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01 05:45:11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歌唱教学论文(通用19篇)由网友“真是闲得没事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歌唱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歌唱教学论文

篇1: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

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篇2: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自身的歌唱思维运用实际,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让学生掌握重点音乐的理论基础,学会怎样和声、怎样唱歌、怎样把握好每一场表演的节奏。本人根据多年的声乐表演经验,对高校模式下声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歌唱思维意识的策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歌唱思维;教学声乐

和一般的歌唱的形体训练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把握歌唱的节奏,用心感受每一首曲调的温度和艺术气息,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觉,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不断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

在练习声乐时,教师要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就要训练学生的唱歌基础能力。首先,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极为重要,唱歌的“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把这个过程做好了,才能找到唱歌的感觉,全身心在放松,呼吸做好了,每句歌词都能理得很清楚,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应用软件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换气”,比如“唱吧”、“全民k歌”等,这些都是极好的练习换气的歌唱软件,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上下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放松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感知和增加学生的歌唱兴趣。吸气主要用到的是“闻花式吸气”,对于学生刚接触到声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很多同学的音乐基础不同,肺活量也不一样,在训练音准时,容易吸气浅,肩部与胸部同时上提,降低了音色的效果,为了防止这个现象出现,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训练质量,让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唱歌时就要注意换气的节奏感,形成一种唱歌意识和习惯,才能在真正表演时找到自我感觉,充分发挥实质的歌唱技巧。日常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坚持的是让学生回家体验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都能做这个练习,方便学生进行训练和提高,随时随地都能训练“换气”这个唱歌基础的过程,为更难的声乐学习做准备。

二、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

“气流的交互”也是声乐练习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在唱歌时尽量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做好呼吸的节奏,调整好合适的气流交互过程,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保证每次发声都能顺畅,以至于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全身肌肉能都协调配合声部发声,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为换气做全面的基础保证,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适应正规的歌唱舞台表演形式。声乐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端正身姿,找到自信,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在唱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部要挺立,呈现亭亭玉立的状态,不曲弓驼背,而且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主要靠腹部的力量和声带发声。只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歌唱能力的训练力度和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渐适应声乐的演唱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合适的演唱规律,把握自己的声带特征,提高自己和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

三、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

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验经典乐曲的魅力和艺术形式,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比如五月天的《倔强》、陈奕迅的《k歌之王》等都是极具旋律的经典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拼,从这些歌曲中找到换气规律,发现歌曲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方向和节奏,从歌曲中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在唱歌时,学生能明显地感觉好像腰部长粗了,这就表示腹部是配合声带进行“发声”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才能感受到这个力量。教师要训练学生,在日生活中体验这种感觉,当平躺着的感觉找对了,就能形成惯性思维意识,在站起来做这个吸气的动作时,也就更有把握了。而且呼气的频率也能靠日常的训练来提高节奏感。唱歌者在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些都是学生日常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去KTV这种练习唱歌的地方,既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唱歌思维意识,让学生在练习时更专注,更有信念感。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实质的训练技巧,找到舞台的感觉,合理地规划高校音乐的教学策略,对音乐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满足学生的音乐求知欲,加强声乐理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歌唱意识,并不断地完善课堂的歌唱训练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逐步引入声乐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触发听觉感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山东工会论坛,,(3):12-15.

[2]徐龙.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5,(6):26-28.

篇3: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论文

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论文

[摘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歌唱教学、策略、幼儿、全面发展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4]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

[5]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篇4: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淡化了唱歌教学中对识谱的要求,减少了一部分专业技术的知识点,使音乐教学以音乐本位真正面对广大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又带来新的问题:教会一首歌曲只需要二十分钟,剩下二十分钟学生干什么?教师能不能把学会歌曲作为唱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把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学习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体现了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及对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的要求,使音乐教学的内涵有了明显的拓展,即音乐教育目标是多元化的。如何在歌唱教学中落实多元化的目标呢?本节课吴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把音乐、美术、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听觉力和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促进音乐表现力,发展了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一、 视听结合,感受美。

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如果把一首曲子的旋律声部去掉,那么剩下的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对塑造音乐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节奏也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音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将节奏视为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思维中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较擅长形象思维的识记等心理发展特点是他们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吴老师抓住这一点进行形象性的教学,通过观看下雨的动画,启发学生寻找雨中的节奏,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歌曲的难点节奏。通过这种方式

学习节奏,既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使枯燥的学习变的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更好地学习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是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清晰的音质,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正确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本人应首先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被音乐所打动,然后再去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在聆听音乐的实践过程中,体会音乐艺术的美,同时提高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歌唱教学中,老师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学习《小伞花》这首歌曲时我凭借多媒体优化教学,让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美。精彩的动画场面,优美的立体声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生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悦耳动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能从中感受理解并分辩区别出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 多向交流,鉴赏美。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注意集中时间短,但是愿意自我表现,因此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象、绘画,讨论发言,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发挥个人所长,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1音乐美术结合,借画抒情。

在听赏歌曲后,老师对学生说:“你从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就表达什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表达。”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孩子说:“我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有的孩子说:“我感受到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此时老师顺势拿出三幅简笔画:画面布满了小雨点,一把小花伞遮着三个小朋友,小朋友的脸上露着微笑。同时还告诉大家,小朋友助人为乐,做了好事心里非常高兴。根据画面内容,巧妙地引入了歌词内容,理解并解决歌词难点,并为背诵歌词奠定基础。通过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能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提高了综合审美能力。

2 挖掘教材,深入理解。

在学会了歌曲《小伞花》之后,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歌曲呢?老师启发学生运用改变音乐要素的方法来改变歌曲的情绪。学生展开讨论后,得出三种变化:首先改变了歌曲的速度,并说出慢速歌唱时,把歌曲中的跳音改成连音歌唱,歌曲抒情而优美,快速歌唱时,歌曲欢快而活泼;其次学生提出改变节拍,把四二拍改唱成四三拍,并说出这样歌唱情绪更欢快,还有孩子说出三拍子具有舞蹈性,可以载歌载舞地表演,并大方地跳了几步。最后,孩子还提出可以加入力度记号,丰富了歌曲演唱的力度,能够更细腻的表达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用了mp中弱的力度,而且在演唱时加入了许多跳音记号,使这段音乐轻松而活泼,歌曲第二部分用了mf 中强到f强的力度,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用渐弱的方法结束全曲;这三种变化方法都是在一边讨论一边歌唱中完成的,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通过多次歌唱,聆听,一遍又一遍地感受与体验音乐,寻求最佳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最终能熟练地背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逐渐由“以教为主”发展到“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拓展学习的领域,探究音乐学习的丰富内涵,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主体设计,创造美。

依据音乐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的实践中体验、感悟,进而有感情地演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的个性和品质。在学生学会歌曲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中的情绪吗?”接着,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通过几分钟的排练,每一组采取了歌表演的形式,加入了简单的舞蹈动作,把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表演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采取了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从中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再创造,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不仅使音乐课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潜移默化,陶冶美。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指出: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一大批音乐家,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在唱歌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淡化识谱教学,提高音乐的艺术性,尽可能地注意美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怎样在《小伞花》这首歌曲中渗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我在课堂上拿出了一把雨伞,请三个小朋友来表演。随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翩翩起舞,老师又拿起水桶往小朋友身上撒水,模仿下雨,他们边躲边把伞遮向其他孩子,宁可自己淋雨,表演非常成功,大家都鼓掌赞扬。这时我提出问题:除了《小伞花》之外,你还能为歌曲起什么名字?为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举手回答,有的孩子说:《友谊花》,因为小朋友们互相帮助。有的孩子说:《雨中情》,因为小朋友非常团结友爱等。事实证明:孩子已从学习音乐中悟出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做到“感人以情,叩击心灵”,善于在歌唱教学中从艺术的高度帮助儿童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在情感上获得升华。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自己特有的本位职能参与到世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有效的培养他们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音乐表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篇5: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摘 要:

关键词:

童声是纯真而美好的,如何保持童声天生具来的纯净,甜美的音色,体现儿童们天真、无邪的纯美内心世界,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一个新课题,之所以称之为新课题,是因为过去没有把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很少有人研究它,既便是研究了,也没有普及推广。大专院校的声乐教师们研究的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问题,如何进行有规律性和普及性意义上的童声歌唱教育,在把音乐教育提到素质教育高度的今天,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

声乐教学长期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口传心授的,而实际上“它是有规律的”,(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我认为这个规律就是:歌唱的发声不能违背生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众所周知,好的歌唱是建立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与腔体共鸣这样一个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两点,歌唱就发不出好声音。儿童在歌唱中大声喊叫式唱歌,就是失去了气息的支点和腔体的共鸣。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对错误的发声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喊叫时,喉头上提,舌骨与甲状骨挤在一起,(林氏《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图解),音高的变化完全由喉部的挤卡动作来完成,控制声带运动的肌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声带按音高变化有规律的做拉长,缩短、变簿、变厚运动。也由于喉头挤卡和上提,堵塞了部分声音通道,声音无法找到正确的共鸣,形成了直接的声带声加口腔的喊叫声,加之受无控制气流的无规律冲击,声带过载,声音便很快失去光泽,变的嘶哑,甚至充血水肿,引起声带病变,使原本好的嗓子变坏,说话声长期沙哑,变声期失声等现象,严重影响儿童生理的正常发育。

从声学角度讲,喊叫式唱歌违背了发声原理,违背了人体发声的生理规律,因此它违背了科学规律。

童声声乐教学有没有规律,能否将专业训练的某些方法,大众化,普及化,常规化,我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实验。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讲:“无论是‘民族唱法’也好,‘美声唱法’也好,都有一个共性问题”。我认为这个共性就是声乐教学的规律性。童声也不例外,首先它是人声,成人也好,儿童也好,他们的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是一致的,所以发声机理是相同的。而对于儿童来讲,没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分,只须遵循一般的发声规律,科学地加以训练,保持它特有的、天生具来的特征, 就能显现有别于成人声的独具特点的美好的童声。其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从四年级开始实施。

第一阶段,稳定喉器掌握气息支点阶段。

目的是将喉器稳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并找到气息的支持点,用练声曲一

(此练声曲的实用区间为Cl—C2或#C2,作半音上下行)

因为在发五个元音时,发“u”的喉位最低,利于稳定喉器。发“i”时最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如果找不到头腔共鸣,“i”就变成了舌面音,利于辨别。发“u”和“i”各有一个要点要掌握。发“u”时喉位自然下沉,但舌骨不能下沉,舌骨下沉会导致与甲状骨的挤卡和会厌对声道的堵塞。为了防止舌骨的下沉,办法是:将舌尖轻轻抵拄下牙齿,拉开舌骨与甲状骨间的距离,避免二者的挤卡,使会厌与后咽壁构成正确的发声通道。发“i”要在“u”的基础上发出,要领是舌骨不能下塌,否则会变成舌面音。

学会并准确发出“u”、“i”之后,练声曲由三度变五度音阶,练声区间上下各增加半音。以训练学生在稳定喉器,找到共鸣后在旋律上的正确走动能力。

练声曲二

说明:练声曲一和二中的“u”和i”都要用假声。

通过练声曲一、二的练习, 能准确发出“u”、“i”之后,加入练声曲三的哼鸣练习,以加强喉器的稳定,以及气息的支持力。

练声曲三

作半音上下行

此曲在四年级宜作小哼鸣(小哼鸣的解释见金铁林《声乐讲座》录音),因小哼鸣比较容易掌握。

要领是,张口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在腰部,轻轻闭上嘴,好象含了半口水在嘴的前部,既不让水流出来,又不让水咽下去,发出的声音就会有头腔的共鸣。感觉是脸前部,尤其是嘴唇发震,眉间发震效果最佳。

哼鸣练习不仅是找到头腔共鸣的最佳练习,而且是找到正确气息支点的最佳练习,能发出正确的哼鸣音,就同时找到了正确的气息支点和头腔共鸣。一但找到气息支点和头腔共鸣,稍加巩固后,应立及加入顿音练习,目的是训练用来控制气息的腹部肌肉群,使之增强控制气息的能力,和在气息支持下声音找到较高的位置。

练声曲四(顿音练习)

发顿音的要领是:用打哈欠的感觉,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然后颗粒状的发出每一个音,(练习此曲速度要稍快)。声音的特征是有弹性,有跳跃感,不僵直。练习时腹部有一收一放的动作,腹部的收放动作是这一练习正确与否的关健,错误的运气,声音不具备上述特点。

上述四个练习从四年级开始实施,作为常规练习(不包括课本内的练习),每节课5—6分钟,每周两节课,共10-12分钟,平均每学期按36课时计算,训练累计时为360-420分钟,一学年为720-840分钟。

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学生就能运用假声来歌唱,这个阶段的音量虽小,但已明显地有了气息的支持感,有了共鸣,气息流畅,没有了堵塞感。唱高音时(相对于儿童来讲),面部表情不再由于错误的用力而紧张变形,喉器基本稳定不再挤卡,歌声不再有喊叫声。气息变得平稳,歌唱趋于自然而持久。学生对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已有辨别,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指点,自己就能进行调整。届时完成了童声的训练的第一阶段,但它极不稳定,必须有一个巩固过程。从第二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除继续第一步的练习,五个星期后加入练声曲五,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

第二阶段:竖立咽壁,打开喉咙阶段。这个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在巩固第一阶段训练成果的基础上,基本形成正确的发音管,使音质有一个质的提高,真正显现出童声稚嫩纯美的音色。

分两步走,第一步,用练声曲五和六训练竖立回壁。

练声曲五

练习的目的:在稳定喉器,找到共鸣的基础上,发张口音的能力,(由于发a音容易散,发白,故放在“i”之后),为发其他张口音和打开喉咙做准备。

要领是:始终保持气息,连贯地发出每一个音。“a”可以发的虚一些,否则“a”会发散、发白。凡是出现声音发散、发白现象者,就表明气息支点没找到。凡出现下列现象是正确的,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并向学生讲明。

1.如果一句结束时,声音渐弱的很快,同时出现声音摇摆现象。

2.结束后,有深呼吸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不但找到了气息支点,而且打开了喉咙。由于没有经过腹部肌肉群控制气息的专门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很弱,同时又由于喉咙从来没有正确的打开过,此时打开了,但声带没有足够的闭合能力来控制声门的大小,漏掉了一部分气息,所以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况,这是一个必经的不太长的过程,以后的训练中应多加练习四,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气息控制能力增强,喉器也更为稳定。

在声音训练方面,除了继续使用第一阶段的四个基本练声曲外,再增加两个无声的辅助练习和一个“哼鸣”练习,来加强相关方面的功能。

辅助练习一,张大口放松下巴的练习。

训练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抵住下巴,手掌后部贴在胸前,舌尖抵住下牙齿,以防止舌后部下沉,然后用打哈欠的感觉张大嘴,在两分钟内做八十至一百次张、合练习。

要领是:下巴不动,而有向后缩退感,上口盖向上提起,手指没有压力为正确。(见林氏《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

此练习有三个功能(也是训练目的),①放松下巴,使下巴不再僵硬而变得灵活,②使口腔能正确地打开并使咽壁定立,③训练喉部肌肉控制声带的能力。

此练习不可放在歌唱课前进行,因这个练习结束后,颌骨有酸累感,不利于歌唱,所以应安排在综合课上进行。

辅助练习二,“蛤蟆气”练习。(见林氏)

此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腹部肌肉群控制气息的能力。

基本要领是两手又于腰部以下,四指放在小腹上,下巴放松,竖立咽壁张大口做喘气动作,小腹有收缩动作为正确,在一分钟内做八十个到一百个,后期可加快速度。

做完此练习腹部有劳累感,此时如歌唱,学生会把气息移到胸腔去,造成错误呼吸,所以不安排在歌唱课前。

做完两个辅助练习有了一些基础,加入一个“大哼鸣”练习。(金铁林《声乐讲座》)

练声曲六(哼鸣练习)

“大哼鸣”的位置靠后,容易形成咽壁的定立,与会厌的正确位置形成正确的基音管。

要领是似打哈欠般张大嘴,吸气至三分之二量,保持气息,闭口,舌尖抵住下牙,用假声带出“哼”,然后逐渐加大音量。

大、小哼鸣的区别在于声音形象上,小哼鸣明亮一些,共鸣区域在脸前部,大哼鸣浑厚些,共鸣区域在颈部以上整个头部。

无论是发“大哼鸣”还是“小哼鸣”,学生容易与错误的喉音混淆,所以,发哼鸣音时,必须将下巴放松,舌尖轻抵下牙,这样会自然抬高舌骨,拉开与甲状骨间的距离,避免错误的喉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哼鸣”练习,气息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咽壁已有竖立感,由于咽壁的竖立,头腔共鸣明显,声音开始由横变竖,低音区有了一些胸腔的共鸣。这些就是咽壁竖立的特征,出现这些特征,说明第一步走好了。此后加入练声曲七,训练打开喉咙。

第二步,用练声曲七练习打开喉咙。

练声曲七。(选自教材)(实用区间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此练习要特别强调口型,要领是保持气息,自然打开口腔,颌骨部分也要打开,口型是竖的形状,下巴没有用力的感觉(如果辅助练习练的好,就很容易放松),只有向后退缩的感觉。颌骨部分是否打开了,是衡量喉咙是否打开的标准,检查的方法是:①看口型是否自然,若自然,说明打开了。②从声音效果上听,圆润、流畅,有宽度,就是打开的特征。③张口音a,e,o有位置,不散。

气息支持是打开的关键,没有正确的气息支持,任何音都打不开。

经过十五周左右的练习,就基本能放开歌唱了。这时的声音,除具备第一阶段所具有的特点外,音量增大了,声音有了宽度,声音形象完全是竖的感觉,位置高而集中,而且自然流畅,唱高音听来毫不费力,有的同学声音有了飘逸感,学生自己也有了唱高时腰部的收紧感。这就是声乐中.所说的“内紧外松”,这时要告诉学生,这个感觉是正确的,内紧说明气息的控制点集中了。在唱高音时,基音管道变细,变长,将声音送到了高位置,所以自己听不到多大声音,这是声音训练的必然结果,也是老师所期望达到的声音的最佳效果。

以后的训练只是加强歌唱诸方面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得到巩固。

届时,两年童声训练计划完成,目的达到。

在训练全过程中,所使用的七个练声曲中,前六个和两个辅助练习是功能性很强的练习,旨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或形成某种功能,功能一但形成,其产生的效果则是异乎寻常的,这就是成功的焦点所在。

注:这套方法咋看起来过于专业化,其实不然,因为它并不具有专业训练所拥有时间。它是专业训练大众化,普及化,集中训练分散化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我在十多年音乐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实验所取得的童声声乐教学的最佳训练方法。在这过程中,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

这套训练方法,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很强的实有性,适合不同学历从事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这是因为所用的练声曲有很强的功能性,(相对于技巧性而言)只要掌握要领,照葫芦画瓢,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无需从声乐理论方面懂得很多也可施教。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再加之它是一个初步的方案,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完善。教者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另加一些练声曲。

篇6:歌唱教学中转入的思考论文

歌唱教学中转入的思考论文

【摘要】唱歌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文化的基础课。现下,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首歌曲只求喝完却没有仔细琢磨怎么去教好、唱好。因此,教师应重视唱歌课的教学,注重常规教学要求,将“喝完”转化为“唱好”。

【关键词】歌唱教学喝完唱好思考

一、反复朗读歌词,体昧歌曲意境

借助歌词,体味歌曲意境。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歌词也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如每册书本第一首歌曲《歌唱祖国》的教唱中,在开始部分,我伴随着自制课件中的“爱国主题”声像,声情并茂地朗诵《歌唱祖国》的歌词,之后让学生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然后在歌曲处理部分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刚才在熟悉和认识歌词的基础上,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描绘音乐。在这种全然进入角色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情绪与歌曲意境自然交融,喷发而出O

二、“到”生活中去,体验歌曲意境

如果说情感是音乐学习的纽带,那么体验便是音乐学习的核心。教师在课前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整体把握歌曲,感受与体验歌曲,对歌曲的艺术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再精心设计让学生如何整体感受与体验歌曲情绪、情感的丰富多彩的方法与途径。

如,在演教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肘,我对这首歌曲的背景给同学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歌中描写的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热烈最真擎的情感。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歌词的阅读和理解,感悟歌词的含义与初步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歌曲不同节奏的表现。

三、教师范唱以情传惰,体会歌曲意境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听觉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学生走进音乐、享受音乐的前提。

例如,在教授音乐教材第十八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介绍了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接着请学生把歌词给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通过歌词的朗读,使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了解歌曲蕴含的情绪。

在第一次教授这首歌曲时,我忽略了教师的范唱,3拍子歌曲流畅的旋律在孩子们唱来毫无美感。此后,凡是新授歌曲,特别是学唱歌谱的环节,我的`范唱丝毫不敢懈怠。“昕赏领先”成为我歌唱教学的重要原则。我力求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我的范唱,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美与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提高审美体验。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歌曲了解,通过音色的明暗、音质的虚实{真假声)、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等的听觉反差来体现思绪的远近、时空的变幻、情绪交替等复杂的变化过程。这是歌唱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法。

篇7:谈小学歌唱教学轻声唱法论文

谈小学歌唱教学轻声唱法论文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神,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方法从哪里来呢?教出的`歌曲、学生能唱出优美的歌声,那就应该用轻声唱法来训练。

1.学生从平时说话习惯来

从学生上一年级起就应该训练轻声说话,轻声唱歌,这样可以形成习惯,达到保护学生的声带,轻声地演唱可以抒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能体会到声音统一。

在幼儿园里的语言教学中就要求幼儿园轻声说话,那么这些教育方式对每个孩子的发声是很重要的,从小养成轻声说话,朗读不用尖叫、大叫这样保护了噪子。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孩子发声用轻声发声说话,养成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声带发育。

2.轻声发声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教正确的发声时很多不容易体会,在演唱时不容易把握好,如对学生进行轻声发声,训练在歌曲演唱时他们很容易把握好歌曲性质。

3.轻声演唱能使学生掌握好歌曲演唱的演唱风格,达到教学目的

一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求要有感情,表达出歌曲的性质。例如:我接到一个班,是来自山区的彝孩子,噪子都很好,歌有许多男孩子还可以演唱“青藏高原”难度大的歌曲,我在教《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这介绍了这首歌,和歌曲的性质,并示范用深厚的感情演唱,但这些孩子从小没有进行轻声训练,每次唱歌都是大噪门)大叫,他们演唱的节奏跟不上很快,噪门控制不住,怎么都唱不出歌曲优美的歌声。而在另一个班,是从小进行轻声训练的孩子,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在演唱时,你就会听见优美的童声,听起来就像训练过的合唱队在演唱。

所以轻声唱法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毛病,使真假声音能够得到自然混合,歌唱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和增强,轻声唱法在教学中是必要的,必须坚持下去。使每个孩子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感。愉快地享受音乐课的快乐。

篇8: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歌唱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歌唱教学论文

声乐,是以唱歌中的人体作为乐器,以其心理活动为基本要素的一种艺术形态。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声乐艺术的质量,不仅仅受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训练效果的好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演唱者的状态。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总是充满着复杂、艰难与抽象,演唱者时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并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呈现。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把心理学的知识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性格、音乐基础、学习环境,条件等细致了解后,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能让演唱者发挥更好的水平。本文从学生心理因素和歌唱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简要探讨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帮助。

一、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教学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对音乐知识掌握、自身技能的程度,从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可能的挖掘出不同学生的最高水平。

(一)学习心态中的心理学

根据我自身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随其声乐学习进程和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并不了解学科的困难,因此,一般呈现出乐观、积极、向往的.学习状态。经过初步的学习以及多次练习,学习者体会到的声音及歌唱感觉的多变性,加上缺少实践经验,使得大家会在唱法上做各种尝试,对声音的追求处于摸索阶段。当再进一步学习时,或多或少的发声和演唱方法,会促使学习者在否定与肯定交错中不断得到提高。可是由于声乐所具有的复杂性,随着学习的深入,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甚至退步都可能。但在这基础上继续研究学习,一次本质上的提高就会产生。但不久之后可能又遇到新的困难……这种循环往复的状态,就是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在这样不定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思想技术上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教学。帮助学生跨过瓶颈期,取得进一步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导致学生是去学习的动力。

(二)知识及技术运用中的心理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坚定意志不断的推动,其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就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音乐会或电视节目中优美歌唱时,不禁会跟着哼唱起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听到其它演唱者好的声音状态,即使自己状态不佳,也可能跟随他人的状态唱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激发学习者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对美好的声音和形象进行想象,用丰富的情感来分析歌曲,使学生在歌唱中形成画面感并融入其中。以此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起学生歌唱的欲望,产生共同歌唱共鸣。让歌者更好的发挥出自身水准,展现出最佳的演唱状态。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合适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学习者调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歌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演唱技术的运用。

二、激发学生健康的演唱状态

演唱者的情绪在歌唱中往往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学习中常常会发现,如果今天情绪不佳,状态不好,那么演唱效果也不佳。没有激情,歌曲高音常常唱不上去。情感上没有变化,歌曲唱出来就没有生机,极其死板。歌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往往表现的会比兴趣不高的作品要好得多。这一系列情况都表明:成功的演唱不单单依靠演唱者个体的生理机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支配下的二度创作对歌曲的完美表现同样重要。将枯燥的音乐符号语言转化成丰富的歌唱表演形式,才是演唱的最佳状态。因而,声乐教师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演唱技巧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激发最佳的演唱状态。然而,在演唱过程中心理失衡也时常有的事情,最为多见的就是紧张心理。歌唱技巧不成熟、缺乏自信,实践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自身的健康状况等等,都是演唱者心理紧张的直接因素,从而导致演唱者表演失常。这样一来,自然放松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反复练习,让良好状态成为习惯

在演唱时,我们常常会想歌曲的处理,吐字及发声位置。希望自己能达到好的状态。而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紧张的心理形成。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不断训练中,不断反复练习,记忆性学习,使得自己的发声乐器有一定的习惯性行为,久而久之让这样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在演唱时,我们就可以自如的将平时的良好演唱状态运用其中

(二)培养兴趣,集中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大动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或培养自己对多种形式音乐作品的兴趣则会促进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最大化的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到声乐演唱中。不仅使得演唱者状态良好,教师教学的成就感也会在这当中自然生成。从而促进教师投入更大热情在教学中。如此良性循环,会不断推进演唱者的进步。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十分重要。时刻用眼睛、耳朵,甚至全身的感知能力去跟随教师教学的进度。及时改正自己演唱时的误区,纠正不完善的发音和不到位的情感表达。不断提升自己,帮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状态歌唱。运用科学的声乐方法训练与教学,让学习者的技术训练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从而稳定状态,集中精力,愉悦身心,完美呈现。实践证明,娴熟的技术和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歌者心理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促使歌唱者在演出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身演唱水平。科学合理的将音乐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学习声乐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演唱水平,也必然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篇9:快乐歌唱--教学工作总结

快乐歌唱--教学工作总结

20上半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学校发生了很多事情,在这里我要感谢孩子们和我一起度过的日子,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因为你们才让我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谢谢!

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是教学改革的实验。在聂校长的带领下,每个教师都积极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始终不忘音乐教学之本,那就是育课先育德。对于我和孩子们而言,可以说是喜事连连啊!

第一是成功举办首届新教育实验学校《童年如歌声乐汇报》,这个活动我从去年的后半年后半学期就已经开始准备,说起来我还是要感谢孩子们,是因为他们喜欢唱歌,可是又没有机会,所以就提议我举办这样的活动。大部分歌曲都是选自音乐快递孩子们平时喜爱的歌曲,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进行排练,我被孩子们的努力刻苦而感动,被他们在舞台上深情的演唱而感动。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锻炼,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勇敢的站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歌声舞台,尽管他们离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能站到这个舞台上,我就已经感到很欣慰了。我更注重和孩子们一起排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交流尊重,学会了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心中真善美的世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喜欢音乐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共同唱响童年之歌。

第二件喜事就是我校学生上官子莹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快递,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里我要感谢音乐快递的李众阿姨,李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能亲自见看到到她为孩子们辅导唱歌,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对儿童音乐的热爱,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少儿歌曲《千岛渔歌》《童话香巴拉》《童年在长大》《小镇故事》《天涯哨兵》《布谷伴我走花桥》《美丽阳光》《少年梦想》等等很多的作品。只可惜我认识李老师太晚了,现在我可是音乐快递的忠实粉丝,每星期四晚上九点钟的《音乐快递》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收看音乐快递是一种享受童年的快乐,在这里你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会及时的听到新的歌曲,会有专家的点评。就是这样两年来,音乐快递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只要心中坚持就一定能实现。在子莹和我的努力下,于今年的四月份参加了央视快递录像,并于五月二十日在央视少儿播放。在这次的比赛中,我和孩子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演唱欠缺一种内在的东西,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平台来展示。这也为我以后的音乐教学确定了努力的目标。希望更多的孩子都来参加音乐快递。音乐快递,快乐歌唱!

第三是成功的举办了第三届《在春天里放歌》歌咏比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地额参与进来,用歌声表达班级的团结面貌,用歌声表达对学习、生活的热爱。每一种活动不仅仅是结果的呈现,它更反映出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合作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六一班的《大中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低段孩子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无不寄托着一种童心的可贵。我想在这次歌咏比赛之后,留下的不仅是孩子们清脆的歌声,更是一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外教材更有巨大的教育潜力,选易懂易唱的好听歌曲。我们要不断的趋向于专业化的音乐教学,要有更新的音乐教学思路和音乐教学模式。

半年的时间如同流水一样,不经意从我们身边逝去,送走了毕业班的孩子们,然而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在课堂上,应该自己做到律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认为音乐课是副课的思想彻底改变,我的课有点单一,这是我下学期努力的方向,在日记的批改方面我做的不好,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没有耐心的指导孩子的日记,孩子的日记需要努力和进步,下个学期一定要努力做好日记的批改!

点点滴滴,平平凡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放心一切,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舞步歌唱!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篇10:《郊游》歌唱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较差。《郊游》是一首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四二拍曲子,适合打击乐演奏,乐曲风格欢快和抒情对比明显,利于挑战简单配器的演奏,提高幼儿的打击水平。为此,我们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在熟悉乐曲节奏的基础上尝试乐器演奏。

3、体验参加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活动难点:打击乐演奏的连贯性和合拍演奏。

活动准备:鸭妈妈胸饰一个、鸭宝宝胸饰与彩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彩巾、铃鼓、响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春天到了,“鸭妈妈”和“鸭宝宝”们要带着漂亮的彩巾去郊游,孩子们跟着妈妈出发吧!(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鸭宝宝)

二、通过律动、感受乐曲

1、幼儿随音乐节拍模仿鸭子走路

2、用彩巾感受音乐

师:“刚才,小彩巾告诉我听到这么好听的音乐,他也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就让我们带着他一起去感受音乐吧!”

三、为乐曲伴奏。

1、用铃鼓伴奏 (1)、出示铃鼓

(2)、幼儿与教师演奏乐曲

2、用响板和领鼓进行演奏。 (1)、教师与幼儿进行分组合奏

教师用响板,幼儿用铃鼓。 (2)、幼儿看指挥进行分组合奏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响板,一组用铃鼓

活动延伸:交换乐器为宝宝班的小朋友演奏乐曲《郊游》

《郊游》歌唱教学反思

篇11:歌唱

歌唱

歌唱gē chàng[释义]

①(动)唱(歌)。~家。(作定语)尽情~。(作谓语)

②(动)用唱歌、朗诵等形式颂扬。~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歌+唱

篇12:声乐训练融入小学歌唱教学方式论文

在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掌握唱歌技巧,唱歌全凭自身好恶,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对动画片中的歌曲较为感兴趣,盲目地模仿歌唱,缺乏技巧性。此外,也由于处在小学阶段,对于教材中的教学谱例,不能完全掌握运用。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唱歌技巧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学生处在低龄阶段,许多专业知识还无法太系统地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教师弹琴,学生跟唱的办法,也就是“识谱听唱法”,但是这种做法在歌唱中也没有音准的概念,实质效果不大。

将声乐训练融入歌唱教学的意义

正是因为当下的歌唱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专业的教学,我国的许多小学生的音乐技巧都没真正掌握,甚至对唱歌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部分也因为考虑一些因素只进行简单表面的教学。实际上,许多真正在音乐上比较突出的人,往往是从小时候就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因此,改善小学歌唱教学方式方法,将声乐教学引入小学歌唱教学中,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篇1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论文

音乐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这即是音乐的巨大魅力所在。欣赏教学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结合了起来,从而为学生们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音乐教育含有:乐器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歌唱教学,其中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

一、歌唱教学的作用

人声本就是一种乐器,它可以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自然的、美妙的抒发出来,不管在什么地方,或是什么时间,都可以以歌喉为工具,同时有机结合语言和音符,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在器乐教学中,离不开乐器;在欣赏教学中,离不开音响设备,这些音乐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在歌唱教学中,只要一把二胡、或一支口琴、或一支笛子就行,另外,在歌唱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识谱视唱能力,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音乐知识。所以,在我国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即是歌唱教学。音乐启蒙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音乐,对音乐感兴趣。在歌唱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律动和情感,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演唱中,并抒发出自己的情感。

二、音乐欣赏的作用

(一)构建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构建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过程中,其有效的一个方法即是音乐欣赏课。唱歌、技能训练、欣赏、以及音乐知识等内容,都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在我们之前的观念中,唱歌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也是一样。小学生在心智上发展还并不完善,他们在生活中会不断追求美的事物。音乐主要是靠“听”来感知的,听其声,体验其情境,达到更高层次的身心统一,有种美的体验,从而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赋予音乐生命的活力。

(二)扩大音乐视野

由于音乐课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学到的歌曲也不多。有的歌曲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但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完善,因此,不合适当作教材来让学生唱,但可以让学生多听。除了学生自己会唱的歌曲外,通过欣赏还可以接触和熟悉其他更多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的内容丰富多样,古今中外,各种体裁,多样风格的优秀声乐和器乐曲,在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欣赏中,让学生理解优秀的音乐遗产,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音乐的语言,同时在学生们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过程中,达到多方面音乐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广阔。

三、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一)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相辅相成

小学音乐教育中,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即是歌唱教学。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仅要教学生歌曲节奏、音准、旋律的掌握方法,还要教学生歌唱的技巧。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欣赏优秀歌曲的时候,可以体验歌曲的演唱方式、特点、旋律、节奏。歌唱教学的前提条件即是欣赏教学,要想更好的进行歌唱,必须先学会欣赏歌曲。歌唱教学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演唱能力,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赏析音乐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小青蛙找家》的故事视频,以让小学生队这个故事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他们了解歌曲中歌词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歌词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内涵。在歌曲教学中,可采取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用响板进行演唱伴奏,来模仿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同时,利用歌曲的韵律及节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欣赏教学是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歌唱教学是欣赏教学的手段

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愉快和活跃。小学生现在才刚刚开始认知世界,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歌曲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心智的发展等,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旋律比较明快、愉快、清新,且符合小学生审美的歌曲,以便学生能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歌曲,以从儿歌中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然后学生对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乐器的知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这首歌曲,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有机结合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喉来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三)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相互促进

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使学生的音乐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音乐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想唱出更好歌曲,必须具有较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有机结合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和提琴》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现场演奏小提琴,并向同学们展示和介绍小提琴的构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提琴的表现力、音色等进行讨论,以使学生感受小提琴的魅力。这样在老师让学生学习《我和提琴》这首歌曲时,学生对小提琴便很熟悉,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音乐是一门情感性的体验艺术,歌唱教学主张表演,欣赏教学主张体验,只有有机的结合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现在小学教学比较注重探索,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寻找到美好和快乐。

(四)音乐欣赏效果

根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精确性教学所造成的学生的想象力、全面性不同的程度失落,现代教育者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模糊教学法的探究”教学法。“模糊”二字是该教学法中最主要的特点,该教学模式最开始是由个体的主观的欣赏和想象,以自由的不确定的形式存在,然后通过学生思想的相互碰撞、修正、以及互补,从而对原有的想象和联想进行不断地完善,进而使个体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音乐的感知。最后,在生生和师生之间求同存异,出现一种相对接近群体观念的对音乐接近理想目标的理解。有人对小学音乐欣赏提出了“六字教学法”,即在音乐欣赏课中,采取“动、趣、静、广、巧、深”这六种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

四、结语

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通过它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都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缪艳.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J].黄河之声,,(8).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辽宁师范大学,2012,(2).

[3]梁婷子.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1).

篇14:浅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论文

浅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论文

在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学生不识谱只能随老师跟唱、大白声喊叫声音不统一、音准差声线不和谐、多声部无法演唱,甚至不能完整演唱一首歌曲等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歌唱教学?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听赏领先,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听觉感知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而只有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感知和聆听音乐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轻松歌唱,感受美妙音乐,让音乐沁入心灵。

1、静心聆听,引发学习激情。在新歌教学中,应注重设计每一遍听赏的要求,让孩子们带着不同的侧重点去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静心、专心聆听。随着动人旋律的流动,孩子们脸上流露出安静、享受的神色,他们在用心感受着音乐,领会着歌曲饱满的情绪。歌曲结束,再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情感的把握,这时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已经高涨,学唱歌曲的欲望完全释放,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参与歌唱的强烈愿望。

2、作品欣赏,激活学习动力。好的音乐作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有选择地、合理科学地将优秀的作品引入课堂,与课内知识有机整合,这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教学中我们可将一些学生熟悉又喜爱的歌曲引进课堂,也可让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歌曲,如动画片的主题歌《白龙马》、《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及一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中国功夫》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更弥补了教材内容的单一性。在搜索作品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培养了自学能力和不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良好品质。

二、词谱引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人有了感情之后,才会去歌唱,而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之时,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

1、妙用情感读词,以情感人。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有一个人在林中》一课时,教师可先范唱歌曲,欢快优雅的旋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配以旋律范读歌词,并依词而问,使学生明白了歌曲的主题、意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让他们揣摩体会歌词的韵律、歌曲的意境和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读出轻快的语调、轻柔的语气,最后再配以歌曲旋律,让那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结合,使学生读出情、读出韵、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沉浸其间,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

2、借助形象图谱,以趣激情。如一年级的《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星星的图案,展示音的高低和时值长短,使歌曲的旋律线条走向一目了然。因此,我们的教师可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所蕴含的美。

三、游戏贯穿,激燃学生的识谱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给学生新颖的感受,抓住孩子的心理,应用多种识谱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如“音乐接龙”的游戏:把写有7个音符的七色卡片分别让7个学生拿在手上,由其余学生轻唱曲谱,唱到谁拿的音符,谁就向上跳一下。当然,在学生对七个音符相当熟悉的基础上,教师也可结合熟悉的旋律,以一拍一下的速度弹奏一两个小节或一个乐句,这样循序渐进地开展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学习乐谱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获取了音乐知识与技能。

四、创作辅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中包含有太多的要素,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因此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情感处理,创造性地进行二度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尤为重要。

1、歌词创编,挖掘创造思维。在学唱和表演完新课的基础上,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歌词的创编。或增添(更改)衬词或改变部分歌词内容,新版的作品出来后,可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自己编的歌。如教学三年级的《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前几句的节奏类型是XXXX|XX0X|X0|,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最后一个休止符处加上符合春天动物欢歌的一些衬词,如“呱呱”、“吱吱”并配上相应的律动。学生完整表现后,课堂再一次推向了高潮,给人以完美的结束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歌曲的处理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和自豪,充分挖掘出了他们喜爱音乐的情感和创作的欲望。

2、伴唱融入,增强创造能力。四年级《摇篮曲》一课进行二度创作时,教师请个别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哼鸣“姆”或“噜”来进行伴唱。大家合作营造出的气氛让教师感动不已,学生入情入境,不用教师多说一句话,他们把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情感表现得那般淋漓尽致!当然,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学习效果,但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对音乐的创造,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表现魅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专注于教育,充分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定能为学生开创一片开阔的蓝天!

篇15:声乐教学的歌唱心理培养分析论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事物的兴趣这些外在情感和情绪表现形式,折射出的是人们内在的心理反应。同样,在声乐教学中,歌唱的过程是集声乐技巧、心理素质、文化艺术素养、情感、人生经历等为一体的创造性行为。在歌唱能力的发展中,声音技巧和技能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培养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用心灵歌唱,指的就是将“唱”与“歌”有机结合,才能促使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声乐艺术作为人的一种专属艺术,在歌唱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人的声音,还贯穿着思想与情感,长短音、高低音及强弱的变化,歌唱与歌唱者的思想感情有着紧密的关系,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歌唱心理中“感觉”与“注意力”决定并影响歌唱者的水平。在歌唱中不管是发声的技能,还是发声的技巧,都与歌唱者的感觉紧密相连。换言之,感觉是歌唱者对声乐最直接的认知。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发声的感觉主要包括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歌唱时的`音色、音量及节奏,歌唱时的呼吸与共鸣等,这些日常中的训练,只属于歌唱者生理上的表现,但歌唱感觉则是歌唱者舞台中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其歌唱的发挥水平,受某种或者多种刺激影响,属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应急变化。此外,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注意力也是歌曲演绎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歌者在歌唱过程中,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够确保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用心歌唱,用感情带动声音,如此才能将歌曲的思想与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其次,歌唱心理中的想象、情绪及情感等,都对声乐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歌唱者丰富的联想能力,使歌曲的情感更加丰满,从而能在歌唱过程中,感动自己、感动听众。再次,歌唱心理中兴趣也具有重要意义,是获取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和开拓眼界的动力。在声乐艺术中,歌唱者只有喜欢,才会去听和看,从而激发兴趣,进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信息以及未来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那些初学声乐的、对音乐惧怕或者不热爱的学生,尤其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助于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发现歌唱存在的乐趣。对此,针对歌唱者兴趣的培养,声乐教学内容应当积极向上,有较高的训练价值,难易要适中,要容易被学生掌握。老师教学中要充满情感地示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障碍,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在歌唱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歌唱者融入音乐作品中,歌唱心理素质是演唱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的重要支撑,以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和声情并茂的演绎去感动聆听的观众,才能带给观众听觉及视觉上的享受。

二、歌唱心理失控的原因

(一)自信心的匮乏

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束手束脚。这种现象表现在声乐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在演唱中发声正确、音高准确,但因为怀疑自己,对自己不肯定,无法放开身心歌唱,这样就导致声乐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要求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将旋律与声音更自信地表演给观众。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在声乐学习中,部分学生认为歌唱技术就是声乐学习的全部,从而导致声乐学习只是追求歌唱的技能、技巧。但是,在歌唱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表现歌唱技法,歌唱心理却极度紧张,声音就无法自然优美地表现出来,这种恶性循环,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实际演出的效果。

(三)严重的个人得失感

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学生除了单纯的热爱之外,更多的是想要通过音乐获奖或者一鸣惊人。这种心态使他们在舞台或者歌唱中容易紧张,思想负担重,压力大,从而导致歌唱表演的失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未来音乐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放弃音乐转行。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克服,保证声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加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培养

(一)开展舞台教学

针对幼专学生,应努力开展舞台教学,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舞台,从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声乐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展现课堂中掌握的声乐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表演中,消除怯场心理。对此,学校还应当积极举办音乐会、声乐比赛、演出活动、联欢会等,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演出场所,熟悉不同的观众,并适应不同的演出环境与演出氛围。此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发声的误区,及时纠正。在舞台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表演不断增加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培养出较强的歌唱心理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歌唱本领不够,是学生怯场、不自信、心理压力大、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歌唱本领,提高歌唱实力,才能在临场表演中灵活自如,建立充分的舞台自信心。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演出训练。在歌唱演出前,歌唱者要对歌曲仔细品味,在乐句、歌词上下功夫,深刻地理解作品,领会作曲家的艺术意图,充分把握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表演中能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用心表演,打动听众的心。可见,在声乐表演前,学生做足功课,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掌握演唱曲目,是克服紧张、增强自信心的关键。

(三)在声乐学习中端正表演心态

在声乐学习中,幼师生要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表演心态,全身心地投入,用歌唱表达作品,而不是因为名利、奖项这些虚荣心而去表演,要将每一次登台表演都当作是舞台声乐表演实践。在歌唱过程中,要努力投入到所演绎的音乐作品中,而不能是单纯地卖弄和表演歌唱技巧。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感情,才能用情用心去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临场失误

在声乐表演中,临场失误属于一种常见的现象,再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出过程中也难免留下遗憾。演唱者应该知道临场表演中如果遇到失误该如何处理。一般来说,临场失误多表现为忘记歌词、唱错歌词、个别音不准、乐句跑调、与伴奏脱节、破音等,如果声乐演出中出现这种情况,歌唱者要及时调整呼吸、调整情绪,避免因为慌乱出现更多的错误,应及时稳定情绪调整状态,切忌惊慌,努力做到心静如水、气定神闲,从容地将演唱继续下去,以免因一个小小的失误影响到整个演出的效果。

四、结论

本文简单论述了歌唱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歌唱心理失控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总之,声乐学习的过程是培养歌唱者综合素养的过程,声乐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歌唱者心理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培养歌唱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声乐的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地重视歌唱心理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歌唱实力,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远.试论声乐教学中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2]陈希丽.试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

[3]王月.试谈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J].大众文艺,(20).

篇16:声乐教学中歌唱表现力培养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中歌唱表现力培养研究论文

一、影响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遗传因素也就是先天因素,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无需刻意培养,只要稍加锻炼就可以将这种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激发出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子承父业”的实例,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往往双亲从事某项职业,孩子会有这方面的天赋,表现力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双方从事与表演有关的行业,并有着很好的舞台表现力,孩子有很大的可能会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

(二)后天因素

除了先天影响之外,后天的培养也是影响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天的因素包括孩子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先天表现力不足的学生后天培养就成了他们表现力的决定因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缺乏表现力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歌唱表现力的途径

(一)增强学生对于歌唱表现力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表现力,首先加强他们的思想认识很重要。多数学生缺乏舞台表现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舞台表现力的认识不足,忽略了表现力对于歌唱表演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舞台表现力的意识往往决定着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对于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起着思想推动的作用。教师要首先增强学生对于歌唱过程中表现力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专业歌唱艺术家的歌唱表演,并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

(二)在歌唱训练中注重感情培养

音乐是一门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创作者的情感深深的融入在歌曲之中,歌唱表演者只有透彻的理解这种情感,才可能在歌唱中将情感展现出来。因此在歌唱训练中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情感,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只有对于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学生才会有丰富的情感。但学生往往因为生活阅历的关系对于生活没有深刻的体验,对于一些歌曲中的情感无法体会到,这就要学生通过博览群书来获得丰富的情感。增强个人情感的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读书。增强学生的情感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书中体会人生百态和世间冷暖。

(三)为学生创造适宜表现的艺术氛围

多数学生在舞台上缺乏表现力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无法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在舞台上无法释放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演和演唱的机会。学生的表现力需要特定的环境来展现,培养学生的表现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适于表现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表现力来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的方式是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收获甚微,尤其是对于声乐这种表演性科目。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可以将教学放到舞台上进行,舞台是一个很容易激发学生表现力的环境,舞台往往会激发人的表演欲望。

三、结语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等都对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有着很好的帮助效果。

篇17:歌唱发声概念如何影响声乐教学进程论文

歌唱发声概念如何影响声乐教学进程论文

摘要:用“胸有成竹”这一成语,比喻声乐教学对歌唱发声概念的建立,最贴切不过。歌手在歌唱发声前,总想以自己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表现,这先入之见,就是所谓的发声概念。在实际操作中,歌唱发声的胸中之“竹”,比起画家眼中之竹,认知与审美难度要大得多得多,其中原因,下文将详细阐述。

关键词:歌唱发声概念;变迁;声乐教学

纵观我国的声乐教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其中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那么,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举世瞩目,我国的声乐教学进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歌唱发声概念的“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声概念的建立,是获得美好歌声的顶层设计。歌唱发声概念,包括了感性(声音形象的审美)与理性(歌唱发声机能原理的认知)两个方面。在我国的声乐教学进程中,每一个阶段歌唱发声概念的确立,都有其审美特征和技术变化的内在逻辑。本来,歌唱发声概念的“变迁”是渐变而非突变,但为方便表述,笔者把我国(大陆)的声乐教学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我国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官方创办了部分音乐专科学校,在学校进行声乐教学的多为外籍教师。其中,对我国日后的声乐教学影响最大的是俄籍声乐专家苏世林教授。斯义桂、沈湘、高芝兰、温可铮等声乐界大师级的人物均出自他门下。许多现在仍沿用的声乐教学术语,如面罩、共鸣、关闭等,大多从他传入我国声乐界。由于任教的多为外籍教师,这个时期学生们所演唱的作品多为欧洲的艺术歌曲或歌剧咏叹调。当时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办学初期,学术沉淀较薄弱,与当时的国际高水准相比差距较大。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歌唱发声概念比较粗浅有关。在感性认识上,学生只能依赖教师示范,还有听唱片。教师未必都与学生同一声部,难以模仿。就算同一声部,其示范与职业歌唱家音乐会上的演唱还是有距离的。

听唱片亦如此,总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因而,不是身处声乐氛围浓厚的土壤,对当时的学生是一种缺憾。再者,当时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仅靠教师通过一些术语对发声原理进行诠释,对歌唱发声整个系统的技术支撑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一阶段为我国声乐界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土洋之争”是之一阶段声乐教学特有的现象。因为学术上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使得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的各个流派之间,在歌唱发声概念的审美方面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经过碰撞与反思,两种“唱法”均有受益,民唱法,特别是女高音,吸取了洋唱法的“混声”技巧,开始大幅度地扩展音域。洋唱法,开始注重吐字咬字,让外来的发声法结合国语放出异彩!另外,当时师从国外名师的我国声乐界的权威人物,其师承的学派有德国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也有意大利学派。最终,大家认同了意大利学派的美声唱法在歌唱发声方面的成就最高,也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这就是为什么中央电视台在举办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时,把洋唱法直接归入“美声唱法”的原因。然而,由于当时对外交流很少和种种原因,美声唱法歌唱发声的核心技术与声乐科学界对发声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未能在全国广为传播。音乐学院教授学生的发声技术,大多沿用十九世纪充满各种主观感觉的概念。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这是中国声乐界开始走向辉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剧增,这一时期,发声概念的审美水平与发声机能原理的'科学探究在全国范围的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个大事件,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基诺.贝基大师到我国讲学,对推动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大师的贡献,主要是在发声概念的“正确”感性认识上,起着极为珍贵的引领作用!从那时起,声乐界歌唱发声方面的教学从注重“共鸣”转向“发声通道”的调整,注重大小管,注重“高鼻音”,这为解决高音区(特别是男高音)的困难指出正确方向。另一个大事件,就是央视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发声概念的审美认知。

在对歌唱发声概念的理性认知上,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咽音练声法的倡导者林俊卿先生的一系列声乐论著,尚家骧先生所著的《欧洲声乐发展史》、李维渤先生翻译的《歌唱——机理与技巧》等等,影响巨大。年轻歌唱家如胡晓平、张建一、傅海静、迪里拜尔等,开始相继在国际声乐大赛获得金奖,这些变化,与歌唱发声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分不开的。第四阶段为本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声乐教学逐渐与国际接轨,声乐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得到空前的提升。笔者认为,获得如此令人欢欣的局面,乃是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直至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歌唱发声概念的得到社会普遍认知所带来的结果。这个时期,由于审美的变化,美声唱法有传统的风格,也出现了融入现代或流行元素成为新的美声唱法。另外,音乐剧的传入我国,各种“唱法”互相融合成为“民通”“民美”唱法,等等,标志着歌唱发声概念也发生“变迁”,走向多元化。声乐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高雅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院系,则是培养歌唱生力军的主要阵地。在培养歌唱人才的进程中,笔者深感建立正确发声概念的重要性,理性的认识及思考则为重中之重。目前,许多地方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其声乐教学水平与高端音乐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其中主要是歌唱发声概念的差距。从这一方面入手,既是抓住了声乐教学的核心。

篇18: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论文

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论文

内容摘要:歌唱有生理学的、物理学的,也有心理学的。感觉是歌唱与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我们在发声训练时,往往谈“感觉”“找感觉”“感觉好坏”等,感觉对声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声乐学习中,“注意”对于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表演心理素质除具有先天素质外,更主要是集中在后天培养的素质方面。

关 键 词:歌唱心理学 感觉 注意

声乐心理问题,在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早已有专家论述。但诸多声乐教育家并不满足生理教学法,分别开始利用物理学中的声学、力学和心理学,进行声乐教学。

当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绝大部分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以生理教学为主要手段。在浩如烟海的声乐专著中,很少提到心理素质对歌唱技能技巧和情感的支配作用。直到近些年来,才有声乐心理的专著和论文。

在下文中,我们具体地探讨一下歌唱发声心理活动的方法,因为它对于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感觉”是歌唱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

心理学指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

1.歌唱听觉

对于歌唱者来说,必须具备对乐音敏锐地感受和分辨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来提高的。

人的听觉,主要接受外界声音的信息。但对演唱者来说,运用自己的“内听觉”去监听、调整歌唱器官的发生动作,向平衡状态完善。只是歌唱者与听众在听觉效果上有不同的差别:歌唱者的主观听觉,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体外空间的音响效果上,而应该更多地注意体内共鸣腔体里产生的音响效果。这正是强调“内听觉”的意义。

歌唱者与听众,在听觉上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特别在高音区,歌唱者感觉在头腔的共鸣空间中只有一个很小的共鸣点在振动,听众听到的却是很响、很大的明亮的头声。歌唱者感到头腔里更多的是较暗的音色包围着明亮的、集中的小共鸣点,听众却听不到空和暗的音色成分。歌唱者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懂得这种声音音色的主客观差别,还要尽快地适应主客观的矛盾状态,去掌握主动调节、控制共鸣音响的心理技巧。

2.歌唱视觉

有人把音阶与颜色联系起来,虽然有些玄妙,但不可否认是有一定道理的。贝多芬认为b小调是黑色的;斯克里亚宾认为c小调是蓝色的,G调与D调是黄色的。这就是音乐家对调性的视觉反映。

歌唱家对歌声也具有视觉反映,在演唱时,歌唱家的眼里有景与物的视象。在发声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明亮、透明、暗淡、苍老等这些都是视觉感受。当欣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仿佛也看到了“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这幅迷人的画面。演唱者一旦产生了视觉的内心视象,就调控了演唱的情绪和情感。视觉的内心视象调控着情绪和情感,而情绪和情感又调控着歌声的规律,这就是视觉对歌唱与发声的调控作用。

二、“注意”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

在声乐学习中,“注意”对于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此,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人在注意什么的时候,就在感知、思考或想象着什么。歌唱发声时,要将这些综合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不断培养有意注意,克服注意的分散。就可以使歌唱的技巧变成长久而稳定的习惯,使有意注意变为下意识的无意注意了。

“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在声乐初期学习过程中,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注意的单一性。当老师提醒学生需要在发声时保持“高位置、深呼吸”的感觉时,学生往往只能照顾到一个方面:顾了位置,忘了呼吸;顾了呼吸,忘了位置。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往往是由于不懂和不会运用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的心理方法。

三、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声乐表演心理素质除具有先天素质外,更主要的是集中在后天培养的素质方面。

1.歌唱欲望与歌唱环境的培养

歌唱欲望首先来自兴趣和爱好,在此基础上的强烈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才会促使歌唱家热爱这门艺术,产生真挚的情感。一个人在唱歌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这一过程看来很短,只是歌唱前的准备阶段,但它需要平时的反复练习和着力培养。歌唱欲望的培养和形成,兴趣爱好是基础,正确科学的技巧训练是关键,稳定协调的心理素质,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

所谓歌唱环境的`培养,主要指通过平时的注意和训练,使其习惯于在各种环境和场合中进行表演的能力。凡优秀歌唱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起来的。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歌唱者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当然,所有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均须建立在发声器官的良好训练和演唱技巧较为完善的基础之上。“艺高人胆大”,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2.歌唱的激情与表现的控制协调能力的培养

歌唱表演的激情,也就是演唱者的激情与灵感对作品的重新诠释。这种热情与创造来自歌唱者强烈的创造意识。这种创造意识,使每一次演唱,都能重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听众获得新的感受,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唱者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热情激起听众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能控制自己的创造热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歌唱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在两个方面对歌唱表演产生影响:即训练心理状态和演出心理状态。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第一,过硬的技术和技能;第二,有效的实践锻炼和积累经验;第三,解脱自我,消除自卑和患得患失思想,排除杂念。只要能够做到上述三点,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获得令人满意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邹长海.歌唱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4]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19: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论文

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论文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歌唱主要是为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情感进一步发展,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发现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少幼儿还表现出厌烦唱歌的情况,通过长期实践研究得知,这与幼儿教师所选用的歌唱方法不恰当有很大关系,降低了幼儿歌唱兴趣。

因此,本文将从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幼儿歌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发现,不少幼儿教师在教幼儿歌唱的过程中,都要求幼儿要大声演唱,所以,很多幼儿都尽可能放大声音,基本可以用声嘶力竭来形容幼儿的歌唱,尽管教师让幼儿大声演唱可以减少其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但很容易损害幼儿声带,也会误导幼儿,让他们感觉歌唱就是喊[1]。

同时,部分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还带有一定的任务性质,也就是强迫幼儿歌唱,教给幼儿一首歌,如果不能学会或唱不好就不让他们出去玩,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更会让幼儿对歌唱产生反感,此外,在有些教师的歌唱课堂上,不分歌曲类型都按照教师演唱,幼儿歌唱的模式,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针对以上情况,幼儿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现有教学方式。

二、做好幼儿歌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应用伴奏

合适的伴奏可以调动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更是培养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段不同,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也就不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根据幼儿年龄采用合适的伴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模仿能力较强,在伴奏中可以采用简单化的伴奏,让幼儿参与到伴奏中。

而中班幼儿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身体验感受都要强很多,在歌唱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节拍,如《小小蜘蛛》这首歌就有一定的节奏感,因其与爵士风格较为接近,可以将爵士音乐的特点引入到伴奏中,这样歌曲就会更显活泼,幼儿也愿意学习[2]。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逐渐成熟,演唱能力也比以前强很多看,因此,在伴奏上也可以适当自由化,并要求幼儿在演唱中控制好音量,只要唱好即可,不必刻意提高嗓门等。

(二)应用图示

为做好幼儿歌唱教学,还要注意图示的应用,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幼儿记住所学内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应用图示能够让幼儿更理解歌曲内容。一些歌曲较长,如果幼儿不理解难以将歌词记住,所以,可以利用图示增强幼儿理解,让幼儿理解好这些内容[2]。

如在学习《好大一棵树》这首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制作好的PPT,让幼儿跟着多媒体上的图片歌唱,这样一来,幼儿也会记忆得更深。其次,应用图示可以让幼儿精准把握旋律风格,教师应用不同颜色让幼儿掌握演唱技巧,教师在教幼儿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控制好表情,让幼儿了解演唱要做到感情投入,但教师切忌过于严格要求幼儿,避免出现过于成人化的教育。

(三)做好难点分析

由于音乐性质并不相同,音域也有很大差别,在幼儿歌唱教育中一定要做好难点分析。如在小班的歌唱教学中,可以采用由简到难的方式,教师应先让幼儿先了解歌曲旋律,然后带领幼儿演唱,如果音乐强音与弱音较为明显,那么可以在强音时让幼儿跟着音调晃动身体,在弱音时逐渐减少身体晃动,这样也能够让幼儿了解到演唱重点,还可以避免歌词对幼儿歌唱的影响,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歌曲歌词较为简单,但曲调却很难,这时教师就要采用先导入歌词的方式完成演唱,以便让幼儿掌握歌唱重难点[3]。

此外,部分歌曲歌词较长,幼儿不能一次性记忆,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跟唱法教学,也就是先教幼儿演唱,然后让幼儿跟着教师唱,在多次练习以后,幼儿就会学会歌曲,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由于幼儿模仿能力较强,便于幼儿掌握。

(四)积极与幼儿互动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为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让幼儿学会倾听,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听,然后让幼儿讲述一下自己都听到了什么,有些幼儿就会说:黄鹂、春天、小朋友……,然后,教师就可以逐句将歌曲教给幼儿,并在含有这些词汇的地方暂停一下,这样不仅幼儿听得清,记忆也更深刻。

同时,在歌唱教学中,幼儿教师还要注意手势的应用,应用好手势,不仅教师可以少说话,幼儿也会更感兴趣,尤其是在高低起伏较为明显的歌曲中,适当的应用手势能够调动幼儿情绪,幼儿也可以把握好情绪与高低音变化,这与音乐演唱中的指挥十分类似。

此外,由于幼儿歌唱教学主要为欢乐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融入身体姿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在演唱某首歌时,教师可以用身体姿态向幼儿传达信号,让幼儿了解在演唱时应该怎样进行,何时停止演唱,何时开始演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一种,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对歌唱产生兴趣,主动投身到歌唱学习中。

歌唱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论文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在声乐课中以情带声论文

《歌唱祖国》教学课件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歌唱作文高二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歌唱教学论文
《歌唱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歌唱教学论文(通用19篇)】相关文章:

歌唱祖国的教学反思2024-03-10

声乐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作用及其实现策略2022-05-08

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有感2023-06-15

小学声乐课教学计划2022-05-07

幼儿歌唱教学论文2023-04-15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比较论文2023-04-12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2022-05-06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25

建设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想论文2022-06-16

声乐发展史在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论文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