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

时间:2023-07-15 08:30: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推荐7篇)由网友“野生菌”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

篇1: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

以海南师范大学学生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高师生对职业的情感、对未来教育对象的情感和对学科的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情感的策略.

作 者:李晶晶 LI Jingjing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海南,海口,571158 刊 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2(1) 分类号:G420 关键词:高师学生   职业情感   调查问卷  

篇2: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现状调查的论文

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现状调查的论文

采用问卷法对738名高师学生实施调查,探讨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现状。结果发现:高师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需求和学习态度需求一般、教师素养需求和教学方式需求较高,而学习行为需求较低;高师学生在学习态度需求和学习行为需求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教育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师范类专业学生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必要准备。因此,教育心理学对师范类专业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按理说应该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但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教育心理学课程时“抱着希望开始,带着失望结束”,“必修课”最后变成了“逼修课”,学生也就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1]。

为什么高师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呢?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需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教师未对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主客观需求进行分析。而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2]。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其需求引起的,需求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3]。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其学习需求引发的,学习需求越高,学习行为就越积极,教学效果就越好。由此,为促进教育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需求,以便为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赣南师范学院抽取师范类专业学生800名,专业包括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思政、历史、工商管理、音乐、体育、美术、数学、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教育技术等14个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做完后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738份,有效率为92.25%。其中,男生298人(占比40.38%),女生440人(占比59.62%);文科426人(占比57.72%),理科312人(占比42.28%)。平均年龄20.43±1.78岁。

(二)研究工具

自编的“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问卷。依据需求分析理论,结合教育心理学课程性质,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编制具体的问卷项目。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即学习动机(3个项目)、学习态度(4个项目)、学习行为(4个项目)、教师素养(4个项目)和教学方式(3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在问卷编制过程中,请3位相关专家对问卷的维度设计与项目进行了审查,认为问卷项目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需求,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3,五个维度的α系数在0.70~0.81之间。

(三)施测和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施测,所需时间约10分钟。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在问卷施测前,主试向被试宣读指导语,讲明问卷测试的匿名性、保密性原则。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学习需求的整体性分析。

首先对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进行整体性描述统计。由于学习需求问卷采用5级计分,中数为3。描述统计结果显示,教师素养需求(M=4.18)和教学方式需求(M=4.09)的得分显著高于中数3 (p﹤0.001),表明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师素养和教学方式需求较高;学习动机需求(M=3.14)和学习态度需求(M=3.09)的得分与中数3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需求居一般水平;学习行为需求(M=2.69)的得分显著低于中数3 (p﹤0.01),表明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行为需求较低。

2.学习动机需求分析。

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 占比87.27%;73.17%的学生希望学了教育心理学“毕业后能做个好老师”;而“出于个人兴趣”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只有30.62%的学生,近一半(48.65%)的学生对《教育心理学》课程不感兴趣。

3.学习态度需求分析。

高师学生的学习态度需求分析结果显示,57.59%的学生喜欢上教育心理学课,但近一半的学生(40.79%)对学好教育心理学缺乏信心,一半以上的学生(56.91%)上教育心理学课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62.87%)对学习教育心理学没有成就感。

4.学习行为需求分析。

高师学生的学习行为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半同学(53.93%)上教育心理学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的学生也不多,只占26.15%;“用学过的理论思考教育现象”与“和老师交流讨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生也很少,分别占27.23%和20.19%。

5.教师素养需求分析。

高师学生的教师素养需求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渊博”,占比84.15%;“希望老师对学生热情、充满爱心”和“希望老师具有敬业精神,富有责任感”的学生更多,分别占比94.03%和92.96%;“希望老师性格开朗、富有幽默感”的学生占比 72.77%。

6.教学方式需求分析。

高师学生的教学方式需求分析结果显示,84.28%的学生“希望老师教学方法灵活,能因材施教”,85.77%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理论联系实际”,92.27%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学习需求的`差异分析

为了对高师学生的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作更深入的分析,本研究把性别(男生和女生)和专业(文科和理科)作为分组变量,把学习需求的五个维度作为因变量,分别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学习需求的五个维度得分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学习动机、教师素养和教学方式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三、讨论

(一)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状况

本研究结果发现,高师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师素养需求和教学方式需求较高。高师学生不仅期望教师“知识渊博”、“充满爱心”、“要有敬业精神,富有责任感”,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和“因材施教”。学生的这种需求与当前的教学现状相吻合。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完全脱节,高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一无所知[4]。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灌输,没有紧密联系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尤其缺乏鲜活的案例,导致上课生硬死板,学生不能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这也启示我们,要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深入到中小学课堂,体会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积累教育实践的鲜活案例。

研究结果显示,高师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行为需求较低。上教育心理学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大部分同学不会“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不会“用学过的理论思考教育现象”,也不会“和老师交流讨论教育心理学知识”。这反映了当前教育心理学公共课教学的现状。教育心理学虽是一门必修课程,但不是专业必修课,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总觉得公共课不如专业课重要,缺乏对教育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学这门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本身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端正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正确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对提高自己的师范素养及其今后的教育教学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他们觉得学习教育心理学很有趣,深切地体会到学习教育心理学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行为的提高。

(二)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差异

本研究表明,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需求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需求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理科生。相对于理科生,文科生更加“喜欢上教育心理学课”, 上教育心理学课的积极性更高,上课也更“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其原因可能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可能更加适合文科生。教育心理学探讨的是教学中的基本心理规律,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需要较高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与记忆能力,而在这方面文科生要强于理科生。另外,课堂上需要对一些教育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探讨,文科生由于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比理科生强,所以在课堂上就表现得比理科生更为积极活跃。该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对理科专业学生的引导,要激发他们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上课更加积极主动。

篇3:高师新生人格现状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高师新生人格现状调查与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师;新生;人格特征

【论文摘要】采用由北师大修订的卡特尔(r.b.cattel1)16因素人格测验量表对师范院校404名新生进行无记名问卷,目的是了解高师新生人格发展的状况与成因,为塑造师范生成熟、健全的人格提供依据。

人格是个体心理面貌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态、潜能开发、活动效率和社会适应状况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是今日之学生,明日之教师,他们人格健康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解高等师范学校新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和成因,为塑造师范生成熟、健康的人格提供依据,笔者对高师新生进行了16pf人格特征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9月20日至30日,从安阳师范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外语系、历史系、政法系随机抽取450名高师新生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404份,其中,男生165人,女生239人;329人来自农村,75人来自城市。年龄从17 - 21岁,平均年龄为18. 7岁。为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本次测试由专业心理学教师主测,采用了统-的指导语。

2.研究方法

(1)使用北师大修订的卡特尔(r. b. cattell) 16因素人格测验量表。该量表由187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陈述句形式,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a“是”,计2分;c“不是”,计0分;b是“介于a与c之间”,计1分。测验结果出来后,将16项因素上的得分全部转化为满分为10的标准分数,1-4分者为低分特征,7-10者为高分特征。

(2)社会人口学资料赋值方式:性别:男生为1,女生为2;文理科:文科为1,理科为2;城乡:城市为1,农村为2;独生子女:非独生为1,独生为2;父、母亲学历:文盲为1,小学为2,初中为3,高中为4,大专院校为5

(3)采用王建中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处理,主要是把16项因素的原始得分转化为10分位的标准得分,采用spss11. 5软件进行f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

二、结果

1.高师新生的16pf总体状况

在404名高师新生中,16项人格因素得分转化为标准分数后,标准化得分全部介于4-7之间。

2.高师新生人格特征标准得分的性别与学科比较

(1)由表1可见,高师男女新生在乐群、恃强、兴奋、敢为、怀疑、实验、自律因素上,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2)由表1可见,文理科新生在乐群、聪慧、稳定、有恒、敢为、敏感、世故、忧虑、实验、自律因素上,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表1不同性别与学科的高师新生人格特征标准均分比较

3.高师新生的人格特征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 pearson)分析

人格因素得分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文理科与乐群、聪慧、稳定、有恒、敢为、实验、自律呈显著性正相关(r=0. 110-0.210),与敏感、优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 157-0. 288 ) ;男女性别与乐群、恃强、兴奋、敢为、怀疑.、自律呈显著性负相关(r=-0. 016-0. 176);父亲学历与乐群、敏感、幻想呈显著性正相关(r=0. 104-0. 167 );母亲学历与聪慧、幻想、敏感呈显著性正相关(r=0. 110~0. 222 );生活所在地(城乡)与敏感、聪慧、怀疑呈显著性负相关(r=-0. 102DD0. 149 ),与稳定、自律呈显著性正相关(r = 0. 127-0. 140);是否独生子女与稳定、兴奋、敢为、幻想呈显著性正相关(r=0. 098-0. 174),与紧张、优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 =.-0. 117-0. 212 ) a

4.高师新生人格因素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回归分析

以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以人格因素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0. 05水平上,进人模型的变量(剔除在0. 1水平上的变量)。具体如下:“乐群”与“性别”和“父亲学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59, 0. 150;“聪慧”与“文理科”和“城乡”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57,-0.131; “稳定”与“文理”、“城乡”和“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89, 0. 251, 0. 252;“恃强”与“性别”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 127;“兴奋”与“性别”和“城乡”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12, 0. 129;“有恒”与“文理”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 196;“敢为”与“性别”、“文理”和“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21, 0. 210, 0. 171;“敏感”与“文理”、“城乡”和“母亲学历”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288,0. 102, 0. 217;“怀疑”与“性别”、“城乡”和“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64,-0. 151,-0. 104;“幻想”与“父亲学历”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 166;“优虑”与“文理”和“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57,-0. 253 ;“实验”与“文理”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 154;“自律”与“文理”、“城乡”和“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 162, 0. 139,0. 112;“紧张”与“独生与否”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 170。

三、讨论

本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的人格各项标准均分介于4―7之间,说明高师新生的人格发展处于中等范围,没有人格障碍现象。

高师新生人格发展文理学科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水平0. 05上进人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聪慧、稳定、有恒、敢为、敏感、优虑、实验、自律八项因素。究其原因,可能与文理科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关,理科学生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和行为方式偏重于理性,他们比文科学生聪慧、沉稳、有恒心、敢为、独立、严谨;文科学生形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和行为方式偏重于感性,他们比理科学生敏感、狂放;也可能与文理科学生自身素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密切关系,这提示我们人格与认识过程可能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两者可能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高师新生人格发展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本调查发现,男生乐群、恃强、兴奋、敢为、怀疑、实验、自律七项因素均分高于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别,在0. 05水平上乐群、恃强、兴奋、敢为、怀疑五项因素进人回归方程。与邱开金的师范生人格调查有很大差异。邱开金调查发现,在师范-年级学生中,女生在乐群、稳定、恃强、怀疑、幻想、自律六项因素上高于男生‘4j。这说明民族传统文化对人格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传统上是以女性为生活支柱的;中原是-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男性在家、国、天下中承载着责任与使命。这-文化传统可能还影响着当代的性别角色教育。

人格的生理基础是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教育的`合金,影响高师新生人格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经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除了文理学科、男女性别因素之外,城乡因素、独生子女与否、父母亲的学历,也影响着高师新生人格的形成。父亲学历与乐群、敏感、幻想呈显著性正相关(即父亲的学历越高,高师新生越乐观外向、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在0.05水平上,乐群和幻想进人回归方程;母亲学历与聪慧、敏感呈显著性正相关(即母亲的学历越高,他们越有才华、情感丰富、敏感冲动),在0.05水平上进人回归方程;生活所在地与聪慧、敏感、怀疑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稳定、自律呈显著性正相关(即城市出身的高师新生比农村的学生聪慧、敏感、怀疑因素得分高,没有农村出生的学生稳定性、自律性强),在0.05水平上进人回归方程;是否独生子女与稳定、兴奋、敢为、幻想呈显著性正相关,与优虑、紧张呈显著性负相关(即非独生子女稳定、兴奋、敢为因素得分比独生子女高,优虑、紧张因素得分比独生子女低),在0.5水平上进人回归方程。这些因素对高师新生人格的影响可能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文化背景与社会生活条件上。

四、结论与建议

高师新生的人格发展属于常态范围,但与成熟、健全的人格还有-定的距离。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对16项人格因素的相应要求是:乐群、聪慧、稳定、有恒、实验、自律六项因素较高;敏感、怀疑、幻想、世故、优虑、紧张六项因素较低;恃强、兴奋、敢为、实验四项因素适中。本调查经回归分析表明,教育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塑造高师学生健全、成熟的人格,对高师学生4年的人格教育与熏陶非常重要。建议师范院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学科差异与性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格教育;加强师范专业意识教育,牢固树立他们的专业思想,调动他们为成为合格教师而自我人格修养的积极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他们人格修养的水平与能力。

篇4: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

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解各阶段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包括对专业热爱程度、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影响就业因素以及择业价值观),文章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该校中医专业一至五年级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果显示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有中医学习阶段性特点,择业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印痕,但总的来讲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学校应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是大学生生涯规划价值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贡献度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中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当前信息时代里时刻受到现代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抉择中,其职业价值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变化,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特点。只有及时跟踪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职业生涯辅导。

1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取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我校中医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本科学生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 1关于职业的定位

职业的定位,包括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本调查显示:中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关注问题的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大一的新生对专业了解尚处于表面阶段,容易将专业理想化,对专业认同感较高。有77%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不喜欢”的为零;88%学生渴望成为中医医生。此阶段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习”问题,占46%,其次是“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占370a。

<4)到了高年级,即四、五年级,92%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就业”,从第三位跃至第一位。此阶段的学生开始能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尤其是进人临床毕业实习后,学生多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结合现实条件,基本确定个人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无所谓”者仅为4%)。而且通过临床实习和技能操作的体会后,大五的学生反而对中医的发展前景信心增加,对专业的喜爱明显回升,仅低于大一新生,远远高于中低年级,58%学生“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82%的人表示愿意成为中医医师。”

2. 2影响择业因素

影响择业的因素从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和地域因素三个角度进行调查。

<2)在客观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多选)前5位分别是:有发展前途、符合个人兴趣、工作稳定、经济效益高、福利好,均有超过50%的'选择率。而对于“医生”这个负载着较多社会责任的职业角色来讲,“对社会贡献大”因素却并不为医学生所看重,选择率为,仅排至第9位,明显低于上述前五位关乎“个人利益”的因素。

(3)在地域因素上,广州、深圳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仍为学生的首选。

总的说来,在影响择业因素上,个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个人目标的追求主导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学生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首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在职业的选择上,学生个人决定意识加强,父母的意见也必不可少。学校老师由过去“统一分配”起主导地位变为如今的协助地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老师只占人为影响因素的1500,这也说明学校老师对学生择业的影响与帮助还不够到位。

2. 3择业价值观

择业价值观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在“人生价值取决于赚钱多少”的问题上,30. 16%的同学“不认同”,61. 4%认为“有一定道理”,只有8. 44 0 o“认同”。这说明了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具有良好、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在“愿意成为中医医师的原因”(多选)调查中显示,56%的学生选择“解除病人的疾苦”排在首位,而“学门技术防身”(占4400).“父母亲友期望”(占4100)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占3800)分列二到四位,调查结果切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门技术防身”符合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父母亲友期望”符合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解除病人的疾苦”符合社会和尊重的需求,“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符合  自我实现的需求。这说明我校中医本科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学生所追求的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我们大部分的学生具有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总体上来说,当今的学生比前几代大学生具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勇气,他们敢于接受竞争社会对自己的挑战,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虽然他们的择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的印痕,但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规范,我校学生的择业行为将更趋于理智和成熟。

3对策与建议

中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关乎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奋斗,关乎中医学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发展。动态把握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有针对性地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与传统的就业辅导有很大区别,前者授人以“渔”,后者授人以“鱼”,只有授之以“渔”,才能彻底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3. 1完善职业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指在职业生涯成长阶段,依据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学生探究、评判、整合应用与职业生涯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具体包括:①协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及道德标准。②协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了解自我的个性、能力、兴趣、需要等,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③协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确立事业的发展方向。④协助学生分析个人的事业志向,了解个人的强项与不足,及早做出改善,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⑤协助学生培养并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能,如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⑥协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⑦协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或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3. 2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1)大一的新生刚刚进人大学,处于一个新的习境中,有很多不适应,职业辅导要形成系统课程,生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专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尽早掌握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他右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早日适应环境,初步规划自己配大学阶段生涯设计。

<2)大二阶段的中医学生,交际圈日益扩大,刘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的相关信息在收集和选择中,专业方向处在思考当中,思想会有较大波动和矛盾,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业问题逐渐显露。此时,职业辊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包容、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懂得自我调适,在学习上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人生定位。

<3)大三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接触医学实践和社会实际,进入临床见习,亲自与患者、与中医医生或西医医生等密切接触,会亲身体会中医专业外的人对中医职业的评价。这时职业辅导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分析事物,如何看待社会转型期和中医发展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

(4)大四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要面对就业和个人发展方向问题,职业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人认识社会,拓展专业知识,了解与医学有关的“边缘”行业。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初步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塑造完善人格。

<5)大五阶段的中医学生,真正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考研与找工作的问题。这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协调毕业实习、考研和就业关系,开设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就业辅导课程,开展团体和个人的就业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新学者来说不但在数年内难以一一了解与掌握有关理论与实践,而且还时刻受到现代医学与西方医学观念的冲击。结合中医教育的实际发展,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及系统性的职业辅导,可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坦然地面对社会的竞争,面对自己的未来。

篇5: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实验状况调查与分析

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实验状况调查与分析

以问卷结合与部分师生个别座谈的方法,就山东省内部分高校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搞好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提供依据.

作 者:刘凤涛 窦建民 于清江 李大成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2(3) 分类号:Q78 关键词:高师化学   实验状况   调查分析  

篇6: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近年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高,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学习意志力弱、对网络资源利用不足、教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再提高.

作 者:刘宗开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28(12) 分类号:H3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   调研  

篇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个性测试、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望等方面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研究目的

职业生涯早期的概念是由沙特列(Shartle)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大陆学者吴国存认为,职业生涯只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起始于人的出生。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廓的勾画,具有粗略性、目标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显现,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以洛阳理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及正式问卷,调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使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准确性。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共23个题目,包含有大学生的个性测试、职业规划和职业愿望。

2.2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学生400名(随机抽取)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男生256名,占67.7%,女生122名,占32.3%;文科180人,占47.6%,理科198人,占52.4%。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的个性测试大学生的个性测试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自身状况了解的认知程度。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无论是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还是职业生涯发展,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属性。根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一个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相一致的职业,不仅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快乐,工作更有意义,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因此,从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位入手,找到与个性心理特征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类型或者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是十分科学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的学生占65.9%,不太确定的占32.9%,没有考虑过的占1.2%;“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的占70.7%,不太确定的占21.6%,没有考虑的占0.6%;“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的占52.1%,不太确定的占40.1%,没有考虑的占4.2%;“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的占46.7%,不太确定的占36.5%,没有考虑的占10.8%。

通过上述数据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并且对职业的选择也有自己的偏好。

3.2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考察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问卷中问及“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时,非常明确的占31.7%,不太确定的占43.1%,其中有12.6%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考虑过。而“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的占39.8%,不确定的占41.5%。“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的调查上显示,认为重要的占71.3%,不太重要的仅占6.4%。

这些进一步说明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都在积极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问题,基本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意识又是非常模糊的。在实际行动中缺乏职业生涯设计的情况相当普遍,其中7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26%的大学生表示不够明确;只有极少部分表示有明确的规划设计。这种现象将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就无从谈起个人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挫败感。

3.3 大学生职业愿望主要了解大学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对生涯规划的了解以及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和咨询状况。其中在问到“为了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会主动去做人才测评”时,表示愿意的占26.5%,表示没有考虑过的占45.6%;“对学校/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满意的占13.4%,一般的.占54.6%;当问及“是否愿意选择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时,表示愿意的占40.4%,不愿意的占59.6%;而问及“当你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你通常寻求哪些帮助”时,其中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占的比例较大,占到76.3%,专业机构占13.7%;在提到“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投资多少钱”时,超过300元的仅占16.6%,大多数学生宁愿花费到别的消费品上而不愿投资到职业生涯上。

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仅局限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只是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把职业生涯的内涵和精髓很好地灌入学生的心中。

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职业规划咨询机构的社会接受程度尚比较低,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提供的服务非常不如人意,职业生涯设计的各种服务项目也没有很好的宣传,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通过人才的测评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职业规划。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

4.1 正确自我认知,准确定位自我认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是带有主观性的。一个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虽然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有一定感性和经验上的认识,但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从学生入学开始,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他们个性特征,气质类型及人格特征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使学生对自己和适合的职业有明确的认识。只有了解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扬长避短,准确定位,为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4.2 增强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从组织上加以保障,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自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同时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同时,引进和吸收专业人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3 加强职业生涯指导的人性化实践中往往重教育轻指导,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难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难以照顾具体学生的差异性和接受性。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多种形式互相配合,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活动。

高师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需求现状调查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研究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

公共体育课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略谈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西部高师成人教育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论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小学快乐体育课构建研究论文

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推荐7篇)】相关文章:

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招生思考论文2022-12-04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究2022-07-23

浅析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对策教育论文2023-01-19

高师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论文2023-06-12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2023-08-19

论当前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论文2022-05-0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2023-03-25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2022-05-06

体育课教学论文2022-10-27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纵横论的论文2022-09-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