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锦集16篇)由网友“Vanill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文/孙 花
摘 要:面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中等职业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生命感知得以觉醒,要使人类的文化核心得以形成,要使学生的自主活动得以开展,要使教学的生命特质得以体现,要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激发,要使教学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新的环境下,通过中职语文课堂来促使学生树立人文精神的思想观念,利用老师的引导与教育,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精神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精神
在新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本质性的发展,课堂的生命力迸发,学生越发地喜欢上语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能很好地体会到新的语文课程的奥妙所在。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理解学生的自主感受,注意态度的转变感化,推动学生全方位的进步。
如何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一、侧面推敲式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的教育思想往往是隐形的,需要去发掘的,它会比较间接地隐含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从侧面去理解和体会,而不是正面点明。描绘讲述的事物经常蕴含了课文所要传达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崇高的革命操守、正确的人生价值,那么老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文的内延,要利用外延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扩大思考的宽度。可以利用文章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写者的想法情感。如,在《蜀道难》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那么这句就是文章的重点,老师可以顺着这句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加上文章悲壮、雄伟的描写,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李白描写蜀道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对社会的忧愁与有心无力的感慨。
二、积少成多式
人文素质就如同语文基本内容那样广阔与博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要多角度、多方面地运用,不是一步到位的。通过教学,老师可以从总体的视角出发确定一个方向,在细小的角度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一点一滴地聚集,最后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总体的了解。这种方式让学生比较容易摄取和理解,让学生主动去吸收知识,慢慢消化后再继续吸收新的内容,而不是未经思考就接纳。
三、融为一体式
中职语文课堂上要以课本的内容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教育学生以课本的内容来体会文章的内涵,以课本的内容作为基本进行教学。老师由浅入深,慢慢地将内涵与知识结合起来,慢慢地完成思想教育的要求。要是脱离语文基本内容,作者的情感放纵散漫没有目标,就会导致文章主题没有了方向,所要传达的思想难以体现,让文章显得浮夸,不合实际,同时学生也很难入手去掌握和理解好文章。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是难以达到新课堂改革的要求的。
四、言传身教式
中职高中语文教材中被选中的课文字字句句都蕴含了作者极为深刻的'思想,老师要通过在讲授知识时使学生尽可能地体会和理解。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则需最先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尽量寻找文章里的感情主线,表露写者的感情想法。例如,在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老师在进入课室后,可以先用黑布把眼睛遮起来,然后像平时一样上课,在讲台上艰难地寻找粉笔和黑板擦,写下课文标题,教室会显得特别安静,学生为老师艰难的举止屏住呼吸,甚至有学生忍不住要上台来帮助老师找到黑板。此时,老师可以解开黑布,以自身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是多么的不方便,从而带出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与向往,进而引出作者的背景:“作者海伦・凯勒失去光明、两耳失聪,但是她身残志坚,依靠自己的坚强毅力,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透过这个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坚强意志和与生命抗争到底的精神。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情绪,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节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知识。
这几种方式都有利于通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是有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那些诗词、散文等言语比较简明美妙,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中职语文教师务必要很好地融合人文因素和理性精神,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健全自身的人格尊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严伟。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02)。
[2]杨天芬。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篇2: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1.关于行为表现的调查
(1)关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实施”的调查表明: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对自己的品行修养要求较高。
(2)关于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表明:对于“你的人生支柱”这一问题,54.9%的学生认为是“知识”,这说明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但选择金钱、爱情总比例超过24%,超过奉献的比例,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调查表中还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个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另外,从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有利于今天人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的调查来看,64.6%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这说明,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有一定的认识。
(3)关于中职学生“课余阅读”的调查表明:在中职学生的课余阅读时间中,阅读最多的是报刊、杂志、随笔、与专业相关的书,文学名著、历史、艺术、哲学类书籍读得最少。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人文课余阅读量都是很少的。
从表12还可以看出,结合阅读写一点读书笔记和感受的学生很少。
由此可见:中职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同学,但是参与社会活动不够。
一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诸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
一些学生虽然能认识到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在课余时间里接触人文书籍的学生并不多,而且,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获取往往浅尝辄止。
2.关于中职学生所在学校的人文教育的调查
(l)对于“人文课程的设置”,31.9%的学生表示“满意”,59.3%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还有7.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认为“很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是“几乎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
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还存在很大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合理的设置。
(2)对于“选修人文课程的目的”,有17.7%同学是为了“拿学分”,68.1%的为了“提高人文素养”“,对它感兴趣的”的有14.1%。
对于“感兴趣的人文类课程”,35.4%的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感兴趣,其次是文学、艺术、哲学等课程,最不感兴趣的是口语类课程。
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人文选修课持积极态度,认为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对自身的提高及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3)对于课程考核方式,27.6%的学生表示“满意”,56.6%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14.2%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这说明目前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检测出广大学生的学识水平。
3.关于与教师相关的方面调查
(1)对于“专业课老师人文素养”的看法,78.8%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好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2.7%的学生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就行,有没有人文素养无所谓”,认为“人文素养不好的老师不受欢迎”的占23.9%。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出色的专业课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2)对于“人文类课程老师的人文素养”的看法,21.2%的同学表示“很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64.6%,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6.2%、1.8%。
对于“你所认识的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43.4%的学生认为“都有体现”,38.9%的学生认为“只有一部分体现”,14.2%的人认为“很少体现”,还有2.7%的学生认为“都没有体现”。
(3)对于“你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要重视的问题”,61.1%的学生认为应该是“教学方法”,10.6%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个性”,16.8%和17.7%的学生分别认为是“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8.9%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比较满意”的占了69%,有22.1%的学生表示“满意”。
调查得知,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所学科目的兴趣。
(4)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和“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老师讲解为主,讨论热点问题为辅”,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老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没有人认同。
4.关于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相关的方面的调查
(1)对于“所在学校的人文氛围”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1.1%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较差”的占11.5%,有0.9%认为“很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人文氛围不能很有效的影响和帮助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发展。
(2)对于“所在学校的校园网络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查看、浏览”的学生只有11.5%,表示“偶尔看看”有45.1%的学生,有27.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还有9.7%的人“不想了解”。
这一结果表明,中职学校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完善,内容不丰富。
还有9.7%的同学“不想了解”校园网络,可见学校的引导、宣传不到位也是一个因素。
(3)对于“所在学校的人文类图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的问题,调查中有18.6%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要”,有54.9%的学生“很少去看,不清楚”,只有24.5%的学生认为“能满足需要”。
这一结果反映了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人文类藏书不足的问题。
(4)对于“听人文讲座的原因”的问题,有36.3%的学生去听人文讲座是因为“话题有吸引力”,“想长见识”的占46.9%,因为“讲座者的影响力”的占15.9%,由“同学的推荐”的占7.9%。
由此看来,话题的吸引力以及讲座者的名望与水平比较重要。
(5)对于“你最喜欢哪些人文活动”,53.4%的学生认为是“艺术类活动”,“书画展、邮票展、寝室装饰之类”占29.2%。
,“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之类”占15.9%,“人文讲座”占13.2%。
可见,中职学校学生对艺术类活动、书画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人文讲座之类的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
(6)对于“所在职业学校是否有必要建造一些人文景观”的问题,被调查者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了73.5%,22.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还有5.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有必要建造一些人文景观。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缺乏,首先与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国的小学、初中教育,受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使得在初中阶段本来文化基础不好的中职学生成绩每况愈下;其次与进入职业学校后所受的教育不无关联。
㈠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不很合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
调查显示,31.9%的学生对“人文课程的设置”表示“满意”,但还有7.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认为“很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是“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设置的比例失衡”以及“专业课程的全面设置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笔者从调查中还得知,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还很不完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老化,知识不成系统,学生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原因。
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养不高
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是课堂教学,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
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现状还不太能满足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了尽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教师人文素养、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
然而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正如有些学生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石成金的手指”。
只可惜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师资情况离学生的期望还存在很大距离。
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由上述人文知识方面的调查表明,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重视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未起到预想中的作用。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天资、气质、性格、趣味、知识水平、审美倾向都不一样,如果教师不因材施教,不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师只能沦为单纯传授知识的“工匠”和“机器”,要想实现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做法而己。
㈣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不浓郁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于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太满意。
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学校在网络、图书、人文景观、人文活动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上有着品位不高,环境氛围、人文气息不浓厚,文化活动少,有意识的引导更少等弊端,从而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无味,认为学不到真本领,从而放弃了主观努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不得力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制约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
㈤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方式不科学
从上述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只有27.6%的学生对课程考试方式感到满意,14.2%的学生感到不满意。
以语文考试为例:一年或一个学期的语文考试全部体现在一份试题上。
只重视每次笔试的分数,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
学生只需应付考试内容即可,自然也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了。
可想而知,中职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许多缺陷不日就会显露出来,最终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当然,造成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观点,例如图书网络资源的不足,教材的编写缺乏校本特色等方面,都可以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那么培养出来的仍然是一批批虽有一技之长,但在精神上出现真空、有知识没文化的“畸形人才”。
篇3: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中职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具体如下:
1.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人文底蕴不足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安排上侧重于技能知识,在教学上围绕实习、实训展开,这使得中职生在吸收人文知识方面严重不足。
在文学、艺术、历史上尤为突出。
2.人生价值取向偏离,自我定位模糊,社会认知有待加强
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要健全人格、造福人类,价值取向要正确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调查显示,16.8%的学生想赚大钱,19.2%的学生想拥有权势,33.1%的学生想给爱人带来幸福,3.8%的学生没什么追求,只有27.1%的学生真正希望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此调查表明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带有明显的世俗化、功利化倾向。
一个人对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知反映出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尺。
在职业理想方面,没想过或不清楚的占21.4%,清楚但非所学专业的占27.6%,清楚并同所学专业一致的占51%。
在是否参加义务劳动方面,有8.9%的从来不参加,9.9%的有奖励才参加,33.3%的表示偶尔参加,只有47.9%的表示会积极参加。
结果表明,中职生能够意识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对自我的定位却比较模糊,这也是部分中职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道德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道德是决定人文精神的价值导向,能帮助人完成高尚人格的塑造。
调查考试作弊行为时,有40.4%的学生回答经常或偶尔作弊。
篇4: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浅析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浅析论文
一、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中人文素养的解决措施
(一)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
人文理念的塑造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的方式,将人文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知识来构架一个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案,向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精神的理念与内涵为目的,通过提问与趣味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加强课堂学业的检查,确保学生的文化基础达到社会要求的程度,课堂之中加强宣传人文精神。进行教课时采用多媒体工具,使用语言文字与图片文字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向往,修正自身行为与思想,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教师实行良好教育的基础,在充满人文氛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具有人文气息,从而对语文课堂教育产生正面的影响,学校应该大力宣传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好处,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为学生塑造积极正面的`个人人格提供良好的学习标杆,并建立相关的制度,教师应该合作起来在校园内全方位的建设文化,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并增加一些奖惩措施,通过班主任与教务主任来进行监督,有效的制度实施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精神文明,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品格最为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其个人素养与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人文素养的主旨,学校可以通过严格筛选,建立定期考核机制来对保证教师的人文素养足够教育学生。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的普遍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下,年纪也比较小,缺乏自控力,辨别东西好坏的能力也比较低,因此,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十分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信息中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进行纠偏,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并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约束自我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的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将学生分为小组参与讨论,使得学生将人文观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素养过程中有着社会环境价值的失落、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学生自身的重视不足等几个突出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渗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几个相应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篇5: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亦复如是。所谓中职院校,指的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院校,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浅析,对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浅析,提出相关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亦复如是。为了能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在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人文素养融合在教学方案中,而是采取了冷冰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了无生气,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在中职教学的开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相关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人文素养概述
(一)含义
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和探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包含了科学、艺术和道德精神,是对人生和社会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憧憬和追求。人文素养是对人的情感的崇拜,其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素养是以人的价值、感受、尊严等为万物的尺度,对所有反人类的、破坏人类和谐的行为的奋起反抗,是高尚与崇高的。
(二)人文精神
在许多场合和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把“人文精神”等同于“人文素养”,在一些场合是对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区别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每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对个人的人生历程的一种反映,个人人文素养越高,说明他的发展历程越健康,越优秀。而社会的额人文素养,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日积月累的文明生长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是不断吸取曾经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得来的,是对社会的文明的衡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篇6: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上升,社会对各行各业的需求也在不断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于努力提高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学校都开始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的发展轨迹,学生的心态,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还能够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语文学科与人文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将人文素养融合进来,将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人文情怀,提升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的渗透,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1]。
篇7: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由于中职院校是对专门性的人才培养的院校,因此,社会各行业对中职院校的学生需求是极大的。中职院校也在不断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不能仅仅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的技能,他们也需要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往来。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加入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一环节。在现实的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缺乏的,这也导致了许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如何通过语文学科,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成为了广大中职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我国受教育人群也在快速增长,在这一情况下,我国高校对招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放低,导致了许多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涌入各类院校,中职院校更是如此。此外,大量学生的涌入,与社会的需求量产生了脱节,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在进行招工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中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相差无几,因此,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会看中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需要迫切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的局限,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案等进行更新和改良,并根据不同的现实状况对自身教学的方式进行调整。教师自身要充分学习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定期接受培训,将这些知识很好地融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中,对自己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教学。此外,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校和教育部的教学指令和教学的大纲进行教学,不断改良创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自己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良好的氛围的营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对教师而言,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上能够更加投入和专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为对象的理念,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二)努力挖掘深层次的人文精神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本中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在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当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对人文素养进行有意识地灌输。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的读物,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灌输。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文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譬如,让学生阅读《鸟的天堂》一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解读,让学生发现作者隐藏在环境描写背后的人文情况,即保护环境的意识等。让学生对作者的心境进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将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传递,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三)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多样化教学
由于中职教学与一般教学存在差别,因此在教学时要更加关注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表现出来的天赋。通过对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的了解,为学生制定专属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进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愉快、高效地成长。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偏低,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和深度,进行简单的教学,在简单的教学中,挖掘深层次的人文素养,将学生的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发挥出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让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一点,是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总结。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通过教学方案的制定,将课程或课外内容的探究性、层次性和合作性进行有益地融合,将中职学生的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促进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的有效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此外,中职院校还要为中职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时社会实践和实习,来对社会有个真正的、具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的提升,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的提高,对中职院校而言,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相关的工作者要充分地重视人文素养的重要,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将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培养出优秀的人文精神,拥有人文关怀,从而促进自身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金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15):145.
[2]郭燕芬.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6):24.
篇8: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电化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 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吃虫的.植物》一文,在介绍茅膏菜时,用了“柔毛”、“粘液”、“叶片慢慢地卷起来”等词句,学生对这一有特性的植物还是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疑团四起。我在课堂上放映了这一课的录像片,学生看清了茅膏菜的叶子是由两片半月形的叶面组成的,叶面上长着长长的柔毛,柔毛上分泌出乳白色的粘液,如胶似漆。小虫落在叶面上马上就被粘住。随着小虫的挣扎,细足上的粘液越积越多,最后动弹不得。学生通过画面,联系文中的语言文字想得很多。有的说:“茅膏菜叶面上的柔毛能起到触角的作用。小虫一触到柔毛,两片半月形的叶面便自动合拢。”有的说:“小虫为了逃命在柔毛上越是挣扎,接触到的柔毛越多,叶面合拢就越快。”有的说:“课文中写茅膏菜吃虫用了‘落、粘、卷’三个动词。这三个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所以用了‘同时’这一词,说明茅膏菜是一种奇妙的植物。”有的还说:“课文中写:小虫越是挣扎,叶片就卷得越紧。这两个越字说明了柔毛、粘液和叶子卷起的关系。”
二、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媒体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如《看月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月食从初亏到月全食再到复圆的过程,并说明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在教这一课时,我先演示了三球仪,使学生懂得文中“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这一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关系。由于三球仪在转动时学生不易看清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个黑影带,所以对文中描绘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体会就不深,于是我运用了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上述两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效果很好。在指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变化并学习有关比喻句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了拉片与复片相结合的多功能投影片。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记忆能力提高了。当我第二次演示时,不少学生已把第三节内容背了下来。在复述时,学生还能边演示投影片边复述具体内容,提高了操作能力。
三、丰富语感,加强直观,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如《翠鸟》一文的第三小节中有一个长句子。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会读成:“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添字)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读破句了,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习惯于读主谓结构的单句所造成)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不了(添字,学生只理解逃脱不了,不理解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我先让学生看有关这一内容的录像片,接着听录音朗读,并把学生读错的地方在投影片上标出,再请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1?这一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写小鱼的机灵,悄悄地吹小泡泡。这个泡泡是在它把头悄悄地露出水面上来吹的,所以朗读时应该在“来”字后面停顿,表示前一个动作结束,第二个动作“吹”紧跟着的。2?这一句子后半部分是写尽管小鱼机灵,也很难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因为从录像片中看到小鱼露出水面透气吹泡泡和翠鸟飞过叼鱼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的。“难以逃脱”比“逃脱不了”更为肯定。这是两个词语,不能混起来,更不能读成“难以逃脱不了”。
《蝙蝠和雷达》是篇科学小品。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线叠动片。通过演示,使学生看清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框投影片;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当我要求学生完成将下列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表现得也很积极。
附练习作业:??
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相当于”这个词把表二的内容和表一的内容连起来说。学生都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智力。
篇9: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发挥电化教育优势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电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 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吃虫的植物》一文,在介绍茅膏菜时,用了“柔毛”、“粘液”、“叶片慢慢地卷起来”等词句,学生对这一有特性的植物还是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疑团四起。我在课堂上放映了这一课的录像片,学生看清了茅膏菜的叶子是由两片半月形的叶面组成的,叶面上长着长长的柔毛,柔毛上分泌出乳白色的粘液,如胶似漆。小虫落在叶面上马上就被粘住。随着小虫的挣扎,细足上的粘液越积越多,最后动弹不得。学生通过画面,联系文中的语言文字想得很多。有的说:“茅膏菜叶面上的柔毛能起到触角的作用。小虫一触到柔毛,两片半月形的叶面便自动合拢。”有的说:“小虫为了逃命在柔毛上越是挣扎,接触到的柔毛越多,叶面合拢就越快。”有的说:“课文中写茅膏菜吃虫用了‘落、粘、卷’三个动词。这三个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所以用了‘同时’这一词,说明茅膏菜是一种奇妙的植物。”有的还说:“课文中写:小虫越是挣扎,叶片就卷得越紧。这两个越字说明了柔毛、粘液和叶子卷起的关系。”
二、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媒体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如《看月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月食从初亏到月全食再到复圆的过程,并说明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在教这一课时,我先演示了三球仪,使学生懂得文中“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这一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关系。由于三球仪在转动时学生不易看清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个黑影带,所以对文中描绘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体会就不深,于是我运用了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上述两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效果很好。在指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变化并学习有关比喻句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了拉片与复片相结合的多功能投影片。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记忆能力提高了。当我第二次演示时,不少学生已把第三节内容背了下来。在复述时,学生还能边演示投影片边复述具体内容,提高了操作能力。
三、丰富语感,加强直观,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如《翠鸟》一文的第三小节中有一个长句子。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会读成:“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添字)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读破句了,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习惯于读主谓结构的
[1] [2]
篇10: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群体中,在师生之间积极地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例如在“自我介绍”活动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要求在介绍的过程中富有个性,使他人记住自己。这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让大家记住自己,无疑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语文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倡导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发展自己。
(二)愉悦的成就感受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艺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应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感受心灵成长的喜悦,将人文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高雅的人文素养,懂得关心他人、关怀人类,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美好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呵护学生的灵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个性的张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灵感,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创造,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成功的愉悦中对这种创新的灵性进行培育。
(二)激活创新的思维
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关键,同时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这种创新思维转化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选准思维点,将学生的创新火花点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控制思维的度,对训练的难度和广度进行科学把握,保证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促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人、塑造人,从文本与人文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开始着手,与教材和大纲相结合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发掘人文底蕴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篇11: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意识、价值观等的培养,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从而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学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情感态度;人文素养
0引言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彰显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内在的品质表现,也是考核、衡量的优秀人才重要标准之一[2]。人文素养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突显。当前,我国中职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种以分数定能力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分关注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灌输,学生不仅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容易出现厌倦、排斥学习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其后期的课程学习。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解题的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锻炼和人文素养培养[3]。
1.2缺乏创新教学意识。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继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4]。缺乏创新教学意识,使用传统教育理念将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会影响和限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
1.3学生缺乏学习热情。青少年对事物的热情比较高涨,但其耐性比较差,学习是一项漫长的任务,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基础性学科知识更是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耐性,加之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大部分中职学生只想尽早学到技能,继而尽快投身于社会,为此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5]。
1.4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养培养。传统教育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重教轻育现象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身心素质培养不够,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缺乏。
2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策略探讨
2.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重,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放思想,放飞自我,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6]。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前,可让学生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待学生阅读完成后让学生谈谈自我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当然,所有的环节设计均是在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前提下完成的,从而有效放松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和想象。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学习,并为学生详细讲解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最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作者笔下的母亲与你的母亲有哪些相似之处?又具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文章中从哪几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对于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纷纷发表自我的意见,教师可在一旁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从而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应的点评,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思维进行创新,给予学生知识结构以及情感内涵和认知价值的完善、补充,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验到母亲的伟大,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2尊重学生个性,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订,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的高效,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教学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内在影响,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中职教学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技能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的独特技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比如当学生学习到“项链”一文时,其总体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内容,并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中深入思考人生:玛蒂尔德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又该如何面对悲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可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让学生介绍莫泊桑,并讲述其代表作《羊脂球》的故事情节,从而将另一著作《项链》引入课堂教学中。而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让学生试着对故事梗概进行复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继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特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学色彩的角度对标题进行设定,并比较哪组的标题设定更出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基于学生的个性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进行授课,可以更好地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并让学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内在情感价值,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
2.3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人文精神
现代化教学需要突出学生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学习资源。教师既需要围绕课本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又要突破教材理论要求,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精神。通过教材表面进行学习并不都能获取人文素养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敏锐地捕抓课本中潜在的人文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比如仍以“我的母亲”一文为例,文章内容是作者对自我母亲的简单介绍,看似和学生没有存在联系,但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联系到自己身上,让其联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等,使学生意识到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些都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以及其他潜在的人文精神,可以对学生的内在素养形成良好的熏陶,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4树立学生学习榜样,具象化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带头模范作用。青少年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是其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形象,不断完善自我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具象化的人文素养展现,从而在无形当中不断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要体现,在行为做事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应做到为人师表,不断丰富、补充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内涵,给予学生课堂上的以及课外的正面影响和熏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人文素养行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继而让人文素养更加具象化,便于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体会和感受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增进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最终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社会需求以及教学大纲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展开教学活动,继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王芬.以评促教,精评导学———小学语文从核心素养出发“教学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4(10):169.
[2]华敏.随“文”潜入夜润“心”细无声———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12):246-247.
[3]代标.地方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04):100-101.
[4]李东平.试论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6(18):29-30.
[5]周晓音.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16(04):104-108.
[6]钟巧玲.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8):112-113.
篇12: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调查分析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要力图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掌握专业应用技能的人,一个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人。当下,在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滑坡现象很严重,给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尤其给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㈠调查对象
笔者选择了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其中计算机专业45人,商贸专业38人,服装与艺术专业人40人,机电36人,共计159人。发出160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回收率为99.3%。
㈡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从人文知识、人文态度、行为表现以及中职学校人文教育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㈢调查结果
1.关于人文知识方面的调查
人文知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学、文学、-108-职业技术VOCATIONALTECHNOLOGY专题研究史学、艺术、民俗学和哲学六个方面,从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获得知识的方式两方面进行汇总,得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获取知识渠道的状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有关知识,有70.3%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而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世界历史”分别有66.7%、66.1%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可见,在中职学生看来,课堂教学是最能获得有关人文知识的渠道。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是能够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人文知识掌握程度多处于“了解”、“略知”甚至“不知道”状态,缺乏深度,例如,对“艺术”有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只有8.5%的学生“熟知”,有29.7%的学生“了解”,55.9%的学生“略知”,还有8.47%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只有10.2%的学生“熟知”,有37.3%的学生“了解”,43.2%的学生“略知”,还有11%的学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对于一些人文知识的了解是贫乏的。在几项基本知识中,中职学生对于“语言学”、“历史”、“民俗学”有些方面了解较多,对于一些“艺术”、“哲学”有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尤其是对于“哲学”的了解很少。
2.关于人文态度方面的调查
(1)关于“选择所读专业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表明:影响学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兴趣和志向,其次是就业的压力,因为志向所在而选择本专业的并不多。(2)关于“对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是最重要的”的调查表明:43.4%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很有利,16.8%的学生认为在校时间少,必须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3.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范围窄,不得不这样,没有学生认为可以忽略人文知识。37.2%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都很重要,6.2%的学生认为人文知识可以增长见识,促进专业发展,8.9%的学生认为重视人文知识的陶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培养。(3)关于“你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是什么”的调查表明:57%的学生明确表示“知道”,有40%的学生“不十分清楚”,还有2.7%的学生表示“不知道”。(4)关于“人文素养的作用”的调查表明:认为可以“提高综合素质”的占77.9%,认为可以“拓宽知识面”的占9.8%,认为可以“获得精神动力”的占13.3%,对于这个问题“说不清楚”的占9.8%。(5)关于“对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主观评估”的调查表明:对自己人文素养水平认为“满意”的学生占5.1%,认为“有待提高”者占81.1%,认为“无所谓”者占8.8%,还有5.0%的学生“说不清楚”。由此可见:对于“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关系”,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比人文知识重要,仍然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知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可见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作用较为明确,认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
3.关于行为表现的调查
(1)关于“学生日常行为的实施”的调查表明:学生比较关心时事,对自己的品行修养要求较高。(2)关于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表明:对于“你的人生支柱”这一问题,54.9%的学生认为是“知识”,这说明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但选择金钱、爱情总比例超过24%,超过奉献的比例,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调查表中还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个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另外,从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有利于今天人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的调查来看,64.6%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这说明,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有一定的认识。(3)关于中职学生“课余阅读”的调查表明:在中职学生的课余阅读时间中,阅读最多的是报刊、杂志、随笔、与专业相关的书,文学名著、历史、艺术、哲学类书籍读得最少。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人文课余阅读量都是很少的。从表12还可以看出,结合阅读写一点读书笔记和感受的学生很少。由此可见:中职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同学,但是参与社会活动不够。一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诸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一些学生虽然能认识到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在课余时间里接触人文书籍的学生并不多,而且,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获取往往浅尝辄止。
4.关于中职学生所在学校的人文教育的调查
(l)对于“人文课程的设置”,31.9%的学生表示“满意”,59.3%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还有7.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认为“很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是“几乎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还存在很大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合理的设置。(2)对于“选修人文课程的目的”,有17.7%同学是为了“拿学分”,68.1%的为了“提高人文素养”,“对它感兴趣的”的有14.1%。对于“感兴趣的人文类课程”,35.4%的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感兴趣,其次是文学、艺术、哲学等课程,最不感兴趣的是口语类课程。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人文选修课持积极态度,认为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对自身的提高及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3)对于课程考核方式,27.6%的学生表示“满意”,56.6%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14.2%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这说明目前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检测出广大学生的学识水平。
5.关于与教师相关的方面调查
(1)对于“专业课老师人文素养”的看法,78.8%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好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2.7%的学生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就行,有没有人文素养无所谓”,认为“人文素养不好的老师不受欢迎”的占23.9%。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出色的专业课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2)对于“人文类课程老师的人文素养”的看法,21.2%的同学表示“很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64.6%,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6.2%、1.8%。对于“你所认识的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43.4%的学生认为“都有体现”,38.9%的学生认为“只有一部分体现”,14.2%的人认为“很少体现”,还有2.7%的学生认为“都没有体现”。(3)对于“你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要重视的问题”,61.1%的学生认为应该是“教学方法”,10.6%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的个性”,16.8%和17.7%的学生分别认为是“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关于“教学方法”,8.9%的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满意”,“比较满意”的占了69%,有22.1%的学生表示“满意”。调查得知,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所学科目的兴趣。(4)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和“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老师讲解为主,讨论热点问题为辅”,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老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没有人认同。
6.关于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氛围相关的方面的调查
(1)对于“所在学校的人文氛围”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1.1%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较差”的占11.5%,有0.9%认为“很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人文氛围不能很有效的影响和帮助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发展。(2)对于“所在学校的校园网络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查看、浏览”的学生只有11.5%,表示“偶尔看看”有45.1%的学生,有27.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还有9.7%的人“不想了解”。这一结果表明,中职学校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完善,内容不丰富。还有9.7%的同学“不想了解”校园网络,可见学校的引导、宣传不到位也是一个因素。(3)对于“所在学校的人文类图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的问题,调查中有18.6%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要”,有54.9%的学生“很少去看,不清楚”,只有24.5%的学生认为“能满足需要”。这一结果反映了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人文类藏书不足的问题。(4)对于“听人文讲座的原因”的问题,有36.3%的学生去听人文讲座是因为“话题有吸引力”,“想长见识”的占46.9%,因为“讲座者的影响力”的占15.9%,由“同学的推荐”的占7.9%。由此看来,话题的吸引力以及讲座者的名望与水平比较重要。(5)对于“你最喜欢哪些人文活动”,53.4%的.学生认为是“艺术类活动”,“书画展、邮票展、寝室装饰之类”占29.2%。,“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之类”占15.9%,“人文讲座”占13.2%。可见,中职学校学生对艺术类活动、书画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人文讲座之类的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6)对于“所在职业学校是否有必要建造一些人文景观”的问题,被调查者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了73.5%,22.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还有5.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有必要建造一些人文景观。
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缺乏,首先与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国的小学、初中教育,受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使得在初中阶段本来文化基础不好的中职学生成绩每况愈下;其次与进入职业学校后所受的教育不无关联。
㈠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不很合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调查显示,31.9%的学生对“人文课程的设置”表示“满意”,但还有7.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认为“很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是“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设置的比例失衡”以及“专业课程的全面设置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从调查中还得知,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还很不完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老化,知识不成系统,学生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原因。
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养不高
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是课堂教学,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劣。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现状还不太能满足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了尽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教师人文素养、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然而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正如有些学生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金子,而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只可惜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师资情况离学生的期望还存在很大距离。
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由上述人文知识方面的调查表明,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重视学校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未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天资、气质、性格、趣味、知识水平、审美倾向都不一样,如果教师不因材施教,不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师只能沦为单纯传授知识的“工匠”和“机器”,要想实现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做法而己。
㈣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不浓郁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对于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太满意。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学校在网络、图书、人文景观、人文活动等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上有着品位不高,环境氛围、人文气息不浓厚,文化活动少,有意识的引导更少等弊端,从而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无味,认为学不到真本领,从而放弃了主观努力。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不得力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制约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
㈤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方式不科学
从上述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只有27.6%的学生对课程考试方式感到满意,14.2%的学生感到不满意。以语文考试为例:一年或一个学期的语文考试全部体现在一份试题上。只重视每次笔试的分数,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学生只需应付考试内容即可,自然也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了。可想而知,中职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许多缺陷不日就会显露出来,最终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当然,造成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观点,例如图书网络资源的不足,教材的编写缺乏校本特色等方面,都可以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那么培养出来的仍然是一批批虽有一技之长,但在精神上出现真空、有知识没文化的“畸形人才”。
篇13: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0 引言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如北京演艺职业学校的辱师事件,四川地震中“张雅辱骂灾区”事件,观看《南京!南京!》两名90后学生电影院被逐事件,杭州胡斌飙车撞人事件,不禁让我们发问:“我们的青少年怎么了?”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这些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对尊严的践踏,缺少人性的良知,缺少人文素养。我国中职生大多是15~20岁的青少年,由于许多中职学校急功近利,忽视对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得有些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这是值得每个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1.1 文化水平偏低,人文知识缺乏
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入学后,由于思想认识偏差,这就导致文化素质低下。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重技能,轻文化基础课的思想,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美学知识缺乏。
1.2 文字功底薄弱,表达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因以前语文没学好,所以听说读写能力不强,这就造成了字写不好,话不会说,句不会断,文章不会写,经常发现学生写的请假条,思想汇报,工作总结等应用文,多是格式不对,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错字连篇。面试时,学生不知如何表达。
1.3 自卑心理严重,承挫能力脆弱
大部分学生因有失败的经历,心里有阴影。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承挫能力脆弱。在学习、实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很容易就会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破罐子破碎。有的则长期抑郁,导致患上抑郁症,甚至发展到精神分裂症,造成个人、家庭的悲剧。
1.4 理想信念缺乏,人文素养缺失
很多学生认为读中职意味着理想的破灭,今后只求“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因此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对待,文化课敷衍了事的现象。由于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心态。
2 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2.1 符合时代的要求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劳动者是“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的职业越来越被技术含量高、综合创新的职业所替代。时代要求现代劳动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还要有科学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挫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要会选择,会创造,会合作,会抗挫,具有现代人格的人。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2.2 符合中职学校办学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技能,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学生不应该只是个“工具人”,还应该是个“社会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2.3 符合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大多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终身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积极进取的心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知道如何发展职业技能,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为社会做贡献,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3 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3.1 转变师生观念,重新认识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课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开拓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服务,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2 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开设人文选修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在遵循教学循序渐进规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人文选修课,人文选修课可以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例如“社交礼仪”、“心理健康”、“诗词赏析”、“论语心得”、“美学艺术鉴赏”、“创造与创业”等,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学期选择1~2门,实行走班上课。课程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定,也可以自编。这样有利于拓宽人文视野,陶冶情操,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校刊等阵地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和业余党团校的作用,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校运会,美化教室宿舍比赛,征文比赛等等,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美,产生美的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校风,学风,校园精神的形成。
3.4 丰富教师人文知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人文素养的培育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业务过硬,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人文知识。再次,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强化教师学习的效果。最后,要求教师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训练,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才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亮.浅谈在职业中学如何发展人文教育[J].中外教育研究..(2).
篇14: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陈本勇
摘 要: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语文教学既让全体高中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自主;培养;能力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这就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经过模仿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后,进行运用,而后进行创新。
如,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就注重传授学生赏析散文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我在多媒体上显示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学生一看就来兴趣了:“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文章!”“这是朱自清写的嘛!”“今天怎么来学这段呢?不是学习《荷塘月色》吗?”……你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都来了吗!我问道:“你们既然学过这篇文章,那么该怎样赏析这优美的文段呢?”学生开始在下面议论起来,但是脸上一片茫然。
我又展示了一张幻灯片:“这是一幅绚烂而迷人的春花图,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手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各种情态,并且赋予春花以人的情感,显得特别可爱,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美丽的花丛中。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朗读一遍。我问道:“这段赏析文字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便在下面讨论归纳:一是给画面拟定一个优美的名字;二是从修辞手法入手,并阐述修辞手法的妙用;(www.fwsIr.com)三是从表现手法着眼,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四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黑板上书写着他们的思想结晶。我还补充出自己的见解:五是文段中运用得很精妙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等);六是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七是写景的角度,如视觉、听觉等;八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九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清新自然、绚丽华美等。学生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念叨着:“我还不知道这些呢!”“这‘菜’好丰富哟,真过瘾!”赏析散文的方法“出来”了!我便布置学习任务了: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赏析示例和依据黑板上的方法,赏析《荷塘月色》第四段。请同学们争取十分钟完成,然后进行展示。
(才华展示)廖玉祝同学赏析:这是一幅优美的.月色下的荷塘图。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彩的荷花,接着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与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写作的层次井然,形象精确。从观察的角度看,作者采用由近及远、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月色下的荷塘的静谧美。同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由此看出荷叶的飘逸与美好;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荷花那种欲开还羞的姿态和含苞欲放的羞涩,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从而也表现了作者对这月色下的荷塘的礼赞之情,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寻找的“宁静”!
你瞧瞧:学生的语文模仿、创新能力不差吧!这样长此下去,学生的鉴赏能力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二、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每周写一个周记(600字以上),每月写一个大作文;并且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必须通过网络给我发一篇作文,发作文的同学一次性加学习分2分。每周我就要用两节课进行作文展示:首先让作者大声朗读完文章,然后让全班同学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其次是我阐述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学生老师”给分数。
比如,以“小人物”为话题的作文,陈红同学的开头一段是:夜深人静,独倚栏楼,望尽天涯路,感慨万千。也许,平凡着,没有峰巅的巍峨,但只要有蓄势待发的种子,埋尽岁月的沃土,也可成为参天大树。也许,平凡着,没有沧海的波澜,但只要有欢滕跳跃的浪花,也可汇为奔流江河。也许,平凡着,没有大鹏的潇洒,但只要有奋斗的羽翼,也可翱翔蓝天。人生便是如此,平凡着,依旧精彩,只要有梦想、拼搏、创造。
学生评议:运用了景物描写,而且改用诗句,给人一种宁静之美,让我们激荡的心境平静了;运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开头很有气势,像一瓶浓烈的二锅头,有味够辣(同学们笑了起来!);语言很优美;能够从写作的事物身上感受到一种昂扬的斗志……同学们在别人的“写”中“说”起来了!真好!
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陆游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了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语文学习的奥秘。在教授《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选修)》时,我选取了一个单元的诗歌鉴赏让学生备课、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抢着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最后只得在语文课代表处抽签决定。我给上课的学生提出要求:可以模仿我的上课模式,但必须有自己的创新;在上课之前必须将准备的内容与课件拿来与我商讨,纠正不当之处;学生要对上课情况进行点评,评出优秀者,给予奖励(加小组学分5分,物质奖励)。
如,刘雅洁同学(高级1班)在教授李煜《虞美人》一词时,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自己唱歌很好的优势,教会了学生歌唱《虞美人》,既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了该词,又让学生领略了词能吟唱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的言论告诉我,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出不一样的业绩,那是要历经茫然、寂寞、困难、挫折、失败的,但成功终究属于敢于去尝试的勇敢者。
(作者单位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篇15: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一、课堂教学要有纪律性,规范学生的出勤和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中职语文的学习。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觉得学习的重点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忽视了中职语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语文是学好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由于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纪律松散,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甚至逃课。为此,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纪律,管理好学生的出勤,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如果有学生迟到旷课,教师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真态度。不能对于学生的旷课和迟到不闻不问,这样就可能让出勤的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该课程无关重要,可上可不上,学生听课学习的效果就可能受到影响。为此,为了提高我们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端正每一位学生学习态度。
二、巧妙入题,激发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中职语文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中职学生大多都是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思想素质也较差。为此,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烦。那么我们广大教师该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心里有数。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篇引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要从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所谓“引题”,是指教师从开始上课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走进所学习的课文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以前要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学生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思考上。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来。从而大大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培养中职语文教学的四个能力
所谓四个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随说语文的教学方式很多,其根本离不开这四个能力。听。有效地听,实际上是大脑吸收信息与迅速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听到信息的中心点。其中有效的听包括两方面:第一是会“听“,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别人所说的意思。把别人所说的话进行“大脑加工”分析理解其所说的重点和意思,不断章取义。第二是能“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才之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听的训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成绩都比较优秀,这说明“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比较重要的。说。语文这门课程主要是文字教学,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话是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说话的过程是大脑高速运转,把心里所想的意思,通过语言传递给外人的过程。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听和说的训练,造成了不少学生不敢说和不会说。语文的教学除了课本知识外,必须培养学生的“说”。其实“说”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各个场合、各个时候,都要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把内心的东西通过话语表达出来,外人才会明白你的意思。如果连基本的表述都不会,那么这个人活得比较憋屈。显然,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才可适应社会的需求。读。无论是默读、诵读、朗读,还是课外读、课内读,都是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只有通过读,才可以认知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在目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的复杂环境中,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量地读,涉及面要广,不限于文学类,应扩大到政治、经济、所学专业等领域,开阔视野。语文教师除了教授课本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写。写作过程是将头脑里的思维用文字符号清晰化、条理化地表达出来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写作,既要注重基础写作,更要注重应用写作,引导学生写作文章达到“五要”:主旨要清晰,内容要充实,表达要准确,文体要恰当,行文要适宜。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到我们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这四个能力,把这四个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质量提上去。总之、中职语文的教学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放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广大学生一起去完成。
篇16: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论文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素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方面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存在许多结构性的挑战,由此,对中职学生加大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文素养;中职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社会进步而生发出来的一种概念。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而人文素养正彰显了人的主体性,是人“完整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素养,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依赖工具化评价标准,想要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完整的人,而不是制造流水线式的合格工作产品,人文素养的教育必然要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而最终树立起足够的人文精神。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从逐渐兴起到方兴未艾,教育的对象也从大学,延展到中小学基础教育,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而在近年来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年龄又偏小,其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是开展人文教育所必须了解的前提,也是中职教育教学必然关注的话题。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
1.知识方面:整体有较大提升,对学业不够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职学生已经达到了人人有智能手机、人人能上网的水平。因此,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之其前辈,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时政消息、乃至一些较为偏僻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教师依靠教材、教参和经验已经不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同时,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情况也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逃课、上课溜号、交头接耳、乃至于公开顶撞、干扰老师上课的现象都有增加。在感兴趣的事物上投入大量精力,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不屑一顾,成为了学生们的“新常态”,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成绩,也造成知识结构的欠缺。2.精神方面: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稳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历了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也继续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对道德认识较为全面,并从内心里接纳、认可道德约束。但在许多实践情景中,中职学生并不能够落实自己的认识。逃课、不尊重老师、作弊、欺骗家长、同学之间因小事而起矛盾是中职学生较为普遍而典型的问题。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谈话、训诫时,常发现学生们又表现得懂得事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又闯祸了”表现出歉疚和惶恐。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处在青春期,其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对于向上、向善的人格培育了孺慕之情,但也会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转向愤慨、逆反。因此,在精神方面,中职学生知行尚未完全合一,人格尚未完全稳定,这既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教育的机遇所在。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
1.知识方面:泥沙俱下的碎片化知识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中职学生,已经十分习惯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式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和学习知识。不可避免的,互联网广度无限而深度不足的结构会对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影响。此外,互联网的共享合作机制会使得信息芜杂,中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不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真伪莫辨,泥沙俱下的新问题。由此,产生了向传统文化学习、寻根的思潮。然而,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小说、古风、架空、仿诗词等与传统文学似是而非的新文学现象,学生接纳起来也乐此不疲,这正是网络时代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双刃剑式的后果。2.精神方面当今中国处于“弯道超车”的追赶阶段,其社会形态既有工业文明强势生长的特质,又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消费、娱乐精神。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包括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精神必然面对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夹击,从而在价值、态度、情趣上遭遇计算主义、效率至上、及时行乐等消极思潮的侵蚀。从社会的大环境上看,勤劳、勇气、诚实、审美等人文精神生存的空间在缩小,这是教育必然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开展教育的机会。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方面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存在许多结构性的挑战,以及伴随社会加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由此,对中职学生加大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中国拥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其包含的人文精粹十分丰富,在社会转型冲击每一个个体的今天,“整理国故”具有了新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应当积极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为工具,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形成。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生关系上,构建和谐的人文关系,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最终实现人的“完整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锋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教育发展研究,2011(5):82-84.
[2]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9(36):102-105.
[3]丁彦.中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7-28.
[4]钱发俐.中职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思想战线,2011(37):384-386.
[5]赵汝木,王崇光.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教育探索,2004(12):54-55.
【发挥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锦集16篇)】相关文章:
浅谈中职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点建议论文2022-09-07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2022-10-23
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05-08
教育教学论文语文2022-05-08
谈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观教育论文2023-12-10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23-03-01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高初中衔接2023-06-26
新环境下服务社会的职业素养论文2022-12-04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2022-08-01
有关语文教学论文范文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