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精选5篇)由网友“小鱼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欢迎阅读分享。
篇1: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动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统制度,以降低国有企业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篇2:对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对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
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统制度,以降低国有企业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培育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会促使国有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有效利用资源,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机制的曳动效应.可以从夕:部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激励系统,激发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因此,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效打破垄断,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技术竞争市场。通过市场体制建设,创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模式,以市场的外在力量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同时,由于不正当行为会侵害创新主体的利益,挤占创新主体的市场空间,严重挫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也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积极性.保证竞争行为的规范有序,以增强创新动力。
三、强化政府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市场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除了依靠市场制度的激励作用外,还需要将政府政策安排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第三层面,借助政府行为促进市场体育的发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面的导向和支持。
政府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和推动措施安排,必须突出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诱发效应和导向作用,从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的角度,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用非市场的方法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以消除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不确定性,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的成功经验,政府激励政策应包括财政刺激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专利保护政策、公共采购政策等。其中,财政刺激政策往往以税收优惠或政府财政投入的形式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支持,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专利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排他性产权的确立来保证发展者为其发明活动获得一定数量的回报,刺激创新行为,增加科技成果的供应量;政府采购政策则要通过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公共消费市场来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金融支持政策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建立金融酱与产为酱之间分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机制。虽然各项政策安排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相辅相成。虽然各项政策安排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政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已在上述三个层面进行了诸多探讨和实践,在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股权期权制度、技术成果交易制度、专利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措施安排在其现实运行中还存在一定缺陷,相互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不够,还未形成有效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完善的措施体系。为了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必须强化上述三个层面的措施建设,使各项政策措施安排有机配合,在全社会形成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篇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摘要: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正在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也要跟随市场经济发展潮流,认清市场发展趋势,做好人力资源的配备与管理工作。本文就主要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
引言
企业在社会上参与竞争,离不开人力资源。特别是现在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时期,能不能将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克服,使预期的目标实现,最关键的便是将人才留住,把人才用好,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提升,为企业进行更多的财富的创造。因而,探究国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就是以人力形式即以体能,脑力二者的高度统一的形式存在的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运用生产资料直接进行生产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人力资源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就是指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人员,也就是各级经理,雇员,顾客等可提供潜在合作与服务的人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点,已引起世界各国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认同,寻找、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联系在一起,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去建立竞争优势。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二、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不同于先前的计划经济,相应地国有企业的管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国有企业如果想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优质的管理、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但是,分析我国当前阶段的企业现状,大部分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的做法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
2、国有企业内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就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情况来分析,普遍存在从业者水平较低的情况,由于他们的业务知识不足,自身素质较低,因此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并不好。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无处不在,所面对的情况也比较繁杂,尤其对企业管理及内部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国有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往往一身多职或者混迹其中,他们在上岗前并未接受过专业性的培训,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失水准。
3、沿用落后的用人机制,未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国有企业还没有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具体体现是岗位和人员分离,员工的工作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还处于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人情企业或者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并未合理化配置,岗位与员工也没能很好地匹配,这样就导致岗位职能不全,浪费了人力资源。另外,还有许多的企业并没有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励体系更无从谈起。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措施
1、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作为国有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第一,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是基础性资源,无法替代,当企业认清了这一点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进步。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看国有企业投入了多少资金。企业运行中,成本也包括所投入的人才,培养与使用人才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运行的好坏,企业要随着收益的提高,不断增加培养人才的费用,在人力资源方面要保证资金投入的力度,并不断加大。第三,在安排整体工作时,要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安排着重体现出来,以做到预先谋划,进行过程中严谨认真,结束后认真总结。
2、重新定位人力资源规划,提炼战略核心目标
在研究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一系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规划。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遵循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前提下,制定与战略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我们要把企业的人员供给、人才培养、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在此,国企的领导层一定要先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利用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去指导人力资源部门规划工作,并且尽力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目标与规划,并且充分带动全体员工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3、健立完善的晋升机制
很多员工从毕业开始进入国企,一个岗位做五六年,从来没有换过,也没有被提拔过,这时候就难免会生出一种落寞的感觉,对企业的成就需求动机顿时消失。(1)按工作表现晋升。在企业中,衡量晋升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工作表现。该企业判断一个员工是否得到晋升的原则可以是其能否符合已经设定的标准。针对上述的情况,其工作表现可以看作是员工的业绩是否达到设定的标准。(2)按年资晋升。很多员工认为工作时间越长,更容易得到晋升。其实在竞选职位时,年资符合要求之外,还要考察其工作能力。按年资晋升的制度以平等、公正为原则,对员工经验的价值给予肯定。
4、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要想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尽快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1)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分到每一个岗位,使、每个岗位都肩负企业的发展,让每位员工都感觉到自己肩负重任。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其中包括部门互评、上下级互评、平级互评等全方面的考核。(2)量化考核、细化到人。最后,定期总结、检查评议结果。各部门要及时做出工作总结,对照上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找出差距、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制订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及述职总结都要与上级领导商议,双方认可方可实施。
篇4: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加快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是阻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历次的技术创新活动调查都表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体制不顺、信息不灵等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几个主要因素(见表1)。实际上,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不灵也是机制(投资机制、人才机制和政府管理机制)问题。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1)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企业行为,不用政府去过多地管,企业自然就会追求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技术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就要被市场淘汰。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否搞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成功,与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清。由于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一些企业认为,技术创新形成的资产和效益是国家的,债务和风险是企业的,责任是经营班子的,负担是职工的.,故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其实质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的调整过程,如放权让利、二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股份制改造等。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国家和企业新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找到二者利益的平衡点,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国有企业税负名义上是降低了,实际上整体税负水平却有所提高。据测算,实行股份制后,试点企业所得税加上国家股分红的比重占企业实现利润的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企业的所得税率。
(2)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因为只有使企业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挂钩,企业才有压力,才会兢兢业业去搞好技术创新。否则,谁也不对技术创新投资效果负责,谁也不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负责,借了银行的钱可以不还,此种状况是不可能搞好技术创新工作的。
(3)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首先,国有企业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普遍很少,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其次,目前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决策主体,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再次,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全社会投入的比重为42.9%,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如19美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研究开发经费总数的72.7%,日本为65.2%,德国为65.8%,法国为61.5%,英国为65.5%,俄罗斯为69.2%,韩国为73.7%。年,我国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占全社会研究开发人员38.5%,高中级职称或大学以上人员占33.6%,比发达国家平均低20个百分点以上。
2、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格局,建立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
然而,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因素,这说明我国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还不适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
(1)R&D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根据IMD世界竞争力报告,我国1997年R&D支出总额在46个国家中名列第17位,相当于美国的2.13%;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64%,相当于瑞典的13.43%;我国企业R&D支出总额为24.93亿美元,位居第15位,相当于美国的1.86%。
(2)风险投资不发达。尽管技术创新有高收益,但也蕴涵着高风险,因此,发展风险投资,实现高投入、分担高风险、共享高回报,是推进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在美国,风险投资十分发达,为美国催化了像英特尔、微
[1] [2] [3] [4]
篇5: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开发人力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 ――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长期以来,德化陶瓷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的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而产品变化却不大,甚至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最终往往是“两败俱伤”,而客户却“渔翁得利”。这种在低技术层次上的生产能力的上升并非好事,一旦这种生产的扩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德化的陶瓷经济发展便会陷入困境。解决德化陶瓷经济发展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一个新的陶瓷经济发展战略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技术创新在西方国家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甚至新的工业宗教。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德化的陶瓷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多为销往欧美的小工艺瓷,科技含量低,艺术含量低,几乎没有什么附加值。虽数量巨大,但登不了“大雅之堂”,因而价格十分低贱。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用“既多且美,购价甚贱”来描述德化的陶瓷,而新近从南中国海打捞起来的“的星”号沉船竞一次运载35.6万件的清代德化青花瓷,足见德化瓷器“量多价贱”是古已如是,也许这也可以说是德化陶瓷的一个“传统”了。
步入WTO的门槛,我们感受到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德化到了顺应世界潮流用技术创新作为陶瓷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时候了。
二、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与技术最终要通过企业这个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开辟新市场、利用和开发新资源等。从基础研究、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最初设想到研制、开发,再到工程化、商业化的生产,直至通过市场推广应用而产生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在这种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下,科研直接为生产服务,企业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使得产品层出不穷,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规律。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提高陶瓷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县陶瓷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形成以陶瓷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县的陶瓷科研机构基本上是名存实亡,而陶瓷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技开发队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使陶瓷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其次要出台面向所有陶瓷企业的、针对研究开发能力建设和活动本身的减免税政策;第三要颁布更具体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第四,应有强度更大的、针对企业家和创新者的创新激励政策。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正确把握二对现实关系。一是产品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发明或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从一开始到工程化阶段、生产阶段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同时与市场、组织管理、生产过程、资金运用、技术背景等各方面交互作用。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无法自动与其他要素实现重新组合,单纯技术无法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
创新,而必须依靠组织管理创新或制度创新来实现。二是首创创新与改创和仿创创新的关系。技术发明的意义要靠技术创新去实现,而首创创新的意义要靠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去实现。任何一项或一群技术创新中,进行首创创新者只能是少数一两家企业,其余企业或者跟在首创企业之后,瞄准首创技术发展进行技术跟踪,随时准备进行生产组织和市场战略的调整以实现创新,或者与首创者保持相当距离,节省研究开发费用,只投入少量资源于技术服务、培训,把注意力放在一旦新的市场出现后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可能占得的市场份额,也即大多数企业只能做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
三、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的关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逐渐接近尾声,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直面我县的人力资源状况,不难发现,尽管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力资本缺乏,即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这是发展陶瓷经济的薄弱环节。首先,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低,从高中阶段升学率不足50%可见一斑。其次,劳动技能低,结构不合理。普遍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技术高超的比例极低。第三,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数量偏少,加上陶瓷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化管理,家长制、结构简单、规范性差等因素也制约了技术的创新。
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县陶瓷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根据县情,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变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劣势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着眼点。一要转变观念,把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础战略。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
积累人力资本。三要改革分配制度,把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放在同等位置,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四要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追求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总之,企业要由以生产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为主,“知识主管”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四、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同龄人中70%的年轻人都得接受“在企业是学徒,在学校是学生”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而日本人认为“职业教育是明天的经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作用于经济,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德化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大量的技术创新人才。
(一)在纵向上,要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点拓展高中后职教和高等职业教育。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主动适应和服务于陶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层次偏低,而高中后的职教还是空白,大量的高考落第生未经职业技术培训而流入人才市场。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迫在眉睫。目前县委、县政府正积极筹建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德化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极具前瞻性的重大举措。未来的陶瓷学院,必将成为德化陶瓷技术创新人才的摇篮,成为陶瓷技术创新的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研中心,为德化陶瓷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使德化陶瓷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在横向上,要以陶瓷产业发展为目标,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改变目前专业单一的现状,要做好陶瓷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围绕陶瓷行业关键技术,新兴技术、优势技术不断开设新专业,特别是陶瓷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类人才、科技人才、涉外类人才、营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的匮乏成了建设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瓶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标准》规定,要有100个本科学历的教师且专任教师中的25%应是高等学校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方可批办。因此,独立办一所学院要走一段较长的路程。实现办陶瓷学院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分步实施、先联后独: 第一步,先与高校联合办学,办成某高校的教学点;第二步,办成某高校的一个二级分院(如泉州大学陶瓷学院);第三步,独立举办德化陶瓷学院。
人类社会已进入充满竞争与希望的21世纪。县委、县政府把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定位于“建设一流瓷城”,提出“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致力于增加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力创品牌,巩固和扩大德化陶瓷在国内外陶瓷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保持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的地位,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环保陶瓷生产基地”的陶瓷产业发展构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与构想,就必须推动陶瓷产业全方位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把握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陶瓷业急需的各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未来“一流瓷城”的基本内涵。
【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精选5篇)】相关文章:
县工商如何解决农村消费维权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2-09-28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实施对策论文2023-05-26
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的对策建议论文2022-05-0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与建议论文2023-06-23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22-06-05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2023-07-02
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2-04-29
经济类的毕业论文题目2023-07-07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2023-09-23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