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玄色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
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
实验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学中实验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实验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实验室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建设往往在学校固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理应发挥相应比例的效用.科研对学校跟上时代潮流,领先技术成果的取得,学校学术水平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研尤其是地方、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更是离不开实验的检验、验证,取得相应的数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实验室成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窗口,联系实际的机会、创造效益的市场,教师和学生都会从中得到锻炼提高。
高等院校现行安排实验方式大致都是:任课教师通知实验人员让其准备实验,实验人员准备好后由实验人员演示给学生。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任课、实验人员讲授内容重复或脱节,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学生缺少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对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实验数据多样化不够;对实验的思考题讨论题讨论不深入等。
改变以前实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方式,国学生积极主动的实验形式。实验教师把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目的介绍之后,重在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安全问题的防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又能提高学生对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实验走了过程流于形式。
实验的准备实际上对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的再构造。实验方法过程大部分和本学科的内容有较大不同。例如材料力学中纯弯梁的电测实验是验证纯弯梁横截面应力公式的,其实验设备原理是按物理学的电阻测量设计的。这类实验除了应使学生了解设备外,对实验的准备:模型设计、电阻应变片粘贴、线路连接,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的参与,对实验的认识和掌握肯定能更深刻。而此实验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中尤其是在重大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测量荷载、控制位移、保证强度、安全的重要手段。学生准备实验是对知识的一次扩充,是以后走入实践独立工作的能力的锻炼。学生的参与是必要的重要的。
每一实验都有其目的.性。在目的确定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手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例如,在低碳钢拉伸实验中,不同的加载方案对实验会产生一定的数据影响,从而对缓慢加载这种土建工程中觉常见形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钢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加载的级差影响数据,但应注意荷载的总范围。学生设计方案要考虑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有不小的锻炼。对培养动手型的实用型人才很有帮助。
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完成设备检修维护,搞好实验指导外,对现有设备的原理性能应熟练掌握,善于指导学生,发现由学生提出的新的创意。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意,将气垫导轨的光电门进行了改造,使实验的数据精度有了明显提高。科学源于实践,而实验更是对有代表意义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因此实验技术人员所在岗位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从实践中来,经理论和实验到实践中去我校教师用遥控玩具赛车演示力的合成,用遥控车和安装用轴承作轮子的木板验证的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和动量定理等发明创造,充分证明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对教学及实验的重要作用。
除了对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外,如果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很难有较大较快的进步的,因此,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是必须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外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才会使学校实验室保持较先进的地位,才不会落到时代的后面。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科技、新方法、新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才会使实验室的使用和建设达到应有的目的效果。现在有影响的高等院校无一不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充实实验室人才,有实力的企业无一不在科学实验上巨额投资,这些充分证明了科学实验在当代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证明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作为高等院校更应该在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配备上予以加强,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整体的科研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建设人才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应对新技术、新设备更为敏感,更应具有积极性。
教学实验更多地具有演示性质和模拟性质,由于实验资源的不足和实验经费的限制,往往使大部分理论验证和现象解释的实验无法进行。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例如用计算机模拟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等。而这些实验田可以模拟出不同级别的风对高层建筑及其附属物的不同级别的影响,能用色彩或数据形式显示出结构中应力的分布情况,相对也比较直观,能够重复使用,不仅能达到实验的基本目的要求,还能节约实验经费。当然,计算机并不能代替一切,它所作的一切毕竟是虚拟的,受到程序设计人员对工程了解程度、数据化处理技术、模型建立等种种因素影响。所以,在普通情况下,能用实物操作的实验还是用实物测定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
国家在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得先进技术成果,都离不开实验这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搞科研,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高级专业人才,对实验教师也具有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科研的对象是客观规律,科研是高级的实践活动。要把高等院校逐步办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离开实验是万万不能的。
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具有一致性。唯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新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术水平,才能教学中避免死板,才能讲得;轻车熟路有声有色,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照本宣科的根本原因恐怕是没有进行科研,对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就不会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对总是讲不深谈不透,当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好死读书、读死书。
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传统产业部门都在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发展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世纪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先在科研上下功夫,那么实验的环节必须加强。单靠课堂科学是不能培养出开拓型高素质人才的。
现在国家在各地科研院校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兴未艾,说明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高等院校对原有的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利用也在纳入规划之中,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应有的价值。
篇2:浅析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论文
浅析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与探讨
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结果、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实践与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怎样的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呢?这还应该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一、实验教学的理念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掌握论证的思想、方法和实验工作的基本要素,培养他们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面对科技难题时,知道如何通过科学手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与理论教学相比, 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因此,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验教学更有其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1、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从教学内容上看,首先是教材的陈旧反应的实验内容都是一些经典的、传统的、而反映现代高新技术内容的比较少;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技术也相对比较陈旧;单一的电、力、声、光、热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的少;而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更是甚微。其次实验内容选项上又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因而开出的新颖、创新的实验就几乎无了。
2、从教学方法上看,长期以来,实验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而学生所做的每个实验都是规定时间、规定内容、规定要求、规定步骤,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做。每一次实验都由老师提前将仪器设备准备好,并且由老师讲一遍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再做。这样一来就形成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不给学生留任何思考的余地,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预习也不好好预习,到时候听老师讲课就能完成实验。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得一些实验虽然做了,但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甚至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又起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与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前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正突飞猛进的今天,对人才素质的提高要求更为强烈,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大学生。然而,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种种弊端已显露出来,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1、合理选用实验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要认真分析,对原有的教材选用及改编新实验教材时,应注重选编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实验内容,实验教材应尽可能纳入现代应用技术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前瞻意识。对所开的实验项目也要认真筛选,吸取其精华,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尽量做到:由浅入深达到普及性、适应性、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新的、有趣的内容,实用的东西容易受到学生的关注,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肯花时间研究。另外,新颖的、先进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提出新点子、好方法,容易贴近现实进行创新设计。因而,实验内容的安排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维的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技能的能力。为此,在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上应当淘汰一些内容较陈旧、简单的实验,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动手能力强的实验。
2、实验课堂教学改革,应按不同的实验类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实验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不应当再去面面俱到的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做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形成一个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引导与点评相结合的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环节之中,克服了以教学手段取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不良倾向。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放实验室,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仿真实验、电化教学等,使常规的、传统的普通物理实验逐步实现现代化和精品化。
目前实验类型较多。现可归纳为四种类型:⑴、基础性实验;⑵、综合性实验;⑶、设计性实验;⑷、创新性实验。
2.1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可以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及数据处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原理,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一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操作方法,为以后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把握知识、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这种实验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才能设计出综合性实验方案。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方法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他们智力潜能,帮助他们建立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模式,教学方法仍然采用开放式教学,实验由老师提出实验要求,介绍有关材料和信息情况,并适当给予提示,学生根据要求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配实验仪器,拟定实验步骤;独立调节仪器、观察现象、测量数据、思考和分析问题、完成实验任务。在此期间老师适当给予指导。
2.4创新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性的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方法仍然采用开放式教学,由学生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及自行加工的小型设备,自拟实验内容并写出可行性、安全性的方案报告交老师审查,实验完全由学生自行出题,自行完成。
3、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的提高
实验教学改革,对教师队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改革才可能成功。这就要求作为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积极创造条件参加科研活动,积累科学研究经验,关注物理学科的前沿与发展, 其次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诚意地热爱本职工作,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科技知识,积极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科学方法,以便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获取最大可能的进步。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必须结合本省本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决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适合本省本校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我的思路是在保证基础及代表性实验开出的同时,补充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开出数量是从基础性实验逐渐向创新性实验过渡,达到逐步增加和完善,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黄清容,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探索与实践,实验科学与技术,3第1卷,第3期,总第3期43-44[期刊]
[2]马德明,施卫,苑进社,张显斌,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89―91[论文集]
[3]赵秀英,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第19卷,第3期92―94[期刊]
篇3:浅谈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发展论文
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自主创新、科研发展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壮大科研实力、储备攻克高新技术难题等重要无形资产的有力方面。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对高校师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以及高校的科研发展构成不利因素。因此,如何规范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亦是目前高校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1、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与我国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不完善,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很不足,因为知识产权而产生的利益纠纷还比较多。众多高校中都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在产学研合作中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甚至有部分高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师生的发明创造和文化创作,但总的来说,高校知识产权的质量和运用价值仍有待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观念有待转变,在知识产权相应投入方面也有待于加大。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高校师生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很是淡薄,虽然会申报一些专利,但都是为了奖学金、毕业等,对真正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有实用价值、如何实施运用漠不关心。有部分知识产权确实通过签订合同转让/许可给了企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无形资产流失风险,因为没有完善的技术评价体系或者办法,一些很好的发明创造低价“卖”给了受让方,甚至有教师离职带着自己的职务发明下海经商,无形中变公有资产为私有资产,这对高校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2.2 知识产权投入不足 大部分高校在知识产权投入方面还很不足,并不是不想投入,实在是力不存心,尤其在西部一些地方院校,其一年科研经费总额还不及部署院校的零头,尤其是与沿海城市的部署院校相比,自然环境也成为了影响高校知识产权和科研发展工作的障碍。财政拨款有计划,因校因地而异的局面对一些西部地方院校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高校领导层也会权衡在有限的财政预算里到底该划拨多少给科研创新发展,如果重科研,就会有所倾向地多划拨一些,但是大部分的地方院校在这点上还是有所取舍的,尤其针对知识产权方面,因为一个高校的发展不单单是只靠科研创新发展,教学的任务也很重要,缺乏了财力投入,自然而然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就不能有所保障。
2.3 知识产权转化重视不够 知识产权的运用是其创新的核心,其中转化运用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成果申请了知识产权,然后再进行转化运用,高校对转化了的成果所签订的合同按照横向项目来管理,然而并没有出台针对专门从事成果转化教师的职称晋升政策,这对他们来说是打击其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从学校层面到教师个人,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的重视度不够。
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设想
3.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当在入职或者入校的时候就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系统培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高校也应该相应出台一些政策,使师生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是保障自己创新创作的有利武器,是避免不必要的利益纠纷和无形资产流失的最佳渠道。申请知识产权的本质是通过一种正规渠道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保护起来,通过转化为能够实际运用的技术,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进而促进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当然,这需要规范从申请到授权,和从过程管理到最终转让的整个流程。
3.2 加大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投入 高校应该意识到搞好知识产权工作是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推动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制定学校阶段性发展思路时就应该把知识产权工作列到重要位置,搞好知识产权工作。要加强对相关专职人员的培养,以及对师生的业务培训,加强相应鼓励政策,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一些实际运用好的发明创造给予鼓励,加大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投入。
3.3 转变知识产权转化传统观念 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具体实施措施也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完善高校相应的有关政策和制度。高校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认为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学校也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让从事成果转化的教师能够有动力将自己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调动其积极性,例如教师非常关心的职称晋升和奖励等方面,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的转化并不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应该在政策制定上有所引导。
总的来说,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协同创新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科研发展的制约,进而研究对策避免这种副作用的增长。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知识的密集地,理所应当首当其冲,为知识产权与科研发展的协同创新有所作为,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迎接新的知识经济的挑战。
篇4:高校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情感引导,不仅不利于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教学,也不利于健美操情感引导功能的发挥。本文首先对情感引导教学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现阶段高校健美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对比实验对情感引导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情感引导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情感要素的引导促进学生健美操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健美操;情感引导教学法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提升,许多现代化的体育项目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项目,健美操就属于一种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健美操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教师对于健美操教学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而限制了健美操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仅仅是以提升学生完成规定技术动作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逐渐与健美操教学的本质发生了偏离[1]。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情感引导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达到教育目标。
一、情感引导教学法简介
情感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内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遵循双系统模型,即个体为了达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主动避免短期诱惑,实现自我控制的行为。这种行为必须要以“本我”战胜“自我”为前提,所谓的“本我”是指个体对于长期目标的认知,而“自我”则是指个体对于短期诱惑的欲望[2]。传统的认知心理学仅仅从双系统的角度对个体的抉择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实际中大部分人选择对“自我”的压制来实现完美的抉择。而根据自我控制能力能量耗散原则,对“自我”的严重压制是一种对负面情绪的强烈控制,这种控制行为需要以大量的`有意识自我控制资源消耗为代价,一旦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消耗殆尽则其下一步需要以自我控制为前提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最终导致决策失败,陷入到一种痛苦或懈怠的状态当中[3]。情感引导教学法则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长期专注于学习过程,实现长远目标[4]。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1.学生对健美操的热情时效较短。现代健美操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开始在我国传播开来,但是健美操进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却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直到最近几年健美操才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种较为普遍的项目。健美操不仅具有一定健身功能,同时还具有瘦身、塑形等功能,从而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健美操的学习过程则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达到动作的技术标准,同时还需要通过动作展现内在的精神风貌与文化价值,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兴趣爱好选修健美操,但是这种兴趣爱好的时效性较短,大部分学生最终都沦为混学分,学习效果相对较差[5]。
2.教师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健美操是一种较为时尚的现代运动,但是却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作用也不仅仅局限在健身功能方面,还具有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情感发育等功能。但是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健美操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是从健美操的技术动作方面入手,并不注重健美操其他功能的发挥。这种缺失了情感因素的健美操教学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教学当中,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6]。从本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健美操的教学时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健美操技术动作的训练,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对健美操产生一种厌恶感,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三、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学习内容。在进行健美操训练之前向学生讲述健美操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健美操所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健美操学习的目标与效果以及健美操这一课程的考核方法[7]。大部分学生会因此对于健美操项目具备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意识到健美操学习所存在的困难,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在这一阶段也要允许一些由于对健美操认知的缺陷而选择健美操的学生转修其他运动项目,从而确保学生最初的学习动机能够得以端正。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确保学生对于健美操具备较高的了解之后,为所有学生提供系统的健美操训练。首先,健美操训练每周3个课时,每次课堂教学中动作示范教学时间为10分钟,学生动作充分训练时间15分钟,其他时间允许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因为大量的机械动作充分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自我控制资源的严重消耗,这对于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动态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在思想情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因为思想情感的变化而造成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学习的发展。
四、对比结果
以下是以情感教学法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均为女生,来自于大二年级的不同专业。所有学生在完成对应的教学之后均需要接受考核,考核的依据采用《全国大众健美操评分规则》中的部分指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健美操评价结果如下表中所示。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的考核要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这说明通过情感引导法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综上,可以发现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健美操教学方法,应该在高校当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会波.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12).
[2]邓德强,刘昊天,谢华,苗霄玮.外在控制与自我控制在抑制预算松弛中的作用:基于差异调查和道德认知的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4(4).
[3]张力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重要理论及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3).
[4]詹鋆,任俊.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J].心理科学进展,(9).
[5]李琼,黄希庭.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李力,廖晓明.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基于高校积极组织管理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12).
[7]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
[8]梁红英.健身馆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学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启示[J].市场论坛,(8).
篇5: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科研是时下教育的热门话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科研带来了“校园春意闹”的新气象,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是,要尽量避免科研中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华而不实、贪大求快,教学、科研相剥离,甚至调子越长越低等现象。教育科学研究是事关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研究,一般周期较长,实验涉及面广,因此,学校科研部门要确保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一、科研是教育教学深层次的美丽
朱永新教授在《享受教育》中说道:“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我认为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科学化快速成长的第一动力,是教师从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科学、高效的教学的最好途径,也是学校竞争独具魅力的新型广告。作为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战略,变“上级领导看好我搞科研”的殊荣为“我创造条件申请搞科研”的执着,不要把科研视为贴金纸、学校门楣上美丽的光环,而是要动真格,扎实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用长远的战略眼光,使科研服务于教学育人。作为教师,既要认识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从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世纪知识体系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思路,对科研课题要讲求循序渐进,不要做急于求成的表面文章,更不能报投机心理,认为哪个课题易出成果,就置正在试验的课题不顾而中途跳题。科研是教育教学深层次的美丽,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这种极致,否则科研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科研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教育科研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人是关键。要选事业心强、德才兼备,具有奉献精神、开拓意识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科研领导工作,组成科研队伍,那种看草料定里程的千里马对科研工作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让他们成为科研燎原的星星之火,然后带动一班人,形成燎原之势。任何一所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条件不如人意的学校,都有一、两位相比较之下喜欢写写、能写写的教师。这些人正是可以燎原的“火星”,正是形成学校科研队伍的“起点”人物。学校领导要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并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同时,要重视教研组长人选的落实与教研组长科研能力的提高,依靠他们开展好学校的科研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带头人。还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每一科研课题至少由三人组成,实行谁有突破谁上的原则。这样不但增强了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而且从教育实验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中,激发了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选好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难点
课题,是科研的基础,科研的基石。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科研的命运。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研究课题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对教育教学领域内的进展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只有全局在胸,才能种好一颗科研的种子。第二,选择的科研课题要有价值性。选定的课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的其他领域,有较高的外部价值。要看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同时,也要看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能否验证、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课题要有前卫性和创新性,要关注教育热点问题,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两三个带有方向性的课题。如我校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先后选择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学案导学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第四,要小题大做。学校作为子课题组,最好选择具体的,教师个人就应选择更具体些、小一些的题目,这样才能游刃有余,有所突破。
四、构建科研体系,形成科研网络
学校科研不是一个孤立的实验室式的实验,而是与教育教学、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联系的神经中枢,要构建严密科学的体系,健全机制,形成科研网络。在校内,要组织好“一个网络”,即建立由“校长——科研处——兼职教研员——备课组长——学生课代表”组成的学科教研网络;校外,要构建社区科研网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科研是全新之路,更要加强横向联系。近年来,我们既与同课题的是一级学校建立“联研学校”,又与教研室、教育学会诚握科研之手,开展“名师评课”、“科研成果发布会”等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以无限的生机绽放在希望的校园,让我们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热情,以科学的精神去浇灌这朵花!
篇6: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前环境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当今时期,为了迎合时下的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如何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探究,希望所得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未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
一、引言
当今时代,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又一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和全面应用的原则,全方面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当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首先一个时期是在计算机发明的初期,这一阶段重视对计算机的程序设置,而且那时候计算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也只有一些重点的院校才会开设。所涉及到的语言也只是LOGO语言、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1]。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类对计算机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候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能,而高校内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课程也多了起来。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培训教学需要从实践方面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目前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计算机进行基础教育尚且很难达到既定效果。在创新理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没有被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观念上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那么怎样通过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来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呢,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状态进行转变,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在当今时期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先天结构与后天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必要差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非常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各个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只有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桂策充分掌握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这样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传授知识的时候跨度太大、难度太高而导致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而言,其课程复杂且繁琐,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扮演起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充分的学习相关知识,开拓视野[2]。传统的讲课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上面拼命地讲,而学生却并不一定好好听,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很多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在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不能够创造性的对各种知识进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校和巩固才能够更好的熟记于心,从而利用到相关的行业当中。多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安排一些实际任务,像是完成某种财务报表或者指定简单的软件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时间操作来完成先关的教学任务,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电脑资源管理器当中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编程设计一个计算器,这需要借助计算机编辑代码来实现,同时还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观练习,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快的对这一知识点详细的掌握。很多院校并不重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讲课的时候基本上很少用到现代化教学媒介[3],这样的缺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新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除了计算机本身以外,新的教学组织性质也比较多,比如现代化实验室教学、图书馆教学、专用教室教学等。只有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避免因为单一性教学所导致的效果不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工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认知不足等问题所导致的学习效果出现偏离,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反馈工作安排。这样能够根据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来调整教学,这样的反馈调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效果非常显著,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侧重对学生认知技能的缺点进行分析统计,并及时有效的对相关信息做出反馈。要不断的促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调节和完善。比如说在学习代码编程之时,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课堂汇报,这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便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也能够使其他学生对观看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文中笔者涉及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工作,能够为学生以后掌握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学习任务打好基础,因此做好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孙莉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4(04):162-164.
[2]魏平,熊伟清.计算机学科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4(06):234-326.
[3]杨晋峰,杨校辉.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探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11(04):38.
篇7: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摘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利弊,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教学之间的差异,然后探讨两者的发展趋势,得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传统教育教学;网络教育教学;差异;发展
1.传统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教学的差异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师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素养较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科书的教学顺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三是教师与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四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当然传统教学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是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填灌式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本,知识局限性较大,甚至有些知识已经与科技进步脱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三是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黑板和教室为活动中心,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容易引起学习疲劳。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学习者有学习愿望,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的应用,使网络教学手段非常灵活,能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二是网络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不同课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检测方式;三是网络教学地点和时间非常灵活,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四是网络教学内容体系较为丰富,不局限于课本,网络上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更新非常迅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最快地获取更多信息,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满足学习需求。正由于网络教学极大的自由性和不固定性,既有优势又有弊端。特别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自律性较差,在没有教师的约束下,难以做到自主学习。而且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知识,哪些是没必要了解的,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很难真正学到知识。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利弊、优势互补,因此现在网络教学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网络教学未必可以淘汰传统教学而独立存在,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
2.1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
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更多地考虑传统课堂的需要,让网络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的一部分。课堂中引入优秀网络教学资源,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加入与时俱进的流行元素,加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加入网络课堂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音乐代替传统说教。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具体学情和客观条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2.2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正因为网络便利,很多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为了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首先必须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设计网络教学时要更用心,网络教学目标要清晰,教学内容要有所选择,难度设置要合理,并根据学生兴趣选取适当的拓展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设置明确的.学习指导。网络教学资源非常多,学生在众多信息中很可能迷失,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指导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分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重点内容和基本了解内容之间的划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为了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必须实施一些检测手段。可以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督促,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在线完成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结语
传统教学是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最好的结果是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让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服务,使网络教学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亮.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11:26.
[2]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02:89-91.
[3]李家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融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6:57.
篇8: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关键词:科研管理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科研创新是人才创新队伍建设的重要领域。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途径分析,旨在提高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创新性。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新形势;高校
一、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不足
1.科研管理队伍有待提高。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的主力军,其人员素质水平对科研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诸多高校的科研人员学历水平偏低,有很多都是本科水平,这对他们科研的管理形成了很大的限制。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能力,还应熟悉科研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综合能力不高,对如何提高科研投资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及科研管理手段创新等存在明显不足。2.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科研管理理念落后,常采取被动管理,即科研管理人员为辅,没有实现科研管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其次是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的多是简单的量化标准,没有真正提高科研质量。最后是科研运行机制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不能有效捕捉实时的科研信息,同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科研所遇到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创新体制、创新国家、创新人才教育等逐步提上重要议程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形势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研管理创新有助于提高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有助于增强学术敏感性,对高校的科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需要人才的创新,而科研管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创新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竞争力、就业率。最后是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科研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途径
1.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手段。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首先需要转变管理观念。高校应制定一系列具有预期性、超前性、导向性和奖励性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将政策的约束性转化为促进力。改革传统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的积极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强他们的创新观念,使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成为高校科研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摘 要:2.提高科研投资效益、完善运行体制。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具有创新优势、人力优势、技术成果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科研投资效益。搞科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体现出高校本
关键词:科研管理论文
2.提高科研投资效益、完善运行体制。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具有创新优势、人力优势、技术成果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科研投资效益。搞科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体现出高校本身的优势吸引更多投资是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增加学校科研资金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改善自身的科研管理运作体制,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及时调整运行机制,从而完善运行体制,实现科研管理的最优化,取得科研方面的业绩,将有利于未来的资金项目申请。
3.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知识化管理。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保证科研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学历,引进不同学科的高级科研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如进行网络培训、信息管理培训等,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科研管理人员虽然不是从事科研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但其面对的工作与科研密不可分,尤其涉及项目的申请和结题,因此,需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化水平,从而为高校的科研提供有力的后盾保障。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科研管理对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科研管理队伍有待提高、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等。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本文提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途径包括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科研投资效益,完善运行体制以及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知识化管理等,为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盛媛.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14):134-135.
[2]陈颖娣.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研究[J].时代教育,(13):122.
篇9:高校科研会计核算方法讨论论文
高校管理工作是经营高校、促进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应该积极的针对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积极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在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在我国新型制度管理工作的影响下,高校的管理观念、管理理念也在积极的转变。本文将针对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价值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标准化管理
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逐渐细化、管理体系日渐明确、管理内容日渐多样化的当下,积极的开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可以切实有效的展现高校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的实际效率。将高校科研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精细的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吸纳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正规、合理的手段,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并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切实的增强了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率。高校科研会计核算作为一个强效的契机,展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在管理与探索中,不断的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不断的获取新型的财务管理知识。促进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发展。
(二)有利于保障高校管理体制的实效性
高校管理工作的目的与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高校的壮大与发展。可以说高校科研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积极的针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与核算,能够促进高校科研会计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的含金量,切实的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文化发展,增强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以最低的科研成本、获取最高的科研效益,最大程度上展现了科研资金的实际效率,展现了高校管理工作发挥的实际效用。
二、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制度,是开展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管理与规范的前提。高校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层的领导,必须正确的认识到的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首先,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积极的采用集中支付手段,将高校中所有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结合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针对各个项目的经费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统一。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科研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使资金使用以及资金申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完善科研经费监督审查机制。想要杜绝科研经费滥用的情况,高校的财务相关审计部门就必须做好科研经费的监督审查工作。正确的认识到科研经费监督审查工作的实际作用,将监督与审查贯穿到高校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始终。针对科研经费开展事前、事中的层层审查。将审查与监督工作落实到人头,切实的杜绝弄虚作假、滥用公款的现象发生。最后,完善追责机制。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明确职责。项目负责人要对科研经费管理负责,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从项目申报到项目结束,应该积极的配合财务工作人员,针对科研费用使用的真实性进行调查。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的审计科研费用的出处进行审计,并针对各个项目进行跟踪。切实的在科研部门当中,设置追责机制,唤醒广大科研教职人员的工作责任新。
(二)强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主体便是科研经费,想要保障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必须积极的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在当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与进步的当下,首先,应该强化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在当前计算技术不断的发展之下,已经将人的手从机器中摆脱出来,积极的开展经济数据共享手段,从被动式科研经费管理,转变到的主动式管理的层面来,保障工作的稳定性。其次。针对高校科研工作购置的资产进行核算,并指派专门人员,必须按照我国资产相关核算规定,针对高校资产进行评估。及时的针对高校言科研产品开展专利,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内容。既要保障高校实体经济的发展,更要确保无形资源的实际效用。
(三)完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
科学、完善、规范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手段,是保障高校科研会计核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完善科研经费收支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合理的制定高校科研会计核算方法。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科研活动、科研资金、科研人工费用等各个层面进行统筹。将科研经费作为单独的财务管理内容,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其次,编制科学合理的经济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科学的结合项目研究的目标、项目研究方案结合市场行情针对各项资金进行详细的统筹。高校财务会计必须及时的与高校科研项目责任人进行沟通,确保每个环节项目的开展,在规定的财务限额中进行,严格的做好预算工作。最后,强化科研经费结余管理。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办理结账程序。针对项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具体分配所消耗的资金,进行明确的规划。严格的针对不按照挂管理办法擅自开展科研的项目进行取缔。建立项目结余奖惩机制,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科研项目节约的层面中,节约和使用成本。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标准化管理,而且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展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完善高校科研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中,应该坚定高校自身改革的态度,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完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的过程中,强化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切实的展现高校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秋菊.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2]安静.高校会计核算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
[3]王俊峰,秦亮.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间接成本核算补偿研究[J].会计之友,.
[4]胡飞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
篇10: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引言
随着我国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广大高等院校在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高校科研工作自身特点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呈现出了一种差异化的特点。在学术研究领域,这一因素的存在,对科研管理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作出严格要求的情况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被看作是对高校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优化的有效措施。
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已成为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要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究,首先要对这一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从该系统在高校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功能效果来看,信息收集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信息存储功能、信息的加工和维护及使用功能,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功能。也就是说,这一系统是一种涵盖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各项内容的管理系统。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构建一种以研究人员、院系和学校为核心的管理工作体系。这一体系构建完成后,传统科研管理体系中的一些低效率的工作形式会得到大幅度的削减,这对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关键问题
2.1科研管理问题
从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国家科研经费支出有所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量的增加,让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成为提升自身办公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在一些相关软件的采购过程中,由高校网络计算中心或科研管理部门决策执行的采购方式和高校委托专业软件企业进行决策的采购方式,是高校较为常用的两种选购方式。在对科研管理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管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和人力条件问题是高校在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中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环境来看,覆盖全校范围的公共基础数据体系,可以让该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在对自身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高校要对自身的公共基础数率和基础编码规范的覆盖性问题进行分析。
2.2系统建设问题
在该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系统建设问题是高校所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信息化管理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单机管理技术和小型局域网技术等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技术进行了应用。对高校原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在新型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系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和系统在对信息处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能化分析能力,是高校所无法忽视的问题。在对系统建设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系统的建设工作进行优化,例如一些院校的研究项目涉及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该校在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系统的海外研究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一些普通高校和一些军事院校中会有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研究项目,在将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在这些高校后,院校可以通过构建一种由科研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的管理机制的方式,对系统的保密性进行完善。
3科研管理系统的构建流程
3.1系统总体实施流程
从系统的总体实施流程来看,高等院校与管理系统开发商之间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高校科研工作的工作实践来看,针对科研管理系统在高校研究实践中的总体目标的问题,高校的科研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商进行协商的方式,对与之有关的总体目标进行完善。在高校与系统开发商的共同作用下,以“管理系统实施计划的制订—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的购置、安装—数据字段编码—软件安装部署—用户培训—系统使用—系统验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管理流程,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系统实施流程。在这一理想化的实施流程的构建过程中,高校的系统人员需要在服务器处于安全环境的状况下,对系统的安装工作进行部署。
3.2数据建设
在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数据建设问题可以被看作是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与之有关的数据建设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发现从高校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系统的数据建设流程主要涉及了图书馆数据、研究生数据等多项内容,在数据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数据入库问题扮演的是一种核心性的角色。从研究生数据、图书馆数据与数据入库问题之间的关系来看,匹配关系可以被认为数据建设工作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一大机理作用。在对数据建设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在这一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对与之有关的部门机构的协调工作的开展,可以让系统的数据建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篇1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4.1对人员管理问题进行完善
从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论是传统的科研管理系统,还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都是事关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从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路径来看,人员素质问题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组织工作的优化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构建系统完善路径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对与系统建设有关的培训保障机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以下几种培训机制应用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第一,高校系统功能培训和流程培训等培训措施可以被应用到教职工的培训工作之中。从高校的教学研究实践来看,这一措施可以让高校的教职员工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二,在培训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在对系统化的培训工作进行完善时,也可以让一些与科研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有关的问题融入到培训工作之中,进而让科研人员对自身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和一些具有实效性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解。
4.2技术变革的应用
在对科研管理系统的完善路径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技术变革的应用,是顺应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表现,因此,这一措施也可以被看作是系统完善路径的一种表现。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看,在现代社会,“云”服务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在科研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可以对科研信息系统协同工作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技术变革给科研系统带来的影响看,移动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立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联系;电子邮件技术的应用,对论文、文献资料及文档的共享机制的完善,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结语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是事关高校资金和人力等问题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开展,既是对国家高校科研管理政策进行落实的一种表现,也是对高校自身科研水平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从高校的自身情况入手,在构建智能化科研环境的基础上,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是促进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
[2]郭艳红.面向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3]王从东,葛涛.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4]王蓉.浅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7).
[5]纪春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构建[J].中国商贸,(11).
篇12: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加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西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日趋国际化。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对于科研的重要作用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展开科研的重要场所,对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能给大学生的科研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大学生科研兴趣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科研,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对大学生个人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将极大带动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3]。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势必会引起管理部门对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视,从而可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同时进行,推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2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情况,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具体表现在:2.1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科研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无论是在人们的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科研领域更是如此。但事实上,在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领域,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办法上。采取人工登记、人工管理的层面,难以满足现代科研的发展需求。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但是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应用率不高,大部分时间还是采用传统的登记方式,在时间上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另外,传统人工登记方式也与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相违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既是广大师生的实践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与高校管理者尚未重视实验室管理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业余实验室管理者的人员素质有关。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较低、待遇较差的情况,妨碍了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在科研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难以解决在实验教学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设备等方面的问题,难以使实验器材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性设备,对操作者的知识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以及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学习是提高其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从2007年以后新晋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目前在岗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4人,同时学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内外相关实验室观摩学习,这两项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仪器开发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及教学能力,更好的发挥了实验室服务教学和科研的作用。2.2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大学生从实验室偷拿药品毒害他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上的漏洞。特别是医药、化学实验室,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品,一旦管理不严格,流露出去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3实验室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其对科研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主要的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是科学研究与实验室教学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科研的热情。高校实验室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难以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教学理念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高校也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以提高在校师生总体的科研能力。以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为例,其在人员管理、管理理念、设备更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提高了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
3未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实施开放性管理,增强高校科研的实践性开放性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同时,助力高校广大师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就必须加强网络化建设,为教学搭建可以进行实践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教学网络化管理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必然的发展方向。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高校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4]。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实验设备可查询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科研人员都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实验时间自主化、实验内容个性化,实验项目菜单化,以满足广大师生自主学习的需求[5]。建立网络平台,还将为高校的教学实验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将为高校未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高校实验室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实训实验提供服务;二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和毕业设计提供服务;四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开发服务。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2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实验室的利用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了一个高校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在实践中积极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才能真正发挥出实验室对科研的强大推动力。高校建立实验室,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答疑解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者也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遵守实验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科研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又要在时间上尽量方便广大在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水平。为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待遇,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施展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到高校实验课程当中,和教学秘书等管共同完成实验课表的制定。以方便管理者安排好时间,做好计划。第三,高校还应结合各实验室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对实验室管理者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如,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防火、安全等,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可采取考察学习、研究讨论班、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6]。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室来说,其管理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还需具有相应的学术背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给予大学生以相应的指导。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高校实验室科研水平不仅要加大在实验器材方面的投入,更要在教学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从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到实验室使用、登记全过程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实验室网络系统打造成科学共享的平台。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可以对一些实验室进行合并,不同教研室、甚至不同院系可以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人才,建立一批高档次、高精度的实验室。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仪器闲置产生的自然磨损和维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突破仪器设备的限制,更容易激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利于形成科研创新合力。3.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好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人为本是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国高校教学虽然目前都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这导致了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重视不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上,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管理者和高校广大师生身上做文章[7]。一是要在管理者身上投入成本,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的服务广大高校师生。二是要在高校大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改革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把大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内在动力,完善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改革,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8]。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不是针对一个两个学生,而是针对所有在科研方面有热情、有想法的大学生,因而高校的实验室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合理摆布开实验室使用的时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同时,以培养科研人才为根本,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科研水平提高的目的。
4结语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培养广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特殊的地位,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道路上,不仅需要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对实验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引起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更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管理和设备的更新上。只有抓好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书本转移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珠勇.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29:40.
[2]李珊,宋枝艳.高校实验管理创新发展初探[J].考试周刊,2017,4:166.
[3]张跃.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及对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J].知识窗口教师版,2016,2:25.
[4]李欣,何敏,戴远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公共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6:33.
[5]巩晓慧,阮慧,李五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96.
[6]张敏,樊强,党亚爱.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12:13.
[7]柳洪洁,刘美,徐瑞雪,等.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4,1:147.
[8]任真慧,李东明,张莉,等.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化,2011,24:194
作者:王浩天 李实 马杰 单位:吉林大学药学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篇13: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逐渐由默默无名的幕后转到受人关注的台前,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又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各高校在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速度明显相对落后,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验技术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科学研究的成分不高,大多是为别人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服务,自己的劳动在最终的科研成果中得不到承认,这直接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方面的工作,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存在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这将极大地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分析能力。目前高校实验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高水平操作及分析人员的现象,导致某些高精密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开发率不高,不但致使资源浪费,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
(2)实验技术岗位定位狭窄,发展空间狭小,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高校内部人员普遍分为高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机关管理人员等几大系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发展平台不一样。实验技术人员往往仅从事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和大型设备操作的工作,岗位定位狭窄。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和实验的状况依旧存在,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导致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狭小,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人才很少,不利于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扎根在此谋求长远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忽略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有人预测,近来人类的新发现超过了过去的总和,我们今天所用的全部工艺知识将只占2050年所用知识的1%。每个人都只有处于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步伐、科技发展速度。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处于科学研究最前沿,知识老化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各高校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部就班,满足现状,吃老本的思想长期存在。
(4)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能力欠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自己的一份工作,都需要用到管理学知识。实验室工作也是一门管理艺术,有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才能,有助于协调教师、学生、设备、科研进度之间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备的价值,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甚至做到为课题研究和科研进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而管理学是一门系统、深奥的学问,需要无管理学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不断地加强学习。
(5)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也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中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基本素质中的语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随着国际化交流程度的加深,对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能看懂外文的论文、设备说明书,还需要可以同外国留学生进行基本沟通,以便于协助他们开展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方式的深入,需要实验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巩固加强。
篇14: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论文
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潮流下,已经成为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社区培训等的大众教育。1995年人事部印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其属于一种高层次、追加型教育。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律法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体制。我国虽然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去支撑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但总体上说还不够完善,不够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但要保证人人都有享受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还要规定人们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必将极大推动我国职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认证体系不健全,相互沟通、承认的难度较大,重复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体系相对混乱,这就必须建立全国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和认证框架491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打破只有低学历低水平人员才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认识误区,对高校内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才能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专而精,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分析水平。
(2)学校予以政策扶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由于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技术人员无暇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中。且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势必会弱化实验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此时需要各高校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度放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并将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纳入评职、考核范围,以提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把实验技术人员纳入课题组管理,参与课题组项目,给他们接触前沿科技、先进技术的机会,这势必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对他们工作质量的认可,可以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3)提供多渠道继续教育学习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含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参加专题培训或讲座、短期交流和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能力等级证书考试等。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工作内容,结合自身能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思想,将被动的短期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整个人生的自觉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将大大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篇15: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论文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越来越承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整体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进展。因此,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专业实验技术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搞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组成员前期教学研究课题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在小范围学生中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了题为“正常家兔与高血糖家兔血糖和胆固醇代谢关系”的实验设计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三年的多项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设计实验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实施有效、成果明显的模式。建立了“立题—设计—修改—实验—完成报告—效果评价”完整的实验设计模式和流程。但是实验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教改课题,带实验的教师在获得实验结果之后,需对实验步骤进行反思、讨论,然后指导学生就自己的设计性实验情况严格按照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全过程予以总结。通过学生的积极准备、参与,教师的认真带教,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性实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有利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培养目标,有效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值得推广。但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实验课的能力和理论水平必需同时提升。
篇16: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论文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策,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目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因此,它要求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工作在实验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我国科技进步、实验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体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继续教育是一种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追加型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完善的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充分满足他们的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3)实验室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在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是实验技术人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们知识的拓宽和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带动实验室乃至学校总体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和高校也将在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得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以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人自身的身心统一,二是人与客观外在的统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满足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要明确他们是社会劳动的承担者,其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的论文2023-09-17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索的论文2022-10-21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2024-03-01
高校物业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2023-07-10
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的论文2023-05-30
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2023-02-03
艺术设计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论文2023-06-09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论文2022-07-09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策略探究论文2024-04-16
地方高校强化实践教学主体地位的思考论文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