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共10篇)由网友“ecoswayhuanh”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供大家参考。
篇1: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
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
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在新课改下实施的新教材中,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最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对定语从句这一实用性强的.从句的考查,尤其是关系词的考查依然十分频繁.
作 者:齐小玮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中学,英语教研组,安徽,桐城,231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 关键词:篇2:定语从句试题分析
在句子中担任定语功能修饰主句中的某一名词或代词的句子。
先行词:
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代词称为先行词。
观察定语从句缺少何种句子成分是破解这类题的关键。
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则用关系代词。
如果缺少状语,则用关系副词。
如果缺少定语则用whose。
另外也可以把先行词试着放进定语从句,根据其在从句中所作的成分而定。
关系代词:
常用 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as 等,注意,无what!
关系副词:
常用 where, when, why等
限制性定语从句:
将该从句省略,句意不完整。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将该从句省略,句意完成,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前往往有逗号与先行词隔开。
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使用which不用that。
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区别:
定语从句是用来说明名词的性质、特征、来源等;同位语从句则用来说明名词所表示的具体内容。
The fact that he presented was a strong proof.
他所提供的事实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篇3:定语从句试题分析
The face that she hadn't said anything surprised us all.
她什么也没说的事实让我们大家都很惊讶。
(同位语从句,说明fact的内容)
二、试题分析
1、When I arrived, Bryan took me to see the house ______ I would be staying. (全国II)
A.what B. when C. where D. which
翻译:我到达后,布莱恩带我看了我将要住的房子。
试题解答:
首先分析从句是否缺少句子成分,“I would be staying”不缺少主语或宾语,不使用关系代词,排除D。
因为wha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故排除A。
由题意可知缺少的是地点状语而不是时间状语,故C选项“where”符合要求。
2、Many countries are now setting up national parks ______ animals and plants can be protected.(北京)
A.when B. which C. whose D.where
翻译: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建立国家公园,在那里动植物可以受到保护。
试题解答:
首先分析从句是否缺少句子成分,“animals and plants can be protected”不缺少主语或宾语,不使用关系代词,排除B。
从句不缺少定语,故排除C。
根据题意可知从句缺少的是地点状语而不是时间状语,故D选项符合题意。
3、He may win the competition, ______ he is likely to get into the national team.(辽宁)
A.in which case B.in that case C.in what case D. in whose case
翻译:他或许能赢得比赛,一旦赢了,他很可能会进入国家队。
试题解答:
本题的定语从句为“介词+关系代词”结构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此时的关系代词用which, whom, whose。
本题中which指代整个主句,为定语修饰case,在此题中表示“在……样的情况下”。
根据关系代词排除B、C选项。
因为whose译为“谁的……”,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符合题意。
4、Nowadays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______they live.(四川)
A.what B. which C. when D. where
翻译:现在人们对他们所居住地的环境更为关心了。
试题解答:
wha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排除A选项。
从句“they live”不缺少主语或宾语,故排除B选项。
由上下文可知本句中缺少的是地点状语而不是时间状语,故选项D中的where符合要求。
5、John invited about 40 people to his wedding, most of ______are family members.(重庆)
A.them B. that C. which D. whom
翻译:约翰邀请了40个人参加他的婚礼,其中大多数是家庭成员。
试题解答:
逗号前是完整的句子,逗号后应是从句。
本题为“介词+关系代词”结构引导的定语从句,其中关系代词只能为which, whom, whose,故排除A、B选项。
根据题意,of 的宾语应该指人,C选项中的'which不符合题意,D中的whom符合题意。
6、Mo Yan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 ______ made on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ong-held dreams come true.(安徽)
A.it B. that C. what D. which
翻译:莫言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使得中国人长久坚持的梦想之一实现了。
试题解答:
所选项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at 和it 不能引导定语从句,故排除A、C选项。
又因为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故排除B选项。
D选项中的which在从句中做主语。
7、The book tells stories of the earthquake through the eyes of those ______ lives were affected.(福建)
A.whose B. that C. who D. which
翻译:这本书以那些生活受到地震影响的人们的视角来讲述地震的故事。
试题解答:
根据题意,从句中的“lives”缺少定语修饰,“谁的生活”,故应该选择A选项的“whose”。
that在从句中不做成分,who 在从句中做主语, which指物,均不符合题意。
篇4:高考定语从句模拟试题
1. Mary lives in the room, the door _____ opens east.
A. of it B. of which C. of that D. whose
2. The engineer _____ my father is talking has just come from abroad.
A. with whom B. with who C. with which D. that
3. He lives in a hotel, _____ i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from here.
A. that B. which C. in which D. where
4. Is there anything _____ I can do for you?
.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t
5. The speaker will tell us about some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_____are known to us.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o
6. This is the reason _____ they are all against the plan.
A. which B. that C. why D. what
7. It was not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 _____ the traveler found a hotel.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ere
8. I didn’t like the way _____ she spoke to me.
A. which B. that C. how D. as
9. This is _____ I can do for you right now.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as
10. It was at our college library _____ I borrowed the novel.
A. which B. in which C. that D. where
11. I have seen trees, _____ open at sunrise and close at sunset.
A. which the leaves B. of which leaves C. whose leaves D. its leaves
12. All _____ is needed is a supply of oil.
A. the thing B. that C. what D. which
13. The foreign guests, _____ were scientists, were warmly welcomed at the airport.
A. most of whom B. most of them C. most of which D. most of those
14. On the train I saw a student _____ I thought was your sister.
A. who B. whom C. which D. that
15. Is the river _____ through the town very long?
A. flows B. that flows C. which flow D. the one flows
16. Is this college _____ they went to last year?
A. that B. which C. the one D. the one what
17. Is this the university _____ you visited last time?
A. that one B. which C. the one D. the one what
18. I’d like to tell you _____ I saw in the exhibition.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
19. I hope that the little _____ I have been able to do has been of some use.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for which
20. Who _______ has common sense will do such a thing?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om
21 The bike and its rider _____ had knocked down the boy were taken to the police.
A. who B .that C. which D. whom
22. Put the letter ______ he can find it easily.
A. in which B. at which C. where D. which
23. This is the very letter _____ I am looking for .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at
24. Tom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 ________ we expected.
A. where B. that C. as D. what
25. I will give you such information _______ will help you.
A. which B. that C. as D. what
26. This is the best hotel in the city ____ I know.
A. which B. that C. where D. it
27. The lady ____ is a woman scientist.
A. whom you spoke B. with which you spoke C. whom you said to D. you spoke to
28. This is the third week _____ the dustmen haven’t come for the rubbish.
A. that B. when C. which D. on which
29.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_________ the truth.
A. who know B. who knows C. that know D. who are knowing
30. Did they find they went back________ ?
A. where had they been B. where were they C. where they had been D. where they were
31. To get the job started, ______ I need is your permission.
A. only what B. all what C. all that D. only that
32. My father bought me several books, but _____ was interesting.
A. most of them B. none of them C. none of which D. neither of which
33. “Thirty-nine Steps”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films ____ directed by Alfred Hotchcock.
A. which was B. that was C. that were D. which were
34. All of the plants now raised on farm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plants _____ wild.
A. once they grew B. they grew once C. that once grew D. once grew
35. Those _____ were not fit for their work could not see the beautiful clothes.
A. who B. that C. which D. whose
36.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were calm enough; _____ the parents that got into a
panic. A. in spite of B. those were C. it was D. however
37. It is many years _____ we met last inLondon.
A. since B. when C. that D. which
38. She’ll be on the same train _____ I am on today.
A. as B. like C. with D. that
39. When people talk about the cities of US, the first _____ comes into mind isNew York.
A. city B. of them C. one D. that
40. Is there anyone in your class _____ family is in the city?
A. which B. whose C. what D. who
41. He hasn’t got enough money with _____ he can buy the computer.
A. that B. which C. it D. whom
42. Winter is the time of year _____ the days are short and nights are long.
A. that B. which C. when D. whose
43. Football, _____ is a very interesting game, is played all over the world.
A. that B. which C. it D. who
答案
BABDB CBBCD CBAAB CBCBB BCBCC BDABC CBCCA CADDB BCB
1-5 BABDB 6-10 CBBCD 11-15 CBADA 16-20 BCBCA
21-25 BACCC 26-30 BBBBC 31-35 CBBBB 36-40 CBDCD
41-45 CABBB 46-50 DBDAD 51-55 DAABC 56-60 CBCBC
61-65 BCBAB 66-70 ACBDC 71-75 DABCC 76-80 ACCDA
81-85 ADDAA 86-90 CCCAA 91-95 BCADB 96-100 CBCDB
篇5:高考安徽卷作文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
高考安徽卷作文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岁月浸染红尘,时间风化记忆。?
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
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翻开史书,我常常会被那些垂青史册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心 随 苏 武?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贝加尔湖畔出发。)?
胡茄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苏武,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风 追 司 马?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西汉大牢里出发。)?
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司马迁,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 佑 中 华?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5月12日后的中国每一处出发。)?
20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却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
(让我们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
【失分警示】?
这篇文章被判为二类卷:10分(内容)+17分(表达)+15分(发展)。就表达和发展两项考量,文章可圈可点: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选材的典雅与现代相映成趣,典雅之“心随苏武”和“风追司马”,源自所学教材;现代之“抗震抗灾”的一个个感动的片段。但问题出在哪儿?点题模糊,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就说明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上面文章每一部分的括号文字便是升格后添加的,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这里,强调一点,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
篇6: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特点分析
高考数学北京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关键能力和素养的考查,通过“入口易、口径宽,深入缓、出口难”做好文理合卷,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五条路径”的评价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知识思想、能力素养、应用文化为三个基本点;以优化试卷结构、精选试题素材、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凸显试题发展功能为五条实施的路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命题的中心
北京卷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试题的育人价值。如第10题关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理数 ,在中国传统的“割圆术”基础上介绍数学家阿尔?卡西的计算方法,树立文化自信,进行价值观的渗透;第15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树立有责任的公民意识。
北京卷继续坚持对“四具备”人才的考查。如第9题,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知识,需要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推理和高度概括整合,找出角与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第20题的第(2)问,需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
总之,北京卷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
二、以知识思想、能力素养、应用文化为命题的三个基本点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而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北京卷以知识思想、能力素养和应用文化为命题的三个基本点,力图把学生的数学真实实力考出来。
1 突出对主干知识和重要思想的考查
北京卷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内容,强调通性通法。如集合、复数、向量、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三角形、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等主要板块的主干内容进行重点考查,充分体现了对数学知识考查的基础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北京卷第5,6,10,15题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第8,19题考查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10,13,16,21题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第18题考查或然与必然的思想;第19,21题考查分类与整合的思想。
2 突出对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北京卷突出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素养的综合考查。如第15题污水治理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直观想象能力。第18题是考查学生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的素养。北京卷设计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在现实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3 突出对数学应用和文化的考查
北京卷突出对数学应用和文化的考查。数学应用考查方面,北京卷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第15题,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环境治理为情境创设数学问题,考查学生身边的数学;第18题考查概率统计知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卷进一步加强数学文化的考查,增强文化性。如第10题关注无理数 的两种计算方法:中国传统的“割圆术”和数学家阿尔?卡西的求解方法。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引导学生学习世界辉煌灿烂的数学文化。
三、助力文理合卷新高考落地的五条路径
根据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群体变化、考生水平变化,北京卷在试题的文理合卷方面,遵循“入口易、口径宽,深入缓、出口难”的基本原则。通过优化试卷结构、精选试题素材、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创新试题设问方式、凸显试题发展功能等方面推进新高考的改革,打造高考数学命题新形态。
1 优化试卷结构,推进文理合卷顺利实施
在保持测试时长和总分不变的前提下,北京卷优化试卷的结构,调整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数量和分值。选择题由原来的8道变为10道,填空题由原来的6道变为5道。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主客观题目比值为1.3:1。通过加强对主观题的考查,为学生展现数学思维能力搭建了平台。
根据试题难度和要求,北京卷在试题的排列顺序上也有所变化。如首次将立体几何解答题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进行考查。这种尝试增强了试题灵活性,为引导教学、防止题型固化、命题方式固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试卷难度控制上,为了增强文科倾向考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获得感,试题“入口易、口径宽”,中低难度试题的分值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继续保持理科倾向考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试题“深入缓、出口难”,没有降低综合创新题的难度,依然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并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
2 精选试题素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北京卷试题素材的选取真实、自然、合理。如第15题通过以污水治理为背景设置题目,体现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第18题通过活动方案支持度调查,体现了民主决策过程。材料源于社会、源于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具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能力。
3 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回归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基础
北京卷命题体现数学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是试题内容紧扣课标和教材,体现数学的本质,引导教学回归数学本质,回归学生的基础。如第10题根据教材中提到的“割圆术”的部分思想改编而成,第16,17题都是立体几何和三角部分的基础性问题。二是试题具有丰富的问题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第12,13题,都是设置两空,第一空为第二空适当做铺垫。如第18题,学生在解决了第(1)问后,就会为第(2)问的解答提供基础和台阶。试卷通过“多问把关”“多题把关”等方式,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4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力求考出具有不同专业倾向学生的真实水平
北京卷在试题上进行适度创新,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一是设计条件或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如第14题,要求学生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常数值,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猜想、探究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二是设计分层赋分试题。第15题污水治理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了4个选项,其中3个是正确的。
三是设计了结构不良问题,需要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解决。如第17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学生需要选择条件①或条件②,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去求解三角形。两个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方法有所不同,考查具有不同专业倾向的学生真实水平。
5 凸显试题的价值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北京卷的命题,不仅体现人才的选拔功能,而且还引导学生去探索,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职场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第18题,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为背景来设计,重点考查抽样,样本估计总体,总体的概率推断。第(1)问考查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现实生活中需要对总体做一些判断,比如两个男学生是否同时支持该方案的概率,或者更复杂的群体(如第(2)问中的群体)的支持度。除性别外,第(3)问考查不同年级的支持情况。作为校方,为了提高学生的支持度,需要加强对高年级的学生宣传和方案完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决策中,这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具有发展性功能,北京卷在促进学生数学的可持续思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第21题需要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归纳、分类讨论、反证法、最小数原理等数学思考方法,并能用数学的语言逻辑,严谨地写出证明过程。考查学生的一般化和概括迁移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做题到做事,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北京卷引导教学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即在主干知识的掌握上下功夫;在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上下功夫;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上下功夫;在数学应用探究上下功夫;在创新思维形成上下功夫;在数学素养的养成上下功夫。
20是文理合卷的第一年,疫情给高考命题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北京卷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着力于知识方法,能力素养,文化应用的考查,依据“入口易、口径宽,深入缓、出口难”“多问把关”“多题把关”等基本原则进行文理合卷的设计,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五条路径”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学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即“在主干知识的掌握上下功夫”“在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上下功夫”“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上下功夫”“在数学应用探究上下功夫”“在创新思维形成上下功夫”“在数学素养的养成上下功夫”。导向中学对“四具备”人才的培养,即“具备自觉的数量观念的人”“具备严密推理逻辑的人”“具备高度抽象概括的人”“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风的人”。2020年数学科高考命题落实新高考文理合卷要求、保持命题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变中求稳,稳中求进,不忘教育初心,牢记高考改革的使命,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篇7:高考生物试题广东卷的分析报告
高考生物试题(广东卷)的分析报告
命题指导思想
自生物科在广东省高考中恢复考试以来,20是生物科的第二次考试。为贯彻教育部的高考改革精神,和19一样,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仍然是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在考查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了生命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试卷的特点
1.继续坚持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考查
考生基础知识薄弱是年生物高考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近两年高考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并有命题“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说法,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本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测量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因此与1999年一样,2000年的试题继续加强了对考生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不见了。我们认为这样做有许多好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稳定中学的教学。近年来由于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能力测试的加强,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放松了对基本知识的教学。事实上,基本知识在中学阶段的应有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因为能力的形成和能力的测试是建立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2.试卷的总题量有所减少
2000年生物试卷的结构与1999年基本一样,也分为Ⅰ、Ⅱ两卷,Ⅰ卷是选择题、Ⅱ卷是非选择题,全卷满分是150分。考试时间是120分钟。但生物单科考试(广东卷)的总题量与1999年相比有所变化。表现在试卷的总题量和选择题题量比1999年有所减少,总题量1999年为50道,选择题为40道、每道选择题1.5分共60分,非选择题10道共90分。2000年总题量45道,选择题为35道、每题2分共70分,非选择题为10道共80分。题型分数的这种变化在2000年版的《生物科考试说明》中已经作了说明。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题量,给学生相对多一些时间,客观上增加了考生的思考时间和思考机会。
3.继续关注生物学科的研究热点
在2000年版的《生物科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部分”提到了考生应“能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1999年试卷中的“克隆”题,2000年试卷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题都体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这类题所占分值并不大,但希望能起到引导学生关心科学研究领域重大事件的作用。我们认为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生物学科的研究热点”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在命题时如何作得更好的问题。但中学教师的反映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热点问题太多,无从下手,有大海捞针的感觉。应该说,这里所谈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指那些影响最大、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应该是偏、难和怪的内容。只是对考生来说,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作背景而已。如,今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题,要想答好此题,考生除了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计算和概括能力外,还要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知识、育种和生物进化的知识。考生回答本题的过程实际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为考生在回答“人类基因组计划”题时可以体会和感受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方案的巧妙之处,如,该计划测定的是人类的24条染色体,而不是46条。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而不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这类设计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是很有益处的。
4.试题的素材和试题与生物学科研、社会生产及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生物学基本知识是重要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但只掌握了基本知识还不够,还要能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学的科研、生产和生活实践,要强调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它的社会价值。2000年卷中的35、38、42、44、37、41题属这方面的代表。35题主要考查了消化液水解蛋白质的知识,同时也暗示了糖尿病人不宜口服胰岛素的道理。38题题干描述了研究蛋白质合成和运输问题的实验过程,试题则是让学生用核糖体功能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根据38题的素材,本来能编制出让命题者非常满意的试题,如,判断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哪种细胞器,但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有限,对他们来说,根据现有的知识,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没有编制这样的试题。42题的题干同样描述了一个实验的装置和处理情况,并图示了实验结果,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分析、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44题的情况与42题类似。
近两年生物高考的实验题大多考查的是学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能力,基本未涉及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内容,2000年高考中,吉林等四省实施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有一题(25题)我们认为是对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初步考查。题目是让考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浙江大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阅卷组认为25题有两方面的特点:“(1)该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题,题目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扩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阅卷组一致认为今后考题应加大这种题型的比重。(2)本题表面上看是一道生物实验题,但它却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解题时还要用到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基本方向。”本题在三省卷满分是10分,山西卷是12分。抽样统计结果表明,三省卷的难度是0.60,区分度是0.35;山西卷的难度是0.52,区分度是0.123。37和41题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考查了光合作用、矿质元素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
5.题干的表达形式大多为图、图解和表格
与1999年高考生物试卷相似,2000年试题的题干以图、图解或表格形式呈现的较多。与文字叙述相比,图、图解和表格更为形象、直观,因此会看图、图解和表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前提条件。题目的呈现形式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都要求考生能读懂,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要求,但是在考试期间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读懂题目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找出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6.试卷的难度
在设计2000年试卷的难度时,我们研究了1999年高考生物试卷的难度值及其难度分布情况,认为从广东省提供的抽样统计数据看,1999年试卷整个偏难,难度分布也不是十分合适,尽管社会对这套试卷的难度反映不一,或认为难,或认为容易和一般。同时我们也考虑了广东考生的情况,虽然有许多优秀的考生由于热爱生命科学而选考了生物科,但因报考学校的局限,这种情况还不是很多。确定试卷难度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广大生物教师和教研员的业务水平越来越高,把握生物教学和复习考试方向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最后还是认为试卷总体难度应比1999年容易,控制在中等水平比较合适。考后从广东方面对试卷难度的反映看,不同地区的说法不一。从抽样统计结果(见表一)看,2000年试卷的难度为0.55,比1999年容易,难度分布为16∶57∶27,如果按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比例为2∶5∶3的标准来衡量,2000年试卷的难度分布更为合理。从难题在课程中的分布看,2000年卷中遗传题(39、40和45题)是最难的,难度值分别是0.25、0.25和0.32,而且全卷的难题都分布在遗传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遗传内容的学习,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总体评价
1.一般说来,对考试题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主要依靠试题编制者的经验和所受的训练,对题目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得当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如果按照试题区分度值达到了0.3可以接受,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的标准,从表二、三和四提供的数据,就可以对2000年试卷中每一个题进行评价,可以得出除第8和第41题外,每一个题的区分度均大于0.3。从难度(P)方面来评价题目,如果按照P=0.4是难题,P=0.7是容易题,P在0.4和0.7之间是中等难度题的标准来衡量2000年卷中的每一个题,从表二、三和四提供的数据,就可以知道每一个试题的难度情况。
2.和1999年一样,2000年高考生物试卷在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和试卷结构等方面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考试结果来看,试题的难度与预期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广东省招生办公室提供的全卷抽样统计数据看(见表五),2000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区分度和信度均比1999年好,试题也比1999年的容易。
3.2000年的生物高考已经结束了,回过头来再看整个试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2000年试卷中人体生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试题所占分量少了一些,如果这方面内容在高考试卷中能有所反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是有好处的。
个别知识的考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复,作为选拔性考试出现这类情况是不合适的。此外,还有题目文字叙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纵观上述几个方面,应该说2000年的生物高考试卷和试题都没有脱离《生物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因此,认真研究《生物科考试说明》是搞好生物高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准确地把握编写者的意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从中学界的反映看,他们认为今年的试题无论是取材、立意、表现形式,还是设问的角度都很新颖,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文章所附图表请见1月31日本报五至八版)
(《中国教育报》 -01-31)
(C)中国高校网 WWW.CHINA-SCHOOL.NET 2000
请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以800X600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篇8:试题分析:高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
试题分析:高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
一直以来,现代文阅读因为较难把握,在语文卷中是较容易失分的地方和多数学生的软肋。但是在 高考 语文卷中,除了60分的作文外,现代文阅读是份量最重的,有30多分,占到整个试卷的五分之一。近日,笔者采访了济南中学高三语文组的黄运修老师,黄老师针对 高考 试题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处于一轮复习中的学生如何应对现代文阅读,争取在最终的 高考 拿到更多分数。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一般有科技说明文阅读、社科类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三类形式的文章。黄老师告诉笔者,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认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评价、判断、推断的.能力,总结起来就是理解、分辨以及抽取、推断两种能力。
就考察形式来讲,一般包括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作者所表达观点的理解和体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
黄老师表示,现代文阅读的内容总是在不断变化,尤其是科技说明文的内容,往往比较前沿,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陌生,单纯的猜题、押题等方式根本不可行,重要的是平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多阅读一些好的、典范性的作品,时常翻阅一些杂志和报纸,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除了基础能力以外,现代文阅读总有一些固定的技巧,比如通过做题可以归纳出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行文结构。一般文章的行文结构往往是先介绍一种事物,然后对其进行解释,紧接着介绍人们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最后对事物进行前瞻性分析。
在看到文章以后,首先应该迅速浏览全文,弄清文章的体裁和大致意思,这样对后面做题会很有帮助。标题是最重要的信息,很多时候通过标题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大意,如果文章末尾还有注释等,一定要注意阅读,这些注释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情况下注释会标明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根据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就可以对文章有大致把握。
把握了文章整体框架后,接下来开始正式答题,首先要看每一个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以后,找到相应的段落,进行浏览扫描,来寻找最终的答案。笔答题要注意答题方式,如果没有特殊要求,要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有字数限制或者要求归纳,就必须通读全段或全文,然后尽可能将观点流畅地表达出来。
黄老师还表示,题目都是整体上来设计,一般都是由浅入深,做题时应该从第一道题开始,循序渐进地做,同时注意前后之间的参照和联系,从这些关联上得到某些启发,更好更准确地得出答案。
除了做题技巧外,黄老师还一再强调,现代文阅读需要适当训练,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如果没有选择正规的题目做,做得不理想了,往往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他建议把最近几年的 高考 现代文阅读作为例子,反复多练几遍。
篇9:2022年福建新高考1卷数学科目试题与答案分析
2022年福建新高考1卷数学科目试题与答案分析
高考数学答题窍门
一、选择题十大速解方法
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大法、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
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二、解三角形问题
1、解题路线图
(1) ①化简变形;②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③变形证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③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三、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②求通项公式。
③求数列和通式。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③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④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⑤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四、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来表示向量。
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③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②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③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④求夹角:计算向量的夹角。
⑤得结论: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五、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1、解题路线图
①设方程。
②解系数。
③得结论。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提关系: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
②找函数:用一个变量表示目标变量,代入不等关系式。
③得范围:通过求解含目标变量的不等式,得所求参数的范围。
④再回顾:注意目标变量的范围所受题中其他因素的制约。
高考数学考试技巧
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清,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2、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一再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
篇10:不如将开放进行到底-对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第29题的思考
不如将开放进行到底-对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第29题的思考
开放型的.高考命题,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指导教学,更有利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但是,这类试题的命制不仅要有科学性的素材和对材料的准确把握,而且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推测各种可能的答案,绝不能题目开放,答案限制.
作 者:周有祥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省宜城中学,生物教研组,安徽,宣城,242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 关键词:★ 高中英语复习技巧
★ 高考英语复习技巧
★ 比赛做题英语作文
【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共10篇)】相关文章:
高考英语作文:提高写作分数的88个词组2023-10-04
定语从句高考真题2023-08-25
09高三复习学案:送别诗(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5
定语从句试题分析2023-01-27
用--浅谈高考英语卷的语法和词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2-05-02
高二英语学考备考计划2023-01-21
安徽高考试题2024-01-16
GRE330学霸传授3点阅读提分复习心得2023-07-18
英语情境化语法教学(人教版高考复习)2023-10-12
定语从句教案设计英语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