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王宫次年作文言文阅读答案(共8篇)由网友“纯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归王宫次年作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归王宫次年作文言文阅读答案
归王宫次年作文言文阅读答案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
答案:
1B、D(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雨“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努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富。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能力。
【答案】(1)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2)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2分)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2分)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语文阅读怎么做能得高分
语文阅读要读懂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因为从小我们就说中文,接触汉语语言环境,所以要想读明白一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东西并不困难,难的是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思,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含义,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考试常考的题目。
无论是初中语文还是高中阅读,其实答题并不需要我们自创答案,而是需要我们在阅读原文中稍加整理即可,甚至有些题目我们言之成理就会给分,所以语文题目很简单就看你是否用心。
找答案要讲究技巧,看分值写采分点,并且按题目顺序去原文中找答案,按先后顺序去找,不要颠倒了,否则找到的有可能就是错误的答案了,这就是考察我们筛选答案的能力。有些答案并不是以一句话的形式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我们只能从中挑选出一两个关键性词语,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可以自己组织语言。
篇2:归王官次年作古诗阅读答案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 结合诗歌的颔联与颈联,概括作者“恋吾庐”的两点原因。
2.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
3.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
1. ①远离费尽心机的官场人事,可以不问政事;②故居拥有生机盎然的美景,可以乐在其中。
2. ①对故居遭受战火、毁弃严重的痛惜之情;②对自己远离官场、不用机心的欣喜之情;③对自己等待诏书、急于做官的后悔之情;④对故居清新明媚、盎然春景的沉醉之情;⑤自己绝缘政治、深隐故居的闲适之情。
3. ①照应颔联,阐释了“忘机渐喜逢人少”中的“人”为“长者”即达官贵人。②用典。③借用法真和陶渊明不与达官贵人交往、遁形远世的典故。④表达自己深隐故居、啸歌山林的悠然自适之情。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方式。
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哪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它记叙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回读来源
采用跳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把握全文及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中所写的具体现象或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对文中的抽象内容作出阐释,理解文句中隐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这一阶段,也可适当合上书本,回忆并复述每个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检查记忆效果,初步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
赏析
在记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感情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作出分析和评价,鉴别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以及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也需要进行判断和思考,即在正确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础上,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具有创造性的认识。
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再次阅读
在解答试题时,我们不妨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在反复阅读之后,答案有时会清晰可见。同学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原文加以做答,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原文的语言有时比我们自己组织的语言要简练、明确、生动。因此,学会在文段中寻找有用信息,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遇到考查“这”、“那”、“它”等代词的指代作用时,我们可以用自己所寻找到的答案去替代这些代词,看看文段是否说得通,衔接是否恰当,以此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学们还可以用铅笔将文段中提出问题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明确问题的所在,增强答题的针对性。另外,学会在文中抓中心句,抓关键词也是至关重要的。
篇3:归王宫次年作,归王宫次年作司马图,归王宫次年作的意思,归王宫次年作赏析
归王宫次年作,归王宫次年作司马图,归王宫次年作的意思,归王宫次年作赏析 -诗词大全
归王宫次年作作者:司马图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乱后烧残数卷书,峰前犹自峦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篇4:《归嵩山作》阅读训练及答案
《归嵩山作》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训练】:
一、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2.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4分)
3.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4分)
4.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4分)
5.诗歌的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列举其中一种加以分析。(5分)
6.元朝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清代沈德潜也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试就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谈谈你的理解。(6分)
7.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3.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和不问世事的宗旨。
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第三联。
5.全诗是怎样围绕题目中的“归”字来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三、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一、
1.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
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3.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2分)②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2分)
4.①“闭关”二字语意双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蕴含与世俗绝交、不再过问社会人事之意。(2分)②“闭关”二字点明了辞官归隐的宗旨。从“闭关”二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趋于淡泊恬静。(2分)
5.答案一:此诗颔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2分)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2分)
答案二:此诗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2分)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2分)
6.整首诗写景抒情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2分)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2分)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2分)
7.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二、1.水鸟
2.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越感到凄清的心境。
3.归隐之高洁与世隔绝
4.第三联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物的描写(或答成“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也可),描绘出暗淡凄凉的意境,烘托了诗人凄清的心境。
5.本诗围绕“归”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描写河川环绕这绵延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表现其归隐后安详闲适的心境,颔联写“水”和“鸟”有情,表现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坚决态度;颈联继续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和行为,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三、
1.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篇5:益王尝作假山文言文阅读答案
益王尝作假山文言文阅读答案
益王①尝作假山,召僚属②置酒,众皆褒美,姚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③,父子兄弟鞭笞苦楚④,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之。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注释】①益王:赵元杰,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五子,下文中的“帝”即宋太宗。②僚属:部下官员。③上下相急:朝廷与州县逼百姓(缴租税).④楚:痛。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王惊问故 (原因、缘故)
②时帝亦为假山未成(修筑,修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王强使视之。益王硬要让他看假山.
(3)姚坦认为假山是“血山”的原因是此假山皆民租所出。(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主要表现了姚坦关心百姓疾苦,勇于直言的品质。
译文:
益王赵元杰,是宋太宗赵匡义的第五子,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答案:
(1)原因、缘故;修筑,修建.
(2)益王硬要让他看假山.
(3)此假山皆民租所出.
(4)关心百姓疾苦,勇于直言.
阅读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总之,以上只是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它只是做阅读理解的助缘。其实,做好阅读理解重在平时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孩子,就让我们从平时做好。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掏出干粮就是馍。
下定义知识点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作用: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_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篇6:“阮文达予告归”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阮文达予告归”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阮文达予告归①,搜罗金石②,旁及钟鼎彝器③,一一考订,自夸老眼无花。一日,有以折足铛④求售者,再三审视。铛容些许,洗之,色绿如瓜皮,大喜,以为此必秦汉物也,以善价⑤得之。偶宴客,以之盛鸭,藉代陶器。座客摩挲⑥叹赏,文达意甚得也。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恚然,密拘⑦其人至,键之室⑧,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优其工价⑨。此后赠人之物,遂无一真者。
注释:①予告:清代,官吏年老要求告老回乡。②金石:铜器及其铭文和石刻(凿)及其刻文。③彝器:古代祭祀用的铜器(供具)。④铛:如釜,有足。折足,断足。⑤善价:高价。⑥摩挲:用手反复抚摩。⑦密拘:秘密拘留。⑧键:锁。⑨优其工价,付给丰厚的工钱。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①有以折足铛求售者
②以善价得之
③以为此必秦汉物也
④以之盛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
(2)恚然,密拘其人至,键之室,命每岁手制赝鼎若干。
3.你对阮文达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①拿,②④用,⑨认为)
2.(1)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2)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
3.道德品质恶劣。
4.示例:自己受欺不能再去欺骗别人。
参考译文:
阮文达被朝廷准许退休,他便搜罗铜器和石刻,包括铜钟铜鼎祭祀礼器,还一一加以考订,自己夸耀老眼看得很准。一天,有个拿了一件断了足的铜铛的人上门销售。文迭再三审察细看。这件铜铛容量一升左右,清洗以后.绿色如西瓜瓜皮。文达非常高兴,认为这肯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出了高价买了下来。有次请客,他用这件铜铛盛了鸭肉.代替陶锅。在座的客人一边抚摩,一边赞赏,文达十分得意。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并付给他丰厚的工钱。从此,文达送人的古器物。没有一件是真品了。
篇7:文言文阅读送李愿归盘谷序的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送李愿归盘谷序的习题及答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 宅: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 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央:完、尽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吾非恶此而逃之 蚓无爪牙之利
B.其在外,则树旗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泉甘而土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4分)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3分)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4分)
(3)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3分)
答案:
5.A (A.“宅”应为“位置”)
6.B (B.都是代词,他。A.代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在;介词,被。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7.C
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述了三种人:“遇知于天子”者、“不遇于时”者、“伺候于公卿”者。作者借李愿之口,对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均持批判态度,对第二种人持赞赏态度。
9.
(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2)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
(3)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
篇8: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课外延伸。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持鸡呜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读孟尝君》文作者是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之一。
2、这篇文章属于议论文中的______文,驳斥方式属于驳__________
3、文章批驳的传统观点是第__________句,树立自己的观点是第___________句。
4、选出“以”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士以故归之。
B、岂足以言得士?
C、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D、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5、在作者眼里,真正的“士”指( )
A、脱于虎豹之秦的人。
B、擅长号文章的人。
C、有本事治理国家的人。
D、有谋有略,能文能武的.人。
6、“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出自《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7、孟尝君是齐国贵族,以养士闻名,与魏国___________君,赵国的________君,楚国的_______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参考答案:
1、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2、驳论论点。
3、一;二
4、D
5、C
6、《史记.孟尝君列传》比喻不足称道的卑下手段。
7、信陵、平原、春申。
★ 《赵普》说课稿
【归王宫次年作文言文阅读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2024-03-17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2-09-21
《明史·秦良玉传》的阅读及答案2023-08-27
《传习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4-28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景公外傲诸侯2022-08-03
秦楼月向子湮翻译阅读答案及赏析2022-10-05
陈以勤,字选甫,南充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30
《景公闻命》的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10-01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原文注释及翻译2023-03-30
《明史·蒋瑶列传》阅读练习题附答案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