走文化快车道,现代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增强。这既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化的特点。     和谐有多种:有高度和谐,有低度和谐。我们要的是在发展中高度和谐。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这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政权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政权是能够在和谐中巩固、在和谐中发展的。只要对市场经济驾驭得好,对和谐社会构建得好,共和国一定长治久安。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快马加鞭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进而向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的和谐社会开足马力,奋勇前进!

上一页  [1] [2]

篇2: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拉美化”的局面 ●为了防患于未然,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是多事之秋。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中国社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否则,便可能会出现“拉美化”的局面。“拉美化”是一种病态的现代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人均GDP或许不低,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动荡不安。“拉美化”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失败的典型。 为了防患于未然,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成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 和谐社会的第一个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公民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基于这种平等的基本权利,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同时,还应当看到,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实现和保证的。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可以为优秀者自致性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意味着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反观中国现实社会,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有碍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必须予以消除的'因素,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阶层的身份资格限制、对民营企业家进入一些行业的限制等等。 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标志是,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只能按照贡献进行分配。这里所说的“贡献”,不只是限于人们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而是包括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贡献。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体现了对社会各个阶层直接性贡献的承认,体现了对阶层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应当看到,各个行业领域、各种职业分工的差别,对从业人员的劳动复杂程度、具体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的难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市场对于不同的物品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因之对社会具有了不同的贡献。可见,根据不同的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是合理的。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说,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能够起到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作用。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的本性的,因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潜能,使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竞争、进取的状态,保证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常的社会分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情形就是对于促进社会整合也有着不可缺少的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激发社会的活力,才有可能将社会财富总量做大;也只有将社会财富总量做大,才有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调剂)。 和谐社会的第三个标志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着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了保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和整合,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表现为:处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不能以损伤处在较低位置的阶层的利益为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反,在较高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的同时,较低位置阶层的处境应当随之得到改善。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现象是:由于位置较高的阶层在各种资源拥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这些阶层在同利益相关的制度设计、政策安排诸方面也就相应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进而就可能利用种种优势造成一种使位置较低的阶层受损而使自己获益的局面。一旦如此,那么对于合作的另一方亦即位置较低的阶层来说是十分不公的,必定会使位置较低的阶层产生诸如不满、抵触、甚至是反抗的情形,以致于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恶性互动。这对有效的社会合作尤其是持续的合作将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显然,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标志,方称得上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当中,社会阶层之间方能实现良性的社会互动,整个社会方能实现公正。也只有当中国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社会阶层之间实现了良性的互动,中国社会方能顺利度过发展的临界点,方有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需要提及的是,就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在中国现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有害倾向的蔓延。一种倾向是“劫富济贫”、“仇富”的倾向。由于中国的平均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也由于某些致富者确实存在着违规违法现象,因而“劫富济贫”、“仇富”倾向容易抬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有碍于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这种倾向如果得以蔓延,会破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以及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另一种有害的倾向是“劫贫济富”,即通过损害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作法如果盛行,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激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

篇3: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一、从促进经济增长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就业的源头

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从世情、国情来看,保增长仍是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国正处于经济企稳回升期,这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道。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顺民意、得民心、符合中国国情的好政策。一要把降低城镇失业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重要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设计一套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科学体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英雄,不以GDP一个指标论成败。二要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融和度,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认真研究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服务等问题。

二、从理顺分配关系入手,着力解决社会公平的核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影响了社会和谐。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做到三管齐下: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整二次分配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的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三、从调控宏观经济入手,着力解决经济增长的方式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尽管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据权威人士介绍,近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4.1%,但所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总消费量的7.4%、31%、30%、27%、25%和40%。

目前,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密切相关的乱征土地、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相应的社会风险因素,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诱因。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从健全社会保障入手,着力解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平仍然较低,覆盖范围也有待扩大,还有大量的人群应尽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当前,强化我国社会保障工作,一要逐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和帮助低保对象、学生、儿童等居民参加城市居民医疗统筹,继续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要努力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三要采取多种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期生计;四要探索和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五要加强和规范农村特困群体生活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五、从化解社会矛盾入手,着力畅通利益诉求的渠道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如何进一步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视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别是要关心经济社会地位下降明显的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三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从统筹经济社会入手,着力解决发展“短腿”现象

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克服社会发展中的“短腿”现象。因此,一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着力解决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二要加大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三要加强对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等偏离公益目标的问题。

七、从防止“权力寻租”入手,把反腐倡廉落到实处

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党中央清醒地看到了腐败现象对党、国家和社会的严重危害,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注重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防治腐败现象。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各项反腐败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今后,进一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制度上防止“权力寻租”。二要坚持公开、透明,使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从机制上防止“暗箱操作”。三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而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4: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综合测试】

⒈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做到(             )

①统筹区域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⑤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⒉请你找出和谐社会所应具有的特征(           )

①民主法治

②公平正义

③诚信友爱

④充满活力

⑤安定有序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

⒊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符合课本中的哪些道理?

⒋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你能举几个影响社会和谐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

⒈C ⒉D

⒊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③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惟一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⑤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⑦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⑧坚决彻底地反腐败;⑨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教育;⑩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⒋  ①城乡发展不平衡;②区域发展不平衡;③分配不公,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④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等问题突出;④ 就业压力巨大;⑤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很严重;⑥一些地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⑦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出现,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等。

篇5: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奋斗拼搏;一个班级的进步与胜利靠的是,每位同学的努力进取;一个家庭的温馨和谐靠的是,家人的和睦相处……然而一个和谐的社会却需要每个人民的自觉遵纪守法。

1、关心集体,懂得谦让

浩淼的大海,是由无数课水滴凝聚而成的;连绵的群山,是由一粒粒尘土砂石组成的;甚至连我们人本身,也是由一个个细微的DNA分子组成的。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你体内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胞,因为融入不了这个大集体,而病化为癌细胞,那就可能危机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如此,社会集体亦是如此。在这的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日子里,我们更是要关心集体,懂得强谦让。

作为一个中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平时生活有礼貌,见到家长打招呼,不为自己的班级抹黑,与朋友发生口角要大度,时时刻刻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

2、善待他人,相信自己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入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他特长广泛,成绩优异,却没有一个朋友,因为他总是将自己封固在“浩瀚天空下的枯井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与别人交往,怕别人碰随了她那颗比玻璃还脆的心灵。就这样,一个个想与他交往的同学都离他远去,他也越来越不自信,心里越来越脆。不过黑暗当中出现了一丝曙光,他在大学是鼓起勇气,打算与一各交优秀的同学交往,但由于他的表现,使得没有一的同学干与他接近,希望破灭,他的自尊心在这一霎那,瞬间,彻底,被击垮了,他狠心的毒死了那位同学。以为成绩优异的学生,顿时,沦丧为阶下囚。

这一切归根揭底是因为什么?不能善待他人,不能相信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要充满自信,不要为眼前的黑暗,而迷惘,要知道光明就在前方向你招手。

3、学会感谢,感谢社会。

感恩是熊熊的火焰,趋散了周围的寒冷。

感恩是灿烂的光明,扫荡了眼前的黑暗。

感恩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丰富人们日渐淡漠的心。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这是一位白血病的女孩说过的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时常会得到他人大大小小的帮助,会因为小小的一个眼神,会因为简简单单一句话,使我们落入低谷的心渐渐开朗。

所以不需要回报,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这爱的给予,从而学会帮助更多的人。

篇6: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它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人都献出点滴爱心就会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缘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篇7: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成为了舆论的中心。让?还是不让?这似乎是一道世纪难题。是老年人的倚老卖老还是年轻人的不懂尊敬?我想,人们若是都以批判的角度看待,那此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如果众人都像文中的“硬核大爷”与年轻人那样,用点滴的温暖感化他人,那和谐社会终可构成。

倚老卖老是陋习,懂得体谅才是中华传统风尚。

自从人们开始注重“道德修养但培养”那一刻起,一切不“尊重”老人的行为都被贴上了“缺德”但标签。可是,不让座真的算是丧失道德,真的要被舆论攻击吗?当然不是,刘增盛老人也想到如此,主动告诉他人无需让座,用自己的一颗懂得体谅的心去温暖他人,如今有许多这样的“硬核老人”出现,害怕耽误年轻人上班儿选择错峰出现,更有老人选择给疲惫的年轻人让座,这一切,无不展现着老一辈人们对年轻人的体谅与关心。若老年人能怀揣着一颗充满温暖的心,去关心体谅年轻人,那么年轻人又怎么不会去尊敬老人?

道德绑架是错误,懂得尊重才是应当具有的品质。

网上关于年轻人不让座导致被老年人扇耳光的事件频频发生,这激起了年轻人的怒火,更有甚者说遇到这样的老人就应该还手。我并不这样认为,老人动手已成错误,为何要用另一个错误来解决?更让人惊讶的是,每当不让座的事发生,就会有一群人抨击这个不让座的年轻人,而抨击的人,恰好也都是年轻人。我想,青年一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应当懂得尊老爱幼,若条件允许,让座也未尝不可。尊重他人,体谅他人,让温暖伴随我们前行。

学会体谅,懂得尊敬,让老年人与年轻人都带着温暖前行。

人们的素质都在逐年提升,这几个月来“让座”问题也渐渐减少。年轻人懂得尊敬老人,老年人也懂得了体谅年轻人。“硬核大爷”与年轻人也成为人们的典范。公交车上,你也许会看见坐着的年轻人和站着的老年人,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传统风尚。

不要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若你的心中充满光明与热爱,又怎会觉得这世界冰冷?人们都带着一颗懂得体谅的心出行,这点点滴滴的温暖,将筑建起我们和谐的社会。

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着力点

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职能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党课材料--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演讲稿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构建和谐医院发言稿

建筑节能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疆发展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集锦7篇)】相关文章:

努力营造“四个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警民关系2022-05-07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2022-04-29

努力构建和谐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2022-09-19

立足职能 发挥优势 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2022-12-10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服务保障作用2024-01-02

创和谐机关演讲稿-构建和谐机关,从我做起2023-04-02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对构建大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2023-07-23

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的论文2022-09-19

构建和谐家园的演讲稿2023-04-18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