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英翻译(精选11篇)由网友“怜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英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英翻译
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英翻译
以语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越来越显示重要价值,在翻译研究中尤是.语义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外语的学习和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掌握语义,理解与表达均无从谈起,交流就无法进行.
作 者:姜志遥 作者单位:淮北市煤炭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安徽,淮北,23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2:从目的论的角度谈汉英旅游翻译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汉英旅游翻译
本文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旅游宣传资料中汉英文体差异的深入分析,运用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探讨中文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中的一系列问题,以更恰当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旅游资料的英译,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 者:刘丽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山东,莱芜,271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目的论 汉英旅游文体差异 目的论三原则篇3: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公示语属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运用其应遵循的三个法则,探讨了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孙懿超 SUN Yi-chao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237012 刊 名:皖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4(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公示语 目的论 汉英翻译篇4:从莱思类型学理论的角度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原则
从莱思文本类型学理论的角度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原则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莱思(Katharina Reiss)的文本类型学(text typology)为理论框架,尝试性的提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原则.公示语按其不同的文本功能可分为信息型、表情型、祈使型和复合功能型,翻译时应先分析其文本类型和功能,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对应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力图得出,最佳翻译效果.
作 者:谭碧华 TAN Bi-hua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刊 名:保山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O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8(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莱思文本类型学理论 功能 文本类型 公示语 翻译原则篇5:从语域角度评析电影翻译
从语域角度评析电影翻译
电影翻译是将影片从原版片的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即通过字幕或配音成为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从而使另一种语言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对电影的.内容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在电影中,相当程度上存在和体现着不同地方的文化,因此,在电影翻译的文化传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语域理论在电影翻译中则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语域的角度来对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翻译进行评析.
作 者:裴向梅 PEI Xiangmei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50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电影翻译 文化 语域理论篇6:从跨文化角度谈中英习语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谈中英习语翻译
中英习语是两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其浓缩了中英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影响、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也是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研究探讨的重要方面.在跨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翻译实践中,本文作者认为应结合跨文化研究.在归化异化二元论的指导下,结合多种翻译方法以力求达到翻译等值的境界.
作 者:胡倩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7) 分类号:N3 关键词:跨文化角度 中英习语 翻译篇7:从文化差异角度浅谈商标翻译的策略
从文化差异角度浅谈商标翻译的策略
商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域、民族文化、美学特征,因而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因此,本文就从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影响来探讨商标翻译的`策略.
作 者:胡慧娟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衡阳,42100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商标 文化差异 翻译方法篇8: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
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
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方重和林语堂的译文如下:
方译:All of a sudden he came upon a peach grove.For hundreds of paces along both banks of the stream,the peach-trees were in full bloom.No other trees were to be seen in the whole grove.The soft grass looked fresh and beautiful.Here and there falling blossoms were dancing gracefully in a thousand hues.
林译:he suddenly came upon a peach grove which extended along the bank for about a hundred yards.He noticed with surprise that the grove had a magic effect,so singularly free from the usual mingling of brushwood,while 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
此段中原文的“忽”字凸显了桃花林的出现不仅出乎渔人的意料,也出乎读者意料。方译中短语“All of a sudden”被置于句首,进行了强调,林译中副词“suddenly”被置于主语后,也是强调,据此,两译者均体现了用词的“准”,适应语境的需要,即后文的“渔人甚异之”。两位译者对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处理侧重不同。在方译中,译者详细刻画,通过“fresh and beautiful”形容芳草,“dancing gracefully”,和“in a thousand hues”来描述桃花,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动态美景,突出了“美”,即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林译则突出“精”,即精练,无拖沓,一句“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简洁明了地道出桃林的全景。
在字词微观方面,两位译者均向目标读者展示了《桃花源记》中蕴含的美学因素,一个强调动态美,一个展示简洁美。
2.“意”与“象”。“意象、意境运用是中国艺术的独特的创作手法,因此翻译审美绝对不可以忽略”。“意象”指作家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物,景,境)的结合,或“情”之于“文”的“赋形”。“意象”蕴涵着“情”与“景”及作者的“意”与“志”,是审美的高级阶段,而“象”也指象征手法,审美者需根据“象”来理解作者的“意”,即其要表达的概念。作为译者,领悟原文中的“象”至关重要,因为“意象”反映的是作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审美情感,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了解意象的文化所指。《桃花源记》文末提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方译:A good scholar of Nanyang,on learning of it,was anxious to rediscover the place. Nor did he succeed,and died soon of illness.
林译:Liu Tsechi of Nanyang was a great idealist. He heard of this story,and planned to go and find it,but was taken ill and died before he could fulfill his wish.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文末提到刘子骥,实际上是在寄托自我情怀,要借其隐逸之心,抒发自己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突出了“世外桃源”并不存在之意。方译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译为“A good scholar of Nanyang”,人名被略译,从审美角度来看是译者领略到了原文的“象”,即虚无的桃源,而突出“未果,寻病终”的结局,所以此处弱化了人名的翻译。林译中直接用“idealist”一词来翻译,即“理想主义者或空想家”,也同样表达出了桃源的虚无之意,可以说两位译者是异曲同工,都表达出了原文中的“意”与“象”。
两位翻译大家为读者呈现出不同的桃源之美,都传达出了桃花源的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美感的同时,也让目标语读者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译学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江华,戴炜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美学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
[3]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篇9:从科技翻译的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
从科技翻译的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
本文从科技翻译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问题.在分析翻译实践中标准化术语使用情况、术语特点与影响术语使用的因素之基础上,指出术语学的研究与建设应根据翻译实践的需求,拓宽研究领域,在大力推动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进行非标准化术语的.研究工作,开展针对翻译人员的术语学知识教学.同时,还须重视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和翻译力量在术语学建设中的利用.
作 者:李健民 LI Jianmi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德语系,92 刊 名:中国科技术语 英文刊名:CHINA TERMINOLOGY 年,卷(期): 10(3) 分类号:H1 关键词:科技翻译 术语 术语学 标准化篇10:从译者思维角度看翻译过程
从译者思维角度看翻译过程
在传统译论中,翻译过程一般被描述成直线式的文字转换过程.本文作者将心理学中有关人类思维的相关知识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出在翻译研究中关注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作 者:贺晓丽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思维 翻译过程 译者主体性篇11:从目的论角度谈商务文体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谈商务文体翻译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把翻译目的论和商务广告、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商品说明书等不同文体的商务翻译结合起来,有助于译者在进行商务翻译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实现商务交际的目的和效果.
作 者:丁玉媛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刊 名: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7(4)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目的论 商务文体 翻译原则与方法★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论文
【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英翻译(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汉语熟语的翻译策略2022-12-22
翻译中的模糊语言2022-04-28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2022-11-26
英语论文题目2022-11-07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的论文2023-02-01
浅谈汉语“使”字类致使句与维吾尔语使动态致使句的对比2023-05-10
商标翻译的论文2023-07-08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2022-11-10
解构主义对文化意象翻译的启示2022-04-30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