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启示(合集7篇)由网友“发财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启示,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启示
文中在对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对英国教育体系的层次、英国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工以及英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作 者:刘越琪 漆军 李军 洪志杰 LIU Yue-qi QI Jun LI Jun HONG Zhi-jie 作者单位:刘越琪,李军,洪志杰,LIU Yue-qi,LI Jun,HONG Zhi-jie(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漆军,QI Jun(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年,卷(期): 8(4) 分类号:G719.561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评估篇2: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
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高职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发展的框架当中。英国是世界上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范例之一,考察其高职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
英国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其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成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工程师,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型工程师。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有较强竞争力,职业教育尤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并特别强调“关键能力”训练。
1974年,梅腾斯(Mertens)首次提出“关键能力”概念。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1]“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业性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越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如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独立计划与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等”。[2]在西方,随着工业社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不断发生变化。非专业化的“关键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学会生存,同时培养了应对市场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引起职业流动的适应“迁徙”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等。英国高职强调关键能力,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选择的基础》,在以后的20多年中,无论是操作部门还是所规定的关键能力内容都发生了多次变化。从最初强调交流、数字运用、自我提高和管理,到20世纪末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学习和业绩提高及合作能力等。[3]英国引入了“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细分:主要关键能力和广泛关键能力,在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课程中要求必修;广泛关键能力则被包括在英国现代学徒制(和国家受训制中。对关键能力的界定经历了从粗到细、从平行到有层次的过程,可以看出英国对关键能力是相当重视,“关键能力”获得成为英国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工读交替与现代学徒式的教学模式
英国高职教育机构普遍实行“三明治”合作教学计划,即实施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先在企业工作一年,对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和认识,再回到学校完成2-3年课程,使实践联系理论,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1年,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即所谓的“1+2+1”“1+3+1”教学计划。此外,英国还实行第1、2、4年在学校学习3年理论,第3学期到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实践培养方式。以贝尔凡斯脱大学为例,该校与工业部门联合开设了工程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性工程技术人才,实行这种“三明治”教学计划。申请者需在入学前提出申请,提交中学成绩单,由大学和工业部门分别对申请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方面的知识进行面试。合格者从学年开始在企业度过1年学徒期,由企业部门指定导师给予指导。在此期间,学生每周有1天到大学学习数学、设计导论、现代制造技术等课程。1年后转入大学学习3年。其中最后一年,学生要从事一项来自工业部门正在进行的具体工程项目的课题设计。“三明治”教学计划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业环境中学习,并伴有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等活动,它不仅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使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时具有较高的技能和创造力。
此外,英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更为学生获得深入、全面的指导提供了制度保障。1993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实施“现代学徒”计划,并于次年9月首次在14个行业部门试行该计划。现代学徒制在全国范围更多的行业部门逐步展开,至3月,共有83个部门获准提供现代学徒制培训,有88%的现代学徒制学员在工程制造、商务管理、汽车工业、信息技术、管道维护、建筑等15个部门接受工作本位的培训。[4],英国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公布了《学徒制的蓝图,统一规定了由四要素组成的学徒制学习内容框架,并提出知识要素的学习应成为从学徒制升入高级学徒制和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5]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有层次划分,分为基础、高级现代学徒制,分别培养具有初级职业技能、熟练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完成高级现代学徒制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NVQ)三级水平和关键技能二级水平及相关的技术证书。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包括关键技能课程、NVQ课程和技术证书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从事职业所必备的职业和工作实际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对具体职业知识的理解力等。在现代学徒制下,各地方培训与企业协会(TECs)、学徒和企业雇主三者之间达成契约性协议,规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就行业技能、
课程设置、培训计划等进行协商确定,保证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三、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证书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为了振兴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提出社会和企业对于就业、上岗、培训以及人员的使用都要有一套通用、统一的资格标准,以获得“熟练的和干劲充沛的劳动力”。[6]就此,英国政府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s),即按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公正、科学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笔者认为,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评定过程中,资格证书的颁证机构对资格评定工作的考核环节是这一制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该制度的评定和考核除了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如前文所述)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一)以工作现场为核心,多元、综合评定
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评定方式是综合化的,
传统的课堂考试、理论测评继续作为新的评定体系的组成部分。执行职业资格考评的基本要求是加大工作现场考核的比重,以实际工作成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层次的资格体系。一般来说,工作现场的考评主要用于特殊职业资格评定。对于那些普通职业资格评定,口头和书面回答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现场考评是任何职业资格评定的必需环节。这种以工作现场考评为主的综合评定方式,可以从理论素质与实际技能水平等不同角度来考察被考核者,并对于职业能力本身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认可以往学习成果,实行经常性评价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的评定大多在工作场所
进行,采取经常性考察,即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与获得不是取决于某一次工作现场评定,而由日常学习中的若干次现场评定的累积成绩来决定。这种经常性评价要求对整个评定过程实施协同管理,对评价结果作系统记录,最后把在不同地点、由不同评定者考察的材料累积起来,以综合评定成绩来反映被评者在不同学习背景下的学习成果。这种根据长期经常性考察累积的材料做出的评定结论更加客观,而且经常性职业资格评定认可以往学习成果,可以避免培训和评价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评定标准具体,力求公平、开放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每个资格都有明确的能力要素与操作标准,因此每级职业资格的内容与标准也是明确的。资格申请者按照规定的标准,有目的地学习,从低到高逐步获得新资格。由于社会职业体系本身就按照工种的不同呈梯级状存在,这种具体化的评定标准利于适应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和个体增强学习、培训的有效性。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考评的组织实施由经过政府授权的考试中心负责,由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获得资格的受聘内、外部督考员负责监督与检查,从考评程序、考评标准、考评人员、考评实施到考评结果的鉴定,都力求公平、公开、全面。政府还规定,国家职业资格的评定过程应具有较大的弹性,即强调评定的达标性,只要受评定者愿意继续学习,可以再接受资格评定,直到取得资格。英国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历经数次改革,无论是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还是在职业资格的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都得到了英国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参与,并有效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7]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现场考核方法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最终体现在它的证书上。在英国,证书就是质量的观念已深入人心。[8]使职业培训和资格考核不断适应现代生产经营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是英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劳动者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的资格凭证,强调对主体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水平的考核,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此为主导的质量观。普通职业资格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证书等值等效,激励了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普通教育实施,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得更好的适应和迁移能力。
四、英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职业取向
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即在市场变化中适应和迁移的职业能力;重视实训,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和动手实践能力;围绕市场和企业需要设置课程,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对课程或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了学生对社会、经济及市场变化的适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包含着国家层面上的教育质量标准;从《珀西报告》《克劳瑟报告》发布到《工业训练法》《就业和培训法》的出台,体现了高职教育中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国家干预主义倾向;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衷就是要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隔阂,体现了通识教育、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从政府的教育规划、教育方针政策,到社会对职业教育及其所培养的人才的认可度;从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都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亟需改革:
(一)明确定位,特色发展
在职业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应首先明晰培养职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非向普通高教看齐,反而失掉高职院校的特色。明晰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现办学模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教育规律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基本前提。
(二)围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建立科学的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型人才立足于劳动力市场,必须具备职业型人才所应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强调优势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市场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改变盲目追求大而全、一味效仿普通高校甚至研究型大学的错误做法,立足地区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特点和自身教育教学特色,建立以就业为基本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借鉴工读交替的教学方式,切实增加技能训练与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在院校评估与学生评价方面,将高职院校的基地建设、实践课程建设、实训效果及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作为评估、评价的核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与市场发展需要。
(三)改革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要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根据社会职业的种类、性质来制定各种别、各层次的教育培训能力要素和达标标准,并对此进行详尽地解释和界定。应组织相关人员主要是高职院校中获得较高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及管理者,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考核机构,负责相关标准的制定和考核,并对承接实训实习及现场评定职责的单位进行认证。
1.考核应以累积的实习成绩与工作现场考察结果为主。职业教育考核不应以结业前“一考定终身”,而应综合考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训实习中的表现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步状况,并把工作现场的实训实习成绩作为考核评定学生的主要依据。考核中应侧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技能掌握、能力迁移水平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2.考核应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渡阶段,对人才结构要求的变化更加复杂、迅速,某种特定的职业技能不足以使劳动者应付风云变幻的就业市场。关键能力使劳动者在变化剧烈的职场获得了良好的适应、开拓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职业变迁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细化职业标准与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迁移能力。
(四)引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未广泛、切实引进职业资格鉴定和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就业准入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结机制。由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技能型、实践型职业人才,深受市场经济与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职业资格鉴定与资格证书制度的引入,将有利于职业教育形成对市场与人力需求变化的敏感性;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职业教育考核立足于职业本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化的质量保障。同时,引入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扩大的必然要求。
篇3:英国农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农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 英国农业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群岛组成,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比广西总面积略大一些.英国总人口为5978万人,人口密度为245人/平方公里,比广西大.其82%的`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市化程度居发达国家的前列.
作 者:陈伟超 Chen Weichao 作者单位:广西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南宁,530022 刊 名:广西农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年,卷(期): “”(2) 分类号:F3 关键词:篇4: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笔者联想到在天津中德培训期间一位专家介绍的德国实行的双元制教学理念,就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的一些感触,做如下分析。
一、德国教育背景
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是为众人所熟知的,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员工工作需持证上岗,而且主人翁意识非常强烈,人人关心产品质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机械设备从设计到加工成型每个环节都科学严谨。在设计方面,机械的结构合理,工人在加工制作机械的过程中注重机械的加工精度,所以设备的使用寿命高、机械性能优异。德国的奔驰汽车、西门子电器等品牌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这些产品质量驰名世界的主要原因也归功于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如今在德国,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这里所说的资格,不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而是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懂得操作应用。要具备从业所需的资格主要还是依靠职业教育来实现。
在我国,人们重视的是普及基础教育,在上学过程中也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即使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许多中职院校仍以文化课为先,且基础课的.授课比例远远大于专业知识及技能实操,特别是实操训练的比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基础知识教育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但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基础文化课所占比例过大会影响技能训练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毕竟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在这一点上,德国做得要比我们科学合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他们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且职业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德国各个产业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不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都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这样做也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腾飞。所以德国人把职业教育比喻为了“经济腾飞的翅膀”和“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把职业教育认定是民族存亡的基础。
笔者认为二战之后德国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种职业教育体系被人们称作“双元制”。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双元制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的主体,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要在企业进行学习过程,也就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员一般以在企业进行实践教育为主,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教育为辅。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实践培训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过程所占比例为60%,40%是专业理论课程。所以在双元制的教育体系中企业的技能实践培训是最主要的方面。
双元制教育体系之所以成功,除了体系本身科学合理之外,强调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现状、专业的类别、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的需求情况等。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要签订详细的合同,为达到教学效果各个企业事先也都要制定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二是在施教过程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和生产工人他们特别重视学生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训练,在学用结合上下工夫,并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和意识。
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德国建立了一套比较详尽的制度来规范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他们的职业教育教师大都拥有渊博的知识体系和精湛的技术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来。全民都有职业兴国的意识,并为职业教育的成功积极地投身其中。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第一,它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促进了自己更全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到企业进行相关的技能操作训练,这就做到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它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通过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方面,有了企业作保障,学校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渠道,这就使得学校有了稳定的生源保障,同时,学校不用在学生就业这方面花费精力就可以致力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从而能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求学校培养相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可以使未来的员工提前了解企业文化,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缩短其适应企业工作的过渡期,在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它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双元制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实操技能,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担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四、双元制教学体系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要真正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一个联系的平台,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企业的实践进一步地加深理解,了解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为后继的理论学习提供目标和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在企业里面学生可以接受所学知识技能的实操训练,在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必需的从业规范。
通过这种由学校提供理论教学所需场所、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技术、兼职教师、顶岗实习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模式,企业与学校直接地挂钩,使人才的培养有目的性,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从而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二是要实行学工结合、工读交替式的灵活学习制度。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专业,同时因为机械各个专业间都是相通的,所以在个人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学生也可以进行多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允许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学工交替分阶段地完成学业。这种学习制度,会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之处,学习理论知识更有章可循,通过实践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
三是要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示范校建设作为标准的我们,通过建立规范的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到培训机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环节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并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
四是改革现有的教育重点,变“重视基础文化课学习轻视专业教育”为“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基础文化课学习为辅”的教学体系。要使学生从观念上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热情。
以上是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浅显分析与理解。至于如何借鉴这种模式,来做大做强学校的职业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篇5:绅士文化对战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绅士文化对战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二战后,英国政府为振兴科技、复兴经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相对于德、美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英国绅士文化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价值的'传统以及追求教育的教养价值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比较滞缓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于我国而言,必须正视根植于民众心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挖掘其积极因素,引导职业教育朝良性方向发展.
作 者:欧阳小红 Ouyang Xiaohong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49(561) 关键词:绅士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 英国篇6: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它为德国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有用人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看看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做”的完美结合。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构建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它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证了这种实践培训落到实处。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了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并且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三)职业教育的多种形式能满足所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四)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能更快就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在德国,每年有80%的年轻人是通过接受双元制教育而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又缺少)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它通过制订周密的教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强调学用结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让学员德、智、体全面发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培训机制等等举措,既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又为社会企业培训了大批的应用人才。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的职业教育者学习和借鉴。 (四)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能更快就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在德国,每年有80%的年轻人是通过接受双元制教育而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又缺少)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德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它通过制订周密的教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强调学用结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让学员德、智、体全面发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培训机制等等举措,既保证了教育的质量,又为社会企业培训了大批的应用人才。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的职业教育者学习和借鉴。篇7:德国餐饮职业教育及对我国餐饮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餐饮职业教育及对我国餐饮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从德国职业教育入手,从理论教育与实训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两个方面介绍了德国餐饮业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餐饮业职业教育的影响.
作 者:孟丹 作者单位:海淀走读大学,现代技术服务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DI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2) 分类号:F0 关键词:餐饮 职业教育 双轨制 素质★ 国外地经验与启示
★ 国外论文范文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的启示(合集7篇)】相关文章:
英\美储蓄国债发行对我国储蓄国债的借鉴和启示2023-06-08
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2023-09-24
英国节能法律与政策的新特点2022-11-10
历史知识点分类梳理_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04-20
发达国家产业调整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2024-01-17
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论文2024-01-11
谈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2024-02-24
西方企业战略变革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22-11-07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教案设计2022-05-06
医疗中心医生质疑世界医学杂志的论文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