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时间:2022-07-21 09:59: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精选10篇)由网友“micaot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篇1: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近十几年来,社会哲学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大热点之一,个中缘故显然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

作 者:刘冠军 周文升  作者单位:刘冠军(由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

周文升(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山东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C912 关键词: 

篇2:社会哲学语句

刀不可无锋刃,人不可无精神。

零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逆境使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过去——我们已经无法回头。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领导就是选对人,最好的人才是免费的。

只要做人有原则,其它短处可以宽容。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篇3:社会哲学论文

关于社会哲学论文

一、经济建设领域的基本原则

(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表述曾提到,在某些特定阶段下,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能够达到一定的范畴。这个特定阶段指的就是客观现实和人类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深入发展的阶段,人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反映着客观现实世界。就当代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而言,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是基于现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客观实际决定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分配,顺应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效率为主兼顾公平

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一直是处于不断提高效率的过程,优胜劣汰,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了低效率的发展方式。在经济建设领域,效率是根本性的价值体现,是支配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基本目标。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都是衡量其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效率的实现意味着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中得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盲目主张经济发展效率是不利于经济长久发展的,只有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才是实现经济长久发展的关键。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原则,既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也实现了政府倡导的公平原则。公平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效率反过来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注重环保

经济的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但不可避免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因此,注重环保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新课题。环境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坚持和规范,才能见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在经济建设中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为大美中国和谐家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下一代的'生存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

二、政治建设领域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之一,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所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社会公平公正,始终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领域中的公平公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平等,公平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公平公正。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而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这四个公平仍旧具有一定的现实效用,这对形成科学的公平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权利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是所有公平实现的原始出发点,强调人们不论出身、阶级、文化状况等方面,都应拥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公平是实现公平的主要标志,社会的每个成员拥有平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规则公平是实现公平的必要环节,是对参与社会发展活动的成员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实现的最高体现,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合法权利和社会保障。

(二)民主与集中制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和集中是相辅相成性和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民主和集中的不可分割性。民主的缺失必然导致集中的不科学,缺少了集中的民主就是一盘散沙,不能形成统一的领导意志。因此,必须妥善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最大优势。在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之前,必须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让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性最大程度地显现处来。如何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高度统一,使其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于民主发展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还需要依据现当代的民主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文化建设领域的基本原则

(一)自由为主的原则

文化建设坚持自由为主的原则。这里所说的自由原则并不是毫无规则可言的随心所欲,也不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自由,而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下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相对自由的,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文化建设坚持自由为主的原则,就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一种解放天性的可能性,社会成员能够在文化建设领域尽情发挥自己的文化创造力,为文化活动建设添砖加瓦。同时,自由的原则也推动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自由的文化交流和碰撞,能够摩擦出文化智慧的火花,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相互融合。马克思也曾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见文化建设的自由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其体现出的时代意义。人类的文化建设活动不仅是需要自由为主的原则,还需要兼顾其他原则,例如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等,将不同的原则考虑到文化建设活动之中,才能让这些原则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作用于文化建设。

(二)百家争鸣的原则

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从本质上来看,百家争鸣也是百花齐放,强调的是在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上,允许持有不同观点的存在,鼓励有关文化活动的探讨和辩论。百家争鸣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推动。思想上的开放是百家争鸣实现的关键,人们思想若是仍旧保守不化,盲目迷信权威,那么百家争鸣将很难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百家争鸣倡导自由开放的思想,多元的文化在一起讨论研究,最终实现思想上的生化,和整个社会文化的改变。但所有原则的前提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不能和社会主义唱反调。所有的文化探讨都不能能够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文化建设的就是民族文化,不能抛弃根本,更不能本末倒置。因此,百家争鸣必须要合乎情理呵护法规,不能盲目地百家争鸣。同时也需要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倡导自由平等的原则。

篇4:《淮南子》社会哲学论

《淮南子》社会哲学论

<淮南子>归依道家,整合道儒墨法,以道统法,对仁义似贬实褒,变先秦消极无为为积极无为,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环境,把自己的情感依托(道家)和现实需求(儒法)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 者:钱善刚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学院,政法系,安徽,合肥,230061 刊 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1(4) 分类号:B234.45 关键词:整合   以道统法   积极无为   仁义  

篇5:浅谈荀子哲学社会思想

摘要: 所谓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以人物为经,其它为纬来研究社会思想的一种方法。荀子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在儒学史上,而且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来对荀子的哲学社会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荀子其人,对荀子所建立的社会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健词: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 荀子 背景 批判 继承

一、荀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人。约生于公元前3。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从时代背景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春秋时期,奴隶制加速崩溃,在奴隶社会内部,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并日益成熟;春秋战国之交和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向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权,并逐渐具备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秦始皇最终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中国。荀子就是生活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他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有着要求实现封建大一统的强烈愿望,他的学术活动,他的哲学思想,就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集中统一的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服务的。

从战国时期生产力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那一个时代的生产水平与科学水平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影响了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的“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关于”可以知,物之理“的认识论,就是对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成就所作的一种哲学上的理论概括。

从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客观环境来看,战国时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荀子说当时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年代,正说明那个时候在政治领域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各个阶级和各个集团、学派之间的斗争都是十分复杂、激烈的。这种独特的思想环境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的建立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二、荀子对百家之学的批判和继承

荀子作为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阶级的斗争经验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对当时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特别是他对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从理论上进行批判总结的结果。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受了道家天道观的影响,道家天道观否定了儒家的唯心主义”天命“观,提出了自然无为的”道“的学说。荀子在此影响下,把天看作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的天;同时荀子又把道家作为神秘实体的”道“改造成为具有规律性意义的”道“,因而建立了他自己的唯物主义天道观。但是,荀子批评老子”有见于多訁出,无见于信“(《天论》);对于庄子,荀子批评他”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宋尹文学派对荀子思想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是他对他们的批评也不少。

但是荀子又吸收了宋尹学派关于”气“的学说,从而使自己的自然天道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气本原论的基础之上。对于宋尹学派的”虚壹而静“的”心术“论,荀子剥掉了其神秘的成分,把它吸收到自己的认识论中来,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认识论的内容。对于墨子,荀子也提出了很多批评。他对墨子的批评集中在其”非乐“、”节用“,否认礼乐的文饰,抹煞等级的差别等观点上。但是,墨子关于”尚贤“的主张,对荀子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墨子及其后学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积极成果,荀子更是予以吸收和继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认识论和逻辑学中。

对于法家,荀子也是有批评的。他主要批评了慎到和申不害,说”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執而不知知“(《解蔽》)。这是批评慎到片面的法治主义和申不害片面的权势主义。当然,荀子本人并不否认法治和权势的重要,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礼治和尚贤使能的重要。

荀子自称是属于儒家的,但他对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却批评得特别尖锐。他说子思、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非十二子》)。荀子还批判了孟子关于人性善的说法,并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荀子把孔子这个儒家创始人誉为”大儒“,似乎还颇有孔子继承者自居的胸怀。然而从实质上看,荀子对孔子的思想也是采取的批判态度。荀子否定了孔子唯心主义”天命“观,否定了孔子关于”圣人“”先知“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一面(不过他同时也继承和发挥了孔子关于”学而知之“的论点),改造了孔子的唯心主义”正名“论。在荀子的思想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方面,他不但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还有意地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在批判和继承其他学派思想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

荀子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以地主阶级利益为标准,去各家之”蔽“,取各家之”见“,既有批判也有吸收与继承;同时对当时提出来的一些哲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综合百家之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三、荀子观点述要

1.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包括: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关于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天人相分“,他否定了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3.唯物主义反映论。荀子肯定认识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对可以被认识的客观对象的反映,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正确把握了两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杜国庠.荀子对诸子的批判.杜国庠文集,1962.?

[2]郭志坤.荀子论”变“.东岳论丛,1987,(2).?

[3]郭志坤.荀子与百家之学.齐鲁学刊,1987,(3).?

[4]邵汉明.荀子天人观论析.管子学刊,1992,(3).?

[5]夏甄陶.论荀子的哲学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6]夏甄陶.荀子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想.人民日报,1961.6. 22.

[7]杨国荣.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4.?

篇6:对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的构想

关于对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的构想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做好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必须坚持”导向正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规划、管理、服务、协调“的工作宗旨,积极探索和总结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坚持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与出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结合起来,加强对新疆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我们要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作 者:郭武斌 吴强 GUO Wu-bin WU Qiang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3 刊 名: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1(1) 分类号:C916 关键词:哲学   社会科学   研究   规划   管理   原则   人才培养  

篇7: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分析

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分析

【摘要】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作为两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它们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文章从学科的学科类别、学科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异同,并界定了相关的一些概念。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澄清相关学科知识的模糊之处,并有助于这两个学科在未来的定位和发展。

【关键词】哲学;社会;哲学社会学;社会哲学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xx年8月在北京市召开,本文所要讨论的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均在该会议的99场分组会议主题之列,时至今日,国内学界对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仍然不是很清晰,笔者在下文中将尝试从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学科类别、学科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与这两门学科相关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辨析。在对哲学社会学(Sociologyofphilosophy)与社会哲学(Socialphilosophy)这两门学科进行多角度的辨析之前,我们先要探讨哲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了合理地界定哲学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按照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说,哲学是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是旨在表达某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的“人学”,是以反思的方式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的理性把握。[1]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阶段的人类社会都是以当时当地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围绕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可以形成当时社会包括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而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又产生了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习俗、思想文化等),它反映、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哲学属于上层建筑。哲学作为上层建筑也是社会里经济基础的产物,根植于社会里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和方式。可以说哲学来源于社会,它是人类思维对于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不同的社会就会产生不同的哲学,每一个时代也会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哲学。若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转变,那么属于该社会上层建筑的哲学也将会随之改变,以反映、服务和反作用于新的经济基础。但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往往不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立刻变化,有时超前于时代,有时又落后于时代;而在社会不稳定的时代里,还会出现不同哲学流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在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调整和稳定后,哲学又总会归于统一,重新适应和反映新确立的'经济基础。总而言之,哲学源于社会,属于社会中的“上层建筑”,但又保持有一定的独立性,对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反作用。目前学界对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较为清晰的表述,由于这两门学科在学科的英文名称上颇为相似,导致了它们甚至在某些场合被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笔者将试着对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更好地开展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学科类别辨析

学科是一种范式(Paradigm),每一门学科的创立都是一次将知识进行条理化梳理的过程。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其学科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xx年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2],我国的学科分为四个层次,即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一般地,一级学科可以简称为“学科”,二级学科可简称为“专业”,三级学科可简称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在学科类别上的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哲学社会学所属的一级学科为社会学,哲学社会学所属的二级学科为社会学其他学科,而社会哲学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哲学,社会哲学所属的二级学科为哲学其他学科。由此可知,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它们在学科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均有差异。

2.学科概念辨析

概念按逻辑可分为内涵和外延,给概念下定义即说明其内涵。形式逻辑关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有一定的规则。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属加种差的方式。其具体的步骤就是:首先,找出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其次,找出种差;最后,将种差与属概念结合成完整的定义。[3]下面笔者就以该方法来对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概念进行定义。通过属加种差的方式来对“哲学社会学”概念做出界定,第一步即找到其属概念,哲学社会学的中心词为社会学,那么“社会学的一条分支学科”便是哲学社会学的属概念。第二步是找到哲学社会学的种差,也就是要找到一条处于哲学社会学研究范畴内的社会学分支。哲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来源为哲学活动。通过结合种差与属的概念,可将哲学社会学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哲学社会学是将哲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研究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学科,同时也研究社会对哲学发展的影响,它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下面笔者继续使用属加种差的方式来对“社会哲学”概念做出界定,第一步即找到社会哲学的属概念,社会哲学的中心词为哲学,哲学应为社会哲学的属概念。第二步是找到社会哲学的种差,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的来源为社会。通过结合种差与属的概念,可将社会哲学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社会哲学是一门运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将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3.理论基础辨析

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社会学自19世纪上半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之时便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与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认为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密切联系的有实证主义传统的学科。一般认为,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4]哲学通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进入了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之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学的分支也愈发庞杂,例如有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工程社会学、移民社会学等诸多分支学科,也有针对社会学自身的理论、方法、历史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哲学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是哲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问题,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科学中与哲学、社会学有关的学科,其核心学科是社会学。哲学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比较具体,对其产生影响的学科有社会学理论内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的、基本的问题的学科,它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其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使用的是系统化的方法,并辅以理性论证作为基础。“社会哲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提出的,他用“社会哲学”表述人类社会的一般理论。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StuartMill)在他的著作《论自由》(OnLiberty,最早被译为《群己权界论》)中阐述了社会可以合法给予个人的权利的性质与范围,一般认为是密尔创建了现代社会哲学。笔者以为,社会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社会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人文学科中同哲学、社会学有关的学科,其核心学科是哲学,固然它与很多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作为哲学这个学科的分支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来自哲学。

4.研究对象辨析

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在使用上文中所提到的属加种差的方式对二者下定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在属概念上的区别。由于哲学社会学是将哲学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去研究,所以哲学社会学的的研究对象为哲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由于社会哲学是将社会作为对象进行的哲学反思,所以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与社会结构。在研究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之时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即将社会科学哲学与社会哲学混为一谈,要知道社会科学哲学同样是一门哲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社会科学,与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有很大差异。

5.研究方法辨析

研究方法指的是在研究中发现的新现象或提出的新理论,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与办法。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在研究方法上面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是这两门学科的学科交叉路径不同,从而导致了它们是不同的一级学科(前者为社会学,后者为哲学)下面的分支学科,换句话说,虽然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均为社会学与哲学交叉融合所形成的学科,但由于学科交叉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这两门不同的学科。哲学社会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例如结构功能论理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等)对哲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研究,而社会哲学则是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例如通过思辨或哲学实验等方式来研究社会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分支学科,二者在学科类别、学科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这仅为笔者在相关领域做的一点初步研究,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这两门学科目前在我国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随着对这两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在学科领域方面的界限会越来越清楚、明显。与此同时,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会得到加强,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彼此之间并非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作用的,它们之间一方的发展可作为另外一方发展的基础,并促进另一方的发展,我们在承认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区别与界限的同时,决不能否认这两门学科相互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我们既不能因为有区别就把这两门学科割裂开来,也不能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便将二者等同起来,混为一谈。相关的研究还有待于学术共同体中的专家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证,以帮助我国在哲学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学科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汪信砚.什么是哲学?———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J].哲学研究,20xx(11):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54—20xx)[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xx.

[3]雍奇.逻辑[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60.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

篇8:论杜威的社会哲学

论杜威的社会哲学

古典实用主义在杜威达到顶峰,杜威把从自然科学中总结出来的'思想五步法推广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对传统的社会哲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但从整体上陷入了历史的多元论和改良主义.

作 者:沈鹏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年,卷(期): 9(2) 分类号:B712.51 关键词:杜威   实用主义   社会哲学  

篇9: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Internet进入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提出的`大量新课题,并向传统理论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势产生的影响.

作 者:汪小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北京,100732 刊 名:情报资料工作  PKU CSSCI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WORK 年,卷(期): ”"(2) 分类号:B0 关键词:Internet   哲学社会科学   网上文献  

篇10:试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

试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

试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

摘要: 所谓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以人物为经,其它为纬来研究社会思想的一种方法。荀子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在儒学史上,而且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来对荀子的哲学社会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荀子其人,对荀子所建立的社会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健词: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 荀子 背景 批判 继承

一、荀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人。约生于公元前316年。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从时代背景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春秋时期,奴隶制加速崩溃,在奴隶社会内部,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并日益成熟;春秋战国之交和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向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权,并逐渐具备了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秦始皇最终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中国。荀子就是生活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他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有着要求实现封建大一统的强烈愿望,他的学术活动,他的哲学思想,就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集中统一的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服务的。

从战国时期生产力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那一个时代的生产水平与科学水平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影响了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的“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关于”可以知,物之理“的认识论,就是对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成就所作的一种哲学上的理论概括。

从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客观环境来看,战国时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荀子说当时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年代,正说明那个时候在政治领域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各个阶级和各个集团、学派之间的斗争都是十分复杂、激烈的。这种独特的思想环境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的建立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二、荀子对百家之学的'批判和继承

荀子作为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阶级的斗争经验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对当时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特别是他对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从理论上进行批判总结的结果。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受了道家天道观的影响,道家天道观否定了儒家的唯心主义”天命“观,提出了自然无为的”道“的学说。荀子在此影响下,把天看作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的天;同时荀子又把道家作为神秘实体的”道“改造成为具有规律性意义的”道“,因而建立了他自己的唯物主义天道观。但是,荀子批评老子”有见于多出,无见于信“(《天论》);对于庄子,荀子批评他”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宋尹文学派对荀子思想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是他对他们的批评也不少。

但是荀子又吸收了宋尹学派关于”气“的学说,从而使自己的自然天道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气本原论的基础之上。对于宋尹学派的”虚壹而静“的”心术“论,荀子剥掉了其神秘的成分,把它吸收到自己的认识论中来,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认识论的内容。对于墨子,荀子也提出了很多批评。他对墨子的批评集中在其”非乐“、”节用“,否认礼乐的文饰,抹煞等级的差别等观点上。但是,墨子关于”尚贤“的主张,对荀子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墨子及其后学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积极成果,荀子更是予以吸收和继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认识论和逻辑学中。

对于法家,荀子也是有批评的。他主要批评了慎到和申不害,说”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执而不知知“(《解蔽》)。这是批评慎到片面的法治主义和申不害片面的权势主义。当然,荀子本人并不否认法治和权势的重要,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礼治和尚贤使能的重要。

荀子自称是属于儒家的,但他对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却批评得特别尖锐。他说子思、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非十二子》)。荀子还批判了孟子关于人性善的说法,并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荀子把孔子这个儒家创始人誉为”大儒“,似乎还颇有孔子继承者自居的胸怀。然而从实质上看,荀子对孔子的思想也是采取的批判态度。荀子否定了孔子唯心主义”天命“观,否定了孔子关于”圣人“”先知“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一面(不过他同时也继承和发挥了孔子关于”学而知之“的论点),改造了孔子的唯心主义”正名“论。在荀子的思想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方面,他不但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还有意地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在批判和继承其他学派思想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

荀子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以地主阶级利益为标准,去各家之”蔽“,取各家之”见“,既有批判也有吸收与继承;同时对当时提出来的一些哲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综合百家之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三、荀子观点述要

1.唯物主义自然观。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包括: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关于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天人相分“,他否定了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3.唯物主义反映论。荀子肯定认识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对可以被认识的客观对象的反映,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正确把握了两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杜国庠。荀子对诸子的批判。杜国庠文集,1962.

[2]郭志坤。荀子论”变“.东岳论丛,1987,(2)。

[3]郭志坤。荀子与百家之学。齐鲁学刊,1987,(3)。

[4]邵汉明。荀子天人观论析。管子学刊,1992,(3)。

[5]夏甄陶。论荀子的哲学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6]夏甄陶。荀子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想。人民日报,1961.6. 22.

[7]杨国荣。中国古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4.?

探究环境伦理学本体论基础的批判与反思论文

深层次探讨人生问题的一部力作-读《人生哲学导论》

清明节与中国文化发言稿

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有关思考未来的文章:想的长远一些

对现代科技的伦理预见和伦理评价

精神信仰迷失对照检查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字数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社会哲学新视野--评高懿德新著《未来社会哲学构想》(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愧对蜗牛2022-05-06

审视教育政策选择的新视野2023-03-06

理论创新与坚持五个统一2023-02-19

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2022-07-24

我所认识的诗词作文2022-04-30

全球化时代文学2022-10-26

艾晚的水仙球名著读后感作文2022-12-18

华为精神读后感2023-01-02

关于讲文明的名言2024-02-02

理性在感性中的交织论文2022-11-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