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推荐6篇)由网友“看啥看你管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摘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在理论基础、评价目的、评价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评价者的角色上有明显不同。但它们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在实践中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完善,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是教育系统的核心。评价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的本质就是人对课程的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是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相随的。在课程理论研究的短短一百年中,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强调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应用,从强调发展单方面技能转向贯通总体之间的联系。课程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课程评价经历了测验、评价、评定几个发展阶段。没有一个共同的、适合所有问题的课程评价方法,因为这里涉及两个相当复杂的领域----课程和评价。然而不同的评价手段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虽然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出现在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的评价理念,但作为具体的评价方法,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对象。
一、课程与量化评价
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
1.理论基础量化评价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直接产物。它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世界是有规则的、可预知的,存在着一般的规律和模式。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量化评价就是利用这些关系。“知识”具有客观规律和可重复性。评价者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规范,就可以将评价的结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因此,使用一种理性、客观的方法,配合合适的程序,就能使我们预知和控制世界。
2.评价目的量化课程评价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它的核心价值是秩序和一致,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量的规定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量化分析,揭示出与课程相关的数量关系,掌握课程的数量特征和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对课程进行判断。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美国评价专家泰勒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这个过程,教或学被描述成高度控制、线性的和可测试的活动。
3.评价过程量化评价主要针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的,即“应该评价什么”,而不是“什么值得评价”,如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常见的评价形式是“课程是否达到这一目标”,如泰勒的评价模式。量化评价的.主要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设定评价、定义变量、抽样、分析、结论等。它具有标准化程序,是自上而下、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它先进行假设,然后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课程特征进行量化,如用数学语言表示课程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统计和运算,抽取并推导出对课程评价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资料,然后将事实与假设加以分析比较,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课程评价在这里是一种技术性和生产性的过程。技术性,指课程行为是标准化、系统化的;生产性指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明确判断或课程决策。
4.评价的具体方法量化评价将事实和价值相分离,强调课程需要严格控制,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成功或失败,好或坏的量化,强调精确度、信度、效度。它认为方法是“为达到目标和事实而使用的技术”。它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进行课程评价,对评价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力求得到绝对客观的事实。另外,常用资料的形式对课程现象进行说明,采用逻辑和理性的方法和线性模式,探寻投入、实施过程和结果之间联系。量化评价的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操作,具有具体性、精确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推进了课程评价科学化的进程,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
〖HTH〗5.评价者的角色量化评价者不考虑评价对象的行为与特定情境的关系,认为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评价者在评价之前就作出种种假设,在评价过程中,“客观”地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最大限度地测量和解释课程是怎样实施以及结果是什么。他会给课程特性提供一个“可信的”、“有效的”判断。这里的评价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者具有很大的权威。正常情况下评价者是个别行动,在评价者与开发者、教师与学生和其它关系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可以说,评价者是一个有“无限权利”的人,因为他们充当了专家或评判员,从而控制着评价过程。
二、课程与质性评价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一度十分重视量化评价,认为只有量化分析才是科学。在这之后,随着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评价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纯粹价值中立的描述是不存在的,因此,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价值问题由此在评价领域凸现出来,人们评价的重点转向了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以后,“量化评价”逐步为“质性评价”所取代,质性课程评价也日益兴盛起来。
1.理论基础这种方法源于解释主义哲学。主体和客体两者是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知识是主体不断通过建构和检验而形成。不存在带有普遍意义的、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的知识,因而不能用对或错对知识加以判断,而必须依据它在具体情境中发挥的作用。事实与价值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去评价教育和课程现象,那样只会导致人们对课程认识的僵化。许多问题只能通过描述性、解释性的语言来实现。质性评价就是要对与课程相关的行为及其原因和意义作出判断。
2.评价目的质性评价不追求适用于一切的普遍规律。它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质的规定性,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进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评价是为了增强课程规划的有效性,并使参与的每一个人受益。知识是相对的,因而课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能做大致描述和价值判断。评价要检验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了哪些东西。在评价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学到他们不愿意学或者没让他们学的内容。这可能意味着孩子们在课程内容学习上的失败,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学习的问题。然而若使用量化评价方法,会测不到这方面内容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而质性评价把学习理解为促进评价的开展,会把它作为讨论、决策、行动的资料来源。
3.评价过程质性评价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以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评价者把评价过程视为评价者发现课程潜在价值的过程。这种评价过程增加了我们对教学本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设计及性质、师生行为、建构知识的性质和结构等的理解。这种评价没有绝对严格的程序,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前一步资料搜集的情况往往决定下一步的方向。课程评价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式。
4.评价的具体方法质性评价认为,资料是对评价者价值观的反映。在评价开始之前,人们不知道他需要揭示的东西。随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所需要的方法将不断显现。不同的调查主题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人种学等。与量化评价的精确定义、精心设计、预设程序和工具等相反,质性评价中的工具和方法是逐渐显露出来的。在学校和课堂,在不同的课程规划阶段,评价者会在评价中不断更新或改进相关的评价程序、工具和变量。
5.评价者的角色质性评价主张不要对外部评价者与内部评价者进行严格区分。课程评价是一个包括所有参与课程检验、并了解课程评价过程的个体(如教师、学生、家长、督导员、专家等)在内的共同参与的、连续性的过程。评价者充当了促进者,鼓励参与者对有关课程的内容提问、讨论,同时进行设计和资料收集、分析、解释,并澄清一些观念,如教育目标、知识的本质、教与学、特定情境和教育环境的含义等。评价者会考虑到参与者对当前课程看法、发展方向,并借鉴其它参与者的观点。评价者也是一名学者和教师,通过对话和合作性活动指导所有参与者,提高了参与者的评价思维过程和技能,并解决他们的困惑。评价者不一定中立,他也可以在合作性的对话中发表自己见解。
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特点和联系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在理论上有分歧,但它们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在课程评价中是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它们的分歧能在课程评价实践中统一起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
1.量化评价的特点量化评价的优点是逻辑性强,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能对课程现象的因果关系作出精确分析,结论也更为客观和科学。
然而,影响制约教育和课程的变量很多,所建立的量化课程指标体系只能考虑有限的几个变量,容易忽略课程规划中那些不可测量的重要方面,从而影响了课程评价的信度。而且它排斥了对既定教育计划的持续性再开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之间的鸿沟。最后,它只重视行政管理人员和课程评价者的利益,忽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价值失去了多元性。
2.质性评价的特点质性评价尊重现实,没有预先安排好的结构进行评价,对问题的认识较为真实而全面。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尊重:评价者本人是主要的评价工具,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去解释评价对象及其行为的内部意义,所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自己的看法,尊重评价对象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由于质性评价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都是主体的人,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者个人背景以及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会对课程评价过程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质性评价对评价者的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的评价者都能胜任,而且质性评价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还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3.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联系质性评价是作为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而出现的。但从根本上讲,质性评价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中,两者都无法单独使用来解释所有问题。它们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质性评价内在地包含了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为量化评价提供了应用的框架,而量化评价又为质性评价的深入创造了条件。
四、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
现代课程评价的出现是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背景的,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以客观、精确、量化为标志。然而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任何一种方法评价教育现象,都是不可能完善的。倘若把复杂的课程现象简单化,把课程对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影响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都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客观性,也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课程评价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评价者可以从不同的评价视角来看待评价问题,根据课程评价的目的、对象,评价的条件与环境以及评价者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质性评价特别适合课程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领域。因为它强调对现象的深入了解,尊重课程实施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运用质性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开发、规划与实施,对课程作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当然,我们强调加强质性评价,并非否定量化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我们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教育评价方法从对立走向统一与多元,从而更逼真地反映教育和课程现象。
篇2: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量化评价在中小学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运用它管理班级时,许多班主任更多的是研究如何使评价精确化。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量化,一味地追求精确,那只会把评价引入歧途。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此我们认为,班级量化评价应以模糊为主。一、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外显的行为表现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
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受其动机、心理状态支配的……
二、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过细的量化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具体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的做法,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而且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有的学校,班主任把学生成绩精确到零点五分,并且在全班乃至全校张榜公布名次。这也许能使几位佼佼者受到鼓励,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沮丧。这种精确的量化,使许多学生不断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我们说转化后进生首要的是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学习感受,然而在这样的量化方式下“后进生”怎能有成功的体验?又怎么可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紧跟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二)评价的标准值得思考。
当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从考试的标准来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序,往往忽视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能力因素。这样的试卷难免要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以下诸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其一,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讲课枯燥、教材编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安排不恰当、作业量太大等;其二,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适应性差等等。依据这些不良外界因素影响下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于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的偏差,这样的测量分数越精确,偏差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精确的量化会导致学生的双重人格
(一)影响到个性发展。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中的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具体全面,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学生就要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由于分值缺乏弹性,某一项活动完成得再好,也只能得到有限的分数。所以全面而具体的量化管理,客观上起到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作用。而学生个性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评价
[1] [2]
篇3: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论班级量化评价的模糊性
量化评价在中小学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运用它管理班级时,许多班主任更多的是研究如何使评价精确化。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量化,一味地追求精确,那只会把评价引入歧途。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此我们认为,班级量化评价应以模糊为主。一、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外显的行为表现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
人的行为和表现是受其动机、心理状态支配的……
二、就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过细的量化往往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评价的精确和量化的做法,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做不但消耗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而且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有的学校,班主任把学生成绩精确到零点五分,并且在全班乃至全校张榜公布名次。这也许能使几位佼佼者受到鼓励,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沮丧。这种精确的量化,使许多学生不断被划入“后进生”的行列,我们说转化后进生首要的是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学习感受,然而在这样的量化方式下“后进生”怎能有成功的体验?又怎么可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地紧跟教师继续努力学习?
(二)评价的.标准值得思考。
当前考试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从考试的标准来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序,往往忽视与学习有关的各种能力因素。这样的试卷难免要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以下诸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其一,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讲课枯燥、教材编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安排不恰当、作业量太大等;其二,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适应性差等等。依据这些不良外界因素影响下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由于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的偏差,这样的测量分数越精确,偏差就越大,也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精确的量化会导致学生的双重人格
(一)影响到个性发展。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具体全面,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学生就要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由于分值缺乏弹性,某一项活动完成得再好,也只能得到有限的分数。所以全面而具体的量化管理,客观上起到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作用。而学生个性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评价技术上追求精确,迷信数字,必然会轻视对个性中那些难以量化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偏离了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引起教育活动的混乱和教育目标的落空。
(二)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如主动擦黑板),不做出某种行为(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更多的是立足于赢得分数的被动行为。如果单从行为量化的分数看,得分可能很好,但这样的一个“我”,并不是“真实的我”。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种不良的引导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和进步。
四、就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过细的量化会使学生失去发展创造力的空间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很多研究指出,创新始于问题。全部科学史和思想史也证明,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都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他不担心同学会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幼稚,不担心自己的问题提不好,老师会批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
就量化评价的内容而言,有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可以说是不需要量化的。样样量化的结果,只会把活生生的人分割得支离破碎。作一串数字的躯壳,学生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既然实施量化,精确的数字往往更能被人们所接受,过细的量化结果往往更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那么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获得高分,在行动中不敢做这不敢做那。这样一来,学生能有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吗?因此,班级量化评价必须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才能给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心理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问,不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评价的模糊性并不等于武断性和盲目性。评价的模糊性主要应体现在这样一点上: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粗化条款,在具体的评分标准上使用模糊性的语言,给学生的行为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
篇4:云龙湖水质监测与评价
云龙湖水质监测与评价
摘要:在调查了徐州市云龙湖主要污染源和对其水体分析检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对云龙湖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体主要受到有机物污染,PH值、总磷、挥发酚也已超出水体功能标准.作 者:黄晓菊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期 刊:科技创新导报 Jour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8) 分类号:X324 关键词:水体篮测 单因子指数 单因子评价篇5:成人教学管理中量化评价探究论文
成人教学管理中量化评价探究论文
从起,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就开始不断扩大,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保证生源的关键竞争力。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成为中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若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就非常有必要。
一、量化评价的概念
量化评价在教学当中指的是将教学工作中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每一项考核标准按其重要性划分分值,再按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给每一项标准评分,最终得出该名教师的数量化的教学质量情况,然后,将其与其他教师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反映出教师在每一项指标的优劣程度,最终起到评教工作的量化作用。对于量化评价的设计,主要是依托心理学理论,采用考核题目或者学生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是客观性,由于量化评价的评价方式和评判标准是固定的,评分的依据要么来自于试题得分,要么来自学生不记名问卷,这使得评价的结果最客观。其次是统一性,在评价过程当中,全校的所有老师都应用同一套评价标准,使得评价具有统一性,同时得出的差异性结果也就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最后是全面性,由于对于教学评价测试的内容是经过精心研究和周密计划的,一般都可以涵盖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能涉及到的所有部分,所以根据量化评价得出的结果一般都具有全面性。
二、一种应用在高职教学管理当中的量化评价实例
量化评价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在此我们举一种算法形式的量化评价应用实例,例如在某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量化评价时,我们对该校13级计算机专业的全体学生(共100人)在校园网评教系统上开展问卷评教活动,针对该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几种调查项目:1.讲课注意重点2.讲课有条理3.注重培养能力式教学4.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5.所选教学案例适宜6.有思维启发式授课7.善于激发学习兴趣8.提高学生操作能力9.善用理论解决问题10.完全掌握课程进度11.认真辅导有问必答12.虚心听取学生意见13.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14.板书清晰15.普通话标准对于以上15项评价指标分别设置好、中、差3个评选标准,记录该授课教师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每一个评选标准,得到集合U={讲课注意重点,讲课有条理,……,普通话标准},集合V={好,中,差},再根据之前设计好的`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集合A),将UV两个集合相乘得到3列15行矩阵R,对R采用加权综合型算法(以A为权数),经计算机运算可得集合B=(0.670,0.240,0.090),S=82.230(注:此处为假设数值)根据运算结果得知,该名教师的量化评价得分为82.230分。同样的,对于其他老师和其他学科,也要根据这一套标准和算法来进行操作,最终得到所有教师的量化评价得分,再通过教师之间得分的横向对比,就能知道教师的优劣程度,而前面计算过程当中出现的矩阵R,则可以作为教师在每一项评价指标得分高低的依据。
三、量化评价在成人教学管理当中的作用
量化评价在成人教学管理当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量化评价得出的数据可以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战略决策的事实依据,保持学校的先进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量化评价数据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次,量化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量化评价是一个非常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数据可以体现出教师教学水平的多方面指标,教师可以根据量化评价数据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侧重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量化评价可以为职称评选和先进表彰提供现实依据。过去高职教师的职称评选往往按照教师的资历,对于教师的能力并不看重,造成了高职低能的现象,通过量化评价,我们可以从中选出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进行晋升,使教师真正投入到提升教学水平的高涨工作热情上来。
四、结束语
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的今天,量化评价对于提高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以及提高教师自身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量化评价有些地方还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对于教学管理当中的量化评价的研究还需要进行。期待有一天,量化评价能够做的更客观、更全面、更完善。
篇6:美术课程中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概述
美术课程中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概述
美术课程中的`多维性评价标准在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艾斯纳的教育理论中已有明确体现,并各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与模式.目前,在我国的美术课程中,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已有较快发展,但在评价标准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上仍存在不足.
作 者:刘娅萍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美术课程 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 研究★ 研修工作总结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推荐6篇)】相关文章:
应急社会动员视野下的社区参与2022-05-02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2-05-07
教师个人的研修心得体会2023-10-18
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心得体会2022-11-17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2022-11-02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2022-08-22
评价改革:不仅是“分数”说了算2022-11-24
英语教学2022-05-05
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2023-12-01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