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时间:2023-12-01 08:07:0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isabab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鹿亦有智》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篇1:《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他,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19.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以伐薪为生 ⑵鹿稍长,甚驯

⑶李氏不与 ⑷是夜鹿去

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21. 文中说“李氏深悔之”,请你揣摩文意,说说李氏到底“悔”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9. ⑴ 砍 ⑵逐渐,渐渐 ⑶ 给 ⑷离开,逃走 (4分,每题1分)

20. 他们家门外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 (2分,意对即可)

21. 后悔自己态度不坚决,伤了鹿的心。(2分,意对即可)

篇2:《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④,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 ①博山:古地名。②伐薪:砍柴。③仔:同“崽”。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⑤固:坚持。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家户外皆山( ) ②时值秋祭( )

③李氏不与( ) ④ 鹿稍长( )

1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夜鹿去,遂不归

20、题目“鹿亦有智”中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4分)

21、这则小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3分)

参考答案

18、(3分)①门 ②适逢,遇到 ③给 ④渐渐地

19、(3分)这天夜里鹿离开了李家,于是再也没有回家

20、(4分)

①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②鹿出,至暮必归。

③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

21、(3分)

①从李氏角度看,人还需多善良,善始善终,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能被小利益诱惑。

②从鹿的角度看,信任也要有底限,注意防范潜在危机,多一分智慧。

篇3:鹿亦有智文言文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文言文阅读答案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阅读完成1——4题。(9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以伐薪为生 (2)是夜廘去

2、对“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翻译正确的项是( )(2分)

A、于是让李氏寻找那只鹿,李氏不和他去。

B、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

C、于是向李氏恳求宽限时间,李氏没有答应他。

D、于是向李氏寻求帮助,李氏想不出办法。

3、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1) (2) (3) (用原文回答)(3分)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答案:

1、(1)砍伐 (2)离开

2、B (2分)

3、(1)甚驯,见人则呦呦鸣。(2)鹿出,至暮必归。(3)是夜鹿去,遂不归

4、我们要珍惜、善待自己拥有的一切,否则等到失去后后悔也是徒劳。(2分)

译文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鹿长大一点后,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叫。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来。到了秋祭的时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由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要送上,那个猎户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猎户一个劲地哀求。姓李的人迟疑道:“等我考虑考虑。”当夜鹿就离开了(逃走了),不再回来。姓李的人十分后悔。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阅读理解记叙顺序及作用答题方法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篇4:鹿亦有智文言文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文言文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④,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注〕 ①博山:古地名。②伐薪:砍柴。③仔:同“崽”。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⑤固:坚持。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家户外皆山( ) ②时值秋祭( )

③李氏不与( ) ④ 鹿稍长( )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夜鹿去,遂不归

【小题3】题目“鹿亦有智”中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4分)

【小题4】这则小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3分)

答案

【小题1】(3分)①门 ②适逢,遇到 ③给 ④渐渐地

【小题2】(3分)这天夜里鹿离开了李家,于是再也没有回家

【小题3】(4分)

①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②鹿出,至暮必归。

③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

【小题4】(3分)

①从李氏角度看,人还需多善良,善始善终,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能被小利益诱惑。

②从鹿的角度看,信任也要有底限,注意防范潜在危机,多一分智慧。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课外古文,首先要读通读懂全文,根据文意判断句子和字词的意思。遇到古今异义的`字词,不要望文生义直接用现代义,比如本题中的“与”。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懂全文,联系前后句,弄清关键字词,尤其是古今导义字事,比如“是”,古义是“这”,翻译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写“鹿”动态行为的句子,从中其它鹿的“智”,此出原句即可,不用翻译和陈述。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说,从文中“人”的角度说明对待利益诱惑的态度,从“鹿”的角度来说明“信任”的方法与尺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5:鹿亦有智文言文翻译

鹿亦有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据《小豆棚》改写)

译文:

博山有一个姓李的人,凭借砍柴谋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幼鹿,(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温顺,见到人就呦呦鸣叫。他家四面环山,鹿每次出去,到傍晚必然回来。到了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规定要用鹿祭祀。(由于)官府监督(着),猎人(很)着急,(因为)到了限期(就要)送上(鹿),然而(猎人)一连十天都没有打到鹿,就向姓李的人请求(把鹿给他)。姓李的人不答应。猎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把鹿给他)。姓李的人迟疑着说道:“(请)等待我考虑这件事。”这天晚上鹿离开之后就不回来了。姓李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十分后悔。

句子翻译

以伐薪为生:将砍柴作为谋生的手段。

猎者固请:猎人坚持请求把鹿给他。

待吾虑之:等我考虑一下这件事。

成语“千丝万缕”中的“缕”,是指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文言知识

固。“固”解释为“坚固”、“巩固”、“牢固”,这是容易掌握的.。它还可引申为“坚持”,这含义较难掌握。上文“猎者固请”,意为打猎的人坚持请求把鹿给他。这话也可说成“猎者固求之”。

本文启示

任何事物都有感情,要善待任何事物,不要背叛他们,否则他们会离你而去。

相关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以伐薪为生 (2)是夜廘去

2、对“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翻译正确的项是( )(2分)

A、于是让李氏寻找那只鹿,李氏不和他去。

B、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

C、于是向李氏恳求宽限时间,李氏没有答应他。

D、于是向李氏寻求帮助,李氏想不出办法。

3、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1) (2) (3) (用原文回答)(3分)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答案:

1、(1)砍伐 (2)离开

2、B (2分)

3、(1)甚驯,见人则呦呦鸣。(2)鹿出,至暮必归。(3)是夜鹿去,遂不归

4、我们要珍惜、善待自己拥有的一切,否则等到失去后后悔也是徒劳。(2分)

篇6:《狼和鹿》(节选)阅读答案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理解词语。

①饥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生儿育女——( )

捕捉猎杀——( )

损害破坏——( )

(3)造句。

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中没有了狼,造成_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仅仅”在选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用上这个词语,说明_________。

篇7:《狼和鹿》(节选)阅读答案

(1)①灾荒,本指庄稼收成不好,本文指缺少食物;②像蔓草一样不断扩展滋生

(2)繁殖,捕杀,糟蹋

(3)(略)

(4)鹿群大量繁殖,生态失去平衡毁灭了鹿群

(5)只有,指时间不长;鹿死亡的速度很快

篇8:《狼和鹿》阅读答案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用“”画出有关语句。

2、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这段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人物说的话。

C、表示一种特殊的意思。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A、鹿和狼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B、人们不能保护鹿,捕杀狼。

C、人们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参考答案:

1、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2、因为鹿过多地繁殖,就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

3、(1)C(2)C

篇9:智狐文言文阅读答案

智狐文言文阅读答案

智狐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注释

①知州:官职名称

②取困:自取尴尬

阅读题目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有书室为狐所据

(2)然公爱民

(3)公休牟

(4)董狼狈而归

(5)及其家穿井

(6)其一犬坐于前

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公 爱 民 乃 图 好 名 不 取 钱 乃 畏 后 患 耳 故 我 亦 不 避 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 )被(2)然而(3)停止(4)连词,表示修饰关系(5)等到 (6)像狗似的

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3、鬼神见了你都要回避,何况我呃?

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去了。

篇10:窖鹿阅读题答案参考

窖鹿

田洪波

老甄挖的鹿窖一连七天都扑了空,这让老甄有些急,离筹集鹿品进京献贡的日期越来越近,他几乎每天都要把指头扳几个来回。他呆在山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小心翼翼查看自己挖的鹿窖是否出现了破绽,可每次总是把头摇了又摇。

鹿窖就挖在马鹿经常出没的山道上,被枯树枝、浮土和草皮覆盖着。鹿窖的中间和顶部摆有两层井字形的木杆,两层木杆相距四尺左右,上大下小。担心窖到的马鹿受伤,老甄甚至心细地在窖里悬了一张“网床”,以使马鹿掉下去时四肢能完好无损地被“网床”兜住。他还在鹿窖上放了盐,撒上了人尿,增加气味吸引马鹿。

但马鹿好像与老甄捉起了迷藏,一连多天都没有动静。

老甄多少有些泄气,索性坐在鹿窖一侧,拿出烟锅抽起烟来。烟是上等的烟,但老甄却抽得没滋没味,下意识地叹出声。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抬头,突然看到了一头定定瞅向自己的马鹿。

老甄打眼便知,那是一头带了崽的母鹿,它一点平日里的警觉也没有,似乎被老甄布下的鹿窖气味迷住了,只是犹豫地面向着老甄,两只耳朵不时忽闪着。

老甄的心深渊似地沉了一下。他知道,一贯小心谨慎的马鹿之所以敢与他面对,完全是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所致。他虽然被伏历哈色坎48家猎户推为进京献贡代表,但他也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那会让他不安,一如他当年逃荒到这伏历哈色坎时一样。

那会儿,伏历哈色坎已是皇家围场禁区,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开垦荒地,并小心捕猎,用野兽皮换回油盐、布匹、棉花、针线、锅碗刀勺等,日子才一天天有了色彩。老甄尤其擅长窖鹿,渐渐在伏历哈色坎一带窖出了名气和地位。今年他已窖到了十九头鹿,还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了。

早几天,猎户头领交待老甄说,如此次按期完成皇家猎场所要求进献的鹿数,光绪帝很有可能给伏历哈色坎增加拨付的银两,将其正式建为皇家鹿苑。届时,老甄甚至有可能被封为七品鞑官,那样的话,他的祖坟可就冒了青烟了,这不能不让老甄动心。

老甄轻轻扔掉烟锅站起身,瞅着母鹿慢慢往后退。他不想惊动它,他只是希望它能跟着他往前走。一点点走进他的陷阱。老甄的面色很难看。他有些矛盾,既希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危险,又期望它能够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

以老甄的判断,如果母鹿掉进陷阱,它所怀的幼崽必死无疑。这未免有些残忍。但老甄这会满脑子充斥的全是封官晋爵的事……

有一会儿,他甚至闭了眼睛往后退,他清楚地知道陷阱的路线。

母鹿低下头去嗅盐碱,它似乎很沉醉那个气味,有些贪婪地循着那股气味慢慢往前走。

就这样,母鹿往前走,老甄往后退。

老甄在心里祈祷着,他知道他就要大功告成了。他甚至打定主意,封了官他就洗手不干了,再娶一个二房,给他生个儿子好传宗接代。

但母鹿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惊骇地瞅向老甄,老甄起始没明白,等他回头看时,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他再往后退,就是深不见底的山崖了。老甄的脸都吓白了。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他惊奇地望向母鹿,望向这个似乎很通人性的生灵。他又犯起了犹豫,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制止母鹿踏进他的陷阱……老甄把嘴唇都不自觉地咬出了血,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犹疑之间,“咕咚”一声,母鹿掉进了老甄的鹿窖。随着一声哀鸣,老甄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甄最终在猎户头领那里得到了赞赏,但老甄似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只是机械地忙着备车进京。

二十只高大健壮的马鹿被分装在二十个笼子里,其他猎户筹备的鹿品也装了满满两车,被护贡兵丁护送着浩浩荡荡开向京城。

无论老甄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那头母鹿似疯了般,不断将头别向笼子。

两天后,那头母鹿终于在笼子里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护贡兵头目恼怒不已,下令将他关在了笼子里。

第二天早起,护贡兵丁发现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他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似有什么问题难解一样。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第一自然段写老甄为窖鹿心急如焚,为后文尽管老甄内心矛盾但仍不放弃埋下伏笔。老甄对封官进爵的渴望彻底打败了他内心的挣扎,这突显了老甄的虚伪。

B. 老甄为窖鹿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一连苦等好几天,还承受着感情上的煎熬,可是母鹿却固执地撞死在笼子里,想到前功尽弃,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C. 母鹿很有灵性,它仿佛看透了老甄挣扎的内心,因此一贯小心谨慎的它放松了警惕,并且在老甄即将掉落悬崖的一刹那提醒了他,可还是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

D. 老甄在母鹿被捕后并不高兴,尤其是母鹿决绝地撞死在笼子里使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愧疚和痛苦,最终选择死亡,文章结尾虽在意料之外,但亦在情理之中。

E. 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质朴,但是展示出来的人性的挣扎却震撼人心,文章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做了全方位的展示。

(2)主人公老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结尾“老甄也撞死在了笼子里”,这样的安排是在情理之中的。请简要分析。(6分)

(4)请从社会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的角度探究这篇小说的主旨。(8分)

答案:

1.(1)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A“突显了老甄的虚伪”,理解错误;B“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不仅仅是因为“前功尽弃”,更因为他对母鹿的死感到“愧疚和痛苦”;C母鹿“放松警惕”是因为它“带了崽”并且“它和它的孩子缺少盐碱”。)

(2)老甄是一个窖鹿技术高超,为生计所迫追求功名利禄,但本性善良、良心未泯的猎户。

①窖鹿技艺高超。老甄一年窖到了十九头鹿,差一头就达到皇家猎场要求的数目,并且被伏历哈色坎四十八家猎户推举为进京献贡的代表。

②为生计所迫追求功名利禄。老甄为了达到皇家猎场的要求,捕获救了他一命的怀孕母鹿,来换取封官进爵光耀门楣。

③本性善良,良心未泯。母鹿失去小鹿后自杀而死,老甄也因愧疚和痛苦选择以死谢罪。(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3)小说的这个结尾在前文中埋有多处伏笔:①“他实在不想窖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那会让他不安。”②“老甄有些矛盾,既希望母鹿本能地警觉到,又期望它能走向早已布好的陷阱。”③“他又犯起了犹豫......”④“老甄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⑤“无论老甄在路上怎样照应着母鹿......”⑥“老甄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明确总括出“伏笔”或“铺垫”2分;任意举出一例1分,举出四例,4分)

(4)①从社会背景看,当时,朝廷要求百姓按规定数目进献马鹿,才有可能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封官晋爵,光耀门楣。

②从情节看,老甄精心设计陷阱,引母鹿掉进窖中,又在母鹿死后以死谢罪。

③从人物形象看,老甄面对救过自己一命的母鹿不忍心使它承受丧子之痛,表现出他本性的善良,另一方面,他又想封官晋爵,最终捕获了母鹿。

④综上所述,这篇小说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盘剥百姓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老甄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并对人性的美丑提出了拷问。(三个角度每点2分;主旨2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11:鹿树阅读题答案

鹿树阅读题答案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树根叫住了它。

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来了,在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鹿说:“小鸟什么时候回来呢? 树根说:“也许就在明天,也许就在后天。” 鹿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的。”

鹿回到家,把自己精心装扮一番。哈哈,它完全变成了一棵树的模样。它那枝丫般的鹿角上长着一些树叶儿,风儿一吹,树叶儿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美妙的歌。枝丫间,还开着几朵小红花,远远望去,像绿叶间跳动的几簇红火焰,真美丽。

小鹿装扮好了,在镜子里照来照去,它感到很满意。第二天,它向那个树根走去。小蜜蜂看见这棵会跑的树,笑着说:“你的花朵多香呀,我要在你的花朵里采蜜呢。”

小鹿说:“采吧,采吧,反正我是一棵树。”

一只梅花雀看见了,追着这棵会跑的树,乐呵呵地说:“你的枝丫多漂亮呀,我要在你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呢。”

小鹿说:“我已经答应另一只鸟儿,它答应今天或者明天回来。” “你不是有好几根枝丫吗?我就在你旁边的这根枝丫做窝好吗?”梅花雀请求道。

“好吧,好吧,反正树上还有三根枝丫呢。”

一会儿,又有一只小黄雀飞来了。它看见这棵会跑的树,惊奇地说:“多美呀。我要是能在你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该多好啊!”

小鹿说:“我已经答应梅花雀和一只今天或者明天从南方飞来的鸟儿了。”

“可是,它们只占两根枝丫呀,你还有两根枝丫哩。” “好吧,好吧,反正树上还剩一根枝丫呢。”

一会儿,又有一只小杜鹃飞来了。它看见这棵会跑的树,高兴地说:“真漂亮。你的那些枝丫能让我做窝下蛋孵娃娃吗?”

“可我已经只剩下一根枝丫了。” “这根枝丫能不能留给我呢?”

“好吧,好吧,谁叫我是一棵树呢。树嘛,就是要住鸟儿的呀。” 还有一些鸟儿要来,小鹿只好拒绝了。

小鹿来到树根那里,树根惊奇地说:“多美的一棵树呀。” 小鹿等呀,等呀,还不见那只小鸟回来。

梅花雀、小黄雀,还有小杜鹃已经在选好的枝丫间开始做窝了。那只小鸟还不见回来。

突然,空中响起“嘀哩哩、嘀哩哩”的鸟叫声。一只红嘴巴小鸟飞来了。它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就落在小鹿的一根枝丫上。

小鸟问:“你是我的好朋友──那棵大树吗?” 小鹿说:“是呀。才过了几个月,你就不认识老朋友啦。” “可我的朋友又高又大呀。你,你怎么这样矮小呢。” “是那个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我才变得又矮又小呢。” “噢,原来是这样。那个可恶的老巫婆,真是坏透了!”

突然,小鸟眼睛一亮,看见枝丫间开着几朵小红花。也许是小红花那亮丽的光彩,点燃了小鸟那明亮的眼睛,小鸟惊奇地叫起来:“我的老朋友是一棵不会开花的树,可你的枝丫间怎么会开出花朵呢?”

“是那个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我就变成一棵会开花的树啦。” “噢,原来是这样。那个可恶的老巫婆,鬼点子真多。”

小鹿编了一大套谎言,它真感到有点儿好笑。它差点儿忍不住笑出声来。它高兴地在地上转了三个圆圈。

“我的老朋友是一棵不会走路的树,你怎么会走起路来了呢?” “是那个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我就变成一棵会走路的树啦。” “噢,原来是这样。那个可恶的老巫婆,花样真多。”

“是那个老巫婆,使我变成了这个样子。真对不起,差点儿让老朋友认不出来了。”

小鸟起初觉得它的老朋友变成这个样子有点儿怪,可现在觉得这个样子挺滑稽,挺可爱。它决定在这棵树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啦。它看见这棵树的三根枝丫间已经有鸟儿在做窝,就问:“老朋友,这儿已经有三只鸟儿做窝了,还有我的地方吗?”

“当然有。这是我去年答应你的呀。”

于是,梅花雀、小黄雀,还有小杜鹃和这只鸟儿,一起在鹿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过了一些日子,鸟娃娃孵出来了,大鸟和小鸟一起唱歌,真快活。

小鹿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大伙儿说:“多有趣儿呀,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

17.树答应谁来年在它身上做窝下蛋孵娃娃?[ ](2分) A.梅花雀 B.小黄雀 C.小杜鹃 D.红嘴巴鸟

18.是谁最先发现小鹿变成一棵会跑的树的?[ ] (2分)

A.树根 B.小鸟 C.小蜜蜂 D.梅花雀

19.红嘴巴小鸟为什么在空中盘旋而一时间找不到它的“好朋友”?[ ] (2分) A.小鹿装扮的树矮小了。 B.小鹿装扮的树会开花。 C.小鹿装扮的树会走路。 D.小鹿装扮的树会唱歌。

20.下列是故事前半部分的情节发展顺序,“小鹿把自己装扮成树”是在哪个情节点上?[ ] (2分)

①小鹿答应树根的请求。→②小鹿答应小蜜蜂采蜜。→③小鹿答应梅花雀、小黄雀、做小杜鹃窝。→④小鹿回到树根那里等。

A.在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21.“枝丫间,还开着几朵小红花,远远望去,像绿叶间跳动的几簇红火焰。”作者在这里写“红火焰”在表达情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 (2分) A.更能表达作者更了解红火焰 B.更能表达读者更熟悉红火焰 C.更能表达小红花的鲜艳热情 D.更能表达红火焰的光彩照人

22.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第25自然段(“突然,空中响起??”)到第30自然段(“噢,原来是这样??真是坏透了!”)这一个情节的内容。(4分)

23.作者在创造故事时,采用“反复”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反复中又有“变化”,真有意思。请举一个例子说明。(4分)

24.树根、小鹿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根据文本说明理由。(4分)

25.有读者发现,故事结局一个重要的角色“树根”不见了,应该补上。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在故事的结局处给“树根”补一个情节。(4分)

小学读后感范文600字

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的格言名句

金刚经讲义-福智无比分

对《心经》之“般若”的解析

以理想为题材的作文

曾国藩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讲稿中学生

虚云老和尚经典禅语精选

《佝偻者承蜩》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鹿亦有智》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六祖坛经》大义2022-04-30

明史·丘福、李远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13

初一史记读后感2022-08-10

六祖坛经读后感800字2023-01-28

试论《理想国》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的张力2022-08-02

《卞庄子刺虎》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2022-11-20

车千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022-06-10

卞庄子刺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11-19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2023-08-11

明史?郭子兴传阅读答案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