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时间:2022-04-30 01:29: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黄多多啦啦啦”为你分享7篇“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篇1: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在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众多哲学思想和流派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支点,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其哲学基础予以探讨,对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定会有所裨益.

作 者:胡守敏 HU Shou-min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团委,重庆,永川,402160 刊 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9(3) 分类号:G42 关键词:生态课堂   哲学基础   后现代主义  

篇2:基于学生视角 构建生态课堂

――《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海南中学 张洁

曾以为《皇帝的新装》首先是教育孩子天真诚实,其次也就是讽刺批判。直到我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读安徒生的故事,去收集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我发现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以为作家还是尊重了童话本身。所以我首先确定了本文的教学从童话入手。

什么叫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策略呢?那就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吧,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了课文,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困惑。学生的问题零零散散。我试着从童话入手,将同学们的问题揉入其中,拼拼凑凑了一节教学设计,仔细一读,哪是设计,分明就是大杂烩。这样的教学只会像流沙,疏忽间从孩子们的指缝间溜走。

我断然地否定了第一次方案,于是我再读文本及相关资料,这一次我又反复阅读了本册书的教学目标及本单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孩子们对文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会在怎样的'层次上,我可以和孩子怎样学习课文,还可以引领孩子们走到哪一个层次?我再次翻阅孩子们课前的质疑,给孩子们的问题分分类,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大多和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有关,为此我选取了孩子们这样两个问题入手。一、为什么骗子的骗术几乎骗过了所有人?(张奕婷)二、故事荒诞离奇为何读来又让人觉得似乎合理?(施闻燕)来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通过品读人物,探究主题来解读童话的特点。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以学生的这两个问题为切入,希望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孩子们其他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再让孩子们找出骗子的骗术几乎骗过了所有人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引出对相关情节及人物的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以速读课文,圈划关键词的方式先导读再自读,得出结论:说假话的风气在全城盛行。由学生总结出故事是荒诞离奇的,但虚伪自私的人性确是真实存在的,骗子设了这场骗局,皇帝、官员,乃至全城的百姓都为了个人私利说着违心的话,正是这一片虚伪自私的土壤才让骗局得以顺利实施。揭开骗局的是一个小孩子的话,来引发孩子们思考作者借小孩子的话想要表达怎样的美好愿望呢?希望下一代不要被自私虚伪的风气污染,保持天真率真,遵从本心。再由作者安徒生的话:“我用我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追问孩子还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孩子们通过这层阶梯,得出自己的认识:希望我们的大人们像孩子一下天真率真,遵从自己的本心。

最后归纳出这片童话的神奇:借助想象和夸张讲述着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却揭示着真实的社会现象,表达着美好的愿望。本想课堂上布置一个作业,通过想象和夸张也来让孩子们创作一个童话小故事,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却因为课堂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未能完成。

教学《 皇帝的新装》,其中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例如童话过多的关注人物,课堂的预设也应是生态的,应基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框定在预设中……从专家的点评中我也学到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唯有不断努力与改进,愿让语文课堂真正称为孩子们成长的地方。

篇3: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新的历史任务。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合格主体?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简单作答。人是最复杂的生物,“认识你自己”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对“人”进行哲学反思,以便建构能够胜任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新人”。

征服自然的人:生态危机的制造者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主体性哲学确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纯粹的思维(即意识)视为人的本质。这种对人的理解确立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我”是绝对的主体,“我”以外的世界都是客体,并且主体拥有对客体的绝对优先地位。这种思维模式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表现为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自然成为被人征服、统治、奴役的对象客体。这是一种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这种人将自然当作可以任意索取的客体。近代主体性哲学认为有意识的人只可能对和他一样拥有人类意识的主体负责任,没有为无意识的自然界负责的道德义务,无意识的自然界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的客体。笛卡尔说过,“我们在认识了火、水、空气、诸星、诸天和周围一切其他物体的力量和作用以后(正如我们知道我们各行工匠的'各种技艺一样清楚),我们就可以在同样方式下把它们应用在它们所适宜的一切用途下,因而使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所有者”[1]于是乎,在自然界中,人类把自己看做可以凌驾一切的暴君。人类可以恣意地驾驭奴役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草虫,非生命体的矿物资源更是可以被人类任意征用。人的眼中只有自然的有用性,生态独立自存的内在价值被完全忽视。

这是一种机关算尽的人。为了精确地把握世界,这种人采取了数学的计算方式,“这种确证性必然是一种计算,因为只有可计算状态才能担保要表象的东西预先并且持续地是确定的。”[2]精于计算的人将自然界的事物看成纯粹的数量关系,本真的物性被冷冰冰的数字所遮蔽。这样,人就不会对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无机物产生移情或者通感,只要在计算后承担最小的付出就可以了。在社会领域,这种人被简化为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经济人遵从的是经济理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努力使成本最小化。经济理性确实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类财富的急剧增长,但是理性经济人总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把大自然的馈赠视为免费的午餐,试图以零成本或者最小化的人力付出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然后把生产出的垃圾不经处理就还给不能与他讨价还价的大自然。

这种人欲壑难填。马尔库塞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区分为“真实的”和“虚假的”两种。真实需要是指满足与人的生命紧密相关的需要和有意义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如在一定文化水平上的营养、衣着、住房等。“虚假的需要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3]在虚假需求的诱-惑下,人们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把消费当做自我满足的手段,把消费当做人生的最高乐趣。所以,再多的财富也不够多、不算多。这种虚假的需求成了当代消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致使“经济自我扩张”从来就没有上限。这意味着人永远会肆意攫取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永远不可能与自然“和平共处”。

与自然和-谐的人:生态文明的哲学根基

人不是自然之主。帕斯卡尔认为人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棵苇草,一滴水也能置他于死地。人完全没有资格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支配者,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对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早有体悟。张载在其名文《西铭》中讲到,“乾称父,坤称母,于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4]他的“民胞物与”思想将天地万物与人统一起来,物即为予,予即为物,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交融。马克思更为直接地论述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5]确实,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大自然保持物质能量的交换。人类呼吸着大自然的氧气,饮用着大自然的清水,吃着大自然的果实,又将人类二氧化碳等所有排泄物交换给大自然。人无法脱离自然生存,人和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当代生态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的每一个单位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其次,自然界整体以及每一个构成部分都是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遵循的是自组织规律,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演化的趋向性。在人类存在之前,植物界已经发明了光合作用,把水、阳光和空气等变成有机物质;花朵就聪明地利用蜜蜂在花朵之间搬运花粉,利用生态的系统性为自己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篇4: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新的历史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合格主体?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简单作答。人是最复杂的生物,“认识你自己”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对“人”进行哲学反思,以便建构能够胜任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新人”。

征服自然的人:生态危机的制造者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主体性哲学确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纯粹的思维(即意识)视为人的本质。这种对人的理解确立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我”是绝对的主体,“我”以外的世界都是客体,并且主体拥有对客体的绝对优先地位。这种思维模式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表现为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自然成为被人征服、统治、奴役的对象客体。这是一种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这种人将自然当作可以任意索取的客体。近代主体性哲学认为有意识的人只可能对和他一样拥有人类意识的主体负责任,没有为无意识的自然界负责的道德义务,无意识的自然界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的客体。笛卡尔说过,“我们在认识了火、水、空气、诸星、诸天和周围一切其他物体的力量和作用以后(正如我们知道我们各行工匠的各种技艺一样清楚),我们就可以在同样方式下把它们应用在它们所适宜的一切用途下,因而使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所有者”[1]于是乎,在自然界中,人类把自己看做可以凌驾一切的暴君。人类可以恣意地驾驭奴役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草虫,非生命体的矿物资源更是可以被人类任意征用。人的眼中只有自然的有用性,生态独立自存的内在价值被完全忽视。

这是一种机关算尽的人。为了精确地把握世界,这种人采取了数学的计算方式,“这种确证性必然是一种计算,因为只有可计算状态才能担保要表象的东西预先并且持续地是确定的。”[2]精于计算的人将自然界的事物看成纯粹的数量关系,本真的物性被冷冰冰的数字所遮蔽。这样,人就不会对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无机物产生移情或者通感,只要在计算后承担最小的付出就可以了。在社会领域,这种人被简化为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社会文化论文《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意义》。经济人遵从的是经济理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努力使成本最小化。经济理性确实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类财富的急剧增长,但是理性经济人总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把大自然的馈赠视为免费的午餐,试图以零成本或者最小化的人力付出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然后把生产出的垃圾不经处理就还给不能与他讨价还价的大自然。

这种人欲壑难填。马尔库塞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区分为“真实的”和“虚假的”两种。真实需要是指满足与人的生命紧密相关的需要和有意义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如在一定文化水平上的营养、衣着、住房等。“虚假的需要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3]在虚假需求的诱-惑下,人们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把消费当做自我满足的手段,把消费当做人生的最高乐趣。所以,再多的财富也不够多、不算多。这种虚假的需求成了当代消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致使“经济自我扩张”从来就没有上限。这意味着人永远会肆意攫取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永远不可能与自然“和平共处”。

与自然和-谐的人:生态文明的哲学根基

人不是自然之主。帕斯卡尔认为人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棵苇草,一滴水也能置他于死地。人完全没有资格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支配者,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对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早有体悟。张载在其名文《西铭》中讲到,“乾称父,坤称母,于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4]他的“民胞物与”思想将天地万物与人统一起来,物即为予,予即为物,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交融。马克思更为直接地论述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5]确实,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大自然保持物质能量的交换。人类呼吸着大自然的氧气,饮用着大自然的清水,吃着大自然的果实,又将人类二氧化碳等所有排泄物交换给大自然。人无法脱离自然生存,人和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当代生态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的每一个单位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其次,自然界整体以及每一个构成部分都是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遵循的是自组织规律,具有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演化的趋向性。在人类存在之前,植物界已经发明了光合作用,把水、阳光和空气等变成有机物质;花朵就聪明地利用蜜蜂在花朵之间搬运花粉,利用生态的系统性为自己服务。

篇5: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解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解析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成效,需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客观的`了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健康之路.

作 者:赵而雪 赵而敬  作者单位:赵而雪(江西省萍乡市萍乡高专组宣人事部,江西,萍乡,337000)

赵而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7) 分类号: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目的   主体   方向  

篇6:论人类困境与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哲学

论人类困境与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哲学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回应与解构,它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并把生态哲学视为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

作 者:贾廷秀 周从标  作者单位:荆州师范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5(2) 分类号:B505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现代工业文明   生态哲学  

篇7:和合哲学视角下的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和合哲学视角下的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摘要: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污染问题,在流域治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难以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体制等问题,以致跨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把“和合”哲学思想运用到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流域合作治理中,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和合”.从而有利于跨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作 者:罗金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期 刊:传承(学术理论版)   Journal:INHERITANCE & INNOVATIO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X3 关键词:和合管理    流域治理    合作   

女性视角的幼儿园教师研究的论文

从三个视角浅谈体育学习的论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论文

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规律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究

根据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社会工作学介入社区足球发展的研究论文

从伦理学视角解读普罗米修斯悲剧论文

探究环境伦理学本体论基础的批判与反思论文

多元法律性社会学的论文

浅析后现代视域下打工诗歌现象论文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态课堂建设的哲学基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精选7篇)】相关文章: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2022-12-15

从审美体验视角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2023-06-25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2022-11-13

媒介技术的变迁及其隐喻功能的实现论文2022-05-0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高校音乐学个人开题报告2022-10-18

想转换思维方式的读书笔记2023-11-10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版2023-05-02

心理教育应用于学校德育的意义、原则与路径论文2023-08-30

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2023-03-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