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artl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手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征[1]。在手术室手术过程中,任意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患者最终的手术效果,进而引发护理风险[2]。护理管理作为手术室手术的重要保障,其护理管理质量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理效果[3]。常规管理方式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效果欠佳。该文从该院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产生的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中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15名。年龄范围处于26~39岁之间,平均年龄(32。5±2。7)岁。在该组别的15名护理人员中,副主任护师为1名;护师5名;护士9名。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5名,专科及以下护理人员10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共计15名。其年龄范围处于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33。4±4。9)岁。在该组别中,主任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0名。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共6名,专科及专科以下级别的护理人员9名。
对照组护理人员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学历这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在患者术前8 h,分析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②当手术室护理任务结束之后,及时总结该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护理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分别为: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状况。评分项包含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不满意5种。观察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
1。4 评分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所提供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需按照如下标准完成:5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比较不满意;1分,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该文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3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方面:1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2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4次;3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超出观察组1次;4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与观察组评价次数相同;5分维度的对照组评价低于观察组9次。统计结果表明,在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得分,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对照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共出现了3次护理风险,其护理风险几率为20。00%;观察组15名护理人员在为15例手术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护理风险。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含切口感染、意外伤害等多种类型[4]。对于患者而言,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可能会加剧病情,对患者预后影响大[5]。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6]。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应该利用风险意识管理替代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7]。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会发生相应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将风险意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医院的声誉会朝向积极方向不断提升。
4 结论
医院应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风险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从实际的护理经验中习得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冰野,丁丽英,谢卫珊,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護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42—43。
[2] 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7):596—597。
[3] 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S1):327。
[4] 林丽。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6):154—157。
[5] 徐东霞,祖丽皮亚·斯迪克。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1):252—253。
[6] 文孝群,刘英妮,曹炜。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33):240—242。
篇2: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月至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参照组和风险意识组,参照组12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风险意识组121例,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参照组风险发生率18.2%明显高于风险意识组4.9%,而且对护理满意度70.2%明显低于风险意识组88.4%,两种管理方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篇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成为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内风险高发的地点,由于手术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具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并且高复杂性,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管理,增加风险意识成为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的手段[1]。本研究对202月至20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2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现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年2月至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参照组121例,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范围为(45.3±7.1)岁,其中急诊手术59例,择期手术例62例。风险意识组121例,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22~65岁,平均年龄范围为(43.1±5.5)岁,其中急诊手术60例,择期手术例6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意识管理,具体方法为:
①增加手术室护士风险意识、防范方式和应急处置的能力,组织手术室护士提高风险意识的学习度,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应急处置风险发生的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保证手术室护士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②实施人性化管理,手术室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在排班上要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减少手术隐患,促使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③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改正。
④合理安排手术,手术室的工作量大,要合理安排手术,注意手术台的准备,避免在手术室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造成手术延误的情况。手术室护士要具备责任意识,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准备手术需要器械,核对药品、器械数量,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指导工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明显高于风险意识组,并且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风险意识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项,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优秀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还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风险的发生[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护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还要承受大量的工作内容,并且不容出现差错[3]。一旦在护理工作中发生差错,不仅给患者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有效的护理管理能降低护理工作的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是风险高发地,从患者的安置、手术治疗、护理操作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要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防护的同时,还要仔细的进行配合,防止自我伤害、对他人伤害和对患者伤害的发生[4]。
风险意识是针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对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为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同时,为规避风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请患者填写对护理满意情况,通过问卷分析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纠正,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本研究中,采用风险意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并且发生风险的概率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淑芳,李梦洁,范世英。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3):119。
[2]胡元川。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意识研究与探索[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11):147—148。
[3]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139—140。
[4]林翠芳,潘洁琼,陈惠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11(14):739—741。
篇4: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 要: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
关键词:发表护理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必须要高度集中精神,尽量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对其护理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很多医院纷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让手术室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安全化,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目前,风险管理己经成为了护理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近年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随机选取我院自5月~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在20之前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自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各占总数的57%和43%;年龄在18~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8.6)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2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8例,各占总数的32%和68%。对照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各占总数的.59%和41%;年龄在16~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5±9.2)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6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4例,各占总数的36%和6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其风险处理能力的训练;(3)对医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其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的精神充足;(4)科学划分护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的患者合理为其调配医护人员;(5)建立和完善风险反应机制,手术之前预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故作出评估,并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6)真实和仔细地记录全手术过程和患者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原因;(7)随时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急诊手术,并保证有急诊手术患者入院时能够及时调配到足够的人手。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投诉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其中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2例患者投诉、9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1%、2%、2%、9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3例切口感染、1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5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9例患者投诉、8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6%、5%、9%、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临床手术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风险事故,手术室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其往往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影响,并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医院应当在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应当要贯穿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要对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进行认真准备和操作,并提前预估好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故,从而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100例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证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篇5: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我院护理部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出精细化管理。病房实行护理站前移,手术室作为一线科室为了迎合医院发展需要,多次召开科室质控会议,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回头看,从中找出了很多不足和缺陷,其中有很多好的思路、管理方法、管理措施等落实不到位、做的不具体,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1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质控内容及岗位流程。
1.1 年初根据医院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科室规章制度,对科室每项具体工作都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科室的质控内容,将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又经常容易犯的错误纳入科室质控管理,如术中配合:巡回护士坚守岗位问题、各项有创操作前告知问题、手术间环境管理问题等;组织纪律方面进行细化:迟到30 min和迟到1 h有明显的处罚区别;迟到一次和迟到三次有明显的区别;事假和病假有明显的区别;工龄假和病事假有区别。对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有创操作每月进行个人一次性成功率统计;工作量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
1.2 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使工作说明每个岗位的操作室,每一道工序,具体到每一个事件做,责任到人。如助理护士,专门接送手术病人,需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但三个工作也有差异,分别为A类,B类,C类,具体双方在共同的工作,也有明显的差异。的不同,因此工作流。人性化护理到每一个岗位,围绕服用的患者为中心,以工作,比如护士,护士,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病人。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无处不在,考察,在手术过程中的合作,术后随访反映在责任由术前的位置。另一种仪器室护士岗位,从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供应具有特定职责,并会使用,维护,监控各种消毒,使用大型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包含在责任范围;还包括用于教育设备,教学与新护士实习生,研究生,新设备,新设备的培训。
2 创新服务措施
2.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员工作弹性工作轮班制度,保证了操作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实现部门,临床和三护理人员满意的效果。
2. 2 向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娱乐的玩具,防止孩子哭闹和麻醉和手术,家人和医生深深的爱的影响;医生准备汗水波段操作,以防止术中大汗淋漓的操作现场和污染作业区也满足了医生需要在这方面,硅胶垫位置的应用保障病人权益,皮肤的经营压力部位,防止压疮患者的发生;为了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输液加热器使用;生产经营小被子;加强单个病人盖的运行管理:部门建议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时间,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
2. 3 加强部门环境管理:计划运作等候区:为患者的家庭成员,如冷热水,报纸和杂志,操作相关的信息提供优质服务;大屏幕的患者进行操作知识;提供一排座位等待的病人家属。
2. 4 加强整体护理:术前访视内容:增加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的评估。根据病人的静脉穿刺部位的动作的评价。患者的特殊要求,包括在早班会议内容。
2. 5 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纳入学习内容的早晨,让我们知道更多有关的手术室的工作和责任的性质的重要性;操作,严格检查制度:一个点的计数;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工作特点,使教学计划:手术室和工作要求,将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改变,从一开始一位老师到最后,教学,现在是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由护士长日程安排表,达到操作技术,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实习生,研究生的学习计划是完美的,在确保他们保证部门的安全,同时学习计划,发展医院实习计划,以学习,从每个学习其它从而达到目的。
3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临床沟通。
3.1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根据医院要求每月进行优质服务小结,切实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让患者真正受益。科室为了完善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科室持续质量会议,护士长、护理组长不定时在一起进行工作探讨,为的.是能够把更好的优质服务项目拿出来进行实施。为了将优质服务措施长期运行,科室进行了常规质控管理,对做的好的在科室晨会上进行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3.2 加强和临床沟通: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尽可能范围内给予患者大力帮助。术前了解术者对此手术的习惯、手术特点、特殊要求,以达到术中准备充分,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4 小结
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工作质量明显的提高,增加了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对待患者更加细心和耐心,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如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每项技术操作前都进行告知,手术盖单执行的更具体、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肢体暴露部位和时间。加强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完善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制定了科室重要环节的警示制度以及相关规定,消灭了一些潜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安全隐患;环境管理上更上一个层次:在原有的基础上环境得到了更新,如:家属等候区、一次性更鞋的重新规划,使其更具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得到专家和参观人员的肯定和赞许。业务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大家都能自觉的查找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知识和技术,保证配合质量。学习氛围浓厚:比学赶帮,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三基”大赛,并取得个人专项技能第一的好成绩。在医院媒体宣传方面,勇于争先,取得好的成绩。
大家能保证质量按计划完成医院和科室的学习任务,每次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会议上大家都有新的收获。科室彻底的改变了带教模式,保证新护士在三个月时间内合格上岗,正式投入到值班行列中;实习生、进修生在确保他们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下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对口学习的护士长、参观人员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
篇6:观察风险意识在护理管理的价值论文
观察风险意识在护理管理的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施与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可有对照组为29.5%38,观察组为8.5%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81.4%10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5%118。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危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1-2],当前风险管理以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广泛用于医院管理[3]。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情况可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月~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施与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68例;年龄为16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8.1岁;脑外科手术18例,妇产科手术41例,骨科手术47例,胃肠道手术23例;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70例;年龄为15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4岁;脑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44例,骨科手术45例,胃肠道手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材料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手术指导,术中与医生及患者的配合及术后的必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在术前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患者与手术通知上的信息吻合,进入手术室后观察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并核实患者的过敏史及基础疾病,为患者讲述术中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安抚患者,提高患者的'术中依从性。根据手术类型将手中要用到所有器械都准备妥当,且依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会用到的各类抢救器具及药品准备好,以防在术中手忙脚乱。术中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将手术部位充分显露,术中有用到抗生素的患者要及时做好皮试防治过敏的发生,在整个手术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抢救[4]。手术接近尾声护理人员一定要清点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类器械的数量及棉球与纱布的数量,避免将各类医疗器械留置到患者的身体内,发生医疗事故。术后对需要进行病理分析的组织标本要及时送往病理科,并做详细的记录与核对。对于手术相对轻的可以直接回普通病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并将术后的风险情况告知家属;对于手术较大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况与重症监护的护理人员交代,并向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过程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可知在对照组中跌倒16例,褥疮5例,感染14例,死亡3例,风险发生率为29.5%(38/129),观察组中跌倒6例,褥疮2例,感染2例,死亡1例,风险发生率为8.5%(11/),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有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9例,满意56例,总满意度81.4%(105/129),观察组中非常满意83例,满意35例,总满意度91.5%(118/129),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目前的医院情况来看许多手术室护理人员都缺少护理风险意识,这也是现在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之一。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护理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规避许多护理风险的发生,既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综述所述,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危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卢苏玉.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9(8):115-116.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5):1113-1116.
[3]黄海明.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4):1943-1944
[4]徐东霞.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52-253.
[5]谢文易.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82-84.
篇7: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践和应用论文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践和应用论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应用和重要性。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更深入化、具体化。我科以人性化护理方法实施三年,缓解患者手术前焦虑和恐慌情绪, 手术中能使患者顺利坦然接受手术, 手术后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得到最快恢复。手术前后通过人性化护理使得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患者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 SERVE 法) 即:微笑( Smile) 、评估( Evaluate)、准备( Ready )、看待( View ) 、出色( Excellent )五个方面的英文缩写, 是一种整体的、知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首先是对患者的尊重, 用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以人为本,全心全意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有效的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极大程度缩短和消除患者的恐惧、不愉快心理, 进一步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护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帮医院赢得市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因此,提高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 已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与精神。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 人性化服务在此更具有其重要意义。三年来, 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 微笑
微笑在人性化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 贯穿着整个服务过程。医务人员需做到沟通规范,礼仪标准,服务温馨,每天的工作都是从微笑开始。微笑能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微笑可以预防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融洽医患关系的良药, 也是取得患者信任,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的前提。运用好微笑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造就融洽亲切的氛围,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燃起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对于手术患者来说,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 术前医生间的谈话, 往往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很大的心理担忧, 担心手术出现意外而恐惧不安。 因此,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待、交流、介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 要面带微笑、做到专心、耐心、热心, 细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感受, 使患者有亲切感,信任感, 更好地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的勇气, 解除思想负担。
2 评估
人性化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不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其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手术室护理人员有责任对患者病情和全身机能状况要详细的了解和关注, 作为护理人员要辅助和监督整个手术过程的完成。手术前一天应去病房核对医嘱、手术通知单、患者姓名及床号、手术部位; 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及现在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各种化验结果、既往史、现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及有关的习惯; 局部情况如手术部皮肤的清洁度、完整性、及有无感觉不适; 患者心理情况: 对此次手术是否有焦虑、恐惧及对手术的了解与认知度及社会经济状况; 手术前一天应检查手术需要的器械与敷料是否备齐,用物是否排列有序、各种仪器状态是否完好; 手术护士对手术步骤是否熟悉、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 准备
手术患者一般准备通过和手术室护士的交谈来了解自己的实际病情及愈后情况, 并且了解手术室先进的仪器及设备、了解主刀医生与麻醉师的精湛技术与手术的成功安全性, 从而消除其紧张和害怕心理, 护理人员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手术室护士应认真查阅患者病历, 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情, 并能熟悉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操作特点, 才能在手术中做到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每个手术间的物品和仪器应摆放整齐、排列有序, 并根据患者的习惯调整手术间的温度、湿度环境和外在环境, 使患者感觉舒适、安静,从而增加安全心态。
4 看待
手术前一天, 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责任护士即到手术患者的病房, 向其做自我介绍,预先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手术室的情况、麻醉的情况、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术后恢复等整体情况,消除病人焦虑。术前晚上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患者第2天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告诉手术期间有护士始终在他身旁, 陪伴他度过整个手术过程并对其进行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手术室护士应像老朋友一样热情接待,以关切的话语询问患者术前休息情况和心理状况, 扶着或推着患者进入手术间, 亲切交谈打消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患有进入手术间内, 护士应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 轻柔并带有保护式地帮助医生摆好麻醉手术体位, 并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时向患者介绍正确的体位对手术和麻醉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始终象对待亲人一样, 使患者感觉舒适。
5出色、细心、专业
手术室护士应将自己的'每一项服务都做得细心、出色、专业,做到这三点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在术前术中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始终坚守在手术台岗位,全神贯注地观察手术过程,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物品,一旦发现突发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麻醉师,并独立快速解决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同时在护理记录表中填写。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保持温馨谨慎地服务于每一瞬间。术中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伤口有无牵拉痛,许多意识清醒的患者术中都有紧张焦虑的心情,此时应适当抚摸患者的肌肤、轻握患者的双手可使其减轻焦虑。手术结束时应用温盐水擦净病人身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患者穿好手术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如有引流袋应妥善固定,搬移患者时动作应轻柔以减轻因震动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巡回护士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或ICU,将患者安置在床上后详细地向病房护士交班,并仔细告家属应注意体位、输液、保暖等注意事项,应鼓励患者配合护士战胜术后24h的疼痛,早日康复。术后2-4天,巡查的护士再次来到患者的病床前询问术后的经过,如:体温、排气、饮食、大小便、切口愈合情况,了解患者的术后感受,请患者给手术室护士的整体护理工作提出切身感受后的感想和建议。
总结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和力量,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舒心、放心、安心,这将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获得最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0. 20-25.
篇8: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医疗事故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以及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我们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的手术病人为护理对象,分为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前(1~12月)和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后(1~12月)两个阶段。
1.2 方法
1.2.1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识别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和客观存在护理风险较多,如接错手术病人、做错手术部位、异物遗留体腔、电刀损伤、止血带损伤、手术体位安置不当造成损伤、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不符合、用错药、输错血、病人摔伤、导管脱落等等。
我们对其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将其归为5大类:服务理念、责任意识、技术因素、法制观念、质量管理等。
确定高风险发生环节,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作为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依据。
1.2.2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评价分析
在明确手术室可能出现的风险后,我们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分析。
1)服务理念:护理工作中没有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不热情主动、解释不认真耐心、不注重语言表达等,易对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而引起护患纠纷;2)责任意识:不严格、认真地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但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甚至容易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3)技术因素:护士技能不佳,经验不足易造成手术配合不到位而延误手术,以及护理水平低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等;4)法制观念: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未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未及时、认真地记录护理记录单等,都将造成医疗纠纷时“举证责任倒置”的困难;5)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才能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护理风险进行监控、防范。
1.2.3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 为使手术室风险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根据医院管理年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类人员职责、各班次工作流程和标准。
制定包括外科休克、呼吸心跳骤停、麻醉意外、大批伤员入室、突发火灾、停水、停电等应急预案,限定抢救及特殊事件的报告时限、内容、途径及程序,确保急信息能够上传下达。
2)建立风险告知制度 手术患者在年龄、体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患者对某些常规操作耐受程度低,使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强。
在进行高风险护理操作时(如导尿、留置静脉针、体位摆放等),应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所具有的风险性尽可能地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要求签字同意,以取得配合和理解,减少由此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3)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利用晨会和专题讨论会,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
对手术室护理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使每一个护士都能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4)加强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规范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情况的详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在举证倒置中具有法律证据意义。
因此,可能引起纠份的各种证据如电刀、超声刀的使用,手术体位的摆放,组织标本的留取,物品清点、灭菌监测结果等均应详细记录。
5)加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 健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手术前、中、后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把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手术护理全程质控的有效性。
收集有利于手术护理环节控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共同找出避免及控制风险的方法,做到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有效地保证手术护理安全。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应用前后调查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例数(略)注:χ2=7.95,P<0.01。
风险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0.05)。
风险管理应用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下降为0。
2.2 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
在应用风险管理前共调查783名手术病人,实施后共调查885名病人,分别统计出病人满意度分数,前后比较见表2。
篇9: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
绩效管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制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我院手术室管理实际状况,把21名护理人员分为三级四岗,同时从手术质量、理论知识、科研任务这三个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制,在实施此管理方法前后调查300例接受手术的住院患者,对比患者满意度及对医务人员的评价。结果与6月前比较,在206月我院实施手术室岗位制与绩效管理后,术后质量逐渐提高,且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实施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手术效率,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分级岗位;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关键地方,医院的核心场所,手术室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通过提高分级岗位制的合理性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合理的绩效管理,更能够促进手术室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1]。我院根据手术室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实施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年龄22-50岁,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护士4名。从年6月开始试点工作,评价标准为患者术后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016年6月前后3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16年6月之前为对照组,男性176例,女性124例,年龄均在22-70之间;6月之后为观察组,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在21-79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1.2方法。1.2.1分级岗位制。手术室护士共计21名,所有人员实施分级岗位管理,设立A、B、C3个岗位职责及权限,人员具备所需资质和条件[2]。A岗为管理岗,协调管理各项工作,培训、考核。手术安排和护士排班等[4]。B岗位为责任岗,是护士主要岗位,B岗位分为3个层级(1、2、3级),B3护士是刚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配合完成基础手术。B2护士是满3年及以上,担任大型手术护士,可以指导进修护士的配合工作,负责实习护士带教工作[3]。C岗位为辅助工作,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需求,负责手术设备及物品的管理供应,清洁消毒等。各类物品的缺失查补、申报统计[5]。1.3观测指标。观察两组新生患儿PICC护理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液体外渗、堵管、断管、感染等。计算两组新生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变化。实施手术室岗位分级和绩效管理1年后,随访300例患者,调查满意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工作人员素质综合评分比较中,对照组为(90.08±3.22),观察组(98.03±1.99),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3讨论经过实施了绩效管理和分级岗位设置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分级岗位制优化了团队结构,能够使各职位人员各司其责,做到人尽其才,绩效管理和岗位分级实施后,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实施多劳多得原则,使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被合理激励后,工作能力也被提高了[6]。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团队的高效运行,打破了原有的绝对平均分配机制,工作质量评价不再仅限于科室内部评测,采取了医院、科室和患者的综合数据,使得绩效考核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人员积极性。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手术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7]。年度绩效考核的实施,使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仅仅局限于各工作人员单独的绩效考核,近年来,随着医院等级评审中运用规范化及信息平台,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提出了业务素质、风险防范及时等多方面的要求。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得到了更加健全的规范[8]。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的设置,使得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化,能够弥补管理中的缺失,专职人员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并且需要通过实际情况来改进护理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努力提高手术室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金华.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6,37(3):273-275,279.
[2]刘晓瑜,吴素清,陈小丽,等.绩效管理结合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2(5):187-189.
[3]柴艳红,张红梅,田革新,等.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12(28):292-293.
[4]周庆梅.绩效管理流程在提高手术室管理效能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3(6):388-389.
[5]马杏娟,王许平.手术室层级认定与岗位说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11):213-213.
[6]王海燕.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8(5):169-170.
[7]秦佳.绩效计分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6,15(5):363.
[8]陆立岚.新的量化考核方法在手术室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76-78.
篇10: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观察论文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观察论文
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5月-5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2人,手术患者1779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选取自206月-6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变,手术患者1812例,采取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护理标识管理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分配、护理工作压力程度均轻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文书、无菌操作、物品准备、无菌物品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院内重要的科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并不简单。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因此工作效率的提升是必要的[1]。同时手术室患者基础疾病严重,时常合并感染类病症,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2-3]。一旦出现护理差错事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不利,也有损医院声誉。因此研究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并且增加手术室护理安全性十分重要。本研究在手术室中应用了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了令人满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5月-2014年5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2人,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31.1±3.2)岁;手术患者1779例,其中男1065例,女714例,年龄18~76岁,平均(43.1±8.4)岁;自2014年6月-206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变;手术患者1812例,其中男1091例,女721例,年龄18~75岁,平均(42.7±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标识种类包括颜色标识、标语、标志牌、标签、腕带等,分类放置,标志牌、标语等主要放置于手术室环境,用于区分手术室功能区域,不同区域以颜色划分。如绿色标识清洁区,红色标识污染区等。腕带上写明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在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帮忙佩戴,方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师、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另外以颜色标签标识不同的输液通道,上书名称、日期、置管人等信息,方便识别输液通道,并且患者标识还可注明患者的过敏信息,提示护理人员和医师注意,同时也能提供一些患者的特殊信息,如合并感染、血液传染病或者病危患者,应醒目标识。为了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差错,手术部位标识也是重要的护理标识。
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前,由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核对手术部位正确后,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不掉色的油彩笔以“+”字进行标识,再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双侧手术和多平面、多重结构手术除了切口位置以“+”标识,还需要在切口旁以数字标记该手术切口数量,并按手术顺序以数字标识出来,腔镜手术切口部位标识为三个“+”等,方便手术人员在接手术患者及手术过程中查对,确保手术患者安全。而标签类别属于较为重要的警示类标志,主要用于手术室用具及药物区分,在配置不同的药物时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氯化钾等特殊药物采用红色表示,而静脉用药采用黄色表示,提高配置药品的效率,减少配置失误的可能性。手术使用的无菌注射器以及其它手术器械也可用标签区分。采用护理标识应注意尊重患者意愿,保证患者隐私,并且标识应简洁、醒目,字体不能潦草。环境类标识应醒目放置,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并且所有标识均应经过核对,避免出现错误。
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以便更方便进行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压力来源评定标准:参照英国护理学家(Grey-Toft、Anersen)定制的护理压力表,共35条目,包括管理及人际关系、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分配、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分配、护理工作5项,每项2~4分,分数越高,压力越大;对两组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文书、无菌操作、物品准备、无菌物品管理4项,每项满分为100分,每次犯错减1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统计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包括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来源情况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分配、护理工作压力程度轻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后护理文书、无菌操作、物品准备、无菌物品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两组护理管理效果比较。
实施后护理差错率为4.55%(1/22),护理投诉率为4.55%(1/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35%(1714/1779);实施前护理差错率为13.64%(3/22),护理投诉率为18.18%(4/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0.02%(1450/1812)。实施后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434、6.952,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99,P<0.05)。
三、讨论。
手术室是院内重要科室,也是事故频发的科室,因此手术室管理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声誉[4]。常规的风险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差错时间,并且提高护理效率,但尚显不足,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改善手术室管理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患者和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手术环境,因此今年手术室管理方法的探讨成为了临床热点[5]。本研究中探讨的护理标识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整体思路先进,操作实行简单,效果显著。护理标识主要分为患者类、环境类和警示类三种不同的类型,患者类是发挥作用较大的一种护理标识,主要用于提供患者基本信息,方便护理人员核对患者姓名、疾病种类以及年龄等信息,可提高护理效率。同时患者标识也可提供一些特殊信息,一般手术室患者需要建立多静脉通路,标识静脉通道信息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护理差错事件。另外,一些特殊患者如有过敏史的患者,合并感染的患者,合并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等,利用护理标识也可进行区分,避免发生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6-7]。
手术标识则主要用于区分患者手术部位和切口数量等信息,可有效避免出现识别差错,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而环境类护理标识则多用于手术室区域划分,手术室一些区域属于感染区,而误入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出于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考虑,划分手术室区域具有现实意义。最后一类是药品、用具类护理标识,该类标识一方面可帮助护理人员快速的配置药物,提高配药效率。另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拿错药物的情况虽然发生不频繁,但一旦发生影响严重,特别是一些特殊药物,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药物标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配置药物时避免这些错误,提高安全性。另外手术室用具种类繁多且使用频繁,如果不慎应用了受到污染的手术器械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无菌注射器和手术器械上做好标识,对风险管理有利[8]。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压力更小,因此明显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压力,说明护理标识对护理工作是有利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帮助较大,护理质量的评分提升也说明了护理标识的有效性。因此采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而护理标识对于患者也收效显著,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标识有效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使临床护理更加安全,因此患者的满意度较往年同期更高。
综上所述,手术室工作繁重,并且有着一定的风险,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需要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法。护理标识是一种优秀的手术室管理方法,可有效的划分危险、提供患者必要信息、标识药品以及医疗用具的详情,因此可提高安全性和护理效率,收到多方面的作用,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均有利。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1(8):99-101.
[3]颜咏梅.手术室使用护理标识进行风险管理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131-133.
[4]王君娣.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129-131.
[5]王晓础,叶媛媛,林玮,等.双向定位在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室仪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92-793.
[6]赵晓辉,毕越英.神经外科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63-664.
[7]LaiX,Wong FKY,Ching SSY,etal.Review of boweldys function of rectal cancer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s afters phincter-preserving surgery:A population in need of nursing atten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Oncology Nursing Society,2013,17(5):681-692.
[8]滕晓燕.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23-724.
篇11: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目的研究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内容主要为: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和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成绩在实施风险管理后较之前有所提高,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之前有所减少,前后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引言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的护理过程之中,一切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性事件,护理风险可以在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可能会产生伤害的一种潜在性的风险加以识别,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提出正确行动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强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人通过总结、分析本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护理人员共计近600名,大部分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范围在21至52岁,平均(30.8±6.5)岁。
1.2方法
1.2.1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召开分析护理现状的护理安全情况研讨会,认真发现、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1]。
1.2.2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人的主观意识有很强的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办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班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促使护理人员对风险加强防范。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2]。
1.2.3实施医院分区质量监控,监督护理质量将医院分区,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各自分区管理、分区负责,并且监控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医院主要的职责为对护理管理进行宏观把握,设立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主要从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制度职责三部分工作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指导、督促、考评的管理体制,逐级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最终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总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各职能小组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每月不定期地督查各科室护理医院管理工作和护理质量[3]。护理部的质量专题会议要每月召开,总结、讲评和分析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情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书面通报,记录并跟踪督查;要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反馈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实行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细节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病区负责,护士长、护理组长要制订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每月的护理质量和内容,适时进行监控指导,使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定期检查、分析、总结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登记并上报有可能产生护理风险的问题,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及管理,及时进行记录[4]。
1.3观察效果
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合格率
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5.0%,风险管理前为72.5%;技能成绩合格率为90.8%,风险管理前为63.3%。风险管理后的理论与技能合格率均较之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风险管理前,风险管理前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日渐增强的影响下,一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也在逐渐形成,因为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质,使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充满风险性。因此,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比风险管理前后,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护士防范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加强了护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认真执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密地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联系,在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地发现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规避护理风险,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4.小结
总之,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的成绩,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凤香.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06):147.
[2]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2):56-57.
[3]沈亚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2):305.
[4]王会接,杜立,陈彩玲,崔欣,徐燕.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6):296.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探究论文2022-04-29
赏识教育运用于供应室护理管理分析论文2024-01-01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2022-12-02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2024-01-09
略论高压氧在护理中的运用论文2023-09-26
手术室护理论文2022-09-19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和分析的论文2023-07-29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论文2023-08-04
手术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论文2022-05-07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