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

时间:2024-01-20 07:38: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共14篇)由网友“紫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

篇1: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

摘要:

临床检验基础作为医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学好本门课至关重要。

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以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注重教师的教态和谐的师德培养、创设问题情境、课前做精心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师的自身能力。

关键词:

篇2: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

临床检验基础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门学科。

课程讲授通过临床最常用、最基本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粪便和各种分泌物进行检验分析,其结果将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和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并及时了解该领域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最新的实验方法。

其教学质量与学生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密切相关。

由于目前检测的参数多、内容繁杂和枯燥,易懂但不易记等特点,为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这就要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探索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师自身素质。

1教学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培养、学会创设问题情境及课前教学设计等方面培养,不断跟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累经验,打好扎实基础,拓宽知识,查阅资料以不断更新知识,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围绕临床进行教学。

总之,“学生有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潭水”。

笔者就近十年的教学经历来谈一谈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1.1师德体现在教态和谐

总书记在9月9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做个好老师具有四个标准[1]:其中一个标准“要有道德情操”。

经近10余年的教学,深感教师专业能力再强,自身缺少“德”将会阻碍自身的发展。

师德体现教态和谐,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就是教师的情商表现,同时会影响到学生的情商。

亲切和蔼的教态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缩小代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没有心理障碍,学生心境愉快平和才喜欢学习、才喜欢问问题,教与学的成功率才会提高。

教态和蔼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也反映出教师的自身人格,得到彼此间的互敬互爱。

教师的特点有几种:专业型教师、放任型教师、交流型教师,大多数学生喜欢“交流型”教师,其特点体现为幽默慈祥、待人公平、理解同学、乐于交谈。

教态和蔼反映出教师喜欢学生以仁爱之心的思想素质,教态和蔼的实质是教师内在热爱事业之心外化为满足学生渴望得到爱心、换位思考、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行为,其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只有喜欢某位老师,才会愿意上他的课。

1.2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是使学生思维能够跟着走,是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

创设新奇又具有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吃透教材,学会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学会针对授课内容深入分析,具体说在该次课学习内容及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承上启下,学会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例如:针对临床检验基础中血液检验部分的红细胞计数,首先要针对计数的原理讲述,即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室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抽象而又抽象的原理,讲解时要设问题情境,如稀释液有几种,为何用等渗稀释液,稀释的倍数怎样得到,计数时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为什么,计数的区域如何进行换算等。

这样学生针对简单一句原理,提出的多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跟着问题走,多问“为什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吃透原理,易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1.3课前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如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可分为几步:首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该次课的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来定,每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展开,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知识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独立学习能力。

可以巩固和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会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课前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问题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热爱探究活动的情感得到了培养,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教学效果[3]。

1.4利用微课教学理念以提高临床检验基础

理论教学效果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媒介[4],借助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作为载体,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素材,生动而形象地展示,

具有将抽象的理论具有形象化、平面板书具有立体化、信息摄取具有多元化等多种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重力,使得学生对于没懂的问题可以反复听,重复学,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取代的优势。

因此,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易于理解的感性知识,把重点和难点简单化,由教师的深入讲解转化为学生的理性知识。

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应与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试图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形式,应用提问、讨论和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希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以师德为基础,不但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时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理,深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课前做好精心教学设计、认真备好每一次课,课中创设运用恰如其分的问题情景,课后找不足、求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即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创新性和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营造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氛围,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实用型或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

篇3: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它既是一门形态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临床实践中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本门课程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免疫学以及病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的理论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免疫和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体的诊断。

实验课是寄生虫检验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加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寄生虫检验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在临床上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如何提高寄生虫检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对寄生虫检验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关乎能否实现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体现西安医学院四年制检验本科建设特色的关键点。

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设定四年制检验专业本课程理论课学时数为28学时、实验学时数为26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例达到1: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紧扣教学大纲,明确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

并结合本地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增加了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的新进展,增加实验的实用性,例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源性寄生虫、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多,[1]如弓形虫病、旋毛虫、猪带绦虫等,这些作为重点讲述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一些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寄生虫,则要求学生自学作为一般了解内容,这样调整后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互联网+”式实验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形态学为主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常见寄生虫的形态,我们在寄生虫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实验室局域网播放多媒体课件、实验录像等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展示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等方面问题,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近年来实验室均配备数码显微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可实现将显微镜下的示教标本图像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师对示教标本进行讲解,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同时观察到同一示教标本,利用数码互动系统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动态图像,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解决,数码显微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实验教学过程及结果观察等通过屏幕实时展示。

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教学课件和习题等设为共享,做到图像资源共利用,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了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强化了实验效果的作用。

三、为了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指出: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寄生虫实验教学中我们将整个实验内容按“基本技能型实验模块”、“综合型实验模块”和“设计创新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设置实验项目。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分级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

寄生虫检验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讲解课本上的虫卵或幼虫、成虫的形态,然后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寄生虫不同阶段的形态后画图,多为验证性试验,这种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使得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失去兴趣,[3-5]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我们除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开展综合型和设计创新型实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基本技能型实验模块

主要内容有(1)寄生虫的形态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玻片标本的观察。

(2)人体寄生虫学常用病原学诊断检查方法: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棉签拭子法、碘液染色法、吉姆萨染色等。

基本技能型实验模块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临床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特点、实验原理并熟悉各种寄生虫的检测方法,强化了理论学习。

2、综合型实验模块

主要内容有:(1)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的自查。

(2)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的自查。

综合型实验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创新型实验模块

我们注重把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科研兴趣小组,学生主动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老师仅确定研究方向或给出引导性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3-4人为一实验小组,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讨论后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和流程,实验操作后整理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等,最后撰写一篇论文格式的研究报告。

设计创新性实验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与能力,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多种教学形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坚实的医学技术基础,而且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精神,由此系统地建立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的培训模式,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活动是走出课堂的现场教学,是理论知识的再现和补充,[6]为了提高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诊断能力,在学校和系部的支持下,实验中心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检验班同学携带显微镜和相关设备,赴蓝田县刘独庄小学对全校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虫卵筛查活动。

这次寄生虫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现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及创新精神,[7]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基本实验操作等技能训练,还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和社会能力,开扩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更好地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为毕业后步入社会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本次社会实践的结果,并提交一份实践活动的体会,总结自己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认识,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实验技能考核多样化

实验成绩采用多元化实验考试及考核的方法,实践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实验考核以100分计,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践操作考试三部分组成。

①平时成绩占10%,多用来评价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提问、操作技能等内容。

每节课都会为学生打分,累计后计入期末总的实验考核成绩中。

②实验报告占20%:用来评价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实验结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实践操作考试占70%:操作考试主要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多个实验操作项目,由学生任意抽取题目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实验考核,规范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上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态度上充分重视了实验课,达到加强实验课的目的。

总之,在临床寄生虫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效果,逐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突出专业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寄生虫实践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技能考核多样化,规范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临床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有限实验学时内不仅掌握了常见寄生虫形态特征,为后期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临床岗位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明远,刘全,方维焕,等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7)1205-24.

[2] 陈光,蔡连顺,毕胜等.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8)751-752.

[3] 赵群力,闵娟,周怀瑜.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2)951-2.

[4] 姜鹏,王中全,崔晶等.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3)160-2.

[5] 张新,彭茜,李玉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J].检验医学教育,(1)35-7.

[6] 赵金红,唐小牛,高锡银等.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6)430-433.

[7] 何云岩,邓仁标,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社会实践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1-162.

篇4: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中设计性实验

【摘要】 目前在医学领域发展阶段中, 很多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再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中的质量, 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验课中必须引用设计性的实验, 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能力和主动性, 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强化。

通过学生调研报告结果和总结座谈会可知, 学生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应用无论是兴趣上和主动性上都有很好的满意度, 均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满意程度高。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中最主要的一门学科,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 实验教学是本学科中必要学习环节[1]。

目前我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 实行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差。

而在实行设计性实验的开放课程后, 教育模式得到了改变, 以学生为主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在实验中涉及到的器材和程序, 都要自行安排。

这种实验教学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方式的结合, 对教学效果有极大的提高和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分析的对象主要是以医学院本科的检验专业2008级学生共200人, 对照组为级学生150人。

1. 2 方法

1. 2. 1 教学方法 对照组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传统实验法, 是教师以主导进行板书讲解, 然后进行距离说明, 之后再教师的随机分配下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最终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组要进行自主把握实验题目和内容, 并且要了解实验中使用的器材和操作的方法, 提前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然后分组, 确定小组的负责人, 小组中的组长要根据实验题目进行相关文件的检查, 检查过程中要时刻与临床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制定方案计划。

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的内容和题目、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器械、实验方法、检测内容、检测标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要在实验开始进行前提出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由教师发起座谈会, 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总结探讨。

各个小组的负责人进行讲解和介绍, 依据实验原理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2]。

在讲解过程中, 学生可自行发问,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可完成报告, 并做出实验的论文。

1. 2. 2 问卷调查采用的调查方法为现场问答, 通过现场问卷可知道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全面了解, 掌握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等, 针对实验课程还调查了其他相关的问题, 例如:实验课程是否可以增长知识, 在没有学习的情况下自己可以了解内容, 是否有培养能力的提高, 是否可以增加团队意识等。

1. 2.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

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120人对实验课程非常感兴趣, 有60人感兴趣, 15人认为一般, 5人对课程不感兴趣。

对照组中有100人非常的感兴趣, 20人感兴趣, 20人认为课程一般, 10人没有兴趣。

实验组中的124人, 对照组中的80人大家都认为实验课程对自己还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实验组的中学生认为实验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 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很好, 学生非常认可。

对照组中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认可设计性的`实验课程。

3 讨论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基础能力、验证性的实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性。

然而设计性实验却和传统实验教学大有不同, 主体是以学生为主导, 充分的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设计性实验就是把原有不能加入到实验课题中的标本引入到实验中, 实行一种自我启发原则, 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力, 在实验中也可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没有的[3]。

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期间,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调动,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检验基础知识上, 还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内容, 这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教师来讲, 设计性实验并不是很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当今教学, 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模式, 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方式, 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参考文献

[1] 汤贤春, 路健, 李学英, 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现代医药卫生, 2008,24(15): 2366-2367.

[2] 李平法, 张忠新, 张婧婧, 等.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25(6):144.

[3] 朱琳琳.设计性实验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检验医学教育, 2010(02):332.

篇5:四年制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2],属于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诊断性和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以后能够独立工作的基础途径。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然而,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3-4],例如实习时间相对短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及学生临床知识相对欠缺等。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依据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要求[5-6],结合目前实习教学中的问题,直面挑战,积极探索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新时期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有效可行的实习途径。

篇6:四年制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论文

第一,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理论上升为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能够融会贯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常见问题。第二,增强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与临床的积极沟通有助于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更有助于新时期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4医学检验专业新型临床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化大型自动化设备流水线的使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由于大型自动化设备本身的重复性很高,使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的差错占检验错误的百分率逐年提高[9]。首先临床教师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强调检验前、中、后各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并注意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知识的系统讲解,从而与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相适应[10]。其次,在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基础上带教教师应注意讲解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计量学溯源)、生物参考区间和可报告区间等,这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室临床解释,掌握变异的潜在来源,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实习教学内容应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引入实际病例,拓宽临床疾病知识,使学生将医学检验的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更好的衔接,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11]。

4.2带教教师导师制教研室选拔各专业组具

有高级职称且丰富知识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导师,通过面试谈话和学生双向交流,学生根据专业兴趣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选择心仪的学生,每个导师负责指导1~3名学生。同时导师选择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课题选择和设计、科研方法的应用、文献检索以及论文写作等。通过导师制使每个学生对实习阶段所学更能有所侧重,更有利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为医学检验专业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发挥检验医师作用,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迅速,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与临床沟通交流已成为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12],尤其是检验科的日常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临床相结合的意识,提升检验工作者的咨询服务质量[13]。检验医师是检验科内既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又深悉检验科工作的医师,他们主要负责与临床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检验医师的优势,教授学生个体化实验诊断和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如检验所需的样品类型、样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指征、检验程序的局限性和提供检验结果解释等[14-15];尤其是通过实际病例讨论教学使学生增强新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需求。

4.4教学形式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进行科室岗前培训,在学生了解了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生物

安全制度等相关知识后,根据临床实习计划,把实习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专业组进行轮转实习,参与每天的日常检测工作,并通过专题讲座、临床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和微信平台信息交流等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4.4.1专题讲座每个专业组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分为基础专题和提高专题两部分。基础专题讲解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和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注意事项等。提高专题讲解包括结果判读、全面质量控制和检验医学最新方向进展等。例如在进行检验结果判读时可针对一份检验报告指出哪些结果异常,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针对某一项目异常与哪些疾病相关,哪些检验因素对这些检验结果有影响等,如与临床不符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4.4.2临床实际案例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每个专业组都配有至少两名检验医师,这些检验医师每周到所属科室参与主任查房、定期参加全院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实习学生跟随检验医师下临床直接接触患者、接触实际案例是培养他们临床思维最直接的方法。典型案例实验诊断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疾病发展、治疗和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启发学生对检验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16-17]。我们要求各专业组实习学生每周跟随检验医师下临床,对典型实际案例进行实验诊断分析,并在检验医师带领下积极分析讨论,同时各带教教师选取自身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定期组织同学讨论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实验诊断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利于临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4.4.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近年来兴起的微信平台可以集合声音、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并使“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成为可能,成为我们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平台。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交流的群,首先通过微信群上传图片、视频等,这些图片视频包括仪器检测分析原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项目如流式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质谱分析等难理解抽象的检测实验,也包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讲解视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其次,现代网络技术发达,通过微信平台还可通过分享的方式发布最前沿的医学检验专业信息。再次,加强实习学生之间对新知识的见解的沟通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会有一些经验与收获,每个实习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这些收获,同时,对学生的诸多困惑微信平台还可实现带教教师进行实时答疑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最后,教学效果好坏需要良好的总结反馈和教学效果考核。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教研室定期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不断完善实习教学模式。总之,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结合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积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娟娟,刘卫东.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19-20,22.

[2]许晓风,周宇,鲁辛辛.临床专业七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10(22):3075-3076.

[3]蔡利军,吕宾,孟立娜,等.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34-1036.

[4]张雪琳,黄芳.检验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5-2036.

作者:许晓风 迟林 周宇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

篇7:四年制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论文

第一,教材方面,目前传统课堂讲授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以检验专业内容为主,临床医学的内容过少,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临床知识内容明显不足,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第二,师资力量方面,作为教学医院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带教教师都是兼职带教,既要兼顾临床一线工作又要进行实习带教,造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局面。第三,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实习的中后期大多数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和面试,因此影响了实习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目前是目前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7-8]。这就要求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因此实习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7]。

篇8: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目标教学的应用研究

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目标教学的应用研究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实验教学时数占本门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因此,在临床检验技能教学中把传统的目的.教学改变为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 者:赵鸿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150025 刊 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年,卷(期): 3(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9:高职临床基础检验学教学方法现状

【摘 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是高职的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高等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必修课。

其内容涵盖范围大,内容多而繁杂,如何将这门课程教学做好,成了教师们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基础检验学;教学

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有一定自学能力、工作岗位在第一线的检验技术人员。

其内容涵盖范围大,包括了血液一般检查,体液检查,血型输血,脱落细胞学检验等内容,在现在的大小医院都几乎全部开展,由此可以凸显该门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

一、教学方法现状

(一)理论教学现状

现在的职业高等学校在讲授理论课时,一般均会选择与临床结合最多的,日常工作将会使用最多的内容,而一些一般的医院用不上的,或者是很多医院都将其分出了检验科的内容,教师会选择性的略讲,少讲,有时候不讲。

比如,现在很多医院的尿常规分析干化学法均用到了11A,在课堂上,则会将这11个项目重点讲述,也会提及到如果一些等级相对低的医院用的是10A。

再比如,很多医院将脱落细胞学检验划出检验科,并入病理科,或者是临床科室内开设的实验室,教师在讲授脱落细胞学检验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应的减少时间或者有可能将一些内容略过不提。

(二)实训教学现状

实训教学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按理论的内容模块的将实训分为相应的模块。

每一模块集中安排实验,反复训练一种技术,培养一种技能是实训课的要求之一。

但是在教学中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其中一个就是标本来源问题。

在做血液学方面实训时,使用学生相互采集末梢血或者是静脉血就可以进行实验,尿液粪便的正常标本收集也不成难题。

但是一些非常规标本,比如浆膜腔液,白带,脑脊液等来源就成了问题。

有些实验因为标本的来源问题不得不搁浅,或者只是由老师演示,学生没有机会操作。

二、目前的教学方法现状探讨

临床基础检验学这门课程的现状教学,存在着内容多,时间短,教学与其他学科断联的问题。

因此在讲授时,很少能将理论内容联合到临床实际,有些老师甚至有认为“联系临床等正式到了临床工作之后经过工作时间沉淀就能慢慢积累,不需要多说。

”还有一个,在讲授中,很容易将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断联,诸如学生会不明白“既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生化的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方法测定,为什么要在尿液常规检查中还要有尿蛋白这一项?这只是定性,有什么意义?”等等。

时间少内容多,如何讲授的高职教育就医学专业比起本科院校少了两年,相对于本科的课本,高职专科的临床基础检验学课本一开篇就少了临床基础检验学的概述内容,这个内容只能由教师自述,有时候有教师为了赶内容,略过不提。

所以有些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问:什么是临床基础检验学,这门课程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不少学生答不出来,部分则只是回答“验血验尿验大便”。

一些必讲内容,也会因为时间问题而只是侧重了内容的讲述,忽略了联系实际联系临床,和病例的举例分析。

是否还需要让学生手工配制试剂。

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为了配合临床工作,节省时间,很多试剂都已经开发研制做成商品,而不像以前,自己动手配置。

既可节省时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手工配制的失败的可能。

会用到的试剂:瑞氏染液,姬氏染液,煌焦油蓝染液,新亚甲蓝染液,大便隐血试纸,尿蛋白尿糖试纸等,几乎应有尽有。

高职教学中如果配制试剂,花费时间过久,又不能完全避免配制失败,往往是老师将试剂配好如染液,或者是购买回来如大便隐血试纸尿HCG胶体金试纸等。

三、改革方向探讨

(一)理论课改革

课本的每一个章节都讲述完整的知识已经很全面。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和学习渴望,使用临床病例实际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检验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即使日后并不从事相关工作,也能收益今日所学。

(二)实训课改革

实训课可以制造相应标本:根据标本的基本特点去配制相符标本。

比如脑脊液标本,可以考虑用生理盐水,葡萄糖,血细胞等“配制”脑脊液,而不是让实训放空。

另外,尽量让学生配制试剂,甚至可以开设一两次试剂配制的实训课。

试剂配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熟悉理解各种试剂的用途,分别有什么利弊,可选择的替代有什么。

这样日后学生在工作实际中,比如试剂缺货,试剂失效的时候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在仪器配置方面,在实训课使用这些仪器时,教师应将当下市场上运用较多的仪器做介绍,说明自己学校仪器与外面的区别,落后在哪里,要跟上先进仪器,在当下的实际情况该怎么做。

安排适当的见习课,让学生亲见临床实际中学科内容的运用,让学生对学科有深刻的印象和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结语

临床基础检验学这门课程的知识面很广,似简实繁。

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征过程,要用时代的阳光,严谨的态度去寻找突破,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李燕,罗萍,宋真.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检验医学教育,,11(01):7.

[2] 孔令霞.浅谈教材编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J].教育教学论坛,(49):152-153.

篇10:临床检验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临床检验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上课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基础》专业课的课堂授课质量,笔者归纳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内容适当更新;提高讲课吸引力.

作 者:罗春丽 陈宏础 LUO Chun-li CHEN Hong-chu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实验诊断教研室,重庆,400016 刊 名:医学教育探索  ISTIC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6(10) 分类号:G642.421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   课堂授课质量  

篇1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摘 要:目的:进一步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结果:实验教学改革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践技能,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结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专业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篇1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

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

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

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

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

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

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

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

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

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

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

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

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

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

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探究。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推动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过程,对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专业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冬,张慧,李敏霞.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2(6):738-740.

[2] 翟浩利,王俊平,王新民,等.病例教学在医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设计与应用[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10(5):612-614.

[3] 屈林,郑兰香,李卫红,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检验教学改革尝试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18(10):2011-.

篇1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的课程,其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才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合理调整实验内容

首先,教师要根据选课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实验内容,将原来教学内容中的血液一般检查以及脱落细胞检验等内容保留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仪器操作内容,将凝血性疾病和出血检查等划分到血液学检验内容中,将胃液检验等内容删掉,这样才能充分地突出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内容的重点,使其不会和其他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从而增加其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1]。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要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一些特异性较差以及灵敏度较低的检验方法删除,选择使用一些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检验方法。

以尿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为例,以前在实验教学中,往往选用胶乳凝集抑制法进行操作,而现在应该选择胶体金免疫检测法。

由于当前许多临床上的仪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验教学内容中,要增加血液粘度仪以及白细胞分析仪等仪器操作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实验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实际,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开展探究式教学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能够有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探究精神。

例如,在开展红细胞计数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红细胞计数的方法以及基本原理,然后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红细胞计数结果,哪些因素会对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怎样才能合理地处理两次结果误差较大的现象等[2]。

而每个学习小组讨论结束以后,可以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公布出去。

在所有小组长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各个小组的结论与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其中存在不足,以及改正的方法,并且要表扬以及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优点,之后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PBL教学法等。

2.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仪器设备资源,建立一个开放型实验室,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到各种科研活动中[3]。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参与了大量的科研实验后,可有效巩固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提高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能有效培养其整体的科研素质,提升其全方面的能力,而这一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使其能够研、学与产等多方面进行发展,从而为其将来的临床以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现场情景实验教学

在通常情况下,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往往是应用验证性的实验法,所选取的实验大多数都是基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进行操作,这样不但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4]。

对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带领学生们开展现场情境实验教学,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临床的操作情境,能够将实验室教学与临床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4.举办检验技术比赛

通过学生在学校实验室的操作是远远无法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所学知识的,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实验的机会,可以开展实验技能比赛,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任课教师选择实验操作内容,学生完成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分,并将分数计入到总成绩中。

但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只是对学生最终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未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等,也不能综合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教师应改革与优化实验考核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考试技能考核占20%,学习态度与出勤情况占10%,期末考试占50%,实验操作及实验作业占20%。

在具体实验考核时,学生要针对实验查找一些文献与资料,对研究的现状与背景进行详细地阐述,再设计出个人的初步解决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再由实验教师对总体情况进行评分[5]。

总之,加强临床基础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法等,可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慧,郝艳梅,禹莉,等.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 现代医药卫生,, 31(17):2693-2694.

[2]高媛,南玉龙,程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36(16):2450-2451.

[3]裴惠临,黄伏生,黎安玲,等. 递进式教学模式用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12(18):2805-2807.

[4]王富伟,魏爱婷,李彦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合理整合的研究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21):11-12.

[5]陈秀敏,王富伟,张志梅. 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21):6-8.

篇14: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论文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亦是众多专业课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本文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1优化教学内容

1.1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

临床检验基础是第二学期才开设的课程,前几届学生反馈,如果前期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对新学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好地进人实验状态,而不是在开展新的实验项目时,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了解基本技术操作上。因此,本教研室编写了校本教材《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并且在学生人学初即开设此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内容有:移液技术(移液管及微量吸管的使用)、离心技术(离心机的使用)、光谱分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液标本采集技术(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与染色技术(瑞氏染色)。学生通过第一学期对上述项目的接触及练习,第二学期上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时操作都比较熟练,容易上手。

1.2改变传统PPT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以填塞方式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材内容,且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也较为粗糙’常把课本内容一字不漏地照搬到PPT上,甚至利用扫描仪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课件中。如今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均是“90后”,他们反感沉闷的教学氛围及千遍一律的、毫无变化、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教研室对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不再照搬课本原文,而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配上与内容对应的有趣的QQ表情、动画等。这样就使得课件非常生动,重点突出,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尿液一般性状”章节中的“尿量”时,介绍健康成人的尿量为1-2IV24h。制作课件时,为了强调1~2L的容量,弹出常见的家庭装绿茶罐子的图片,把具体的数字量化、形象化。讲解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微浑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均未捜索到毛玻璃样微浑的脑脊液图片,索性在课件中插入毛玻璃的图片,直接加深学生感观认识。

2强化实验教学

2.1合理分组,充分利用资源

本专业还招收高职单招的学生,此类学生医学基础较好,尤其是检验相关操作经过临床实习已十分熟练。因此,在实验课分组时将其安插在其他学生中间,实验课时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示教。例如:在教授静脉采血方法时,虽然学生看过教师示教,但是操作时仍难免紧张,而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而此时各组高职单招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则能使课程进展顺利,节约时间。

2.2重视实验标本的采集及制备

为了让学生看到阳性表现,实验标本均来源于本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学期初,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实验员与医院检验科相关负责人联系,收集相应的标本。若标本不够理想,亦会人工制备阳性标本。例如,开展“尿液有形成分镜检”实验时,实验员会在尿液标本中滴加血常规标本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实验时,实验员会制备5种不同浓度的标本,展示从阴性到阳性的梯度变化。

2.3应用PBL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讨论并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m。它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在之前学习的相关实验操作均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只会做实验不会分析的阶段。例如,课前教师从附属医院搜集并整理典型的化脓性感染患者标本’力求临床资料来源真实、内容详尽,包括病例、各项检査报告单和血涂片等。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确定讨论基本框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按照疾病诊断步骤,例如,此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什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是哪些?血常规及血涂片有哪些异常?确诊该疾病临床上尚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并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上机操作血常规检查及观察血涂片,之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利用PBL教学法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病例的选择、问题的拟定、激发学生兴趣等能力。

3全员听课,严把教师关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研室全员一学期需互相听课两次。其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共20学时,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査验。通过听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举办技能大赛

第二学年末,即实习前举办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取消自愿报名赛制,要求全员参加。参赛人员及比赛项目由比赛当天观摩的校领导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名单现场抽取。避免了以往参赛选手均是班级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实验室晚上和周末对外开放,均能看到学生练习的身影,真正做到以赛促练,为临床实习做准备。

5改革考核内容及模式

学生期末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理论考核成绩(占50%)、实验考核成绩(占35%)和平时成绩(占15%),可避免学生为得高分而只背书本知识不重视操作及平时作业书写的问题。实验考核侧重考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往考细胞形态知识点时,均是教师找好细胞’学生分组轮流辨认,导致后面的学生多半已知道考核内容。为此,我们改变考核模式,由学生找细胞,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教师指定的细胞即过关,否则为不及格。平时成绩则由上课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决定,而实验报告更加注重分析的书写与实验结果讨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

6开辟校外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凭借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去检验科见习。在临床带教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标本采集、上机检验、仪器保养维护和质控等书本上才能见到的操作,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观察临床带教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加强了无菌观念,而且可以参与报告结果讨论,还可以观察血凝仪、流式细胞仪等在学校实验室里看不到的大型仪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科学系统地评价疾病,对临床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也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初衷。

7结语

以上措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是有帮助的,随着临床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日趋广泛,临床检验基础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我们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由以往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的经济论文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

医学论文发表多少钱

模拟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论文发表评职称

本科中医临床专科毕业论文

医院零星改造工程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探析(共14篇)】相关文章:

双管法在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的效果论文2022-05-02

临床检验实验技能目标教学的应用研究2023-03-20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的论文2023-03-03

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2022-09-2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论文2023-03-15

生物毕业论文2022-04-30

农学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方向探析2022-05-20

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2022-04-30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的体系改革论文2022-05-08

机械制造论文范文80002022-1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