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7篇)由网友“wenxiangwu”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供大家参考。
篇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河南省陕县实验小学 邹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是“洋思”经验的基本要旨。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铺垫练习―明确目标―指导自学―检查效果―指导运用―当堂训练”这几个步骤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亲自感知教材,通过自学,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转向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在明确目标到当堂训练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以及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师生人际互动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自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1.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邱学华老师说过:“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只有获得学生的信心,才能向学生施以影响,。教师应全面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做良师更是益友,并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容入实际生活中,直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兴趣。
2.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要使学生不但有兴趣学,而且还会学,善于学。只有同时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才能协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应增强学法指导意识,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过渡到会学。
3.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瞻前顾后的备好每一节课。铺垫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以旧引新,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使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实现知识迁移。
在学生自学课本、讨论思考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站在学生已经对新知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重难点来编写自学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纲最初要尽可能细一些,坡度小一些,密度大一些,然后逐步粗一些,密度小一些。只有这样,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去思考,独立自学,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及时回收学生思维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学生自学、讨论后,教师讲解、指导应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要择重、难点精讲,针对了解到的确信息和主要问题,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从而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总之,在运用“洋思”经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篇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河南省陕县实验小学邹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是“洋思”经验的基本要旨。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铺垫练习―明确目标―指导自学―检查效果―指导运用―当堂训练”这几个步骤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亲自感知教材,通过自学,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转向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在明确目标到当堂训练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以及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师生人际互动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自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
[1] [2] [3]
篇3: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作者 :zhihuiniao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是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我个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说“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单这个“惑”,有很多是师者不能解学生心中的“惑”的。更有甚者教师认为是“惑”的,而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发议论。所以做为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该是多方位的'。以小学语文为例:
1、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帮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教师激昂的语言,娓娓动听的小故事:一段美妙的乐曲;一段录象等,使学生一下进入情境,很快入境学习,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我们就已经上成功了一半。
2、归纳讨论要点。 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有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不等于就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全班学生讨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限于班级实际情况,学生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选择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这样教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适当的调空作用。
3、不断激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帮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整堂课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一种意犹尽,兴未了的感觉。如我教《鲸》这课时,我用多煤体给学生放了鲸的进化过程、鲸捕食、鲸喷水等录象,还用网络查到了好多关于鲸的介绍,结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一时在班里形成了“鲸潮”,学生自己查资料办手抄报,办画报,千方百计显示自己对鲸的那份“情感”。
4、适时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与课外、课本知识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在大语文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拓宽眼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如我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在讨论回答“生态灾难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后,我问“在我们身边或者看新闻听广播或看课外资料等等你了解到的由于人类随意毁坏资源,滥用化学品,造成的生态灾难有哪些?”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调动记忆宝库中的声像文字储备回答的特别精彩
[1] [2]
篇4:教育管理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
教育管理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突现,教师导学是关系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主题,下面就教师导学导什么?怎么导?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交流,望给予指点。一、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二、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天教育的流行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论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 “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三、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四、导创新
如今“循规蹈矩”的学生已不再是教师、家长、社会所肯定和赞许的对象了,“标新立异”才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通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总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因势利导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教学中实现最佳教学目的的良好开端。
篇5: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们常说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的同时,教育这个社会的子细胞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冲击DD网络教学正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这里指基于web的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无疑,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将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被赋予了哪些内涵,他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长陈至力讲话中谈到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乏污秽、过时信息,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又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看西望望,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习效率却极端低下。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与此,教师就成了茫茫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本地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URL导航链接,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导航者,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可以这样安排: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学习的起点,选择或真实性的或问题性的或虚拟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在协商会话交流后完成意义的构建。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基于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基于复杂问题的随机进入式教学。学生的协作学习也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既可以协同,也可以竞争、辩论,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地进?quot;网上冲浪",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及生产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就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 总之教师作为基于web环境下教学的总设计师,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转变观念,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3.协作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然而网络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 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网络协作教学中,学习者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是协作过程的中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的帮助、指导、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何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这也是协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应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并提出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然后各小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组内协商对话,分配任务,通过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后,接下来便可组织基于WEB的专题讨论,讨论中交流信息,有时展开辩论、竞争,有时又结成伙伴,协同一致,有时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形式不一,但都能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BBS论坛系统、email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公告板、视频会议系统或网上在线交谈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发布言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个别化辅导为学生解惑答疑。最后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教学过程的辅导者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课,而是指导,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习进度不同,使用的课件可能也不一样,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极为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疑问自然也更多,作为教师,要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1)辅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以其开放性、非线性的信息资源组织形式和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式学习。然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指引和帮助。教师的辅导作用体现在首先要提出问题,为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教师有目的的“扶”能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辅导学生的个别化学习 学生在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往往要展开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阶段,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这一阶段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通过网络的交互平台对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唤醒其内在动力,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若能在探索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则能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一堂网络作文赏析课中,首先由教师提出优秀作文的三个标准:有特点、有妙笔、有感情。为学生指明点评的方向。学生接下去便能围绕这三个方面去点评同桌或他人的文章,活动、思维有条理有依据。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评论和修改文章,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化认识。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也对教师不断提出考验,反思现有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
篇6: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修)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特定空间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当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当前,课堂教学存在诸多束缚学生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表现为“三缺”:①缺自习环节。无视学生原认知水平,学滞后于教;②缺讨论环节。无视学生认知规律,未学先导;③缺发现环节。无视学生的直觉思维,学中无创见。在教学方法上揽得太多,统得太死,不重视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培养。表现为“四包”:①滥用电教媒体,替代学生的理解、思维过程;②以部分优生的回答代替其余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③以成人的语言思维形式代替学生的语言思维形式;④以教师的教路代替学生的学路。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改仅仅在一个环节、一个点上小敲小打,已难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必须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一些优化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为课堂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着力于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架设一座座桥梁。为此,我们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了“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教师上课习惯以讲为主变成以导为主,把学生上课习惯以听为主变成以自己学习探索为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千方百计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做法有:①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提前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校园生物调查、社区生物种类调查,做好调查记录,带到课堂进行交流、展示、讨论,教师再引导总结而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目的。这样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从而激起“我要学”的认知内趋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③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时,就可结合学生养花的经历,让学生展开讨论,要创造怎样的条件才能使花越种越好,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④用本学科里尚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基因图谱绘制完成,这一划时代的成果在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器官的克隆技术的展望;人们目前攻克癌症研究的新进展;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等等,使学生能够领略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引起学生更广泛的求知欲。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等息息相关。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实际努力挖掘贴近人的生活的学生迫切求知而又现实有用的兴趣因素,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导思
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其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发展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在看起来没有的地方发现问题,也就是“与无思处更多思”。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如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等,将不同的对象或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异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探索: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怎样区别蚯蚓身体的前后端: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体表(摸腹面),有什么感觉?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还是慢?为什么?在探索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又设计了以下问题:用手轻轻触动蚯蚓前后部分,它会有何反应?你根据观察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各部分,蚯蚓的反应一样吗?你从观察到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用手电照射蚯蚓身体前后端,结果又如何?分析前3种现象,归纳结论。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维。又如:在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动力、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等原理后,围绕“人工制造养料”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远洋客轮上的人,吃到新鲜的蔬菜?有的学生设想:可以仿造叶绿体的结构摸拟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建造“光合作用工厂”;有的学生说: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甲板上栽培作物;有的学生提出:能否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子移到人体内,人体内有了叶绿体,人只要喝点水、晒太阳,不吃饭就可以维持生命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培养了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导议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根据布卢姆先生的理论:“学生小组定期会面,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最有效的,它能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考虑怎样帮助其他成员掌握某种概念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学习。” 但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情况,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估计经学生动脑思考,就能解答为宜。2、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充满信心,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并加以鼓励,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3、关于讨论时间,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教师才给于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例如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时,就可让学生具体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①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②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③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破坏?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各小组讨论激烈,气氛很浓,拓宽了思路,训练了发散思维。再如学习“蒸腾作用”概念后,可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吗?如果植物停止了蒸腾作用,结果会怎样?挑起争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达成共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植物体进行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它为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提供了动力。从而很自然地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挑起矛盾,拓宽思路的方法,备受学生欢迎。
4、授以技能,培养能力--导法
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几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为重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就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以下几种方法常贯穿于形象、体验、经验探究法中:
(1)识图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
(2)对比法。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植物学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动物学中五类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人体结构中各系统间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过根毛吸水原理和蒸腾作用后,了解移栽幼苗应注意的问题;学过一些生理知识后,了解为什么睡觉不宜蒙着被子,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等。
(4)迁移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后,分析西瓜、西瓜皮、西瓜子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
(5)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学习植物体各器官后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是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习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后归纳节肢动物门的特征等等。
(6)类比法。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植物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动物各器官、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类比,可以看出生物体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从低等向高等发展的主向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发展方向进行类比,分析生物进化的发展方向。
(7)实物观察法。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如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动物的标本及内脏器官,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情况。
5. 重视知识与智能的转化--导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仅仅是掌握它、驾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掌握熟练,应用自如,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还有,一个新知识的出现,它就不可能避免地要于原有知识产生错综复杂的交叉,例如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相互的因果关系、依存关系问题等等。怎样使这些知识有条理的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仓库”里,在应用时随时都可迅速而准确的取得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通过设计一些短小精悍且富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创造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迁移重组,以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可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补偿教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练习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重难点,练习形式灵活多样,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呼吸运动”时,要求学生双手按住自己的胸部进行实验,首先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胸脯在一上一下。”;“对,这一上一下就是人体的呼吸运动。”;“这一上一下是如何产生呢?”,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运动系统来观察胸部演示实验,并完成下表。(预先制定好利用小黑板出示)
平静呼吸时各部位变化的情况
部位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肋骨和胸骨膈顶胸廓容积肺内气压肺
吸气(主动)
呼气(被动)
7. 了解学情,及时点拨--因势利导
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而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并重视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很重要。通过谈话、练习、书面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原有基础,这是备课、备学生的前提。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探索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模糊认识。如在探索动物与植物的区别时,有的学生回答:植物复杂,动物简单(受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的影响,学生误认为动物都很简单)。这时教师不能武断地评价是错误的,而应趁势引导,接着发问:植物为什么复杂?动物为什么简单?学生回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植物复杂动物简单。从而归纳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这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主要区别之一的结论。但并不能说明动物就比植物简单。
8、拓展视野与能力--导用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好场所,使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可起到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亦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一步开阔眼界,同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结合种子萌发教学,通过播种菜豆、玉米等学生易于收集的种子,并具体观察和记录其萌发过程,进行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然后归纳出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萌发规律,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种子的结构及其萌发过程的生物学知识。还可同时播种大米、炒熟的稻谷和正常的稻谷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火的。接着对菜豆、玉米幼苗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施用不同量的氮、磷、钾肥料对营养生长和开花时间的影响,最终对产量的影响。对分组的玉米,各选择几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观察子粒的饱满情况。这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管理、记录、分析等过程中,不仅巩固、加深和拓展了生物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技能,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从知识本位转变创新本位,使沉睡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使这升华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造力。这才是教育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主动应答,也是教育价值的最高体现。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创新的教师来实践。因此,我们生物教师要抓住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的生物人才,尽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探求空间,引导和促进健康全面的发展。
篇7: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们常说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的同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这个社会的子细胞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冲击DD网络教学正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这里指基于web的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无疑,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将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被赋予了哪些内涵,他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长陈至力讲话中谈到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乏污秽、过时信息,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又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看西望望,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习效率却极端低下。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与此,教师就成了茫茫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本地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URL导航链接,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导航者,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
[1] [2] [3]
★ 小学体育的评课稿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7篇)】相关文章:
第四课 第一框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2022-11-09
不同类型准备活动对高校排球专选课影响分析2022-05-29
毕业论文的形似要素的区别2022-05-06
教育学试题2023-09-15
小学体育公开课评课稿2024-02-01
高校教师激励的节制变量及其匹配关系教育论文2023-08-10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2023-10-04
体育教师学习心得2022-05-06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案例2022-12-15
音乐教育学试题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