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精选19篇)由网友“jingjingPP”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欢迎阅读!
篇1: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
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 者:李凤金 作者单位:广东高要南岸镇初级中学,广东高要,5261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概念教学 教学应用篇2: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中最基本的单位,而概念教学则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整个物理教学知识的基础,一旦概念教学搞不好将会影响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在本文中,笔者简单阐述了物理概念在整个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并就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概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整个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教学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物理学科中,概念是物理规律的基础,而物理规律又表达了物理概念之间的互相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掌握一定的物理规律首先就要过了概念这一关,并且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仅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掌握物理概念的,从而也不能真正的理解物理学科中的各种物理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公式的物理意义,更不能掌握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适当的概念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概念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抽象而又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讲解概念,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无法理解,因此,我们要把抽象的概念放到一定的情境之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讲解物理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的多。
例如,我在讲到“速度”的概念时,就给学生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究竟是乌龟跑的快还是兔子跑的快,这时候,有的学生就说是兔子跑的快,因为兔子是跑在乌龟的前面,而有的学生则是说乌龟跑的快,因为是乌龟最先到达目的地。
这样,在学生的争执和讨论中,我再适当的引入速度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通过这种有趣的情境教学还可以把原本较为枯燥的概念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比较法进行概念教学
在物理学科中,有很多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看非常接近,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混淆,例如“重力”和“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总会把他们混淆在一起,他们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的大小,或者有些学生干脆把压力等同于重力,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概念不清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形成。
因此,在学习类似这种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要注意把这些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利用对比法来理解和深化这些概念。
三、注意从实践活动中引入概念
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是对具体的事物的概括,而我们在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回到概念形成的最初,注意从实践活动中引入概念,这样,在大量的活生生的感性材料中,学生就可以由感性材料入手来对物理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压强”的概念时,我就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医生打针用的针头要做的很尖锐?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钉子都是很细的尖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这些直观的场景中,学生拥有大量的感性经验,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把他们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并最终形成一定的概念,这样,整个概念形成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很多,并且,这样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概念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注意概念教学的全面性
很多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概念的一些表象,而没有对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阶段,从而导致概念理解的不准确性。
例如,在讲解到“沸腾”这个概念时,我就让学生观察水烧开的过程,结果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冒气泡这个现象,从而片面的归纳出“冒气泡就是沸腾”这个错误的概念。
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深化概念,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概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几个问题,如,加热前有没有气泡产生?加热过程中,气泡从什么部位开始出现?在整个过程中气泡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沸腾的过程中就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气泡上,而是学会更加全面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而对“沸腾”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并最终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五、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是我们开展概念教学的目的,而反过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概念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概念教学的效果,很多在概念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一旦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可能就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检验和深化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以后,我就给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质量为100克的铜块,在切去了一半以后,它的密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密度小了一半,而有的则说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就可以立刻检测出在概念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于是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之下,我又给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个密度的概念,从而让很多学生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这个概念。
总之,概念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概念教学自然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不但要重视概念教学的工作,同时还要解放思想,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36).
[2]李治纲.浅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3).
[3]舒德芬.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浅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
篇3: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引导性探究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引导性探究
在中学教学实际里,不少探究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程序化、自由化等问题.所谓形式化,往往上公开课时教师都会采取探究式教学,而回到普通的'教学日程中,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所谓自由化,不少探究教学的课堂气氛看起来常常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师生对答交流,其实很多教师心里也明白,实际上学生收获并不大.
作 者:董静坤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4: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引入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概念引入中的应用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一节物理概念课能否成功,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颖,吸引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存在平铺直叙,缺乏创新,教学枯燥等缺点。而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录像、录音、幻灯、课件、新颖器材等)可以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下面就怎样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 (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往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
3、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4、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5
[1] [2]
篇5:[初中物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初中物理]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须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同时,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几次拒绝接受封爵而甘“平民法拉第”,亚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等。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而且有助于学生按规有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
[1] [2]
篇6: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1】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概念教学 培养能力 合理应用 教法多样化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对物理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的体系与结构,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价值。
其次,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如果学生只是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其结果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呢?第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或用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要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复杂的思维过程把新事物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同化或顺应来认识和理解新事物。
所以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发展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二、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
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2.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
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
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
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
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
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
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
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
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
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
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
通过错误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映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篇7: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等,以实现“单因子”实验;这样,排除了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突出了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通过水和煤油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情况的比较,为“比热”的引出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又如:在“电磁感应”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点明,在以下实验中,使用的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磁场及磁场中运动的导体都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按下述步骤进行演示:(1)电路闭和,当导体在磁场中不运动或平行于磁场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表明导体中不产生电流。(2)电路闭和,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场线运动,电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导体中产生了电流。(3)在前步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取磁场线方向相同而改换导体运动方向,再取导体运动方向相同而改换磁场线方向,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不同。(4)电路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1)、(2)两步的差同,就可以建立电磁感应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2)、(4)两步的差同,可以使这一感性认识深化,即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比较(3)步实验的不同条件,不同现象,就可以理解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两个因素。最后,教师指出联系:左手定则。类似地,能否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感应电流方向、磁场线方向、导体运动方向这三者的关系呢?于是引出右手定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一定则。这堂课,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电磁感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并能用定则分析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又一次体会到比较法在物理概念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按比较法来编写的,如欧姆定律、电功、凸透镜成像等等。这既符合发现物理定律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我们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传授这一思维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有些现象中,条件的改变,只使这一现象发生量的变化,如欧姆定律中,电压、电阻的变化,只是使电流发生数值的变化;而有些现象因为一个条件的改变,将发生质的改变,如交、直流发电机模型,就因为铜环和半径的差异,导致外电路得到的电流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比较法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概念深刻、准确地把握。突出比较法,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重力和压力,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能暴露和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比较性例题如下,通过做题,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收到了明显效果。
例1:在下列各图中,物体A重15牛,力F=7牛,求物体对各接触面的压力各是多少?这样,通过该题中对各种情况下压力的求解,能够从定义、力的三要素角度对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使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更深刻的揭示。可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是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有效果方法。
三、比较法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概念,促使概念活化
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定义方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等内涵。将表达式间进行横向比较,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例如,速度概念的表达式V=S/t和功率的表达式P=W/t相比较,它们都有反映了另一物理量变化快慢的共同特征;它们的单位都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另外,象密度、电阻率、比热等概念,从公式上都可看出,对同一物质来说,它们的比值都一个“常数”,反映着物质本身的属性。这可消除诸如“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一杯水比热(密度)比半杯水的比热(密度)大”等之类的错误。
四、通过比较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样的白炽电灯分别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判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根据平时的经验都是100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使老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100W的较亮。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分析感到不可靠,但如果我们通过可控实验来进行对比,学生就会信服了。
五、利用比较法可以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物理现象不同方面的精细比较,为概念的正确应用提供了出发点,正确的概念应用建立在对不同物理现象比较的基础上。例如,用惯性概念解释图2所示,当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的现象时,思维的起点和关键,就是要通过比较拉动前后,小车状态的不同之处,揭示小车拉动前后,木块上部和下部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在头脑的记忆中搜寻以前经历过的相类似问题,通过某些同方面的比较,拟定解题方案,这是学生在物理练习中思维广泛采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如果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新旧问题不仔细地进行比较,既看到它们间的相同,又看到它们间的相异点,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盲目代换,就会出现概念僵化,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如:许多学生在判断图3所示,当小车突然向前移动时,瓶内液体中的气泡向什么方向移动的问题时,会照搬前面图2中小车突然向前时,木块向后倒的结论,得出气泡向后移动的错误结果。可见,对概念的灵活应用离不开比较思维。
又如:在学习动滑轮之后,学生由于受“拉力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用一个动滑轮,拉力一定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如图的练习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的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
六、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相比较
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较果。如:由于“电压”和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一般初中课本中对电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教材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这对学生掌握这一概念是不利的,有不少学生学了“电压”这一课后,仍然模模糊糊,说不出它是什么,更不了解它的物理意义。所以说电压的概念,是初中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还无法讲清,对初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要使水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再设问:要使容器中的水长久地流动而不是瞬间流动应采取什么方法呢?这样一设问,学生纷纷讨论,气氛很活跃。最后,教师总结产生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压,提供水压的装置是抽水机。这样,就为类比埋下了伏笔。
(1)元件的类比:把电流形成中的各个元件和水流形成的各个装置相类比。小灯泡犹如小涡轮,开关犹如阀门,电路犹如水路
(2)形成过程的类比:从水流的形成过渡到电流的形成。
(3)作用的类比:从水压的作用过渡到电压的作用,从抽水机的作用过渡到电源的作用。
(4)大小的类比:从改变抽水机抽水的快慢产生水流的大小过渡到电压的大小产生电流的大小。
总之,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思索,学生豁然开朗,较快的接受了新概念。可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有着突出作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同时还应指出,比较方法的应用离不开分析和综合。没有分析,就没有比较的双方,就没有比较的内容和标准,就没有比较的各个方面;没有综合,就没有比较的结果,就不能将比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结论。正因为比较与分析综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才是思维的基础,使它在开始刚学习物理的初中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篇8: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学科比作是高楼大厦,物理概念则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瓦基石,物理概念教学是教学其他物理知识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掌握扎实的概念知识对其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发挥着奠基作用。所以,提高物理概念教学对提高整个物理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引入则是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利用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引入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当学生了解了相关概念的具体用处,才能将他们探究这一概念的兴趣调动起来,才能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相关的概念教学,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知晓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定义新概念奠定好基础。例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时,可以从鉴别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着手。先出示铁块、木块和橡皮泥,一杯水与一杯酒精,然后再提问:如何有效分辨出这些物质?待学生回答后指出:要想有效分辨出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物质具有的一些特性,比如颜色、气味、硬度等进行分辨。但是有些物质,比如两条项链从外表上看一模一样,这时候又该怎么分辨出它们呢?有时候鉴于它们的一些特性比较相近,很难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将其区别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方法进行解决了。这个新方法则是根据物质的“密度”来鉴别。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究密度的概念,以此来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2对比教学法有利于灵活运用物理概念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既要记住概念的定义式与表述内容,也要对其包含的物理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与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抱怨物理概念多,又难于理解。但是,在概念教学中如果使用对比教学法,能让学生学会掌握触类旁通的本领,有利于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物理概念去理解一些陌生的物理概念。比如,在学习完“速度”这一概念后,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容易记住并理解v=s/t,在学习“功率”这一概念时,就可以借助对比法,让学生观察P=W/t与速度的概念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们通过对比很快发现,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公式描述的都是在单位时间内,某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程度。对比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灵活使用简单易懂的速度概念公式去理解相对抽象复杂的功率公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媒体形象演示
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物理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解释的物理概念通过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很多学校由于物理实验器材受到限制,学生不能够自己操作一些物理实践,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快捷、方便的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地将相关的知识点演示出来,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照相机与眼睛”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像与虚像两个概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对眼睛成像模型和相机成像的光线传播原理进行直观演示,待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演示后,学生也能很快理解虚像、实像的具体含义,也能对凸透镜的相关原理有一个初步理解与掌握。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概念教学作形象演示,既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喜爱,又能使得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循序渐进、拾阶而上
物理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则在于将“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上升为“规律化”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习物理知识时,如果仅停留在现象的学习过程中,肯定是不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能够从“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其中的混乱与变化,并且能从中探索出一种有序的规律,实现现象与意义上的和谐统一。例如,这里还是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在探讨这一概念时,很多初中生刚刚涉及这一概念,从求解上来看是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求解,但是概念却是:“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对于这一概念,学生就很难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习惯于从数学公式与数学计算的角度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缺乏对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也可以说是理性思维的深度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候,物理教师切记不要将这一概念知识强塞给学生,让学生对其留有模糊,带到学生学习“电阻”的相关概念后,也就会很自然地感觉到前面也学过这样一种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概念了,学生们也就很自然地再回头审视“密度”的相关概念,在顿悟的同时还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深度,此时,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物理思维方式。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看似是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难点,基于此,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相关物理概念的讲解过程与学生的认知结合在一起,将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接受过程融合在一起,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与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概念教学讲解的更透彻,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简单有效,而且还能促使概念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9: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可通过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 物理概念的形成教学, 物理概念的内化教学,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
【关键词】物理概念 教学 引入 形成 内化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的概念引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千万不可错过。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引入新概念时,曾采用多种引入方法,现总结如下:
1.演示试验引入概念。如初中物理课,在讲“浮力”概念时,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通过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4.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5.比值法引人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中,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电流、电阻等,它们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初中物理的难点。近年来,频频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归纳这些比值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适当的辨析,无疑会帮助同学们领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概念等。不同的探究内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入物理概念。
二、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学借“物”求“理”。物理概念的形成首先应该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感性材料,(如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观察模型、实物、示意图、或进行实验等等)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概括抽象出本质,得出物理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形成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验探究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也是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最直接形象的方法。初中物理适合实验探究的内容很多,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准确性。
2.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一根主线、一条大动脉,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受“力气”、“劲”等生活用语的干扰,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感到费解。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为了促进这一概念的形成,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搬自己的书桌,搬桌子时,人的肌肉会紧张,同学们能感觉人的手对桌子用了力。再用一绳子把一重物挂起来,比较绳子没挂重物和挂重物时的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绳子对物体是否施加了力。再通过多媒体出示马拉车、人推车的图片,通过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深刻的理解作用的含义。
3.运用比较形成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可通过概念比较的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重力和质量两个概念容易混在一起,在学习质量和重力时可列表让学生对质量和重力加以区别,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蒸发和沸腾、压力与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电功和电功率时都可以采取比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物理概念的内化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从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题要典型、灵活多样,对题目的挖掘、探讨要力求深入。将做习题与概念教学分离,甚至相对立,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呆板、机械、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深化、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
3.概念和规律的整理。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本身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对概念和规律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概念规律的内容(准确精炼);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条件;在练习中总结的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自学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论文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
(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
(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教育学》.[4]陈永敬.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J].教育界,2014,(11):18-18.
篇11: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田浩文
广东惠州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516002)
【摘要】后进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转化后进生,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广大教师所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篇12: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对于初中生来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物理学习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态度,同时受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学习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一部分学生对初三阶段的物理学科表现出了畏难与厌学情绪,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出现了许多知识断层,而无法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与学习进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后进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后进生我们不应放弃他们,排斥他们,而是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重视,促其转化。我们要对后进生这一群体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后进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后进生就能转化成中等生,甚至是优秀生。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作一概述。
1尊重信任学生,重树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
后进生往往为教师与学生所忽视,甚至遭到他人的讽刺与嘲笑,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信任与理解,自尊心与自信心倍受打击。要让他们摘掉后进的帽子,首先就要重树自信,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一,热爱后进生。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作为教师不仅要爱优生,更要爱差生,要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向全体学生,洒向每一个角落,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交汇。在平时我非常注重收集后进生的相关资料,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朋友的身份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发现后进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把微笑与温暖带给学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心理上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爱上老师,信任老师。
第二,尊重后进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后进生虽然在学习的'某些方面表现较差,但是他们也同样得到与优生一样的尊重,渴望像优生一样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与同学的认可,而且他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强烈。有些后进生为了更多地吸引老师与学生的目光与注意,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和谐的举止。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有平等的机会来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第三,激励后进生。相关的教育研究表明:赞赏与激励的教育效果比反复的说教与批评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称赞与赞赏可以激起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与情感体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学习的自我意识也会得到明显的增强。故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后进生的优点、长处与点滴的进步,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论文范文 )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克服自我缺陷,努力上进,勇攀知识的高峰。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求知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后进生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对物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散漫,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了许多知识点的缺失,越是不爱学越是不会,越是不会就越不爱学,后进生的物理学习就处于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要实现后进生的彻底转化,就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学“千课一面”的教学弊端,寓教于乐,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深厚兴趣。
2.1因材施教法。
后进生区别与其他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们要对后进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留心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各方面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就是“低起点,小坡度”。这样兼顾了后进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方法,符合具体的学情,使得后进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基础来加强对新知的理解与记忆,使后进生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易于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强烈动机。
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一内容时,我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然后在课上再根据后进生基础薄弱的特点,运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来不断地增加问题的难度,从而使后进生顺利地从已知过渡到未知。
2.2兵带兵教学法。
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特别是后进生被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与积极的构建者是实现后进生转化的关键所在。采用兵带兵教学法真正将讲堂变成了学堂,由优生来带中差生,对于后进生而言自己的同学成为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更容易,在学习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学习的方法等方面优中差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后进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利于消除学生的畏学情绪,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能,更加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利于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共同进步。
3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初中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是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难展现物理世界的奇妙,很难满足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虽然普遍不太好,但是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同样有着优点,如有些动手能力强,有的表达能力强等,而这些很难在45分钟的课堂内得以充分展现,课外活动为后进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使得后进生的各种才能得以淋漓地展现,从而使后进生改变对物理学习的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3.1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等,组建各物理小组。这样将兴趣爱好等相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展开相应的活动。如实验小组、调查小组等。实验在物理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在课内将所有实验操作完成,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实验小组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如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奇妙的杠杆、这只气球会爆炸吗?等,生活实验:如何将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入杯中、固体传声实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操作、易于完成的实验极大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考能力。
3.2物理知识竞赛。
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我们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来处理好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从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等多渠道地收集与整理物理知识与信息,在学生间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让学生交流物理知识,展开竞技比赛,将物理知识的前沿科技引入学习,让学生的物理学习体现出时代性与前沿性。
实践证明:后进生虽然在学习上的某些方面较差,但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等。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得后进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让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了对自己学不好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投入到了积极主动的物理学习中来。
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经过我们的教育都能成才。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说教就能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会出现反复的现象,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笪桂琴,物理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学生之友(初中版)(下)》,11期
[2]陈向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6期
篇13: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毛淑珍
(山西省孝义市新阳煤矿学校初中部)
一、轻松多样化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课本中含有很多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为教师的生活化课堂导入作铺垫。比如,讲述“声音的传导”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的交流说话为例,向学生提问人们互相之间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产生疑问,然后让他们互相之间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中,紧跟着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采取针对性的知识点教学,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这种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上课的状态和自身大脑的灵动性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初中物理课本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掺杂了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现象,这样的课程教师只要引导得当会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但是引导出现误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学,教师应当放弃口头引导,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课程导入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实际地观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加深印象的同时推动课堂效率更好地发展。
二、利用实验推动课程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课程是需要动手实验进行,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当中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为此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给予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物理实验的乐趣。比如,进行“密度测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选取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既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对生活中的物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物理的探究欲望。另外,进行经典的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还要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动手实验,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要求注意的事项,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物理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物理探究欲望。
总之,教师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为学生在物理上的发展贡献一份属于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王旭。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17)。
篇14: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敢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
[1] [2] [3]
篇15: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原动力。学生在探知知识时,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况下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训练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代发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 王丽雪 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
[2]刘哲.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4).
[3]丁兰华.引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5).
篇16: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一、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有效分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小结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篇17:初中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标教育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是必然选择。就当前我国初中教育现状来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迷思概念现象尤为突出,主要是指学生头脑中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不足或错误,严重违背科学原理,不利于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奠定未来发展基础。迷思概念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常学习生活中,个体认知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由此,本文主要就初中科学教学中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科学教学;迷思概念
初中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前,受到生活中细微末节的影响,拥有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认知水平,并逐渐形成一种概念,这些概念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有很多概念缺失,以至于同客观事物存在背离现象,出现错误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学生头脑中长久存在,同科学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被称之为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并不能深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只能表露出事物的表面现象,同科学理论严重背离,阻碍学生深入感悟科学概念。由此看来,加强对学生迷思概念转变策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学生迷思概念成因
1.1日常生活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括物理、地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同人们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初中生自身特性,年龄较小,身心不成熟,看待很多事情都是凭借自身经验和感性得出最终结论。诸如,学生认为燃烧只能通过火来点燃,金属物体不能燃烧等,还有很多初中生认为月亮只能在晚上看到,高温物体内含有的热量较多,这些迷思概念在初中生头脑中普遍存在,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导致的。与此同时,由于生活习惯产生的迷思,我在心里想的会被错误认知为心脏的功能,出现心脑功能混淆,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公认的道理,认为思考是经由心脏得出的,但是这种认知同样是错误的。
1.2个体认知方式: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凭借自身的喜好来看待,这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人们心中,同时也是人们在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初中学生自身年龄较小,认识水平偏低,经验较少,思维方式不健全,很多并非是事物的属性归结为事物本质属性。诸如,学生会将鲸鱼当做鱼类,因为名称中有鱼;蝙蝠看做是鸟类,因为有翅膀会飞;学生会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用脚踢一下球,球会向前运动,不踢球,球就不动。正是这种个体认知方式的局限,总是凭借自身总结的经验去看待事物[1],造成迷思概念的产生。
1.3教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市场采用强制性知识灌输方式,无论学生能否完全消化,都采用这种强迫性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知识吸收不充分,对科学认知存在局限。诸如,在讲解酸雨的概念时,很多中学生认为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水,实际上由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雨水的pH值小于7,只有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才能被称之为酸雨。教师在讲解某些科学道理过程中,过于侧重章节中重点知识的作用,忽视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中所占据的地位,概念讲解的片面,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迷思概念,阻碍学生科学认知水平提升。
2迷思概念转变策略
2.1运用科学方法探查学生迷思概念:转变学生头脑中迷思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由于学生自身年龄较小,所以应采用更为柔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接受。通过访谈法来转变迷思概念,例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进行探究,很多初中生认为光合作用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才能进行,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不能进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植物在无光的环境中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这些迷思概念并不是在书本中学到的,而是通过相关概念的讲解凭借自身认知和经验分析得出,通过这种访谈法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为后续科学学习奠定基础[2]。
2.2营造教学情境:学生基于头脑原有认知结构来看待新鲜事物,如果同自身原有经验进行整合,那么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新知识同原有认知和经验存在矛盾冲突,那么需要理顺认知结构,才能逐渐接受新知识,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且漫长的,教师如果缺少合理有效的策略,那么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将原有构建的知识结构淡忘。所以,对于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需要建立在原有学生知识结构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3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转变迷思概念,这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非被动的听教师知识讲解,而是主动的参与其中,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3]。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重建知识结构。
3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认识水平存在局限,知识结构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科学概念容易出现认知错误现象,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想象的出现受到教师教学方法、个体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就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消除迷思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旭英.科学教学概念转变策略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周建秋.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迷思概念及其转变模式[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22(1):104-105.
[3]柴毅波.初中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转变的实践与探索[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22(4):149-150.
篇18: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难点是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说明
情景Ⅰ 生活实例
(1)货物在起重机作用下被举高了;(2)机车制动后,列车逐渐驶向站台。
活动Ⅰ 讨论
请学生分析货物、列车的能量变化。讲出功的定义(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活动Ⅱ 搬重货物
三种方式搬货物。一种只做原地上下搬的过程,另外一种则搬着货物来回走动。第三种原地搬起货物挺住不动。这些情景,让学生讲出做功的两个要素。
活动Ⅲ 讨论、交流
(1)逻辑推理,探究功的规律
①功的公式
如图1,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l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计算公式:W=Fl。
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lcosθ。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lcosθ
结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运用公式计算功:给出F=100N、l=5m、θ=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②功是标题,探究合力的功
再根据公式W=Flcosθ做启发式提问
将F分解到l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θ,再与l相乘,结果仍然是W=Flcosθ。
例1 如图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体P上的两个水平恒力,大小分别为:F1=3N,F2=4N,在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P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移动5m距离的过程中,它们对物体各做多少功?它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F1. F2的合力对P做多少功?
从合力功与分力功所遵从的运算法则,深化功是标量的认识。
解答过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l1 =3m、l2 =4m,F1对P做功为9J,F2对P做功为16J,二者的代数和为25J。F1、F2的合力为5N,物体的位移与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 =FS =5N×5m=25J。
合力做功
两种求法: W合=F合·l·cosθ; W合=W1+W2+W3… 此为代数和
③运用公式—探究正功、负功
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
总结:
当0°≤θ<90°时,cosθ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θ=90°时,cosθ=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θ≤180°时,cosθ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同学讨论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
例2 如图中,a图中的推力对正在前进中的小车来说是阻力,b图中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阻碍小车的运动,c图中上升中的小球,重力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小球的上升,三个力均对物体做负功:
a.图中推力做功
b.图中摩擦力做功
c.图中重力做功
讨论结果:当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个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
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的角度看,这个力是阻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即:
。
(2)实际运用
例3 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1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地面上的观察者考察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例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力的大小为F=100N,使雪橇在水平地面上移动l=5m,如图所示。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f=70N。求:
①人对雪橇的拉力所做的功;
②雪橇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③力对雪橇所做的总功。(sin37°=0.6,cos37°=0.8)
(3)作业布置 略
篇19:高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落实中的有效策略
郭秀珍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四中学)
摘 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各类、各级学校内部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有效参与提出新的想法和要求,要求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部高效性,以初中物理内部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应用有效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
★ 教育学论文题目
【试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引入策略(精选19篇)】相关文章:
试析幸福作为教育终极目的辨析论文2022-05-02
试析儿童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2-07-22
试析我国中央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研究2024-03-29
教师视角下的初中生文学名著教学2022-08-1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选题2023-12-14
试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教育建议教育论文2023-11-19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论文2022-05-08
物理总复习高效课堂模式探究之物理实验课论文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