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8 12:21: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整理16篇)由网友“小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篇1: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应用,促使公众阅读阵地由纸质阅读逐渐向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转移。社交网络是基于互联网的非正式交流平台,为公众阅读提供了在线交互场所。目前利用社交网络开展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促进社会化阅读的发展,我国相继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虚拟阅读社区,如无书网、豆瓣读书等,为数字图书馆拓展阅读服务领域提供了启示。高校数字图书馆基于社交网络构建阅读社区,能够消除读者、图书馆之间的诸多阻碍,为用户提供自由共享的阅读环境,也是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必要方式。

1社交网络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1.1社交网络的定义

社交网络即利用各种社交软件提供的网络服务,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与他人的人际交流,如Facebook、开心网等。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由信息渠道、信息源共同决定,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设备,对社交网络进行访问,自由发布文字、图片等信息,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推荐并分享感兴趣的内容。社交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人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社交网络用户基于相同的活动、爱好聚集在一起,形成以虚拟网络为背景的交际,也促进了社会信息交流模式的变革。

1.2社交网络的特点

社交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搬到网络上,拓展了用户的日常交际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开放、高效、信息传播迅速的优势,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社交网络相对私密,用户可以自行设置个人资料的开放程度,确保信息交流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1]。社交网络相对封闭,也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方便用户之间自由建设群组,自由开展信息讨论和知识分享活动。群组成员可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或根据需要接收、筛选所需信息,自主寻找具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进行交流,以积累更多人脉和经验。

1.3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目前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更趋多元化,从其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来看,社交网络的发展十分迅猛。根据Marketer公司发布的关于社交网络的调研报告,全球社交网络的注册用户超过14亿[2]。我国网络信息中心通过分析统计指出,我国社交网络用户在全国网民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更多的网民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与检索信息。社交网络深受网民喜爱,与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希望利用社交平台拓展人际交流圈有关,也为他们获取个性化服务、展示才干提供了舞台。我国图书馆领域社交网络的应用也很普遍,常见的应用包括开发应用程序、建设服务平台等。

篇2: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与个性化的服务功能,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引入社交网络技术建设阅读社区成为必然。社交网络不仅方便图书馆嵌入用户阅读环境中,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真正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1扩展数字图书馆服务领域

互联网时代公众阅读资源的获取途径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单纯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拥有更多获取新知识的方式。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重要的阅读场所,通过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社交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成虚拟咨询、虚拟收藏、在线预约等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方便用户检索信息和借阅图书,为用户获取馆藏资源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利用社交网络构建图书资源推荐栏目,根据用户需求采购图书,不仅可以满足阅读社区用户的需求,促进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也能够实现馆藏资源优化,深化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2.2促进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

社交网络在阅读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频繁互动,帮助图书馆吸引更多忠实用户。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交流共享,具有开放、交互的特点,必将改变高校数字图书馆在阅读服务方面被动的模式,促进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社交网络在阅读社区中的应用,能够拉近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为用户提供收藏、分享、传播阅读资源的场所。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发布新书通告、文献介绍等信息,建立虚拟社交圈和虚拟讨论小组,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图书馆员之间的及时互动交流,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

2.3提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

社交网络在阅读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方便用户利用移动设备随时获取信息,丰富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有助于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当前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依然将资源建设作为重点,而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迫使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社交网络的应用,作为资源传播与分享载体,为用户之间分享阅读信息提供了条件[3]。通过对用户发布信息的整合分析,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馆藏,也可以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同时,社交网络的应用可以对阅读社区中的用户信息进行“标签”分类,将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用户汇聚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导致信息混乱无序,也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优质资源。

篇3: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要求高校图书馆结合相关理论依据,全方位挖掘用户的动态信息,分析阅读社区建设的相关要素,保障阅读社区建设的`功能完整性。

3.1构建阅读社区的理论依据

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构建,应该结合信息行为学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内容,主动掌握用户的需求动向,保障阅读社区建设的功能完整性。信息行为学理论指出,信息主体为获取所需信息,表现出查找、交流、加工等行为,而这些行为不仅与其主观意识有关,也与外界作用的刺激有关。这就要求阅读社区建设不仅需要关注用户主观上对信息的获取与吸收,也需要关注外界因素对读者的影响[4]。认知负荷理论指出,阅读是基于用户认知的知识生成过程,不同个体由于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对待具体任务时存在多重认知负荷。这就要求阅读社区建设不仅要关注阅读社区功能建设,也要关注不同用户在阅读期间的认知水平,采用心理负荷评估等方式进行引导。

3.2构建阅读社区的用户动态依据

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依托社交网络开展阅读活动,是以自身兴趣爱好为驱动的。用户进入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后,可以在线检索所需的阅读资源,并与其他用户在线讨论,或者根据在线推荐系统获得更多信息。当然,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检索信息后,经过筛选、分析与判断,可以利用图书馆检索工具查找相应资源,也可以选购纸质版本。通过阅读社区,用户可以开展资源上传、写书评、寻找读友等在线交互活动,或者参与线下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可以说,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所有服务项目,均是以用户动态需求为依据的,结合用户动态行为进行深入挖掘,将为阅读社区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3.3构建阅读社区的基本要素

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建设,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搭建在线阅读交流平台,突破地域、系统、领域的界限,将阅读服务延伸至任何用户存在的角落,为用户提供持续、渗透、动态的信息服务,主要包含读者、社交网络、资源、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等要素。笔者结合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构建了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结构模型(见图1)。由图1可知,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以读者为中心,以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为背景,通过资源建设、社交网络和服务内容设计,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其中资源是阅读社区的基石,社交网络是阅读社区的展示平台,服务模式与服务功能作为支撑,只有不同部分协同作用,才能体现并发挥阅读社区的价值。

篇4: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高校数字图书馆与社会化阅读相比更有优势,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的阅读社区建设依然存在交互性差、缺乏读者参与等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社交网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搭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

4.1建设一站式交流合作平台

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引入社会化软件与社交网站设计技术,如Wiki、RSS技术等,建设一站式平台,结合用户需求设置服务内容,实现与用户的无障碍在线交流。这样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在线检索感兴趣的内容,方便随时收藏阅读资源、在线交流并发表评论[5]。图书馆员在平台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做好阅读资源、专家资源的整合工作,也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兴趣群组,为用户创造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依托社会化软件与信息技术,自行研发建设的虚拟阅读社区(见图2),开创了我国基于社交网络自主研发的先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它基于社交网络服务形式,通过对馆藏资源、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图书馆、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拓展了用户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促进了阅读资源的共享与知识创新。

4.2制定统一的阅读资源标准规范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制定统一的阅读资源标准规范,解决由于不同资源提供商阅读格式不统一,给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带来的困扰。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用户的阅读需求,寻求统一的阅读社区资源格式标准,明确规定期刊、报纸、文献的基本格式。另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制定合理的信息检索规范,通过标准化的检索流程,方便用户迅速检索所需内容,并且能够在多个资源供应商之间进行对比选择。此外,借鉴谷歌公司的开放链接模式,制定统一的调度系统链接规范,方便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调度与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将更多用户吸引到阅读社区中来。

4.3加强与商业阅读社区合作

高校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尤其是特色文献资源与连续出版物,而商业阅读社区资源相对欠缺。通过与豆瓣读书等商业阅读社区合作,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依托商业化社区的已有技术与设施,促进二者在阅读服务方面的优势互补,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减少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资源浪费。由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纸质文献,安排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将商业虚拟阅读社区作为用户获取阅读资源的媒介。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在科技查新方面的优势,在用户利用社交网络获取相关期刊文献时,采用信息计量、数据挖掘等工具,为他们提供相关文章链接。高校数字图书馆也需要做好社区用户管理工作,借鉴商业阅读社区的品牌营销方法,增强用户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认可度,通过个性化阅读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

5结语

信息时代社交网络的应用体现出独特的优势,为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构建提供了新视角。高校数字图书馆依托社交网络的综合交流互动功能,建设功能多样、结构完善、界面清晰的阅读社区,改变单一、被动的阅读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激发用户对馆藏资源的阅读兴趣,促进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创新,也可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扩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篇5: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文化研究

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文化研究

该文通过对阅读和阅读文化的认识,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令人忧虑的阅读现状及造成这一状况的`四种原因.即视觉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就业压力的增大;重科技轻人文的一贯风气;追求物欲和享乐的社会价值取向.从而提出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文化的五种策略与方法,即指导阅读古代经典;开设阅读学课程或讲座:建立必读书制度;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成立阅读者协会,开办阅读者沙龙.

作 者:王真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08 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年,卷(期): 29(5)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阅读学   阅读文化   图书馆  

篇6: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

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

教字参考咨询服务作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延伸,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论述数字咨询服务体系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数字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

作 者:李静云 Li Jing-yun  作者单位:茂名学院图书馆,广东,茂名,525000 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 年,卷(期):2009 39(4) 分类号:G252.6 关键词:数字咨询   高校图书馆   服务体系  

篇7: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关键词::知识链;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策略

摘要: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从知识链的视角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基于知识链和资源共享的视角,建立并优化网络资源整合体系,提供更便捷的读者服务,能够带动网络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其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信息传播载体更加多元,这意味着网络信息的收藏、整合、加工、传播及存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做好网络信息的收集,加强数字化转型发展,以高效的网络信息整合带来优质的读者服务体验,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奠定信息资源基础。网络信息量大,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如何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的有效筛选和整合是关键,知识链的信息整合模式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篇8: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网络资源整合传播的重要职责,致力于教学及科研方面的网络资源支持。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传播迅速,数量激增,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诉求也更为急迫。网络资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传统资源更加多元,涉及图文资料、音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文本信息也包括超媒体信息。同时,网络信息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1]。具体体现在:一是无序性。网络信息基于超文本的方式建立知识间的网状联系,但后期缺乏统一的管控,质量无法保证,知识分布分散,加大了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二是开放性。开放的网络体系对应零散共享与开放的知识分布,因此网络信息也是开放的状态,不同的网络信息关联密切,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而开放性的特征也意味着其信息更新频繁,信息链接繁多,信息管理难度较大。三是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共享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此其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网络信息更新快,传播变化大,因此信息的稳定性差。这种动态的变化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和获取方式,与传统的信息整合方式并不匹配。四是多样化。图文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实现了视听一体化,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单一,如果沿袭传统的信息整合模式,用户将无法做好对网络信息新媒体资料的关注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必经过程,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赋予用户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对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和关注,建立有序的网络信息知识空间,打造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知识链条,实现其价值的充分发挥。

2知识链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本质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以稳定成熟的知识型组织为前提,而知识型组织需要以知识链为导向,遵循知识采集加工—知识整合管理—知识传播共享的基本思路和流程[2],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再通过后期的知识链管理,实现知识链条运作中的价值共享和信息传播。知识链模型有活动功能和辅助功能两大模块,其中活动功能又细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知识的获取、知识的选择、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外化。而辅助功能则主要负责领导、合作及控制工作。基于两大模块,知识链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其构成主体十分丰富,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又可以是用户个体。二是具备动态的网状结构。一个要素的变化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知识链条实效的发挥。三是知识链在知识形成、共享及转移的过程中,知识扩散能力强,知识整合更到位。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转型发展中必须做好知识链条指引下网络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馆藏服务中的内化。面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指导与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都属于知识服务链条功能的发挥和体现,都是高校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基于知识链的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9: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有效的加工是信息资源科学整合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在加工网络教学资源时可以多措并举,充分调研并做好高校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资源的分析,重点关注国内外的科研网站,明确学术信息网络论坛地址,及时获取权威、专业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料,借助专业的搜索引擎获得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要链接有效的检索下载网址,通过图书馆管理员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分类,实现网络教学信息的动态捕捉。管理员在加工网络资源时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体工具,实现馆藏资源的电子化处理。此外,高校师生的多元需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依据与参考,高校师生可以通过反馈栏目向高校图书馆传递资源的利用情况、学术水平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和整合的前提和保障。

篇10: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是知识链主导下的信息管理的落脚点,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而资源的有效管理必须以严格的资源整合标准为前提。基于资源的整合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协调发展、总体规划、长远布局,以达成统一的整合标准,实现各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标准化整合,借助标准统一、接口一致的信息检索平台,进行规范化标准框架体系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使系统运行更稳定、更具权威性,实现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采集加工、组织整合及管理分享的贯彻落实。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篇11: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信息时代,优秀教学资源的网络传播与共享成为可能,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之一[4]。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组织,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是分散存在的,组织中分散的知识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基于知识链形成知识网络状的联系,网络教学资源在知识网络中实现自由流通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链的核心环节,本质上促进了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各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共享激励机制,引入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激励举措,约束规范机制,强化图书馆员和用户的责任感,更好地促进团队管理优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和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马跃峰,李博.浅谈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职业教育,(28):250.

[2]张炜,敦文杰,周笑盈.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保存的实践与探索[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32-38.

[3]曹强,王迎春.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探索,(11):104-108.

[4]文玉萍.试析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检索系统的发展[J].学园,2016(4):161.

篇12: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3.1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采集

信息资源繁杂、传播迅速,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从采集源头上进行优化。网络资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海量信息在为用户提供检索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难度。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采集必须规范优化:①坚持目的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针对本校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实际,基于本校的教学发展规划等做好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重点筛选,尽可能满足高校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的资源需求。②坚持科学性原则。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确保信息质量,基于信息资源编辑的要求,选择内容有保障的网络资源,确保其能够真正起到教学指导与帮扶作用。③坚持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必须以学科专题为单位加强网络资源的采集,确保教学资源的学科专题连贯性[3],为各高校重点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长期服务。

篇13: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安全与防范研究论文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数码存储技术及传输等技术在逐渐地普及,使得人们对于文献和信息的一些加工、存储以及查询和利用这些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变得势在必行。而所谓的数字图书馆,其实就是指运行在高速的宽带网络上面、分布式的、具有很大规模的、同时支持跨库检索的一种海量的数字化图书信息的数据库群。数字化的图书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那些有着高度价值的音像、图像、语言、文本、影视、软件及科学数据库之类的多媒体信息开展收集、组织和规范性的加工以及压缩处理工作,将其转化为所需的数字信息,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的保存与管理,实现知识的增值,同时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等进行高效而快速的传播和接收,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的地点和时间,通过任意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饱览天下群书,真正实现所谓的资源共享。

2.影响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的要素

2.1硬件方面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硬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配置是不是合理,机器的质量是不是有保障;第二,元器件有没有磨损和老化等等。系统的配置应该合理地进行优化,确保机器的先进和优质,再加上定期性的细致的维护与保养,硬件设备就可以经常地处在良好的状态,软件及数据的安全运营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老化或者磨损的一些元器件应该及时地更换,不然很有可能会造成系统的故障,甚至于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2.2网络本身的不安全及不稳定

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它超越时间和空间,将全球的网民都联系在一起,共同感受着网络带来的快捷方便的新生活。而互联网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也使得网上信息的安全性先天就不足,由于因特网起初只是信息化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在有关安全可靠性、服务的质量、带宽要求及方便性这些方面一直存在着些微的不适应性。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最常用的相关通信协议主要有 TCP/IP和NETBIOS 等等。而TCP/IP通信协议缺少对用户真实身份的鉴别,也没有对路由器相关协议的安全性认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NETBIOS 通信协议能够允许连未经授权的用户都包括在内的所有人通过 139 的端口来收集信息,这样,外部的一些恶意用户就可以更轻易地非法接入主体网络。因此,在人们享受着全球的信息共享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也正在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扰,网络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网络信息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2.3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另一重大隐患就是计算机病毒。所谓计算机病毒,本质上就是一种拥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程序。这种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对数字化图书馆中计算机与网络本身以及图书馆的信息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一旦某种病毒发作,它能够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强烈地破坏信息数据,甚至可能删除一些重要文件,还会损坏计算机硬件。这些年来,像尼姆达病毒冲击波病毒、CIH病毒、远程探险者病毒、DOS病毒、红色代码11病毒等等都对数字图书馆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相当多图书馆的网络系统都因为病毒的.感染,造成服务器整体瘫痪,所有的网络信息服务都无法开展,甚至于有的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全部都丢失了,蒙受着巨大损失。和生物病毒类似的是,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具有破坏性、潜伏性以及传播性等特征。它把自己的代码插入宿主的程序代码之中,从而感染宿主的程序,每次运行到受感染的这部分宿主程序时也会运行该计算机病毒,这时病毒就会进行自我复制,接着其副本就会进一步感染到其他的程序,就这样周而复始。计算机病毒通过这种“自我复制”的方式传染到正在运行的网络系统,并和正常的运行程序互相争夺系统的信息资源,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全面的瘫痪。而随着数字图书馆在网上开展数据套录、馆际互借之类的业务,数字图书馆的业务和因特网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关系。这也就使得数字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感染的几率大大的增加了。

2.4 程序员的入侵

网络程序员起源于美国,程序员又被称为蓄意的破坏者。程序员的本意是指那些热衷于进行计算机的程序设计的人员,而现在则是指那些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侵入网络系统之后肆意破坏的人。他们往往是一些智力上超群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精通计算机与网络的各种机理,一般通过窃取网络口令及密码,找到网络和系统当中的一些漏洞,进而控制对方的机器,恶意地篡改文件,进行机密数据的窃取,并打乱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因为缺乏针对网络型犯罪的比较成效的反击及跟踪手段,所以网络程序员的入侵不但杀伤力极大,同时隐蔽性很强。

3.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建立和健全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性管理制度

数字化图书馆有关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保护网络安全的一种重要依手段,它结合了数字化图书馆实际的状况,对相关管理人员分配较为合理的岗位,明确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具体的岗位职责,并通过网络培训的方法,进一步地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流程,落实好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

3.2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工作站点防范措施。主要是运用一些杀毒软件。现在的杀毒软件通常都有单机版的与网络版的两种,这里更推荐运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网络版的软件通常集成一个大范围的网络管理模块,它把整个的网络反毒工作都统一起来了,使得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通通由模块统一地来完成。

服务器的防范措施。这种防范通常需要配备好专门的防毒性模块。这种模块主要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所附带的服务器型管理模块,而另一种则要先配置好专业反病毒的插件。

网关的防范措施。这种策略可以采用防火墙与防毒墙相结合的方法。防火墙的验证数据具有合法性,再由防毒墙对还原成文件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检查。

3.3 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障数字图书馆的安全

数据的加密技术是保障数字图书馆安全及信息产品的传输安全的一种常用举措。数据库的加密方法主要包括库内的加密、整个数据库的加密及硬件的加密。比如一种叫做DMS的数据库类管理系统中就附带有面向因特网络的数据库类的安全保护模块,用来提供相关的安全服务。美国的NIST曾公布过的一种数字化签名的DSA算法就是一种公开性的密钥数字的签名类算法,用来保障网络数据的传输具有完整性与一致性。

3.4运用防火墙技术,避免网络安全威胁及程序员的入侵

防火墙网络技术主要分为软件与硬件两种。其中,软件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些专业网络防火墙软件,比如:天网和诺顿等等,通过这些软件来监控网络管理数据的交换工作,记录及堵截程序员的攻击;硬件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网关的服务器或者路由器,使得数据的服务器不和外部进行直接的交流,再通过另外的一个服务器来进行,从而隔开了内外部的网络,可以保护网络的数据服务器不受到直接的攻击。同时,在遇到一些攻击和破坏之后,也只需将其更换或是简单的重装相关的代理服务器和路由器,就可以恢复其运行工作。通过网络防火墙或者路由器当中ACL的相关设计,禁止因特网络中程序员对一些不需要开放的主机和端口的访问,从而减少数字图书馆数据服务器遭受到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与防护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涉及到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制度及人员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更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数字馆藏的安全,为信息共享的便利性提供基本的保障。

5、参考文献:

[1] 郭建峰.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安全体系探析[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04) .

[2] 程家华.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防范策略[J].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5,(01) .

[3] 李太芳. 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01) .

篇14: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承担着引导阅读、传授知识、辅助教学的责任,对培养师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个性品格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的迈向网络时代,特别是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各行各业都在调整服务模式,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应当积极的开展探讨和研究实践,学习移动网络技术,延伸自身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取得自身的发展。

一、移动网络

一般认为没有基础设备的网络出现在20世纪,是美国为了满足战场生存的军事需求所资助的一项特别研究,即让报文交换技术在不受固定或有钱的基础设施限制的环境下运行。在战场环境下,通信设备不可能依赖通信基础设施,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不存在,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已经被破坏。因此,快速装备,自组织的移动基础设施是这样网路区别于其他蜂窝系统的基本要素。在结构上,这种网络是由一系列移动结点组成,是一种自组网络,它不依赖任何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中的接点动态自由分布,接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互联,它将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引申到广播网络的范畴。相比桌面计算机,移动网络设备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移动网络覆盖了整个互联网络,只要能接收到移动信号的地方,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联网功能的移动设备搜素和浏览互联网络。如今,移动网络已经从最初的语音服务拓展到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常使用的有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网络笔记本,电子阅读器等。据有关资料,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5.9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上升至88.9%。手机已经成为最长使用的移动网络设备。

二、移动网络的特点

1.高便携性。

移动网络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和零碎的时间使用。

2.应用轻便。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加显著。移动设备上也把复杂的输入端操作改为简单直观的输入操作。

3.业务使用的私密性。

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加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三、移动网络下的图书馆服务

移动网络信息获取的多样化和快捷化,使得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日益减弱,眼下已很少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用户通过网络及其丰富的途径查找获得包括高价值、高信赖度知识在内的信息能力在大幅提升,不再依赖图书馆及其馆员。这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1.图书馆网站建设

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网站,除了向广大师生提供馆藏资源检索,电子资源检索、查询、预约和续借等服务外,还应该提供新型服务平台和阅读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组建阅读小组,例如:阅读协会、qq群、微信群等。让学生可以经常沟通交流,分享阅读资源和阅读体验,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

2.全文数据库检索服务

全文数据库是集书目检索和全文提供为一体的,有书目检索功能,有直接提供全文。根据载体不同可划分为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其中经常使用的网盘数据库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等。在线数据库一般由专门性的组织机构提供,比如CSA、万方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一般是为了吸引具有特别偏好的移动阅读群体,各大学建立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如苏州大学图书馆的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江苏大学图书馆的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南通大学的张骞研究特色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三峡资源数据库等。镜像数据库是指比较成熟的数据库体系在某高校图书馆中建立的镜像站,以方便高校读者利用该数据库系统,如国外的CSA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国内的中国期刊网在国内大部分大学图书馆也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

3.参考咨询服务

除了图书馆网站留言以外,还要根据目前移动网络的特点,增加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对于常见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进行分类,提供周密的解答,汇总答案,制作成网页,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公布。例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利用100问”。对于其他的专题性检索咨询,则需要咨询人员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社会预测报告等,为专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4.阅读、写作辅导服务

移动网络时代的阅读更加丰富、快捷。阅读的内容涉猎面更广,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选择上比较迷茫,因此图书馆要在导读内容上增加德育、美学、名人传记、爱国书籍的重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在导读的形式上除了利用传统纸质形式的书目推荐、读书讲座外,还应该结合现有移动网路采取多样式的阅读辅导方式,来吸引广大师生。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的数字资源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和搜集资源的具体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行系列的专题讲座,在线咨询等多样性的指导,为毕业生完成论文写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创新服务

计算机,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概念的读物不断涌现,对大学图书馆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服务,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实效性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种途径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上,开设手机短信服务,包括书目检索,个人借阅通知、到期归还提醒通知、过期通知、催还通知、预约取书通知;提醒读者参加所报名的讲座或培训等。举办多种主题活动,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互动阅读体验。建立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实时网络互动平台,招募热衷移动阅读的读者参与,实时交流阅读体验。通过网站设置专栏,定期推荐好书新书;利用宣传橱窗海报等展示馆藏吸引读者阅读;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介绍图书;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以活动带动阅读都是不错的举措。

四、结语

在移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利用使用率高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作为平台,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可以高效、即时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专业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篇15: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调查与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每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阅读。例如,利用手机浏览新闻,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方式来关注好友的动态,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和网络方式进行交流,并利用文字、图片和声音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呈现个性化和数字化的趋势。良好的新媒体阅读素养是实现有效阅读的重要前提,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应该承担此责任。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意识,笔者特意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的认知的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在校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其对新技术及新方法的接收具有普遍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的理解。

1 当前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

当代大学生一天的资讯和互动,都是通过“新媒体阅读”实现的。 通过手机看新闻,通过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登录各种社交网站或是社交工具与人群保持联络,用图片、文字在网络空间分享一天的生活。当代大学生们不断追求阅读载体的新媒体化和个性化,也追求阅读过程的共享,新媒体是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空间。此次关于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的认知的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20份,收到54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11人占39.07%,女生329人占60.93%。

在对大学生认知新媒体阅读及是否拥有微博的调查中(见表1),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知道新媒体阅读,并且有70%多的学生拥有个人微博。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基本普及。广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方式不断在改变,新媒体的信息量大这一特点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通过手机打发像等车、等人这样琐碎的时间,看看短信,上网浏览网页,与好友聊QQ,分享一下身边的新鲜事情,这些已经基本与当代大学生形影不离。通过表2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占58.89%),对于手机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浏览网页。

新媒体因为它的携带便捷,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实时性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逐渐替代着旧媒体。广大学生可利用新媒体浏览想了解的信息、知识,阅读自己想看的图书、杂志。从表4中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及手机进行阅读的比例占到了47.78%,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学生在利用各类新媒体进行着阅读。他们通常每天阅读的时间大部分为2小时以内,占64.82%。

网络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那么大学生上网期间主要在做什么事呢?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在利用QQ、MSN、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或在站浏览网络新闻。

2 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生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更是使用新媒体阅读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广大学生对于网络阅读的认可度很高,他们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取信息与知识(占48.89%),因为他们认为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阅读方便查找且获取快捷(占71.85)、信息量大(占56.48)、资源种类繁多(占56.11)(见表6)。

对于未来生活中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阅读及多元化阅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其重要性(见表7)。

随着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他们对新媒体阅读越来越重视,各信息资源建设机构同样在加强这一领域的开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需要逐步实现网络化和多元化,准确掌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及时优化各种阅读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新媒体的阅读平台,将传统阅读方式和新媒体阅读结合起来,在新媒体的辅助下,引导他们进行更好的阅读,从而帮助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塑造健全人格。

篇16: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调查与研究论文

3.1 抓住大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实现阅读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的阅读环境中,大学生的阅读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从“阅读”到“悦读”的变化,所以,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阅读推广时,一定要抓住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变化。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和家长升学教育的压力之下,很多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1]。如今,我国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新奇有趣的文字和音像制品,在满足大学生猎奇心理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不用背负升学压力,轻松获得休闲享受。在学习上,通过百度、谷歌和维基百科等搜索平台,可以轻松获取知识和答案,使得大学生不再愿意采用过去的读书方式来进行阅读,更加推崇能够享受到乐趣的“悦读”方式,表明他们的阅读价值观已经实现了从苦到乐的转变[2]。所以,高校在进行新媒体阅读推广时,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宣传的重点放在阅读乐趣之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要采用命令式的阅读,例如“大学生必读书目”等都是不可取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弄巧成拙。

3.2 与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传统阅读优势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确实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并获得了不错的推广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传统阅读推广方式的优势。如果能将这两种阅读推广的方式结合起来,就能充分发挥出这两种宣传方式各自的优势,实现宣传效果的最优化。这种推广方式的效果已经在景德镇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我院图书馆在2013年年底开始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3]。在由校团委和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经典古乐的文化活动中,我院邀请了一位当地研究古乐的知名学者作为主讲人。在前期的'宣传活动中,我院采用传统的宣传展板和海报等方式,对我国古乐的基本常识和经典的古乐曲进行了简单介绍。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古乐文化,我院图书馆精心选择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古乐演奏视频,利用多媒体和LED屏幕进行播放。当视频中优雅、古典和具有诗意的意境通过投影仪和LED等方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4]。通过这种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古乐文化的兴趣,有很多人开始认真阅读展板和海报上的基本介绍,还有很多学生开始利用手机搜寻相关的资料,或者查找相关的书籍。在这次古乐文化讲座宣传的过程中,我院就将现代化的推广方式和传统的方式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听讲座的学生人数增加、相关书籍借出增多之外,充分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吸引力,在校园内掀起了一阵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潮。

3.3 充分发挥图书馆引导学生进行热点阅读的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时要抓住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但是这并不表示要抛弃图书馆宣传的职责,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坚持最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一定的引导。有一些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新媒体移动阅读时,就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以休闲和娱乐为主的内容,但是在笔者看来,图书馆的优势服务并不在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信息上,因为这些信息在很多网站上都有,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对应的客户端就能随时获得相关信息,如果图书馆选择这种内容进行阅读推广,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优势,针对他们关心时事的特点,策划相对应的阅读主体活动。例如,我院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时,除了传统“经典馆藏推荐书目”等活动之外,还设置了“馆长推荐”的特别栏目,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一些展开,然后根据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一次专题推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5]。学生只需点击“馆长推荐”栏目,就可以了解到最新和历史的专题内容,并根据馆藏的图书资源和馆长推荐的相关书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中有很多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阅读效果,比如说“针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症书目”“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奥运会精彩瞬间剪影”等专题。在笔者看来,我院图书馆这种和时代热点结合起来的阅读推广活动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既满足大学生阅读的实际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竞争优势。当然,这种阅读推广的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阵地作用。

3.4 注重开发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宣传学校的个性文化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利用卓越、亚马孙、当当、新浪、京东、豆瓣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本地和校园内部的网络资源,开展特色阅读活动的宣传。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北京大学,在北大图书馆内,有一个具有北大特色的特别馆藏,被称之为“北大博文”。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是阅读推广的方式,但是和其他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它所起到的阅读推广效果却更加显著。在“北大博文”这个特别的馆藏推荐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北大的校园历史、名人传记、相关的科研活动以及和校园生活相关的书籍。之所以会建立这个特别馆藏,就是因为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向学生提供阅读服务时,发现以上几方面的图书资料特别受到学生喜爱,借阅记录非常多,甚至还受到很多外校学生的欢迎[6]。在此基础上,北大图书馆对目前散见于网络的北大师生在个人或团体博客及各种非正式网络资源上发表的与北大有关的内容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这些内容与正式出版的同类内容比较,与北大生活的现实相关度更高,形式也更加灵活和随意。尤其是一些北大校友对母校生活的各种回忆和评点,因为其中饱含北大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更容易打动学生。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存非正式网络平台上与北大相关的阅读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所以建立了“北大博文”[7]。笔者通过点击其相关网站,发现其中“人文时事”和“燕园论学”等栏目的更新非常频繁。通过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这种阅读推广在新媒体阅读推广中也非常适用,其他高校可以借鉴北京大学的经验,将本校的图书馆馆藏和网络资源联合起来,在进行新媒体的阅读推广活动中,突出学校自身的文化特点,才能体现别具一格的本校文化特色,才会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4 结语

每个时代其阅读的方式及媒介都在发生着变化,无须去说简牍甲骨之劣势,亦无须去论纸质电子之优良。适应时代的发展,选择当代读者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建设,这才是图书馆人应该为之之事。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综合阅读推广,体现别具一格的本校文化特色,才会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广这些网络原生资源也能够传播校园的历史文化,提升校园的人文气息,营造有利于阅读的环境氛围。

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图书馆怎么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教育论文

社交媒体科技创新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侵害个人信息的民法救济论文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论文

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地方高校的作用的论文

新环境下服务社会的职业素养论文

老年文化及老年人的社会文化参与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探讨论文

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
《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构建研究论文(整理16篇)】相关文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论文2022-11-24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2022-08-24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2022-09-20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论文2022-12-08

asp.net成品计算机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2023-08-07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积极意义论文2023-08-05

DV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价值观的论文2023-08-26

新农村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论文2023-03-09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