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吃了我的饭”为你分享10篇“考研政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考研政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考研政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首轮复习要注重理解并且能够在脑海中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复习哲学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复习哲学考点的时候要理解哲学原理,并且最好能够针对每个原理举出例子,这样能真正的理解原理。下面老师就针对初期准备考研政治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唯物论的一个考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根本特点是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蔑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知道实践,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规律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首先,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①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其次,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作用。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了解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当注意的几点。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习题演练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并被人利用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以上就是哲学中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相关内容。老师提醒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基本概念,并配合习题深化印象,这部分内容一般命制单选题和多选题,所以要求同学们认真理解考点。
篇2:考研政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1、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4、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例:“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绝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蕴涵着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滔滔江河水是泛滥成灾还是造福人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作为。人们可以拦河筑坝,发电灌溉,可以植树造林,既美化山川,又防止沙尘肆虐。因此,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恩格斯说:“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二者联系主要表现在: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二者区别表现:
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2、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一)意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表现: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为此,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这就是同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自由选择这一种或那一种社会形态。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做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D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所谓意识的“物化”,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应当作出选择。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
篇3:考研政治冲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考研政治冲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特点主要有客观性、稳定性、强制性、可重复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客观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二者的区别在于:(1)自然规律是通过盲目的力量在起作用,其存在不依赖于人的存在;但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无法离开人类社会。(2)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即自然现象是可重复的;但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社会规律的可重复性就不能表现为社会历史事件的可重复性。与认识自然规律相比,人类认识社会规律要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1)目的性、计划性。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下才具有了自觉能动性。(2)创造性。人类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抽象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本质规律性。(3)通过指导实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作用,不断从原始的自然转变为人化的自然。(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主体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规定了历史主体的活动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社会历史主体在尊重和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发挥主体的选择性、能动性,能够自觉选择“可能性空间”中的某种可能性,即选择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
其中,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动性和选择会推动历史的进步,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动性和选择则会阻遏历史的进步。
篇4:马原理练习题: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原理练习题: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B.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C.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
D.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2.下列成语中,正确地说明了意识能动性的是(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D.拔苗助长,无中生有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人的意识在反映外在世界时,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的产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并没有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而且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为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所以选项CD观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2.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反映世界时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完成改造世界的目的。选项B离开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谈意识能动性,选项D在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谈意识能动性,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
篇5:考研政治 真理及其客观性
考研政治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
原理:
(一)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篇6:考研政治:客观题和主观题
考研政治:客观题和主观题
考研政治题型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下面谈谈两类题型分之及特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复习的侧重点。
题型与分值
考研政治全国统一命题,不管任何学校任何专业考研都是同一张试卷。试卷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都是50分。选择部分又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选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多选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两者合计50分。主观题部分共5个大题,每题10分,合计50分。从分值分布上来看,选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似乎是同等重要。
选择题:难点多、理解大于记忆、得分明确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并不好做,大纲中80%的难点都集中在这部分考查,而且往往结合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考查方式很灵活,需要考生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由于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选择题部分考察的不是记忆能力,而是理解水平。你必须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背后的考点指向哪里,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又错在哪里,可见是绝对的理解重于记忆。
此外,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值归属明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了就得分,错了就一分不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复习扎实的人,50分全得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复习不扎实的人,得0分也不委屈。因此,选择题其实是十分值得我们下功夫的,属于付出必有收获,高投入、高回报的收益项目。
主观题:考重点、记忆大于理解、主观性强
如果说选择题部分集中了大纲80%难点的话,那么主观题部分要考的,往往不再是难点,而是重点。这部分的出题目的不再是“为难你”,而是考查你联系、判断、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因此不会出题很偏,80%属于常见重点。
主观题部分需要你把知识准确无误地答出来,再结合材料展开论述,背诵的重要性就在此显示出来。反倒是考点的定位比较简单,对记忆的考查大于理解。
主观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不像选择题那样对错分明。把知识点全部答出、答对,获得满分并不容易。但只要答得稍微沾边,得零分也很难。因此主观题的难度相对更大,付出和收益比也更高,需要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力求提高。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选择题和主观题孰轻孰重,相信你已经结合自身情况做出了判断。每个人基础不同,优势不同,擅长的题型不同,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有相应的侧重。希望大家都能找准自己的侧重点,高效复习,取得高分!
建议:
对选择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的练习,在考研帮APP中有政治真题的每日一练,每天睡前几分钟完成每日一练,坚持7个月,每天10道题,就能完成2100道题,轻松拿下选择题高分并不难。
主观题:知识点的背诵十分重要,从历年的主观题中不难总结出几个主要的背诵点。此外,要时刻关注近几个月的'时政新闻,学会套用知识点。
三、词的认知
1.同义词原则
当4个选项中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选,要看选项的特殊意义;
在4个选项中,有两个实词(名、形容词、动词、副词)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在其中。
2.固定搭配
主谓、动宾、主谓宾相一致的搭配要认知,并注意语境。
3.语法结构
隐性语法搭配――技巧归纳:
看见more/less优先想到than;
看到as,优先想到as;
看到notso,优先想到as;
看到such,优先想到as/that;
看到thesame,优先想到as;
看到so,想到that;正如看到such,想到that.
4.复现
(1)原词复现:从形式到意义完全一致的词/同源词(意义相同,词性有可能不同);
同/近义词复现:例如:environment――surrounding
(2)反义复现:向不同维度发展产生的复现,前后出现意义、感情相反的词。
当4个选项中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选,要看选项的特殊意义;
在4个选项中,有2-3个虚词(介词、连词)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不在其中。
四、解题步骤
1.读懂首段首词,抓关键词,读出文章主题,预测文章行文思路。
2.用阅读理解法(语境、关系、搭配),不用词义辨析法解题。
3.顺序做题,选不出跳过,后面再不选。
4.处理没有选出的答案,并检查修改其他答案。
5、检查答案分布是否合理,对猜的答案进行调剂。
完形填空的答案分布很有规律,基本上都是5个,个别选项会有6个的时候,前面我们说过完形填空历年的平均分都在5分左右,结合以上三个原则,即便是“蒙”,结合一定的技巧考生也能得7分左右,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了。
篇7:考研政治真题客观题分值分布
考研政治真题客观题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马原占四分,包括哲学2分,第1、2题;政治经济学2分,第3、4题。毛中特占4分,分别为第5、6、7、8题。史纲占2分,第9、10题。思修占4分,分别为第11、12、13、14题。时政2分,第15、16题。综合整个单选题来看,今年的单选题难度适中,适合对广大学子进行考察。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占8分,包括哲学4分,第17、18题;政治经济学4分,第19、20题。毛中特占12分,分别为第21、22、23、24、25、26题。史纲占8分,分别为第27、28、29、30题。思修2分,即31题。时政4分,为第32、33题。在多选题中着重了对毛中特知识点的考察,减少了对思修的考察。综观多选题,没有出现考察过细知识点的现象,多选题中所体现的考点,大家平时都不陌生,但广大学子可能会出现对个别考点拿捏不准确的'现象。
三、透过13客观题应对14考研的复习
大家纵观以来的真题可以发现,试卷中考察的知识点不会出现超纲的现象,试卷中体现的知识点,在平时的复习中都会遇到。但是应对政治客观题的复习,仅仅似曾相识远远不够,一定要做到熟知熟记。只有这样你才能清晰把握多选题,轻松剔除混淆项!所以大家对政治的复习要及时入手,在前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为后期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在考前将“政治考前突袭背诵的念头“扼杀掉!
篇8:考研政治客观题快速记忆法
数字记忆法
考研政治单选题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的选项,因此命题老师最喜欢命制考研大纲中具有“1”的特征的知识点。具有此种特征的词汇诸如“第一次提出……”、“首次提出……”、“本质”、“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核心”、“关键”、“灵魂”、“主题”、“标志”、“精髓”、“根本”、“最……”等等。所以在看课本时遇到此类知识点一定要特别标记、重点背诵。其次,“多选题上拿高分,政治才能得高分”,多选题是考研政治三种题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题型,因为多选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2~4个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所以很多考生都害怕做多选题。
其实多选题很多时候都会在一些题目具有明显“2~4”特征的知识点中命制,这点和单选题一样,因此此类考点重点考查了考生对于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备考期间不妨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一定的晨读时间,把一些重点的、难背的知识点放到这个时段进行,更容易收到实际效果。
主线记忆法
《毛中特》和《史纲》两门课程中很多知识点之间有前后联系,内在联系,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弄清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来龙去脉,把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容易理解,不会感觉知识点凌乱。此外,在复习时要先将教科书看一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慢慢看,理解的地方就可以一带而过。因为是第一遍看书,所以不要求刻意去背诵,以理解为目的。当对于政治大的框架熟悉之后,大家就要对知识点开始归纳整理。因为政治的特点就是一个知识点下边的条目多,所以在归纳的时候尽量全面,注意归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动手写,用心整理,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归根结底,只有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点、课本上的大段理论知识全部记在脑子里,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作用。希望考研小伙伴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认真准备,在最后收获满意的成绩。
篇9:考研政治客观题之选择题答题技巧
考研政治客观题之选择题答题技巧
政治理论科目的试题分为客观形势体育主观性试题两大部分。考生要想获得政治高分,要求有二字:答客观性试题要“准”。下面就针对选择题来谈谈他的体型特点及答题技巧: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注重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察,由于其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
由于单项选择题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区分。如:谈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的术语:前提、关键、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这些词语规定了答案选项的唯一性、确定性。
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对知识掌握得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与干扰相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选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使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吃透。
不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的首选。
选择题的出法,按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1、正面试题或反面试题,问的.是正确观点或错误观点;2、直接试题或间接试题,直接试题是从教材上找出答案,考的是记忆,间接试题则从教材上找不出答案,考的是理解和运用;3、单一试题或综合试题,单一试题只考一个知识点,综合试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在已考的单项选择题中大多数是正面的、直接的、单一的试题;不定项选择题大多数是正面的、综合的试题。因此选择题有难有易,只要真正懂得和记得了基本理论又有一定的运用能力,做这种题就不怕了、不难了。
1)正选法
试题的题干即问题明确,就可以直接从备选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就不必考虑。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直接性试题,这种试题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大多数单项选择题术语这种性质的试题。
2)逆选法
逆选法是将错误的答案排除的方法。遇到从题干上直接看不出正确答案的试题就需要正选法、逆选法并用。
3)比较法
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别无他法之法。也就是蒙、猜,在一定情况下,这也是方法之一。
当然在做题的过程中,大家要将这三种方法同时并用。
中国大学网篇10:考研政治:攻克客观题的数字记忆法
2016考研政治:攻克客观题的数字记忆法
考研政治一共命制38道试题,其中选择题33道,单选题16道,多选题17道。单选题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的选项,因此命题老师最喜欢命制的考研大纲中具有“1”的特征的知识点。具有此种特征的词汇诸如“第一次提出……”、“首次提出……”、“本质”、“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核心”、“关键”、“灵魂”、“主题”、“标志”、“精髓”、“根本”、“最……”等等。2010年考研政治启用新考纲以后,五年间考过的具有NO.1特征的单选题共有33道。其中,考查毛中特、史纲两门课的共有18道题,思修共计7道题,时政共计4道题,马原共计4道题。
“多选题上拿高分,政治才能得高分”,多选题是考研三种题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题型,每年参加考研的同学大多在此项失分最多。政治多选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2~4个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很多考研同学都害怕做多选题,但是如果能在开始就确定它选几项,就迈出了做对多选题成功的第一步。每年考研多选题都会有一些题目从那些明显具有“2~4”特征的知识点来命制。2010年考研政治启用新考纲以后,五年间考过的具有NO.2~4特征的'多选题共有25道。其中,考查毛中特、史纲两门课的共有17道题,思修共计3道题,时政共计4道题,马原共计1道题。
从近几年真题分析,“数字记忆法”主要命题知识点集中在《毛中特》、《史纲》和《思修》三门课程中,《马原》这门课程中极少,因为该课程三个部分中重点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这部分一般考查理解性选择题,很难命制“数字记忆法”考题。时政部分很喜欢命制“数字记忆法”的题目,但是每年时政内容都是全新的,可能不太好总结,其他的几章我们就都可以用“数字记忆法”来攻克。
考研政治路漫漫,考生要在这条路上“上下而求索”,就必须要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将“笨功夫”与巧方法相结合,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考研政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锦集10篇)】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考前点拨 认识论知识点2022-05-07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2022-04-30
高二政治必修四最简单详细知识点2022-12-13
高三政治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知识点2023-03-05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解析2023-09-14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矛盾2023-07-17
马原考试知识点总结2022-05-02
高二政治文科复习的知识点解析2023-06-06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2022-05-06
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预测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