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时间:2023-08-12 07:53:0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共4篇)由网友“月球上的宇航羊”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篇1: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即将到来,预先打算做好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对通胀的预期就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一旦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所以,国家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决不能麻痹和松懈。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要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同时,通货膨胀也是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农民、教师等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农民带来灾难,由于物价不断上涨,使工人的工资购买力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农民与小生产者则因生活资料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已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此,生活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公职人员与知识分子的生活,使他们的薪酬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通货膨胀只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利益,他们利用实际工资下降,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然后利用物价上涨进行囤积居奇,在通胀过后高价卖出,以此获得更大利益。

资产价格是指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比例,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变多少货币的问题。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有许多变种,但资产价格的最终表达式则基本类似,即资产价格是所有将来预取收益的折现值。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产价格的有关因素是利率、通胀率、将来的股息、消费效用偏好、以及影响人们预期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分析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资产价格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它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有时会停留在高价位,有时会停留在低价位,有时又会在不同的价位之间跳动。资产价格的波动,尤其是股市(其他资产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大跌后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谈股色变”,远离股市,造成市场疲软,有行无市的现象。长期下来,往往会导致以证券交易费为主要收入的证券服务业元气大伤。通常情况下,资产价格短期波动对总体消费水平影响不大。但当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时,往往超出大部分资产定价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时,就成为令经济领域里学者们长期困惑的难题了。因此,随着资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资产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并可能造成螺旋式的上升。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种产品和资产(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价格会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就会从银行提款来购买这些商品和资产,目的是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要求又会导致价格飞速上涨。而这些产品、资产的价格上涨会更加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资者进一步购买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资产价格的上升,能够提高预期的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膨胀水平,引起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终目标。在各国央行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会扰乱货币与物价及产出之间原来存在的稳定关系。众所周知,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未来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的预期,资产价格上涨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对改善通胀预期,治理通货膨胀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作为管理通胀预期,减少通胀压力的重要显示器之一,并将其作为经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也面临物价上行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2月消费价格的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9%,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7.2%,创两年半以来新高。据经济学家预测:未来CPI仍面临上升压力。因此,中央强调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平稳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笔者长期在金融战线上工作,经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并同业内同行互通信息,探讨经济领域的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不断变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不平衡。在经历了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后,一些主要的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缓慢,所以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强劲,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政策差异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新兴市场经济体系面临较大流入压力。二是突发事件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自然灾害引发的供需矛盾,再加上投机资金的“为虎作伥”,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又最能促动民众的敏感神经。

这就可以看出,物价上涨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叉,再加上国外因素的影响,这种复杂性增强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怎样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必须从多方面进行。(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通胀体制性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要加强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相互约束,密切关注地方投资的扩张,增强区域政府融资的透明度,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引导地方政府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强化社会管理上来。(2)增强经济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粮食、生猪、奶业、禽业、油料的生产,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好市场,制止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的违法行为,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保持市场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理性决策。(3)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要积极促进融资结构调整,密切关注融资总量增长。为了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积极推进我国经济资本化和利率市场的改革发展,银行业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检测和管理,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管理制度,调节和防范风险,防止短期资本的冲击,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

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资产泡沫表现异常,资源价格面临上调压力,通货膨胀又有一些抬头。只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才能应对目前市场经济变化。在治理与应对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上,我国政府采取了十分积极的态度。我国政府采取了紧缩货币,积极应对的措施,,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过热、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宏观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两年中,央行15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同时,还采取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大力发展生产,加快健全储备体系,加强市场价格管理和监管力度,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等方法、措施。为了应对本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也及早采取行动。央行在已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国务院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和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门及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十分得当,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止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笔者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应进一步采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国财政部应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这个政策将对宏观经济、企业运行、资产价格平稳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岁末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未来消费势头将仍然强劲,采取“宽财政”政策,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其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价格。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价调控体系,刹住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市价的炒作行为,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及时调查通货膨胀环境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情况,研究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工资水平、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探索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笔者建议:银行业等金融体系应引导投资者将富余资金投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行业之中,以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投资。银行业还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国内企业向国外拓展,以实现“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再到“藏汇于企”的转变,降低外汇占款上涨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风险。更要努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四、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只有做好理论、实践研究,吸收各国的操作经验,才能将这一复杂关系处理得更加妥当。因为,处理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银行业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运作:

(1)正确分析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果资产价格波动是由经济本质要素引起的,则原则上应顺其自然,货币政策可以不加干预。如果资产价格波动背离经济本质变量或波动力度较大,货币政策则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必须进行干预。银行业可根据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2)正确区分临时性资产价格波动与长期性资产价格波动。因为,资产价格的短期财富效应与长期财富效应有根本的区别。这时,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银行业必须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品牌,并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发展创新,抓住机遇提高经济效益。

(3)正确分析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的类型。比如,资产价格突然下滑,有可能是市场上出现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是由于以前的不确定因素变得明朗化了。前者是真正的不确定性,而后者则是用预期的明确性来描述。因为,市场的心理预期对资本市场价格影响很大,所以,银行业很有必要把握好市场预期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抗通货膨胀的号角已经吹响,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已被国家纳入宏观调控的重点。笔者希望银行业的同行以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以缓解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资料:

1.沈建光.如何应对通胀周期.财新网,,12

2.马峻.如何应对通胀预期.南方周末报,,11

3.陈朝辉.如何处理资产价格波动.上海证券报,,3,11

篇2: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论文

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论文

自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房价持续地上涨,增幅远远高于一般商品价格,引发了民众对泡沫经济的种种猜想。尤其在目前通涨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价上涨也变得越发敏感。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1]。因为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关系较复杂,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正如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问题,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以说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本文根据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等经济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出房地产价格的货币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量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关系,从而进行一些判断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一、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指标及影响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现阶段我国的货币供应框架体系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M0 = 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 = M0 + 非金融性

公司的活期存款 M2 (广义货币) = M1 + 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 M2 [3]。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从货币分析法的一个公式:Md= P

L ( R , Y )我们可以得出,货币总需求

(M)与价格(P)、利率(R)和产出水平(国民收入-Y)有关。在利率

(R)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就要保证货币的供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过分地增大货币总量的供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是正相关关系[4]。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当CPI增幅>3%时称为通货膨胀( INFLATION);当 CPI增幅 >5%,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SERIES INFLATION)

货币大量投放发生1994年之前。在 199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 )的增长率高达40%。1995-,我国曾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是1994年,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上升超过20%。1995年,CPI指数也高达17.1%。由此可见,过量的资金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5]。

而从底(10月)起到底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RPI)连续下降, CPI从3月起持续下降22个月。依据经济学一般定义,可判定我国经济曾经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CPI达到4.8%,依据经济学一般定义,经济已经进入通货膨胀阶段。202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跃至8.7%,创下了十二年来昀高点 [6]。

三、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

M2增长率及CPI增长呈现较大的.相关性,但在 出现了反常现象,原因是20,我国政府为了抑制投资过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针对土地市场开展整顿,严格控制土地供给[7]。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房地产价格将不断上涨的心理预期,导致大量闲散资金出于投机目的流向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增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而另一方面, 年的货币供应量却较大下降,因而导致图2出现的2004年的特殊情况。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名义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相应增加。(2)交易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扩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就越多,相应地,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3)替代效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房地产,少持有货币,货币在人们资产组合的比重下降,会降低货币需求。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了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减少了货币需求 [8]。

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从而房地产价格上升。

四、通过货币供应量分析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图3同样可以看出,-20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这是由于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可能会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又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

在一定区间范围内,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企业可获得更多资金易于导致房地产市场繁荣。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带动作用将有利于经济形势向正方发展,必然导致CPI的增长。

但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首先易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同时,房价过度上涨造成经济主体的预防性动机增加过大,使储蓄增长幅度过大(这对应着消费大幅缩减),就有可能对产出、通胀形成负面的影响,引发通货紧缩;反之,如果房价上涨刺激消费增长(减少储蓄),或者虽然使储蓄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投资的增长幅度,则可能对产出起正向作用,进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向上的压力[9]。

一致的相关性,两条折线段的变化趋势有很大相似性,图表为这种相关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各变量之间复杂的经济关系还需要于更严密计量方法的检验。

五、小结

本文通过以上有关历年来房地产数据及通货膨胀数据和货币供应量的研究,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关系。

考虑到在居民消费中占较大比重的住房消费,直接影响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但因其存在投机性因素,目前还没有纳入到CPI指标体系中,所以我国目前的CPI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对房地产价格的监测和对房价未来走势的准确判断,提防当前和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篇3:浅谈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联系论文

浅谈法哲学与法理学之间的联系论文

摘要:法理学与法哲学间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议, 尤其是在我国法治道路刚刚起步时常常混用, 严重阻碍我国法理学发展。面对此种现状, 须从各种理论学说着手, 厘清两者的区别, 以期对其进行精准的理解与划分, 促进两者的发展。

关键词:法理学; 法哲学; 学术观点; 区别;

一、学术观点

我国法理学与法哲学关系的争论问题由来已久, 主要形成了四种理论学说。

(一) 法理学即法哲学

我国之所以出现此种学说, 一方面是受外国学者影响, 国外些许学者、着作对两者并未加以区分, 将两者等同看待。另一方面, 我国学术水平有限, 接纳两个学术概念时受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影响, 且未对两者进行深思, 将两者混合使用。

(二) 法理学并非法哲学

此种学说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不同的学科, 不能混同。首先, 两者的目的不同。法理学以法律和法律现象为其研究对象, 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哲学, 其目的是借助哲学这一桥梁打通法学的道路, 以研究法律现象与法律现象以外的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其次, 两者研究的态度不同。法理学不具有批判性, 多为叙述性的态度, 重在探讨叙述法律现象和研究法律的目的;而法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法律进行评判, 具有批判性。

(三) 法理学包含法哲学

有学者认为法理学的外沿广于法哲学, 法哲学是法理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两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 此种观点多是受到苏联国家的`影响。据探析, 形成此种学说的原因是我国最初社会主义道路时借鉴苏联模式, 受到苏联学者的影响, 致使此种学说出现在中国。

(四) 法哲学包含法理学

这种学说与上一部分阐述的学说恰好相反, 将法哲学定位在法理学之上, 认为法理学是法哲学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对象不应否定》一文中鲁平珍、文正邦对法理学与法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定位。究其缘由, 大概是学者对两概念的不同认识导致, 在此, 笔者不再赘述。

究其缘由, 笔者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学术概念。“法理学”源于英国, 为英美法系国家接受, 而“法哲学”源于德国和欧洲大陆国家, 为大陆法系国家接受。自民国西方文化传播以来, 其在翻译传播过程中出现混用, 导致各种学说出现。

二、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区别

面对现今两个学术概念混同阻碍学术进步的现状, 笔者认为区分两者的不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 性质不同

法理学实质上是法学中的一个学术概念, 研究法学最根本问题, 从其本质而言, 应将其性质定性为法学性质。而法哲学研究的是法律哲学, 应为哲学性质。有学者认为法哲学属于法学与哲学间的交叉学科,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任何一种事物必须将其归为确定的一类, 方可进行深入的探讨, 法哲学亦是如此, 尽管法哲学既有法学的因素在里面亦有哲学的因素掺杂其中, 但从其根本来说, 法哲学的最终定位应该为哲学。

(二) 研究对象不同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最基本的一门学问, 专门研究法律现象的发展规律和法律的共性问题, 其是众多部门法的基础, 规定了法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石。相较而言, 法哲学是研究法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问, 其专注于法的理念, 其根本立足点为哲学, 主要探求的是方法问题。

(三) 研究方法不同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分析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历史方法、体系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等;而法哲学大研究方法多为抽象的, 具有理性主义的色彩, 是对法律现象中结论的再思考、再加工。

(四) 研究目的不同

法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透析各种法律现象, 使得法律的基本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运用, 为立法、执法、司法提供一套明晰的规则体系, 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 人们权利义务的平衡稳定;但法哲学是探索法的本质问题、法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给与法学研究更高的理论指导。

三、总结

我国法学理论界通常将法哲学视为法学与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然笔者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是分属于不同学科的学术概念, 并非等同, 正如考夫曼所言, “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而不是法学的子学科。但人们也不可将法哲学视为哲学的一个特殊种类。”法哲学更关注内容, 法律理论更注重刑事, 两者均不拘泥于现行的法。故笔者认为将两者区分开来, 明确两者之间的不同, 对其进行新的界定将有助于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学术发展, 对法学、法学理论、法学问题的解决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坤。部门法哲学还是部门法理学[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1) .

[2]倪正茂。法哲学、法理学:合流与分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4 (3) .

[3]万胜。法哲学与法理学词源发展与关系浅析[J].法学研究, (7) .

[4]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8:8-15.

篇4:浅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中医诊断之间联系论文

我国一种传统的医学技术就是中医, 其又被称为经验医学, 其是依照经验开进行的治疗活动, 从医学学术的角度分析, 我国中医在治疗疾病时, 有四大法宝, 分别是望、闻、问、切, 对于患者病情的探求可以从医生以往经验和原有医学经验知识来获得, 然后才能分析出患者疾病的病机, 分析患者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关节的变化, 判断出邪正有着怎样具体消失和增长的情况, 才能得出疾病的具体名称, 将疾病归纳到一类, 做下一步治疗。但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 人们意识的改变, 在中医诊断中, 使用了一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下面内容我们就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之间的关系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的简要分析

中医诊断时运用方法主要分为了4个方面, 分别是望、闻、问、切, 而中医治疗中核心内容就是辩证论治, 但是还应该总结以往的经验, 对未知疾病做不断探索, 并开展一些专项的研究, 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医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反观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其是一种医学诊断的现代科学, 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医学器械、化学和物理的方式、科学设备与仪器, 诊治各种疾病, 具体的就像检测血糖、检查贫血、血型的鉴定等等。实践运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时, 检验医师必须拥有物理基础、实验基础、光学仪器、化学试剂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拥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后, 才能让其就职上岗。从这一方面具体去分析中医诊断, 其发展历程较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中医的要求是其应该具备雄厚的医学功底, 这样在诊断的过程中, 才能对于疾病的分析更加准确, 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临床医学检验则属于西医范畴内, 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各项检验数据, 充分发挥出了形态学和生物学技术等诊断技术的特点, 对疾病需要检查的内容进行检验, 比如肝脏功能、骨髓、血液情况等等的检验。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对中医诊断的积极意义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 中医诊断和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这样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2.1 有助于中医诊断分析发病原因

一般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 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分析不全病因的情况。但是, 这种方法有一定地优势, 那就是体现出了中医的宏观性以及整体性, 属于中医中传统诊断思维和诊断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获取信息上, 有一定的模糊性, 并且还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缺少更加准确解释疾病现象与本质间存在什么关系的依据。这样的情况下, 借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才可以将病理变化情况更加全面并且客观地反应出来, 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了仅仅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情况, 对疾病本质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发生, 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如说, 患者表现是腰部疼痛, 患有的疾病可能是脊柱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等疾病。如果通过中医的四步诊断法, 对于这种疾病的区分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 这种诊断就容易存在偏差。再如贫血的中医诊断, 临床上呈现出的表现就是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等, 中医称这种情况是“血虚”, 但是贫血的种类又分成了很多种, 像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这种从表现上看, 使用四诊法很难区分, 这就需要使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帮助, 让患者做抽血检验, 检查出到底是何种贫血, 进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上的用药, 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在诊断中医所说的阳虚、气虚、血虚、脏器功能状态时, 能够提出更力的病理依据, 帮助中医制定出更加客观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帮助中医对症下药, 显示出药到病除的效果。

2.2 能够给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病情信息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能够延伸和补充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 具体对其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出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经过实践诊断的证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能够辅助中医诊断工作, 为其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疾病资料。病患的病情出现了不同的改变, 或者治疗之后是否发生了改变, 都需要使用该项技术对其进行检验, 并且确定出是否发生了这些改变。比如在病毒性的肝炎或者因为丙肝、乙肝、过度饮酒所引起的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时, 治疗一段时间后, 患者肝脏功能有一定恢复, 就可以使用检验技术对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肝纤维化、肝脏血清酶谱做检验, 其也可以为治疗效果的检验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3、中医诊断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补充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的红斑狼疮中, 对其的诊断常常会使用到临床医学诊断技术, 能够得到引起该病的明确原因, 但是西医对其的治疗通常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显着。这就需要中医诊断的补充, 中医对于该病的诊断, 将其认定为肝肾阴虚是主要原因, 进而在具体的治疗中就应该针对血瘀和热毒为主要方向, 治疗原则是滋养肝肾之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这种西医和中医的治疗相互融合, 得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最后的治疗效果检验还需要使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查项目是抗核抗体、补体C3、血沉, 这些是非常科学的评价依据, 并且是一些非常客观的指标。西医和中医, 虽然在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上是不一样的, 并且诊治手段和治疗思维方法显然不同, 但是其二者最终的目的还是不变的, 就是怎样能够治疗疾病, 恢复患者的健康。

4、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中医诊断的发展

首先应该能够分析出, 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 不能也绝对不可以停留在整体机能这样的层次上, 对于人体的认识同样需要深入到肌体内部, 提高观察层次, 拓展到组织和脏腑的层次。也就是说将原有那种对于肌体整体表现出的外在信息, 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外到内,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就需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辅助, 为中医诊断提供更多肌体的信息。其次对于中医诊断的不确地性, 这是阻碍中医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必须弥补这一弊端, 而想要中医诊断的结果更加准确, 就需要使用先进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为中医的辩证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使得中医辩证论治内容, 变得更加丰富, 不断规范和完善中医诊断, 进而推动中医走向全世界。

5、结语

综上所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分属于两个医学类别, 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诊断疾病的本质。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者观念的转变下, 中医诊断也开始运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它的使用有助于中医诊断分析发病的原因, 能够给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病情信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还能推动中医诊断的发展, 而且中医诊断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是一种补充, 二者显示出一种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叶伟强。基于医学检验与中医诊断的关系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7) :267.

[2]李君华。论中医临床诊断与西医检验[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 (1) :33-34, 51.

[3]任建平, 侯佳宜。建立中医诊断与检验医师相结合的临床沟通新模式[C]//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6:1-6.

金融危机对贵州省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启示的论文

文化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实证研究

浅析封山育林在运行中的困难及对策论文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当前我国西部土壤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探析电大《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论文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如何选择存货成本结转

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共4篇)】相关文章:

医药消费心理学调查分析研究论文2023-06-23

经济法体论文2023-01-14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23-06-11

大专毕业生论文2024-03-09

大专毕业生论文题目2022-08-17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论文参考2024-05-14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析论文2022-11-03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2024-01-29

电网经济运行论文范文2022-09-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