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共5篇)由网友“苏小茶”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
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
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观念的批判以及独具特色的因果理论,构成了尼采知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部分.尼采是休谟怀疑论后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他否认因果性反映任何实在,也反对因果观念有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
作 者:肖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36) 分类号:G02 关键词:尼采 休谟 因果观 异同篇2:休谟因果观评析
休谟因果观评析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的哲学认识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它在认识方法的层次上,将经验推理的性质、特点和局限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使经验哲学获得了更能显示其本质特征的新的涵义.但是,休谟把因果联系仅仅看成是观念之间的习惯性联想,走向了唯心主义决定论,又由于他否定理性思维的指导作用,人们就无法揭示事物背后的因果必然规律,这就会理所当然地导致非决定论的产生.
作 者:赵斌 Zhao Bin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7(1) 分类号:B142 关键词:休谟 因果观 习惯联想 评析篇3:萨特与尼采哲学思想之异同
萨特与尼采哲学思想之异同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者,他们直面宇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上帝.然而,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是那么地强调自由,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式的偏见提出疑问.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富足联系在一起,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式的悲观主义.
作 者:顾志龙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经管系,江苏,南通,226007 刊 名: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TO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9(3) 分类号:B565.53 B516.47 关键词:萨特 尼采 权力意志 柏拉图主义 悲观主义篇4:人类知识确切性的怀疑--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休谟的因果观
人类知识确切性的怀疑--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休谟的因果观
休谟的因果现是其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现了休谟对人类知识问题的思考.本文从知识论的角度探讨了休谟的因果观.休谟的因果观的实质是对人类知识的确切性提出怀疑.他的哲学体现了对独断的理性精神的'否定批判.休谟哲学以经验主义为起点,以怀疑主义为方法,最终以功利主义为归宿.
作 者:陈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B561.291 关键词:知识 确切性 休谟 因果观 怀疑主义篇5:哲学家尼采的美学观
【摘要】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个影响很大也很有争议的人物,对于他的美学思想也同样如此。
尼采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生与艺术紧密相连,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尼采美学在现代美学领域影响巨大,为世纪人文美学提供了思想源泉,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先河,因此,我们应对尼采美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立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尼采; 理性和非理性; 美学思想
哲学家尼采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旷世之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今日艺术图景的思想预演,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尼采的美学观。
1艺术的根源与意义
尼采认为艺术的生发源于人性的两种至深的本能冲动,即追逐“幻觉”的冲动和追逐“放纵”的冲动,尼采称前者为日神冲动,后者为酒神冲动,这两种冲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梦”与“醉”。
在尼采看来,“梦”给人以美的幻想和图景,使个体化形象得以持存,与“痛苦的难以把握的日常现实相对立”;“醉”则给人以惊骇与狂喜,让人在失弃个体的迷狂中体验万能的意志。
尼采认为日神是预言之神,是一切造型艺术之母,它体现为适度、节制与宁静;酒神则意味着醉人的力量,它与音乐相关,酒神状态是原始冲动达于顶点的浑然忘我,表现为激情、狂烈和粗野。
在尼采看来,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要么是日神式的,要么是酒神式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一个时期的艺术性质总会取决于这两种冲动何者起主导作用。
这样,尼采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说明了艺术的根源与本质。
2美与丑
在尼采眼里,“美”是人“赠与”世界的。
他说:“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是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人把世界人化了”。
尼采认为日神精神赋予的只是“美的外观”,美化了的现象,与本质无关,因而是幻觉。
酒神精神所达成的美则是一种毁弃自我而归于无限的形上之美,它不为理性和道德所羁绊,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与高涨,所以它是生命意志的丰溢。
可以看出,尼采在这里与以典雅和谐为美的西方传统艺术观发生了根本的`冲突。
以他的观点,意志不必以现成事物为指向,相反,它必须支配和改造现成事物。
同样,艺术家也不必按事物的原貌去看待事物,而应当把意志植入事物中,分解和改造事物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更纯粹,更充实和更具表现性。
可见,在尼采看来,艺术所要传达的乃是惊心动魄之美,他在生前对现代艺术作出了准确的预言:“现代艺术乃是制造残暴的艺术”,这一点,在后世的毕加索和德库宁等人身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尼采关于丑的表述是在两种涵义上进行的,一方面,他认为丑是意志或生命力衰退的表征;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因权力意志的亢奋而在艺术中对事物横加肢解也是一种丑。
对于前者,尼采认为,它意味着权力意志的衰退,他说:“一切丑都使人衰弱悲苦。
它使人想起颓败、危险和软弱无能,……哪怕极间接地令人想到衰退的东西,都会使我们作出‘丑’这个判断”。
对于后者,他认为这种“丑”乃是对权力意志非理性方面的积极肯定,是生命力过剩的一种表现。
3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认为,悲剧的实质根植于人性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冲突。
日神以其光辉赋予万物以美的外观,通过明朗、清晰、确定的个体显现出来;而酒神则意味着生命的放纵,它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使人在情欲的迷醉中忘掉自己,从而在忘我中与原始的生命力归于一体。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音乐精神,他宣称别的艺术只是描摹现象,而音乐却是“意志本身的直接写照”,“是世界真正的理念”,他认为正是音乐使酒神冲动转化为日神形象,而神话就是“酒神智慧借日神艺术手段而达到形象化”,尼采认为,悲剧兼具了“日神幻境的造型性”和“酒神力量的迷狂性”。
所以他说,悲剧的本质是“不断重新向一个日神的形象世界迸发的酒神歌队”。
凭借强大的酒神冲动,通过个体意志的放弃与毁灭,而与最原始艺术冲动融于一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尼采始终关注着人类内心深处的非理性世界,他把酒神冲动看成是“通往悲剧诗人心里的桥梁”,他以深沉的眼光指出,在理性的静穆和思索之下,狂醉和充溢的生命意志才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由此,尼采发掘出了生命原始冲动的美学领域,并率先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的先河。
注释:
[1]阿多诺:《美学理论》
[2]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
[3]《袖珍版尼采著作》,第10卷
★ 包商主义读后感
★ 理财的书籍排行榜
★ 生命三境界范文
★ 科学合理性重构与双效革命――休谟科学哲学思想及其意义管窥

【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共5篇)】相关文章:
浅析康德哲学的理性概念--兼谈康德哲学的思想渊源2022-04-29
孔墨伦理思想发展的逻辑比较2023-07-30
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2023-04-05
康德的哲学名句2023-01-04
杜威经验主义2022-06-06
论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及其可能性2022-05-07
逆境的名人名言2022-12-30
英语的课堂教学课件2022-09-10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论文2022-05-08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论文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