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集锦20篇)由网友“橘子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
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
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英语视听说学习环境的建构有利于学生融入情景、协作学习、合作交流,实现主动意义建构;有劝于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培养综合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学习环境
一、引言。
英语视听说教学是高师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型的视听说技能训练方式,是听、说能力培养的提高阶段。英语视听说教学借助多媒体平台,创建了教师一学生一教材—媒体互动的学习链,采用了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影像资料对高师生进行以视、听、说为主线的综合技能培养,使学生在视听说过程中完成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该模式下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促进者。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与意义建构四要素有利于学习环境的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推动认知结构发展与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培养综合语言技能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皮亚杰是最早提出建构主义(eonstrucifvism)观点的代表人物。作为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19r72)从认识的发生与发展角度指出了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该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与“顺应”。“同化”(assimiktion)指个体将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accomodation)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同化”与“顺应”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逐步的建构,在平衡一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调整、提高与发展。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维果斯基关注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作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以维果斯基为核心的维列鲁学派还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特洛克(M.S.Wittrock1988)研究了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Jonassen.Marra,R.&DJonassen,1992)等人提出了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的研究与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实际应用于英语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
1、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是一种语言技能训练方式,是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阶段。视听说教学以语言视听材料对学习者进行视、听、说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习者视听过程中的认知、理解、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视听说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丰富的影象资料,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认知、实践、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学习者在视听过程中完成语言材料的视听、了解、理解、探索与创新,促进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
视听说教学是视、听、说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高师生综合语言技能,使之在视听过程中完成语言能力的发展。视听说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传统意义下英语听、说教学形式单一,很大程度上依赖词汇或句型反复操练;听、说材料的选择受教学方式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词汇量小,知识信息含量满足不了学习需要,内容与学生的理解之间存在着差距,甚至远离学生生活而降低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与学双方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视听说教学改变了听、说课单调、枯燥的局面,教学环境中融合了图、文、声、光、色,教师通过影像资料实施教学,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2、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的《教学模式》奠定了“教学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乔伊斯等人分析与研究了流行的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教材选择、指导在教室与其它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稳定的结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系统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式。
中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教学客观规律,为完成特定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所形成的系统简明的稳定结构形式;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传统意义下英语教学实践过程由教师、教材、学生组成。三者的作用形成了课堂教学结构即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赋予了教学实践过程新的内容,将教师一教材一学生一媒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3、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
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个体,重视学习环境的构建,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与地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环境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师英语视听说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了优化学习(认知发展与意义建构)的平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借助丰富的媒体影像资料,以教师一学生一媒体一教材互动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一学生一媒体一教材的互动使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有以下环节:
①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的。理想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展认知与意义建构有很大的帮助。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的建构以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与意义建构为出发点,将情境创设纳人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通过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人、机对话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英美电影,“身临其境”,“活学活用”。
电影欣赏的过程成为“authenticEnglish”语言环境建构的过程,学生在电影的播放与故事情节的'拓展中进入真实的英语生活场景,在娱乐与观赏的动感中培养起电影视听的兴趣和爱好,获得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语感。同时,电影的精听与泛听训练使学生有机会区别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熟悉与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学习各种经典的语句、对白与话语,并积累大量常用短语和句型,以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环境理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融合、探寻新知识的机会,是实现认知结构发展与意义主动建构的有效途径。
②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假设的提出、验证,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协作学习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实现意义构建的重要环节。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的协作学习指视听实践涉及的方方面面;情景融人、问题展示、小组协商、小组讨论与结果评价;还包括视听资料收集、分析、假设、验证与学习反馈。协作学习过程是视、听、说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协作学习中学习群体(师生、生生)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融人视听实践中,了解语言知识,创设问答、对话、讨论、辩论、协商与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习群体对协作学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对涉及的学习信息进行协商、讨论,共享思维与智慧,最终实现并共享学习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多媒体辅助下的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听说教学从教师到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转为通过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式与多功能立体学习方式,师生一媒体—教材一语言信息输入语言信息输出语言交际实践的学习链创设了一个综合语言技能提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实践与创新。
③会话交流。
会话交流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环境建构不可缺少的内容。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为师生、生生协作学习、会话交流提供了实践平台。在协作学习的平台上,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交流进行协商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与帮助,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想法为大家所共享,有利于推进学习进程与意义建构。英语视听教学环境的构建促进了学习者语言输入与输出,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水平并发展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多媒体声、光、图、色的优点为会话交流提供生动、直观的立体画面,创设真实语言学习场景,营造出丰富多彩、充满信息交流、活泼生动、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媒体语言教学的参与者与语言知识的接受者,也是语言活动交流者与意义建构的实施者。学生与媒体信息的交流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④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与外部环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英语视听说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筛选,确定视听“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帮助学生对视听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在视听中能看懂或理解所选电影资料,基本掌握电影的主要语言表达,听懂电影人物词语、对话并积极参与视昕后的语言实践并能在交际实践中对视听内容用流利、连贯的英语交流。学生在视听中获得视听材料信息的多少或视听质量的高低不是靠记或背诵,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经验与建构相关知识意义的能力。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教与学的角色。
①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及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为教师提供了组织、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意义主动建构的机会,让视听说实践成为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同时,教师在视听说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参与探究、发现、评价与修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与学习规律,诱发学习兴趣,培养反思并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发展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引进自身的实际经历与生活经验进行点评、总结、提升,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视听知识与实际经验的对比体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将视听知识与经验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忠实支持者。要努力创设多元平等的课堂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之朝着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②学生角色。
英语视听说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创设了实践平台。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要求创设符合教学内容、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成为视听说的积极参与者与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理想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融人情景、参与协作、合作交流、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与传统听说教学相比,视听说教学的优越性赋予了意义建构新的内容;学生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也不再是一张任由教师画图的白纸。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促进与指导下能动地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意义建构。同时,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完成探索、发现与意义建构。
四、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的意义。
1、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师了解建构主义的内涵,认清教与学的中心与关系,在指导教师寻求、建构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方面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突破了传统听说教学围城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受课堂、教材、教师话语、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在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中按教师的指引朝所需的目标互动学习。课程设置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与陈旧;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合作交流推动学生主动地意义建构,发展探究、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有助于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
探究式与讨论式的教学优于传统语言教与学的方式,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的新型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师生与生生问的交流有利于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实践效率,是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发展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媒体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多视角、多功能的学习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听说教学一个中心(教师)的局面,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和谐与合作的氛围中认知、探究与创新。因此,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对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赋予了实际意义。
2、培养综合语言技能。
综合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语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是一个积极、动态、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发展自我认知结构与主动建构意义为目的,在学习环境的建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创新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学生需要而实施。
学生的学习成为改变方法、提高效率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也是完成语言技能培养,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视听说教学实施与教材选用应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视听材料全部采用英美电影影象资料,其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展示现实生活场景、贴近生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直观的语言学习、模仿,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综合语言技能。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发展自我认知结构与实现主动意义建构的平台。语言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视听说教学教师一学生一教材一媒体的互动是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交融点。视听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习、了解、探究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
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英语教材目的语文化知识及文化信息量大的优势,教学实践设计关注语言与文化的比重,以文化“渗透”与“旁白”的形式引导学生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学习、熟悉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涵义,对比并找出异同,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语言素质。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转变“语言教学只教语言”的传统教学观与教学方式,为高师英语教学提供—个“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实施的借鉴,为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创新途径。
五、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师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结构发展与主动意义建构的平台,实现了以“学”为重的目的。对推动高师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综合语言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实际意义。
篇2: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论文
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论文
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论文【1】
摘 要: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集视、听、说于一体的技能课程。
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视听说课程 教学现状 优化措施
一、引言
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
专门用途英语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训练课,融视、听、说于一体,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培养学生对真实商务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近两年来,我开始教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
该课程设计为两个学期每周一次课的系统教学。
我在教学的第一学期便遇到了一些困惑:如何在一学年内教授如此多的内容?怎样恰当安排视、听、说三者之间的比例?如何培养商务情境下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两年来,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我对目前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与同行交流及完善商务英语视听说的实践教学。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不断操作学习系统进行授课,忽视对商务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脱离商务背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视听说训练不够,与传统的听力教学差别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二)课堂上商务环境模拟欠缺。
受到学校教学设备和资源的限制,传统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环境设置仅限于课堂与课本上,很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务环境。
不少学生虽然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了一些语言知识点和孤立的商务知识,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商务环境能力较差。
(三)视、听、说比例失调。
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商务工作环境下所需的听、读、说、写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和商务活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为了更好地说做准备,说是最终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视、听为主,忽视了说的实践练习,即忽视了学生商务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素质欠缺。
专业词汇量少和听说能力差一直是学生在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中的主要障碍。
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词汇才能完成听力、阅读、口语等任务,才能提高英语水平。
而在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的专业词汇的表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直接影响视听说效果。
如:minutes,E-Business Platform,inventory,place an order,marketing。
学生可能会根据已经学过的词汇“minute”猜测“minutes”的意思仅仅与“时间”有关,想到“会议记录”的可能性极小,更不知在商务英语中“inventory”是“库存”的意思。
因此学生的商务知识缺乏也是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高职学生而言,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口语训练机会较少,即使有专门的听力和口语基础课,不少学生也只是在课上练一下,课后根本不会花时间练习听力和口语。
由于上述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的.商务场合下,很多学生无法用恰当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优化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现时职场实际需求所产生的新兴专业,专业课程历史较短,市场上兼具针对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的服务于商务英语专业级视听说教材甚少。
9月,马龙海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教材开始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中试用,该教材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既符合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结合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了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初步填补了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教材的空白。
但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的特点决定教师不能仅限于一本教材,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选择马龙海主编的《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作为主教材,针对每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同时增添一定量的相关视听内容和口语训练材料,其他辅助材料主要来源于《新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和网络上的商务材料,争取在视、听、说这三个模块中都能建立一个模拟的商务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模拟商务情景中了解相关商务知识,操练商务交际技能。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教师应舍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听的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观看真实商务活动的录像、图片或模拟商务活动情景,进行个人陈述、双人交流、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亲身实践和体验,不断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中说的能力。
如:《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下册》(外研社出版)中,在讲授“Negotiating Prices”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观看Video 2后,讨论在谈判时可能用到的词和句子,然后根据所给的场景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他们在情景操练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提出建议。
通过模拟商务环境中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务知识得到了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网络的充分利用。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突出的是商务场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创设商务情境尤为重要。
所以在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互联网、影像设备和语音实验室,视、听、说相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各种仿真商务活动场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熟悉与掌握当今商务运作中的常见模式和英语表达方式,尤其是特定的商务场景中语言连贯、流畅、地道、得体的表达方式、对话技巧。
(四)评估方式的改革。
《商务英语视听说》作为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注重实操练习,为了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全面评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我进行了评估改革与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评估内容的改革。
视听说能力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课程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
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
形成性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估,占总成绩的40%。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视听说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自由地表达、亲身地体验、角色扮演等,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
课程终结性评估着重检验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60%。
这样做到了全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2.评估方法和评估主体的改革。
改变过去唯一的、一纸定乾坤的定量评估方法,采用书面测验定量评估方法与教师观察、口试、话题讨论、角色表演等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进行评估,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评估主体实行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使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全面。
四、结语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商务情景下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进修培训、企业见习等方式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力争使他们成为适合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刘巧媛.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3]蔡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长沙大学学报,,(3).
[4]尤其达.改进“视、听、说”教学的尝试和反思[J].外语界,,(4).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2】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水平。
【关键词】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正如课程的名称一样,该课主要利用英语听力教材、英语音像和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途径,通过让学生观摩各种英语音像资料,向学生传授听力技巧方法,介绍口语表达方式方法、交际策略和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听力理解阻碍的,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培养学生对真实商务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商务情境下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是我们外语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同行交流。
一、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培养目标
篇3:专科生英语视听说教学要点分析
专科生英语视听说教学要点分析
专科生英语视听说教学要点分析文/马萌芸
摘 要:现阶段专科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现有的视听说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分析其不足之所在,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专科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专科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视听说课堂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视听说;英语教学;能力提升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若能熟练掌握外语对他们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本科生具有这样的技能和素质,对于专科生来说同样重要。但是现今我国专科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普遍较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坚实的基础,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构建起完整的体系,因而在这一阶段加大对专科生英语视听说的训练有很大的作用。
一、英语视听说对专科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从国际上的角度来看
首先从国际上来说,全球化的进程推进我国与世界接轨的程度,同时中国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专科生未来职业多与动手能力直接相关,因而对我国专科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但是专科生因为在高中的时候未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更加需要进行练习英语视听说。近年来我国专科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通过近两年高考的录取情况来看,我国专科生高考英语普遍不及格,大部分集中在30分到65分之间,因而从本质上决定了他们视听说水平不高,但是若能够在大学阶段,分阶段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会有逆转性的作用。
2.从我国现状来看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专科生因为在学校期间学有一门专门的技术,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急需的短板人才,是我国所需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若是能熟练掌握外语对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犹如锦上添花。现今,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专科生因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得到相关公司的青睐,但现今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专科生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则能在就业的时候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加广泛的就业前景。
二、专科生视听说现状
1.听力不强
现阶段专科生听力能力普遍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专科生词汇累计不够。因而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因单词量短缺而产生的问题。即便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听出来单词的发音,但因为单词量储备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不能理解单词的意义。在回答与短文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单词量的匮乏直接导致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句意,因而整篇文章听下来没有任何收获。我国学生整体词汇量偏低,成为限制英语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单词量的匮乏直接导致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会为不熟悉的单词困惑,进而更是影响到其他类型的试题的发挥。词汇量的匮乏更是限制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质量。读的少,生词也就会遇到的少,单词量仍就得不到提升,循环往复则会因为单词量的限制阻碍学生听力的发展。
(2)专科生自身发音存在问题。音标是我国从英语教学之初就开始向学生普及的知识,并在今后发音练习中频繁使用到的英语学习工具。但从专科生的上课情况以及发音练习中可以看出专科生自身存在发音缺陷。例如在《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一单元starting point这一部分中,涉及到sporting news,很多学生在在填空时写成sport,自身发音的缺陷造成了在听力训练时不能对单词的形式进行很好地把握。同样,对于numerous这些发音相对复杂的单词更是难以写出。若不能准确的把握单词的发音则会造成意义混淆,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产生误听、偏听的情况。(3)专科生因为英语基础较差。学生自身感觉英语听力枯燥乏味。事实上,视听说教学需要学生听说相结合,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觉得枯燥,在听的时候没有兴趣,即便有时配有影像资料,语速又有所加快,殊不知学生底子差,基础薄弱,很难对长篇的文章产生兴趣。同时我们现阶段的英语视听说课堂,也大都以文本听力为主,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消化大段的文本资料。听力资料的时长一般在1分30秒到3分30秒之间,多以新闻谈话或是接听电话类型的题材为主。这类文章时政性比较强,专科生在听力时大多不能把握核心内容。
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首先,主要是因为对单词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因而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对于不舒服,很多学生写成not comfortable,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uncom-fortable;有的学生本想表达“我不喜欢英语”,但是却写出来“I dislike English”或者”I’m not like English”,其实只用“I don’t like English”就可以了。再者,专科生的语法基础薄弱。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扎实的根基是大楼得以建起的保障,只有掌握完整的语法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依据现有的语法构成,可以将其分为词素(morpheme)、词(word)、词组(phrase)、分句(clause)、句子(sentence),在以上五者中,句子是语法构成的最高单位,是语篇得以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组织语言时,没有扎实的语法结构作为支撑,很难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法是语句、语篇得以构成的基础,并对于英语阅读、完形填空以及英语写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则因为学生自己本身的畏惧心理。本来在听的过程中要听清空白处的内容,但实际上,往往是空白处的前后因为有文本材料,因而在听的时候能够不费力地听明白,反而把空白的地方遗留出来。专科生自身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己发音存在偏差,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话,使得教师也不能及时纠正学生们的口语。
三、针对专科生现状,教师的相应对策
1.提前预习
提前预习能够帮助专科生在上课之前更好地了解听力材料,减少在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提前预习不能盲目地把材料和问题看一遍,那样即使花费了时间也难以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在预习时我们首先应该查出听力材料中生单词的意思,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句子、文章的意思,在课堂上练习的时候也不会一头雾水。现有的教学大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单词,若是在预习的时候能够查阅相关的单词、词组,并进行有效记忆则效果要好很多。其次,提前预习还要求专科生在上课之前,熟悉听力材料。课堂仅有45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把每一句话都让大家仔细地听下并能够口头复述出来。提前预习听力材料能够对不能掌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遇到自己没有弄懂地方,就会留心听录音以及老师的讲解,而且预习以后听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提前预习以后,在课堂上专科生自己对课堂的针对性就比较强,知道自己的问题并解决后,也有助于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建立自信心。
2.查阅资料
提前预习听力资料后,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很有必要。英语视听说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除了要求学生拥有大量的词汇、牢固的语法知识以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有更高层次的把握,对文化背景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初期指导学生怎样去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才是对上课有帮助的。比如,若是课堂内容是与英美饮食习惯相关的话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先谈谈自己对中西饮食文化的看法,以及中西饮食文化表面上看有什么差别,学生在基本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以后,就可以在课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PPT,上课时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会解决大家对于课堂中涉及到相关知识的不熟悉,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听讲的时候就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陌生。同时针对每课时不同的主题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为了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文学素养,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十分有必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如在中国文学的海洋里一般,在英美文学的海洋中,学生可以翱翔于历史的天空,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赏英美文学的璀璨!最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背景知识对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这一知识的深化和了解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应该认真踏实的对待这一问题,成为英语教学的又一精彩之处。
3.依据中英文字幕练习
我们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根据课本上的资料来进行,但是至于用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则取决于教师本身,那么教师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一定会对现在的状况有所改观。专科生现阶段在视听说练习的时候,在第一遍的时候教师是不会同步字幕的',在学生进行两到三遍试听以后,才会给学生看字幕。但是我们现阶段的教材一般只有英文字幕。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如:词汇量的限制使学生不能及时理解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意义;在理解英文字幕的同时会漏听接下来的句子。长此以往,专科生在练习听力时就会慢慢失去兴趣。因而,若是在编写教材以及听力资料的时候能够考虑这一因素,专科生不仅可以马上知道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可以迅速定位某些中文意思怎样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也可以明白对同一种汉语意思不同的英文表达。这样就可以使专科生在进行视听说训练的时候及时地接受原文的意思,又可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英文字幕对于视听说教学可以起到十分独特的作用。在视听说的过程中,中英字幕之间的相互搭配使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当时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因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专科生而言,中英双字幕除了可以增强学生对英文的把握能力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表层的语言文化环境理解深层次的跨文化现象。
4.增加影像资料
现阶段专科生与大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专科生的英语水平比起本科生有很大的差距,课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专科生在高中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英语学习习惯,不懂得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若是我们在进行试听的时候主要以影像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定会激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在视听说练习的时候,如果可以增加相应的影像资料,那么专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情节丰富的画面,剧中人物的表情、手势、背景音乐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内容的丰富使得专科生有足够的自信去练习听力,揣摩文章以及口语发音。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除此以外,增加影像资料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了解,对于视听说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现今技术人员极具缺乏,专科生成为其强大的后备力量,但是语言的不足严重影响专科生的就业前景。因此专科生若能熟练地掌握英语必能对其将来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专科学生若能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做到以上几点,必将大幅度提高其英语
技能。
参考文献:
[1]冯惟钢。视听说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2]韩鉴堂。谈对外知识文化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3(1)。
[3]皮苏美,李慈琴。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盛建元。外语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及其优势[J]。外语电化教学,(2)。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汪学立。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效率[J]。外语界,(3)。
[7]Simon Greenall,文秋芳。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马萌芸,生于1990年3月12日,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夏县人,太原理工大学外院学院研究生二年级。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
篇4: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论文
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论文
物理是中职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基础物理是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必备知识。物理课程不仅可以将力学、光学、电学、速度与运动等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技能。而由于中职院校的首要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岗位所需的相应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使得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较之单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而中职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除了应通过理论知识教学的途径获得之外,更应当从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课时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加以实现。
一、中职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现存不足
中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自身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特色决定了其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这决定了中职院校物理教学重点应当集中于培养学生满足岗位需要所应具备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之上,而对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要求应相对宽松一些。而我国部分中职院校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不够重视。
(一)实验实践学时比重尚不足
由于中职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较为薄弱,尤其是很多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物理和掌握物理知识有畏难情绪,因而,在来到职业学校后其往往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深入学习,很难跟上物理课堂教学进度。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物理教师不得不增加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以帮助学生补习在初中时未掌握到的基础知识内容,之后才得以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深入学习。这种情况导致物理实验和实践教学应有的授课时间受到了挤压,物理实验和实践教学时间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形成的问题便因此而出现了,且难于改变。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只以考试试卷作为依据。而试卷通常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事实上中职学校的教学考核机制不应等同或趋同于基础教育阶段,技术能力的考核应该重视起来,凸显起来,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学的需要,而是为了求职的需要。
(三)实验设施和毕业设计的限制
物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最为重要的途径。而且,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离不开相应的实验环节。但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设施建设往往无法满足物理实验教学需求。这使得一部分物理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毕业设计虽然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但中职学生迫于就业压力的影响,通常难以集中全力从事毕业设计活动,这极大降低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效果。
二、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意义
综合技能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和锻炼才能够培养出来的。因此,中职学生综合技能的获得必须依靠学校和教师的细心教育、耐心指导和自身的不断锻炼。中职院校的物理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综合技能。
(一)创造能力
中职物理课程不仅应当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运行规律、电力电流的基本原理、电子元件的运行规则等基础理论知识,更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物理知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最有助于中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能力。毕业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越强、技术能力越熟练就越会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青睐。而中职物理教学的大量实验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好途径。比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电视、收音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内部构造,并帮助学生自行进行拆卸、组装或改装。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更能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而且,物理实验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拆卸与组装,它还有大量其他的课时内容和相关安排。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努力地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都会得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有益于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是中职院校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学校和教师应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革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积极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授课方式。
(一)提高教学参与互动性
指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组内互相讨论,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实践验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形象教学方式,较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模型和理论得到形象化、具体化,而且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视觉图形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中职物理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通过具体物理模型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引入启发式教学法
在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实验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意识,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文章根据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旨在改变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轻读写能力的偏向,以听说促读写,以读写助听说,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研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 者:王洪林 WANG Hong-lin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0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教学 研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式学习篇6: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语文技能教学-说课
文/王海莉
摘 要: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据。
关键词:技能;说课;说理
在当今教育模式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大背景下,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断地与时俱进,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说课就是老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说课是在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最初的说课主要是指授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教师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的活动。随着说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这样一个有着自由创作的学科,赋予教师和学生多的自由性,这样就要求老师说课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基础性的说课要更加深入发展,说课的形式和内容及设计也要更加吸引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深刻研究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研究和丰富教学方法。我认为,说课的过程不是教案的简单重现,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也就说明说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构思、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的过程。说课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做”。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据。教师要明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关键是要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而说课在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说课这种教学技能,在不断的研讨中,我相信会使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问题,大大提高老师的教育成果。说课就是借助于语言把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呈现出来,在我的语文说课中,我认为这就是老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境和经验作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可以发现和澄清自身的隐性教育观念和思想,并在说课中发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而转化为老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说课中使老师不断成长。语文说课中老师可以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和自由创造力,这样就更加保证了在语文说课中不像理性学科中有那么多的限制,可以让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深度,更加有针对性,使老师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在传统的.学校文化里,老师长期奉行“个人主义”,这样使老师的学习和教学与其他老师相互隔离,有时还会使老师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由此我也发现在教学中能使老师解决许多问题,在和参与说课的老师们通过对课堂内容分析、阐述、讨论,表达自己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思路,就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老师们各自分享想法,相互解答疑问,争辩、评价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可以使老师更好地改进课堂。
在语文说课这种形式下,我相信会对老师自身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说课这样的教学技能下,通过沟通不断地反思、虚心求教,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老师的对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老师能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性。
说课,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肖峰。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朱新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07.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篇7: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学生综合技能培养论文
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学生综合技能培养论文
摘要:电工电子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维护、制造和应用,电力生产和电气制造、维修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学科。《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信息量比较大,电工和电子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涉及到,诸如:电路、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属于社会需求广泛的应用型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情况、新课程标准要求,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学生;实验教学;综合技能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电工电子教学从学习型开始向技能型转化。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等。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来开展“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电工电子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1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教学中涉及的实验教学,比如: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从某种程度来讲,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验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这个特点,构建开放性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电路实验,比如:模拟电路放大器,一般是让学生结合实验步骤、所需器材、设备来自主进行信息收集,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报告等,强化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的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写生的实践能力。再比如,学习“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内容时,首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即: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的三个电流是怎样分配的?又如何变化?其次,让学生针对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相关的电路连接、测量电流、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等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我空间进行实验,促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因此,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训练,推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
2通过比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工电子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呈现出抽象性的特征。比如,它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定律、原理等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但是一些抽象性的东西是无法直观的讲述出来的。这时候,教师一般会通过“比喻”来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进行想象。这里所说的比喻是结合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抽象的原理,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原理来讲解,这样就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说比喻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有着树立直观形象的作用,同时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有着直接性的价值。本人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电工基础课中的电流的流向方向教学内容中,将“外电路中,电流只能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这个原理用水的流动性进行比喻,即:水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和电流只能从高电位向低电位流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想要让水从低处向高处流需要怎么做呢?因为学生平时对水流非常熟悉,就会指出必须要有抽水泵,通过水泵消耗一定的电能做功,使低处的水流流向高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电源内部的原理。通过比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深化教学内容。
3整合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作为内容丰富的实用型学科,其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内容更是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鉴于电工电子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密切性,物理学中的光学、声学、力学,化学中的离子、能量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最为明显的,电工电子与理工类学科有着很深的渊源,而人们称理工类是创新能力的发源地。教师可以从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的基础学科出发,挖掘与电工电子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整合有效资源加以运用,延伸电工电子教学范畴。比如:在讲授稳压电源的相关知识时,结合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即:采购新型的电源,太阳能光伏电池,制作电压比较低的电源,或采购一些材料自己动手做成干电池、简单的手摇发电机等。无论实践活动的结果如何,都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体来讲,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电工电子专业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推进性的作用。将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从学习型转化为技能型,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就业生存的需求。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开展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敏,胡钰.创新的方法:自主创新,方法先[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何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M].中国言时出版社,2006.
[3]邵展图,孙正凤.电工电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8: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技能培养论文
摘要:在没有专门设立专门的学前(幼儿)体育教育专业的大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技能上需要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应用性的培养。本文采用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体育师资情况和对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对体育活动较为重视,但专门性的体育教师缺乏;幼儿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待加强,需要夯实体育教学基本功及加强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体育教学需要将体育游戏创编及运动会组织为常规课程等。因此,本文研究建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育相关课程设置,加强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加强校园实践环节,加强教师的实践指导等。
篇9: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技能培养论文
1.前言
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完善学前教育阶段的各项制度,提高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在身体成长、心理和智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的体育教学技能能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了解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及他们对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体育与健康的职业技能,是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各方面的评价体系的关键,也为上课和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环节可用的素材,从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储备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需求为本问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调查法与实证研究法进行研究。
2.2.1调查法
本文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分为两个途径进行调查:第一种途径是在全市幼儿园园长会议上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目的在于了解用人单位看重体育的哪些方面技能。第二种途径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群体中以随机发放的方式发放两次,每次100份,一共发放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8份,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对自身体育技能与见实习园的要求存在哪些差距。
2.2.2实证研究法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见习)阶段参与幼儿园各项体育活动(早运动、课间操、运动会等)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3.分析与讨论
3.1幼儿园对体育活动较为重视
调查的结果显示,一共涉及到50所幼儿园,其中26所城区幼儿园,24所乡镇幼儿园。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均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时间段在开展体育活动。以晨间体育活动方式开展的有47所,有30所开展了户外活动,有34所开展了室内体育游戏,有34所开展了亲子体育游戏。由于考虑到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只有11所幼儿园开设了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其余幼儿园没有开设类似项目。总体看来,虽然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在每个幼儿园表现的不尽相同,但能够反映出幼儿园普遍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在师资方面,有34所幼儿园已经安排了专门负责体育活动的教师,其中有极少部分幼儿园是招聘的体育专业教师来专门负责体育活动,更多的还是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在负责体育活动。另外,有10所学校幼儿园计划安排专门负责体育活动的教师,只有六所学校表示暂时不安排。这说明,体育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
3.2体育理论知识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表明,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建议在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健身及训练、如何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如何合理的布置场地器材等方面加强教学和培训。
3.3夯实体育教学基本功
3.3.1队列指挥及口令
调查显示(见表1),队列指挥和口令有95名幼儿园负责人选作必备技能,他们认为教师口令清晰、到位,节奏准确,指挥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60名学生选作必备技能,认为将该项技能加入到能力检测是很有必要的且科学、合理。
3.3.2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
调查显示,100名幼儿园负责人全部认为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必备技能。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到幼儿园见实习前,37名学生选择该项为必备技能,在教授一段时间幼儿体操后,进行见习和实习,再做调查显示,98名学生选择该项为必备技能。在第一次调查时,没有教授学生幼儿体操相关知识及技术动作,只有37名学生选择该项为必备技能,说明本次选择是出自于自身的理解。第二次调查时,是已经教授了幼儿体操基本知识及技术动作,并能够完成简单的编排任务,通过见实习过程的应用及反馈,98名学生选择该项为必备技能,这说明通过实践之后的选择是较为客观的。两次选择人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幼儿体操在实践中必不可少。
3.4体育游戏创编及运动会组织为常规课程
调查数据显示,93名幼儿园负责人选择此项,说明幼儿园领导均看重此项能力。在对学生第一次调查时,67名学生选择此项,第二次调查时,73名学生选择此项,从两次选择频数上看无显著变化,但均认为较重要。同时,幼儿园负责人和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的体育项目需要掌握,然后将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编,演变成各种游戏,增加游戏种类和运动会项目,做到形式多样化,提高幼儿兴趣,达到在玩中锻炼幼儿,增强体质的目的。
3.5多媒体辅助手段应加强
当今,多媒体在教学及各种活动中,较为常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多媒体辅助手段,根据对幼儿园负责人的调查和对学生的调查。由上表可见,PPT制作、音响设备的使用、图画处理及制作、音乐编辑软件的使用选择的频数在前后对比之后选择较高。尤其在试听的直观设备使用掌握上要求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生活中必要掌握的能力。从调查结果和实证分析来看,注重体育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重视体育游戏及运动会组织能力,发挥体育各项目优势,加强多媒体辅助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较为看重。综合比较,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领域职业技能方面要求较高,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该项技能上还有待提高。由于目前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指标均没有较为完整可取的范本,以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要相差较大,因此,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的集教学、评价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前教育学生体育与健康领域职业技能的有力理论保障。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幼儿园对体育活动较为重视,但专业体育教师的配备非常匮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待加强,需要夯实体育教学基本功及加强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体育教学需要将体育游戏创编及运动会组织为常规课程等。
4.2建议
调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健康领域体育运活动方面的课程设置,指导体育教学,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技能;加强校园合作,开发幼儿体育相关课程,多方位地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派遣体育教师作为健康领域跟队指导教师,全程与幼儿园带班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在实习(见习)中参与的各项幼儿园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9):44-47.[2017-10-08].
[2]张健忠.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J].幼儿教育,2011,(27):27-29.[2017-10-08].
[3]熊斗斗.我国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4]杨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杨平.江苏省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11.
[6]于国峰.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华章,2011,31.
[7]张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J].考试周刊,2009,12.
[8]张健忠.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9).
[9]赵岩.构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作者:程加秋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
篇10: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论文
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实用技能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最贴近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是高职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途径,更是他们实用技能的培养方式。近些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物理教学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意识逐渐加强。本文首先对目前高职学生实用技能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目前高职物理教学在学生实用技能提升方面的欠缺,进而提出了高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实用技能;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物理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最贴近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职业实用型人才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学生实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而实用技能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尤其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长期以来忽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导致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当一部分院校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课程与教材强调的是知识的学术性,对于影响学生后期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态度和专业实用技能的课程仅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没有对学生实用技能进行强化培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对于不具备实用技能的高职学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及本科生,如果职业实用技能又与中专学生无异的话,在同等情况下,他们宁愿选择中专学生以降低工资成本。因此,无论从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从就业率的提高来看,都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验
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理学中的规律都需要通过实验再现,才能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其中的物理定律,才能通过实验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从办学开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沿用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方法,依然将理论课作为物理教学的重点,实验课仅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辅助,其教学地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对物理实验甚至整门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校方尚且如此,学生自然也没有将物理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来对待,对于物理实验也不过是应教师要求做几个简单实验了事,很少能够真正动手做实验。这完全不适用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2.缺乏探索性教学
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在课堂上教授的常常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学会简单的仪器使用以及实验操作,教师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实验数据,反复推敲,不断探讨学习的探究性实验,由于教学难度大或学校实验设置条件限制等因素没有进行。原本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在高中阶段对物理缺乏兴趣的,如今更容易在遇到需要开展研究实验的课程时退缩,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长此以往,难以形成职业生涯的竞争力。
3.缺乏实践练习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高中教学不同,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仅限于课堂,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很难再找到老师进行一些探讨咨询。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教师教授的新知识,课下也难以找到合理有效的实践练习途径,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知识越发薄弱的同时,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不免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
三、高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实用技能的措施
高职院校的教学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实用技能,能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物理学作为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1.加强动作技能培养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作技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实验装置。一般来讲,动作越熟练,越能在紧急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物理实验一定程度上就是训练学生熟练动作技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某种动作技能的重要性,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授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时,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以后机械切削加工、模具制造等工作中常用的工具。然后准确的为学生讲解动作学习的要领,应该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再者,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性动作,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最后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动作技能练习,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练习和反馈。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对于学生的技能练习,并非是让学生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必须让练习有价值。以训练学生机械加工技能为例:在车床切削加工训练中,学生需要从空转走刀开始练习,逐步过度到粗加工、精加工,带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动作效率。同时注意控制每个动作的训练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控制学生训练周期,既能保持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又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最后,在学生完成每个训练动作后,明确告知学生所学动作技能是否达标,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利用日常的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动作技能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来良好的实践基础。
2.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是高职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1)对比实验。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对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单纯的教授工具测量方法,难免让学生觉得教学过程过于乏味。采用对比实验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训练了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测量方法、误差分析能力,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2)协作实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形成实验小组,进行协作性实验。比如在进行电磁学实验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相同条件和相同环境下进行改装电表实验。如此,不仅能够共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研究创新能力。(3)兴趣实验探索。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常常忽略对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往往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基础实验进行学习。但是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很多物理知识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学生难以完全吃透。为此,学校可以开放部分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与物理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此举除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外,对学生实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3.组织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理论学习以后,学生通过实验练习获得的岗位工作需要的实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加强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组织职业技能大赛。高等院校可定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由专业的技术工人对学生的大赛成绩进行评定。比如对电子电路图的设计以及焊接技能训练就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专业的师傅对学生的设计和焊接工作进行评定和指导,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实力。(2)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实习。就业,是高职学生学习的根本,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立足于长远,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强大的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实用技能的重要作用,如此才能督促学生在学习中脚踏实地,提高自身的实用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依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到对口单位进行参观、实习工作,确保学生每一年的理论学习都能够与用人单位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比如通过观察学习不同建筑的供电网络与物理学中的电路设计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计能耗最低的安全用电网络。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因而高职物理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提升。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缺乏探索性教学,缺乏实践练习等各种问题,缺少对学生就业实用技能的训练。如此便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改革中加强动作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以及组织贴近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加以培养,发挥物理作为一门实用科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伟.高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2]张思扬.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谢智娟.理实一体化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9).
[4]孔伟.高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魏国荣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篇11: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关系越来越紧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越加频繁,“旅游+”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新思路,无疑对旅游人才的应用技能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旅游环境需求及现行广西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旅游+”
一、广西现行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
1.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旅游业是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在“旅游+”浪潮下,广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与旅游结合发展,旅游业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及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促使旅游知识技能更新与创新,使旅游知识体系面临不断修改、扩充和整合的局面,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增加了难度。我国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知识实用性不强、知识内容过于单一,不符合实际需求的现象,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使学生应用技能无法适应“旅游+”潮流的需求。
2.专业设置缺乏创新。我国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旅行社、饭店管理等传统项目上,而对旅游规划、休闲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营销等这些对旅游业未来有长远影响专业涉及很少,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专业设置不能根据市场需求体现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应用技能与岗位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不仅使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还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二)学生教学。
1.实践教学与社会缺乏合作。实践教学,既是对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应用技能和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一些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与企业和社会合作的机会,需要学生寻找实习单位,缺乏对学生应用技能锻炼的针对性。
2.因材教学与现实违背。目前学校教学模式过于统一,盲目以“专业”为重心教育所有学生,使很多学生不能发挥特长。高校应该以“学生”为重心,根据学生特长,因材施教,锻炼学生应用技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才能更好地锻炼应用技能。
二、广西“旅游+”的产业发展对旅游管理类学生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新思维培养。旅游业是广西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对广西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旅游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对旅游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旅游业更是如此。广西旅游发展需要旅游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在“旅游+”的发展机遇下,各个高校应该注重人才创新思维培养,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旅游管理类学生。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旅游对广西发展有关键作用,随着“旅游+”的浪潮,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个行业与旅游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共赢的趋势。现在的旅游业涉及众多行业,旅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门的旅游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然而,目前广西培养的旅游管理类学生仍是单一型人才,缺乏对当今发展的整体把握,高素质旅游人才匮乏,将成为广西旅游行业发展的瓶颈。高校培养学生时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对广西旅游发展与广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沟通能力培养。我国第三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机遇与挑战决定旅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相关知识与应用技能,还需要拥有一定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对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了解市场和人才的双向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国旅游业带动了中国经济、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发展使其对高级复合型旅游人才需求尤为渴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应以旅游管理为基础,向经济学、计算机、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拓展专业应用技能,培养出不仅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成为符合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及与国外发展成果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符合现代旅游企业需求,重品德、厚基础、懂技术、善管理、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使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需求,未来还可以适应我国旅游业进一步成熟化、国际化发展需要。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客观差异。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进行更合理的应用技能培养,一、二年级,培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与技能,三、四年级,通过老师推荐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相应的应用技能,老师可以根据未来旅游发展需求能力给学生推荐,两者相互结合,实现学校与学生双赢的现象。对于善于沟通的学生,可以让他进入旅行社实习;对于善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让他进入规划公司实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锻炼,既可以让学生的特点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岗位安排更加合理。
(三)优化课程设置。
1.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直接决定着人才应用技能培养方向。所以应用大学应密切关注旅游行业的最新资讯,根据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或增设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旅游业需求的应用技能。此外,对于不符合现在需求的老专业予以改造,对划分过细的专业进行整合,逐渐淡化专业界限,更好地适应时代对符合人才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实践上,除原有去酒店、企业实习外,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工作室,在日常学习、工作及亲自主持规划等,锻炼学生应用技能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创新上,通过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变单一传统的演讲式教学,以实际规划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愿望,并且在实践中增强应用技能。
(四)校企合作。为了使实践教学对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更有针对性,应该改变学校独立开展实践教学的局面,建立学校与旅游企业联合的新机制。让企业与学校为学生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使学生所学应用技能符合实际需求,从而既使学校和学生受益,又使旅游企业在未来需求减少培训成本。
四、结语
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符合广西旅游业发展需求,对进一步满足当地旅游产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及促进高校旅游类学生有效就业等都具有深远意义。地方院校应该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积极进行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适合发展路线,从而培养出适合现代旅游产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更好地为广西旅游产业和经济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雷.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0名学生调查结果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
[2]刘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访谈调研分析[J].商.(51).
[3]邱瑛.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04).
[4]陈肖静,许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01).
篇12: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论文
1数学教育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国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就业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一名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毕业上岗之前掌握专业的数学学科知识,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教学技能,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数学教育专业应制定一套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有效的培养机制.
1.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技能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合理建构,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建立“表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去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能够被充分激发起来,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看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及时发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3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技能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出发,指导学生选取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探究课题,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同时不能忽视探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合作和动手实践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
1.4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帮助,让学生在已完成任务的水平、能力和实际效果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放到自己意识的监控之下.
2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说课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招聘教师面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这种训练方式针对性很强,也突出了师范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虽然说课训练对培养学生教学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不够重视对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技术;(2)培养方式单一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不够全面;(3)说课过于形式化,在说课过程中表达技巧不太成熟,往往忽视了说课的演讲性;(4)课堂上注重理论讲授,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评价;(5)教育实习时间短,使得学生上讲台的机会太少,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篇13: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现状,为了在教学技能培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教学技能训练的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而青年教师接受新观念很快,但教学经验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所以应重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应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应定期派青年教师去参加一些新课程改革培训,交流学习教育教学观念.
3.2优化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说课,都要在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如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要以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情的分析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对教法的设计要以现代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为指导.因此,在课程构建中,应加大新颖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观点课程的开设力度,使教育理论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基础课程,还应将儿童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等融入到教育理论中,发挥理论对教学技能培训的科学指导作用.
3.3将微格教学作为训练数学教学技能的途径
微格教学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明,并用于培训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之后,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未来更优秀的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技能,较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较强的专业化水平,良好的技能素质和研究教学技能及规律的积极性,微格教学可以培养出具备这些优点的数学教师.所以,应该把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列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其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本领.在微格教学的准备、备课、演练、评议和重练5个阶段的训练中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3.4加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运用与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在教学语言训练方面,对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通话要求严格,小学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甲水平.在教态变化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在训练中,应注重其教态:站立挺拔;走动时轻盈优美,快慢得当;手势运用大方、恰当.在板书技能训练方面,要求板书设计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在板书技能训练中,建议学生多欣赏与分析各种优秀的板书设计,掌握板书设计的方法;展示板书时,能够讲解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技能训练方面,要求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较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对教材分析透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恰当.
3.5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教学技能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目前,我国师范生实践的主要途径是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实践中体验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技能.作为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不仅把课堂小型化以便于师范生培训,而且在训练中强调反馈、分析,具体指导师范生改进教学技能.
4结语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直接关系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是衡量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准.目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都对教师教学技能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应高度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离校前就能够具备合格教师的潜质.
篇14: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技能的培养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技能的培养论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1)地图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比重。从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的数量、所占篇幅都是最大的,其比重甚至超过了理论知识,这在主观上说明了地图在我国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2)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唯一能够将地理知识具象化、立体化的学习途径,在地图的教学辅助下,地理知识学习不仅变得生动,而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具象化的地图还可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这是地理教学中除地图之外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3)地图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具有难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很难合理、全面的吸收。在地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具象记忆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依靠地图实现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处理,实现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
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其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等层面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学习法”、“分析学习法”、“绘制学习法”和“默记学习法”四种方式。
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是地理力图学习中最基础的方法,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高中地理知识复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影响下,观察学习法的难度更大,但其仍在高中地图知识初级学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在地理地图学习中,观察学习法更侧重于对地图图形的观察,学生在这一环节学习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是不了解地图图例、比例尺的意义;其二是看图不讲究顺序,没有主次之分;第三过于注重细节观察,而忽视整体环境。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地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图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如何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通过对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地图要素的观察,来掌握地图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视地图的多面性,强调多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细致的掌握地图中所标注的`内容。最后要强调从整体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的观察到地图上的知识。以《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示意图》为例,在进行地图观察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掌握地图观察技能的目的。(1)世界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那些国家?(3)根据世界石油地理分布来判断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国。(4)根据石油运输路线来判断其途径哪些海湾、海峡、海口、运河、岛屿等。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从整体观察地图,还要通过对局部地区的分析来细致的观察地图内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提出还指导了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对地图进行观察,这对于提升学生地图观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析学习法
分析学习法是根据对地图提供信息的分析,来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这是一般难度地图观察和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对地图进行分析时,其主要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其中“一般直读法”与观察法相近,以直接观察、读取地图符号,来实现对地图信息的了解。“量算分析法”是经过对地图信息的量算,来了解地图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并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地图信息与周围要素的对比、分析,来获取地图信息知识,分析地图信息所描绘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原因、“推理判断法”是通过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等关系的推理,利用地理学、地质学等知识对地图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图深层信息的挖掘。例如通过的水系的分析,可以推知地势起伏,通过人口密度的分析,可以推知经济发展水平等。
3.绘制学习法
绘制学习法是地理地图知识技能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其是通过学生对地图的绘制,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记忆、掌握和描述能力,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中,对地图的绘制学习法常常会被忽视,这对于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极为不利。在实际绘图过程中,根据地理地图表达内容的不同,绘制地图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略图”、“经济地理要素分布略图”、“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略图”和“综合性区域略图”等。在绘制地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简明、清晰,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绘图难度,还可以更好的突出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以这些地理信息为机电,实现对其它知识内容的有效联系,形成一个地理知识网。实践证明,“绘图学习法”对学生地理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4.默记学习法
“默记学习法”是指单纯的对地图重要信息进行记忆,此种方法虽然能够应付一些初级地图知识的学习,但对地图信息不加分析的记忆方法,在学习科学性与科学效果上并不理想,目前在高中地理地图学习中,“默记学习法”的使用仍旧非常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纯的记忆学习方法并不可取,但如果不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那么学生也难以有效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如何掌握“记忆”与“理解”的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记忆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在学生心理绘制出一副清晰的“心理地图”,在“心理地图”的支持下,学生无论是在新知识学习还是旧知识巩固复习中,都能够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升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效果
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想要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提升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层次的循序渐进策略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地理学习能力来为他们建立起地图学习的层次划分,进而以循序渐进的策略实现学生地图技能水平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为其设置层次性循序渐进学习策略。首先是知识点向空间概念的转变,其次是图像信息归纳向地理规律分析的转变,最后是地理素材采集向地理图像设计的转变。
2.基于信息技术的空间思维培养
对于高中地理的难度知识内容来说,有些学生很难通过地图观察和自己的逻辑思维来实现理解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对地理地图技能的提升。以一些描绘地质、地貌的地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3D模型来实现对地质、地貌的还原,让学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其相关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基于地理实践的应用水平培养
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的辅助手段,想要考核学生对地图技能的实际掌握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检验学生在实际中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地图。在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过程中,有许多的地图时间活动可以利用,例如“绘制校园简易平面图”、“绘制上学路线等”,这些小的考核内容都能够实现对学生地图技能应用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初步掌握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迁移,为学生地理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而言,地图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地理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地理学习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地理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地图的正确认识,因此他们常常会忽视对地图技能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要对他们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予以纠正,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地图,让学生感受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将地图技能融入到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当中,为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进步与提升做出贡献。
篇15: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说课技能培养思考论文
对于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而言,“说课”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然而,因中职生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社会实践少,要想真正的掌握说课技能并说好课,能将说课应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将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职生必须要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的说课技能。笔者在对中职生说课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中职生说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知识规模、理论基础、技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根据培养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要让中职生真正的掌握说课技能,在接触说课之前,必须从知识、理论、技术、心理等方面着手,让他们循序渐进的认识和了解说课,并从这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即知识方面的准备、理论方面的准备、技术方面的准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一.知识方面的准备
知识是说课的根本,只有具备比较丰富的基础常识,才能说好课,因此,说课之前必须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关于说课方面的知识范围很广、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介绍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等。1.掌握教学大纲学科教学大纲,是每一学科的教学纲领,学科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大纲制定的,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都要围绕教学大纲展开。在进行说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说课领域的教学大纲,了解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的任务、教学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而且还要能根据教学总目标制定各章节各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说课就成了无本之木,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达到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各有总目标,同时在五大领域的目标中,各个年龄段又有不同,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教学大纲来拟定。2.仔细的`解读教材熟练的掌握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总目标,掌握知识脉络之间的框架逻辑性、关联性、延续性等,熟练的把握整个学科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宏观的大框架到微观的具体知识层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掌握所选的说课内容,在整册书或者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以及作用,能够明确这个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关于该内容的一些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相关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准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说课才能有的放矢。3.学习知识应当广博说课也当“不择细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说好课,必须广泛的涉猎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让知识贮备变得更加的广博,更加的专业,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二.理论方面的准备
说课是一项理论色彩很浓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如果缺乏理论的支撑,说课将不再是说课,说课也就失去了说课的本质和应有的学术研究性。同时,说课的教师没有必要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无法说好课的。说课必然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说课前,一定要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脚踏实地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还要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幼儿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了解教育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学原则,掌握五大领域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实施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提升理论修养,在说课时,才能让说课具有理论性、适宜性、客观性、实用性。
三.技术方面准备
1.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说好课的提提是指导说课的内容,即“说什么”的问题。教育教学是动态的,同样的说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说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准备(即物质、知识、经验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说好课不但要说清楚“教什么”,还要说清楚“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即要想说好课就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本质问题。“教什么”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怎么教”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为什么这样教”则是指教学活动设置与组织实施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来源于教学大纲,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等等。说清楚这三个问题,才能让说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能让听众心悦诚服,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2.掌握说课的技巧(1)在“说”上下功夫说课的关键在于“说”,即口头表达,要求能用流畅的适宜性的语言将说课内容表达出来。比如,按照说课的用途来划分,能分为示范性说课、教研类说课、考核类说课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课,都必须要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因此,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会直接影响说课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要想说好课,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说课不但要能“说”,还要会“说”,即在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同时,也要学会注重语言的变换、角色语言的变化以及不同场合的语言转变等。如说课时,语言的表达要注意语感、语量、语调、语速、语气等。再如说课脱稿时,不能用背稿子的口气,要适应角色,不能背书,而要用“说”和“讲”的语气语调来说课,一般在阐明设计意图时都要用说明性的语言,要把“说”和“讲”分清楚,将二者区分开,才能使说课思路清晰、层次明了。更重要的是说课时,要能根据说课的场合、对象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语言表达,说课要和上课有所不同,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板书、游戏等要自然大方,和谐得体。(2)说课必须要突出重点说课的内容同样有主有次,不能稀里糊涂的主次不分,把内容全部搅在一起,也就是说课时不能平均分配精力到说课的所有内容,而应该将精力放在主要的内容上,次要的环节,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即只要说清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依据就可以了。3.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在说课之前,要准备好说课要用到的教具、玩具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用具。比如,美术活动课要准备画笔、颜料、画纸;健康活动课要准备蔬菜或者蔬菜模型、水果或者水果模型、健康的牙齿模型、牙具等等。说好一堂课就要准备好本次课要用到的物质,游戏要用到的器材或原料等等,现场说课时,根据说课的过程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应用介绍和展示。
四.心理准备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最初是以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很多学生涉猎并不多,甚至大多数学生对说课都是陌生的。说课要求在很短的时间(10至15分钟)内介绍一堂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并且还要说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对一个刚接触说课的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障碍,导致心理失衡,影响说课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说课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在说课之前,必须做好心里方面的准备。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或实施教学活动之后,面对同行、领导或评委,介绍和阐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想,及其设计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帮助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说课在提升教师个人素养的同时,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使整个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中职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领域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使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得以提升,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专业自信。同时,中职生在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准备的过程中,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系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对说课的了解和认识也逐渐深入,更加的清晰说课的知识脉络。这样对后期的说课稿的写作和说课的实践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完整的前期准备,即知识、理论、技术、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是的前提,更是写好一篇优秀的说课稿的前提,也是说好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媚、高敏.幼儿园教师说课、听课与评课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6
2.俞春晓.幼儿园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2
3.唐米香.浅谈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01)
篇16: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传统音乐文化,从音乐文化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以及历史进程等。可以说将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对民族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篇文章就将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高职的声乐教学相结合,阐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对两者音乐的融入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便于可以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
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阐述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已经被传承了几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融合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还融入了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音乐,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变成了一个集传承与兼容并收为一体的音乐体系。第一,律制特点,在我国传统的音乐当中律制是三律并用的,通常情况下古琴所用的律制为纯律,阮和琵琶所用的是平均律,被签所用的为损益律,这三者出现的时间都相对较早,且长期同时并存,难分上下。第二,节拍和音阶方面的特点。所谓的音阶指的就是由不同的音组合而成的,包括正音和偏音,通过五声性旋法来实现对音阶的调试。通常情况下,律动包含均分和非均分两种律动,二者的虽相互结合但有着不同的韵律,因此就造就了节拍,使之成为具有不同色彩的配合方式。第三,多种记谱法共同保存。所谓的记谱法就是利用相应的符号、记号等将曲子的高低音进行标记,并体现出来,如:记谱法中的工尺谱,虽然被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是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沿用着。也正是因为谱式的多样化,融合了多种音乐,才使其在当今更加的被重视。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
虽然在近些年来,越发注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许多高职类音乐院校也设立了相关的课程,但缺乏实用性,以致于课程都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根本没有实质性的音乐文化内容。因此,就需要老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让自身可以正确的认识传统音乐文化,不能一味的学习西方音乐而忘乎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应多接触其他的音乐形式,学习其他音乐中的优点,摒弃不足之处,要实时保持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均衡性,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让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化音乐相结合,才可以使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声乐教学中与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相结合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地域辽阔,各个民族之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以及语言等。当然,也正是有了这些多样化风俗、语言、文化的相融合,才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情感表现也是变化多端。所以,就应在进行高职声乐教学时,让学生先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风格,学会对不同情感的把握。如:在学习声乐情感表达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聆听我国民族风的歌曲,让他们感受民族的情感,之后让学生浅谈以下自身所体会到的情感,尝试性的将美声与我国的民族声音相融合,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美声与我国传统音乐存在的不同,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传统音乐文化。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音质、音色不仅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可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音乐风味。
四、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由于高质音乐院校的学生水平、素质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且在自身的修养、能力以及审美等方面也大不相同,所以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差异也相对较大。所以,就要求老师在完成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后,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探讨和交流,从曲风、情感、演唱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让学生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之后在通过让学生表演,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并且在表演后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评判,从而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如:在学习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这一内容时,老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让每组的成员欣赏完民族歌曲后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表演时学生就会让自己尽可能的融入到民族音乐当中,表演后老师要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判,对存在缺陷的地方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好的地方要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的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节奏、速度、音色,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全面的提升自己。
五、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我们的教学得到了技术的支持,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当中我们也应积极的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或方法,选取一些与教材相适应的音乐原唱,将民族音乐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通过听、看去体会民族风情的原声音乐,感受民族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魅力。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提前找好的民族音乐的资源以小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民族歌曲常常伴有民族的舞蹈、穿着,让学生通过听、看的方式,了解异域民族风情,体会民族音乐的美感,从而让自身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将其与声乐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王丽.高职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6(13):136-137+135.
[2]彭莹.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4):154-155.
[3]文婷婷.高职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分析[J].中国培训,2016(08):146-147.
[4]辜小飞.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脱节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J].黄河之声,2016(09):37-38.
[5]李晓贰.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03):12-18.
篇17: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更好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专门探讨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了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改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与具备一定声乐演唱知识、能力目标而开设,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演唱能力等深深的影响着其后续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来说,基本上都是“集体教学”方式,与音乐专业学生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量更多、声乐理论基础及演唱能力等更差,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理论、演唱水平,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为此,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改进声乐教学方法的体会。
一、开展正式声乐教学前,与学生充分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开展正式的声乐教学前,是声乐教学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其具有“自由”、“期待”两个主要特点;对于“自由”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都是处在“教学”之外,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相对“自由”一些,没有教学中的那种“紧张”心理或者氛围绕,教师、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更为轻松的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需求及真实能力;对于“期待”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之前都不是很了解,都“期待”深入了解对方,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相关的“声乐条件”,如身体状况、乐理知识、视唱练耳水平等,而学生则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学历背景、教学能力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及所要开设声乐课程情况等。总之,在开展正式的声乐教学前,教师与学生之前有必要进行专门、深入的交流,为后续声乐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浓厚兴趣与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进入声乐殿堂
学生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水平、高超的声乐演唱能力,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形成的,其需要日久天长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一要有对声乐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要有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然后在二者共同影响下,学生必能进入美妙的声乐殿堂。对于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声乐理论与演唱知识时,要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好奇心、再激发学生好奇心、再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循环”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这与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良好的形象、美妙的亲和力是分不开的;对于学生良好声乐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习惯的养成很难、很痛苦,但一定要求学生坚持,如每天半小时至一个小时的呼吸、微发声、咬字吐词和哼唱歌曲等练习,学生良好声乐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其也就会自动进入到了专注、忘我的声乐学习境界。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声乐基础训练
第一,坚持歌唱姿势训练;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歌唱姿势同样重要,声乐教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声乐课时,一定要强调、讲解歌唱姿势问题,在第一堂课中就要求学生要能够“良好站立”,如身体自然站立、胸部自然挺起,头摆正、脖子不能歪曲等。第二,科学进行发声训练;声乐是一门典型的歌唱艺术,其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即科学发声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要想学好声乐,发声训练是基础;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呼吸,在使学生充分了解人体发声器官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吸气、呼气方法;其次,让学生正确的开喉,重点使学生掌握声带与气息之间的平衡感和开喉的适度感,以及掌握正确的开喉练习方法;第三,让学生正确认识共鸣,声乐演唱中的“共鸣”主要是指人体对发声产生的共鸣,要求学生对“共鸣”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同时掌握对共鸣腔体的运用方法;第四,掌握正确的发声练习路子,其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关键环节,是一种典型的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打好声乐演唱基本功的重要与有效途径。
四、重视语言在声乐演唱中作用,加强咬字、吐字语言训练
声乐演唱是一门高雅的、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也是人们表达、获取思想情感的最直接、最有力工具。清晰的咬字、吐字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一切声乐演唱技法训练都是围绕语言中心展开的。因为语言是产生声乐演唱优美旋律的主要依据,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音乐旋律的结合刻画出特有的音乐形象及产生预期音响效果。为此,也要求声乐演唱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就使正确掌握咬字、吐字发音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声乐演唱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咬字、吐字发生,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结合歌曲演唱进行,引导学生注意不同咬字、吐字发音所表达的不同艺术效果。
五、专门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专门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与有效手段;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二度创作。要想使学生能够成功的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首先要求学生要全面的了解、熟悉作品,熟悉歌词、熟悉乐谱、熟悉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甚于是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只有对歌曲作品有了“深入骨髓”的了解,才有可能成功的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其次,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不仅体现在对其乐谱、旋律等的更改上,还体现在对其所要表达内容、情感的改进上,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生活内容、情感等融入其中,再通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忘我演唱等表现出来,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声乐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芳.基于合作学习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
[2]郭敏.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01.
[3]刘江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11.
篇18: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我国未来声乐人技能的重要使命,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会密切的影响到我国未来声乐事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来说,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有效地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声乐人才,所以各高校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声乐;声乐教学;创新路径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我国对声乐人才的需要量也不断地变大,且对声乐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勇于承担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声乐人才的责任。所以,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克服难题,加强对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力度,重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全面的声乐人才。
一、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意义
当前高校声乐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也是评价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虽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质量、数量、教学水平等因素很重要,但是音乐教学设施及教学设备也同样重要,而部分高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我国的声乐教学事业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限制了我国声乐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国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创新刻不容缓。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新时期的多元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当前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及声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促进学生们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整体。高校声乐老师在进行讲课时要结合自己实际要讲授的知识来制定相应的声乐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声乐教师在讲课时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目前我国的高校声乐课程主要有声乐理论知识课程、视练唱耳课及声乐技能课等课程,高校的设置声乐课程时忽略了声乐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们在学习时缺乏创造能力和主动精神。
(二)教学定位不准确
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认为声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演唱和表演能力,这就是对声乐教学认识不全面不准确。声乐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们的表演与演唱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情感价值与审美价值。没有感情的声乐表演是不具备任何生命力的。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过分的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三)声乐教学缺乏特点
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分为专业的声乐高校及普通院校。专业的声乐院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会更加的重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但是普通高校由于扩招导致自身的教学缺乏特点,盲目的模仿专业声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忽视协调对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及综合能力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因材施教,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从声乐教学的任务、内容及最终目的出发,声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们的素质和条件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选取与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声乐的潜能及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向比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充分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重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地位
著名声乐大师沈湘认为声乐教学,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师们教学的成败。所以,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们相互实践相互合作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加强,学生们学习过程也就越简单。高校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作品赏析、声乐技巧、作品表演等多环节都离不开学生们的主管能动性。所以教师要充分扥利用声乐教学的这一特性,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
(三)围绕着优秀作品,培养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审美能力
声乐表演是一门艺术,是一项集作者情感与美为一体的艺术,这要求学生们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仅可能给展现声乐的艺术美,同时也要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高校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指引学生们掌握一些表演技巧,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们在歌唱共鸣、歌唱呼吸等基本功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围绕着优秀作品,分析它表达的理念、创作的背景等多方面,与学生们形成有效地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在秉持探索、创新、实践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快自身的改革创新步伐。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以科学的方法、积极的热情来探索高校声乐的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坚,张智斌.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02:134-138.
[2]马雯.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核心[J].大众文艺,,18:208-209.
篇19: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因此,对艺术的欣赏力也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逐年增多,所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适应目前音乐市场的需求。学校一直致力于对声乐教学的培养。传统的声乐教学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一对一进行教学。而随着高校招生的增多。一对一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招生现状。因此,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会学的同时,还要会教。进行学生间的互相教授。从而减少教学压力。艺术表现力是声乐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一场好的音乐表演,注重的是靠演员的艺术表现力去打动,感染观众。因此,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代入,培养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高校声乐;声乐教学;艺术表现力;代入式表演
随着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音乐的欣赏力也在逐年增高。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学生的声乐培养。声乐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发音,气息的培养。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随着目前艺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学习声乐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音乐市场对学生的需求量却不高。因此,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成为了各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呢?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只侧重于教学中的一个点。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声音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理论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声乐教学一般只注重对学生的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性训练。因此,导致学生在舞蹈上唱歌,往往只能做到空洞无物的演唱,不能讲情感代入到演唱中。导致观众也无法融入到歌声中。因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浅析了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课,其课程一般会教授学生基本的声乐理论和唱歌技巧。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发声,以及对气息的运用。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的基础是教授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基础分析,分析其中蕴含的音乐技巧,同时再结合所学习的声乐理论。通过专业理论与实际作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声乐教学一直强调百花齐放的教学理念,对于不同流派,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统一进行分析。组织学生按照音乐的不同流派,组成互动交流小组,小组间互相进行音乐学术上的交流,探讨。从而增强学生对不同流派的音乐理论及欣赏力的掌握。音乐教学中进行选材的教学作品通常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价值都相对较高。因此,声乐教学中,对教学作品的选材十分严格。除此之外,声乐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对唱歌技巧的训练,通常会在课堂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技巧理论,来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对声乐技巧的使用能力。声乐教学课程一般分为一对一教学课程,集体教学课程,小组教学课程等。学生可以自主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实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重点大多集中于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知识的教授或学生音乐技巧的实践。而缺少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缺少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导致其表演空洞无物,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缺少情感代入的表演一般空有音乐技巧,观众很难在欣赏时被代入进作品中。因此,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空有技巧的音声对于好的音乐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到将声音,文字和情感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对声乐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作品分为若干个小节去演唱,培养学生将情感代入到演唱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情感与文字自然的结合起来,演唱出声情并茂的音乐作品。在进行分段练习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作品中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作品中,将代入进作品情感中。从而使表演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艺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其每年的毕业生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市场的需要。因此,各大高校开始注重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声乐课程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核心教学课程。传统的声乐教学课程多数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唱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空有音乐技巧,而缺少情感代入。导致其表演不能打动观众。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是高校声乐教学的关键。在进行作品演唱前,我们需要先对作品的背景,作品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进行分析,将自己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将情感充分的代入进音乐作品中。只有将情感与文字,音乐融合在一起,才能表演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付国庆.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科学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2]侯文杰.谈高师声乐教学对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早期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
[3]卢康娥.民族声乐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06.
[4]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7.
篇20: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深,审美教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高校声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而在声乐教学中。若想体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则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进行声乐教学必须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词:高校;审美教育;声乐教学
声乐是艺术表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主要是以声音的形式来再现生活中的情境,通过声乐还能充分抒发歌唱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声乐演唱主要就是将舞台表演、声乐技巧及个人心理融合起来进行再创造。而进行再创造则需要创造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对于再创造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声乐发展角度来说,审美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声乐教学中必须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的渗透,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重视这一点。
一、教学过程增强艺术感染力
对于任何阶段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互动,从音乐教学的角度而言,声乐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性,其中也蕴含着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应充分重视情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桥梁作用,继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日常的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要把握的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还可以使课堂环境更宽松自然。另外,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用教师范唱或者是通过优美的音乐演奏及其生动形象的讲解分析来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这些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对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自身的理解和体验,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局里,还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充分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太过拘谨或者是对学生表现的太过严格,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审美交流,渗透审美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提升声乐教师专业方面的技巧
人们的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目前一些高校里的声乐教师的审美观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面的观念和技巧也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声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巧,增强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如果有机会,要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和进修,使自己的专业技巧更加熟练,使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准。此外,教师可以掌握一定的嗓音控制这一演唱技巧,以美妙的声音为载体更加生动优美地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美。教师还可以将这种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是声乐的核心。帮助学生学习真正的发音方法,让他们自己探索怎样发音才能将音乐所蕴含的内涵和要表达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增强学生的声音审美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不断探寻声音规律与情感表达的最佳结合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受。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充分展现自身的审美水平,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
三、通过音乐表演来升华审美教育
观众对音乐这种艺术的认可主要是通过观看音乐表演等活动形式来增强的,从一定角度来看,音乐若想长久地存在和发展主要就是依靠表演形式。而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的便是声乐技巧和实践水平。审美教育与实践水平的高低和对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审美教育也与学生耳朵综合素质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有目的性地知道教学,进而使学生的音乐表演更加完美,以此来升华审美教育。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升华审美教育,教师可以在音乐表演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详尽的指导,帮助学生搜集将要表演的作品的各种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理解透彻,最后整合一切有效信息,在进行音乐表演时更生动的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这些升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强化学生的鉴赏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声乐教师应积极开展一些具有开放性的表演或者其它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几部音乐作品或者是单纯地提升技巧上,让学生去接触足够多的声乐作品,进而打造一个更好地服务于渗透审美教育的载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传播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如前所述,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实现音乐教育还能促进审美教育。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响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将日常教学活动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教育对于生活和工作有着共同的意义,审美教育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相长,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尤其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李琼.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北方音乐,2015,05:42-44.
[2]杜雪瑶.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黄河之声,2016,05:56.
★ 小学网络教学论文
【视听说教学培养综合技能分析论文(集锦20篇)】相关文章:
泰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教学论文2022-12-27
教学媒体应用论文2022-05-07
以大学英语实例来浅析信息技术辅助任务型教学模式2022-12-26
练耳教学基本方法漫谈的论文2023-10-17
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刍议论文2023-12-31
《影视音乐》教案2023-06-18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论文2022-09-15
如何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渗透文化教学2023-09-20
竞技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技术特征的独特性分析论文2022-12-19
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