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科学与哲学现代化(共10篇)由网友“gggggggaagg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论现代科学与哲学现代化,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论现代科学与哲学现代化
论现代科学与哲学现代化
哲学现代化的`实质是哲学时代化。本文从现代科学与哲学对象现代化、现代科学与哲学内容现代化、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方式现代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科学对哲学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作 者:赵玉英 作者单位:菏泽师专政法系 刊 名:齐鲁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QILU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B029 N031 关键词:科学 现代科学 哲学 哲学现代化篇2:哲学应用与哲学现代化
哲学应用与哲学现代化
只有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才是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马克思多次把哲学称之为“武器”和“工具”,强调他的`哲学不是书斋哲学,而是指导实际的应用哲学.当前,要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哲学“武器”和“工具”的功能,从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使哲学现代化.
作 者:王桂泉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刊 名:党政干部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篇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哲学思考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哲学思考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发展十分迅猛,而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又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了各门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发展,并随着人类认识功能的`深化,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深刻地反映着大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真实图景.
作 者:周腊吾 ZHOU La-wu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1 11(2) 分类号:N0 关键词: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 发展趋势篇4: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哲学透视
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哲学透视
现代科学方法论是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受简约论思想支配的决定论和还原论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先天不足.混沌理论为解决人们未曾遇到的而又无法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工作者只有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超越学科界限,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作 者:张洪根 窦兰峰 ZHANG Hong-gen DOU Lan-feng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刊 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8(3) 分类号:B026 关键词:方法论 简约论 决定论 混沌论篇5:浅谈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浅谈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众所周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从博大精深的宇宙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使自身保持生命的活力。但是,哲学就其本质而言, 它是属于一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因此哲学问题总是浓缩着时代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从已有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来看,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国哲学站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结合自身特色和西方哲学发展趋势,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正像冯友兰先生所说,哲学总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硬要言说不可言说的东西,硬要思考不可思议的东西。那下面就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中国哲学现代化所面对的哲学困境
诚然,中国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肩负着对痛苦、复杂而又深邃的生命命题的思考。但是中国哲学的发展确有着非常艰难的历史过程,虽然陷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哲学依托我们强大的中华文化,走出了哲学的困境,而以生机勃勃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文化潜在的生机与活力, 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这个不断求索的过程中, 涌现出了一批融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他们以中国固有思想文化为本位, 充分重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力求融汇中西, 实现中国的本位文化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转变。但是,法国当代哲学学者德里达在访问上海时的一句“中国没有哲学, 只有思想”再次引发了国人对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文化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哲学更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精华提取,它最根本的源泉也是生活。中国哲学事实上早就已经存在了,它只是没有“哲学”这种特定称谓而已。翻阅中国文献,中国古代也很早就有“哲人”的表述,只是中国哲学所述不能达到哲学本身所要求的深度, 没有对杂糅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做一些深刻的挖掘和提取,因而思想性是有所缺乏的。另外中国哲学对内涵、质不能充分的表达,没有形成自己国家的特色,更准确的说是缺乏一种特殊性的存在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呢? 反观我们的历史,不难看出21世纪的中国与传统的中国相比,一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了西方文化体系全方位的冲击,使得中西方之间发生各种碰撞和摩擦。中国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外在冲击之后,必然会有所选择。然而,这个选择、吸收、创新的过程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倾向是一个大的趋势,只有依托着我们强大的中华文化和国人的集体智慧,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既要保留优秀传统思想,又要积极创新,这样,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才能走得更加平坦,才能更加稳固。
二、对中国哲学现代化发展现状的追问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在最近成为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被屡次提出。这个问题被不断提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发展遇到一些瓶颈,我们现在还无法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参与一般的世界哲学对话。纵观当今哲学发展,今天的世界哲学舞台基本上被西方哲学话语所统治,所以, 中国哲学若想在世界哲学论坛上有所言说并有人听,必须用别人听得懂的话向他们说,同时又不因此而失去自我,这才是中国哲学现代化所要做的重大任务。中国哲学习惯于用整体的思维方式去把握认知对象,而西方哲学更习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处理他们所认知的对象,所以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滞后是中国哲学步入现代化道路艰难的主要原因。
我们大家都知道,思维方式及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非常缓慢和艰难的过程。我们展望世界,不难发现,全球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它已经如空气般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现如今,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整个文化体系正不断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如何有的放矢的处理好中国哲学现代化所面临的这样一个瓶颈而且又不失我们中国本土的特色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三、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的反思而采取的行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步步崛起,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如果想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在任何方面,我们都要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所以,要想走向世界性,实现现代化,必须对中国哲学进行重建。
“重建”一词包含了很多的含义,我觉得首先是对中国哲学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以及诚恳的信心,否则, 就不可能掌握中国哲学的精神和坚持中国哲学的立场。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瑰宝,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定要从中国文化中深刻挖掘,对中国哲学树立信心,相信中国哲学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再者,就是必须使中国哲学在广泛的学术讨论中具备可以了解或沟通的内容与形式。哲学若是画地自限或自鸣清高, 拒绝与其他学问或传统沟通, 是难以产生共鸣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媒介,必然要将中国哲学逐渐大众传播化,利用多种媒体, 透过通俗的文字和观念加以介绍和分析,同时也要与其他学科沟通, 提出问题和意见, 使哲学的价值与功能受到普遍的认识和重视。最后一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问题意识。俯瞰我们中国社会历史,不难发现从早期的“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钱理群之忧”的提出,再到每年的“诺贝尔奖纠结”,社会各界无不广泛讨论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能培养顶尖人才”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人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教育。其实,纵观整个社会,中国人所缺乏就是这种问题意识,这在中国哲学中更是彰显的淋漓尽致。所以,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定要逐步克服这个严重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哲学才能在世界哲学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
今后的哲学不但会从专业技术研究的胡同走出来, 同时也从一个飘渺高远的境界中走下来, 走向社会大众,缔造人类社会的另一次新的突破, 促使人类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均能获得满意的出路和解决。因而,我们始终要保持高度自信,相信中国哲学必定能在这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
篇6:论创新的哲学与哲学的创新
论创新的哲学与哲学的创新
创新是基于对新陈代谢规律充分认识的自觉的推陈出新活动。创新精神是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体现。创新必须研究新旧之间的对立统一,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必须充分反映创新精神实现哲学的`创新。哲学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 者:杨焕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872 刊 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年,卷(期): 19(3) 分类号:B27 关键词:创新 哲学篇7: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历史的发展是同一过程,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人的主体性也从对自然、神、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依附转向在他们面前的相对独立,从不明确到自由、自觉、创造性主体的.真正形成.主体性是现代化的根本,现代化是主体性的动力.
作 者:王韶萍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 16(10) 分类号:B02 关键词:现代化 主体性 关系篇8:迪昂论基督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迪昂论基督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在基督教与现代科学兴起之间的关系上,迪昂的观点是开创性的.他认为基督教对现代科学的兴起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基督教的理性批判精神产生了适合现代科学兴起的思想氛围,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方面是有创造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天才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继承性.迪昂的观点改变了人们对“黑暗中世纪”的基本看法.
作 者:安道玉 AN Dao-yu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BIMONTHLY) 年,卷(期): 32(1) 分类号:B97 关键词:迪昂 基督教 现代科学 兴起篇9:中西文化比较与理解现代科学
中西文化比较与理解现代科学
传统的中华文化注重作为系统整体的事物关系,关注神秘抽象而无形的内容,传统的'西方文化则注重作为单纯个体的事物本身,关注易于实证分析而可见的内容,由此形成中西文化在对自然和社会研究方面各自特色的发展系列及系统.
作 者:倪祥保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刊 名: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G04 关键词:中西文化 比较 现代科学篇10:文化自觉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文化自觉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本文首先对20世纪文化领域的变革进行了反思,接着分析了与之有关的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自觉在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指出文化自觉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体的对中国传统哲学自觉的梳理、传承和创新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
作 者:刘伯良 LIU Bo-liang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刊 名:铜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1(6) 分类号:B26 关键词:现代化 传统哲学 文化自觉 主体★ 论哲学是哲学的哲学观真相--从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说起

【论现代科学与哲学现代化(共10篇)】相关文章:
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贡献2022-08-08
浅析海德格尔视野中舍勒思想的形态与意义2022-05-03
《周易》的哲学思辨2022-05-06
儒家哲学文化及其现代价值2022-04-30
马克思论文2023-04-21
继承和发展行政学的理论论文2023-07-14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论文2022-08-19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2024-03-23
当代哲学观漫谈论文2023-10-21
论PBL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