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时间:2022-05-08 12:24: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精选9篇)由网友“mesomad”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篇1: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旅游商品销售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我国旅游商品的发展.本文认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旅游商品市场一些不良现象的`重要根源,通过建立相应机理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在旅游商品市场中的表现,探讨旅游商品市场的治理策略,为有效治理我国旅游商品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作 者:赵黎明 王迈 辛长爽 王刚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刊 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BEIJING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JOURNAL 年,卷(期): “”(1) 分类号:F59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旅游商品   假冒伪劣  

篇2:信息不对称对高校招生的影响及对策

信息不对称对高校招生的影响及对策

本文结合高校招生信息不对称及其具体表现,结合我校招生实际,对招生录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作 者:张孝强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7 关键词:信息   高校招生   影响   对策  

篇3: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策略经济论文

论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策略经济论文

一、信息不对称中的风险投资

1.风险投资者作为一个有限合伙人,对投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并且在年终时参加年会。整个过程中,风险投资家需要承担有限责任,而且风险投资行业需要从业者有着非常强的专业知识,风险投资行业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者没有权利或是由于本身专业知识不够而不能参与投资资金的日常管理活动。当风险投资者投入资金后,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资金的追索权就会收到一定的限制。风险投资家是基金的管理者,对其经营状况甚是了解,这一点投资者显然有很多信息无法得到。然而这些不对称信息会给风险投资家提供产生不良动机的机会即在这下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家会利用投资资金来增加自己的利益,或者把投资资金投到更高风险的项目中。这些不良行为都会直接或是间接的损害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2.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2.1签定投资协议之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在甄选风险企业之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科研能力、项目的收益率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行详细的考核,但无论风险投资家的考核是多么的周密,他终究不会比风险企业家更了解自己,这就会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又会导致下面两种可能:一是一些心存不良动机的风险企业家会违反职业道德甚至是触犯相关法律,进而利用这些不对称信息来欺诈风险投资家或是利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来骗取投资家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机会;二是从风险投资家角度来看,自己本身无法准确辨别优质和劣质投资项目的时候,往往会使用比较高的折现率,把风险投资资本变成昂贵的投资成本。这样可能导致逆向选择程度的加剧,让综合能力差的风险企业趁机以虚假信息吸引风险资本的投入,然而使最棒的风险企业和优质项目因投资成本过高而不得舍弃风险投资资金,另寻融资渠道。

2.2签定投资协议之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自投资协议签订之后,资金何去何从,如何进行管理将会由风险企业全权负责。需要注意的是,风险企业操控资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权益资本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这两个目标显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一方面,风险企业家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是很难观测衡量的,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由于多重因素不能对风险企业家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监督。风险企业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信息甚是了解,可能会利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做出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决策,这就产生了浪费资金、磨洋工等损害风险投资家经济利益的行为,道德问题油然而生。

二、防范措施

1.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防范措施

1.1积极构建约束机制,约束风险投资家行为根据信息经济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机制能够抑制道德风险,在风险投资市场中,引入多个风险投资家形成竞争机制。一个存在竞争的市场能够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这些风险投资家。在这种竞争市场中,风险投资家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历史业绩。而一个好的名声,可以说得上是风险投资家的脸面,它是风险投资家素质、常识以及能力的象征。而风险投资者,当然会选择那些名声好的风险投资家进行使用,反过来说,较高的信誉、良好的业绩能够可以为风险投资家带来更多的资金与投资机会,那么差的业绩与坏的名声会使风险投资家无法获得资金,投资的机会也会降低。同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市场声誉约束机制要求风险投资家必须要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层面进行考虑,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可见,在风险投资市场中,声誉机制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风险投资家的所有信息单靠声誉机制不能够完全掌握,还需借助一种行为机制的约束,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对风险投资家投资权限的.限制,在风险投资家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对单个或是多个项目的投资额度设定有一个限度,同时严禁其投资到自己本身并不了解的投资领域。二是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强调风险投资家必须要向投资者定期提供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公司实际价值以及账务现状的信息报告。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将会成为风险投资家应尽的义务。

1.2合理设计风险投资家的报酬机制风险投资家之所以会有一些不良行为,是因为风险投资家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一个合理的报酬机制能够激励风险投资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具体的报酬机制包括:一是控制好回报率。报酬机制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将风险投资家所获得的报酬紧密与投资者的预期目标联系在一起,同时,允许投资者在风险投资家获得报酬以前,收回他们的管理费用与投资本金,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风险投资家进行投机。这种情况下,即使投资已然取得了资本回报,假设在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无法冲抵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费,那么风险投资家就拿不到一分钱的业绩报酬。在这种报酬机制下,风险投资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早期收入分配的方式,扩大回报,在防止其投机的前提下,使投资获取更多收益。二是实行管理费率递减原则。这种原则就是在项目运作之初,采用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率,随后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降低费率。如此安排,可以激励风险投资家以尽早收回投资者的投资资本。而且管理费用的降低,还能够反映在收费基数上面。这样的报酬机制,能够减少管理费用,同时还能够激励风险投资家继续将投资,从而防止风险投资家因占用投资资金而牟取管理费用。

2.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防范措施

2.1投资方式更加灵活不同的风险投资阶段,风险投资家会选择不同的风险投资工具,以规避风险,约束风险机构。这些风险投资工具主要有:优先股、普通股、各种债券以及附股权债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方式有:股权投资、贷款以及购买债券等等。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风险企业在成长期与扩张期有着信息高度不对称、经营不稳定等特点,那么处于成长期与扩张期的风险投资家优先选择的投资工具就应该是优先股。一是优先股不需要企业定期支付本金与利息,这样就能够减小风险企业家投资行为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企业获得了成功,优先股所带来的利益可以与大家分享。当企业投资失败时,清算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优先补偿。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时,这个阶段相对稳定、不对称信息少,风险投资家可以利用购买企业债券、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如果一个项目有良好的发展项目,风险投资家也可以考虑采用普通股投资工具。

2.2要求风险企业制定严格的项目筛选程序风险投资家面对风险企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来要求其对项目的选择上要保持严谨,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一是项目的来源渠道多且复杂,这是由于足够的项目来源是取得优质项目的基础。第二,项目的申请书必须规范。这样的话,投资家就可以通过申请书来对该项目迅速作出判断。第三,要求风险企业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技术特长、风险偏好等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投资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以及风险投资企业家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致使投资风险的程度大大增加。我们可以从积极构建约束机制,约束风险投资家行为;合理设计风险投资家的报酬机制;投资方式更加灵活;要求风险企业制定严格的项目筛选程序等方面入手,有效降低风险,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篇4: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最新论文

一、公司治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当前企业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体现了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有效配置,这种机制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运作效率如何,即公司能否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力量,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有效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我国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就灵”的倾向,各个企业争相改制、争相上市,同时模仿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了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低层次的简单“复制”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给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预期中的'深层次变化:1.在公有股所有者缺位背景下的股权多元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比比皆是。2.上市公司虽然都已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这些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却难有精彩表演。3.不发达的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中小股东往往变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攫取私利的“牺牲品”。4.尽管独立董事制度被各界炒得火热,但这些独立董事却往往是只拿钱不管事。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构造上的缺陷问题,也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还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公司治理文化建设落后,不注重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由管理层传达上面的计划,企业员工只是按计划生产,因此,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没有公司治理的概念。

(二)公司权力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从权力机构设置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与监事会,在形式上属于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事会构成的双层委员会制度。但是,由于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相互之间不具备直接任免、控制的权力,尤其是监事会在法律上只被赋予了有限的监督权力,没有罢免董事的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董事行为的手段。

(三)董事会结构失衡,“内部人”和大股东的代表控制了董事会,董事会难以承担受托责任。一方面,董事会中形成了由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控制的局面,而国家对管理者的监督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经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这样就造成了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董事会运作方式上看,董事长既作公司的法人代表,对公司运作承担直接责任,也容易导致董事长陷入公司具体经营事务中,使其失去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独立性。

(四)经理人市场还没真正形成,对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同时又缺乏对管理没有严格规范的约束。由于多数董事和经理人员都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竞争产生的,这即不能确定所选择的人具备相应必须的素质能力,即使是合格的经理人才,由于程序上的严格,也难以取得员工的一致肯定。

三、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

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通过逐步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制衡、激励与约束机制,培育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完成。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有效途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企业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公司治理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教育,提高管理者对公司治理文化建设的认识。

(二)强化独立董事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引入相当数量和比例的独立董事,并将公司中一些可能与执行董事和管理层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事务的决策权授予独立董事。

(三)完善经理人市场。针对当前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完善管理层的选拔途径和程序,通过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公开选拔经理人,并由董事会对其监督。

(四)完善公司外部控制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要狠抓,要严打,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完善其外部市场。这一方面的改善,应主要依托于国家。

参考文献:

[1]周杰清.公司治理的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财经科学,(3)

[2]李薇,许新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疆财经,(1)

篇5:浅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浅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从理论上着重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分析了旅游活动对环境负面冲击.其目的是认清各种旅游因素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手段,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作 者:李飞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X3 关键词: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   持续发展  

篇6:浅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会计信息的利用论文

浅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会计信息的利用论文

摘要: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者或者要素者组成的契约,而会计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所以会计信息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文章从分析会计信息不对称成因入手,初步对会计信息的局限性进行分析,阐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及所应遵循的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局限性;会计信息利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已经同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一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管理层与其利益相关者准确、有效地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现阶段在经济市场的活动中会计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甄别和使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在某一既定时刻或某一有限时段内,参加博弈的各方主体(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了解程度上存在的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根据西方经济学中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是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会计人员为次级代理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人(股东)成为企业的“外部人”,代理人(经理和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的“内部人”,然而经理和会计人实际上存在着次级的代理关系,即报告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在现实的企业中,管理当局委托会计人员向自己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对委托资源进行经营,另一方面向资源提供者(委托人)报告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报告资源,履行受托人的义务。由于会计工作实际处于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之中,必然造成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别。

二、会计信息在不对称条件下的局限性

会计信息在不对称条件下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来自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另一方面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方。在双方的信息的交叉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如果不能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其做出的经济决策也不具备很高的决策意义上的价值。

即使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被发表无保留意见、无解释权的企业审计报告,也不说明该公司财务报表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而成,这只能说明这些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合乎规范的,并不保证它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客观情况,因为会计核算本身就受到许多原则和假设的限制。比如,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是按其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和计算出来的,折旧和减值准备的计算隐含着很大的主观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其现行市价,也不能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和盈利能力。财务报表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比如,企业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中,不同帐龄、不同项目的债权具有不同的风险,其实际价值也就不相同,但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还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操守。因此,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之前,先要对该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准进行评估,以判断该公司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把握其相关风险。

作为会计信息的众多使用者,由于其本身的能力水平、财务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获取会计信息的渠道上、时间上的差异,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研判与分析能力的差别,往往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得的结论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投资决策。

三、会计信息不对称下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由于会计信息有其局限性,要准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就必须将多种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单项信息或主要财务指标数值表面上。要对报表数据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在方式上化繁为简,把握重点;在内容上深入研究细节。 (一)将报表数值与经营状况相结合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绝对值,而且是孤立的,不能作为评价业绩好坏或投资报酬满意与否的依据。一般用报表数据简化成相对简明的几个关键财务比率来判断,比较有效。重要的财务指标以及所代表的含义如表1。

财务报表只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做出综合的反映,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如果企业的收入构成与上年比有较大的不同,则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的高低。

(二)注重企业的现金流量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时企业表面上的利润相当可观,然而因为净利润因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及受会计政策的影响而表现出其数值和净现金流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报表上计算出来的净利润很可观,而实际的净现金流量却很少,难以应付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从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有的甚至因财务危机而面临破产的危险。例如,有些企业其利润报表很好看,但就是不分配。其原因可能是现金流不足或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分配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没有投资回报,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是投机中的获利,市场参与者以短期利益为重,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不免让人怀疑。

(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公司业绩

财务报表公告的业绩只代表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和过去的管理水平,不能代表未来。因此,当期业绩好时,要研究未来是否能保持这个盈利能力;当业绩很差,甚至巨额亏损时,要辨证对待,看未来是继续亏损还是会有所改善。投资者在阅读会计报表时,要善于透过利润背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从收入的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企业主营业务的稳定性与成长性。

2、从资产项目的构成分析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和真实。

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会计信息利用应采取的态度

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只有相对好的方法。各种方法优点和缺点并存。例如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比较流行的相对价值法、期权法等等。会计信息的利用过程本身是个主观的过程,加之会计信息本身存在的不对称性,既受经济、行业和企业客观状况的影响,也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能力和技巧有关,它的结果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成分。会计信息的利用是动态的概念,投资者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静态看待。只有合适的方法匹配到合适的公司上才能得到合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8).

2、窦炜,胡小铃.不对称信息理论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J].财会通讯,(11).

3、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4).

4、季春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上市公司会计披露[J].财经论坛,(5).

5、刘旭赢,张志明.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1).

篇7: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 作 者 】钱兆华

【作者简介】钱兆华 副教授,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镇江市,21

【内容提要】信息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商品化过程

向深层次的发展,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 键 词】信息商品化/信息/交换/经济

【 正 文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F062.3

所谓信息商品化,就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进行各种现实的产品和

服务交换的基础上,逐渐把属于自身的、物品的和社会的各种信息也用来进行交换的过

程。

信息作为商品与物质和服务作为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质:1.非一次性转移。物质和

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次性转移的。买主付了钱,就得到了物质或

服务;对卖主来讲,就一次性地把一定量和质的物质或服务付给买主。但“信息作为一

种资源……最突出的性质是它的无限性和共享性。”〔1〕因此,信息作为商品来交换时

, 卖主可以把信息卖给尽可能多的买主,而且卖主原来所拥有的信息一般并不会减少。

2.无法进行计划或调控。大家知道,国家或地区对经济生活的计划和调控都是根据对经

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作为前提的,而信息作为商品从根本上说是无法预测其生产量和消费

量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对作为商品的信息进行计划和调控。3.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为商品的物质和服务的成本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因而价格也

很容易确定。但作为商品的信息的成本则难以估算,甚至根本无法量化,所以信息的价

格必须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由于信息这种商品与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质,因而它的交

换、流通、消费就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影

响。

一、信息商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社会逐

渐过渡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只能通过集体劳动勉强维持生存,根本

不存在什么交换。后来,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了社会分工,并有

了少量剩余物品,这就为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这并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要使交

换能够现实地进行,用来交换的物品还必须属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物品的不同所有者,

而且这些物品还必须能满足其他人的某种需要。当社会发展到这些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都具备的时候,商品交换就水到渠成了。

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后,商品交换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商品已经成

了人们社会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过此时的商品,从形态看,基本只限于有形的物品

;从范围看,基本只限于像粮食、工具等维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从来源看,

基本是家庭或作坊的劳动产品;从数量看,商品在社会物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

就是说,此时人类仍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仍非常有限,当然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会产生什么

影响了。

18、19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技术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极大

地提高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任何生产过程都成了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链节

,任何个人都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他人或为社会而工作。社会生产和社会职业的专业

化使得商品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多,商品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此时的交换已不仅仅限于物质产品,人们把

属于自己的体能也用来进行交换。这就意味着,不仅物质,而且能量也成了商品,劳动

力市场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人类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世

界各地蓬勃兴起。正由于此,信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革命的概

念以强调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决定性影响。例如,奈斯比特就认为,在“信息社会中起决

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的信息知识。”〔2 〕这样一来,信息就

理所当然地成了商品。

信息成为商品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越来越要依靠知识和管理,即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

要素。其次,由于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类型的多样化,因此相距非常遥远的人们

也能进行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换,这就必然会促进通讯事业的发展。再次,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人们维持正常物质生活所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相对来说越来越少,从而可以

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精神生活上,这样就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事非物

质性劳动来谋生。因此,信息不仅已经成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二、信息商品化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按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信息社会的标准主要是:1.从事信息业工作的人数超过总就

业人数的50%;2.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或超过50%;3.知识成为社会发展

的巨大资源。按此标准,美国进入“信息社会”的时间大约是1967年,日本大约是1977

年。〔3 〕从实际情况看,在信息社会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程度

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了买主和卖主,每一个人

都得依靠商品交换来维持生计。这就意味着,随着信息的商品化过程整个社会必然要求

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应当做到公平化、合理化、有序化和规范化,否则它就将影响到社会

成员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公平化、

合理化、有序化及规范化呢?不言而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做到

这一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信息的商品化看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巨大推

动力。

此外,信息作为商品其分配、消费和价格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众所周知,在

人们生活水平还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对居民的各种物质需

求进行粗略地统计,通过对社会劳动服务的报酬或劳动力总量的较有效地控制而对社会

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进行预测和计划,并进而把居民的经济生活控制在一定

的计划范围内。然而,当信息成为商品后,国家就无法通过各种计划形式对居民的经济

生活进行控制,因为国家实在无法确定信息这种商品的价格,更无法确定它的供应量和

流向。这样一来,国家就失去了对居民经济生活进行计划调节的最重要的基础。

事实上,计划经济之所以能够顺利地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还取得了很大成功,其

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商品的范围仍囿于物

质和服务这两种类型,而

信息还未成为商品,或者用人为手段使之未能成为商品。换句话说,计划经济体制的运

行及其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商品只限于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代价是

信息不能作为商品,或至少不能作为重要商品在社会上流通,这当然会阻碍商品经济和

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所以说,信息商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

正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三、信息商品化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4 〕很明显,人的这些需要是从物质性需要

向精神性需要逐渐过渡的。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纯粹是物质性需要,而最高层次的自我

实现需要则完全是精神性需要。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至少从统计学角度上讲,人的不同

层次需要的.实现强烈地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古代社会,绝大

多数人都只能勉强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次的精神性需要已成为越来

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标,而信息商品化的出现不仅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

且还成了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巨大的刺激力量。因此我们说,信息商品化有

力地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一)信息商品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人们把信息作为商

品来消费,从总体上说是属于满足自己的精神性需要,如欣赏艺术作品,交流感情,接

受各种形式的教育等等,即使企业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看成是一种创造经济效益的生

产投入,但在本质上这仍属于“精神变物质”的范畴。

不仅信息的消费和流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社会上信息的急剧增加

(所谓“信息爆炸”)和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信息的交换本身,也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一个

重要标志。由于信息具有一种共享性,因而与人们的物质和服务消费不同,人们的信息

消费不仅使买者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而且使卖者同样受到其信息内容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说,作为商品的信息无论是买或卖,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信息商品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作为商品的信息的消费和流通,既

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暂时需要,同时又会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而产生长期

的影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消费将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事实上,

当今社会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之所以越来越快,正是由于信息消费范围的不断扩大所

致。如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平等,相互信任;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协调和谐;市场竞争应

当公平;政治生活应当民主;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

相一致的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随着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三)信息商品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

着各种形式的竞争: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之间进行着商品的质量、价格和品种等方面

的竞争,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他们之间进行着就业的竞争。市场主体如何才能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不致于被淘汰呢?不言而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信

息这种特殊商品。“在信息经济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

的。”〔5〕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信息, 无论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而言,还

是对社会成员的就业而言,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随着信息的商品化,它有力

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信息商品化促进社会的稳定

概括地讲,信息商品化促进社会的稳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信息商品化是现代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之一。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社会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的稳定主要靠自身的调节功能来达到。然而我们知道,系统的

任何调节活动都必须以信息反馈为基础,没有信息反馈就不可能有系统的调节,当然也

就不可能有系统的稳定。〔6〕这就是说, 社会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和稳定完全取决于

社会信息的反馈。而信息的商品化恰恰可以使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在社会系统中作立

体式的自由流动,信息的这种自由流动最终将以法律的、纪律的、道德的等途径影响社

会的各种组织和各个成员,促使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保持与社会的一致。社会组织和

社会成员对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动反应,对社会规范的自觉遵守以及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

,从本质上说正是社会系统保持稳定的基础。反之,如果没有信息在社会系统内的立体

式流动,社会系统的调节功能就会大大削弱,这无疑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二)信息商品化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我们已经知道,信息商品化使社会分

工更加专业化,使社会职业更加多样化,这无疑扩大了社会的择业范围,为更多的社会

成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实际情况看,现代社会中以信息交换和处理为职业的人

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无疑,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内心满足可以

促使他们对自己角色规范和社会普遍规范的遵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一

个社会保持良性互动,保持和谐和保持稳定的最重要基础,因为社会动荡的产生就是由

于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整个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的增长所致。所以说,信息商

品化通过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

五、信息商品化的负面影响

从总体上说,信息商品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它对社会也

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削弱社会的凝聚力。由于信息商品化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专业化,因此它使得

社会成员越来越成为一个一个的“经济人”,变成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

的自私自利者,从而大大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而且随着不同信息在整个社会内的立体

流动,不同社会成员就会对之作出不同反应。这就意味着,信息的多样化或分散化导致

了不同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这无疑极不利于社会内部的

整合和团结。

(二)使社会的许多犯罪和腐败现象更加隐蔽。当信息成为商品,成为社会财富后

,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就可能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或采用非法手段非常容易地攫取他人或

社会信息,并用来进行交换,而把交换所得占为己有。还有些人,可能通过炮制假信息

来非法谋利。由于信息的非物质性和非有形性,因而利用信息进行犯罪和非法占有属于

他人或社会的信息就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惩治起来也较困难。可以预料,

随着信息商品化过程的进一步深入,此类犯罪和腐败现象还会更多。

那么如何才能最

大限度地抑制信息商品化的这些负面影响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

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社会的民主化可以使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行为

方式相互制约,从而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而社会的法制化则是抑制社会犯罪和腐败现

象的最佳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也是信息商品化的必然要求。

收稿日期:―08―06

【责任编辑】农必胜

【参考文献】

[1] 钟义信:信息对于人类的意义.载《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1995年,第642页。

[2][5] 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第15、16页。

[3] 邬kūn@①:《信息哲学》,陕西师大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4] 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00页。

[6] 邹珊刚等:《系统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7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火右加昆

篇8: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所谓信息商品化,就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进行各种现实的产品和服务交换的基础上,逐渐把属于自身的、物品的和社会的各种信息也用来进行交换的过程。

信息作为商品与物质和服务作为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质:1.非一次性转移。物质和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次性转移的。买主付了钱,就得到了物质或服务;对卖主来讲,就一次性地把一定量和质的物质或服务付给买主。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最突出的性质是它的无限性和共享性。“〔1〕因此,信息作为商品来交换时, 卖主可以把信息卖给尽可能多的买主,而且卖主原来所拥有的信息一般并不会减少。

2.无法进行计划或调控。大家知道,国家或地区对经济生活的计划和调控都是根据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作为前提的,而信息作为商品从根本上说是无法预测其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对作为商品的信息进行计划和调控。3.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为商品的物质和服务的成本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因而价格也很容易确定。但作为商品的'信息的成本则难以估算,甚至根本无法量化,所以信息的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由于信息这种商品与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质,因而它的交换、流通、消费就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影响。

一、信息商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社会逐渐过渡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只能通过集体劳动勉强维持生存,根本不存在什么交换。后来,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了社会分工,并有了少量剩余物品,这就为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这并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要使交换能够现实地进行,用来交换的物品还必须属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物品的不同所有者,而且这些物品还必须能满足其他人的某种需要。当社会发展到这些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商品交换就水到渠成了。

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后,商品交换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商品已经成了人们社会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过此时的商品,从形态看,基本只限于有形的物品;从范围看,基本只限于像粮食、工具等维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从来源看,基本是家庭或作坊的劳动产品;从数量看,商品在社会物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就是说,此时人类仍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仍非常有限,当然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了。

18、19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技术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任何生产过程都成了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链节,任何个人都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他人或为社会而工作。社会生产和社会职业的专业化使得商品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多,商品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此时的交换已不仅仅限于物质产品,人们把属于自己的体能也用来进行交换。这就意味着,不仅物质,而且能量也成了商品,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人类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正由于此,信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革命的概念以强调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决定性影响。例如,奈斯比特就认为,在“信息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的信息知识。”〔2 〕这样一来,信息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商品。信息成为商品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越来越要依靠知识和

[1] [2] [3]

篇9:网络通信对信息传输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安全问题也日益涌现出来。

通信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为信息的正确、可靠传输提供了物理保障。

因此,通信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网络通信现状,分析现代网络通信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通信安全防范措施,以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关键词】通信安全 信息传输 防范措施

0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交流――通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信息化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高速持续发展,通信技术和通信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

由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服务业构成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今天,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通信技术及新业务应运而生、层出不穷。

从世界范围看,作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通信技术正在向着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网络通信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基地,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密不可分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通信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信安全问题随之不断的出现。

人们通过网络通信进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在当前严峻的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下,迫切要求加强对网络通信安全的防护,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运行。

1通信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无线电通信安全[1]

随着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无线电通信安全问题。

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通信网络中,其中卫星通信、大众数据通信、无线电接入系统、无线电扩频技术等业务迅猛发展。

无线电电站的分布及数量正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卫星轨道资源和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日益紧俏,以及电磁环境向恶性化进行发展;另外的重要问题是无线电通信干扰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迅猛发展,其中主要的是超短波发射机,同时设备的使用机构常常将设备架设在比较高的地方,又由于无线电的发射天线布置密集同时无线电的发射功率强大,以及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的使用或者是设备符合规定但是超过了使用年限,超负荷的工作以至于设备的.性能得不到保障,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谐波干扰、互调干扰以及杂散发射超标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1.2 移动通信安全[2-3]

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移动通信这种先进的通信方式的普及,它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人们频繁地使用移动通信进行信息交流,通信系统中信息的安全性及网络资源使用的安全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移动通信作为现今世界范围内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 应用安全威胁。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应用安全威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常见的有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资料失窃以及垃圾信息等,这些安全威胁严重的损害了用户的利益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2) 系统和网络安全威胁。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化以及功能的多样化,针对用户终端的病毒、黑客以及间谍程序蜂拥而至,极大地破坏了用户终端的软件及数据,深知造成移动通信网络后台服务器的损坏,从而造成大范围移动通信网络瘫痪,给整个社会经济积极国家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1.3 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4]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频繁的网络通信问题给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威胁。

从实际来看,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呈现出损失大、威胁社会安全、攻击隐蔽等特点。

也正是这些安全特点的存在,强调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计算机泄露等,都说明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艰巨性。

1.4 企业安全

网上有一个“古老的流言”:称给对方提供手机号码,就能复制一个和机主一模一样的SIM卡,以达到“偷听”机主手机电话的目的。

虽说事实上仅凭手机号不可能“克隆”SIM卡,但是复制卡却是真实存在的,窃取通话信息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实现的。

2016年1月20日,在全球领先杀毒公司联合发布的关于2015年中国信息安全报告中,手机病毒样本261万个,手机病毒样本较2014年增加203.9%,手机通信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网络通信安全的防护[5]

要解决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信息系统管理体质上着手进行。

主要包括这几类方法:

1)要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体系做一个全面的提升。

加强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与联防,抵御不法分子的入侵;

2)要着重加强信息系统的防御机制,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系统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特别注意杀毒库的更新,以防各种不同的入侵源;

3)加强用户自身的防范意识,在信息系统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做出很好的协调,将自己可能遇到的网络通信安全的概率尽可能减小到最低。

3 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成为现代化人们生活、工作交流带来便利保障,但是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始终不可忽视,因此,通信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正面应对心理,结合国外管理经验和技术调试成就,进行更为完善的网络通信安全防治策略制定和系统化实施。

同时,我们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注重网络通信的安全防护措施,规避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尽可能的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赖裕超.无线电通信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技术,2013

[2]郭鑫.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安全问题及对策[J].硅谷,2011

[3]钱芳.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2

[4]赵超.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

[5]贾志贞.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J].电子世界,2014

公司研究的论文参考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绿色财务管理的产业组织行为分析

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物流信息范文

肉类产品营销渠道分析论文

电子商务下的财务及企业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MBA研究论文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和对策分析

国际贸易论文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信息不对称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及治理策略(精选9篇)】相关文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的现状及特征研究2022-10-06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商业银行风险部竞聘稿2023-07-16

票据和金融凭证诈骗若干问题研究论文2022-05-28

信息、博弈与竞争力--竞争力的信息经济学分析2023-06-18

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2024-04-20

新技术经济下企业质量管理分析论文2023-11-07

兼论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的要求论文2022-12-1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022-06-15

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策略论文2022-12-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