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论文((通用16篇))由网友“信用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论文
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论文
1.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意义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商务、策划、管理等方面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商务管理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仍然存在偏差。这需要高职院校对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一步完善,使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DACUM,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英文缩写,它是CBE――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模式运用的一种职业分析的系统方法。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通过针对该专业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让学生详细、具体的掌握每项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应用DACUM法,使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更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对商务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描述得具体,为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基础;
2)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为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提供了具体的标准;
3)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有利于加强用人单位与商务管理专业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
4)应用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职业能力与水平要求的学生。
2.DACUM法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应用的目的
用DACUM法进行高职商务课程的开发,为高职商务课程开发的单项任务分析表、知识结构表、能力结构表、课程体系结构表的`开发和形成提供了依据,为整个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DACUM法确定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从而开发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定义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2)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有了明确的定义;
3)根据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可能从事得的职业定义其所必需的各种专项技能;
4)描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相应职业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
3.DACUM法开发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分析
3.1成立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开发小组
专门成立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开发小组,小组成员有来自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管理人员、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成员以及部分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2将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3.2.1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的分布情况调查
针对高职商务管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查形式。在调查过程中应结合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亲身经验以及企业的需求,保证对该专业职业分析的全面性。
3.2.2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相应岗位能力调查
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广、分布的岗位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对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访问得出不同岗位对所需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不同要求,如商务管理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技能等。
3.3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提出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技能的含义,开发出包括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操作评定标准、专业能力领域和专业所需技能的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
3.4根据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图表中的所需的相应技能要求,开发出与各项技能相对应的学生学习资料。
3.5按照学习材料的内容实施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项技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3.6总结并形成系统的整合模式及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支撑资源。
4.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
4.1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需求分析
4.1.1需求岗位分析
企业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的商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层次不同,集中表现在: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行政、销售集中在高职。用人单位认为他们做事成熟,实践能力强。因此根据高职商务管理的专业性质,企业更需要现场管理人员、企业行政、销售等。
4.1.2需求岗位能力调查分析
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方面,企业既重视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管理素质,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在制定DACUM表时要特别突出这一点。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收集来自企业一线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终于开发出了商务管理专业的DACUM表,为单项任务分析表、知识结构表、能力结构表、课程体系结构表的开发和形成提供了依据,为整个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高职商务管理专业DACUM的工作分析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DACUM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将该专业可能从事的职业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一职责划分为若干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该专业各个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如图1所示。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应基于企业对本专业需求,用DACUM发开发出符合高职商务管理特色DACUM图表,为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提供相应参考。
篇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发要以学生就业为指导。
(一)突出旅游管理课程的专业性。
高职院校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普适性,包括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游英语一级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等等课程。由于高职教育具有本土化和实用性特点,因此在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要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对于课程进一步细化,以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在课程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竞争意识中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导游服务技能之外,还包括饭店服务管理的培养。那么旅游饭店管理就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门方向课程,即饭店餐饮服务、饭店客房服务以及饭店食品营养卫生。在教学安排中,可以将该课程氛围前厅、客房、总台接待和商务服务等等部分展开教学,以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应对各种实际问题,以使自己逐渐由专业化向复合型转变,以尽快地融合到工作环境当中。
(二)突出旅游管理课程教育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
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一些学科与国际已经实现了接轨。根据国内外在学科内容以及逻辑性安排上,可以提高学科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且在课程安排上,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融合,以使高职学生更能够适应学习规律,并掌握学科重点。
考虑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在教学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更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熟记于心,以利于学生毕业离校后走入职业岗位能够自我约束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步入职业生涯,首先从事的工作往往以接待服务为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可以为旅游行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扩宽了道路。特别是直接面对国际游客的时候,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能够突出旅游专业的教育特色。
(三)旅游管理课程要与相关学科相互交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鉴于我国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项目的日渐突出,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上,迎合了旅游行业时代性特点,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等都设置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领域中作为辅助学科。以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会在一线从事旅游服务,其职业性质决定工作中接触面之广。
为了能够很好地适应旅游行业各项服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作为培养基础,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但具备了知识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标准,而且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也就是说,从事旅游服务是一项综合性职业,除了职业技能之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才艺,并将其运用到旅游服务当中。在授课形式上,可以在景区安排才艺展示的舞台,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气息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职业创作灵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通过与当地旅游行业合作,当学生参与到旅游服务行列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对于当地的旅游文化、旅游景点以及习俗等等都有所掌握。
二、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要符合市场化需求。
(一)将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要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其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中,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较高的职业技能型和实用性,并能够与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鉴于就业是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标,那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将就业指导贯穿与高职教育当中。
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不但实践性强,而且已经呈现出就业人才需求量大与专业人才就业难的矛盾态势。高职院校此时就要对于市场人才需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深入考察,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根据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以利于及时地向社会输出优秀的实用性人才。
(二)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
虽然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轻松就业。随着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那么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展开了人才竞争。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使自己适应于人才市场竞争,并提高竞争力,就要使自己所具备的资质符合旅游人才标准。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就有必要将职业教育渗入到每一门课程当中。比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可以将课堂创设为应聘考场模式。
由于面试都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模拟面试,让学生以英语口语展开对话。学生不但熟悉了面试现场的英语对话模式,而且还加强了面试应聘技巧。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就关于面试的问题与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逐渐了解自己的就业能力,并会更为深入地探讨应聘面试成功的技巧,以使自己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正处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推动了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衷。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地对旅游人提出了的高质量要求。那么,高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就要建立在职业导向下,注重实践性培养以提高学生的人职业适应性。
篇3:高职商务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高职商务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摘要】高职商务管理学的实践运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面对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举例说明了案例教学在提高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性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商务管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Abstract】High vocational business affairs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s nature to require that the teacher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 ability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inforce applying carrying out teaching method, face at present tall du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case teaching managing kind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having been hit by have problem,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citing an example by way of explanation puts method into practice in improving business affairs managing important course practicality effect and first step having discussed case teaching’s.
【Key words】Business affairs is managed; Carry out teaching; Case teaching
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且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企业组织管理的实际活动,因而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企业组织管理的活动规律,还能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管理类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以应用为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采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1 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因此,商务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有运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理论知识只需“够用”,使得课程教授的内容变为本科管理类课程的压缩,理论教学内容简化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多少实践教学的内容。
1.2 教学手段。
商务管理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过去的课堂讲授模式;而且,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只能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经验,造成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纸上谈兵”却无法“脚踏实地”。
1.3 成绩评定方法。
但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高校中主要采取的还是以考试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忽视了管理类学科本身就是来自于实践的一门科学。
2 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从企业组织等市场主体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运用能力为导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和应用,还要学生树立如何在变化的管理环境中去对理论与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的意识。在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视实际情况采用课内讨论法或分析报告法,即有学生课堂讨论或书写分析报告。以下是笔者在对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 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应具有启发性,案例的描述应尽可能的简洁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案例的思考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问题必须揭示案例的本质,而不能过于简单肤浅。
2.1.1 案例正文。
“深圳有家电子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便拥有一批得力的技工,成为生产骨干,很能解决问题,一时间订单不断,利润大增。老板欣喜若狂,对这批骨干宠爱有加,频频加薪宴请,嘘寒问暖。老板颇为得意:一手抓金钱,一手抓酒瓶,还怕你们不卖命?
谁知好景不长,那些技术骨干的工头目本是老实人,但几年下来满脑子只有钞票美酒,逐渐变得自私贪婪。和老板酒酣耳熟之际竟萌生了歪念:我有一批骨干,老板没我不行,何不敲他一笔?见得手容易,便公开讲数,得寸进尺,一发不可收拾。稍不遂意便带头怠工,再以集体跳槽相威胁,最后竟然在外商验货之际做了手脚,使企业损失惨重。老板怒不可遏,把这批技工全部炒掉,企业元气大伤。”①
2.1.2 案例思考:
问题一:企业能否仅仅通过增加员工的薪水和福利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问题二:员工技能培训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问题三:员工忠诚的培养是靠私人感情还是制度管理?
2.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方面是一个搜集信息、分析理解信息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剔除干扰信息,找到揭示案例本质问题的段落或字句,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的要点进行讲解。它包括案例的详细解读与问题的讨论。
2.2.1 通过详细解读解剖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的方法,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另一方面,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而是讨论不能正常进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的管理信息或案例分析方案,作为举例,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做出类似的思考或解决方法。
2.2.2 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不论是分组讨论还是自由回答,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发形成观点,不论观点是否成熟都应该给与鼓励,强调其观点合理的部分,指出其观点的不足之处,同时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保证积极的、良性的争论能够有序地进行。此外,相对于部分性格外向且口才较好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不适应这种方式,教师如果强迫学生回答,可能会引起这类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形成文字稿,能够在课上自信的回答问题。
针对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所的观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2.2.2.1 忠诚度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依靠物质刺激。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通过对薪资、培训等激励制度中融入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投入来提高的。在现实中物资激励虽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但也要避免过多采用物资激励的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应使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所以除了加薪以外,企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晋升机会、人员之间的竞争及发展前景等也能加强对人才的吸引。
2.2.2.2 员工培训不只是技能培训,还要包括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不仅是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更具有传递企业文化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诚信意识,改变员工观念,提高员工忠诚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作用,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有利手段。另一方面,企业的培训计划应使所有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对新人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少数人控制企业的重要技术资源,加大了企业的人员流失的风险。最后要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不仅要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更要了解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各种制度、规范有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地工作态度,即员工忠诚度的测试。凡是对企业缺乏认同的员工不以赋予重任,以减少人员流失带来的成本。
2.2.2.3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要在完善企业制度的框架之下,以企业制度均衡各方利益,形成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无论是对员工的奖励还是惩罚都要有理有据。以企业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员工满意所产生的员工忠诚才是企业所追求的忠诚。否则,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员工的“忠诚”是没有意义的。
2.3 总结归纳,强化技能。
案例的总结应将讨论的结果再次升华到理论高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但不需要立即将案例分析总结全盘托出,而是由学生自己对所有人的分析做出总结。这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运用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创新的思维,避免形成教师权威或书本权威的思维定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运用、反思和创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总结来发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流程:
3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在解决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上虽有其优势,还是不能代替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问题的分析,理论是分析问题的依据和方法,如果没有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是无法提高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此外,而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与我国的学生习惯于听而不善于讲的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中来,因而需要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
注释:
①案例来源:金羊网-08-09 12:00:18
参考文献
[1]黄仲龙.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11
[2]戴良铁.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9
[3]王妙.实践型教学的探索: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实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4]李季鹏.体验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0)
篇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及其运用策略探论文
课程讲解。这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结合部分典型案例,按系统形式讲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所学课程的各章的学习要点,以帮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面授教学讲解、讨论案例或答疑等方式,解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各课程任课教师应适当性地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活动、安排社会调查、开展实际操作点评等环节。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还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价,也是后续教学的一个重要总结,非常重要。
篇5: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及其运用策略探论文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理论讲解的色彩是比较浓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酒店管理的专业针对性强,以传授酒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为目标;另一方面,在酒店管理实践和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就有一种偏重酒店服务过程的教学倾向。由此造成专业教学注重理论和管理经验。但是,往往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学习需求兴趣比较大。如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管理理论教学与酒店实践操作方法相结合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是旨在以现代管理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酒店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作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剖析。通过教学活动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面了解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现状,系统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为学习和研究酒店业务管理以及从事与旅游饭店业相关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求做全面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涉及的内容大致了解,以扩大知识面,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并能够准确应用。因此,做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事关毕业生就业与后续发展。
篇6: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及其运用策略探论文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技巧很有必要。
(一)深入酒店进行调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及教学内容安排。调研的目的主要是深入了解酒店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了解酒店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及对员工能力、技术要求,力争得到酒店管理专家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优化课程设置,又为工作任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进行酒店工作任务分析可以确定哪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酒店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可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某门课程,邀请酒店业内人士、教学一线人员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工作。
(三)搞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开发。立足酒店管理工作任务分析表,把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为课程体系,完成对课程的提取,按工作过程的顺序为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设置。此外,可对课程知识容量较小或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课程。在项目课程设置中,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程可以被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也可以互相融合到课程任务中。在课程学时的分配方面,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全面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四)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立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开发,明确科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进一步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在项目下设置若干模块,项目和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次是相关实践性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
(五)认真组织教师,全面落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能力。鼓励教师在企业顶岗进修;广泛开展内校外教师的学习交流活动;邀请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等,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其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定,把教材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下再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每个任务中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设计。再次是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酒店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学习,建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发展技术实践能力。最后是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
篇7: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及其运用策略探论文
(一)丰富课堂教学,改造学生的学习观念。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途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是一般都是比较现实的课程,不能够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去让学生吸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去为学生创造条件,力图通过教学,改造他们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对课程产生 兴趣。
(二)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打开话题。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不能够用空泛的理论去说服学生,应该要经常用自己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引。这样不但使他们了解到,学习知识后绝对会有用武之处,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可以促使让大家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投资大量的财力用于学习资料。一个教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学习资料方面有所投入。投入一定的财力用于购买酒店管理方面的学习资料,包括书籍、成套光盘、调研报告等,并将这些教学用资料大量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还可抽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四)注重培养独特的课堂教学习惯。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一些个人的风格和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这或多或少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他们能够一想起某一个动作就很容易想到老师给他们讲授过的课程。
(五)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漂亮的课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应该经常去网站上去找一些 PPT 模板、PPT 素材、GIF 动画、名言警句、 搞笑短语、优美图片、培训游戏等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大家总是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接受知识。
(六)加强课后学习交流。在课堂的 45 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想学好酒店管理课程,课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可以专门建立相应的酒店管理系列 QQ 群,开设公共邮箱,定期为学生投递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及时为大家推出交流话题。通过,这样的交流,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改变很多,同时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拓宽视野。
(七)进行专业素养培训。专业素养是一个学生走上酒店工作岗位必备的条件, 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的整体素质。
(八)完善专业实习,改善学生的实习环境。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次提前演习,实习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酒店管理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努力地去改善学生的实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大型的国际性酒店集团或有实力的单体酒店实习, 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到更多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课程与教材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9期
[2]徐锦屏.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构想.科教导刊,第11期
[3]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
篇8: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供需与旅游业的需求脱节。当下,我国旅游业方面的人才供需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个方面的特征是由于我国旅游行业不断的在发展和进步,要求学校相关专业能够提供较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需要创新性的人才;另一个方面的特征是在我国的旅游产业配合旅游教育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常规的专业人才在供求和培养方面已经很好的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且步入了饱和状态。在这样的趋势下,也有一定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即旅游领域高层次方面的管理人才出现了短缺和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
根据我国现阶段旅游业人才供需的现状来看,造成以上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高职院校在旅游教育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普遍创新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专业技能水平也偏低,与当代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极为不符,导致了其与市场的需求脱节的问题发生。
2.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更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由于自身实践性比较强,因此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摆脱不了理论性和学科性教育方面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人才的定位上,定位方式虽然大而全式,对学生多渠道的就业极为有利,但是这样的培养模式,反而使学生缺少了能适应具体的岗位和旅游业特点的实践能力,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
3.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在设置课程方面,大多只重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高职的旅游专业普遍缺乏教育的经验,其在教育过程中,几乎是采用本科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来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沿用本科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后,高职的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偏离自身的轨道,且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达到专业化和模块化,致使理论课课程量远远多于实践操作的课程量,导致课程设置和旅游岗位需求严重的脱节,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眼高手低,很难与旅游行业对相关岗位提出的要求相适应。
4.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任职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属于一毕业就到学校工作,虽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但是普遍缺乏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一些实践经验。同时,新任职的教师在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具备方面不够过硬,与旅游业缺乏联系和沟通,任职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很好的融会贯通起来。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不仅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极为不利,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了对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达不到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随之减弱,严重制约了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在全方面的提高。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确定人才培养的途径。高职院校应确定旅游人才培养的途径,确保人才供需与旅游业的需求相符合。高职院校在对旅游人才进行培养时,无论校内实训条件有多优秀,学校都应积极主动的与旅游企业展开合作,充分的依靠相关的旅游企业,让学生在良好的实习的平台上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一个实践平台。
在旅游企业中,不仅有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极为有利,还给予了学生在校内无法感受到的较为真实职场的环境。就当下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正处于人力资源匮乏的低潮期,再加上旅游业人才的流动性相对其他行业较大,因此增强了其与学校合作来培养旅游人才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了较为便捷、高效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与旅游企业积极展开校企合作,改变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并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旅游行业的需求想符合,进而为培养创新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展开教育教学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我国的教育部在制定相关教育计划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应大力发展其的职业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培养出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技能型的人才即操作型、技艺型人才,是在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为社会直接谋取益处的工作者,技能型的人才应熟练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
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并根据旅游业的需求,将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转换为综合职业的.能力及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应从多方面出发,要求学生在能够达到整体素质方面较高、知识结构方面较全、事业综合的技能较强、视野较宽阔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等,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3.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旅游业涉及的范围较广,嚢括了旅行社、饭店、风景区和会展等,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于旅游专业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的经济情况、当地的社会发展的情况及学生就业的方向来设置专业的课程内容。
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的应改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杜绝一个旅游管理的专业既有旅行社的管理课程、饭店管理的课程,也有景区管理的课程和会展管理的课程等情况的发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展开针对性教学,确保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在就业中,能够全方面的掌握业务知识,并有效的履行岗位的职责。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的教学团队,具体做法应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可以从外界环境引入高水平的、专业性较强的教学人才,借助这些专业力量来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创新的教学队伍的建设。此外,学校也可以聘请在旅游业领域有权威地位或较高知名度的教授,通过专业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旅游专业的教授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也为学校构建旅游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机会来增加部分新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让他们能够基于良好的专业基础上,开阔旅游专业的教学视野。学校可以鼓励新教师与学生一同去参加实习活动,或者创造机会让新教师去旅游企业展开挂职工作,也可以让新教师参加关于旅游方面的一些学术会议及实践培训的活动等。这些方法能够使新教师在良好的专业基础上,积累了关于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学_水平,确保师资队伍的强大。
三、结语
今后我国旅游业即将迎来跨越性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的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的途径、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来构建出合理性及科学性较强的一个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而提高自身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旅游业输送与之需求符合的专业人才。
篇9: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1.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的纯学历教育和中专层次的纯操作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有着自己的定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这种独特的定位,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度”,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旅游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培养目标设定为面向地区的旅游经济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熟练运用旅游管理知识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旅游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旅行社、全职导游、兼职导游、客户管理、计调、企业内部职能管理等。这些就业的岗位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既有明确的边界,又有共性的要求,总体表现为综合性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要体现出这两种特点的分化和整合。
3.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为该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要求示意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很多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综合的职业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达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目标。
二、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旅游的基本要素包括六项,分别是吃饭、住宿、交通、游览、购物以及娱乐,表现出了旅游很鲜明的综合性特色。所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从这些要素出发,实现多元化的综合教学,培养专业素质。
1.认知实习系统。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活动的认识会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参与认识性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水平。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旅游中涉及到的景点案例,以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其素质,并了解旅游各个要素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加以了解,熟悉流程,同时还能为以后的更专业的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学生对所学专业充满好奇。
2.实训课堂系统。作为旅游专业较为重要的实训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训课堂系统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一般是在实验室进行,该项实训能够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专业的课堂实训应该包括多个项目,如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旅游景观与规划设计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等。
3.校外实习基地系统。校外实习基地系统设置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本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系统中应该按照学习的基本目的设计三个主要的学习子目标,分别是景点、旅行社、饭店实习目标。以上三个相关的企业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关岗位,由企业中有经验的老员工带学生,经过3到6个月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加强对旅游企业的体验,从自身实习的经历中感受旅游专业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从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课后实践系统。课后实践和课堂教学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完整的。课后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对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对课后实践活动多加关注,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并对学生参加该类活动予以鼓励,令学生对假期时间加以利用,参加到一些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更加了解社会、发现不足、找出办法、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合理构建教学体系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的培养方案能够反映出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在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认真贯彻教育的方针,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制定的方案要科学合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线,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相关的制定者要对行业现状进行广泛地调查,根据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构建出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让教学体系更加的有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要在发展中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高职素质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的`准则,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而高职教育中,最看重的就是职业素质教育,从这点上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还要对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素质进行培养。在高职旅游教育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旅游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的现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既要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在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容上不断的创新,以创新推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3.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规程。完善的实践教学规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标准可以进行参考。完善的实践教学规程包括实践教学的大纲、实践教学的程序、计划书、指导书、日常教学管理等,这一系列的内容能够使整个教学体系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能够保证标准化以及程序化教学。综上所述,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而言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社会和旅游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针对需求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素质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篇10: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分析论文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指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中设立的高职院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提升的高职院校。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当下我国教育系统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承担着高校招生比例超过了50%,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对于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以办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改变,以“长效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每年的招生数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在整体教育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高职院校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其定位以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人才为发展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立德树人为发展理念。这样一来,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注重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发展目标[2]。关于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内容:
二管理理念滞后
高职院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理念以“管理”为中心,缺乏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缺乏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不能够开拓管理视野,把握教学创新,进而导致相关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意识到了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单纯地以就业教育为主,势必会忽略思想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地职业定位,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3]。
三教育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与办学理念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办学理念未得到有效确立,这就影响到了管理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思想规范,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管理和约束。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注重约束,对内缺乏思想引导。对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考虑到学生行为因素,忽略了学生思想问题[4]。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其外在行为受到了较大的约束,但是其思想并不认同高校管理,从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较大的不足。学校教育管理,以“服从性”和“计划性”为主,导致学生个性受到较大的约束,想要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将无从谈起。这种发展模式下,人才培养缺乏能动性,导致学生只是对书本知识和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难以实现对技术和知识的创新认识[5]。
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地运行机制,是保证相关政策落实的关键。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独立性,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发挥合力作用,从而难以实现“1+1>2”的发展目标。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不顺畅问题,导致单位内部关系难以理顺,在处理问题时,缺乏有效合作。尤其是当基层管理单位存在问题,上下级之间无法对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导致机构之间责任推诿现象较为明显[6]。针对于上述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想要更好地发挥管理效果,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将很难做到。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越显突出,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点。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高职院校管理各个部门的协调性,注重发挥合力作用,也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关键。
篇11: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性议题。在发展过程中,长效机制构建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情况,能够立足于现阶段发展特点,以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看待这一问题。关于高职院校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六注重构建长效机制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将这一理念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需要靠“人”来完成,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长效机制构建的最终效果。在构建管理队伍过程中,要建立队伍成长机制,并配合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队伍培养目标[7]。在对该问题处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注重强化责任意识,能够使教育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以新理念、新思想看待教育管理机制问题,从而加强对管理办法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其次,把握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以此作为基础,培养长效机制管理队伍。思想观念问题对于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否具备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效果,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能够将之真正地应用到实际发展当中;最后,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如何对方法进行革新,是队伍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议题。对此,要注重管理队伍能实现有效交流,相互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升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技巧。同时,教育管理队伍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样一来,才能够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8]。
七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构建,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发展情况,将“就业指导”摆在突出位置。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向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并能够对就业情况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对自身定位进行明确。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机制构建,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注重对学生就业指导方案的构建,能够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实现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9];第二,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有一个有效地参考,使学生能够提前对自身就业进行规划;第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在日后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奉献,刻苦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完善学生的人格;第四,注重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可在课余时间或是放假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社会阅历。
八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激励机制构建
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地结合应用。教育与管理激励机制构建,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并配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实现外在约束和内在管理的有效结合,从思想方面,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在激励机制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教育管理思想、方式进行转变,能够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激励;第二,可采取“榜样”的激励机制,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第三,开展内部评价,让学生积极参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信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九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要注重立足于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使长效机制构建相关举措满足发展需要,这样一来,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思想管理,使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改进。只有这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国平,刘建成.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08:42-44.
[2]陈伟.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02:65-66.
[3]李晓林.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00-102.
[4]陈玄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2:18-19.
[5]李有斌.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12:142.
[6]刘硕,郭本伟,李晓霞.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探索[J].科技视界,,04:158-159.
[7]杨婷婷,张金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25-126.
[8]覃金昌,苏庆勇,杨华,张肖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J].科技信息,,05:206-207+222.
[9]吴佳云.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长效育人机制的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90-92.
篇12:高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构建的论文
高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构建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深入对比高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网络版和标准版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在高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过程中,网络版更具优势这一结论,探讨了网络版的程序开发模型、功能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状态数据;网络;数据源;数据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1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4001―0112―04
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5号),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核心要点之一就是要求各院校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初期,状态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单机Excel版的形式(以下简称“标准版”),各院校均采用单机版采集数据。由于单机版的局限,,教育部批准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优化研究”的课题立项(教高司函〔2009〕234号),推荐部分省市陆续开始使用网络版,使得平台不仅成为采集状态数据的主要工具,而且逐步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日常管理、宏观调控、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当前,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存在标准版以及网络版两个子平台。虽然教育部相关部门一直推荐和鼓励各院校使用网络版,但根据截止初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仍有约700多所高职院校使用标准版采集状态数据。可见,网络版的推广普及仍需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自以来,在课题组系统研究与开发小组的努力下,网络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使之在结构以及功能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该版本的构建思路。
一、网络版与标准版的区别
网络版是基于网络环境进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平台。数据范围包含标准版的所有内容,同时具有数据采集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以及数据恢复等功能,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报表化采集方式。在使用及功能上,网络版与标准版存在如下差异(如表1所示):总之,在使用及功能上,网络版比标准版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网络版开发采用的程序设计模型
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涉及十二个大项,七十多个小项目,共一千多个字段,数据项丰富,但每个页面的风格基本相同。如果按照传统的程序开发模型,页面与数据项一一对应,会导致开发工作量大,程序难以重用。并且,当数据项调整时,需调整相应的页面,从而容易导致回归错误。为此设计了一个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数据项对平台进行动态调整的程序开发模型。该模型采用如下形式构建(如图1所示)。(一)定义采集数据项定义每个字段的属性,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以及是否允许为空、是否必填等条件约束。(二)定义平台数据中心定义符合预定义数据项要求的数据中心,它将成为平台数据存储交换的中心。(三)设计转换器转换器负责将预定义的数据项加载程序WEB页面,并且将WEB页面提交的数据交换传输至平台数据中心。它是平台数据处理的核心,包括:1.根据页面请求加载相应数据项及标准;2.将加载的数据项及标准生成用户操作的WEB页面;3.将页面提交的数据对比数据标准要求进行数据校验;4.将页面采集的数据转换、生成到平台数据中心。(四)设计采集的WEB页面设计平台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页面:
三、网络版的功能特点
(一)操作界面与标准版一致。鉴于网络版的用户大多数都使用过标准版,且评审专家大多熟悉标准版,因此,从方便用户出发,网络版的操作界面应尽量与标准版一致。(二)三大用户角色及其工作分配。在网络版中,设置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用户角色:状态数据负责人:负责整个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工作,通常可由该负责人负责分配其他用户角色以及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数据表负责人:负责特定的数据表的数据管理工作,通常可由该负责人负责特定的数据表中其所属部门数据的审核工作;数据表采集人:负责特定的数据表的数据采集工作,通常可由该负责人负责特定的数据表中其所属部门数据的采集工作。默认地,教师是其本人基本情况、授课情况以及其他情况的数据表采集人;(三)灵活多变的开关设置。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及不同管理模式的差异,网络版应同时兼容多种采集模式。为此,在后台中设计了多个开关设置供用户选择(如图2所示),以方便各院校使用开关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采集模式。(四)统一的数据源管理。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将机构设置、部门领导设置、开设专业、教师情况(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的其他情况)作为数据源统一管理(如图3所示)。并且,一旦某个教师的性质发生改变,则该教师的所有相关的数据记录在平台中的位置将会自动进行切换。例如当一名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调整为校内兼课教师时,该教师的基本情况记录、授课情况记录以及其他情况记录将从6.1表自动移至6.2表。(五)二大数据检测机制。为了保持数据的合理性,设置了二大检测机制:1.数据合理范围检测:检测关键数据值是否属于合理值区间内,以尽量避免奇异数据的出现;2.数据逻辑校验:采取与标准版一致的数据逻辑校验机制。(六)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网络版数据中心的数据可通过以下途径与Excel文件的数据进行交换:1.将Excel中多记录数据表的数据导入至网络版相应的数据表中,以充分利用Excel在多记录数据输入时的优势;2.将网络版的数据导出成标准版,以方便用户存档。(七)统一的任务提醒以及任务监测。由于网络版需多人在网络环境下协同进行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因此,它内嵌了一个任务推送机制。一旦工作任务分配后,相关的任务承接人将会在平台中得到任务提醒。此外,各任务执行者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业绩均会在平台任务监测栏目中得以显示。(八)内嵌数据智能同步。它将网络版数据中心的的数据上传至云端的国家高职数据监测中心。上传前,它会自动对数据进行案例分析操作。(九)数据一键备份。它对网络版数据中心的`数据执行全量备份操作。(十)数据万能查询。它提供对已采集的状态数据的万能查询。
四、网络版今后的发展方向
今后,基于以下的原因,网络版必将会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主流平台。
(一)它与当前“互联网+”思维相适应。(二)它能与各高职院校当前使用的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等)对接,实现源头实时采集状态数据的目标。为此,需在网络版数据中心的外围封装数据交换总线,并设计数据交换接口,以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目前,状态数据采集仍采用按年采集的形式。当网络版的普及使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逐步从以年度为周期的数据采集形式过渡到以季度、月为周期的数据采集形式,并最终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从而将由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平台数据,达到“采集数据于无形”的效果。(三)可将网络版进一步扩展至移动采集模式,如移动APP或微信等,以方便各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数据采集。(四)可进一步实现多平台共享。目前仅高职系统内部就有“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专业建设平台”(即中央财政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配套的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以及高基报表等多个平台分立运行。由于各平台采集的数据存在大面积的交集,从而导致各高职院校大量数据重复采集现象的出现。今后,应首先确定高职的数据标准,然后基于数据标准对网络版的进行调整,实现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与其他平台的对接,使采集的数据实现“一次采集,重复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应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践回顾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6).DOI:10.3969/J.ISSN.1004-9290.2006.16.003.
[2]陈易宇.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1,(10).
篇13:浅析高职院校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
一、 高职院校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 发展迅速,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甚至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能否通过有效的教师招聘, 吸引优秀的人才资源, 特别是具有行业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的中高层专业人才, 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占领制高点, 是能否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基础和保证。
在早期, 高职院校的人才招聘形式主要是以召开招聘会为主, 集中在几天内的时间里到全国各地相关的行业高校、企业宣传。这种形式历时短暂, 场地拥挤, 不仅使招聘方、应聘方感觉到十分劳累和紧张, 而且招聘成本高,效率低, 限制了人才资源的充分发掘[3“]。近几年, 随着物流配送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覆盖, 招聘工作逐步转向使用邮寄、电话、电邮, 但招聘方和应聘方之间仍大多以纸面材料或静态文本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录入、滞后传递和缺失不全等问题。同时, 高职院校中,招聘工作还涉及学校管理层、用人部门等多级部门的多种用户, 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如何解决传统招聘存在的问题, 是保证有效招聘人才的关键。本文以笔者工作的单位为例, 根据单位的自身体制、制度和特点的要求, 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覆盖范围广、高效、快捷等各方面优势, 构建了一套基于B/S(Browser/Server, 浏览器/ 服务器) 模式的`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
二、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在对本单位招聘管理体制、公开招聘制度、招聘业务特点等相关领域有了较深的理解基础上, 综合使用抽象、封装等方法, 设计出本系统所采用的架构。架构通常又被称为软件体系结构, 指可预制和重构的软件框架结构。设计一个好的架构不仅能使整个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划分、开发进度控制等) 变得清晰、易于控制, 而且能保证系统的稳健性和易扩展性。
本系统采用的基于.NET 体系平台的三层架构。这些层是用户表示层(Presentation5 Layer,PL)、业务逻辑层(Business5 Logic5 Layer, BLL) 、数据访问层(Data5 Access5Layer, DAL)。整个架构是一个基于三层应用的、可扩展的、分布式的结构模型, 如图1 所示:
(二)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本系统集成了实施招聘工作以前的“招聘计划申报及审批” 功能, 用人部门填写并导出《进人需求申请表》, 提交学校审批、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 人事处发布招聘岗位供应聘时选择。
应聘人员应聘时要注册并登录系统, 选择目标岗位后填写本人简历并生成、提交《应聘申请表》。提交的《应聘申请表》直接到达所选岗位的所属用人部门的账户内, 用人部门将对照岗位招聘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用人部门经过考试、考核, 并填写好相应的意见、结论。系统将生成《公开招聘教职工考试情况记录表》、《公开招聘教职工审批表》, 用人部门将其打印并上报人事处。人事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复查、综合考核, 合格者按照管理权限决定拟引进人选。拟引进人选需经公示,到达公示结束时间后, 系统自动将其列为历史公示人员。公示无异议的人员, 办理入职手续。流程图如图2 所示:
(三)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应聘人员、用人部门、校级管理员和学校领导四类。
1. 应聘人员
用户注册新的账号后即可登录系统并填写本人信息,每个账号必须且只能应聘一个岗位。用户除了一些必须填写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外, 可以选填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和家庭信息等, 同时上传相片, 预览并在线打印《应聘申请表》, 查看自己的应聘状态和审批情况。在没有提交《应聘申请表》的情况下, 用户可以对已经保存的所有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2. 用人部门
用户登录后可以填写申报招聘计划, 查看已经申报的计划是否被审批, 并导出本部门计划的表格。用户可以且能看到向本部门提交了应聘申请的人员列表及其简历详情,可以按岗位、人员的专业等字段进行筛选, 以缩小人员范围。查看应聘人员的简历详情后, 用户可以选择适合的人选进入考试、考核等环节, 填写并打印相应的表格, 提交学校审批。用户还可以查看以往填写的表格、已经提交学校审批的人员等信息。
3. 校级管理员
用户不仅可以审批用人部门申报的招聘计划, 导出所有计划的表格, 还可以发布招聘岗位, 设置某个岗位当前是否接受应聘。用户可以设置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复查情况、综合考核情况、会议讨论情况, 同时还能提交和撤销公示、设置到职情况。此外, 用户具有查看各用人部门账户中的人员及其审批状况、各环节中未通过人员信息、统计已到职人员的基本情况并生成相应报表、管理用人部门权限等功能。
4. 学校领导
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实际, 用户拥有整个系统所有功能的查看权限, 不具有操作权限。学校领导可通过本系统随时监控整个招聘工作的进展过程。
三、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效用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交互式的工作平台,为应聘者、用人部门、学校管理员和学校领导等多个部门的各类用户提供服务。交互式的信息录入和传递使招聘双方可以进行更及时有效的沟通,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时间,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各个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共享, 为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平台支持。
(一) 覆盖广泛,成本低廉
本系统基于B/S 模式,用户可不受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登陆到网络,招聘和应聘双方均可及时发布或查阅信息,有效节约了招聘成本,并防止了不及时处理造成的额外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发布的招聘信息面向全球人才,这对吸引更多具有行业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的中高层专业人才提供了可能, 同时给他们在繁忙之中迅速准确地了解本校提供了便利, 节省了时间。
(二) 数据准确,沟通高效
通过数据库技术存储大量的招聘与应聘信息,可以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为精准化招聘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 网络信息的传送速度远大于纸质材料的流转,大大提高了招聘过程中的沟通效率。
(三) 管理便捷, 信息公开
通过使用招聘管理系统, 从用人部门到职能部门, 再到学校领导, 仅需要几步简单的操作, 即可随时监视当前和过往的招聘材料, 查阅统计信息, 避免了手工整理统计所需要付出的人财物等资源。此外, 通过招聘信息的发布,进一步满足了实行公开招聘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公布的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年7 月: 2008 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 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 所, 高职(专科) 院校1184 所.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 年11 月
[3] 尹世学, 汪健, 陆云屹. 清华大学网上招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J]. 中国教育信息化.(01)
篇14: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设想论文
关于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设想论文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经济学原理,掌握商务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商务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有关的经贸法规、国际贸易业务、金融知识,具有强健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的综合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在这基本任务中,突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在专业的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目前,在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普遍采用的仍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虽然,它的益处是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掌握知识的范围较广且有一定深度,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存在着不少弊端,具体表现为:第一,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由老师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消化这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性认识较多,实践经验少,造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一知半解,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注入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成了“传”、〃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注入式教学主要以1~2次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按照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教学方法就成了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引进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其中,在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引进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际调研、实战演练等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现代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现代教学法,不仅要系统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它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它以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进入实践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所学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
1.2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注入式教学法中听课、复习、考试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平铺直叙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教学法可以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对实际活动进行仿真和模拟,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事例。因而现代教学法能利用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他(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运用于何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注意加以弥补。现代教学法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3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现代教学法能利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九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4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现代教学法的关键因素。现代教学法要根据工作过程要采用大量的案例、设置相应的情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这就要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项目和案例,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并依据商务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
要实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并重,而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养成创造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一种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考虑采用的现代教学方法有:
2.1 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教学是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以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步骤确定为: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真实项目,充分锻炼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掌握了真实技能,培养了团队精神。
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现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九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案例不强调难度,而强调有普遍的代表性,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方法(特别是选择适当的案例)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在教师的有意控制之下,模拟真实情景,考察和测试学生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最终给予评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还可利用了录像设备,使同学能通过看录像体会自己的.表演,或开展讨论,师生一起对各种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
2.4 现场调研
让学生直接到商务活动的现场,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在思考中得结论。它是课堂教学、研讨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2.5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作为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某些从事营销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技巧和学习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工作的实际问题。如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推销练习、促销策划等演练环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可以通过网上广告、网上交易、网络促销等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6 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举办营销技能、营销策划等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老师的点评,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根据每门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选择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
实施现代教学法需要运用大量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案例,或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
3.2 项目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项目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应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应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应具有一定难度;二是项目教学的过程,应与企业现实商务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三是项目教学的结果,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并且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四是项目教学的方法,应让学生有机会自行计划、自行组织学习行为,自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3 充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采用现代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情景设置、社会调查、实战演练等方面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参与,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以达到教学目标。
3.4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实施现代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把学生上课与否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之占学生学习成绩的比例达到50%,使学生能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能积极进行配合,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使现代教学法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3.5 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运用,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进行营销的实战演练、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课程灵活运用,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
3.6 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
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学院应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如建立与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建立情景模拟实验室,添置各种实战演练的软件,购买各种情景模拟案例。这样,学院为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篇15: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高职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的构建论文
教育的目标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目标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教育部[]2号和[]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一 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专业成长的培养上,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流程,搭建了包括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等要素构成的学生专业成长培养的平台。但是,这一平台各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尚未建立起一个先进、高效、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
1.这一平台各要素的信息和知识十分分散,难以整合;
2.各要素信息、知识模块在不同系统中,查找困难,不利于信息和知识共享;
3.数据分散冗余,数据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浏览界面;
4.没有统一规范的知识分类目录,各要素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无法统一归档处理。
笔者以为,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有利于解决以上存在问题。通过这一平台,学校可以加大信息采集,加强分析力度,做好职业需求预测分析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继而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设置专业;再根据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涵盖课程设计、教材选定或编写、教师聘任、实训开展、毕业实习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制定培养目标开始,各环节就必须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及意见。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后,学校还应该跟踪并反馈;用人单位也应该主动反馈毕业生发展状况,以促进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与培养模式等,让学校贴近市场,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简称KMS)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平台,负责完成信息到知识的转化、知识的组织和分发,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传递、共享,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以服务于人为中心,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能将最有效的知识提供给需要的人。
一个功能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知识;提供知识采集和自动分类的功能,促进知识的积累。提供知识交流工具,为师生和用人单位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推动师生持续性的学习;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获取知识资源的效率和学习效率;提供对动态知识的分析和挖掘,从而及时调整和更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在此,我们就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
三、高职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设想
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分类、数据需求等。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校外专家、毕业生、在校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从其与知识的关系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知识消费者、知识生产者、知识管理者。知识消费者的基本诉求是从本系统中获取知识;知识生产者的基本诉求是为本系统提供知识;知识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在于有效管理知识,保证知识消费者方便地获取知识,知识生产者能够方便地提交知识,本系统主要充当了知识管理者的角色。当然,实际系统中的用户往往是上述三种类型的融合,同时具有不止一项的需求。
数据的需求决定数据的内容,决定数据库的规划与设计。在进行数据规划与设计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需求分析,首先确定本系统所管理的知识内容。
(1)用户信息
系统必须包括校外专家、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学生的个人或单位信息,如专家和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年龄、学历、职称、毕业学校、专业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当前的研究兴趣、专业特长、开设的课程和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等;毕业生和学生的专业、联系方式及个人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从事行业、对用人规格的需求等信息。
(2)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
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材资源、图书资料等;教学信息包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测试所涉及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资料等,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后形成的教学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成为便于查找的结构化知识,为知识管理提供原始数据。
(3)头脑中的知识
前述的`知识和信息主要表现为显性知识,但教学科研活动中大量的隐性知识还存在于专家和教师的头脑中,比如专家的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以及对专业培养的合理建议等;教师的教学科研经验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合理化建议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促进和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互动关系:通过各种活动和沟通交流,他们头脑中的一部分隐性知识会以报告、程序等形式转化成为可以推广、保存的显性知识;而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培训等形式吸收了各种显性知识后,又会将其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经过这样的不断互动之后,学校的显性知识不断丰富,师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不断增多,从而整个学校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成长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2.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用户的分布式环境和存在的大量异构数据,笔者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采用基于web环境下的Browser/serve模式以及网络对象的超链接技术,建立在以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Knowledgewarehouse)为核心,以XML为描述语言,以Web技术为基础的集成环境之上的信息体系结构。它能够成功地访问各种服务器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其他文件系统,能够对异构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本系统多层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系统包括用户界面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三个层次。
用户界面层是知识管理系统的门户,主要用于呈现知识,同时是用户访问知识管理系统的统一人口,负责响应用户操作,显示处理结果。具体功能是:与知识管理系统连接,使用户访问所有的知识,集成知识管理软件中的知识地图,集成知识交流平台。个性化定制,用户可定义自己的角色,选择过滤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数据服务层负责对数据存储的管理,响应应用服务层的请求。构建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地图,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主体,以具体应用为导向,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和标注,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将具有各种知识的人和组织联系起来),同时构建面向不同应用的知识视图,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
应用服务层负责实现各种知识管理及业务管理的处理逻辑。包括知识采集子系统、知识加工子系统和知识传播子系统。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这些子系统往往融合在一起,这里只是从逻辑上对它做出划分。
(1)知识采集子系统
一般来讲,学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获取知识:一是对学校内部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已有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等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借助知识采集子系统,可以将这部分显性知识点输入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是来自学校内外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捕获。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的不同,通过个性化登入界面和相应的WEB页面,实现毕业生反馈信息、企业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校外专家的指导意见的采集;通过知识交流平台动态获取知识;并通过特征标引、自动分类、自动排重模块将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并人库。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
(2)知识加工子系统
知识加工子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对学校中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有序化的系统,其中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该子系统连接着知识采集与知识传播子系统,其功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知识传播子系统的性能,进而关系到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的成败与否。本系统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标引和分类导人模块对原有信息和知识再次加工,将之变成结构化、关联化、类别化、全面化的动态知识组合。
(3)知识传播子系统
知识传播子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出系统,其用户界面是用户最终可见的部分。该系统的作用是将知识采集子系统和知识加工子系统得到的结果综合起来,将经过组织、整序后的相关信息、知识传播给具有不同使用权限的特定用户。本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
3.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
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在整个系统中,用户从用户界面登陆到系统中,登陆后,系统自动推送的知识即呈现在用户界面上,用户通过用户界面与系统进行交互。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主要有四种:一是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自动推送相关的知识;二是用户通过界面呈现的知识地图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三是用户向系统发出知识检索要求,知识检索模块向系统知识库进行搜索,将满足用户要求的知识反馈给用户;四是用户通过系统交流模块与其他在线用户建立联系,在线交流知识。在线交流的知识被记录乍来,存储在数据库中;五是用户通过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也存人数据库中。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融合包括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等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文中通过对平台中用户界面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三个层次的分析,集知识采集、知识加工、知识共享和知识传播于一体,实现知识检索、在线交流、用户反馈,进而阐述学生专业成长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和工作原理。笔者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篇16:分析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实训创新模式论文
分析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实训创新模式论文
在长达二十来年的高职(专科)教学中,渤海大学高职学院商务管理教学团队一直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讲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基础)、首批辽宁省省级优秀课(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先后获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取得可喜成果。
一、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模式
1、通过“积淀+创新”建设富有特色的商务管理课程链
由于本团队大多数成员任教于原辽宁商专,加之现在我校的高职学院也是以商务类专业为优势,因此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建设商务类的系列管理课程,建设一个管理学基础(管理与沟通)——市场开发/企业产品营销实务与技术/商场销售实务与技术一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等商务管理课程链。
2、坚持并着力贯彻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的理念是基于对课程本质与特点的认识:商务管理属于一种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心智开发重于动作训练的特殊课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开发学生在管理上的心智技能。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注重心智技能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
3、构建“三维渗透”教学体系
建立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能力本位的实训体系、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并进行“三维渗透”(不是简单相加),以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打造。
二、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措施
1、按照行业与岗位应用标准,整合课程结构
按照课程与职业技能对应、服务于同一技能的课程合并为同一门课程、紧密关联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整合为一的原则,对原开设的十几门课程进行整合。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营销人员实际开展营销的过程或营销行业的业务领域为主线,重点设置管理与沟通、市场开发、企业营销实务与技术、商场销售实务与技术、电子商务、营销财务效益分析共计六门主干课程,通过对这六门专业骨干课进行大课时、理论课与实训双元强化,重点培养从事未来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在毕业前开设综合实训课程。这样保证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所做”最大限度的吻合。最近,科学出版社已决定采纳我校这一改革思路出版市场营销系列教材。
2、创建“学习团队”式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四步教学法”
以“课程模拟公司”为基本活动组织形式,取代教学班为主的传统形式。在教学中由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模拟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以团队合作、自我控制为基本教学管理方式。实行模拟公司轮值制,教学进行到每一章,都有一家模拟公司做轮值主席,全面主持该章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及实训。教师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同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之相对应,采用“四步教学法”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师主持下师生共同设计与策划课堂教学;第二步,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或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指导;第三步,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控制;第四步,进行交流,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3、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
学生参与,师生共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但设计“内容”,还要设计“方法”,特别是学生活动的形式与时间。
师生互动,共同组织。通过设置情景、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分析案例、提供对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实现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请学生助教或其他学生轮流主持一些栏目,挑选适宜内容邀请学生登讲台讲课。
生动活泼的“栏目化”课堂。如“教学目标”、“本节点睛”栏目由教师精心设计一句或一段语言鲜明、富有哲理的话来凸现本节重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管理”栏目,每个单元开始,都向学生提供一个与该单元相关的简短案例,使学生们进入某种管理情境之中;“讲授与训练”栏目,一般教师讲授控制在课堂时间三分之二以内,保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或训练。
4、开放课堂“边界”,构建全方位渗透的大教学系统
根据商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必须把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构建商务管理课程的多渠道、立体化大教学系统。主要有:课外直接延伸子系统;校园内外的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子系统,如我们指导大学生兴办模拟推销公司等;学团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子系统,如02级学生在学习管理课后曾先后在全校策划大学生网球邀请赛、文学研讨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学校生活与人际交往子系统;考核子系统等。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管理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渗透性。
5、改革考核方式
打破“一锤定音”式的传统书面考核模式,创建能力本位、全程化、全员化、多元化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考核对象全程化,评分结构:平时60分+期末40分;考核主体全员化,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的考核,全部由轮值主席公司的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全班同学打分;考核方法多样化,主要有:项目考核、操作考核、作业考核、现场评估、集体打分、上机考试等多种形式。
三、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实训创新
针对商务管理实践性与艺术性强,实训活动的人际互动性等实训难的特性,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模拟实践一实战”的实训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1、创造了“模拟实践——实战”的实训模式
我们长期致力于以模拟实践、学生参与为主线的实训方式的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结合专科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创造了“模拟实践教学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经两次省教委立项和改革实践,创立了多种模拟管理实践训练模式。如系列化的全程模拟,角色扮演、情景剧、经营决策动态模拟、各种实践项目训练等。并从模拟到实战,创建多种“实战”或“准实战”实训模式。学生们不但策划与实施大量模拟管理活动,而且直接为一些企业进行策划与组织经营活动,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学生参与大量实际营销业务活动。学院还开办了商业实体,让学生定岗经营。
2、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根据高职商务管理课程与专业的特点,构建了课程实训、课外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
课程实训。课程实训是以课程为单位,以该课程所反映的岗位业务活动过程设置的实训环节或过程进行具体模拟与仿真训练,这是实训体系的基础环节。
课外实训。课外实训是利用课外所有时间与机会,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以拓展训练与职业相关的技能所进行的实训。
综合实训。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即将步入社会前,创造条件在真实情景下,引入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集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条件的可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或任务。时间安排在学生实习前或实习后就业前。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以校外共建单位为实践场所)。
3、加强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的市场营销省级重点训基地,建立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体验、实战为基本形式,以岗位技能实体化训练为关键环节,通过“两大学习型团队”在“三种公司实体”中,进行专项模拟一综合模拟一实战经营的“三段式”训练,并采用以绩效评价为主的立体化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核心技能、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训体系。市场营销实训基地主要由课程模拟公司、星海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模拟实训室、企业综合管理体验中心、海佳超市、大学生创业园等部分构成。适应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训需要,我们建立经工商局批准的.“海佳”超市,从管理到经营全部由学生运作,使学生在实战中显著地提高了实际经营经验与管理技能;为适应商务类专业的需要,创建“星海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按真实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并承担企业所委托的大量业务,使学生经受实际锻炼与考验。
4、编与高质量的实训教材
将实训创新的方式进行总结与系统化,编写相应实训教材。围绕国家级精品课管理学基础的建设,团队成员编写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实训教程》成为我国第一本高职管理学的专门实训教材,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应用。同时正在编写的《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教材,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改革获得专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职改革试点专业,所建设的市场营销实训室被评为辽宁省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并获得省财政的重点资助。
四、高职商务管理系列课程的教学资源集成系统建设
1、教材建设
本团队成员,现已编写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教材4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部,其他教材15部。即将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2部,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1部,科学出版社出版我们的系列改革教材6部。
从而建成完整的商务管理教材体系。
2、建立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集成系统,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
理论教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案、电子课件、参考资料、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实践教学:实训指导大纲、案例库、实训掠影(典型实训活动录像)、走进管理等,其中,“走进管理”栏目的案例还制成了动画;考核:考核方案、考核点、试题库,管理学基础还建立了能通过计算机自动组卷的试题库。有的教材书后配盘,配有学生自测题及判定正误的多媒体系统。
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软件
拥有一个教学软件中心,包括市场营销教学软件、物流管理教学软件、市场营销教学软件、ERP教学软件、电子沙盘软件、商务通POS系统等。
4、建立核心课程网上考试系统
营销专业和超市连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实现了网上考试。
5、建设了管理学基础网络课程
★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福建省泉州市农村卫生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模
【基于DACUM法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论文(通用16篇)】相关文章: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2023-05-30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2022-08-06
宏观经济效应机理分析及体系构建论文2022-10-18
谈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论文2023-02-01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论文2023-10-13
旅游管理专业在CBE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论文2023-09-25
山区乡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2022-08-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2022-11-13
会计电算化教学课件2022-09-14
高校老师心得体会报告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