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品经理的基础和能力交互设计(精选10篇)由网友“万泉湖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产品经理的基础和能力交互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浅谈产品经理的基础和能力交互设计
入产品这行只有2年多,作为一个产品新人,一边学一边想,走了很多弯路和顿悟,本文以自身经历、角度来说说在我印象中产品经理的一些理解,
(1)概念理解:
1.PD和PM:正常来说,PD指的是产品设计,PM指的是产品经理,但在有的公司,产品经理统称PD,PM指的是项目管理。
2.产品和运营:有些公司产品和运营是区分开的,团队里有专门负责产品的产品人员,有专门负责运营的运营人员;也有的公司产品和运营不分家,通常产品经理,所以投简历时一定要注意该公司环境、该职位的工作职责——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3.产品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经理:不同的公司对于职称有不同的定义,看过很多产品相关的文章,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产品经理的一部分工作,于是拿产品经理作为目标来鞭策自己
4.战略规划:菜鸟的终极目标是从需求的执行方,上升到产品战略规划,但现状产品的大方向都是老板规划好的,自己在小方面有全完的自主权,通过产品来实现老板的大产品生态圈。
5.产品经理的定义:
引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一段话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成品经理。
(2)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
1)沟通是基础
很多人都会把沟通能力作为自己的亮点提出,其实沟通能力只是一个产品经理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可以说没这项能力,你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包括:
1.输入能力:作为产品需求的发起人、执行者,要具备良好的需求理解能力,从客户、老板、用户那边接到需求,正确理解用户需求;同时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2.输出能力:作为一个跨部门协助的人,产品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项目初期你要拿你的概念去忽悠老板,让老板同意立项。在产品的中期,要组织UI、开发、测试产品相关人,把自己的想法输出给他们,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评审会上,产品评审、UI评审、测试评审等, PRD文档以及后续的开发、测试跟进,确保开发出来的效果符合产品初衷。
3.演示能力:产品上线前的产品介绍、产品培训,作为立项和演示用的产品规划PPT
2)具备市场感觉
我见过的很多产品,其实根本没想好我们为什么要做,市场定位和产品核心价值都不明显,看别人都在做,于是跟风趋势。比如之前的SNS热和现在的微薄、团购门。
要做一个有天分的产品经理,其关键是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进行市场调查,做市场细分,这个市场大不大,有没有前景,做的人多不多,进入这个市场有没有堡垒,需不需要特定资源的优势。通盘考虑了这些,然后利用SWOT,做竞争对手分析,了解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找到机会在哪里,威胁在哪里,并进行分析,我们来做合不合适,合适的话如何制订未来的战略。
3)用户意识
所谓用户意识,并不仅仅是把用户拿在口头上,把用户体验作为说服老板和研发人员的武器。
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是意识,了解和尊重用户的意识;策划最重要的是感觉。所谓感觉,特指你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越了解用户,感觉也就越准,
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对特定用户群,在特定应用情景下的了解。
4)文档能力
如果用时间刻度来衡量产品经理的工作,20%时间在思考,30%时间在沟通,50%时间在写文档。一般来说,产品人员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具体体现在产品所撰写的各类文档中。
说起文档,MRD市场需求文档我也没写过,听易趣的一个朋友说,MRD是市场部人员写的;PRD文档是写得最多的,一份PRD文档包括了项目背景、用户说明、业务流程和原型;竞品分析,狭义上的定义是理清好产品概念后,通常会去看看看市场上相对应的产品有哪些,有哪些功能和设计思路可以借鉴。广义上的竞品分析指的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一个通盘的分析,包括市场、用户、团队、产品细节、运营手段等,然后形成一个报告,比如之前流传的《梦幻西游》;产品说明书指的是产品上线前、交付用的产品介绍说明书,用来做培训和销售卖点的特征。培训手册,用来给内部人员培训的,特别是给面对用户的客服人员,产品人员也是客服支持人员。
5)技术能力
很多人都在讨论产品人员需不需要了解技术,正常来说,产品经理部需要去了解技术的实现手段,但是对于基础的技术原理一定要了解,比如基本的HTML/CSS知识,AJAX的原理、PHP的基础、用户规模对数据库的要求。
6)团队的力量
一般来说,刚入社会,人与人的差别并不明显,学校里教的只是基础的东西。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这个时候需要借用团队的力量。产品经理很多时候都是在协调,协调资源和人员,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3)个人核心技能
如果说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那一定是产品规划能力。
个人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据我理解,个人核心技能一定是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已有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工作方式和专业技能。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等个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学习能力,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成长。
(四)激情、信仰
记得刚入门时,有个前辈跟我说过,我们是互联网的创造者,我们的工作,是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听之,并未记在心上。
,在和我们产品总监的一次聊天中,他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个很成功的产品,他的激情让我很震撼,他提出的口号,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我知道,并不仅仅是一种号召语,而是融入灵魂的一种信仰。
无独有偶,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副标题是“好产品改变世界”、王坚的《结网》的标题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改变世界”、QQ的产品理念是打造人类在线生活社区。
做产品2年多以来,我也发现了自己早已把产品习惯融入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写文章之前总是喜欢先用MM画好结构图、做个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 LIST,隔一段时间会迭代更新、喜欢规范和模板利用,不仅在工作中会运用到,生活中的学习模式、文件管理也如此。
所以,首先,找到你最喜欢的事(产品和行业),做你喜欢的事,你才能充满激情,告诉自己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相信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在改变生活、改变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
来自:joshes.cn/post/18.html
篇2: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当你是产品经理的时候,当你负责一个产品的时候,当你可以判决一个产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
a.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你会怎样?
b.如果你无法判决一个产品?你会怎样?
c.如果你不需要对一个产品负责?你会怎样?
1.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那么你会在其他领域成功么,如设计、如管理、如编程等等?人都都说产品经理,都是万能胶,那么你可以在别的领域有所成就么?
2.如果你不把自己当做产品的生杀予夺的掌握人,你会聆听别人的看法么,看着别人怎么做么?你也许就知道,多倾听别人的建议是多么的重要,
3.如果你不是把自己当做这个产品的负责人的时候,你才会发觉,某个产品,因为有自己的决断才走到今天;你才会发觉,某个产品,因为没有按照自己的判断,才走到今天。这是时候,你是否会淡然的说那么一句,“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4.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你会寻找比你厉害的人来做这个产品的负责人么?这些比你厉害的人会信服你么?
5.如果你不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经理的心态,而是让你的工作不断地为产品的各个部门服务,那么你会为此开心么?
6.就算你被任命为产品的产品经理,可是你能够掌握这个产品么?你了解产品的方向、细节、数据、UI等等么?
7.就算你没有被任命为产品的产品经理,你就不能掌握这个产品么?掌握一个产品有两方面,一种是产品的方向,另外一种则是产品的发展计划并且实施出来,
8.对于产品来说,希望大家都不要太在意职位上的划分,比如你是产品经理,我是设计师;或者你是项目经理,我是QA;或者你是美工、我是前段程序员。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把产品做成,而想把产品做成,大家需要一个Leader罢了。你对于这个产品的贡献足够大的时候,那么你已经是这个产品的驱动者了。而不是那些给你命令,或者给你想法的人。
本文来自:hi.baidu.com/wkcow/blog/item/7277367a341b7ce42f73b34d.html
篇3:产品经理练级攻略交互设计
大家都叫“产品经理”,但做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产品经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话题恐怕也是各位同行都一直在想,也一直想不清楚的吧,我也是,
每次看到各种“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我都觉得有点扯淡,总觉得模型里少了点什么,没错,就是“适用范围”,那一张张漂亮的图,必定只适合某些人,那么,到底是哪些人?于是,我的思路就是忘记一切模型,先去看各种顶着“产品经理”职位的人,他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同?
初想下来,和两个因素有关——内在vs外在,符合MECE原则哦。
内在是指个人能力,无法否认,一个叫“产品经理”的大学毕业生与一个同样叫“产品经理”的,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人,做的事情、需要的能力肯定不同。所以你想想,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能力模型”,都按照这上面的秘籍去修炼,靠谱么?
对于外在,又分为事和人,事指行业,人指团队。行业——决定了产品特点,电子商务的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扩大至软件、电信,甚至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各自的能力模型也必然迥异。团队——拿互联网产品来说,团队里技术同学是否强大?团队里是否有专职的项目经理、用户研究人员?运营同学是否强势?等等也都会使得产品经理最关键的职责有不同。
可以说,我心目中的能力模型,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目前有的能力模型,都是模型作者在他理解的“内在能力&外在事和人”的前提下,给出的一个低维“模型切片”,甚至是一个点而已,往往我们能看到行业的一些限定,比如“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但却很少看到针对团队、个人能力阶段的描述。那么,何人能给出整个模型?苦笑两声,我想到了唯一的答案——大家。每个人给出自己的切片,也许我可以试着去做个拼图游戏。
最近我开始试着做一些总结,也只能是从点到面,先从阿里系说起,抛砖引玉,再听听大家的。首先,我把阿里系的产品经理的终极目标定位“业务Leader”,或者说事业部的头。而起点各种各样,反正是完全无经验的人。行业有了,对于团队,阿里内部各个团队虽说有差异,但和外部比起来总还算相似,可以看看我在博客里有关团队的讲述。下面主要从个人能力的维度切,我参考公司内的Job Model,先划分为2层,其中每一层又细分为3级。
先看最早的3级。
产品经理-0,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或类似能力的其他人员,
能完成明确的功能点,编写PRD,跟踪实施直至上线,这时候,产品经理还是一个典型的“需求分析师”,也常叫“产品助理”。此时的技能要求还偏重于“产品设计”,对于互联网产品,做的很多事情,会与UED团队交叉,特别是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层面。
产品经理-1,约2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的应届生,可以独立负责一个小型产品,或者大型产品中的一个完整功能模块。与上一级别的关键差异,在于不只是被动的接需求,这里的主动性,要求产品经理开始具有用户研究的能力,需求管理的能力。并且,对产品涉及的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能和技术团队一起讨论方案吧。
产品经理-2,工作3~5年的本科生,或者工作约2年的硕士研究生。关键技能是能够独立负责一个完整的产品,有项目管理能力,衍生出来的,就是无授权领导的团队管理能力,特别是跨部门的团队,所以对沟通方面的软技能要求,开始显现。
前3级可以归为一类,其特点是——可以培训出来。所需要的都是一些很明确、很通用的技能。而下面3级,个人成长的关键开始从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要靠不断的实战,与各种前辈交流,加上自己领悟来提高,看书、看资料神马的作用渐少。
产品经理-3,从这一层级开始,已经无法用工作年限来衡量。关键技能是需要有规划能力。能够独立负责一条产品线,比如淘宝网的交易线(旗下包括较完整的产品如购物车、各种垂直市场的特定交易流程……)。此时规划能力的背后,要求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除了功能外的知识也有掌握,比如市场运营层面。
产品经理-4。关键差异是要有一个业内知名的成功案例来证明自己,可以独立负责一条复杂的完整产品线,比如整个淘宝商城。很显然,这个成功案例,只能靠一次至少半年以上的完整战役获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运气。此时,产品经理开始呈现出“业务Leader”的气质。
产品经理-5。关键差异在于有跨职能部门的管理经验,也就意味着到了这一层级,出去就可以做小公司的CEO,或者大公司的事业部负责人,或者直接创业。这个层级的产品经理,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产品团队,对运营策略、公司高层的方向都有着很强的话语权。
个人才刚刚在所在特定行业、特定团队里修炼到中间位置,还要努力,人生苦短,我也没可能去尝试所有的行业和团队,所以,期待你的分享。
该文章出自《iamsujie的产品设计》,原文链接:/uidesign/0907/264426.html
时间是: 2011-09-06 23:52:12 请务必保留此链接,谢谢!
篇4: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交互设计
一个合格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在向技术部提交产品策划方案时,除了详尽的需求说明外,还必须提供清晰易懂的产品原型设计(Prototype Design)方案,优秀的原型设计不仅方便在前期进行研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美工和开发人员理解产品特性,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以下简单聊几句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原型设计是什么
产品原型简单的说就是产品设计成形之前的一个简单框架,对网站来讲,就是将页面模块、元素进行粗放式的排版和布局,深入一些,还会加入一些交互性的元素,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原型设计应该是UI、UE设计师的事情?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UI、UE设计师是将原型做成实际页面效果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流程应该在原型设计之后展开。通常来讲,产品经理才是整个流程中最了解产品特性,最了解用户和市场需求的角色,设计师从设计的角度也许能做得很出色,但是对于产品、用户、市场、业务的理解远不如产品经理深入,准确的讲设计师做的是视觉设计,是将产品原型设计成产品经理的预期状态。如果产品经理只是有个idea,而让设计师去发挥的话,只会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反复纠缠,反复修改,举个例子:淘宝很炫耀的搬出了业务部主管折磨设计师的案例,实际上这是缺乏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或者说产品经理不称职和设计师沟通不够导致的后果。
原型设计如何体现?
纸质:很多人比较推崇纸质原型设计,就是用笔和纸进行产品原型描绘(白板也常常起到类似的作用),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产品经理进行原型构思阶段使用的最佳方式,不过这才是原型设计的第一步,构思和框架基本确定之后,就需要将这个“纸上谈兵”的框架转移到更形象直观的电子文档上,便于后续的研讨、设计、开发和备案。
WORD:这是原型设计时常用的一种方式,在WORD文档建立一块画布,用文本框、图片、控件等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原型设计方案。WORD文档门槛低,使用方便,功能效果丰富,如果一个熟练者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类似实际页面的表现力,我的同事做出来的原型连设计师都夸奖它好比PS设计图一般(不过原型设计不讲求美观,不推荐花费过多精力去修饰)。但是WORD文档的WEB控件不是太好用,交互性也较弱。
VISIO:这也是常用的原型设计工具,它的操作比WORD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进行快速原型设计,但表现力弱一些,毕竟它不是专门的网页原型设计工具。
Photoshop:也有人使用,不过用PS进行原型设计,费时费力,改动很不方便,容易降低效率,PM还是不要抢了UI设计师的饭碗。
Dreamweaver:这是网页设计工具,但是对于功能复杂并且交互性很强的产品,可以通过DW去设计简单的HTML交互稿,这样更有说服力。
专业原型设计工具:iRise Studio、Axure RP Pro、Mockup Screens等都是不错的原型设计工具,不仅具有丰富的web控件,交互性也做得很好,其中Axure RP Pro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都是商业软件,都是E文,而且使用起来复杂一些。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原型设计可能采用的方式会大相径庭,不一定非得使用某种固定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产品经理应该是公司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他必须具备一定的调研能力,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分析力、策划力;他需要懂得市场和用户,也需要懂得产品和内容,甚至还需要懂得公司的战略和运营;另外还要懂得一些设计和程序开发,最后也少不了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可以说产品经理绝不是每样都精通,但肯定应该是样样都懂,他集中了公司所有团队的才干于一身。
当然对于创业团队来讲,有时不可避免的会一个人身兼数职,原型设计也比较随意和主观,但是到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Product、UI、UE、Porgam都需要明确的分工。另外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视UI、UE,却忽视了产品的源头:产品经理,对于中型公司来讲,产品经理才是公司的核心,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会让产品设计开发事半功倍,但是一个蹩脚的产品经理也会让产品陷入困境。
最后简单总结几句:
产品经理也许不是专才,但一定是全才
产品经理不是万能的,他的策划文案和原型设计方案也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
原型设计注定是要用来修改和完善的,不要花费太多精力在原型的外观美化上,除非你本来就很擅长外观设计
不强制你使用某种工具,但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型设计工具;
Comments on “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
fakejobs
01月 25th, at 1:28 pm
我也是产品经理,但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
1.首先你对原型的解释就不够理解原型的意义,“就是将页面模块、元素进行粗放式的排版和布局”这里不过是原型的构思阶段罢了,很适合用纸质原型,但是如果你拿着这份东西交给视觉设计师,保证做出来的产品恐怕是失败的。因为视觉设计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究竟要表达什么,也看不到整个产品的全貌。
2.“加入一些交互性的元素,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这句话可见你对交互的理解有些片面,首先“交互性的元素”就是一个歧义词,“Getting input from users”、“Dealing with data”的元素是不是都算交互性元素?其次,交互元素不是应该后期加入的,你先画了框架,再画交互过程,这样的产品已经脱离了用户的使用的流,而是你头脑中设想的框架,仍不算交互产品。再次,加入你所谓的交互性元素,不是为了形象生动,你已经忘了用户的task,还口口声声说最了解用户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能了解用户是谁,但对用户要做什么完全遗忘了。
3.“UI、UE设计师是将原型做成实际页面效果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流程应该在原型设计之后展开”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产品必定失败。我以为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尽早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并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那部分职责,你应该知道UE知识、运营知识,但是不要以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每个人都不能集中了公司所有团队的才干于一身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4.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起码先管理好这个blog,
比如,这个留言框如此之小,你自己有用过吗?这个细节就阻止了想留很多话的用户——如果你画原型图,你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吗?
5.再比如,每篇文章的留言上面都有红色的链接“read more”,这个链接是做什么的?我已经打开了具体的post,为什么还要read more?点进去还是本篇文章——如果你画原型图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这样的细节?
6.结论:不要以为画原型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管这个人的头衔是产品经理也好、UE也好、PM也好,只要他具备专业的知识。
狂风
01月 25th, 2008 at 2:18 pm
fakejobs,有些误解,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原型设计部分,不涉及产品策划的其他流程,另外原型设计设计只是需求规划的第一步和UE设计师收到方案进行初稿设计完全是两个阶段。
1、原型设计只是产品策划方案里面的一部分,提交给设计师的当然不只是一份原型设计这么简单,这里没有谈论产品策划只是谈论其中的原型设计部分如何做。
2、加入交互性元素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原型设计的,例如使用axure就可以在原型设计里面加入交互功能,只是为了让原型设计可以表现更充分,而普通的WORD文档、图片等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实际上大部分原型设计是不便于表现交互性元素的。而要完全阐释产品的交互,是需要通过流程图、框架图、需求说明文档、甚至HTML页面、PPT、FLASH等其他形式和手段来实现。这里也不是讨论交互产品的完整设计过程,只是讨论“原型设计”部分能够充分表达出来的东西。
3、产品经理只是做简单的原型设计,可以说还只是一个框架图,直接点讲就是阐释一个需求,在前期需求规划部分,产品经理可以调查市场、发动公司其他部门进行研讨、方案决策,最后再形成产品策划方案提交给设计或开发部门。我讲过“原型设计注定是要用来修改和完善的”,这之后还需要同设计部、开发部进行不断的沟通、修正、完善。
我也说过产品经理需要有综合的素质,但不是说他每样都很精通,更需要的是广博而不是专业,他缺乏或者不擅长的地方,需要懂得如何组织、协调、调动其他资源来帮助自己完善产品方案。
4、5、这个blog不是我设计的模板,这些细节也不是我规划的,真的很忙,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在这些模板修改上面,不好用随时更换其他模板就好了,最近blog更新比较少,加上只是属于个人的地盘,更换模板后没有细致检查,改天再换一个,另外程序升级后blog分类都丢失了,现在还没有时间去找回来呢。
6、原型图是谁来做,是职位的归属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原型图不需要像实际页面那样美观,用visio、word作一些框架也同样是原型设计。也许有优秀的UEer,但是通常来讲UE设计师对市场、用户、产品的理解是没有产品经理或者PM强的,不要把产品需求部分的原型设计交给不属于他职能范围的设计师来做。只有在产品经理充分阐释并和设计师充分沟通后,UE做出来的产品才不会总是重复修改。
路人
01月 26th, 2008 at 2:26 pm
1) 我也曾是a品理,搞^0浮
2) 我比^J同「狂L」的{
3) u@ blog 的 UI 好不好用,有co聊
草香。
01月 27th, 2008 at 10:13 pm
同意一楼的观点
如果一定要说PM需要完成什么原型设计的话,那也是仅仅为了表达产品需求的一些概念图,对于设计团队来说仅将做参考意见,真正的原型设计,一定要按职能来分的话,绝对是设计团队的份内事~
PM的重点是将业务需求提炼,控制好整个产品的进度,协调统一好各方面有效率得做事,而不是去业余地做一些专业的事,导致文中提到的“一个蹩脚的产品经理也会让产品陷入困境”。
狂风
01月 28th, 2008 at 2:17 am
草香的观点没错啊,PM只是做原始的结构,不过原型设计的保真度越高,越有助于表达观点和让技术人员理解。
在海内有个产品经理的群组,里面讨论产品经理使用的工具时提到使用Axure RP Pro进行原型设计的比较多,并且呈上升趋势。
www.hainei.com/topic?r[0]=101194&r[1]=101936
另外也有延续本篇blog话题: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的讨论
www.hainei.com/topic?r[0]=101194&r[1]=111456
soune
01月 28th, 2008 at 10:06 am
产品经理通过word做出ue图,然后把产品理念和具体的功能需求给团队里的人详细讲解一遍,会后发个需求list足够了。哪里有那麽多闲工夫做这么详细的产品模型啊!一看就是一个低效率的做事方法,我对你的产品经验表示怀疑。其实,靠一个产品模型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再详细也不行,必须通过需求会议和开发过程中与工程师的不断沟通才能达到高效,保真的产品开发。高效啊!
同时你的blog体验确实不好,写了半天一提交全没了,原来网名和电邮是必填的。建议改为模式框提醒的方式。
Lunatic Sun
01月 30th, 2008 at 12:26 pm
互联网产品团队是需要视情况而定的,大产品需要大团队,小产品只需要小团队,如果资金量大,团队人手足够,那产品经理没有必要提供prototype,架构prototype应该是information architect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团队,资金量小,产品规模小,那么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甚至可能牵涉到后台开发。因为广义的经理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狭义的产品经理我觉得不应该去关注太多技术细节,他是一个掌舵者,而不是一个水手。
斤斤
02月 14th, 2008 at 12:27 pm
个人感觉讨论到了最后变成 工具讨论了。先做好产品经理应该有的基本功比较好。工具嘛,是纸,是文档,是图都没有什麽关系,只要能够让别人了解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应有和运营。
来自:www.kuangfeng.cn/blog/?p=1460
篇5:到底什么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产品经理到底是一个怎样职位呢?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一个刚入行的产品经理,甚至一个资深产品经理或多或少对该职位都会有某种迷惑,资深产品经理、在线投资管理公司Covestor的首席产品官Martin Eriksson发表了一篇文章《What, exactly, is a Product Manager?》,其中给出了自己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理解。译文如下:
我经常会追问产品经理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他们的职责是什么?该如何培养产品经理呢?
Marty Cagan的著作《Inspired》(中文名《启示录》)中曾如此描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去发现有价值、可用且合理的产品。同样,我认为产品经理是商务、技术和用户体验三个岗位的交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须至少具有其中之一的从业经历、对三种岗位都有热情,同时还要与三种职业的从业者有很好的交情。
业务:产品经理首先是一个业务岗位,他的主要职责是把产品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产品经理应全心专注于产品优化,从而达到商业目标,并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技术:如果连产品经理都不知道一个产品该如何构建,那定义该产品就毫无意义了。这并不是要求产品经理会写代码,但懂技术,最重要的是清楚努力方向对于做出正确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敏捷开发中更加重要,因为产品经理是和开发团队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用户体验:这是最后一项但同样是重要的。产品经理在公司里代表用户的声音,他必须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这就要求产品经理跳出团队,以一个用户的身份来测试产品,与用户交谈,从中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尤其是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掌握这么多技能?因为这个角色本身太宽泛,而且变化多样,产品经理每天都会用到这些技能,
首先要为产品设定一个目标,这就需要你对市场、客户及他们存在的你正试图解决的问题进行反复的研究。你必须能够消化掉巨大容量的信息——来自客户的反馈、网站分析所产生的量化数据、研究报告、市场趋势以及统计数据——你必须了解产品市场和客户的所有信息,用创新的思维去整合所有信息,以帮助定义所要研发的产品。
产品定义一经确定,你要迅速在团队中宣传。如果商务团队和开发团队对该产品没有任何热情,这就说明你对产品的定义并不成功,因为你以及产品的成功取决于团队的每个成员对该定义的理解,至少要对此有些激情。
然后,你就要启动项目了。你首先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逐渐完善的线路图及迭代的开发方式可以帮你逐步完成最终的产品目标。这时,你的团队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更好的设计、更好的编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等工作当中。
在接下来日日与开发团队工作的日子里,作为产品的所有者我们要仔细面对。不断对产品进行定义与迭代;问题一出现立即解决;更紧密地管理各项事务,以保证能及时完成该产品。
产品最终做出来后,你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再次专注于数据——观察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走出去和用户聊聊该产品,时时关注这个产品。产品是否解决了正确的问题?用户是否拥有了该产品?他们愿意为该产品付费吗?
然后按照同样的过程重新设计新的产品。这并不是一个瀑布式的开发过程——你不是在一步一步的做产品,而是一次性为多款产品、产品的诸多特性做了准备,在一瞬间把策略转化成了战术。
听起来很艰辛?
确实这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但其中也包含了诸多乐趣与成就。你定义了产品的本质属性、为客户的问题设计了解决方案、和团队的所有成员一起工作、产品成功过程中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是技术世界中的无名英雄——至少我们喜欢这样认为……
篇6:优秀产品经理所需具备的7种能力交互设计
大家好,这篇文章是我让刘奕彤翻译,然后经过我加工,并加上了几句我对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理解,发给大家共享,这里所说的七种能力,是指你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后迈向优秀的产品经理所需具备的能力。
而你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请问问自己,有没有达到“合格的产品经理”这个标准呢?
欢迎大家在下班时间跟我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请胡晓代为转发晓春和颜彦。
一、沟通能力
成功的产品经理必须是优秀的沟通者。
从我所认识的优秀产品经理们分析来看,他们所具有的最共同特征是“在工作中具有优秀的口头及书面沟通技巧”。
为什么沟通很重要?在许多公司,产品经理最为一个决定性角色扮演着沟通枢纽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而在不同角色间有效沟通能力,往细了说,就是与不同的个性类型沟通的能力,即在用不同角色沟通的时候讲不同的“语言”。对于有效沟通来说,重要的是你使用目标听众的“语言”。
例如,大多数工程师倾向于是“内向型”,而大多数销售/市场专员倾向于“外向型”。这意味着,与工程师沟通相较而言,和市场专员沟通时需要使用“另一种语言”。同样地,当你和主管沟通时,相对于“树的级别”而言,你必须把更多的表述重点放在更高层次的“森林级别”,然而许多产品经理却错误的依然跟主管们在谈论着这颗树是多么的美丽。
二、没有权力的领导
成功的产品经理拥有在没有正式的权力下也能成为优秀的领导的能力。
多数公司,产品经理被期望在多个领域扮演“领导角色”。这包括领导项目团队,领导产品策划和路线图,领导跨部门沟通等。
然而,在多数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并没有统筹这些部门的权利。
没有权力如何领导别人?我想说,使用联合影响,谈判,关系网和其他类似技巧。
没有权力是否可能领导?我对此的想法被这个问题总结的很好,我的回答是个反问:甘地和马丁·路得金有多少权力?
三、学习技巧
这点,用我彭毅的话来说,就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擅长做不擅长的事。
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市场变化很快,新技术总是拔地而起。 “差异化产品”在今天不到6个月内产生,有时甚至更快。
我认为多数公司在雇佣产品经理时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他们看重“强悍的专业知识”。
举个例子,一个做软件安全的公司,他们寻找一位拥有5年以上软件安全方面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
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
更好的方法是,寻找一个拥有软件工程方面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并且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对我来说实现的很好,我手下那些最好的产品经理在被雇佣以前,都没有他现在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
四、商业敏锐度
成功的产品经理对基本的商业原则也有很好的理解。
他们了解如何辨认市场机会,竞争分化的重要性,创造成功产品的策略,定价,促进,合作,分析,声明,及其他。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实际上,我接触过的多数成功的产品经理并没有工商管理硕士,但是他们对商业基本原则都有着充分的了解。
五、热爱产品
成功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有一种固有的爱。
他们因跟上市场上新产品的步伐而高兴,和他们的到手的一样多。他们注册了大量的“betas”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软件并使用,等等。
他们为设计好的产品而高兴,即便并不是他们公司制造的。他们讨厌设计糟糕的产品,即便是自己公司制造的。
他们热爱创造伟大的产品,无论它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还是改进现有产品。
六、观注细节
任何事务是由细节组成的,关注细节,是创造伟大产品的必要基础。
Steve Jobs曾经说过:
iMac不仅仅是颜色或是半透明或是外壳的形状。iMac的本质是使每一个元素集中在一起成为最出色的消费电脑。在我们最新的iMac,我坚定我们摆脱了风扇,因为使用一个不会一直嗡嗡作响的电脑工作让人更愉悦。
扔掉风扇不仅是Steve一个固执的决定那么简单,他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工程,计算出如何更好的处理电源功耗,以及如何更好的通过机器散热。这是我们产品出发的核心点,顾客购买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去解决所有这些细节,所以他们容易和喜欢使用我们的电脑。
成功的产品经理观注细节不仅仅是提到产品性能,并且在竞争力分析,项目计划,和几乎每个他们主要负责的活动。
我的话:同样,这种细节体现在你所做的报告中、计划中、任务策划书中。在内容上,请尽可能的描述到实施细节;在表现上,请尽可能的体现一个产品设计师的UI设计细节。如果一个连报告都不能让人愉快阅读的产品经理,怎么指望做出来的产品能有优秀的用户体验。
七、常规的产品管理技能
一个产品经理需要这些技巧来完成日常任务。他们包括写市场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报告,执行竞品分析,创造产品路线,陈述产品性能和利益,定义用户界面,等等。
每个公司都需要这样的技能。这一技能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认为拥有上述六点的产品经理很容易学到这些技能。
篇7: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交互设计
职责是什么?
1、 贴近用户,能从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产品最终是要给千千万万的人使用的,不能非常自我的来想问题,要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并能了解用户如何想,如何用的,这是根本,
另外,自已本身也应是该产品的重度用户,能体验到一个用户使用中的基本问题,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要认为自已就是最终的用户,这是有区别的。
2、 分析需求,能从中提炼出问题的根本
用户的反馈有千千万万,我们要从用户的行为和心理推导出需求的根本,并为此进行验证。分析需求中比较难的不是分析,而是决定用户的需求是否需要满足,如果用户的成百上千个需求全部满足,那定义出来的产品可能是个非常复杂的怪胎。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
a.80|20原则:一方面用户80%的时间作的事,需要帮用户解决,这是用户的痛点;另一方面一个功能的加或不加是不是影响了80%的用户;
b.需求分主次:必要的功能、次要的功能和可以不要的功能;有些功能必须要反问用户很多次,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对你有影响吗?
c.少就是多:举个以前看过的一个例子,就是把一座山(用户需求)如何放在一个小碗中(最终产品)?其实只要把山中的石头扔掉,把里边的钻石放在碗里就好了,石头不是用户所要的。
3、 想像产品,并确定其商业模式
把需求转化为最终的想像产品,并确定其如何实现以及如何赚钱的可能性。赚钱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有些网站有几块产品,其中一块是可以直接赚钱的,而另几块是为其拉流量的,但间接也是钱。
想像出来的产品不应该只是“产品”,他还应包括前期的开发投入,中期的推广,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相关的跟进服务,这中间的性价比是需要算得清楚的。
4、 设计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
需求仅仅是输入,而最终的产品才是产出。对于互联网产品,我比较喜欢把产品分成三层来看,第一层是表现层,第二层是技术层,第三层是服务层,三层的细节如何实现你无需参与(你如有精力当然最好了),但最基本的情况你必须要了解,否则实现的可能性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表现层:需要有能力把界面、交互、细节等都能把握的非常好。有些内容为王的网站通常忽略于此,但一个容易上手,简单有效的产品,才是一个能留住用户,并让其为此口口传播的。
技术层:这里要非常强大,高性能、高稳定、高扩展。这是支持产品快速行走,快速扩张的基础,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让代码的速度跟上思考的速度。
服务层:之前作一些与钱没有关系的产品时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需要赚钱了,这一层就直接显露出来了,这一层感觉很容易被忽略,但他是整个产品一个重要部分,和用户的体验、将来是否还会用你的产品、以及是否会传给别人息息相关,这里要注意一下,用户不好的体验也会传给别人的,
5、 运营产品,最终长期留住用户并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一层,也不用实际要你去操作,但必须要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最终的作到拉用户、留住用户、转化为长期用户,并且第一段的投入产出如何也应该非常清楚。
要有哪些素质?
以下简单说一下,不作再细的说明:
1、 知识全面
用户体验、行业了解、界面设计、技术实现、推广、运营……等都要懂!
2、 善于沟通
能倾听别人所说,和什么人都能聊起来,并能从中挖到问题!
3、 逻辑清晰
思维必须清晰,在每个点上都有明确的是或不的判断,如果有第三种可能,一定是有问题的。
4、 数据分析能力
有这个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能善用数据,有些情况要先作假设、再积累数据、再分析验证!
5、 学习能力
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变化快,要学的东西和要体验的产品太多了!
6、 懂项目管理
这里不能把产品管理和项目管理混淆,一个是关注作什么,一个是关注任务是什么。
7、 有强大的执行力
我们不缺少想法,但缺少能执行出来的人!
8、 有激情有活力
这是爱产品、有责任的一种表现!
9、 领导力
必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谁愿意和你一起战斗,谁愿意为此作到最好!
10、 自省和总结
不熟走向成熟吧!
附注:我现在还非常的嫩,以上只是现在我的理解,也是努力的方向!此版本我把他称为版,希望能在下一年中写出理解更深的版!
篇8:您是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吗?交互设计
序:如果你是一位产品新人,并努力立志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人,此文章不适合你,此文是写给那些不求 上进自以为是的产品人员看的,
正文:
现在不少企业都设立了产品岗位,如产品经理、产品主管、产品专员等。各企业的产品人员的水平落差较 大,各企业内部的产品人员的水平落差也较大。很多产品人员都称自己为产品经理,可他们真的是“产品 经理”吗?他们合格吗?
当然其中也有体制的问题,试想,如果您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与一位水平极差的产品人员都被称做产品 经理,您会不会对这个岗位名称觉得恶心?
我曾记得看过一本讲Web设计师方面的书,作者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有很多美工都很介意别人称呼 他们为美工,希望称呼他们为UI设计师?”,但这类人根本不明白“美工”和“UI设计师”的本质区别, 岗位要求是不同的。就像很多人称呼自己为产品经理一样,每每听到不合格的产品人员回答自己是产品经 理时,心里都在滴汗。
估计有朋友会问: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呢?
请问你有没有说过以下的话:
1.“这个是技术的事儿,与我不相干,为什么老找我?”
如果你说过这样的话,那我告诉你,你没有理解产品经理的岗位标准,产品经理的宏观定义中曾经明确的 说过:“产品经理是对产品负责的人”。什么叫做负责?简而言之事事关己;理解产品经理岗位要求的朋 友我相信你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说出这样话的人请你以后不要称呼自己为“产品经理”。
2.“产品的商业模式,那是业务部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什么是产品的商业模式,我想这一点不用我在重述了吧,我们的中国IT资讯社区上曾经写过这篇文章,试 想,如果一个产品经理不去或不懂得规划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那这个产品的意义在哪里?这个产品的目 标用户在哪里?这个产品的市场在哪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产品,有其生存的意义吗?
3.当技术与UI配合出现问题时,你说:“找项目经理协调去,他管项目,项目奖金他拿得多!”
朋友,您说过类似的话吗?您在说这话时,有没有想过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范围中包括“协调沟通”吗, 您是不是忘记了您的岗位职责,如果您不想协调或不懂得协调,那您能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4.“做市场的太无能了,这么好的产品都卖不出去,真烂!”
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真的全部都是市场的责任吗?做为一名产品经理,您想过产品自身的问题吗?你有没有规划出你产品的卖点,有没有给市场人员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有没有真心实意的帮助过市场人员?如 果你都没有做,那你能算是个产品经理吗?
5.这个技术太烂了,连这个功能都实现不了,还能干啥?
这样的回答,估计在不少企业都出现过,
我想说的是,作为产品经理,您有没有主动的帮助过技术人员, 有没有通过您的资源去帮助技术解决问题。或许你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但你有没有努力过、试过。而不 是一味的抱怨,人不是万能的,您也不是什么都会的。
6.今天领导没交代啥任务,可以放羊啦!
朋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想法。领导不安排任何,你就可以放任自由,不去思考,没有自我的管理计划 ,不去想产品。一个连自己的计划都规划不好的人,能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7.我有n多年产品经验,我不需要学习!
学无止境,这句千古名言,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信息时代的发展是迅速的,信息瞬息万变,如果你不学习,信息滞后,您能规划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性产品吗?
本来想写写什么是职业化的产品经理的,职业化对这些人来说估计还太远,还是先说说什么是合格的产品 经理吧。今天就先写这么多,欢迎朋友们交流。
本文来自:www.xiuze.net/show.php?tid=1970
篇9: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之前有谈过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一些工作内容的感想,或许很多公司来说还没有真正自己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很多中心型公司只有一个角色来做两份的工作,但是与产品经理(简称PD)的合作我想大部分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有些心得,很多时候似乎感觉PD总是和我们对立。很多交互设计师都会和产品经理进行轮番的PK,有PK需求,也有PK资源等等。
其实交互设计师距离产品很近,很多时候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很类似于产品经理。来列举一下产品经理的职责: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点,来分析目前此类产品的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的潜力。个人觉得其中的了解客户需求为重点,很多时候可以从中发现很多创新或改进现有产品的想法。在其中用户研究员(用户体验设计师)观察用户的一些行为习惯。产生市场分析报告。
2.产品设计:
描述产品的定位等内容(包括:产品远景、目标市场、功能描述、产品用例等等),一般公司都会写成一个文档:产品需求文档(PRD)。很多的需求和功能点都会在这个文档中反应出来。在PRD形成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产出物也会出来,那就是Demo。UI Demo包括了产品的界面,交互包括体验方面的设计部分。
3.项目管理:
很多中小型公司内PD还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而很多中大型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经理(PM),
其实主要是确认资源的投入,撰写项目计划,跟踪项目的进度等等。
4.产品宣传:
很多人认为宣传是运营部门的事情,PD只需要把产品做出来后扔给运营部门去负责,这样对于产品的发展是恶性的。其实在产品调研中就应该去考虑后期的产品宣传问题,卖点,如何利用媒体等等的。而且要去考虑收集后期的产品数据,不断的改进产品。
5.产品生命周期:
很多PD不会去考虑产品周期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产品出来了,就沦落到没人去负责它的发展,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或许PD只考虑到一点而没考虑到产品线的发展,所以很多产品的当初就是畸形的。
其实可以看出来以上的PD的职责,也是我们很多交互设计师去考虑了的东西,包括出产品需求设计的方案,分析用户行为。细节的Demo设计等等,都是交互设计师在负责。所以交互设计师与产品的距离是很近的。在我们公司很多的产品项目都是交互设计师来担任,而且交互设计师很容易变成了产品经理。因为两者只是关注不一样,一个关注商业,一个关注用户。但是往往关注了用户,那么商业的价值才会获得更多。
来自: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
篇10:关于产品经理KPI的那些事交互设计
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力的评判标准已经有很多人提出过,比如“素质模型”、“大我小我”等,都很有道理,优秀,甚至伟大的产品经理就是应该包含很多不可量化评定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其产品拥有不可复制的灵魂。但是今天我想分析的是:一个及格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应该是什么样子?不涉及优秀,更不涉及伟大。
一、产品经理的及格线
以笔者的观点,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及格线只有一个,就是完成KPI——这也是笔者老板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完成KPI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绝对是每一个互联网人心中那个“会呼吸的痛”。当然,如果你老板给你设定的KPI没有成为你的痛,那这家互联网公司基本上前途堪忧。
在我看来,能持续(注意:是持续,谁都能偶尔完成一次KPI)完成KPI的产品经理至少应该具备3方面的能力:
1、能理解KPI的达成手段,并分解KPI为多个关键点;
2、能合理设定KPI;
3、在自己负责的产品中,结合用户需求,通过改进产品或其他手段达成关键点。
我在过往的工作中,负责过SNS社区、游戏、开放平台、游戏数据分析系统、婚恋交友等项目的产品及运营工作,本文会结合以上这些产品,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带有量化的谈一谈以上提到的这些能力。
二、理解KPI如何达成,并合理分解
作为产品经理,估计大部分人都接受过老板指定的KPI。这个目标一般来说是一个简单可衡量的数字。例如:“日活跃达到50万”、“日收入30万元”。这个简单的数字是老板的期望值,一般是基于公司特定情况倒推出来的一个数字(例如应付公司融资压力)。如果不能把这个倒推出来的KPI数字拆解开,事实上,我们很难判断此目标是否合理,因此也不具备起到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性。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看看如何简单的把一个KPI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模块。首先,我们定义一些关键字。这里以一个需要账户系统的产品为例进行简单拆解:
新增用户成本:指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所付出的成本;
每日新增用户:不用解释了吧;
新用户存活率:指新注册用户达到一个设定条件的比例(总会有一些注册后再也不使用我们产品的人,因此我们以一个既定条件来确认用户已经激活。游戏中可以以一个等级来判断,其他产品可以用注册后一段时间的活跃度来计算);
有效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用户都不会永远的使用一个产品,一旦超过一个阀值就不再登录,基本上这个用户就“死亡”了(复活比例一般很低),不同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差异很大,比如SNS游戏可能只有1-2个月,而SNS长达数年;
用户登录频率:每天使用一次的产品与每10天使用一次的产品,同样的有效用户数,带来的日活会相差十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效用户在生命周期里,平均多久用一次我们的产品。对于KPI为日活跃的产品经理来说,一个用户每天多次登陆对KPI并没有意义;
访问深度:用户每次使用产品的时间长度或者访问页面数,对于关注流量的产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结合以上6组定义,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请不要纠结例子里的数字是否贴近事实,它们仅仅用以作说明)。假设老板给出的目标是:“在Q2日登录用户达到60万”(不含当日注册用户),老板信誓旦旦的说:“依我看,通过自然增长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狡猾的你觉得这个说法似乎不太靠谱,于是通过讨价还价向老板要到了“400万市场费用”,而当前我们有“8万日活跃”。那么直观上看,我们的目标是在90天内,花完400万,并使日活跃增加52万。那么这个目标到底难还是不难呢?是否可以通过老板所说的自然增长达成呢?
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以上定义的数字,假设:无推广情况下本产品每日新增注册用户4万人,而推广获得的单用户成本为10元,新用户存活率是30%(以注册一周内有2次登录行为来判定为存活),活跃频率为0.2(平均每5天登录一次),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为90天。
首先我们分析下如果单靠自然增长,我们能达到的峰值以及90天后我们能达到的日活数。(在本文中,为了方便计算,我将使用一些近似计算,例如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为90天,其流失曲线应该是一个双曲线,但是为了简单计算,我们近似认为这是个直线,即用户流失速度均等,也就是说在注册第180天的时候,所有注册用户死亡)
日活跃峰值 = 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2*平均生命周期)/2 = 40000*0.3*0.2*(2*90)/2 = 216000
这个公式其实很好理解:每日新增用户40000人,但是有效新增是12000人(会持续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再加上这些有效新增用户每5天才会登录一次,就等于说每天40000新增用户对日活的贡献只有2400人,而每日新增的有效用户每天又要流失掉1/180,也就是说180天后,每日新增就等于每日流失。
至于为什么再除以2,是考虑到新增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也有一定流失,例如还以生命周期为90天的产品为例,在第0日注册的n个用户,在第90日的时候流失的数量为n*(90/180);第1日注册的用户,在第90日流失的数量为n*(89/180)…;第89日注册的用户,在第90日流失的数量为n*(1/180),则流失用户数量为n*(1/180+90/180)*90/2=n*1/4,也就是说新增用户将有1/4流失掉,类推,在达到180天这个稳定值的时候,事实上有1/2新增流失(还不明白的自己研究一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靠自然增长的话,基本上21万日活就到头啦,老板给了你一个比较难搞的任务,而且这个21万还是180天才能达到的数字。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90天之后,单靠自然增长所能达到的日活跃:
首先我们分析下新增用户流失情况,上一段中已经计算,在第90天的时候,新增用户将有1/4流失掉,而老用户(8万日活)将剩下36000左右(为什么是36000,见下一段的2),则90天后能达到的活跃是40000*0.3*0.2*90*3/4+36000=198000,就是说,自然增长的话,Q2结束的时候,你只能有20万活跃用户。
这里说一下上面的几个数字的算法,至于为啥都不讲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
1、任给一个小于日活峰值的日活,计算达到它所需时间: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1+(2*平均生命周期-x)/2*平均生命周期)*x=已知日活*2, 解出x,就是所需时间;
2、计算一个日活在一定时间内(x天)的衰减:准确的公式自己研究吧,要是比较懒直接按照1.2*(x/(2*平均生命周期))来计算衰减,误差不太大,
电脑资料
总之,搞不明白怎么算的人也不用太在意,记得日活跃峰值=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2*平均生命周期)/2就行了,如果是估算,不用那么详细。
既然知道了自然增长根本完不成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一些关键数字,同时要好好利用我们的推广经费。现在我们也来倒推一下,为了达成60万日活跃的目标,我们应该把这几个关键数字改进为多少?假设通过改进,我们产品的存活率变成了0.4,登陆频率变成0.4,用户平均生命周期变成了120天,我们再来看一下4万日新增的情况下,我们的日活峰值及Q末的数字:
日活峰值=40000*0.4*0.4*240/2=768000
Q末活跃=40000*0.4*0.4*90*39/48+40000=508000
有些计算就省略了。
结论就是,如果通过改进产品来极大地提高存活、使用频率及生命周期,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一定能达到60万的目标,但是本Q末的时候,你只能搞到51万日活左右。不过别着急,我们还有400万推广经费,我们可以拿出来提高注册量。
当然,你没可能一天把400万都花出去,变成40万用户。我们假设你的渠道每天最多可以给你带来4万新增(很给力的渠道,有的话一定要介绍给我),你的400万足够应付10天,显然,你应该在Q2的最后两周,使用这些渠道(用的早的话,到季度末核算的时候就用户就流失掉了)。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渠道足够给你补充多少日活跃(笔者此处就不计算十天的用户流失了,因此前面的渠道每日新增上限假设就没意义了):
400000*0.4*0.4=64000
OK,加上渠道带来的日活用户,最终你能在Q末达成57万的日活跃。首先,这个数字虽然还没达到60万日活目标,但是老板基本上能赦你无罪,其次,你其实还可以考虑一下优化每个广告注册用户的获得成本。
收入型产品的考量,还需要增加ARPU等指标;
流量型产品的考量,需要增加访问深度指标。
关于3、5、7日留存率等一些常见指标,其实是换角度考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可以依PM的习惯综合使用。
三、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KPI
聊完了KPI的分解,下面我们分析下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KPI。
可能有PM会说,我不用了解KPI如何设定,因为那是老板的事情。这种观点我很不赞同,因为:1、如果老板设定的KPI不合理,你应该能帮助老板分析,为什么不合理,是资源受限,是偏离目标,抑或其他?总之为了自己也为了公司,应该协助老板制定出一个能在有限资源内最大限度满足核心诉求的KPI指标;2、不想带团队的PM不是好PM,能给下属分配合理的KPI是当老板的一个能力;3、设定KPI的过程中,能帮助PM梳理思路,更好的理解产品及用户诉求,并找到合适的执行路径。
我工作后接受的第一个KPI是“30天后做到日活跃2万人”,而当时的情况是,没有推广费用、1.0版本界面差、性能不稳、产品目标未定、日活50-200人。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个KPI纯属拍脑袋,或者是忽悠我这个刚毕业的学生仔,因此后来必须没完成,不过当时的老板也没有怪罪。
为了避免我们的KPI变成一个从老板到员工都不相信的虚幻数字,首先我们应该依照可以控制的资源投入设定中期产品目标,最好有可参考的对手。比如说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存活率0.4,登陆频率0.4,这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在同类型产品中,我们选取一个较优秀的数值作为目标。
假设你做SNS,想办法去了解一下Facebook、Qzone、人人的用户存活和使用频率,假设他们的存活率分别是0.85、0.76、0.62,而你当前的产品存活率只有0.3,那就代表你的产品有很大进步空间,至少做到0.7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理,如果你做的是生活分类,那就研究一下赶集网、58的用户情况,你不可能让一个用户天天来租房子,但是至少应该能达到同类产品中较为先进的水平。
当你对这些数据成竹在胸的时候,不管是跟上司还是跟下属讨论KPI,都有了可以依靠的基石。还以上面的那个目标为例,假设0.4、0.4、120已经是业内一流水准,你就应该要求老板适当调低预期或者追加预算。当然,我也不认为PM就应该把老板的预期压得很低,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拿了老板的薪水,就应该全力做出成绩,挑战不合理的目标且大获全胜,方显我们优秀PM的核心价值。
四、如何结合产品改进关键指标
最后我们略微谈一谈,如何把自己产品0.2的活跃频率变成0.4。做PM的,一定会在职业生涯内接触到多种类型的产品,那么如何超越具体的产品形态,掌握好不同产品的设计方法呢?我认为虽然产品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并且深入研究用户行为,我们总是能找出改进的关键点。
比如,我在接手一个新的产品项目的时候,首先我会结合目标研究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其成功与否的核心关键,例如我们到底要做交友还是婚恋,首先就决定了我们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婚恋不比交友高尚,但是如果我们以长期稳定的流量为目标,那看起来婚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其次,我个人在做产品的时候,比较重视研究“用户的使用路径”。在核心路径上,抓最容易改进的点切入,一个个做到想要的效果。例如“赶集婚恋”,通过改进Landing页,提升注册转化率(例如使用美女帅哥or真实照片;注册分步or一步;注册选项丰富or简单),通过推荐和排序算法,优化用户活跃(能把合适的人推给合适的人,是刺激用户发现并持续使用的一个关键点)等做法,很大的提升了注册转化率(就是我刚才说的优化注册成本的一个关键点)、用户登录频率等。
本文中的一些计算主要基于去年我在设计“第三方数据分析系统”时候的思考。期待与各位的讨论!
本文作者@李彦 ,任职于赶集网移动事业部社交产品总监。曾任Papaya、UC优视公司产品经理。做过手机社区、手机游戏、婚恋网站、优惠券等产品项目,具有非常丰富的产品及项目管理经验,对无线互联网产品发展有独到见解。
:weibo.com/liyan777,Gmail交流:evan.liyan@gmail.com

【浅谈产品经理的基础和能力交互设计(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互联网产品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关系...2023-04-30
理解业务和用户比做设计更重要2022-04-29
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2023-06-27
豆瓣FM产品体验小结交互设计2022-11-09
闲言碎语:非设计人员的左右交互设计2022-07-28
如何保持用户的游戏体验“流”交互设计2022-09-30
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2022-08-31
帮助是什么交互设计2022-05-22
4399产品经理教你如何优化海量关键词2022-08-01
成为一个顶级设计师的八大秘诀交互设计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