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

时间:2022-07-21 06:11: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精选7篇)由网友“JJJIA”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

篇1: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

摘要:真正使培根的经验论哲学成为系统的经验论体系,对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唯物论哲学家、企图走中间路线的休谟、康德及现代西方各个经验哲学流派产生影响的杰出哲学家是洛克.国内外学者对洛克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认为,洛克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影响是在政治理论、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许多有关洛克认识论的文章或者完全忽视了二者的关系,或对此仅予以轻描淡写,这样就可能片面理解他的认识论.或者忽视他的认识论中重视理性一面,得出洛克贬低或忽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或者把他看成二元论者.洛克的哲学贡献不仅是英国革命的产物也是英国自然科学的产物,他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使经验论的基础更加稳固、对新科学运动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篇2:大众哲学认识论思维哲学论文

大众哲学认识论思维哲学论文

艾思奇,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他撰写的《大从哲学》,“通俗而又有价值”,曾经为广大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所喜爱,起过火炬的作用。艾思奇与他的《大众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分析一下他在《大众哲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大众哲学》在第三章讲认识论,这是全书中在理论上最有创见的部分。艾思奇明确主张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他指出:“我们所认识到的一切,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事物本身在我们主观中的反映。”唯物论不但承认客观世界里有独立存在着的特制,并且认为物质的本身也是可以认识到的。在这里,一方面,必须承认客体的客观实在性,就是说,客体作为物质实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必须承认主体也是物质实体,而且是具有社会本质、自然本质和意识机能三位一体的进行着社会实践活动的高级物质实体。进而艾思奇强调指出:我们认识事物的这种反映,和照相机的那种反映,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照相机只能完全照着外物表面的样子拍照,别的作用没有。但人类的认识却不同。人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从外界得到一种感觉,这一点倒可以说是和拍照一样的。但是,人类的认识除了感觉以外,还有想象和理解等的作用。它能够利用过去感觉所得的东西,自己构想成种种东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从认识和实践、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对象的多重矛盾关系中把握认识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实践当作统一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立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30年代的哲学著作一般都依照感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次序讲认识论。《大众哲学》则不同,他抓住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矛盾、实践与认识的矛盾来讲认识论。在研究感性和理性的矛盾时,艾思奇首先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概念下了定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是借助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的认识。然后,他详细分析了这两种认识之间的矛盾。他指出,感性认识就好象照像一样,从周围摄取形形色色的影像。理性的认识和却更进一步,把那感性的认识所看不见的东西也抽将出来,抽出了普遍的.和整个的东西,这叫做抽象。在这里就形成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的矛盾:感性中觉得是同一的,理性中偏偏看出了差别;感性中觉得有差别的,理性中偏偏看出了同一。

艾思奇说:“在差别中看见同一,在同一中又看见差别,这在人类的认识中,就成了一个矛盾,这使我们的认识自相矛盾。”他批判了经验论者偏袒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持怀疑态度和理性论者偏袒理性认识,以为感性认识只是混乱不清的幻影这两种形而上学的态度。他认为:反映论和经验论、理性论都不同。它并不丢了这样又爱上了那样,它很正当地将事实指出。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同样地都在人类的认识中有地位,反映论也就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这两种认识能力是互相抬杠互相矛盾的,反映论也就承认了这矛盾。它并不象形而上学那样怕矛盾,并且它还指出矛盾是非有不可的。它告诉我们,“理不辩不明”,人不打架不会成为相好,抬杠并不是坏事,抬来抬去会渐渐抬出更巧妙的花样来。人类的认识是有矛盾的,但正因为有矛盾,所以才有进步。在他看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正反映着外界事物自身的矛盾;理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得更深刻,但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感性认识的重要,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分不开的。在这里,艾思奇坚持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关系。

艾思奇进而论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他说:“所谓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世界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常常把实践称做“变革的实践”或“批判的实践”,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各种人有各种人的实践,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范围,所以实践也有一定的范围,因为实践的范围不同,所以人们的知识也不会相同的。对于一件事物,由各种生活中的人看来,一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谁的意见对呢?这就要看谁是对于这件事物能够作变革的实践了。“要认识一件事物的真理,只有在改变的行为中去认识,只有实践。”

艾思奇认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可以不要理论。虽然理论有主观的色彩,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实践。理论对于实践的这一指导的能动作用,是不可轻视的。实践的现实结果体现了普遍认识和具体实际的统一。带有普遍性的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许多客观实际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这种抽象概括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人们实践的成败。如果人们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能产生预期的现实结果;反之,如果人们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不能产生预期的现实结果,就会遭到失败。艾思奇在研究了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对人类认识的整个过程作了这样的概括:“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又由实践得到新的感性,走向新的理性这种过程,是无穷地连续下去,循环下去,但循环一次,我们的认识也就愈更丰富,所以这种循环,是螺旋式的循环,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是永远在发展,进步,决不会停滞在原来的圈子里。”这一论述,初步概括了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它为毛泽东后来在《实践论》中更精确地表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艾思奇在“认识论”这一章的最后专门讲到“真理论”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只有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真理来的见解,才是真理。真理必须和客观事物一致,不能够由主观随意捏造出来,主观的真理是没有的,因为完全由主观产生的见解决不会是真理,凡是真理,都得要有客观性。”艾思奇用较多的篇幅批判胡适贩运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揭露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荒谬性和反动性。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他认为只有站在前进立场的人,才能够认识客观的真理,而压迫者不能认识客观真理。他还指出,真理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越来越接近绝对真理。

篇3:斯宾诺莎哲学性质新论

斯宾诺莎哲学性质新论

传统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唯理论。本文从斯宾诺莎的著名命题“神即自然”、“神或实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对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及认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哲学应当是带有明显二元论色彩的思辩的唯心主义。这样定性,对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的本质以及对于正确分析与认识斯宾诺莎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作 者:马云泽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政教系,江苏 南通 226007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1) 分类号:B563.1 关键词:斯宾诺莎   二元论   思辩唯心主义   唯理论  

篇4:康德的认识论-康德哲学三题之二

康德的认识论-康德哲学三题之二

康德的哲学体系与当时流行的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最大不同是:既承认外在经验对于人的认识的刺激作用又强调人的心灵具有认知的主体性意义.他以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层次和功能观综合统一了经验主义怀疑论和经院哲学的独断论,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同时也说明了传统哲学本体论在认识上的虚幻性.以辩证的认识论的新方法取消了传统哲学的独断论.

作 者:单纯 SHAN Chun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 刊 名:东方论坛 英文刊名:ORIENTAL FORUM 年,卷(期): “”(6) 分类号:B516 关键词:感性   知性   理性   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律背反  

篇5:认知科学对现代哲学的挑战论文摘要

认知科学对现代哲学的挑战论文摘要

传统西方哲学是以纯粹理性为基石的主体哲学,被当作人的本质特性的理性是脱离身体的或与身体无关的。20世纪后期的科学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特别是它的译不准论题和观察依赖理论的`论题,与普遍理性和方法的观念是尖锐对立的,并导致了知识相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197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的发现表明,理性和心灵是涉身的,取决于身体的结构和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体的神经结构和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决定了人必须以指称个体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因此与译不准论题相反对;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主要是由人的神经决定的,而不是由理论概念决定的,因此与观察依赖理论的论题相反对。因此,现代认知科学既是对传统的理性哲学的挑战,也是对当代相对主义哲学的挑战。

作 者:朱志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B017

关键词:理性 认知科学 译不准 观察依赖理论

篇6:对真理论的多维观照

对真理论的多维观照

仅从客观性、一致性和符合性方面考察真理的本质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实践的、文化的、人性的角度对真理进行多维的综合研究,揭示真理的实践性、文化性和人性内涵,拓宽真理论研究空间.实践真理论、文化真理论、综合科学真理论是真理论的`现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发展的新生长点.

作 者:李校利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政法系,陕西,汉中,723000 刊 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9(2) 分类号:B023.3 关键词:真理   客观真理   实践真理   真理的文化性  

篇7:当前中国社会非理性信仰的哲学观照

当前中国社会非理性信仰的哲学观照

当前中国社会非理性信仰盛行,原因既有现实的,也有传统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现实的分析,采用现实的手段,建立非理性信仰的抑制机制,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作 者:刘珍英 LIU Zhen-ying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刊 名: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28(7) 分类号:B0-0 关键词:非理性信仰   马克思   抑制机制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网友来稿)

印象派历史中的艺术过渡论文

产业--在科技与社会之间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翻译学视角下的意义探讨论文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名称涵义几个问题的思考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表现手法论文

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
《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洛克认识论哲学性质的观照(摘要)(精选7篇)】相关文章:

孔墨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比较2023-07-30

对儿童交往的具体意义分析的论文2023-05-29

《回归神》读后感2022-10-21

审美观自我评价2023-03-25

10000字作文2023-09-13

死魂灵个人读后感2023-08-04

浅谈女性教育之人口和谐之“族”论文2023-05-26

论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2023-01-25

科学合理性重构与双效革命――休谟科学哲学思想及其意义管窥2023-01-27

法官裁判的四种德行论文2022-05-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