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9 07:42:49 政治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共15篇)由网友“语数英”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篇1: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渗透式原则

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各方面情况,坚持渗透式原则,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不同岗位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出现安全事故、质量故障等问题后,一味地指责岗位人员,借助降职降薪、甚至解除劳动关系等手段,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同类事故频发,既不利于内部人员稳定,又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借助渗透式原则,在无形中对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面对面教育,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自然熏陶的基础上,不断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则,逐渐提高不同岗位员工的思想觉悟。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多融入员工中,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情感交流中,不断感化员工心灵,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借助多样化的形式促使内部员工信服,比如,讲解、讨论、参观走访,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所开展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确保日常运行中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到实处。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坚持渗透式原则,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巧妙利用说理教育方法,教育工作中犯错误的员工,不要用所谓的条条框框去命令、批评内部员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于这方面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也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提高内部人员综合素养。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

企业想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从员工根本利益着手,根据员工的客观需求,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样化途径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设置专门宣传栏、固定宣传标语、搞好动态报道、强化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科学宣传人性化管理思想,优化完善已构建的管理制度,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使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企业要借助人性化管理氛围,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员工进行具体化教育,使其将自身利益巧妙融入企业利益中,促使局部、整体二者利益有机融合,自觉遵守企业行为准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操作,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也使企业内部更加团结、稳定,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

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个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性格、能力。就企业员工来说,人生阅历、成长环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全方位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要求,尊重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内部不同岗位员工工作能力、优缺点、特长等,开展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内部员工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企业要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难易度等,准确把握员工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制定合理化的培训方案,定期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优化他们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借助多样化的奖惩措施,最大化提高培训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要借助多样化培训,让不同岗位员工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端正工作态度,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自身多样化价值,将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群体行为特征,准确把握群体需求

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根据群体行为特征,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内部员工正确认识自身所在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尤其是自身工作完成情况对企业整体目标实现造成的具体影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企业要借助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员工准确把握所在工作岗位和企业的.隶属关系,清楚自身的职责、权利、义务,避免职权模糊化,及时发现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内部人员结构,最大化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企业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准确把握群体各方面需求,根据他们的生理、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需求,结合工作岗位性质,优化调整员工薪酬,适当提高福利待遇,科学调整工作时间,定期安排体检等。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员工安全需求,比如,职工保障、用工制度、离退制度,企业结合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优化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员工的社交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根据他们自我提升需求,向其提供多样化的深造学习机会。企业要紧紧围绕员工多样化客观需求,优化调整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引导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对内部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五、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要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企业要根据人性化管理具体要求,科学引导内部不同岗位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展现他们在一系列经济活动开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明确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每位员工,多关心他们,有效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多角度培养他们多样化技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建全新的职工成长机制,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多样化价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此外,在人性化管理视域下,企业要意识到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这是确保思想政治科学开展,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根据内部不同岗位要求,围绕员工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等,采用多样化培训方式,大力建设思想政治队伍,培养大批高素质思想政治人才,科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人性化管理质量。

六、结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全方位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同时,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坚持渗透式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等。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道路。

参考文献

[1]朱艳杰.如何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03):117.

[2]黄青.浅谈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5 (02):25-26.

[3]岳鹏.论人性化管理思想在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中的践行[J].四川水泥, (09):47.

篇2: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论文

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研究论文

新时期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讲究法制性,这不但是对活动参与者的规范,更是对于参与者自身的有效保护。高校参与市场行为的角色是民事主体,它与其它参与者一样,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然而,部分高校的在参与市场活动的时候,没有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制性引起重视,给合作方留下了许多的法律漏洞,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分析高校经济合同的差异

高校作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行为,在法律方面与其它任何主体都担任着同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从其自身性质、合同内容以及签订程序上来看,与其它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合同主体差异分析

高校经济合同的主体自然是参与校方。学校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从事教育、教研工作,与其它主体相比,高校参与社会市场行为,主要是为了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其参与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它并不需要得到实质性的经济收入,只要存在于学校教育、教研工作有利的因素,高校都会去参与,如建立校企科研项目等。

(二)经济合同内容上的差异

社会团体,如企业,他们参与市场行为一定是带有盈利目的的,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高校参与市场活动,则需要能够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发展、公共服务发展。因此,在合同内容上,其它社会团体几乎会涵盖一些资金注入与利益分配项目,而在高校经济合同当中,有时是不包含这些内容的。

(三)经济合同签订程序的'差异

高校与合作方签订经济合同,会派遣校方的法人代表与对方进行签约,签约名义则使用学校的名义进行,这就区别于社会上某些以个人名义参与市场活动、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

二、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所讲述的高校经济合同差异及其自身的管理行为,造成了其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下文,笔者举例其中的三项问题进行说明。

(一)合同管理机构的缺失

我国高校所设立的所有部门几乎都是与教育有关的部门,从高校开始参与市场行为以来,就很少有学校设立专业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众多的经济工作、合作管理等工作几乎都是交由学校具备经济管理和公关管理能力的人才进行,这些人往往又担任着学校其它教育工作,多年未从事此类工作,生疏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造成高校经济合同缺少专业人士管理,尤其缺少具备法律知识人才的管理。

(二)合同订立不规范

高校经济合同订立不规范,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最终为突出的问题是其在法律条款方面的不规范与缺失。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签订合同个人或团体独享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如果高校经济合同要作用于高校,就必须以学校的名义,派遣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进行合同签订,而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高校所派遣的合同签订人并非法人代表或授权人。除此之外,高校经济合同的很多内容都存在法律漏洞,未经专业法律人士查看认准。

(三)对于合同条约履行监督的缺失

高校日常教育工作纷繁复杂,在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以后,几乎是没有时间监督自身以及合作方对合同的履行。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拆分出专业监督合同履行的机构,校方对合同履行也并不重视,由于很多的合同并不具有经济的迫切性,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合同履行的早晚。

三、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策略

根据高校经济合同的特点及其合同管理漏洞分析,笔者在法治视域背景下,提出了以下几点经济合同管理策略: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在参与市场行为时,虽然承担了复杂繁重的教育工作,但是既然决定借助外力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就应当好好的利用起这样的资源。所以,高校出击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根据高校发展需求和运行特点,从法律人才的引进入手,建立经济合同签约前准备工作规范、合同签约标准以及合同履行监督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才能够进一步减少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法律漏洞,切实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专业管理机构,并协同学校其它各单位共同管理

专业管理机构专职管理经济合同签订的一切事宜,并协商洽谈对外合作工作,承担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顾问与公关管理,它是完善高校经济合同法制管理的必要手段。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学校对外引进人才,或者是与社会法律机构进行合作,解决合同签订的法律问题,另外,还应从校园内部抽调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才参与经济合同的法律管理工作。使经济合同管理部门与在校其它单位共同进行经济合同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让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的发挥经济合同管理对教育工作的推动和辅助作用,这同时也是学校参与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内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需要了解校方教育工作,同时具备合同管理素质的人才。培养这类管理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高校内部挑选人才进行培养。校方管理人员应当挑选有意向并适合于这项工作的在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可以使用进修、留学、讲座、上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培养,还可以将培养对象输送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培养,提升其法律意识,稳固其法律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法律问题是高校参与市场行为以来最为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其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重视起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问题。

篇3:风险管理视域下的传媒业并购研究论文

风险管理视域下的传媒业并购研究论文

股份制改造、组建大型出版集团,是中国出版传媒业最近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国家深化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国内地即将迎来传媒业兼并的又一波高潮。

并购是财经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微观经济领域关注度较高的重点课题之一。并购的核心目的当然是对绩效的追求,但并购的结局在很多时候却常常与决策者的期待背道而驰,财经研究界的主流结论并不乐观,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研究都表明,无论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收购公司几乎不能获得正的效益;有时候,并购活动不仅没有带来提升企业价值的正面效应,反而有价值损毁之虞。由此可见,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叠加效应并不容易出现在传媒并购之后。为了顺应中国传媒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避免重蹈失败者的覆辙,我们很有必要结合相关案例深入研究影响传媒业并购绩效的主要原因。

传媒业并购的动机

并购动机是并购方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诱因和出发点,主宰着并购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支配着并购决策者的思维和关注点,因此,研究与评估传媒业的并购风险,有必要先从并购动机加以剖析。

实现快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面对文化产业化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内地的诸多传媒机构都在期待、谋划自身的快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媒体业的增长,既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来实现,也可借助并购来实现。但是,依靠自身发展来实现目标,每一步都需要探索甚至反复摸索,必须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因而发展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于是一些拥有资金优势或政策扶持的媒体机构就希望通过并购来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产业发展出现了机遇,若不加紧发展机会就会错过;也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某一资源(如特殊的发行渠道或广告客户源);还可能是为了将传媒业务扩张到一个新的地域或领域(比如纸媒进军新媒体,广电媒体进军平面媒体),通过并购可以迅捷地利用被收购方已经积累的资源。比如,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那场著名的并购,其主要动机就在于:时代华纳希望借助美国在线的平台优势进军新媒体,美国在线则期待凭借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业务作为新的盈利点(尽管事实最终证明这场并购并未实现这样的预期)。

追求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简单说就是经营者通过产业多元化战略,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从而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的降低。对传媒业来说,这种成本降低可能来自对发行、广告或采编等流程的有效整合。范围经济不同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来自不同产品、不同服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是诸多传媒机构展开并购、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主要理由。

追求规模效应。从理论上说,传媒机构的整体规模扩大之后,往往能获得一些收益上的好处,比如规模经济、垄断势力、市场影响力等。随着规模的扩大,不但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从而可以提高收益,而且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垄断势力可以提高自身对上下游的讨价还价能力,以便建构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一家规模较大的传媒机构,就如同一个免费的形象宣传广告,可以帮助传媒机构提升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对吸引读者扩大发行、吸引广告源提高经济收益、对媒体资源进行再开发、对在海内外融资或进军其他产业,以及对传媒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获取特殊资源。中国内地对新闻出版业采取的是严格的审批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刊号、书号等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即使是一些实力显著的出版机构如今也很难再获得新的报刊的出版权,如果想创办新的媒体,扩大阵容,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进行并购。

其他原因。观察中国内地近年来的传媒并购案例,可以隐约发现其中还含有其他较为复杂的原因,比如,前些年国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可行的传媒退出机制,于是有的并购行为是为了降低经营不善的对手的退出壁垒,使其更容易退出市场,从而避免自己陷入恶性竞争;再比如,有的并购行为可能是为了阻止竞争对手对某一目标的并购,使自己能够在某一区域保持优势地位;当然,不少传媒业的并购行为也隐约包含着政治上、政策上的需要或安排;甚至并购还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管理者拥有更多资源、更大话语权的欲望或虚荣心。

传媒业并购的风险

并购目标实现的程度、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决定着并购行为的最终绩效。

第一,通过并购固然能够使某家传媒机构一次性跨越中间状态和过程风险,但由此带来的一次性综合风险也骤然增加。事实证明,媒体兼并的成败关键,在于成熟的商业运作、可靠的现金流量和巨大的回报率等。概而言之,成熟的商业运作是基础,可靠的现金流量是条件(或标准),巨大的回报率是目的。同时,媒体兼并是资本、资源、市场份额、产品种类等的有形兼并,也是管理与文化的无形兼并,①管理文化和企业文化整合中的不确定因素、变量特别多,整合难度也最大,比如,国内外研究者多数都认为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并购之所以以失败告终,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整合的不力。时代华纳作为传统媒体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出新产品。美国在线则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其企业文化是以用户接入服务为导向,以快速抢占市场为首要目标,操作灵活,决策迅速。合并后,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与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②从传媒组织的内在发展机制来洞察,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以及文化整合的失败乃是造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败局的深层“病灶”③。

第二,如果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借助协同效应来实现范围经济,则须评估预期中的协同效应是否真的存在,而且最好能够在小范围内测试相应的收益,之后再做并购决策。还以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为例,由于网络带宽、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美国在线难以消化时代华纳庞大的内容资源。时代华纳的内容没有通过美国在线的网络服务出售给消费者,并未建立成功的盈利模式。双方一直未能找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新盈利模式,对各自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自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以来,美国在线广告营收一直不理想,而时代华纳欲借助前者网络优势发展已有业务的打算也落空。集团公司本来想把跨媒体广告业务当做新的经济增长点,计划将杂志、书籍、有线服务、动画等传统媒体业务与网络服务的新经济运营模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美国在线只是充当了时代华纳的各种内容产品的在线推广工具,④预期中的协同效应没有出现,范围经济则更无从谈起。即使是能够证实协同效应确实比较大,也要考量并购后的大规模经营整合能否得以实现、如何实现,要最大可能地预判其间或未来存在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如果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或迅速增长,那么管理能力将影响其并购效果的实现。处于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传媒业,遇到的问题和关注的重点是大不相同的,自己的成功经验很难移植到其他企业身上。并购之后,随着产业规模的突然扩大,管理结构、组织沟通、人事平衡、调度协调、服务支持等都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面对被并购者规模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更大时,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然而不幸的是,多数管理者高估了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事实上他们很难实现管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甚至一些传媒并购的动机就是觉得对方的管理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并购后可以通过改善管理来提高效益,因此客观评估双方的管理能力是保证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点。⑤

第四,如果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关键性资源,那么对这一资源的战略性认识和深入调查则极为必要。从理论上说,沦落到被收购的媒体,其品牌价值会下降得非常快,同时,其他无形资产,如发行渠道、广告客户、管理经验等更值得怀疑,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低效率。如果是出于获取对方出版权的考量,则应全面考虑国家现行的出版法规与政策,以保证该预期的顺利落实。

第五,并购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过程风险,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财务风险,简单说就是,为并购行为付出的综合成本与最终收益相比哪个更大一些。这是决策者在采取并购行为之前必须反复考量、科学分析的核心之核心。

第六,还必须考虑新并购进来的资源与自己原有资源的共融、协同、互补等问题。华尔街评价每次并购的时候,主要看共融性和互补性,所有的收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从近年来的合并交易来看,最大的利益驱动是为了充分利用跨媒体的协同效果,⑥比如,默多克掌控的新闻集团收购拥有《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道琼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对财经信息的分析和整合非常专业,可以给默多克的新媒体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内容,⑦使得新闻集团在业界竞争中占得先机,因而这场并购就比较成功。

并购的风险管理

只有充分降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并购者才有可能获得收益;只有解决了并购中的全部问题,并购者预期的绩效才有可能得以落实。然而,太多的并购者在并购动机的驱使下陷入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等思维定式,不能清醒而全面、客观地分析可能遇到的并购风险,对并购成功之后的运作缺乏预判,最终造成并购绩效的低下,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要克服这一弊端,并购者至少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建立正确的决策动机。并购方在决策尤其是开始并购行为之前,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要不要并购?并购什么?何时是并购的最佳时机?最佳的并购方式是什么?并购之后如何实现与原有资源的整合?只有如实回答了上述问题,才可能建立正确的决策动机。

尽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侵扰。作为有意转让的媒体,自然会想方设法隐藏或弱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尽量展示光彩的一面,这是几乎每个业主都会面临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所以,对一家媒体进行并购,要通过尽可能长的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来规避风险,绝对不要“闪婚”。相关研究机构认为,一个并购项目至少要做半年以上的调研,应对那些自己最在乎、最有价值或可能有问题的细节进行详尽调查、研判。尤其是跨国、跨地区并购,很容易造成某些重要信息的缺失,其直接后果就是目标媒体定价过高,或致使并购方做出错误的决策。

将整体风险控制在自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包含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做,不逾界,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整合进新并购的业务里;二是尽量多步并购,将每一次并购的投资总量限制在不超过自有资本的某一范围内。

要有多方博弈的心态和准备。初盛传的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将重组并控股中国文联直属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这条消息当时登上了很多媒体。但到该年年底,媒体上又传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文联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珠海成功举行的消息,前者以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的方式接受中国文联直属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中联影视中心经双方确认的全部资产、负债、人员和业务,以及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的全部人员。笔者无意评价这场并购的是是非非,只是想告诉媒体决策层:并购是市场经济主体间的博弈,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多方博弈的心态和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殷晓蓉:《全球媒体兼并:本质特性何在?》,《新闻记者》,(2)。

②④刘兆明:《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合并为何终结》,《新闻记者》,(3)。

③张立勤:《传媒并购的文化冲突成因及其整合路径》,《中国记者》,2010(5)。

⑤王是平:《高层管理团队胜任特征对并购整合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⑥李亦非:《世界传媒集团VIACOM的传媒并购纵横谈》,《中国广告》,(4)。

⑦石莉萍、苏朝勃:《国际传媒并购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篇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同一性

1.指导思想相同

无论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还是企业,都必须坚持我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它本身就是国家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任何一种企业文化若要得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时代的主旋律契合,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应地,企业文化在其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始终贴合这一标准,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2.根本目标一致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使得企业成为有代表性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展现更好的企业形象和生产水平,就这一点而言,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也强调最终的目的是使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强调经济与政治的融合;企业的直接目的虽是盈利,但也要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同,最终获得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3.作用方式相似

作用方式也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其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方式方法,二者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强调宣传工作,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的传播总是以需要一定的载体或程序来呈现,因此二者都必须开展一定的宣传工作使相关理念深入人心;再如工作的实践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都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在实际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理论。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原则

1.二者不可互相代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优秀方针,对政治理念的传播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为世界上优秀企业普遍重视的企业管理方式。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企业的发展不偏离正确道路,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层面。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三资”企业取得很大成功,受到外方的欢迎等。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有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达到的企业经营管理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有着众多的同一性,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2.应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承接上面的同一性而言的,正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才给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最好的方式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践已经表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与企业内部特点相结合,从而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实现更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力后盾,其资源优势是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有力凭证。

3.应尊重规律,促进二者的独立发展

强调二者的独立发展,是与上面的差异性一脉相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其本质属性等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不可能实现完全地融合,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尊重差异,以促进二者的独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般只能通过个别存在,事物的共同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此,共同性和特殊性其实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其开展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工作的不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研究,以致不能发挥正确理论的指导作用;再者,二者都需要加强队伍建设,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队伍都缺乏人才,造成整个队伍素质偏低,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基本属性不同、实施主体不同以及实践力和约束力不同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具备了指导思想相同、根本目标一致和作用方式相似三个方面的同一性。在充分认识二者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基础上,才能尊重差异,遵循规律,做到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篇5:公共性视域下公共体育研究论文

公共性视域下公共体育研究论文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问题

在目前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研究中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这两个概念在认识上存在争议[1-2]、在使用中存在混乱[1],所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研究之中,但是就其研究对象而言都基本一致.通过对文化、教育、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相关概念使用情况的考查,本文认为在体育领域使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可以与其它领域保持统一,因此采用“公共体育服务”这一概念(本文在引用文献时为尊重作者原意仍保留“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使用),也相应的使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郇昌店[3]将国内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含义的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共体育服务体育视为各要素的综合.如肖林鹏等[4]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即由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由核心类、支持类和保障类等三个层面和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信息、体育指导、体育资金、体育政策法规、体育监督反馈和体育绩效评价等九个要素构成.李静[5]所构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由公共体育政策法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体育组织结构和人才、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和公共体育服务经费等部分组成.另一类是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分成多个系统.如王才兴等[6]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市民的基本体育生活需求为目的的、向市民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体育公共服务主体;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体育公共服务信息;体育公共服务便利、体育遗产保护;体育公共服务机制;体育公共绩效评估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人才、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要素综合说、系统综合说,或者是结合要素和系统的广义、狭义说[4],笔者认为评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否合理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必须要符合一个“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7].组成体系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并共同执行某种功能,这种体系的功能由各组成部分所支撑同时又不单独为各组成部分所拥有.因此构成一个体系至少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二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结构;三是各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对独立和特定的功能;四是该体系具有各组成部分所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如果以“体系”的标准对已有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较为随意,同时存在着体系组成各部分功能重叠以及体系总体功能模糊的问题.

2公共性视域下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在拙作《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研究》中,已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公共性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本质特征,公共性是供给主体的理念指引、公共性是供给目标的价值标准、公共性是供给客体的实现基础以及公共性是供给内容的约束条件,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认识促进了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在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认识基础之上,在公共性视域下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展开新的认识.

2.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表征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表征的基础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在明确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基础之上,才能够深入地把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首先,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具有公益性的组织或者个人,供给主体以公益性作为其进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准入标准,因此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会为私欲和私利所主导.其次,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目标是广大社会成员符合公共性价值的公共体育需求,这种符合公共性价值的公共体育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渠道之中得到传送,而不会仅仅屈就于部分社会群体的需要.再次,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客体是广大的社会成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每个人都得到平等的对待,以人为本在其中的含义是以每个社会成员为本而并不是以部分人为本.最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内容应当满足公共需要并带来公共收益,因此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供给与需要之间实现地是一种动态的均衡,能够通过供给与需要的良性互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性表征得以明确之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即可确定为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

2.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

围绕公共体育服务所建立起来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从其表面来看公共体育服务是其核心,确实从表面来看如果离开了公共体育服务那么也就不再需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但是就其实质或者从现实来看通常情况下离开了“公共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固然存在,但已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公共体育服务了.现实之中出离“公共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屡见不鲜,各地花费巨额资金兴建了大量的处于闲置状态的体育场馆,而老百姓的锻炼场地却得不到保证,彩票公益金所获得的体育发展资金被用于各类赛事,但是社会成员能够参与的非常之少.正是出于对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性”缺失的担心,因此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在于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首先保障的是供给主体供给的'公益性.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受制于行政绩效考核的约束,对于可以用金牌和名次衡量的竞技体育投入过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当调节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失衡的结构,保证供给主体在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时所应当秉持的公益性.其次保障的是公共体育需求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并能够得到流畅的传递与反馈.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当保障公共体育需求能够通过良性、顺畅的渠道加以表达并得到上层的重视和采纳,公共体育需求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开端,只有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才能够使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不发生偏差.再次保障的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对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于公共体育供给对象的保障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法规途径,也可以是日常性质的规定和措施,但是都体现了对于公民体育权利和广大社会大众获得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最后保障的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内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水平、供给标准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既要防止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不足也要防止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过度.

2.3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功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

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措施才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因此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功能就是为了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的实现,为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性的实现提供各种支撑与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首先是公共体育服务需要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就公共体育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汇总和上报,系统的要求是客观、真实、快速和顺畅,其所提供的公共体育需求信息是整个公共体育服务供应链的基础.其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依据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进行供给,该系统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供给形式、供给内容、供给标准、供给水平,在供给的这些方面需要以实现公共性作为其根本目标,而在供给的生产环节效率则是决定因素,这正如在使用公共体育资金建造体育场地设施时,政府体育职能机构是出资方但是并不需要它来负责建造,进行建造的任务可以通过招标方式由最具资质、效率和经济的企业来完成.再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系统.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评价系统对于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非常重要,它既要负责对需要和供给系统分别进行评价以确保需要和供给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偏离公共性的方向,同时也要对需要和供给系统的匹配性以及整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转加以监督、评价和改进.

3结语

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本质特征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性认识的基础,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性表征的论述,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应为私利所主导、不屈就于部分群体需要、以每个社会成员为本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在于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由需求系统、供给系统和评价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功能就是为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公共性.

本文作者:汤际澜 楚英兰 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篇6:管理视域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论文

管理视域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论文

我国的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仍然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缺乏深刻的认识、管理机构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偏低等都影响了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出路包括提高认识、理顺管理关系、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同时,应多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一、当前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1缺乏深刻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管理实践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管理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成人教育的现有规模上。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现状的有效了解,实际工作中浮于表面,更为看重数字,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是依靠下级学校的报告,导致与实际存在严重的脱离。

[1]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十几年一贯制,缺乏主动的改变,对于管理的政策不做效果调研,导致管理不能深入到所有学校,引起成人教育学校的抵触情绪。

2管理机构薄弱

农村乡镇成人教育机构科室和人员配置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的数量和业务素质都满足不了需求。对于成人教育的学校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学校各行其是。对于成人教育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也存在着应付现象,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源。有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把握不住工作的要点,付出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

[2]乡镇级的管理机构缺乏独立自主性,很难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地区的成人教育均有着自身的特点。如果不加以适应性的改变,会导致管理方法无法落实、政策不到位。[3]

3学校管理水平偏低

客观上,相对于普通学校,农民地区的成人教育管理难度大,问题多,生源起点低,非常考验学校的管理水平。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具有耐心和信心,具有高超的教学管理水平,能够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现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在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而是凭着热情来到学校,在遇到困难后逐渐安于现状。

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导致部分主管校长和任课教师出现畏难情绪,加上得不到强有力的上级支持,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日常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情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倾向于照本宣科,缺乏为农民服务的主动意识,教育观念守旧,没有意识到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和意义,课下与农民交流少,不了解农民的教育需求,并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导致教与学的偏差,没有将成人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4]在课本的选择、课程的安排、课后的辅导方面都差强人意。对于农民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或者置若罔闻,或者简单答复。

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得不到肯定,普遍缺乏进取心,容易出现懈怠的情绪。管理方法简单,灵活性不足,无法与农村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管理中无法调动农民的兴趣,导致学校生源逐渐减少,影响力削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将知识单方面地传授给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教育成效。

没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即使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奖励,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上进心,导致对职业前途迷茫。

二、解决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水平的出路1提高对于成人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提高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管理水平首先应从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对于农村地区的重要意义入手。作为主管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的领导,应首先认识到提高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农村成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知识水平,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

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开展和完善农村地区成人教育管理的途径。通过学习、技能培训、意义宣传,让教育管理部门和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及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更新原有的管理理念,树立为农村地区教育服务的意识,把握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于农民日益成长的要求,用实际行动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的稳定发展。

制订管理方法前,对当地成人教育的实际做充分的调研,听取一线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农民学生的意见。

市、县、镇、乡都应制订明确的农村地区成人教育发展计划,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农村成人教育管理列入到工作的日程当中,明确办学的发展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对于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明确承认农村乡镇成人教育颁发的学历,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和学校的地位。

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农村乡镇的成人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成人教育的教学评估量化,规范教学实践,实施教学质量问责制,保证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保障成人教育经费的充足,解决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完善教学经费的管理,杜绝肆意的浪费,最大化地发挥投入到农村成人教育资金的作用。

2理顺管理关系

理顺教育部门与成人教育学校之间的管理关系,实现政令畅通,沟通及时,使所有部门和人员都能全力地投入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当中。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适当下放权力,从制度上明确教育管理部门和成人学校的职责范围。

健全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保证教育工作准确到位。涉及到重大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保证决定的准确性,注意决议的效果,建立反馈机制。要虚心听取下面学校的想法,以邮件、电话、面谈等形式交换想法,定期举办专门的交流会,充分听取成人教育学校的反映。

鼓励任课教师、学生,学者都参与到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把短期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统一到农村成人教育管理实践当中,用实际行动保持成人学校教学任务的实现。实事求是,采取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手段,将调查中的想法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和书面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作为制定计划和指导工作的依据。调查研究是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工作方法,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3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

建立一个市县乡级的高效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合理设置专门负责农村乡镇成人教育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所有的人员都竞聘上岗,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公布工作考核成绩,优化管理人员队伍,保证人员学历结构的合理性,组成老中青三代的管理人员队伍。

对于成人教育学校,当地的教育部门实现垂直管理,保证对所在地区成人教育机构的有效掌控。各地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力量和培训,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本,调整课程内容,便于农民理解吸收。

充分调研,听取呼声,结合专家的.经验,达成共识。选择具有多年丰富成人教学经验又精通管理的教师。对于能力有欠缺的人员,采取传帮带和短期培训的方式,快速提高其管理水平。成人教育管理机构既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又要能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学校的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成人学校的校长,要保持与上级领导的信息沟通,自动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全方位监督,虚心听取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立考评绩优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按成绩分配,规范学校教职人员的奖励工资发放,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勇于贡献的工作激情。及时做好总结整理工作,举办教学管理座谈会,所有参会人员都可畅谈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职能部门应明确职责目标,各司其职,保证管理的公证性和平衡性,确保教学经费、教学用品的合理分配。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学校发展的整体布局,兼顾现实和未来的需求,把成人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地区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场所。

4多方面提高成人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

教育部门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成人教育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然后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调整。严肃管理纪律,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条例要求。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由教育主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校的教学实践,一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对于办事不力、工作不认真的人员采取重新学习、调岗甚至调离学校的措施,确保学校形成严谨治学、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教学风气。明确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提倡各个学校向优秀学校和个人学习,形成勇于争先的良好风气。给予教育经费充分的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加强管理经验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邀请专家和优秀分子上课,宣讲他们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思路、收获的心得。对于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实行考核机制,将任课成绩、课时、实际效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所有教职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工作成绩出色的个人,提供培训、晋升的机会,使之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自信心。

编制理论指导、总结,以学习材料的形式发放到学校中,将实际管理经验理论化、体系化。邀请专家和学者,将先进的管理知识融入农村成人教育管理当中,制订完整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务人员的培训方案,借鉴国内外农村成人教育取得的成果,并进行本地化的改造,以适应不同地区成人教育的实际现状。

农村乡镇的成人教育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育部门,必须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全体人员的集体智慧,明确管理政策的计划性、连贯性,注意落实,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篇7: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管理论文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管理论文

一、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效管理应遵循的原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对人力资源的占有需求已开始转变为对人才资源的争夺需求。各大高校应充分注意到这一转变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深刻启示,并切实抓好人才的管理,对人才给予充分重视。换句话说,高校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加强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履行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做到对教师群体的个性和需要尽可能关心和理解,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对希望的工作环境的需要。一方面要做到识人善任,努力发现人才,另一方面要对所发现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更符合本校的实际工作需要,并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鼓励其有所创新发展。

(二)激励原则

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少不了物质及精神奖励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教职工作亦是如此。因此,高校必须将激励制度的建立高度重视起来,以求得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实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措施,尽量满足教师较高的不同种类需求。在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还应构建完整可操作性强的业绩考核体系,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力求客观合理,使其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核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性化的原则,考核的目的应是对教师的激励而非提出各种高难要求,切不可造成过大的考核压力。只有本着激励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其岗位上真正发挥应有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现状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体现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有稳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甚至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严重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奖惩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为不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在奖惩或考核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教师个人利益这一因素,因此常常造成奖惩制度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态度。在职称晋升方面,往往会因为晋升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择优原则的落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

(二)管理过程中民主化程度过低

由于高校是具有强烈学术性质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也都是各个学术领域内的精英,他们与其他企业员工相比,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因此常常会对学校管理的民主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高校教师希望对高校工作的更多侧面有更大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他们的一些需求和个人意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反映并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权益。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教师对目前的民主化程度不甚满意。许多高校虽然也将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原则,但落实到真正的工作环节中来,就常常无法兑现这一承诺,致使民主管理变为一种包装和形式。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目前大多高校都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管理较为僵化,对校内人才的诉求和想法不闻不问,导致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更无从改进,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民主进程和科学发展。

(三)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于各高校来说,其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建设和支持。但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来看,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仍不完善,这些高校的领导阶层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导致大量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高校领导则只注重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轻视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贡献或根本不给他们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因而从未或很少在校内开展针对管理领域的人才培训,致使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匮乏,使整个高校的管理能力降低。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策略

(一)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高校管理具有更浓厚的人文关怀,其首要前提就是建立起充分民主化的管理制度,且民主管理应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主要方面包括考核机制的客观公正、职称晋升的公开透明以及岗位聘任制的全面实行。在这些制度的具体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集思广益的原则,使制度的确立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并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要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秉着求同存异的制定方针对差异化的想法进行集中讨论,力图能够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主原则,并保证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得到落实和开展。在管理制度方面,常常会存在严格有余而人性化不足的问题,这是由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和理性特点决定的。因此,在对这些严肃刻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常会给人以较强的压迫感而显得人文关怀不足。从这一角度来讲,结合高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进行思考,就会发现目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并未将充满温情的人文因素融入其中。由此可知,在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以高校的实际状况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适当地添加具有人文关怀的因素,保留一些合理的弹性和空间,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为人才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优良的环境。

(二)严格推进管理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若要将人文理念真正贯彻到高校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不仅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注意对制度所规定的内容积极落实和严格执行。应该认识到对制度的执行程度是评价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在有效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威慑力和作用。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在主持高校相关工作和活动时,应特别注意实施过程的民主化程度是否到位,对缺乏民主化的管理环节要予以警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因为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民主管理方式与专制管理方式相比,显然前者更有利于从业者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原则在高校这种学术类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使全体教师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就应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说高校必须将民主管理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应使全体教师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每个人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同时,还应充分尊重人才对高校行政工作的监督权利,使其有权对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管理工作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在坚持了民主原则的前提下,还要对民主程度做进一步的思考。对人才参与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要有明确的标准,切实推进高校管理的民主进程。

(三)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否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应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积极参与,并集合高校实际和人才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人才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由精英组成的高校管理队伍。结论: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并针对目前高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围绕着民主管理这一主要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篇8:人文关怀视域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论文

人文关怀视域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迅速发展,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摇篮的输出地,面对着新的教学形势与教学环境的变化,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对此本文将从人文关怀视域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教育管理;发展

管理制度对于现代高校教育影响重大,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促使教育管理工作稳步进行,也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效率,但教育管理并不是一种强制行为,只有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人文观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才能构建人文主义下的和谐校园,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这一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本质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因此其倡导人人平等,追求个性化的思想解放,同时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而这一思想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观点是具有相同意义的,这也无疑从某个方面肯定了人文关怀的现实价值[1]。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这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因此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人们越发的意识到高校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实际,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健康成长,这才是真正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的教育管理体系。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分析

1.严格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当下的大学生以九零后为主,其主要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但是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加强对其管理和约束是有必要的,但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教育管理具有可信性[2]。对此笔者认为有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首先制定切合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其应该摒弃长久以往的陈旧思想,将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条条框框连根拔除,可以与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约束。其次可以依照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如果无法做到按照规章办事,所有的规定也将会是一纸空文,因此当制度制定后,就应该严格遵守,使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体现出管理制度的人文性。

2.细致教育,体现人本精神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也是教育管理者指导学生思想的基础,而为了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教育管理的人本精神,就要小事做起,细致入微的展开教育。对此高校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从过去的管理、教育、服务,转变为今天的服务、教育、管理,时刻确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打破原有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将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转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为学生办一些实事[3]。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以人为本就是对个体机能的一种激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管理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学生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多个层面出发,才能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管理者可以为一些优秀骨干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其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家庭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就要给予其更多温暖和关怀,使其在集体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3.严中有情,融情感于教育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管理制度的确不可或缺,但是面对鲜活的学生个体,只用制度来管束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从情感入手,将情感注入到教育之中。对此管理者要明确这样的概念,严格并不是管死,只有从管理中体现出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才能将无情的制度和有情的教育相结合,使高校教育管理既具有制度化又具有人情化。其次管理者也要体会教育中的“情”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降低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刚性的管理中,又能体现出情的一面,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只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雪峰.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经验谈[J].科教导刊(上旬刊),(03).

[2]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3(10).

[3]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2).

篇9:最优化理论视域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最优化理论视域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论文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内涵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尤克巴马斯基(1927年—1987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拥有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副院长等身份。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克服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学生大面积留级现象,在此后里,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础,潜心教学、研究,结合现实,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与分析工具,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因材施教等多个方面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或者说结构被逐一研究,探明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规律。巴班斯基将这个新的研究方法称之为辩证的系统方法。巴班斯基指出:“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时条件选出最佳方案。”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论,即整体与部分、系统论等方法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等,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状态,选出最佳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条件、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构成了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界定

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最优化也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最优化,易言之,是在某种评价准则的引领下(当然评价准则不能脱离实际),凭借现有各种实际情况达到的一种相对最优化的结果。巴班斯基给出的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有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既定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一种综合安排与控制。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安排与控制的作用,教师须有意识地、科学地组织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案,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启示

教学过程是最优化理论既是一种辩证唯物论与系统论观照下的理论,讲求结合实际,不脱离实际,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教学各个因素的关系;也是一种讲求以最小的投入(比如时间投入、教学设备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获(一定条件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的投入产出理论。巴班斯基也指出:“合理地利用不超过限度的时间和精力能创造最大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最优化思想的实际准绳和最终目标。

(一)研究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前提就是对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准则,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其认知结构和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差距。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教学,肯定不能有的放矢,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很多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基础知识等的研究较少,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条式地执行,其结果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或者事倍功半。

(二)以系统论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各要素发挥整体协同作用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突出的一个特色是强调以系统论的视角看待整个教学过程,力争充分发挥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的作用,并协同联动,起到互相促进、互相配合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包括有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等要素,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尽可能将所有的教学要素看成一个联系的整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化的组合方式与解决方案。高职课堂教学,在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就是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活动。正确看待教学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只有解决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才能解决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学年的整个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对整个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宏观的理解,梳理出一条基本线索,结合每节课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其相互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堂时间管理,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应该遗忘时间这一要素。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强调时间标准,没有时间的限制,任何教学效率都不值得一提。科学的教学策略或者说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没有了时间的限制,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最优化,无法比较哪种教学孰优孰劣。无论是高职课堂还是中小学课堂,教师都应该将时间纳入到教学设计中,系统考虑时间在课堂中的分配与占用,视时间为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合理的时间消费”。课堂的时间管理就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受其他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到最多的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将导致其它两个方面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心理基础

教学过程最终落实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环节上,保证“教”的轻松,“学”的开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终目标。巴班斯基认为“教与学的最优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注重“教”的效果,认为教师教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这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对的。这里所谓的“教”得好包涵“学”得好的要求,如果没有学得好,就无所谓教得好,在此意义上注重“教”是可取的。但是“,教得好”有时会脱离“学得好”的要求,只关注教师的“教”。通过大量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实例来看,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言表达、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在心理方面、在知识方面接受了教师并不过多地关注。纵使教师的“教”非常完美,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学生处在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有研究表明,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时,知识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并不利于引发学生的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因此,为了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并处理二者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引导、组织的配角,创设一种平等、信任、宽松的情境。在此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不但要有知识传递、讨论等的互动,更应该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屏障,为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疏通思想心理。巴氏指出:“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化效果。”当然,巴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个繁杂的、系统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方面的启示也并非以上方面所能完全概括。但是,只要教师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将最优化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哪怕取得点滴进步,将会以此为动力,逐步丰富教学实践,达到所谓的最优化教学。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视域中的课堂教学管理

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进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的设计、控制与引导。对于高职教学,除了一些实践课程,课堂教学还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研究并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受体,是教学活动的内因。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动机、自我约束与控制等,是决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不论如何研究学生,教学设计如何富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如果作为受体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地接受,或者想接受但自控能力差,难以安心于课堂,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课程内容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比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等,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唯如此,学生以其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课程内容才能有效传递,才能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的支撑下有效放大,产生内涵更丰富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纪律的自我约束者,又是知识被重构、被重新理解的组建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其原有的知识、理解为背景,对新的知识加以甄选,然后重组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督促者。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不再搞灌输式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要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以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搭建师生情感交流平台,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活动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学过程不能脱离双方的情感认同之基础,如果双方缺乏基本的认同,教学活动必将陷入僵局,或者教学活动表面和谐,实则空洞无物。课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课堂上,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课堂上的思想交流、课下处理学生矛盾、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等,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之途径,这样树立起的教师形象才是接近实际生活,丰满的教师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亲近教师。当然,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一定要提高,近些年来,高职与普通高校中出现的一些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欠佳,这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与一位职业水准不高、思想道德欠佳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更遑论听其面授课程。

篇10:研究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分析论文

研究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分析论文

摘要:油田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性,这就对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发挥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推动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本文重点围绕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田企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为了确保证油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可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和问题就是重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能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如此也就必然导致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到忽视,有的甚至将思想政治工作当做“浪费时间”,难以给予足够的支持。此外,从油田企业员工角度来看,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付现象,这也是重视程度不高的一种表现,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未充分得到发挥。(2)外界环境干扰较大目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的难度比较大,随着当前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油田企业职工受到西方“西化”、思想多元化的干扰因素很多,思想文化等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这也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增加,很多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于现阶段的基本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流畅性受损,对员工的吸引力不足。(3)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系统现阶段,在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需求以及问题进行设置,有的企业缺乏计划性,往往随机开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散乱性,进而难以形成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较为随意导致了整体落实效果不佳,致使相关工作的落实受到较大阻力。(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就现阶段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而言,其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样也会导致其工作的开展落实效果不佳,成为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思想政治队伍人员素质要求来看,新形势要求他们应该能够针对最新问题采取较为及时的措施进行工作安排,而在现阶段的实际状况中,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无法满足于这一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照本宣科、图形式、走过场,未能重视实际效果。

2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落实措施

为了更好促进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发挥出较强作用,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问题进行逐一优化,其中比较核心的措施如下。(1)充分提高重视程度为推动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关键。要使油田全体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尤其在新形势下,更需要明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为提升油田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最终保障企业整体协调发展而努力。(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为促进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大力强化制度体系建设,依托制度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实,油田企业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制定工作,包括岗位责任制度、计划安排制度、检查报告制度、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控,进而充分保障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落实,促进工作的开展,避免随意性。(3)创新工作模式为了更好促使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企业职工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要重点围绕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开展模式进行创新优化,促使其能够和新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相适应,并且能够充分了解相关油田企业职工的基本需求,如此才能够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具备更强的目的性,最终也能够赢得油田企业职工的认可,达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目的。这也就要求具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应该从内容以及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4)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力为推动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势在必行。为此,必须针对薄弱环节做好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育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时俱进,熟练运用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落实相关任务,对相关问题具有敏感性,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优化。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油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点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强化制度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强化队伍建设,为油田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强化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做好油田企业党建工作[J].化工管理,,(08):55.

[2]鱼小龙.新形势下做好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3]李彤.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当今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创业家,,(03):232.

篇11:云计算技术下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及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实施。信息网络技术已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较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核心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出现的新名词,只带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总的来说,云计算指的是把分布式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计算方式,基于互联网为媒介,向用户提供各种技术说明、数据说明及应用,以方便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对于云计算而言,它是分布式处理、网络计算的发展,对分布式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协同工作。用户连上网络,运用云计算技术使标准化的讯息和数据更加的有效、精确、快速及多量化。云计算主要由计算与编程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虚拟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技术构成。云计算技术不同于其他技术,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其中包括:超大规模、高真实性、高安全性、扩张性、按需求提供等。云计算技术具有独特的特征,即使用成本低,适应范围广泛、高效的运行速度,被各大企业广泛运用。云计算通过电脑进行数据发布,至电脑的算术功能更加强大,使那些繁琐的、量大的计算得到了提高。并且,启用云计算模式,使数据的储存更加的统一化,有利于数据在监管测试中更加的安全。在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中心中,其对数据的统一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化、系统的优化、安全的监测环境和铺排软件,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在云计算平台加入硬件、软件及技术资源,从而促进集中管理的实行,同时,增加动态的虚构化层次,促进了资源、硬软件的全面发展。云计算技术具有可持续性、虚拟化的特点,可持续性的特点,使系统的总体消耗费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云计算的种类可分为公共云、社区云、混合云及私有云。其中公共云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的云平台,进而为公众提证供云存储及云计算的服务;社区云则是在某一区域内使用的云服务,进而为多家关联机构所提供的云服务;混合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所组成的;私有云是指企业内部所使用的云服务,适宜专网向结构采用。

篇12:云计算技术下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企业管理所形成的运用系统平台都向着规模化、多效用化、高效能、高机能的方向发展。以保障企业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的正常运行、对其进行定时调度和维护,完善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发展,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可以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

2.1云计算系统实现

作为多层服务的集合体系,电力云主要由物理存储层、基础管理层、高级访问层、应用接口层四个主要层次构成。云计算系统是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网络存储与设备是以物理存储层为基础的,其所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其云物理设备也不同,这些差异的地理位置及云物理设备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内部网来实现的。基础管理层是采用集群式和分布式系统,促使云中的储存设备进行协同工作,在基础管理层中,还包括机密、数据备份内容。高级访问层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基础与高级应用,通过软件平台来实现安全管理软件快速有效的运行。云计算系统是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接口层是其最最活跃的部分,其系统中的运行管理机构信息及数据获取必需通过应用接口层完成。

2.2云计算的信息整合

云计算的信息整合很多都是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的,如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同享,利用公有信息模型,标准组件接口,让多个企业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流、同享。同时,可利用自动分析与拆分技术,对系统中繁琐的资源进行统一,使其任务变成较小任务。经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某个信息点将请求发云体系实现资源的统一,在请求接到后,将数据请求要求发送给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公用信息平台,依照请求,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储蓄整理、推算。

2.3资源管理与调度

为了完成云计算技术在工作中的的有效使用,应该巩固对资源的处理、调度。其详细运行表现为:起初,为了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定、稳固进行,应该对每一台使用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设施进行整合,对使用者权利、使用者因特网地址、用户终端级别进行整合。另外,描绘计算机资源近状,对Cache、MFLOPS等数据结构进行概述。最后,实现云内部任意终端的探问,运用云调度技能,有效处理云资源,完成对系统资源的灵验、科学整理,便于资源的询问、使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与云计算的应用具有计算速度快、安全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为了使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有效快速的运行,云计算技术还对技术标准合理的进行规范,利用数据模型,完成数据的平稳执行。

2.4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数据安全技术。在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中采用云计算技术,数据的散落式储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问题、系统内的安全问题。在系统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中,保障数据完好,应该对数据处理、用户约束、资源证实、权利管理等各技术的认真分析,保障应用数据的稳定性、整体性。因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云计算技术还要加强对数据的隐秘功能,从而保证数据的稳定性、整体性,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进行维护。就像采用华为技术公司利用IaaS层资源管理软件,有用地解决了数据存在的安全问题。与此之外,数据的安全技术强化系统中的用户数据安全,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共享,保障了数据的交迭。动态任务调度技术。其于企业网络管理系统,其计算方式有暂态、静态等多样性,因为计算时间具有不稳定性因素,且计算之间是具有相互依靠关系,从而便增加了计算任务的调度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网络管理系统的高速运行,在系统的云计算中心,使用任务预分配与动态分配相配合,分布式文件与本地文件相配合的形式,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促使数据运送、调整管理的时间损失降低了一定的程度。一体化数据管理技术。在系统的多种整理中,通过采用一体化数据管理技术与模型的方法来实现数据模型的统一化,以此减少不同模型转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丢失与失误,利用合并的计算数据准则。在当前的的数据模型中,大部分采取EICCIM国际标准,同时使用国网E格式标准数据替换,而关于计算输入数据而言,可使用BPA和PSASP兼并的方法。

3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分为三大层次,即: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及软件服务层。其中基础设施层是面向应用对象,平台服务层面向服务、软件服务层面向用户。在每一个层次中都能够根据功能需求加以细化。并且根据逻辑的顺序,在基础设施层上能够分为数据采集及其转化,并且根据硬件的不同,将其分为用户设备终端、存储设备及其服务器等。此外,在云计算的信息管理中,大多是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形象化转变,并将数据传递到服务平台。同时根据设计及开发的相关流程,平台服务层可分为开发、测试及其运行。每一层都应根据相关设计来进行开发。如:在建立某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时,首先,应对该企业的业务类型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给予分类,查看适合采用哪一种云计算分类。若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适宜采用私有云计算类型,则可采用私有云的管理系统。然后,企业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需要配备足够的服务器设备等。再次,对企业内部IT资源、数据中心等加以整合,并选择较为合适的虚拟化方法,对存储设备及服务器给予虚拟化整合,将已虚拟化的集成管理器给予管理,并将其上传到云计算的平台之中。最后,在软件的服务层,应根据实际的应用对象及其需求进而用户终端提供不同的软件,并设置相应的操作系统。当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技术后,应配置基础设施或功能软件等,最终向服务提供者提供费用,可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对于云计算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影响较大的缺陷即所拥有的隐私保护力不够,且公享资源的较大则是服务提供者所拥有的任意数据,如何在确保资源共享的优点下,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技术是当前流行的新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企业网络安全管理而言也不例外,同样可采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本文则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企业安全网络管理中,旨在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3:云计算技术下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云计算借助于虚拟化技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软件、平台等服务,在下一代网络技术中,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核心技术,它提供可靠、安全的信息存储,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快捷的互联网服务能力。本文则重要探讨云计算下的企业网路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自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篇14:知识管理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知识管理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知识和信息也随之凸显出它们的重要性。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档案实际意义就在于可以真实地记录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企业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科学化,它是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这对企业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科学化;企业管理;档案

一、现阶段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正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多元化趋势正在不断加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而言,档案所起到的信息资源作用正在逐年递增。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而言,档案不仅仅具有将历史记录下来的作用,同时,对于新时代的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具有服务作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利用,不但对于实现档案信息的检索与浏览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也是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一大进步。尽管就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而言,关于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还并不足够,仍有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改进。譬如,很多情况下,企业档案工作往往是被忽略的,大多数时候只是将档案信息做一个简单的目录,从而方便网上进行检索。随着知识经济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由此可见,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社会的必要发展趋势,。因此,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观念。要想将档案管理逐渐摆脱当前的困境,就一定要认识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档案机构的地位每况日下

由分析很多企业档案机构实例可知,很多企业领导由于不了解档案工作,并不重视档案工作。就现阶段的发展状态而言,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机构与档案工作人员正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长时间以来,服务于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档案保管设施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局面,大多数企业的档案机构工作条件难以得到真正地改善与进步。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档案机构经常都会首先或重点被清理。另外,档案管理还有另一大问题就是业务经费不足,这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进行。相比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非常低。同时,在日常企业组织体系构建过程中,档案机构的地位正呈现出一种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使得多数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自豪感收到严重打击,很多人才因此流失,严重阻碍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完善

当档案机构管理过程出现了信息化的电子文件之时,很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常常会选择回避。但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如果过度的依赖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而不积极地寻求改变,一方面,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会使得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管理,还会诱发管理不当等问题出现,从而带来难以避免的工作失误与麻烦。

(三)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化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与企业合并趋势的不断深化与加强,很多档案材料被分散保管到各个部门,没有办法集中且统一地管理档案,由此极易为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带来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的陌生期,一方面大大减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极易诱发工作失误现象的发生,从而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甚至有的企业在档案机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管理出现问题出现了档案材料被盗的事件。由此可见,根本性的档案机构变革是企业档案部的得以发展与壮大的必要手段。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一)知识管理理念概述

随着近年来科技革命的日益发展与进步,知识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知识管理研究也随之掀起了一番研究热潮。知识管理作用于知识,其目的主要在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现阶段的知识管理经营模式下,如何培养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加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才能使得资金和自然资源不再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下,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的发展前途是无限的。简言之,知识管理理念的具体思想内涵在于,通过采取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共享等方式,产生管理企业的相关知识,然后使得这些知识积极地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功能。在知识人才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知识管理亦可以看作是企业的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可以让每个员工都可以接触并将企业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利用,真正地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交给合适的人去做。真正的做到在每时每刻可以找到最需要的知识。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借助知识来获得的,使之真正地做到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起到的作用

企业档案的主要作用在于客观且真切地记录企业活动。企业知识资源的主体已经逐渐转化为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并成为其中的最核心的'部分。同时,企业档案还可以记载了企业员工在生产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时的真实情况。运用企业档案,可以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将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逐渐形成很多的企业显性知识。所谓知识共享,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和传递来实现的,而企业档案对实现它有重大意义。俗话说得好,能熟练掌握的才是真知识。常见的知识信息交流与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语言和书面这两种方式。从概念意义上解释来说是,所谓书面交流主要是依托于文件、档案等方式来实现对于知识的利用以及交流。一旦知识的应用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大,那么,价值实现也会随之得到等同力度的扩大。企业档案是维护企业知识产权,并且避免知识产权受到不法侵害的重要举措,并且,还可以对企业知识创新活动时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客观并真实地记录。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它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知识产权归属于某一企业的法律凭证,具有着证明知识产权的归属者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在对于知识产权出现纠纷问题案件的处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此以外,企业档案的作用还体现在寻找相关领域专家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可以为其提供线索,更是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的教材。在一些企业规模庞大、企业内部结构复杂、企业员工数量巨大的问题处理上时,知识管理的作用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它以系统化的结构对同企业相关的内容进行规律性的记录,而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也可以加快企业新员工的适应能力,可以使得员工以最快的速度投身于工作岗位,并有利于加快员工学习并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进程。由此可见,企业档案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文化一种体现,并且,它也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各项企业活动的运行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理念,知识管理不但是一项管理活动,亦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管理理念。

(三)知识管理是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加之知识经济时代的日趋进步,知识管理这一理念也随之诞生了。知识产品的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其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令知识的价值化为现实,从而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加与退稿。企业的战略资源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而其基本活动是知识结构再整理,包括知识的组织、传递、应用、创新。它不但起到了加深人们对企业档案的价值的认识程度的作用,并且可以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得到重新的审视与发展,从而使得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得到进一步的革新与进步,也可以令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得到新的审视与提高。创新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将改变传统手工操作方式的任务置于首要地位,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来发掘出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也可以采用用现代社会最为先进、最为推崇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当中来,从而使得企业价值得以更大化成熟的实现,从根本上替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

(四)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

知识管理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才能得以实现。想要使得企业生产力的开发得到加强,以及使得企业档案知识得以充分利用,则需要从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变革入手,自始至终将档案管理的任务置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才能使得知识管理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这一档案管理机构的变革使得档案人员已不再仅仅是档案实体保管员,他们可以说是档案知识的管理者,更是属于档案知识的提供者以及决策咨询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起到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企业完善并优化馆藏也是实现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举措。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但需要为电子文件的产生与控制注入大量的工作精力与耐心,并且还需要将完善和优化馆藏资源置于档案工作的基础重点任务当中来。数字化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促进知识管理得以实现的第一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利用也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因素。想要使得知识管理得以付诸实践,一方面,企业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来使得自身档案管理技术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管理活动当中来。当下,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区分的,要想使得档案信息资得以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还需要将建立完整化、信息化的电子文件置于首要地位,并几何建立企业的知识库、提供知识导航等方式,提升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在当前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档案事业要想实现飞速的发展,就一定要主动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这样做,才可以使得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发挥到最佳效果。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

(一)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目标

当下,正处于信息化发展日益强大的趋势,我国企业管理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为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档案知识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化、信息化是当前档案管理建设的主要目标,依据信息管理的不同方式不同来进行相关的分类保存,为今后的搜索和查询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知识型文档,设计、设立标准模板建设与实现提供了基础建设的作用。还要拥护领导的决策,充分了解并分析领导在进行管理决策的事项和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依据组织结构的不同将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方案的分为两项,一项是属于知识资源管理团队,另一项则属于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在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方案的前期阶段,首先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譬如,研究调查管理制度方面、硬件方面、技术方面、人才方面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个方案的主体要素就是研究并制定出实施目标。明确方案的实施要素,再建立保障系统,最后实施要素。综上可知,必须要将原有观念彻底推翻,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壮大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队伍,提高其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推进档案管理逐渐趋向数字化建设,从而促进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蓓.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化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10):91-92.

[2]张淯.知识管理背景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篇15:生态视域下城市水景设计研究论文

生态视域下城市水景设计研究论文

水景设计中经常种植芦苇,其目的旨在吸引与芦苇相关的鸟类、提供水鸟筑巢点、提供植物水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土地保护免受侵蚀。芦苇可在柔软或是贫瘠的基质上生长,尤其喜好含有高养分的土壤。该物种可以容忍相当高的盐度,可生长在潮汐河口和微碱地,以及淡水沼泽。根据芦苇植株的年龄和原产地,其耐盐性可能会有所不同。芦苇的最佳生长地点是在浅淹没区即小于1.5m水深的区域。芦苇具有长且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其根茎在地里伸长交缠;在适当的条件下,单一的芦苇植株每年以1.5m及以上的速度蔓延生长。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创建苇地栖息地与设计苇地处理系统是2个比较常用与先进的设计方法。常见的香蒲和芦苇在浅滩和富有营养的湿地中是具有侵略性的。因此在需要精致水生植物造景或是有其它特殊景观要求的区域应该谨慎考虑与设计,一旦其群落建立起来且没有采取适当的生物控制措施,芦苇和其它一些野生自然植物可能会蔓延至湿地的每一寸土地。限制植株自然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在种植区的周边建造水渠并保证水位超过植株生存的极限水位(普通芦苇和香蒲的生存极限水位为1.5m深,因此控制水位>1.5m);通过实际工程试验,3m宽的控制沟渠即可满足此用途的要求。城市水景中的生态小池塘设计通常采用控制芦苇类野生物种的蔓延生长,其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比较显著。

丰富的水生植物对建立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是很重要的,主要表现在:水生植物群落是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水生无脊椎动物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是低栖无脊椎动物的碎屑食物,供其分解食用;是鱼类的庇护所;为各种草食性鸟类提供食物。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生长快速,适应新建栖息地的能力较强,并且对于后期的人工养护管理需求较低。大多数水生植物物种都可以生长出独立的小植株,从母株分离后随水流飘走,并且许多物种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种子,种子和小植株随水流或通过水鸟的脚、羽毛及粪便寻找到适应生存的孤立水体进行繁衍生长。考虑到水生植物的侵略性,在一般情况下,应努力排除植物群落中的所有非当地水生植物。例如,加拿大水草经常被认为是一个问题物种,这是一种充满侵略性的物种,能迅速支配小型水生植物的栖息地并损害其它生长。控制水生植物侵略性的最好办法是在引种之前避免类似物种的进入。但是,具有侵略性的水生植物也不是不能被设计和应用,如果应用与控制得当,该物种群落也能为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并在补充水体氧气方面作用很大。

自然的城市水景驳岸与水景的开放水域是相互补充的,水域边际为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这些栖息地可以支持一系列色彩缤纷的野花生长,同时也支持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的生活。建立和维持地被花卉植物的多样性是建造边际植物群落的关键,在初期建设时需要快速覆盖地面以排除不良杂草的侵入。在确定设计与引入边际地被植物是合理的方案之后,考虑所选择的地被植物品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品种选择主要有2个主要因素决定哪些品种适合种植在特定地点上,即土壤类型和该地的设计目标。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对其所供养的植物群落有着重要影响,潮湿并且营养丰富的土壤会被生长迅速的植物物种所占领,降低此类型土壤中的高养分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该地应选择引入高大健壮的品种;贫瘠土壤更适于低矮且多样化的地被品种。设计目标:在土壤养分适宜的条件下,植物的品种应遵循该地的设计目标,对于植被结构、植物种群的多样性,以及可选用植物物种,动物是有其特殊的选择权的。乔木和灌木被引入到城市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只讨论乔木和灌木在城市水景中的价值和意义。林地是非常重要的栖息地,是天然的隔音屏障,能屏蔽外界的干扰活动,减弱与遮挡强风,是一些湿地物种的重要补充,也可作为许多野生动物的生态走廊。沼泽和草原植物、乔木和灌木的选择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的设计目标和土壤特性。对于乔木和灌木的种植区域应该慎重选择,不要把乔木种在可能会引起结构问题的地方,如防水层顶部,或是临近大坝与河道驳岸结构的地方。乔木的根系需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生长,因此在播种或移植的时候应该提供植株的生长空间,例如最好沿河种植乔木的时候保持乔木距离河道驳岸12m的生长距离。

大多数城市水景的管理关注的都是如何保持植物群落结构和维持植株生长,而该文则基于食物网原理探讨各种管理城市水景植被的方法。在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中,设计栖息地、恢复食物网是很重要的措施,一些物种对于水生植物的要求较为严格,例如蜻蜓需要有能够生长在适宜水位的植株以供蜻蜓幼虫攀爬和蜕变的环境;而许多水鸟一方面喜欢有植被的地方筑巢,另一方面也喜欢在无植被的驳岸上休憩与水中觅食。因此针对不同的设计目的'和现地要求,在对植物的控制上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

控制水位。水位的控制为水景管理提供了很多好处,同时敏感的水位控制也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管理湿地植被的工具。大多数水景植物都将会受益于特定的水文状况,部分植物由于无法忍受水位变化或涝死或枯死,因此每次水位管理控制都将使得一些植物受益和一些物种被限制[5]。陆生植物通常不能容忍水涝,在5、6月连续2~3d的水涝就可以被淹死;但部分高大的、健壮的植物如荆棘,则需要长期或反复水淹才能使其死亡。利用水位控制设计“鸭沼泽”就是一个生物控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设计建造一个凹浅的盆地,坡比控制在1/20~1/100,如此的缓坡才能保证水位下降时有大面积的潮湿河泥存留。盆地在冬季时达到最大值,平均可容纳水深0.3~0.4m;在夏天进行排水管理,露出泥土,促进1a生植物的生长;春天和秋天通过控制水位可以达到对水景植物的控制,部分陆生植物死亡,种子和无脊椎动物得到释放。该盆地的设计不仅为涉禽类和野鸭等提供了觅食条件,水位以上的岛屿还可作为越冬野禽的觅食之处,也可以通过铺设木瓦来吸引金眶鸻和燕鸥筑巢或种植供野禽食用的植物来吸引野生动物。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其根系均生长在水里并且生长能力旺盛,通过有足够面积的漂浮在水上的叶面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此类物种的生长季是在洪水的高峰期,叶面被水涝淹没,那么就会造成植株的死亡。对于普通芦苇丛来说,大规模的死亡一般发生在持续洪水泛滥1周之后。高大的水生植物如成熟的芦苇或香蒲其植株能够长到3m,如果需要通过水位来控制其种群的生长是不切实际的,并且由于芦苇强大的根系和萌蘖性,如果试图希望在芦苇新芽生长的时候进行水淹以达到控制种群的目的也是不太容易的。由此,经过实践,改进的方法可以采用在芦苇生长季节将植株剪短,然后用控制300mm的提升水位进行淹没,如果把植物高度剪到水下则能控制植物种群,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控制技术。

锄草和放牧。以禾本科、莎草和灯心草占主导地位的栖息地,通常通过锄草或放牧来进行维护。在这类栖息地中大多数的禾本科和莎草是多年生植物,因此通常不会因为与1a生植物竞争而死亡。但是,如果不进行养护管理,这类栖息地却能很快变得矮小和没有营养。锄草可能是更精确的选择,根据目标物种的不同锄草有时间、面积及高度的控制,同时锄草也可以被广泛用来控制各种植被类型。从另一角度看,精度不一定只是优势,许多动物物种,特别是多数无脊椎动物则需要生存在通过自然放牧而形成的不规则植物群落结构中[4]。

燃烧。燃烧这种植物控制方法通常用来管理水景中的生态泥泽和水洼。结合锄草和放牧,燃烧有助于防止植物垃圾的形成,减缓植物腐朽物的堆积。但是,燃烧是一种强烈的技术手段,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在制定植物控制设计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谨慎采用。燃烧会引起一些植物物种的变化,导致植物群落中物种结构的改变,同时一些无脊椎动物和苔藓类植物容易受到影响。进行燃烧最好是在晚冬,此时大部分植物是枯死的,地面冻结,从而燃烧只限于地面的表层,且燃烧速度应快。

修剪。修剪包括砍伐树木和灌木丛,促进植株再次发芽,即使是有病害的树木,除了松柏类,有从被砍下的树桩上再生的可能性。每隔几年修剪树木和灌木丛的植物都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在视线受阻的地方,此技术是非常有用的。修剪也可以用来延长快生树种的生长寿命,如赤杨木。一般情况下,修剪是在冬天进行的,对于大区域的植物群落,修剪是必要的植物控制手段,可以通过修剪确保新生长的茎干,枝叶得到足够的阳光,促进植株生长。2.5对于捕食者的控制在制定保护目标时,可能目标物种会受限于优势物种或是与该目标物种存在竞争关系的物种。面对此类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选择合适的地点或是减少侵扰物种的栖息地以使得目标物种成为优势物种。但是所有对捕食者的控制应该遵循法律,尊重人道,并且要注意确保不会因为人为的疏忽而导致动物的死亡。2.6生物控制生物控制通常指通过控制食物网中的某些特定物种或群落达到控制局域生态系统的目标。在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与方法中,针对水景生态系统的研究大多数的试验都是基于控制鱼类数量来实现设计目标的。在局域水生态系统中,鱼类是捕食者或是消费者的角色[2],但是通过控制鱼类的数量达到控制局域水景生态系统的目的,其收益往往很短暂,并且鱼类的迁徙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复1次,人力成本较高。生物控制的另一种形式是使用草鱼控制水生植物。草鱼适合生存在温水中,水温在20℃,并且该物种只能被引进到封闭的水域中。

在城市生态水景设计中,设计师们对于植物群落的选择与建设高度重视,并通过了大量的试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广泛的水生植物群落被试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水景用地上,结果表明,能够适应城市水景生态环境、生长良好并且维护管理需求较低的植物包括草芦、宽叶香蒲等。这些人工种植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同天然的湿地一样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实际效果确认了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在水处理和鸟类栖息地保育上都有重要贡献。总体来说,通过建造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已经受益于这些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安全可靠的好处。但目前为止,城市生态水景系统由于规模较小的原因,没有具体恢复和形成完整的食物网系统,只是吸引了少部分鸟类和鱼类,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加和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将会逐步创造出更具价值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为城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

浅析后现代视域下打工诗歌现象论文

电视媒体下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的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农民工和谐劳动合约关系论文

开展体操课的难度和重点路径创新论文

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

试论互联网视域下中职美术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从和谐语言做起-浅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的财务管理述职报告2022-11-0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2-04-30

优秀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2022-07-16

差异趋同: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2022-09-18

财务管理述职报告格式2023-06-18

本体论视域中的人文教育2022-04-30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分析论文2023-02-08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2023-03-19

循环经济视域下语言管理人才优化论文2023-02-08

浅析经济学视域下卫生经济的政策导向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