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时间:2023-11-09 07:44:4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集锦14篇)由网友“songvo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篇1: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就更没有声。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歌唱的艺术,是最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也是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情感的最佳手段。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来传达人间的“喜、怒、哀、乐”。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并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中声音与情感并重。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地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丽的曲子。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声乐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是重点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在声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情感培养,对于优化声乐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歌唱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声乐教师要注意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要抒发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通过情感的纽带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声乐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因此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我们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但以技术为重的同时还要兼顾情感。而对于以歌唱为专业的演唱者来说,情感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音乐感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歌唱者和教师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觉能力为音乐服务。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唱歌都用“用心在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的,这样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声乐教学内容是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而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但其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因为歌唱者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所以在艺术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使歌唱者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声乐的整体教学针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呼应的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对歌唱者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抒发感情的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乐上的技能、技巧而获得的,因此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必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饱含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情感教学的实施是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情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做诱导,唤起歌唱者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从而让欣赏者都能因为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大多数人们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篇2:情感声乐教学论文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精选

一、情感: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艺术大多都是有着生动形象的,能够让听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以情感人是文艺形象和艺术作品的明显特征,艺术欣赏的过程和单纯知识的获取、道德说教的接受是不同的,在情感得到愉悦的过程中,加深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使得精神获得升华。声乐的优美之处就是它可以通过演唱者的歌喉将刻板的曲谱变成生动优美的演唱,通过这样激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也把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抒发出来,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达情感和内在涵义,审美感受更加强烈,这样利于形成心理上的互动,体现和实现了传情表意的审美价值。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般通过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来进行,这几个技能主要是从声乐技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人们经常以声情并茂来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并以此为标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是以此作为教、学的评价和评估。情感作为歌曲的艺术生命,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就是在歌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这样情感就可以作为中心,贯穿始终。但是“情”不同于“声”,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声乐美感的中心,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要有“声”、“情”的充分融合并且完全体现在歌曲中,歌唱技术就可以转化为歌唱艺术,回归到声乐教学的主题。就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断句标准、发音准确是必要的,但是若缺少了情感,就不能让人融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是不行的。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要分析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不同情感的充分表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深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就可以更加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作为表演者,把握作品情感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每个音乐创造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藏了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情感表达的不充分就无法体现作品的优美。表演者在表现音乐时,要正确理解对于感情流露具有记录作用的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及其变化,将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并完美地进行表达,这样就能丰富乐曲的形象,打动并感染听众,促进审美的愉悦。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关牧村首度演唱的歌曲,它风靡一时的最主要原因就与关牧村的演唱有关,在演唱时,关牧村把歌曲里面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了除此之外她充分运用强与弱、快与慢、舒展与细腻还有质朴、厚重、豁达的演唱风格等表现手法,使听中国梦能够引起共鸣,让大家都喜欢它,也是因为这样,表演者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作品的情感就会被升华并且完美体现,以美好的形态展现给观众,音乐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色彩。即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二、情感教育:声乐教学的本质

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技巧练习、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及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都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乐演唱中,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歌唱将情感完美的表达,使之生动准确,然后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方法。这也就能看出声乐教学以情感为基础,本质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过程。以师生、表演者、欣赏者通过歌曲带动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审美享受为主要方式的.声乐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更多唱歌的技能和本事,审美愉悦和情感享受的丰富,最终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表现出审美教育中的本质力量。审美是声乐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应该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学生尊敬老师,并且积极向上、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声乐的学习中;相应的老师也要关心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声乐的学习。教师作为教导声乐学习的主体,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学生个性化特征、技能训练要求等的时候,还要精通声乐知识,选择不同题材和内容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进行学习。那些流传许久的作品都有十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审美开发价值,蕴含着人类经典的实现以及感情精华,作品的优劣也影响着演唱的效果。对于作品的深刻分析和认真解读是非常必要的,从曲调到歌词,从理性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时代背景,准确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篇3:情感表达声乐教学论文

情感表达声乐教学论文

一、优化练声,为情感表达提供保障

准确表达歌曲情感依赖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放松对于发声技巧的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基础,发声练习应当因材施教,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声能力。传统教学中发声训练常于歌曲练习分开,运用课前时间调整声音状态,解决存在问题。为提升发声练习对于情感表达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将所学歌曲的重难点进行提炼,转变为适合学生进行训练的练声曲或者练习模式,则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认知,在反复练习中潜移默化感受歌曲情感。在具体改进中,教师可以从语言、音高以及歌曲旋律入手,适当改造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之后的歌曲演唱训练扫除障碍。在练声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端正练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练声也是一种歌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每一段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表演都与演唱者日常的训练密不可分。练声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演唱意识,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美感,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练声过程,面带微笑,想象自己能够将声音传递到远方,想象自己正在进行一场歌唱表演。练声是一个强化技能,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在对着镜子进行练声,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曾经忽视的问题,改正不良发声与表演习惯,进行针对性练习。热情洋溢的练声训练可以有效避免练声的枯燥性,使练声效果事半功倍。

二、研读内容,为情感表达奠定基础

表达歌曲的情感建立在对于歌曲内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之上。因此,为提升学生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研读歌谱与认真分析歌曲内容的良好习惯。歌谱的分析要做到精细,既要关注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也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意图等内容,分析旋律特征以及语言特点,进而形成对于歌曲的感性认知与理性理解,准确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例如在教授《西部放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歌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体会歌曲中的宏伟气势与豪迈气概,品味朴实的乐曲基调。通过将西部民歌作为素材,作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黄土地”儿女,以及其建设祖国西部山河的坚定决心。歌曲由歌唱家王宏伟演唱,他那纯正而极富穿透力的嗓音有力诠释了歌曲内涵,让人心潮澎湃,激起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如果忽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难以挖掘歌曲的深刻内涵,影响歌曲表演的情感表达。在了解歌曲背景等基础上,还应当对歌曲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加深对于歌词理解与感受,在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揣摩作品意象,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歌曲情感。例如,在教授《教我如何不想她》时,学生在了解了作者刘半农远在他乡对祖国与亲友思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歌词含义。题目中的“她”既是祖国、亲友。也可以是心中朝思暮想的人。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歌词与旋律,将心中的无暇遐想寄托在歌唱表演中,抒发自己对于“她”的无限思念。

三、舞台实践,为情感表达提供契机

声乐表演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为了使艺术的生命在舞台中绽放。舞台表演与日常训练拥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组织舞台实践,为学生在表演中抒发情感奠定基础。舞台表演是情感的交流。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歌声、动作、表情等于演员、伴奏以及听众进行交流,克服紧张情绪,全神贯注投入表演,进而将歌曲情感流畅抒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形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于心理变化。常言道,眼睛是心灵之窗,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的眼神训练,通过眼神的`交互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实现与演员以及伴奏者的协调配合,更好的传情达意。具体训练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的方式进行,在每学期,学生都应当精唱八首作品,通过必唱曲目与抽唱曲目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验。另外,还应当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声乐演唱实践,每次六至八名学生参加。对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缺点,各个教师应当进行点评与指导,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除此之外,教室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艺表演以及歌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并依据学生的参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训练的契机,提高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既需要娴熟的演唱技巧,又需要对于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以及有效的舞台实践。情感表达是教师的与学生的共同追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策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与情感表达能力,为声乐表演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诠释声乐艺术的真正魅力。

篇4:情感培养与声乐教学论文

情感培养与声乐教学论文推荐

一、教师在情感培养中的作用阐释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深刻生动地表达歌曲情感是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完美的歌声不仅包括音乐旋律美、音色美和音色变化美,而且还包括丰富的情感色彩美,人们在演唱歌曲时只有以正确的歌唱技巧准确地把握歌曲情感,才能生动地演绎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声乐教学是一种情感艺术,每一位声乐老师都应该重视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积极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养。所以,声乐教学是一个包含理论教学、技巧教学、情感教学等丰富内容的特殊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使学生从乐理知识上了解和认识歌唱的器官及器官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机理,为下一步歌唱技巧教学做理论准备;在技巧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实唱练习使学生感受歌唱的气息、音色、节奏、旋律,使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歌唱和协调歌唱器官的技巧;在情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恰当的情绪引导和激发学生情感,寓情于景,使之正确把握歌唱情境,而且还要加深学生对歌曲本身内在情感的体会。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许多学生虽已掌握演唱的方法和技巧,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声乐表演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如果演唱时只是毫无情感机械的将旋律、节奏演唱出来,那么这种歌唱就违背了音乐表达情感的宗旨和目的,既无法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更无法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声乐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禀赋的不同,教师不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声音训练都达到最佳水平,但学生的情感表达却能够突破这些先天因素的限制达到最佳水平,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演唱技巧教学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从而使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方法探究

如上所述,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含理论教学、技巧教学,更包含情感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教师作用的发挥这一视角来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声情结合的发声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夯实学生认知情感的基础;其次,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认识歌曲本身情感的基础;最后,创设良好的情感培养教学环境,实现表演感情化的基础。具体来讲,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情感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声训练时注重声情结合,是培养学生认识情感的基础

发声练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原理、体会良好的发声状态、进而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科学的发声观念和发声技巧,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声练习既是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重要内容。因而,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在强调声乐理论知识和发声技巧的同时,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情的实唱演示,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注重从发声练习和发声姿态两个方面加强情感教学。虽说发声练习是练声阶段最重要的环节,但由于训练时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没有词语内容的单纯乐句,因而也是一个非常单调乏味的环节。为避免学生陷入为练习而练习的状况,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样即使练声曲没有歌词、没有完整的音乐思想,学生也能体验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正确的发声姿态对歌唱情感的表达也具有一定影响。在练习发声时,不同音区的不同音、同一音区的同一个音在发声时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发声姿态变化,正如声乐大师赵梅伯先生说的:身体立直、面露自然愉快微笑、双眉向上的姿态表示轻松愉悦,双眉向下则表示悲伤,也就是说,发声姿态在总体上是一个伴随情感运动的动态过程。因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人、因时而异,以学生熟悉的事情对发声的情感运动状态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发声的姿态,从而正确掌握发声状态与姿态上的配合与变化,如在唱低声区时声音稳重深沉,如同大力士提石磨,挺拔沉稳;唱中声区时声音嘹亮、具有穿透力,如同眺望大海一样,舒展悠远;唱高声区时声音清晰收紧,如同抬重物上楼梯,紧张稳重。

(二)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是培养学生认识歌曲本身情感的基础

歌唱是表演的艺术,对歌曲的演唱其实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分析作品,发挥想象从情感上感染听众。正如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所说的:如果歌唱者对声乐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就谈不上正确的理解作品,更不要说艺术境界的表现了。

1.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创作出来的,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对作品内在情感的表达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创作改编的经典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演唱者在演唱这段歌曲时应当了解这是江姐被捕入狱后抒发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革命事业乐观忠诚的.精神;《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创作的一首痛诉敌人暴行、歌颂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反映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热烈的爱国情感。只有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出色地完成演唱的二度创作。

2.熟悉、朗读歌词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熟悉、朗读歌词,理解领会歌词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本情。具体来说就是在演唱之前学生必须先熟悉、朗读歌词,准确清晰地咬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通过朗读获得声情上的感性认识,同时以谈话、交流感受和体会建立认同的情境;进入作品之后还要能运用声乐演唱技巧自如的从作品中走出来,淋漓尽致的表达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学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歌词后,了解歌词表达的是作者对心上人的思恋与爱慕之情。准确把握歌词思想内涵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也为下一步旋律学习定好情感基调。

3.熟记旋律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有人认为对歌曲歌词的学习是一种从外到内的情感认识,而对歌曲旋律的学习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情感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对歌词的学习只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要想进一步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还必须学习旋律,根据每句歌词所对应的旋律去学习熟记旋律、表达情感。熟记旋律,唱准音高、音准、节奏、节拍是分析研究声乐作品的基础。教师应当在良好的情境下主动引导学生在歌词情感的基点上,自由灵活地运用发声技巧和发声状态,充分发挥想象,巩固所学的发声技巧和发声状态。如在演唱《祖国,慈祥的母亲》时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赤子对祖**亲的深厚之爱”的情感基调,以情带声、声随情出,才能唱出强弱、浓淡、有起伏变化的旋律。

4.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通过创造想象来完成的,演唱者要将作品中蕴藏的情感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运用再创造想象来领悟作品中蕴含的词曲家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想象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还可以扩充作品的情感。歌曲中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在表达歌曲情感时可以借鉴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从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变化,又要鼓励学生挖掘声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并从其他艺术中积累情感体验,丰富想象。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培养教学环境,是实现表演感情化的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多给他们上台表演和敢于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参加锻炼,积累演出经验,这样学生在演唱时既能做到坦然自若使表演感情化,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歌唱环境中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离开情感,声乐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声乐教学中,只有以培养情感为目的追求“声与情”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作者:杨星 单位:许昌学院

篇5: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论文

一、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的重要性

(一)情感是声乐作品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人们把“声情并茂”作为评价歌曲的艺术标准,从功能意义上说,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只能解决“声”的问题,而“情”才是声乐作品中美感的核心。因此,声乐教学也应该以此作为教与学的准则。国内外声乐作品风格迥异,这就需要演唱者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情感表达出来,用自己的再创作还原作者的感情世界,体验声乐表演的乐趣。例如:对于艺术歌曲《梁祝》中的主导旋律,歌唱者要勾画出一个失去恋人、备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女子,幻化成蝶后,与恋人双双飞舞的爱情世界,这就需要歌唱者演绎出亦画亦真的戏剧性画面。由此可见,演唱者需要真情流露,融入画境中体验歌曲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打动听众的心,从而准确地演绎好原作品。

(二)培养情感是陶冶情操、增强音乐素质的手段

审美导向是声乐技术中的感性因素,在声乐学习中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声乐学习转化为一种审美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领悟声音审美效果。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歌曲作品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把握演唱的情感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歌曲作品的艺术形象。

(三)情感是感染听众的关键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载体,从学生的创作能力上来体现。也就是说,让学生能运用声乐技巧知识再加入自己对作品理解后的内心思想,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景物等不同情感的诠释,启迪听众的想象力,丰富、准确地还原一首声乐作品,以此来感染听众,引领听众对作品进行共同再创造,以求满足听众的情感审美需求。例如:对于甜美抒情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柔美、轻缓的听觉感染力;对于激昂、雄壮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豪情壮志的听觉感染力;对于活泼欢快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轻松、减压的听觉感染力;对于舞动、繁琐的声乐作品,演唱出来就要带给听众宣泄、狂想的听觉感染力;等等。歌唱者带给听众听觉上的感染力是直观的,归根结底,能给听众带来巨大感染力的应该是内心升华的感染力。听众被传达这些信息之后再经过丰富的内心活动,进行想象和感受,进而产生出来的巨大感染力,才是演唱者诠释作品的最终目的。例如:比才遗作《卡门》在我国上海、香港两地歌剧院上演,大放光彩,受到热烈欢迎。这就是观众看过歌剧演出之后,思想升华的感染力,不过,这种感染力要以视觉和听觉感染力为基础。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是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以趣味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通过小组研讨、体验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高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预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语言是教学工具之一,即要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传达人间正能量。言简意赅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可以采用引导、启发式的对话方法。例如:学习歌曲《燕子》之前,要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首先启发学生:我们都见过天空中的小燕子,把小燕子比喻成心爱的姑娘,你会怎样来描述呢?

(二)在歌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有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感知、联想、与相关文化相结合等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以听觉为主线,采取师生互动、设计音乐活动、创设适宜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例如:对于声乐曲目《大海啊,故乡》,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作曲家移动了歌曲中三拍子节拍的重拍位置,形成八分音符和浮点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使本来已经具有摇摆律动的三拍子更具有如海浪的晃动感。并结合以下波形为主的旋律进行,用横进的手法,将波浪形的旋律层层推进,更增添了起伏荡漾的效果。第二段在音区上进行对比,描绘了奔腾翻卷的`浪花,将游子思念故乡、心潮澎湃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使音乐情感更加鲜明、突出。完美的歌唱应是对艺术歌曲长期实践、积累的成果。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加实践活动的舞台,让学生把教学中所学转变为心中所想、口中所唱的成型的声乐作品,进而成为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

(三)加强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是学好声乐的基础,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声乐的指导。只有熟练运用声乐基础知识,才能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声乐作品的精髓所在,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情感。

(四)深入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融入情感

深入地欣赏、认识、感受一首声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融入演唱者的情感,丰富内心世界,也才能让声乐作品有更深远的意义。例如:演唱著名抒情歌曲创作者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这两首套曲都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塑造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位充满朝气的青年,踏上生活之路,寻找幸福和爱情。但世态炎凉,主人公幻想中的王国被冷酷的现实摧毁,几经挫折和失望,最终主人公变成一位凄凉、悲伤的孤独者。这个从“自我感受”出发的作品,好像是一部自传、抒情小说,是作者极具代表性的自我写照的声乐作品。所以,只有先透彻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才能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五)以直观示范教学传达声乐作品的情感

通过教师亲自范唱,能够促进学生直观接受并能模仿、感受声乐作品。例如:对于《花非花》声乐作品中的软字头处理,可以让学生观察、领悟教师从表情、口型、咬字、音色、气息控制及作品的强弱和速度上以不同的两个方向示范唱的处理,从而使学生能在直观教学中感受到教师传达出的情感,通过体会和模仿更简单、准确地唱好这首软字头处理的歌曲。

(六)用形象的比喻性语言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

声乐基本要素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这时候,如果教师用比喻性的语言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绘出来,就能使学生的脑海中有个具体的“真”东西的概念,从而简化难点,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演唱声乐作品《鳟鱼》时,歌曲A段要描绘出鳟鱼是在清澈明亮的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戏生活,也要求演唱者将此段唱出跳跃而不间断的感觉。那么教师就可以把小鳟鱼拟人化,把小鳟鱼比喻成在小河中蹦跳玩耍的一群少年儿童,儿童一高一低地踩着小河底的鹅卵石,乍暖还寒的河水还有些凉脚,所以,儿童们舍不得离开河水又不得不蹦蹦跳跳。让学生们在头脑中有个这样的画面,再运用声乐基本要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不难把握《鳟鱼》A段作品的情感表达了。

篇6:声乐教学的情感培养策略论文

声乐教学的情感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声乐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培养优秀人才的新战略。声乐教学应寻求一种新的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颖的社会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声乐教育教学模式,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新时期音乐方面就业市场的需求,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在激烈的音乐市场竞争中展现竞争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性;教师的情感驱动

一、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的意义

在探索现代声乐风格的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歌唱风格的科学表现。声乐表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是“声音”。因此,在声乐中表达情感时,要注意声音的技巧。更准确地说,声乐表演的内涵要更加丰富。它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需要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层次和歌唱水平的差异。情感的培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歌唱的科学性。

二、声乐教学情感的培养

(一)开展情感教学

每部音乐作品都是融入作词、作曲人员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因素。每部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用音乐形式在述说着内心的情感。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中,必须认识到情感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必须进行情感教学。中国声乐音乐文化强调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现代音乐表演,丰富的情感都是传承。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民族。不同文化的发展有其独特的风味,这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不同。虽然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每一种音乐都表现出一种非常清晰的情感。声乐从古至今都重在情感的表达,并将丰富的情感代代传承。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民族。不同文化的发展有其独特的风味,这使得民族音乐文化不同。虽然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各有其的特点,但无论形式如何表现出的情感都是感人至深的。因此,情感融入声乐教学的前提是重视情感教学,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能够顺利融入音乐作品,用心灵感受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介绍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逐渐引起情感共鸣,学习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二)激发高校生的感知潜能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在个性、兴趣、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差异,而高校学生对声乐的感知能力也是一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高校学生对声乐的感受如何,这些都是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从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在此基础上,高校的学生在现代生活中仍能欣赏到声乐的美。例如,在声乐课,老师可以让学生有代表意义的民族音乐欣赏,之后结合教学内容问学生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歌曲的社会背景,歌曲中显示的丰富情感,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你从这些民间音乐欣赏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而且要通过这些作品,如音高、节奏、通气等,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声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音乐技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受到其影响,从而进一步学习声乐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水平。

(三)完善师资建设与教学设备

教师是高校声乐教学的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设备是高校学校声乐课堂教学中衔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教学工具。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理论对实践技能的转换效率和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师的建设和教学设备,更好地为高校的声乐教学服务?首先,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完善高校声乐教师培训体系。他们也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应该明确音乐和文学的异同,包括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实践技能,强调音乐表达能力和权力,并找出不同形式的音乐之间的异同,以便学生可以直接理解音乐。作为一种多元化、多种形式的声乐教学和声乐技能交流活动、课程等知识创造的声乐训练活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二是完善的声乐教学设备。例如,我们需要更新声乐教学设备、声乐教学过程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知识,掌握相关的声乐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情绪训练,重视情感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的声乐表演技巧和技能,还要教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声乐艺术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创造一个特定的情感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情感,对乐曲精神内容的最大限度理解。情感培养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声乐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有必要将情感训练融入声乐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磊.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5.

[2]吴琳.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04.

[3]徐冰.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思考[J].北京首都师范高校,.

篇7: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情感是音乐中重要的灵魂,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对声乐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正确认识。不仅如此,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声乐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教学内容。本文就讨论了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声乐表演者将完美的声音、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及歌唱本身艺术形态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声乐内容。并且,声乐表演者将作词者和作曲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声乐表演者将情感融入声乐表演中,把听众从一个听者的外部状态带入到声乐的表演中,使听众深刻感受到歌曲的美感,激发听众及观众的热情,使表演者与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感染观众。

二、声乐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为:①歌唱基础知识的讲解。②呼吸及发声的训练。③不同歌唱形式的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其本质内容和具体核心就是通过声乐演唱,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声乐表演将歌曲的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的技能和技巧。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教育的培养,更要注重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培养起良好的情感,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培养。所以,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如何培养声乐教学中的情感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并领悟作品内容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及特定时期创作而成。我们都知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也是一样的,创作者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音乐作品中,通过歌词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要读懂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深刻了解歌词的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我们个人表演的形式给观众呈现出来,那样我们的表演也会更具有感染力。

2.掌握歌曲作品的优美旋律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不仅仅要有内涵深刻的作词,并且还需要优美动听的.歌曲旋律。一个好的作曲者会通过自己深厚的音乐功底对内涵深刻的歌词进行具体的分析,配上合适的曲调,这样的歌曲才是完美的。我们在培养情感时,也要去领悟作曲者的用意,熟悉曲子的声调在歌词中每句话所注入的情感。歌曲中时而高亢、时而激越、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的旋律线条才能被我们准确地表达。

3.注重声音与情感的配合

声乐教学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的声音是万万不行的,美好声音也是声乐表演的入场券,只有美好的声音才会有欣赏性,才会富具美感。但是往往很多声乐表演者以自己美丽动听的声音为骄傲,而忽略了对情感的培养,所以他们始终都不会感染观众,更不会在“圈”中大红大紫。美好动听的声音需要与丰富的情感相结合,需要触景生情、寄情于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最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带给听众,这也是对作品的一种尊重。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某个明星唱的歌把观众唱哭了,这就是歌唱者首先“声”与“情”结合,然后又把观众带到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去,让观众也深刻感受到丰富的情感。所以,声乐教学中“声”和“情”缺一不可。

4.注重师生关系培养,情感教学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的讲解,给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了解这首歌曲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的情感旋律,让学生们充分的进入到歌曲旋律的环境中去,学生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情感更加丰富化。当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老师要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老师在讲解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进行到环境中去,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将学生带入进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学生在学习时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做到快乐的唱歌、有感情的歌唱。

四、结束语

我们音乐的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声乐教学。声乐教学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培养,将情感给予声乐歌曲中,用声乐表达形式将情感展现出来。这样的演唱方式会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够唱出歌曲中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吴琼.谈音乐教学中的感情培养[J].音乐时空,201

[2]孟桐桐.论圣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J].参花(上),

[3]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院报,2011

[4]雷蕾.浅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培养[J].音乐时空,

[5]方园.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北方音乐,

篇8:初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初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众物质水平不断提升,音乐特长的培养受到社会及多数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对初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学习声乐不单单是学唱几首歌曲而已,声乐老师承担着学生声乐启蒙的任务,为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者。如何针对音乐特长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尤为重要。文中从开展声乐教学的方法入手,介绍培养声乐教学情感的方法。

一、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现阶段,多数学生并未科学认识所学的声乐知识,时常出现一味追求声音高度的情况简单认为能唱高音即可达到相应的演唱水平,从而忽略情感表达对学习声乐发挥的作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一系列围绕情的方法,可以说是略有成效。

(一)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无法对声乐教学保持长久的兴趣,会面无表情、声音无力的演唱,且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的情况,声乐学习上难以长进。因此可知,引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学生均存在严重的追星热,对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歌唱家、歌手非常感兴趣,教学老师可借助媒体、电教等方法了解艺术家们追求艺术的艰辛及获取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愿望。

(二)点评教学法

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及声乐教育家教学录像,指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研究作用,从演唱技能、方法、情感等层面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演唱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起初学习声乐时,老师可采用直观的电化教具让学生感受声乐课程,随之由老师开展恰当的点评,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针对学生学生声乐中存在的问题,让其观看某些教育家的教学录像,使用对比法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随后教师开展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弄清楚自己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手势、眼神等辅助手段表现自身的情感,确保演唱的内容更富有魅力。

二、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声乐和情感是歌唱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歌唱技能和情感是歌唱的整体,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对初中音乐特长生开展教学时,必须加强整体训练,促使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锻炼学生养成心灵歌唱的好习惯。

(一)发声教学中融入情感表达

多数声乐教学者在指导学生开展发声练习时,对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环节的训练过于机械化。因此,声乐教学中可使用以声带情的方法展开训练,从而满足声音技巧训练的要求。例如:开展连音训练时,多数学生会出现发生不连贯的情况,这时,教师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阴道,将每个音节比喻为粒粒珍珠,声音犹如采用一条线将珍珠串起来,如果这条线断开,珍珠就会全部洒落。这种比喻极为简单且形象,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连音发生技巧,从而完美地表达出来。进行发声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一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境和画面,确保发声练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歌曲教学中融入真实情感

声乐教学中的歌曲作品有深、浅、难、易之分,歌唱教学效果几乎展现在歌曲曲目演唱中。日常教学时,声乐老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生不同的条件、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首先,不要挑选难度过大的曲目,导致歌曲演唱力不从心,无法驾驭或难以施展所学声乐教学技巧,更谈不上情感表达。其次,要准确认识一首歌曲演唱的效果不单单以歌曲大小难易判定,哪怕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目,只要学生长的细腻、完整,能够让听者产生共鸣,就表明达到演唱的艺术要求。同时,要依据不同风格的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让学生掌握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格、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感情

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掌握作品的处理方法,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成为开展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门。一首歌曲的长短,均凝聚着作曲者强烈的情感,歌唱者要充分挖掘并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对表达作品情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声乐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作品、理解及处理作品,让自身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中,采用放松且充满激情的状态进入演唱意境,从而完美表达作品的真实感情。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项难以阐述的复杂工程,声乐教学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声乐教学要求老师在学习前人优秀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恰当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中放飞自身情感用心体会音乐的内涵,将每一次演唱音当作自身情感的表达。

篇9:声乐教学论文

声乐教学论文

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进入学校学习声乐的,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14-17岁之间,他们入学时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好一点的学习过一点发声方法,不好的甚至张不开嘴摸不着调。如何从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演唱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是摆在我们中等专业学校声乐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中等艺术学校怎样开展声乐教学和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略述己见。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因为学生良莠不齐,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万人一声,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歌唱来了解学生的歌唱意识和感染力,对歌唱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歌唱素质。其次,按照每个学生实际水平相应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最后,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依照以上三点来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效果必定不错。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一般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热情兴奋、活泼好动型,这类学生受情绪影响很大,学习忽快忽慢、摇摆不定。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可以给他布置难度较大的练声曲和作品,使他感到不努力学习是完成不了作业的;另一种是性格内向、情感丰富但不爱表达型,这类学生上课时心事很重,想唱好又怕出错,反应慢不易于教师配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声乐的信心,我们对待这类学生要热情、耐心、态度和蔼,培养调动他们的歌唱欲望和学习热情,见好就收。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

“用头脑去唱歌[1]”,歌唱发声也是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揭示发声本质的运动规律,要用思维去唱。

美好、丰满的声音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演唱,这些都是演唱者外部的表现,也是教师通过正确思想的引导,身体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正确用力的结果。声乐教师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主次矛盾、情绪与理智、技术与艺术之间,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声乐学习更加科学化。

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

民族声乐唱法的学生在演唱创作歌曲时,声音是比较贯通明亮的,但演唱风格较浓的地方歌曲时,往往声音靠前,甜美的声音反而变成“挤”出的声音,使声音“虚”没有了穿透力。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学生听觉上的错误和审美观不正确,解决这种问题我采用以下五种措施:(1)要让学生明白“挤”的错误和危害性;(2)让学生“想”感觉,不要刻意“听”自己的声音,因为嘴和耳很近,声音不进头腔,很容易产生错觉;(3)多上台演出,积累实战经验;(4)录音,听自己演唱,客观的判断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是想象中的效果;(5)多听中外歌唱家的录音,提高学生辨别正误的听觉能力。总之,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他们的声音观念上的问题,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四、调整心理状态

声乐表演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熟练地技能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在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达到舞台上与舞台下演唱效果的一致。“要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就必须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2]”克服心理的障碍,才能真正学习好声乐艺术。

我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琴房上课歌唱感觉不错,可一上舞台就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是学生学习声乐时间短,舞台锻炼机会少。第二是心理素质差,习惯了上课时在老师的引导很容易进入歌唱状态,能够获得较好的演唱效果,一旦站上舞台,随着环境的改变便不由自主地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使声音失去呼吸支持,拼命用“劲”唱,全身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唱了些什么。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所选歌曲难度适中,使其“轻装上阵”,演唱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另外,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演出实践,只有在舞台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才能逐步适应各种场合下的演唱。

经过十年的声乐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遵循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学生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篇10:声乐教学信息技术论文

声乐教学信息技术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声乐课堂中的不断渗透

当今世界各类学科呈现多元化发展,而对于声乐教学理论相关研究来说更是这样,如当前的声乐美学研究、声乐声学研究及声乐生理学研究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带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掌握外界信息变化,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及质量,并且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辅助教学工作。而随着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发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时代随之到来,随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产生,并被逐步应用如课堂教学中来,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利用、管理,来完成对实际教学过程的优化。另外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下,其在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均效果显著。

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言传身教方法,大多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并将声乐教学变得相对直观,其特别适合初学声乐者或者对教学过程中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并且因为声乐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及特殊性,因此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言传身教以做到将声乐教学化繁为简。但是言传身教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学过程存在一些盲目性、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老师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度强调教学过程中模仿因素,缺乏一些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把握。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由“启发式”转变为“情景式”

过去声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使用启发式模仿教学,因为每个人自身所学知识及自身发声器官构造存在差异,并且实际歌唱状态也有着一些差异,因此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会出现明显不同。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声乐教学中,教师在面对一些想象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时,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改变为“情景式”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动画、声音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歌词声音描绘的'情景中去,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声乐曲《苗岭的早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花腔部分歌唱时,一部分学生出现笨重现象,歌唱平淡无味,此时教师利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向学生描述这一副景象,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而通过一些视频展示,学生在歌唱中明显能够体会到歌词所描绘的景象,并代入一些自身情感,整个教学前后效果明显不同。

(二)使得经典教学得到不断“延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和其他一些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是很短的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瞬间记忆力,而对于一些记忆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就变得有效不足了。但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如MP4、MD等,可将一些经典教学变为“永恒”,并且课后学生一方面能够不断聆听老师所教,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上课录音的聆听进而找出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予以解决。另外很多学生感觉课后练声和课堂演唱存在明显差别,而究其原因在于课堂上老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声音的辨别,并且教导学生记住一些演唱方法正确时的一些感觉,而这一种感觉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而通过一些设备将这些录音记忆,课后学生不断聆听,进而就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独有“延续功能”实现声乐教学的“温故知新”。

(三)使得声乐教学师生活动更加方便

随着当前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已经不仅仅限于在学校中了,而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并且当前的网络视频能够实现多人同时进行,这样课堂中的声乐教学就能够有效地延伸至课后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人视频聊天来对声乐发展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对自己的演唱作品做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并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通过大量的交流,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总结,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教师的指导,无疑对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另外随着“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首先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名师的指导,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一些教学机会。其次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演唱作品上传至名师开设的课堂中,让这些名师进行一些点评指导。最后,对于学生上学途中费用开支及时间节省方面也有着一定作用。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其不但刺激着音乐教学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而且其使得传统教学中的言传声教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一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科学、合理,而不能使得原有的优化教学方法演变为一些“机械灌输”。

篇11:中美声乐教学比较探讨论文

中美声乐教学比较探讨论文

一、歌唱前的热身运动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师从西俄勒冈大学声乐教授凯文·哈儿皮(KevinC.Helppie)博士,他是美国国家声乐教育联盟及华盛顿合唱指挥组织的成员,在西俄勒冈大学任教多年,有着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在每次上课之前,他都会带领学生一起做一套热身运动,从头颈部运动到肩部运动,再到腰部腿部至全身,并在热身运动的过程中穿插气息的练习。例如在做双臂画圈的运动过程中,当双臂伸展于头顶时保持吃惊的吸气状态,稍事停顿后,在伴随着“斯”的发音中慢慢放下双臂,也可以保持发音让双臂在身体两侧多次摆动,以加强肺活量的练习。这看似简单的一套唱前热身动作,使笔者受益匪浅并深受启发,它不仅活动了喉部的肌肉,也充分调动了全身的肌肉,让这些肌肉都积极的参与到歌唱的运动当中,整个人不再是单独的喉部发音,而是整部歌唱机器的运转。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热身运动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而在我国的声乐课堂中很少有唱前的热身运动,如果能将此项训练加入到我们的声乐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热身运动充分调动起歌唱的肌肉,这将对解决声音僵化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

在美国,很多声乐老师都有自己特有的练声曲。他们有从著名声乐练声曲中摘取的,也有自己创作改编的,有大线条的练习,也有无声的练习,有多字母的练习,还有带英文歌词的快速级进旋律的练习等等,练声曲的花样很多,并且针对不同声部都有很多相对应的练声曲。在凯文·哈儿皮博士的声乐课堂上,他专门把自己的所有练声曲装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背会与自己声部相适应的练声曲。同时他认为只有充分活动好嗓子才能更好的进行歌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练声曲和歌曲往往占有同等的时间和分量。而在歌曲的选择上,美国的老师则希望学生演唱更多的艺术歌曲,这对年轻学生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有很好的帮助。艺术内涵深厚的艺术歌曲对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内的声乐课堂在练声曲上往往过于单一和随意,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歌曲演唱上,弱化了练声曲的功效,如果加强练声曲的开发和练习,让学生在练声曲中体会到更多的声乐技巧,想必对我们的演唱会带来更大的帮助。另外在曲目的选择上,我们的师生也喜欢以大的作品来显示歌唱的能力,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对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上耐心不够,这是我们国内声乐教学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鼓励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的声乐课和中国一样,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教授方式,但美国的课堂气氛相对于中国较轻松、活泼。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讲一些非常幽默的话语,甚至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形态,憨态可掬,叫人忍俊不禁;加之美国的学生因为所受教育模式的不同性格也比较放得开,不拘谨,演唱真挚率性,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在教学过程中,美国的声乐教师更多地是采用鼓励与赞扬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表现,无论学生唱得如何,教师首先是予以鼓励,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加以指正。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声乐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中国的声乐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学生也比较内敛和含蓄,加上长期以来都有师傅带徒弟、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要听从老师的要求,不能持怀疑的态度,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当练习中出现纰漏时,总是批评在前,指正在后,鼓励不多。当然这与我国的历史传承和教育模式有关。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太多的鼓励式教学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但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形象化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四、课程设置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国高校在教学制度上多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条件为自己选择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学生跨专业选课现象很普遍。美国西俄勒冈大学音乐系的课程设置也较为丰富,有音乐技能类课程,例如声乐技能课、钢琴技能课、合唱课、合奏课等;有音乐素质类课程,例如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音乐技能课等;还有一些扩展类课程,例如美国本土音乐历史、录音艺术、声乐教育学、人种音乐学、爵士乐历史等等。学生在选课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可选择两个以上的专业来学习,甚至还可以选修其他学院的课程,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美国高校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这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学分选修上,还为学生创造很多的实践机会。以西俄勒冈大学音乐系为例,他们在每个学期的中间都会设置几次专业技能实践音乐会,又有不定期的各类技能课程的汇报音乐会,还有一些学术交流的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包括残疾同学也有同等的机会,不仅教学和演出场所都有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设施,当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尽管还有很多的瑕疵,但大家都给予真诚而鼓励的掌声。

在美国访学的一年期间,笔者选修了很多的课程,切身体会到了美国高校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宽松又严谨的教学模式,获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对声乐教学的启发。但笔者认为美国的声乐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过多地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方式虽然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但也会让学生有骄傲的情绪,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过于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虽然会使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但也会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教学成果不够显著。笔者认为,轻松和严格的适度结合才更有利于声乐的学习。

当今的中国飞速发展,我们的声乐教育也不断地与时俱进,和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由于国情的不同和所受教育的差异,我们的教学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水平,既要发扬我们的长处,也要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我国的教学特色相融合,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把我们“民族的”真正变成为“世界的”,这将是新时代中国声乐教育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琼·道纳门,玛利亚·契亚切亚.完美的准备[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12: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声乐教师水平有限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也限制了很多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挖掘自身的潜能,造成了声乐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错误教学而破坏了学生嗓音的问题,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就会严重的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

(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在传统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只是开展单纯的教学活动,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较低,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声乐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都比较差,

再比如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因此在上台表演时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变得忘词、跑调,因此在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声乐发声、气息等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声乐理论和综合技能培养指导。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变革发展,可以通过采用集体课、一对一课程、小组课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对一声乐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生域特点和演唱水平等展开独特的教学过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优势扬长避短的开展声乐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小组课是学生演唱水平提高,知识量积累的一个发展过程,按照学生的某一个特征进行划分,作为一个小组成员,这样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方式,共同取得进步。

在开展集体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学习和进步,能够加强对演唱方式、中外声乐作品等方面的研讨和欣赏指导,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概念和发育技巧,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声乐技巧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有效的声乐技巧和技能。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分配教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不断进行教师调整,让每一位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所长,扬长避短。

通过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教师可以选择擅长教授的内容给予同步需要的学生开展指导工作,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高校声乐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升

教师是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才能,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价值观念,能够具备不同声乐风格的鉴赏能力,这样在完成教授课程时,才能够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在示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舞台及其演唱的能力,做到言传和身教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学生拥有大气优雅的演唱气质和演唱风度。

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指导,使得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态度也需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得体大方,重视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加倍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信心,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认识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的不断变更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现状,对其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的分析,进一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不断完善高校声乐教学过程,

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前社会需要,勇敢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和音乐优势,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声乐表演水平。

篇13: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一、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

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

[1]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二)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

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

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

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

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声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备受重视,在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声乐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政府和高校都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高校教育向更好的方向指引,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篇14:民族声乐教学论文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地方民歌,民歌演唱方法以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的复杂性,致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难度大,教师不好把握和分析。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整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和守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上,不同民族音乐的授课教师没有分析学生的个体风格和个体特色,对民族声乐的独特演绎没有进行科学评估。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的民族声乐院校没有形成和制定出教学考试评估体系和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没有完整的培养模式,就不可能使学生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它的表演因素包括很多种,但是,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声乐艺术的表演因素,反而更多的强调表演技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的特性越来越少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主要通过民族声乐演唱和聘请民间歌手示范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声乐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中国在音乐教学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很多院校开始把教学注意力转移到流行音乐上,逐渐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很多的专业音乐院校或其他学校的音乐专业都去钻研和发展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教学上则不去花费时间和经历进行研究和创新,所以社会进步,音乐发展,但是民族声乐的教学还是在原地踏步。很多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再去分析民族特色和民族声乐的具体风格,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知道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一无所知,民族声乐在表演时缺少了民族情感和民族风格的神韵。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材内容的缺陷性

由于开放国策的执行,欧美文化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也把注意力放在流行音乐上。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和社会上的音乐人士都去研究和创新流行音乐的的形式、内容等,渐渐流行音乐的教材内容不断地完整、具体、全面。民族声乐的教材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去研究和编辑,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在今天的很多音乐院校,民族音乐的教材还是原始的曲谱教材,音像音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没有进入学生的必修课。这种现状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流对民族声乐的不重视,音乐院校的关注焦点不在民族声乐上。另一方面,我国在民族声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即使有很多音乐院校,他们的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民族声乐教学研究。

(三)“原生态”音乐的流行使其进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伴随着流行音乐对我国的影响,很多流行音乐的弊端开始暴露。例如歌词的粗暴,思想的低俗等等,加之我国国内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忽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来,各地的'电视节目开始掀起一股民族原生态歌曲热潮。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许多高校开始改革,适当的关注民族声乐教学。开始学习社会上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追逐。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上引入“原生态”音乐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成果,但是“原生态”音乐毕竟不能等同于民族声乐,使得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一)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不断地进行改善

要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高校可以引进“原生态”的民歌歌手,然后对他们进行民族声乐的专业知识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在此基础上添加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得民族声乐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更加自然。除此还要培训他们各种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基本功,从而促进在教学环境中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重视对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

在我国的大多数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材普遍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完善,曲谱教材不应该是民族声乐的主流教材,应该以它为基础,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下民族声乐教学的需要。

(三)音乐方言课的比例突出

不同民族的声乐都和它的方言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方言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要突出民族方言的教学,民族方言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中的瑰宝,是我国的精神财富,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音乐上的完美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对改善我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措施,希望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做出贡献。

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声乐发展史在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如何在声乐课中以情带声论文

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的重要性论文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论文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声乐作品中词曲关系研究的论文

高职声乐教学分析

音乐剧教学中声乐艺术指导思考论文

简析声乐艺术中意大利语语音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声乐情感教学论文(集锦14篇)】相关文章:

建设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想论文2022-06-16

声乐教学中教育学运用探究论文2023-10-14

声乐技能教学法的论文2023-04-20

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2022-08-18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普及发展论文2022-09-13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2022-05-06

声乐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作用及其实现策略2022-05-08

大学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探析2023-10-28

声乐审美与声乐教学融合研究论文2024-02-22

民族声乐发展中传统戏曲的渗透研究论文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