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

时间:2023-06-11 08:05: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精选9篇)由网友“yqyc1212”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

篇1: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

随着中国股市黑幕被一桩桩披露出来,证券监管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注目。虽然管理层将证券监管作为去年的工作重点,但事实上,若要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下去,监管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常抓不懈。对于中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目前主要集中于政府干预过多、整个市场的诚信不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等。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但没有从根本上抓住中国证券监管的主旨和要义,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监管行为失当的主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若想使证券监管起到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作用,只有从认识上转变监管思路,才能提高监管效率。

一、有关证券监管的理论诠释

监管行为及监管机构的出现与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监管行为的有效性及监管机构存在的必要性的争论由来已久。

(一)市场失灵论

市场失灵论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市场失灵不可避免。为了减少市场失灵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正因为市场是不完全的,需要政府作为监管者来弥补市场的缺失。反对者认为,这种理论未必能够站住脚,因为市场失灵论所强调的只不过是在市场失灵时从市场外寻求一种力量的帮助来找到均衡点,但这种职能完全不需要设置一个监管者而可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完成。他们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的,但置身于市场中的政府同样是不完全的,有时政府的不完全更甚于市场的不完全,如果按照这一理论作出推断,监管不仅不能提高市场的效率,反而会给市场“添乱”。纵观证券监管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失灵论”与“政府失灵论”此消彼长,从来都是针锋相对地并存着。

(二)交易成本论

交易成本论源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即制度或法律之所以重要,在于交易双方之间交易成本的客观存在,而监管行为及监管机构则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在此基础上认为,当法律设计得最优时,由法庭来执法是最优的制度,根本不需要监管来行使这种职能。美国大法官波斯纳则认为,现实中之所以会有监管者主要是由利益集团造成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要游说立法者,监管者由此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监管者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有监管者的社会比没有监管者的社会效率更低。与市场失灵论相同,交易成本论同样存在正反两派观点,主张监管存在的人认为,监管好比交易双方之间的媒介,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尽可能地节省交易成本;而反对者则认为这一媒介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不仅不会有效地节省交易成本,

而且还会带来其它更为严重的问题。

(三)信息不完全论

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特点,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就像市场只提供不充足的其它公共物品一样,市场只提供不充足的信息,因而获取信息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当信息不完全时,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会使交易费用上升,市场效率低下,从而使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限制。在证券市场上,信息的不完全性表现为:一是大部分证券购买者对证券发行者真实情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某些与发行者有关系的特殊投资者,因此,证券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是一种条件不对等的交易,大部分投资者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证券发行者的信息直接决定着证券的价格,而在充满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上,普通投资者为一笔证券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边际成本非常之高,以至于从证券交易中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信息成本,从而使大部分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把握程度不如证券发行者和某些特殊的投资者,结果在投机获利的盲目心理驱动下,普通投资者往往成为“跟风”的受害者;三是信息的不完全可能使证券市场中存在证券欺诈和操纵股市的坐庄作为,使证券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值,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因此,为解决信息的不完全,需要政府制定一套有效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经济人的行为。

(四)法律不完备论

伦敦经济学院一些学者从哈特的不完备合约论引伸出了法律不完备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要想使法律设计到最优是不可能的。在法律不完备的条件下,如果仅仅依赖法庭被动执法,必定会导致对违法行为或打击不够,或打击过度。在此情况下,人们或是利用法律的不完备,钻法律的空子,从而弱化法律的惩戒作用;或是一旦出现违法行为,政府就采取非常严厉的制裁措施,这样就会严重地扼杀市场的发展。因此,引入监管机构的目的在于以主动的方式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弥补法律的不完备之处。

二、对中国证券监管的回顾与反思

(一)中国证券监管回顾

中国的证券监管体制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1992年以前,我国证券市场没有集中统一的管理,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国家体改委、其他政府机构和上海、深圳两地政府参与管理。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同时将发行股票的试点从上海、深圳等少数地方推广到全国。从3月开始,中国证监会授权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证券期货监管部门对证券和期货市场行使部分监管职责,至此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的全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中央决定中国证监会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各期货交易所实行垂直管理,并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设立了监管专员办事处。19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完善监管体系,实行垂直领导,加强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统一监管。,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撤消,其职能并入中国证监会。考虑到受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市场化进程等条件的限制,中国采用的是集中立法型监管模式,并于1910月正式确立。

我国新的证券监督管理体制虽尚未得以完善,但与原有的证券监管体制相比已显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集权性和一元化。在新的监管模式下,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明确了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并批准了证监会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从而使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唯一的最高监管部门。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这使我国成为一元化集中监管模式的典型。

第二,高权威性与高独立性。新的监管模式下,证监会改变了以往事业单位的性质,成为国务院直属的行政管理机构,证券委的宏观管理职能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证券经营机构的职权被并入和移交给证监会,从而使证监会具有了大一统式的管制权力。尽管计委、体改委、其它政府部门仍从各自角度不同程度地参与市场管理,但现行体制的独立性和主管机构的权威性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两级管理的垂直性。现行监管体制由证监会及其直属派出机构 地方证券监管办公室两个层面构成,九个区域证监办又下辖若干证管办事处。新模式下,地方将对地方负责转化为对中央负责,他们作为派出机构不再参与

上市企业的预选和推荐,不负责企业上市的合规性审核,从而使一线监管成为地方证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第四,弱自律性。现行体制中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只起辅助政府监管的作用,并且完全受制于证监会的集中管理,自律管理的作用依然未得到强化。

(二)对中国现行证券监管的反思

前已述及,鉴于证券市场上市场本身有时失灵、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法律的不完备等因素,使证券监管存在理论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任何一种行为的存在都有其成本收益比,成本收益比反映着这种行为的效率。如何看待证券监管的效率就要看为实施证券监管所花费的成本与取得收益之间的关系,虽然目前量化这一关系还存在困难,但就业内人士的感受来说,我国目前的证券监管还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存在诸多问题。就笔者看来,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监管思路以及对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判断出现偏差,如果以上两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使再采取若干具体措施也无济于事,而只能是事半功倍。

1、证券监管的目标

证券监管行为取决于监管的目标。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年颁布的《证券监管的目标与原则》的要求,所有的监管原则均应以遵循三个监管目标为基础:第一,保护投资者;第二,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透明;第三,降低系统风险。

与之相比,中国证券市场距离以上三个国际标准还相去甚远。首先,对于投资者的保护,目前仍停留在法律条文或针对证券犯罪所采取的行政处罚上,对投资者来说,这种程度的保护无法弥补他们所遭受的损失。《证券法》虽规定了对证券犯罪可以行使刑事处罚,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使用刑法惩治证券犯罪的实例。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证券违规属于刑法的范畴,是罪与非罪的概念,因此完全按照刑事案件来处理。中国长期以来的证券监管采用行政处罚,司法并不介入其中。其次,对于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透明这一点来说,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根本谈不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巨大的利益蕴含其中,而这种利益的取得完全依赖于权势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有什么公平可言?众所周知,许多上市公司的违规事件不是由监管部门查处出来的,而是媒体或内部知情人之间产生利益纷争被曝光才得以披露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透明与高效也就无从谈起。最后,从降低系统风险的角度,由于监管经验不足或其它原因,过度的监管行为本身造成了系统风险,如屡次三番地发表人民日报社论使得股市爆涨爆跌,投资者或高位套牢或严重踏空。监管行为本身就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系统风险,这与降低系统风险的目标不差之千里吗?

2、证券监管的重心

在通常的证券市场上(当然中国也不例外),证券监管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这就涉及到对它们的监管程度是否均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各个相关对象都要受到监管,但监管的重心是不同的。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它中介机构、机构投资人等都是监管对象,其中监管的重心应该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这几乎是一个被所有人认同的公理。然而,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许多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心痛的丑闻均来源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造假以及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与前几年将监管重心放在证券公司上不无关系。笔者这里绝不是认为,对证券公司可以放松监管,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早些时候及时地、下大力气地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予以关注,运用多种手段对敢于与法律叫板的上市公司严加惩处,悉心营造一个诚信的市场氛围,再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上市公司造假案。如果中国的证券监管者使上市公司广泛树立起了诚信理念,那么投资者就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同时,市场上的系统风险也将大大减少。由券商及其它中介机构违规给市场带来的风险绝大多数与上市公司有关,如果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了或基本规范了,其它监管对象的违规动机与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阶段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重心是1000多家上市公司。

3、证券监管的环境

毋庸讳言,中国证券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个“问题市场”,而由于去年底加入WTO所带来的震撼,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化尺度来衡量,中国证券市场更显得“问题重重”,这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因股权结构缺陷而带来的治理问题上,同时也体现在证券市场因过度投机而带来的其它问题上。

这样一个问题重重的市场本身就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市场。需要强调的是,在当今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中国已加入WTO、与国际接轨呼声强烈的现实中,我们无需渲染所谓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给我们规范市场、治理市场带来的麻烦太多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高了。但无论如何这种中国特色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过急、过快地强调市场化,只能是事与愿违地受到市场的强烈抵制而最后以失败告终。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说,首先必须明确身处的市场环境,这是实施监管的大前提,离开了这个大前提,任何监管措施都将因不能对症下药而无的放失。归根结底,中国证券监管的环境就是“中国特色”。

从中国证券市场这个新兴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根据《证券法》的要求,监管部门在运用市场化监管手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先天结构性缺陷,即“中国特色”,导致许多市场化努力与改革手段并没有达到设计的理想初衷,如战略投资人的设想。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发行与增发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结果,不仅导致了大量宝贵资本的闲置浪费,而且引发了二级市场的股价定位严重高估。由此看来,监管行为实施的效果不仅有赖于整个市场的环境,而且有赖于监管对象微观主体的结构再造,如果作为微观主体的监管对象普遍缺乏约束机制,那么任何宏观上的美好设想终究将会落空。

三、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效率低下的剖析

(一)监管者权力过于膨胀

自1998年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模式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任完全落在了中国证监会的肩上。但纵观证监会这几年的监管行为,仿佛偏离了正确监管的轨道,它并没有努力在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氛围,而是事无巨细地凡涉及到与证券活动有关的事情深度介入,从发行申请、证券从业、股评从业、报刊刊登上市公司资讯披露到券商增资扩股与分类审批,甚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挑选都要经过证监会同意。证监会掌握着中国证券业生杀予夺的大权,并且以《证券法》的形式被确立下来。证监会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受到一丝一毫的挑战,甚至一点点批评也不允许媒体披露。正是由于这种权力的垄断与过度集中,使中国的证券监管进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讲,权力的过度垄断会导致腐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权力意味着利益低成本的

可得性,因此,在行政法学理论中,强调限制权力过度膨胀的手段只能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监管者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管,包括司法监管、媒体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失去了对监管者的监督,极易诱发监管者的腐败行为,而一旦这种腐败蔓延下去,广大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将丧失殆尽。

其次,追溯证券监管的理论,实施监管的必要性首推市场失灵,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中国股市上,这种理论更加倍受推崇。人们在看待证券监管的问题上,仅仅基于市场失灵的判断,而没有认识到监管失灵也是常理。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有效的证券监管可以防止证券欺诈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在新兴的市场上更是如此。事实上,新兴市场的证券监管不仅成本高昂,成效不彰,而且还严重地阻碍市场的自然演进,导致证券欺诈屡禁不止的恶果。因此,监管失败是客观存在的。导致监管失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在于监管者并非圣贤,他们与监管对象一样,其行为均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受到薪金、工作条件、声誉、权力以及行政工作便利的影响,“政府权力单位化、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及监管者与监管对象合谋很容

易发生。监管失败的客观原因在于,即使假定监管者是无私的,但不可避免的是监管者对监管对象信息的掌握永远处于不完全、不对称的状态,这就使得监管者既不能制定出详尽有效的监管规则,也不可能有效地执行现有规则。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证券监管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对证券监管不应抱有过分的自信。市场一出现问题就强调严厉监管,从来没有考虑过监管行为本身是否出现问题。

基于以上两点,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为防止腐败避免权力过度膨胀;另一方面从证券监管的理论角度,监管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若要使中国证券监管变得卓有成效,作为监管者,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身,找准定位,另外,相关的媒体及社会公共也有责任帮助监管者完成这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管步入正轨。

(二)监管的微观主体治理结构不合理

前已述及,如果证券监管的微观主体缺乏约束机制,即使监管措施再得力,监管手段再有效,也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微观主体缺乏约束机制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结构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大多数,而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相当不合理,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不仅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且最致命的是企业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行为短期化无法保证其按照市场经济法则严格自律,从这个角度分析,监管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自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出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企望其自律就是一种空想。只有通过改变目前的股权结构以及股权性质,激发上市公司树立企业生存发展的'长远目标,自律的理念才能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扎根,证券监管的微观主体的治理结构才是合理的,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障。

(三)立法与执法对实施监管没有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已制定出台的与证券有关的法律法规,人们陷入了对其完备性深信不疑的怪圈中。而在这种深信不疑的观念误导下,会引发三个方面的负作用:一是使法律的修改与完善困难重重,即便出现严重的违规事件也无法通过法律的修改来伸张正义。如股市的民事赔偿问题,无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怎样的侵犯都无法使法院受理民事赔偿。二是无论监管者还是法官,都只能被动执法,而不能主动执法,即只能对违法行为的结果进行裁定,必要时予以惩罚,而不能对违法行为进行事前警示。三是对法律之外的犯罪行为束手无策。银广厦事件完全是一种恶性欺诈行为,但目前中小投资者无法通过现行法律来获得应有的赔偿。

目前在处理证券违法事件中,主动执法者与被动执法者的作用并无差异。一般来说,法庭扮演被动执法者的角色,因为法庭在违法事件发生前是无所作为的。而证券监管者则不同,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证券监管者必须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立法者当初制定法律时并不完全知晓的情况,然后制定新的法规与法则来补充不完善的法律。因此,证券监管者的使命不是单纯地去寻找违法行为的证据,而是应当将主要精力用于补充完善法律。当然,证券监管者补充与完善法律并不是立法,而是针对法律的不完善之处作出补充。

四、对转变监管思路、提高监管效率的几点思考

转变监管思路、提高监管效率不仅要从观念上正确认识证券监管,而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关举措。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把握。

(一)将证券监管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证券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而监管机构的权力过分膨胀与缺乏制约则会使提高效率的初衷走向反面。为了有效地减少证券监管的外部性,使监管行为本身更加趋于理性,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必须将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一方面,媒体敢于对失当的监管行为发出批评的声音,批评监管机构的行为不再被形容为“老虎屁股摸不得”;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尤其是监管对象)认为证券监管机构作出的监管处罚决定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敢于批评监管行为的氛围,由媒体来具体承担这项任务最为便利,也最为有效,不能再让那种一旦涉及批评监管机构就令稿件胎死腹中的事情长此以往了。既然我们承认证券监管不是万能的,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允许批评的声音在中国证券市场

上空回荡呢?

(二)下大力气再造监管的微观主体结构

前已述及,证券监管有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微观主体结构,即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本结构中国有股份的比重极大,有的高达80%以上,平均都在50-60%,当初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规定这部分股份不能流通。这样的股本结构不可能使上市公司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理,同时,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呼声渐高,国有股减持去年也运作了一段时间,后因定价不合理遭到投资者的反对而被暂时搁浅。虽然运作出现失误,但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上市公司股本构成多元化,特别需要逐渐增加民营经济的成份,上市公司在治理中才能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做到规范经营,证券监管才能不顾此失彼,监管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三)尽快以法律的方式使司法介入证券犯罪中

证券犯罪属于一种涉及面广、后果恶劣、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的经济犯罪,为了将保护投资者的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将证券犯罪纳入司法的范畴,而不仅限于行政处罚。《证券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自第175条至210条规定了若干罚则,且在每一条的最后,大多数都加上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的表述,而对于“构成犯罪”缺乏量上的规定,更谈不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了。由于在法律法规上缺乏足够的支持,社会上虽有司法介入证券犯罪的强烈呼声,特别是象银广厦这类恶性事件曝光之后,呼声更高,但法律的滞后以及在诉讼中需要原告举证的规定使司法迟迟不能介入。笔者认为,法律的滞后不能成为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理由,且这种滞后是人为造成的,既然中国证券市场上司法介入证券犯罪业已成熟,目前应尽快推出相关法规,而后,待修改

《证券法》时将此内容加入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由作为原告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进行举证的确困难重重,单个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根本不可能,这时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将得到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可以代投资者行使调查取证的权利,当结果足以认定上市公司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投资者在诉讼时可不再承担举证的义务。

(四)将“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引入中国证券市场

“投资者关系管理”理论诞生于美国,目前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十分流行。用一种十分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就是,投资者关系就是构筑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经常性的沟通,其目的是使投资者(这里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充分地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最终达到与投资者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关系的目标。从对投资者关系的解释不难看出,需要引入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上市公司一定是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为了自身企业能够长久发展而不惜花费一定的成本建立与投资者的沟通关系,树立投资者对本企业的信心,谋求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支持。只有短期行为,没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公司绝不可能看重投资者关系,更没有必要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不可否认,“投资者关系管理”在中国证券市场中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尽管目前已开展过一些属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范畴的工作,但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证券监管相对应的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属于上市公司自律的范畴,证券监管机构不能强迫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因此,它属于一种涉及上市公司行为操守的软约束,如果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有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需求,目前众多的信息披露不实的造假案就会大大减少。笔者在希冀提高证券监管效率时,建议将投资者关系管理引入市场中,无非是想使监管机构重视这一上市公司可能实施的自律行为,如果上市公司真正形成了这一自律机制,监管机构不仅可以被动地对违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而且可以主动地进行正确的机制引导,将监管与自律结合起来将使监管的效果更得以显现。

(五)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信息披露挂钩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作,它涉及到中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从监管部门的权力看,有些问题的处理已经超越了证券监管部门的权限。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并将其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如因信息披露不规范或者发布虚假信息受到监管机构查处,则可作为不予考虑增发、配股的依据。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与其自身利益挂钩,不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而且也会得到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拥护。

(六)证券监管应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古典证券市场迥异,当代证券市场更多地借助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由于股票自发行开始,其一切交易活动始终处于电脑的全面监控之下,因此,电脑也是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最有力的工具。中国的股票市场和交易所初始的科技起点就很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比发达国家的交易所低。股市上因坐庄、对敲而使价格异常波动的违规交易行为电脑里都有记录,因此,保护投资者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具体来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股票市场实施监管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所有投资者帐户的真实性实施监管,这是整个技术监管的基础。第二,两个交易所的电脑对所有交易行为的清晰记录可以作为监管依据及法律上的证据。第三,严格监控资金清算,特别是要将现金提取的环节抓好。第四,对股票的价格实施监控。第五,探索尝试怎样利用电脑技术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及时跟踪,这也是证券监管里面最核心的一个难点。第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督整个证券信息系统。

作者:北京证券 阎彬 来源:鑫网

篇2: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大讨论的活动中,实施好学校德育工作。【关 键 词】 新形势 学校 德育工作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的社会情况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 中共中央5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我们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校德育教育单打独斗,缺少家庭、社会参与。目前农村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我县某镇学生双亲均在外务工的占83%,单亲在外务工的占95%,农村家庭空巢,直接导致了家庭、社会教育乏力;又如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已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再如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还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等等,不彻底改掉这些弊端,学校德育工作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指针,根据时代需要,与时俱进。 二、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多年来,人们提到学校德育工作,首先想到各项活动,有人甚至把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成功的学校德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首先,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这两方面,我地近两年来是有深刻的教训作佐证的,而且,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爱国主义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粮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而未中断的`文化,她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活力,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可以激发人的爱国精神,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文明素养、心理素质、科技素质,和谐人际关系等。她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再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今学生存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应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目前,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改革未能有效地配套,教师要着眼未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克服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未成年人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改革中真正做到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教学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避免空洞说教,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到会学,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和素质。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新时期我们的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衡量我们德育工作水准的具体表现。 总之,目前学校德育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中来,我们应“内外兼修”,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以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技能过硬、思想素质高尚的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教 育 学》新颁《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篇3:对目前当庭宣判的几点思考

一、当庭宣判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应当当庭宣判的案件范围难确定。哪些案件应当庭宣判,哪些案件不应当庭宣判,由于没有规则可供遵循,造成操作上的混乱。

2.当庭宣判率考核难。由于案件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很难科学确定每个审判人员的案件当庭宣判率,从而使当庭宣判缺少考核奖惩机制,不利于提高法官当庭宣判的积极性。

3.庭前准备变“调”。庭前准备,不仅准备程序上的.东西,熟悉有关法律规定,而且对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回到“先定后审”的老路上,失去了当庭宣判的法律意义。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审判人员庭审方式改革意识不强,对各项改革措施贯彻落实不够,致使庭审效果差;2.审判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3.案件本身有难度。

二、应当改变的观念

1.当庭宣判并非开庭即判。只有案件基本事实已清,是非责任已明,能及时作出判决的,才应当当庭宣判。不适宜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定期宣判:

(1)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能当庭宣判;

(2)重大、复杂的疑难案件,新类型案件,需要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或要向上级法院请示答复的案件,无法当庭宣判;

(3)审判长与其他两名合议庭成员评议意见严重不一致时,尽管少数服从多数,但仍不宜当庭宣判,而应进一步合议或提交审委会讨论为宜;

(4)易引起矛盾激化、涉及面广、影响大易引起不良社会后果的案件也不宜当庭宣判。

2.当庭宣判的内容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在制作书面裁决书时,可进行文字的技术性修改,但不得改变已宣判的内容。如果当庭宣判出现漏判情形,应视不同情况作出补救措施。

三、当庭宣判制度的重构

1.全面提高司法主体素质,是当庭宣判的一大前提。建立法官终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并制订实施计划,对在职法官按期进行集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训,重点学习司法业务,同时应当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拓宽法官的知识领域,努力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法官。

2.深化庭审改革,强化合议庭职责,是当庭宣判的关键。一是要抓住重点即双方争议的焦点进行审理,对双方无异议的事实或主张无须举证、质证与认证;二是抓住焦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审理,抓住要害问题审清审透;三是抓好认证。认证对审判人员要求最高,要求审判人员围绕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依据不同情况准确及时认证;四是抓好庭审小结。要及时对庭审调查和辩论进行小结,引导当事人举证和辩论,从而提高庭审质量。

3.做好庭前准备,为当庭宣判创造条件。首先,认真审阅诉状、答辩状,从中寻找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拟好庭审提纲;其次,指导当事人举证;第三,调查收集应由法院调取的必要证据,可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进行;第四,对案情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可组织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通过证据交换,使双方明确争议的焦点,排除不必要的争执点。

4.强化制约、加强监督是加强当庭宣判质量的有力保障。当庭宣判,加大了合议庭和独任庭的迳行判案职权。为确保当庭宣判质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使法官迳行判案的权责相当。

(1)严格禁止单方接触,避免法官先入为主,确保当庭宣判质量;

(2)严格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

(3)实行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可在监督庭专设人员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并将评查情况及时反馈和通报,促进对案件质量的重视。

篇4: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我国各高校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求,是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成长和成材的'需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就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

作 者:郭婧驰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 “”(5) 分类号:G456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篇5: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随着目前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我们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作为一个在中职教育界工作多年的教师,针对职业学校目前的一些现状,根据教学要求,从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师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相关的思考.

作 者:曾一枝 ZENG Yi-zhi  作者单位:益阳市工业职业中专,湖南,益阳,413000 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 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5) 分类号:G640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   宏观思考  

篇6: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儿童英语热”是我国目前英语教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许多幼儿园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幼儿英语教学,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认知环境,培养幼儿多元文化视野,在其兴趣和经验范围内积极开拓幼儿英语教学的路子。但是,有些幼儿园由于开设幼儿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加上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环境创设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因此,英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期望值和认识各不相同,出现了“公要馄饨,婆要面”的现象。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事物,语言教育专家们的态度与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目前,人们对幼儿英语学习的讨论重点已由学前期该不该学转向了教师该如何教和幼儿该如何学。本文拟从语言教育学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谈些看法。

一、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吸收了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理论及经验,并结合了我国儿童学习英语的实情。综观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要么是根据某一教学理念来构建,要么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来构建,当然也有根据某一课型、内容的特征来构建的。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构建,都要围绕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营造丰富多样的英语教学氛围这一出发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善模仿,对一些具体的、直观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和实际活动较有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结合兴趣教育理论和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讲故事和学唱英文歌曲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和维持幼儿兴趣,又便于教师操作。

2.“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幼儿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目标要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幼儿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3.以主题活动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把课堂教学模拟成一个真实场景,让幼儿置身于仿生活化的语境中,使其体验到语言的.真切性。因此,研究和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4.全新的“多媒体互动英语”教学模式

该模式推行的是多媒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它为幼儿学习英语提供一种全新的、轻松自然的学习方法和环境,实现幼儿英语教学在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5.“浸入式整合性课程模式”

该模式提供内容相对集中、形式丰富多样的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总结了“直接认知”“正强化英语反应”“弱化汉语反应”“丰富环境,大量输入”等经验。

6.交际法教学模式

该模式从重视言语交流情境的角度出发,注重幼儿对英语单词音和义的接受。比如通过教授“Good morning”“Stand up”“Thank you”等短句使幼儿知道它们的意思,并能进行运用和辨别。

二、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上述六种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幼儿英语教学,都各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笔者对我国目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点思考:

1.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幼儿只有在特定情景中学习英语才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比如教幼儿学习英语时采取唱歌和游戏的方法,能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拓宽教学中模拟的语言情景,丰富现实情景,做到从单一教学形式向多样化教学形式转变,教学目标由统一性向个体需求的差异性转变,同时允许幼儿接受、使用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幼儿英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对幼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年龄特征的英语教学新模式。

2.语言离不开交流。

在构建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时应从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坚持听说结合、先听后说、以听促说的自然习得原则。外语教学要重视幼儿的交流习惯,通过英语兴趣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习惯和风土人情,培养他们认识外界各国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从小懂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理解各民族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及独特性。总之,要把幼儿英语教育有效地整合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

3.语言与思维是同步的。

在英语教学中,应要求幼儿直接使用英语来思维,如应让幼儿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接触英沿,教师不用语言明示小文意思,而是用形象的动作、已学过的单词、短句引入新的内容,让幼儿懂得其中的意思,直接掌握英文。这样幼儿英语教学就从热闹的外在模仿学习转向了内发的思维学习,这更能让幼儿习得语言。

4.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语言学家哈利德(Halliday)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的连续不断的交流。”因此,教师在选择某一种教学模式时,要考虑为幼儿营造能够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氛围,以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取何种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为幼儿期所学的英语是为其以后进行更系统的英语学习打基础的,教师英语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今后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他英语成绩的好坏。随着幼儿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素质已成为制约幼儿英语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篇7:对杭州市目前房地产发展状况的一些思考

对杭州市目前房地产发展状况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杭州市房产价格一直是众说纷纭,且社会各界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处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观点也不尽一致.从开始,杭州的房地产一直呈较快发展态势,特别是至这段时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房地产也从开发量、价格、楼盘档次等方面一路高歌猛进.

作 者:诸晓明  作者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0003 刊 名:浙江统计 英文刊名:ZHEJIANG STATISTICS 年,卷(期): “”(3)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8:中国目前就业前景

3G工程师:

约15-20万元/年。据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网络媒体人才:

约10-12万元/年。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

系统集成工程师:

约12-20万元/年。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础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精算师:

约12万元-15万元年。中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寥寥无几。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将是炙手可热的人才。

物流师:

约10万元以上/年。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据相关人士透露,壳牌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年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几年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环境工程师:

约8万元-10万元/年。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中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目前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

注册会计师:

约10万元以上/年。国内目前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马威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收的高校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报关员:

约10万元以上/年。据中华英才网资料,报关员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

[中国目前就业前景]

篇9:中国目前最热门专业

热门职业一:网络营销师

在互联网时代,懂得与时俱进的企业都会意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为了借助互联网低门槛、低成本的优势,大大小小的企业都纷纷进军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当每一个企业都离不开网络营销的时候,这一领域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因此,网络营销正在迎来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苏一轩指出:现代企业的运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而中国网络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增加更提升了网络在传播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既懂传统营销,又了解网络营销的人才在当前市场中将会非常紧俏。

热门职业二:人力资源管理师

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人才资源队伍的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随着广西成为东盟中心,广西企业国际化深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现代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是否充足,而是是否有一群有知识有能力并与企业同生共死的员工,而这些需要人力经理去开发、管理和培训。

热门职业三:企业培训师

培训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头戏”,许多企业为此一掷千金。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需求旺盛,这是造成企业培训师身价不菲的主要原因。

企业顾问或企业培训讲师是一个收入颇丰的职业,掌声和观众也使这一职业在非常有成就感。在国内,好的培训师每小时的培训收入可以达到3000多元,广西的优秀培训师培训公开课的收入也达到每场3000元。南宁深远教育机构从2008年起开展了企业培训师职业化培训,培养出了100多名企业培训师,目前已活跃在广西各个企业。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广西企业培训师的市场还将逐年扩大,其缺口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职业前景一片光明。

热门职业四:公共营养师

对由于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所引发慢性病的健康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聘请营养顾问已成为现代人的消费时尚,公共营养师成为国家新职业,为从业者提高了职业身份和社会认知度。目前,家庭营养顾问年费8千元左右,企业营养顾问年费5万元左右,营养顾问是一个高职自由职业群体,一个中等水平的公共营养师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热门职业五:心理咨询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活的质量了,不仅注重吃、穿、玩、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幸福等,还注重心理健康。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劳动的频率尤其是脑力劳动的频率也相应加快,心理负荷加重后心理疾病也就相应增加。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也渴望在强大的物质异化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在我国已形成共识。从事有关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热线电台、热线广播报刊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国人注重生活质量的一个折射。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心理专家的。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科学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热门职业六:理财规划师

理财规划师进入中国才10年时间,却已成为职场的一大热门。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目前银行专业理财人员严重缺失,相关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更缺人,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巨大的人才缺口使专业理财规划师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目前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据国家理财规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表示,国内理财规划师的年薪“应该在10万到100万元人民币之间”。

在2008年国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渐渐丧失投资热情之时,“开源节流”再次唤醒了众人对理财意识的回归。

热门职业七:职业规划师

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在求职应聘、职业选择以及职场发展面前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职业咨询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目前从事职业规划和咨询的专业人士数量非常有限,其中已取得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的不足千人。对于庞大的就业人群来说,现有的职业规划师人数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职业规划师的身价近年不断攀升,业务能力强的年薪可达20万元左右。

热门职业八:3G网络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热门职业九:奢侈品市场管理人才

2010年10月国际著名品牌LV进驻广西南宁拉开了奢侈品在中国的新的序幕。

据《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奢侈品供应商去年从中国人口袋里掏走了684亿元人民币。在金融危机使欧美日奢华品牌需求普遍萎缩的时候,中国奢侈品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已经迅速成为了一个奢侈品消费基地,并通过引导奢侈品的需求影响其生产,由此也带动了奢侈品相关行业的大力发展。

苏一轩指出: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然而,国内市场的发展还相当不成熟,对奢侈品管理市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奢侈品是一个集设计、生产、宣传、销售、服务的综合性行业,中国需要了解奢侈品市场理论和经典模型,以及通晓企业运作的人才。

热门职业十:文化创意人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创意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展、大型项目的文化创意人才。加之诸如《阿凡达》等国际影片运用了大量3D元素:三维建模、数字高清、高速摄影、虚拟摄影、图像渲染及合成等创意技术。超凡的3D视觉效果将极大带动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提高。

文化创意是当前重要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个行业极其需要高素质、有创意的人才。同时,这个行业的高附加值、高利润也必须依赖高质量人才的引入。

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广西职业培训网专家提醒大家:所谓的“冷”与“热”也都是相对而言,选对合适自己的职业,才是个人发展的硬道理。如果某个专业长期后继乏人,那就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热门;如果某些专业大家都来挤,反而会成为以后的冷门。其实,这本身就体现了人才市场的变化规律,如果要选热门专业也要把眼光放长远,不是选热门专业,而要选热门职业。

更多

对中国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的思考

完善中国电子商务监管的思考

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的另类思考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

海外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系统的发展及借鉴

金融控股公司个人总结

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

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的论文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就业方向

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目前中国证券监管的思考(精选9篇)】相关文章:

强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发展2022-05-06

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职权配置问题研究论文2022-05-06

财院金融专业论文范文2024-01-27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2022-05-07

浅谈我国对股指期货风险的防范及监管2023-12-08

对信用评级的思考监管论文2022-09-23

浅谈环境信息的披露与鉴证2024-05-04

贝壳再回应浑水报告2022-12-19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2024-03-25

创新基金的承诺书2022-06-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